[爆卦]生豬腳一隻多少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生豬腳一隻多少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生豬腳一隻多少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生豬腳一隻多少錢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認罪⋯⋯😭😭😭 我第一次吃了一道菜,不是先跟大家分享,而是趕快自己下好單、才敢上傳照片⋯😂 因為這真的是超好吃!我很怕我上傳完去忙別的事,再回來就已經被你們搶光! (ps. 這絕對不誇張!我上禮拜才分享的 #上海鄉村 的 #八寶辣醬 #上海菜飯,我下午進連結想買,居然都賣完了!...

生豬腳一隻多少錢 在 Goris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23 09:18:54

🤤🤸🏽‍♂️🦀拜託你們一定要去逛微風南山超市,超級好逛! 我今天在微風南山忙一整天,最後要離開最爽的是在超市買到打對折的智利雪蟹,完整一整隻,當天現殺現做的,拆開來直接可以吃才340元,超級無敵便宜,重點是超級鮮甜、超好吃! 我只能說微風南山開幕,真的就超市最強!超過2000坪你可以逛得有夠爽,而且...

  • 生豬腳一隻多少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20:28:24
    有 810 人按讚

    我認罪⋯⋯😭😭😭

    我第一次吃了一道菜,不是先跟大家分享,而是趕快自己下好單、才敢上傳照片⋯😂

    因為這真的是超好吃!我很怕我上傳完去忙別的事,再回來就已經被你們搶光!
    (ps. 這絕對不誇張!我上禮拜才分享的 #上海鄉村 的 #八寶辣醬 #上海菜飯,我下午進連結想買,居然都賣完了!我立馬奪命追魂call叫廠商補貨!😂)

    今天這道令我驚艷不已的,是 #好好吃飯 的 #蔬果慢燉牛肋排!1000g的大份量,作為一家四口的肉類主食絕對足夠!我這份裡有五大塊牛肋排,不但入味、而且肉質軟爛!我那個歪嘴老公才吃第一口就發出誇張的讚嘆:

    「喔喔喔!這個很可以!」

    因為我是解凍後、放在STAUB 18cm小鍋裡直接瓦斯爐上加熱,端上桌才發現他份量真的不少!肉吃完後還有半鍋湯,不論是拿來拌飯煮麵都好極了!

    老公啃完一隻肋排後問我:

    「這一份多少錢?應該不便宜吧?」

    我邊說嗯應該是不便宜,邊點進連結查一下(OS: 拜託我怎麼會知道多少錢…..你知道我團多少東西嗎!🙄️)

    本來心想大概九百一千,結果竟然不到七百!😂

    說真的我自己去買料來燉,搞不好都還超過這個價錢(做的口感味道還比他差😂~)

    根據餐廳介紹:他們是私房配方,加入大量蔬果細火慢燉8小時,肉質軟嫩入口即化。(確實沒太誇張)

    「好好吃飯」這間餐廳說真的我以前沒聽過😂,但上週吃他們的 #酸辣泰式冰捲 我就非常喜歡!這次一起團購的還有:#堅果烏魚子起司 #火焰黃金脆皮豬腳附薯塊,喜歡的人也可以試試~
    🉐️一大堆好吃的冷凍即食料理🔜 https://bit.ly/2W5qkOm

    《彤主播今日晚餐》
    ✅蔬果慢燉牛肋排
    ✅青醬菇菇蝴蝶麵
    ✅香煎不知道是什麼名字的好吃海魚
    ✅燙青花菜佐胡麻醬
    ✅雞肉酪梨生菜沙拉

    超飽啊今天!等等要上跑步機多走20分鐘🥲~

  • 生豬腳一隻多少錢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7 00:03:51
    有 477 人按讚

    評某台菜文化專書對唐魯孫先生飲食書寫之謬誤
    一本前陣子出版的台灣飲食專書中,論及已故飲食作家唐魯孫先生的作品時,作者的結語是這樣的:「在戰後飲食書寫中,唐魯孫的此種批評並非特例,許多戰後移民作家都採取『褒揚家鄉食物同時貶低台灣食物』的書寫方式」(《「台灣菜」的文化史》324)。

    該書的作者不知是刻意忽略,或是沒有完全讀盡唐魯孫老前輩的文章,以至於對唐魯孫先生對台灣美食的讚揚和推廣都隻字未提。前者在學術倫理,後者在學術專業上,都是極大的瑕疵。

    例如,在《唐魯孫談吃》〈四臣湯〉這篇中,唐魯孫前輩寫道:「嘉義早先中央市場有一家中藥鋪益元堂,門前設攤專賣四臣湯,因為老闆開中藥舖,四臣湯是遵古法炮製,現在叫本名四臣湯的恐怕只有益元堂一家啦」(107)。

    討論台南擔擔麵時:「度小月的肉燥漿凝瓊液,先要裝罈固人,而且入口即溶,凡到臺南總要去度小月,領略一下古都小吃風味。筆者于役於嘉南的時節,數度在度小月碰見當時任縣長的林金生先生。他輕車簡從,坐在矮凳上,就着麵挑子,大啖特啖,一吃就是十碗八碗」(110,「燥」應為「臊」,這裡按照原文)。

    對於台南米糕,唐老先生更覺得誘人:「老闆姓文,大家叫他『米糕文』,因為他個子很矮,又叫「矮仔文」。他也賣五香滷蛋,蛋在滷鍋裡翻滾,蛋白越煮越嫩越有味,跟市面一般賣的滋味完全不同,拿來跟米糕一塊兒吃,味道更是沉郁香腴。緊挨着米糕文的攤子,有個賣虱目魚皮湯的,做法是把虱目魚皮剥下来,抹上特制的虱目魚漿,放在排骨湯裡煮熟,跟米糕、滷蛋一塊兒吃,游氏認為是天下絕味。當年他跟幾位同學在復旦大學讀書,遠離鄉土,難免想家,大家談起台南米糕、滷蛋配虱目魚皮湯的滋味,有位同學居然想得哭起来了,可想而知這三種小吃是多麼誘人啦啦」(116)。

    在談到台灣肉粽時,唐魯孫先生先是批評了北平人對粽子觀念之狹隘:「北平人重土難遷,真有一輩子没出過城圈的人。談到飲食,有一種定而不可移的標準,就拿粽子來說吧,永遠是白江米蘸白糖或糖稀,要不就是江米小棗。如果您剥一只火腿粽子嚐嚐,他認為粽子只能吃甜的,吃鹹粽子簡直不可思議」;隨之大讚台南的吉仔肉粽:「吉仔的肉粽,近乎廣東肇慶的裹蒸粽,好在不惜工本,花樣繁多,百味雜陳,材料扎實,寧可提高售價,但是貨色不肯抽條。它還有一個特點,煮好之後,得透而不糜,只只入味,冷吃熱吃均可」(《唐魯孫談吃》: 117~118)。從北平蘸白糖的粽子,比較廣東肇慶的裹蒸粽,再回來比較台南的肉粽,字裡行間皆可見到唐魯孫前輩對大江南北吃食的瞭若指掌。

    台灣的滷豬腳,更是讓唐魯孫前輩讚嘆不已,想起早年在鄉下收購菸草時吃到的小攤的豬腳,他覺得那口味是他在德國吃的豬腳所遠遠不及的:「一碗豬脚端上來紅燉燉、油汪汪、香噴噴全是脚爪尖,妙在味醇質爛,腴滑不腻。吃豬最怕細毛扦不乾淨。早年我吃德國飯店鹽水猪脚,能够放心大嚼,就是因為收拾得乾淨,才無冗毛。想不到在窮鄉僻壤,居然有皮光肉滑的豬脚,而且是紅燜的,比德國佬所做的鹽水豬脚又適口充腸多了(119)。不單如此,他更提及了台灣豬腳對其人稱豬腳大王的友人的魅力:「民國六十一年,財政廳有一位李視察,自稱在大陸時是有名的豬脚大王,我特地請他到美濃吃豬脚,他一口氣吃下十二大塊豬脚,乃滋蜜说:『以往來吃豬脚的最高紀錄是十塊,這位先生可算最高紀錄了。』他吃完豬脚還外加一碗魚湯兩碗飯,後來他回到中興新村跟人表示,到美濃吃豬脚是人生一大樂事,令他畢生難忘。可見美濃豬脚的誘惑力是多麼大了」(120)。

    此外,他和萬巒豬腳創辦人林海鴻先生更是多年的好交情,也讚美屏東縣豬隻養殖的嚴格,造就了這樣好吃的豬腳:「我在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屏東,車過屏東大橋,在橋頭上發現有一個豬隻檢查站。據說當時屏東縣政府對於豬隻品種、檢疫都非常重視,而且管制嚴格。當时屏東縣縣長是林石城先生,他對於豬隻育種繁殖特别有興趣,還特地陪我們到豬隻繁殖場去參觀。我想高屏地區美濃、萬巒豬脚能够馳名全省,和這些都有微妙關係的」(121)。

    在面對吃遍世界五大洲的一位法國朋友攝影師高德,與日本友人狩獵家松崎達二郎批評當時在台灣花錢受罪還吃不到好東西時,唐魯孫前輩則是以屏東東港興亞飯店的一道蜂巢蝦,滿足了他們挑剔的味蕾:「屏東東港有一家興亞飯店,因為港口没有大型輪舶進出,海水污染程度不深,每天漁獲所得隨撈隨吃,自然新鮮肥美。興亞有一道蜂巢蝦,似乎别家海鮮店還不會做呢!據興亞的頭廚說:『蜂巢蝦是跟澎湖一位大師傅學的,蝦要新鮮,抽腸剥殻要乾淨俐落,用料方面不能太鹹,要帶有一絲絲甜意,滾油旺火,拿来下酒,比鹽酥蝦高明多啦。』蜂巢蝦一上桌,黄裳裹玉,蓊葧蓬鬆,宜粥宜酒,兩位國際友人吃了之後讚不絕口。此後他們每到東港必定到興亞飽啖一次蜂巢蝦。我在屏東曾經請林邊的海鮮店試做,色、香、味、形都趕不上興亞這道招牌菜。割烹之妙,易牙難傳,這句話是一點兒都不假的(125)。

    以台灣的海鮮為例,唐魯孫先生非但沒有貶抑,更認為比起中國沿海各省有過之而無不及:「清代精於飲饌的美食專家,要屬隨園老人了。袁簡齋(枚)先生認為中國沿海各地,雖然都有海鮮出產,以鮮度論,自然北勝於南,以種類分,則又南多於北。拿台灣海鮮的種類來說吧,可真是集蘇、浙、閩、粤各沿海省份海產的大成,可以說是珍錯畢備,而且尤有過之」(《天下味》52)。

    在此書作者筆下,唐魯孫先生的作品有兩大特徵,一是中國飲食是高度藝術的表現;二是對菜餚傳統與本真性、正統性的重視。

    關於這樣的特徵,作者批評道:「唐魯孫從自身的經驗與記憶中取材,將北平的飲食文化視為一種『好』的飲食標準,並以此評價其他各地的飲食文化,包括台灣飲食。如此,他在台灣所接觸的飲食自然是不合乎其標準」(《「台灣菜」的文化史》321)。

    「唐魯孫對台灣飲食的不滿,主要原因之一是台灣餐館中「不純正」的烹飪方式以及『混省菜』的現象 . . . 」;「然而,他對台灣飲食的批評與不滿,也顯示出對台灣文化的缺乏了解,特別是對台灣大酒樓中常見的混省菜現象」(322,324)。


    作者又提到,唐魯孫先生在吃了台灣北平館子做的雞絲拉皮後,批評道:「大陸各省的飲食,台灣現在大概都會做齊了,可是直至如今還沒吃過一份像樣的拉皮」(《「台灣菜」的文化史》324)。

    關於以上幾點,一位致力於推廣傳統台菜的作家,無獨有偶地,也在她書中不只一次提過自己的不滿:「這些年我去過好多家知名的台菜餐廳,發現有些台菜餐廳菜單上現在竟然也有了宮保雞丁、酸辣湯,有些餐廳雖高舉『台菜』的招牌,內部裝潢也是古色古香,濃濃台灣味,但端出的台菜卻只有菜脯蛋、香腸炒飯等幾道最普通的菜色,這讓我十分感慨台菜到底怎麼了!」(《老台菜》6)。

    若是將上述引文的台菜和台灣換成北平,可以看出,其實在尋求台菜與北平菜的本真性與正統性這方面,都是對於想要保存傳統飲食文化的人在共同追求的。上述引文的作者抱怨在台菜餐廳出現宮保雞丁,絕非在貶低川菜;唐魯孫先生抱怨台灣的北平館子做不出好的雞絲拉皮,也不是在貶低台灣。

    況且,唐魯孫前輩更不是一個不懂台灣酒家文化的人,據我所知,他不但會上當時的酒家,還常去:「早年臺灣的上林花是著名的酒家。因為乍到臺灣,還不懂得點菜,有一位酒家小姐外號叫航空母艦的,以拳雅量宏、一口氣能半打啤酒下肚面不改色而得名」(《天下味》54)。當時最老牌名氣也最響亮的,是位於錦西街和重慶北路口「江山樓大酒家」,最豪華的該是位於保安街口的「新中華大酒家」。「新中華大酒家」位於太平町,也就是現在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至三段附近。唐魯孫先生非但時常光顧,更與其主廚熟識:「台灣出產的響螺,肥狀鮮脆,是不輸閩浙兩省的。一味炒響螺片,是當年太平町新中華主廚陳阿廉的拿手菜。新中華在全盛時代,逢到星期休假,太平町大菜市從南部運來的響螺,要讓新中華先挑,其勢派跟北平正陽樓到菜市批購大螃蟹一樣。他家挑完才開秤,人家不計較價錢,只要雌雄成對,黄滿肉肥,要多少錢一斤,給多少錢,從不還價。新中華到市上買響螺,也是如此。所以要吃好響螺,必定到新中華去。自從新中華收歇,陳阿廉曾經回到高雄,在河東路一家海鮮店主廚,仍然以炒響螺片來號召食客,生意依舊興旺異常」(《天下味》56-57))。

  • 生豬腳一隻多少錢 在 江佩津 PeiChin Ch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4 19:25:27
    有 89 人按讚

    【包裹之城】
     
    人生行走至今,與人的緣分由濃烈至淡薄已是意料中事,濃情蜜意隨著時光跌宕終歸冷涼如水,不必言語,連社群網站上的每一個按鍵、無心留下的話語,都足以毀壞一段關係。封鎖、刪除好友,輕而易舉,世界之大我們不必相見。只是從未想過與生育自己的母親也會遭逢此決裂,對於世界的看法不再一致,覺得自己足夠成熟、可以拋棄原生家庭了,有那樣的自信。自在母體之後分裂的不僅是細胞與核,更像是人生之路的分裂——不要過那樣的人生。自小開始,就這樣告誡著自己,離家,離開關係,離開命定的輪迴。
     
    高中畢業後,與母親分居兩地,我嘗試自食其力生活,不仰賴家中的生活費,打工、家教,攢下錢來用以支付房租以及日常開銷,倒也過得去。只是母女之間總是無語,偶爾跳出來的通訊軟體視窗,已是最大的問候,隻字片語回覆,或一紙貼圖,便聊表言語。取而代之的是母親每個月的包裹,透著寒氣,多半沉甸甸的。送貨的那日我會守候在家,待門鈴響起,自宅配業者手中接下拆開,努力將包裹裡的食物整齊地分門別類,塞進凍得死硬的冰箱之中。
     
    冰箱之前,是生靈的死亡、也是未來一個月賴以為生的食糧。
     
    我與母親是用這樣的方式溝通著,透過肚腹,如同張眼未明的時期,透過臍帶餵養著成長。
     
    ________第一個包裹
     
    常常先是全雞以及滷肉、再是雞腿排跟豬腳,分批裝袋在包裹之中,用層層的塑膠袋以及橡皮筋綁起,堅硬如磚,在外頭以簽字筆在紙上寫下內容物以及烹調方式,再用透明膠帶層層黏上,權充護背,不讓濕氣混淆了字體。
     
    雞腿排:已熟。煎、烤都可。
    全雞:可煮雞湯。
    (旁邊附上一包香菇乾貨,記得泡開)
    豬腳:熟。
     
    雞腿排跟豬腳我初嘗便覺得好吃,在準備便當時,平鋪在米飯上,旁邊放上燙好的青菜,到工作地點微波一吃,便驚異於母親的手藝怎麼變得這樣好。
     
    直到一次返家,才知道兩者的由來是什麼——她到樓下的便當店點了便當,把雞腿排跟豬腳另外收攏,自己逕行吃著便當的白飯跟配菜,邊說著:「他們的雞腿排很好吃。」——這就是雞腿排跟豬腳的由來,包裹裡一袋可能有十片雞腿排,只要稍微加熱就很好吃,每次入腹,我總會想起母親吃著便當的背影。
     
    我喜愛著日常的便當,就算是在外覓食,也總是對於有多樣菜料以及主菜可供選擇的快餐店傾心不已,螞蟻上樹、清炒高麗菜、糖醋排骨、蒸蛋,一樣一樣家常的口味,像是在複習著過往的吃食。
     
    偶爾包裹裡會出現全雞,每次只要一見著雞頭,都讓我頭疼萬分,生冷的一隻雞,雞爪塞入腹中,雞頭已經斬斷僅剩脖子,但那完整的形體依舊令我不安,「這是一個生命,」這樣的想法會更加強烈,雜食者的兩難,一旦選擇食肉,便必須面對殺生的事實。有幾次我會拎著冰冷而堅硬的雞到鄰近市場,央求攤販替我肢解開,好做其他的雞肉料理;但事實是,我最擅長的還是把整隻雞放入電鍋,加入乾料香菇以及開水,按下電鍋開關,蒸煮上一個晚上,隔日醒來,便是一鍋黃澄澄、雞油飄香的香菇雞湯,配著白飯,吃上幾天,是熟悉的味道。
     
    至於冷凍包裹,夏日初到時通常是芒果青,母親到南方的屏東打了芒果,做了數十袋、自行削皮、加入冰糖與鹽,徒手把芒果都處理完,弄得手全數脫皮。把芒果青包裹在塑膠袋之中,凍得堅硬,寄給我滿滿一箱、數量繁多,然後再囑咐我不要吃太多,像是一場詼諧的喜劇。
     
    若是端午節時,便會收到肉粽跟菜粽,粽子旁附上的花生粉跟醬油膏有著碗粿店家的名號,想必也是在某次外食時囤下的,只為了附在包裹裡,與粽子一起。
     
    包裹清空之後,留下來的,是一個月滿滿的腹足。
     
    ________第二個包裹
     
    母親常去超商,買些涼水以及生活用品,收集點數比我還熱中,但不是為了那些眼花撩亂、五花八門的贈品,而是在集點卡背後羅列的、集滿點數後買一送一的特惠商品。
     
    只是她總忘記兌換期限,苦心收集的點數常因此浪費,我久久返家時,見她從錢包裡拿出點數,視力不佳的她無法辨別上頭的小字,我定睛一看,才知悉已過了兌換期限,忍不住氣得念她:這樣辛苦收集的成果,怎麼會忘記。其實生活裡多有磨難、令人分心之事,回頭想來,也覺得因這樣就生母親氣的自己十分可笑。
     
    不知不覺地,我只要看到超商的點數活動,就會想起這件事,自己有時候也會囤起點數來,並努力端詳上頭買一送一的商品。當所謂的月光時,我也會拿著便利超商的點數換得幾件買一送一,可能是泡麵、飲料、或是牙膏;而櫃台的另一頭,也是一樣的女孩,抱著同樣口味的四碗泡麵,跟店員核對好兌換張數,拎著戰利品返回居所,繼續日常的戰鬥。
     
    深夜的便利超商總是有些寂寞的氣息。夜裡止不住飢餓,下樓買了微波食品,店員久戴隱形眼鏡的雙眼布滿血絲,氣脫委頓地刷著條碼、按著微波爐面板,鮮少交談,甚至許多時候在櫃台前欲結帳時仍不見店員人影,待了幾分鐘,才見到店員悠悠地從補貨的倉庫走出來,拿起商品。
     
    城市裡的人生活在喧囂裡,卻總是寂寥,異化的生活方式,總是外於自我。夜太靜的時刻會忍不住拿出手機,企望尋得一些聲音、一些慰藉,但總不好意思打擾人,只敢打出幾個字,把對於家、對於人的依賴,化作電波,成為手機裡的包裹。
     
    「媽:包裹收到了。謝謝。」
     
    只是簡單幾個字,卻總是難以按下發送鍵。
     
    ________第三個包裹
     
    把自己穿進最好的衣服,不想流露出失敗的模樣,無論是在課業失敗、在生活失敗、在感情失敗,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確確實實地失敗著,都還是有著不願被發現的倔強。
     
    南下的列車,是於二○○八年完工的台灣高鐵,結合日本新幹線的工法,讓返家看似輕易了一些。帶著吉田修一的《路》,在高鐵上坐好靠窗的置,返家的速度變得更快,甚至快得讓自己都還沒調整到適宜故鄉的狀態,就得局促地下車,聞著熟悉的、南部特有的熱氣。每一次都不想再離開,卻也總是無法久待,在兩地之間拉扯著,原鄉與他方擁有各自的美、各自的難堪。
     
    故居早已經不在了,應該說那裡已成陌生的居所,手上所持有的鎖匙再也打不開那扇門,「賣掉了、賠掉了。」
     
    失去生長了十數年的家是容易的。轉往城市的另一頭,租賃空間大小中等的大樓公寓,重新經營生活樣貌。但日子並沒有因此更好過,母親依舊持續著每日工作,無暇照料家,但也依舊會在我返家之時,換上整潔的床單、把床鋪好,備好睡衣褲,當我不在的時候,那就是她的衣褲,這只是短暫的借住。
     
    因為她知道我不會久留,假期結束後又是北返的時刻,那時她會在行李箱裡塞滿水果、滷菜、調味品,讓我一路拉著往北。以遠離家的方向,把自己作為宅配人員,帶著這樣的包裹,返回人們都望向同一個方向的城市。在那裡,也總是有家屋拆去、廟堂毀棄,推土機填平的更多是我輩對於生活未來的想望:此生是不可能覓得永久的處所了,注定流離遷徙,在他國、在邊界、在城市的暗面。伴著失去居所的人們,其實我們也沒差上多少,只是上輩子可能多累加了點僥倖。
     
    我們越來越像,卻越來越少交談、見面,時間摧人至今。
     
    每個月宅急便的送貨員按響門鈴,整座老公寓都為之震動,在夏日裡散發冷凍霜霧的包裹居於懷中,紮實沉重,在拆解過後加入廚房一角堆疊起的包裹紙箱,彷若是另一種形式的牆面。
     
    一南一北,我們過著相同的生活模式,為了支付居留此地的租賃金額,日復一日的埋頭工作;對彼此關愛卻鮮少言說,總得要用層層紙板、報紙塞滿紙箱,掩藏包裹在其中的真心。城市往邊陲占領蔓延,比鄰的建物高高築起,所賃居的老舊公寓逐漸被包裹得不見天日,生活越走越往暗處去。
     
    每一次隨著包裹寄來的紙卡,被我摺疊得越收越小,熟悉的字句,期待有一天鋪成返家路徑,將自己運送回去,只是外頭的目的地位置早已模糊不堪,真要返回故居,也不再有屬於自己的棲身之處。
     
    「敬啟者,世界太大,我無處可去。」
     
    從母親溫潤的子宮降生於此,換過幾次住所,卻依舊是被這個世界包裹著。包裹中有著母親巨大的愛以及善意,同時也透出濕冷的寒氣與堅硬。在此城中,宅配業者與鐵路持續遞送著相貌與形體相似的包裹,與此一世代所能擁護的人生樣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