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說也是人生】#關大刀與雞蛋糕-08 #文學獎得獎小說
⠀
「故宮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因為人在製物的過程,會把自己融入『物』裡面,於是『物』就承載了人的意識、人的審美、人的認識。」
⠀
⠀
▍給你一點前提概要:故事從父親公司所有的錢都被捲款逃跑開始,父與子於找尋犯人的過程中,發現關刀是解謎的必要...
【是小說也是人生】#關大刀與雞蛋糕-08 #文學獎得獎小說
⠀
「故宮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因為人在製物的過程,會把自己融入『物』裡面,於是『物』就承載了人的意識、人的審美、人的認識。」
⠀
⠀
▍給你一點前提概要:故事從父親公司所有的錢都被捲款逃跑開始,父與子於找尋犯人的過程中,發現關刀是解謎的必要條件,而雞蛋糕是幸福的開始。我相信你不知道我在講什麼,讀下去,才能笑中帶淚。
⠀
⠀
▍故事開始:關大刀與雞蛋糕-08
⠀
⠀ 夏日的雷雨來得突然,前一秒還是沒有雲的藍天,下一秒烏雲不知道從哪裡聚集,一片片擋住天光,把整座城市籠罩得陰陰暗暗,倒下盆裝大雨。
⠀
⠀ 阿爸的線索斷了,而我的關刀雖然雛形出來了,開始要細部雕刻時又遇到困境,畢竟這是還給關帝爺的,我一定要展現自己的心意,不能有瑕疵,並且越精緻越好。可是,我的手卻無法好好把腦海裡的關刀雕刻出來,一個緊張,就多削掉龍頭一點,只好配合變小的龍頭也把刀身修細,於是整把關刀尺寸不斷縮小,小到不成比例。沒辦法,只能重做。
⠀
⠀ 直到重做第三次又失敗後,我已經焦慮得無法待在家裡,決定要在這個雷雨天,再去阿龐家一趟。阿龐沒有預料會在這種大雨天看見我,一臉被雨淋得疲倦。他給我倒杯熱茶,停下手邊工作,請老師傅幫忙看看之前失敗作品。
⠀
⠀ 「你太心急,而且太追求完美。」老師傅將它們輪流拿起來端詳。
⠀
⠀ 「師傅,這是要給神明的,一定要最好呀。」我聽到簡直不可思議。
⠀
⠀ 老師傅直接拿雕刻刀刻了幾下,輕鬆地像在削水果,木屑心甘情願捲曲落下,「你看,這是你原本以為做壞的,其實只要多刻幾刀,又能補救回來。木頭就是這樣的東西,可以給他磨呀磨,磨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為止。」在我眼裡,已經無可救藥的木塊,頓時又充滿變成關刀的可能性。
⠀
⠀ 「還有這塊,你就是想太多,把自己搞得很緊張,木頭也被你弄得很緊張,像我什麼都沒想,不就自然很多?」他拿起另一塊雕刻,修過的曲線明顯變得柔和,也少了零碎的刻痕,整體看上去很「放鬆」。
⠀
⠀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連出師數十年的老師傅,也有可能會失誤,若照你這樣每天煩惱,這把刀大概一百年也刻不好。你覺得一項東西很好,那是因為你從裡面看見『人的精神』。」
⠀
⠀ 「要怎麼樣才能讓這把關刀有『人的精神』?」
⠀
⠀ 「這個很難用說的啦,要自己體會。你只要專注到房間只有你和這把刀,沒有這樣刻好不好、會不會刻壞,等到了這個境界,木頭會跟你對話,自然就知道哪裡多一點可以修掉,哪裡維持現狀就好。」
⠀
⠀ 我不太確定這個說法的真實性,於是看向阿龐,阿龐十分同意地點頭,露出異常帥氣的笑容。 ⠀
⠀
⠀
/
⠀
⠀ 離開前,阿龐若有所思看著雨水從屋簷滴落而下,聚流成水流,前往神秘的地方。我意識到他好像要講什麼,而停下腳步。
⠀
⠀ 「你知道『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嗎?它紀錄一群在北京故宮裡面修復文物的師傅,有老的,也有像我們一樣年輕的。這部片其實有點無聊,沒有精密規畫,簡直是把這個主題拍壞了!它應該可以更好!」對於他的抱怨,我忍不住露出困惑表情。
⠀
⠀ 「抱歉,離題了。不過,紀錄片後半段,有一位負責修復木器的師傅,他講了一段話讓我非常感動,大概意思是:故宮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因為人在製物的過程,會把自己融入『物』裡面,於是『物』就承載了人的意識、人的審美、人的認識。」
⠀
⠀ 阿龐拍拍我的肩膀,「我想,剛剛師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 ⠀ /
⠀
⠀ 回家前,我順路去了趟南天宮。老師傅和阿龐的話,反而讓思緒更加混亂,明明講的是木工,怎麼變成哲學?坐在廟裡長凳上,我將腦子清空,看人們來來往往,持香,跪拜,將煩惱唸在嘴裡,力求字字清楚,擲筊,再擲筊,尋求神明的指示,盼望更好的未來。
⠀
⠀ 莫名的,我有些感動。於是,也湊了一對筊,再次擲筊、求籤,問問吳叔的下落。閒來無事的廟公,依舊很熱心幫我解籤:「這第九籤,不錯呀,『望渠消息向長安,常把菱花仔細看;見說文書將入境,今朝喜色上眉端』,等待很久的事情會有消息!你放心好了!」
⠀⠀⠀
⠀⠀
//////8完///////⠀
*溫馨提醒:這是已經得過文學獎且發表過的小說,所以沒有抄襲價值,請相信自己能寫出更特別的。
⠀
⠀
▍惡補你不小心錯過的:
⠀ 01-http://bit.ly/33mKOmE
⠀ 02-http://bit.ly/306CK7x
⠀ 03-http://bit.ly/322TKw0
⠀ 04-http://bit.ly/2k5QWO9
⠀ 05-http://bit.ly/2m62O3r
⠀ 06-http://bit.ly/2JlmclV
⠀ 07-http://bit.ly/2VTRd5o
⠀ 08-http://bit.ly/2Jo37j0
⠀
⠀
#是小說也是人生 #文學獎得獎小說
#小說 #連載 #每個星期日晚上九點
#關大刀與雞蛋糕 #魔幻寫實 #勵志 #人生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抄襲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看了一本給我很多能量的書。老實說一開始看到作者和成書主題,完全沒有想到讀後感會是這樣的。
這本書就是《ROLAND 我,和我以外的。》
男公關ROLAND以各種超浮誇的自戀霸氣宣言,紅遍日本綜藝節目,這本書主要內容就是把他的語錄集結出來,並加上ROLAND本人的說明。原本我的想像,就是把這本書當成搞笑書來看,但看到最後,我卻獲得了靈感和勇氣(超莫名!?),我覺得這是一本對於年輕人很有幫助的書,尤其是生活在現在這個社群年代、每天接受社群上各種經濟、精神、關係狀態比較洗禮的年輕人,這書實在是出乎意料的勵志。
當然啦,裡頭還是有各種非常荒謬的發言。
例如被人問到大家很在意要去IG熱點打卡這件事。
ROLAND的回答是:「在我身旁就是IG熱點。所以我才不在乎這些地點。」
被人提出說你可不可以不要耍帥。
ROLAND的回答是:「抱歉,可是帥氣是自己來懇求我要去耍他的呢。」
被人指著說「你就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大海的寬廣」的時候。
ROLAND的回答是:「大海?抱歉,我的確不知道,不過對方鐵定是知道我的。」
超瘋癲!光看這些內容可能就會想說天啊這就是一本嘴砲大全!
但我自己最在乎的部分,在於ROLAND要怎麼把那種離奇的自信,透過文字的方式說明給讀者。因為在現在這個社群年代中,大家每天被動態牆上親朋好友或是超級不認識的追蹤者們的生活充滿,每個人都在高壓的日常比較生存著,要如何能多多看見自己生活中值得被依賴被憧憬的部分,我認為找到某種過盛的自信其實是很有幫助的。也因此我用這個切入點去翻這本書的幾個章節後,獲得了更多不同的心得。
ROLAND在其中一章節對於沒有自信的女性提出看法:
「我不會說要妳有自信,而是試著假裝自己有自信!」
他的概念是人心很複雜,你無法勉強自己自信,但你如果坦率地接受沒有自信的自己,並且開始想像思考自己可能從哪一種視角或表現上,會感覺比較自信,先假裝出自己的自信後,有時會湊巧講出厲害的話獲得大家的喝采,在那樣的時間點繼續掌握趨勢,持續循環,你就會在不斷假裝自己很有自信的過程中,接近了理想中的自己。
接著他對自己常常被模仿卻毫不在意的態度提出了一個說法:
「嘴上一直說著他人抄襲,就代表才能已經枯竭。只要再創造新的事物不就好了嗎?」
ROLAND對於抄襲他的人毫無厭惡的情緒,他說:「被他人模仿,正是他人覺得我有魅力的最佳證明,因為,人不會去模仿自己不想成為的人。」
這段話讓我獲得了各種能量,真的是自信的最高點。而且ROLAND甚至提出:
「正因為有假貨,真貨的定義才會首度成立。」
這種自信境界連我都無法達成,但我認為如果把某部分現實生活中的荒謬遭遇,盡可能地不怪罪自己,也不拉高仇恨值去看待,其實真的會冒出完全不同視野的人生想像。
最後,ROLAND對於很多長輩,會仗著自己的年齡,去威嚇、情勒、怨嘆自己的晚輩,希望晚輩聽從自己的建議不去參與某些事情,他給出的說法是:
「年齡只是告訴我們活了多久,卻沒告訴我們是怎麼活的吧?」
「我認為比起活了多久,你是怎麼活的才會決定你這個人。這無關乎年齡。能幹的人就是能幹,做不到的人不管過了多久還是做不到。這跟年老或年輕毫無關係。我只是打從心裡單純地認為自己有實力,是符合條件的人,才選擇去做這件事。」
「我的年齡姑且會用記號的方式被記錄下來,不過活了一百年還是兩百年,這種事情對我來說早已無所謂。確切在於,自己至今為止是怎麼走過來的。往後,我也不會被年齡這種毫無意義的概念所困,而是經常審視自己與他人。人類的重點不在於活了多久。而是怎麼活的。」
這個段落幾乎要讓我熱淚盈眶,我認為年輕讀者非常非常需要被這種概念鼓勵。在現在這樣的社群年代,大家很在乎別人怎麼過生活,卻常常忘記關注自己是怎麼活的。事實上,你的生活態度定義了你的存在價值,而這些珍貴的寶藏都不該被任何年齡層的人,以毫無道理的方式給抹去。
你對於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該由自己承擔,同時,也都不該受到其他人的綑綁與壓榨。
要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或者說,要成為一個像ROLAND這麼自信爆棚且戲劇性的人,這旅程可能非常艱困。但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最重要的心得應該在於:
你對自己的了解、對生活的期望、對未來的選擇,這每一種微小的概念,都是在堆積你身為一個人所能展露出來的存在價值,而這些價值越凸顯,你的自信就會越強烈。所以去把握自己各種層面上能夠抓住的機會,理解、付出期望與努力,然後做出選擇,這就是能活下去最美的證明。
你的選擇就是在呈現自信的一環,
這個禮拜請記得一定要去投票。
「年齡只是告訴我們活了多久,卻沒告訴我們是怎麼活的吧?」
你應該要選擇一個,你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向,然後為此負責到底。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抄襲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看了一本給我很多能量的書。老實說一開始看到作者和成書主題,完全沒有想到讀後感會是這樣的。
這本書就是《ROLAND 我,和我以外的。》
男公關ROLAND以各種超浮誇的自戀霸氣宣言,紅遍日本綜藝節目,這本書主要內容就是把他的語錄集結出來,並加上ROLAND本人的說明。原本我的想像,就是把這本書當成搞笑書來看,但看到最後,我卻獲得了靈感和勇氣(超莫名!?),我覺得這是一本對於年輕人很有幫助的書,尤其是生活在現在這個社群年代、每天接受社群上各種經濟、精神、關係狀態比較洗禮的年輕人,這書實在是出乎意料的勵志。
當然啦,裡頭還是有各種非常荒謬的發言。
例如被人問到大家很在意要去IG熱點打卡這件事。
ROLAND的回答是:「在我身旁就是IG熱點。所以我才不在乎這些地點。」
被人提出說你可不可以不要耍帥。
ROLAND的回答是:「抱歉,可是帥氣是自己來懇求我要去耍他的呢。」
被人指著說「你就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大海的寬廣」的時候。
ROLAND的回答是:「大海?抱歉,我的確不知道,不過對方鐵定是知道我的。」
超瘋癲!光看這些內容可能就會想說天啊這就是一本嘴砲大全!
但我自己最在乎的部分,在於ROLAND要怎麼把那種離奇的自信,透過文字的方式說明給讀者。因為在現在這個社群年代中,大家每天被動態牆上親朋好友或是超級不認識的追蹤者們的生活充滿,每個人都在高壓的日常比較生存著,要如何能多多看見自己生活中值得被依賴被憧憬的部分,我認為找到某種過盛的自信其實是很有幫助的。也因此我用這個切入點去翻這本書的幾個章節後,獲得了更多不同的心得。
ROLAND在其中一章節對於沒有自信的女性提出看法:
「我不會說要妳有自信,而是試著假裝自己有自信!」
他的概念是人心很複雜,你無法勉強自己自信,但你如果坦率地接受沒有自信的自己,並且開始想像思考自己可能從哪一種視角或表現上,會感覺比較自信,先假裝出自己的自信後,有時會湊巧講出厲害的話獲得大家的喝采,在那樣的時間點繼續掌握趨勢,持續循環,你就會在不斷假裝自己很有自信的過程中,接近了理想中的自己。
接著他對自己常常被模仿卻毫不在意的態度提出了一個說法:
「嘴上一直說著他人抄襲,就代表才能已經枯竭。只要再創造新的事物不就好了嗎?」
ROLAND對於抄襲他的人毫無厭惡的情緒,他說:「被他人模仿,正是他人覺得我有魅力的最佳證明,因為,人不會去模仿自己不想成為的人。」
這段話讓我獲得了各種能量,真的是自信的最高點。而且ROLAND甚至提出:
「正因為有假貨,真貨的定義才會首度成立。」
這種自信境界連我都無法達成,但我認為如果把某部分現實生活中的荒謬遭遇,盡可能地不怪罪自己,也不拉高仇恨值去看待,其實真的會冒出完全不同視野的人生想像。
最後,ROLAND對於很多長輩,會仗著自己的年齡,去威嚇、情勒、怨嘆自己的晚輩,希望晚輩聽從自己的建議不去參與某些事情,他給出的說法是:
「年齡只是告訴我們活了多久,卻沒告訴我們是怎麼活的吧?」
「我認為比起活了多久,你是怎麼活的才會決定你這個人。這無關乎年齡。能幹的人就是能幹,做不到的人不管過了多久還是做不到。這跟年老或年輕毫無關係。我只是打從心裡單純地認為自己有實力,是符合條件的人,才選擇去做這件事。」
「我的年齡姑且會用記號的方式被記錄下來,不過活了一百年還是兩百年,這種事情對我來說早已無所謂。確切在於,自己至今為止是怎麼走過來的。往後,我也不會被年齡這種毫無意義的概念所困,而是經常審視自己與他人。人類的重點不在於活了多久。而是怎麼活的。」
這個段落幾乎要讓我熱淚盈眶,我認為年輕讀者非常非常需要被這種概念鼓勵。在現在這樣的社群年代,大家很在乎別人怎麼過生活,卻常常忘記關注自己是怎麼活的。事實上,你的生活態度定義了你的存在價值,而這些珍貴的寶藏都不該被任何年齡層的人,以毫無道理的方式給抹去。
你對於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該由自己承擔,同時,也都不該受到其他人的綑綁與壓榨。
要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或者說,要成為一個像ROLAND這麼自信爆棚且戲劇性的人,這旅程可能非常艱困。但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最重要的心得應該在於:
你對自己的了解、對生活的期望、對未來的選擇,這每一種微小的概念,都是在堆積你身為一個人所能展露出來的存在價值,而這些價值越凸顯,你的自信就會越強烈。所以去把握自己各種層面上能夠抓住的機會,理解、付出期望與努力,然後做出選擇,這就是能活下去最美的證明。
你的選擇就是在呈現自信的一環,
這個禮拜請記得一定要去投票。
「年齡只是告訴我們活了多久,卻沒告訴我們是怎麼活的吧?」
你應該要選擇一個,你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向,然後為此負責到底。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抄襲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場山難,發生的太突然,更與我關係密切 — 地點是我去年才走過的奇萊東稜、逝者更是我妹妹的課程助教與朋友的好友。
謹以此文,與唯一拍好過的台灣山椒魚,紀念長眠奇萊東稜的師大山椒魚博士。
「賴俊祥博士,1970 – 2016。師大生物系學士、碩士、博士,師承於呂光洋老師,曾發表觀霧山椒魚、南湖山椒魚這兩個台灣特有的新種(2008年),並參與橙腹樹蛙(1994)、諸羅樹蛙(1995)的發表。2016年6月27日下午於奇萊北峰附近墜崖,與他心愛的山椒魚永遠長眠於山林。」 — 引述自林思民老師。
山椒魚,是台灣最神秘的動物之一,一直以來都需要比其他題目更大的心力與冒險,才得以一窺究竟,因為這些冰河時期留下的珍貴物種,只住在雲端之上的高山峻嶺之中。台灣痛失了一位傑出的、讓我們更加了解這群美麗兩生類的英才,對學術圈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打擊。
探險、發現新的事物、新的知識、新的景色,一直都是人類之所以為人類,所追求最重要的事。儘管,山神不想讓賴俊祥博士回家,但我們探索新知的腳步依然會繼續往前邁進,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就此停下腳步、不入山林、因為山椒魚題目危險就放棄不做,將無顏以對將生命交付給山椒魚的賴博士。
山難很可怕,對,山難最可怕的是山神從來不問你是誰,祂不想讓你下山你便不可能下山,新手亦若是、老將亦如是、就算你對山林貢獻良多,抱歉,還是。
但,山難不會是單一原因所構成,山神也不會無緣無故不讓你回家;事出必有因,而且無比複雜,不是當事人很難理解為何事情會發生。所以身為一個局外人,無謂的恐懼山林、封禁山嶺,都是無知的展現。
台灣是一座高山島嶼,高山何其多,山難就像車禍一樣隨時可能發生,不用放大檢視 — 它就像生活中任何可能發生的意外一樣平常,就像有人吃東西噎到就往生了一樣,只是地點不一樣罷了。
也因為這樣,山難應該像車禍一樣,有健全的保險制度與合理的管理規則,讓入山的人對自己負責、出了事也能有強力的後盾依靠 — 畢竟我們不會因為某段道路車禍頻傳就把它封閉,也不會因為死亡車禍就要求國賠,而山難,何嘗不是如此呢?
現行的法令可笑愚魯又不食人間煙火,禁止獨攀就像因為人二抄襲結果我們跑去抵制Duncan一樣 — 有沒有人發現,今年至今發生各式大小山難,幾乎都是有專業領隊隨行的「大隊伍」出事呢?想降低山難事故的發生,不去探究真正的原因,反而把獨攀像獵女巫一樣釘起來燒外加各種禁止,就覺得自己已經做了好多事好棒棒,這樣中世紀來的政府思維我真的無法苟同。5人以上才能保登山險、獨攀很危險等等都是天大的笑話;無奈我們的政府就算改朝換代,也只會把「封山」這一味毒藥當解藥猛灌,而不去面對真正的問題、做對的事情。
我們應該檢討山難發生後,要怎麼妥善處理,而不是千方百計「不讓它發生」,因為有人在山上,只要山難發生條件都湊齊了,它就一定會發生。犯罪預防從教育、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開始,法律永遠都不是降低犯罪率的方法,它從來都只能善後罷了。
我們絕對無法阻止山難發生,因為在山裡,天定勝人。但我們可以讓將山難發生後的傷害,降到最低:健全的登山保險、搜救體系自費化由保險支付、全面開放山林落實登記制度自我管理、推動登山運動主管機關,這四項,就是解藥,也是面對山難,除了面山教育以外我們唯一能做的,對的事情。
奇萊東稜帶走了賴博士,但那裡也是我曾經走過,最美麗動人的地方,看著照片也能略為感受那樣的美。如果,我們的登山保險制度夠健全、研究單位也願意為每個上山冒險研究的學生保險,那麼,今天的救難支出就會由保險給付、賴博士的家人也能獲得更多的照顧與支援,讓他真正的Rest In Peace.
畢竟,人在山上跑久了,一定有「就算出事也不後悔、我要盡全力活著回來」的覺悟,唯一掛念在心的,只有家人朋友了。
賴博士為了學術研究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那麽,我們就有必須讓他的生命,付出的更有價值的義務。
推動健全的登山保險制度並強制學校、商業登山隊投保,才是保障日後高山研究員(黑熊、水鹿、山椒魚等)與登山者、深山工作者、救難隊權益的唯一途徑,也是台灣深山研究、登山環境、救難體系最光明的未來。
希望賴博士能化作他此生最愛的山椒魚,永遠掛著迷人的微笑,悠遊在台灣最美麗的山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