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生物龐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生物龐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生物龐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生物龐克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讓小說再次偉大?】 寫作真的是件殘忍的事情啊 真的 不知道為何昨天又有人跟我聊到「創作顛峰」的話題,一時有感🤣🤣 對啊,儘管我目前自己好像還有些很薄弱的信心 但是 那也僅止於如此短暫的此時此刻而已 還是覺得很可能我某天一覺醒來就江郎才盡了 到底還能撐多久呢? 怕.jpg ‧ 這裡貼一下今年三月印刻...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xeKiller》是一款由兩位波蘭人組成的獨立團隊所開發的開放世界冒險遊戲,融合了復古未來主義、後世界末日、賽博龐克、科幻等多重元素,被視為是一款致敬《銀翼殺手》的作品喔。 遊戲故事設定在1998年紐約,因為20年前一場大火,只有30%的人類倖存,世界瀕臨崩壞毀滅。身為賞金獵人的玩家,必須透過...

生物龐克 在 伊格|Egoyan Zhe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12:09:05

【失蹤的影后如何隱藏自己?如何斷開所有**人與人的連結**?】 一切始於一次令人匪夷所思的消失。 ‧ ‧ ‧ ‧ 是的,以此刻我執筆為文為基點,距台灣影星郭詠詩最後一次神祕現身於公眾視野中,業經七年有餘; 設若她依舊平安健在,也已年近半百了。 眾人公認,這位影后跌宕起伏的前半生,包括童年遭遇、出道...

  • 生物龐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0 17:25:01
    有 73 人按讚

    【讓小說再次偉大?】
    寫作真的是件殘忍的事情啊
    真的
    不知道為何昨天又有人跟我聊到「創作顛峰」的話題,一時有感🤣🤣
    對啊,儘管我目前自己好像還有些很薄弱的信心
    但是
    那也僅止於如此短暫的此時此刻而已
    還是覺得很可能我某天一覺醒來就江郎才盡了
    到底還能撐多久呢?
    怕.jpg

    這裡貼一下今年三月印刻雜誌封面專輯
    我與駱以軍老師的長對談
    真的是長對談
    名副其實,非常長
    有1.5萬字左右
    我找了其中大概最輕鬆有趣的一回合貼在這裡
    提到有次2006年
    機緣巧合,駱以軍開車載我從南投回台北
    路上塞車
    所以我們就尷尬又歡快又激情(?)地在車上「共處」數小時的事情
    (剛寫完時,我曾開玩笑地想把這次對談命名為「讓小說再次偉大」🤣🤣🤣)

    然後週六晚上8點有個中國的直播活動
    (應該是類似podcast)
    如圖
    有興趣聽我聊一下生物龐克的朋友們可以自己掃QR扣
    ────
    駱以軍:
    我記得十幾年前(搞不好十七、八年前),有一次我去南投一個文學營演講,你也去了,我回程台北時,你搭我便車。如今回想,我那時也才不到四十歲,所以你也不到三十歲?更早些時我就認定,你們那一輩的頂尖天才,一個童偉格、一個你、一個甘耀明。這和後來的文學地位無關,我就是只讀到你們二十多歲時第一本小說時的,一種同為練武者,對這年輕作者,他初展露的某些極特殊的眼球轉速,或濾光的方式,或奇怪為何他為特別定格某一幅畫面。
    這是我作為武痴內心真的驚嘆。當時你搭我的車,年輕的你非常害羞沉默。其實我好像後來變成一個哈啦大叔,但那時碰到純質的小說天才,我會有一種怕碰碎玻璃器皿的笨拙。天知道那次台中到台北的高速公路大塞車,我們的車好像緩慢在車陣困了五個小時嗎?天啊那對我是和一個劍氣在身的下一代頂尖小說家,我們在封閉車內共處五小時!
    我連年輕跟同輩哥們在PUB喝酒亂屁小說、電影,也沒那麼長時間。而且那時我(愁苦於自己那麼窮,然後妻小,一籌莫展),你(愁苦於家人還不接受你放棄醫學系,改要寫小說),我們都並沒那麼多的人世閱歷,哪怕如今如果這樣場景我們還可說些自己遇上的倒楣事,但那時我超焦慮。
    我後來才認識童偉格,啊啊那更是你發動漫天唬爛忍術,他都可以一句話不說就只傻笑的悶葫蘆。
    不過那一次困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拯救了我焦慮的那五小時,我問起你「最喜歡的世界小說家」。
    說真話,我覺得我自己那樣真的很幼稚,但我記得我年輕初遇黃錦樹、董啟章、童偉格時,都會很白痴問這問題,甚至會問「你心目中的第一到第五名」?真的很白痴,但如今想來真美好。因為這些人也會出現同樣崇敬、嚴格內心排名的表情,真的認真和我說起來。卡夫卡、波赫士、馬奎斯、杜斯妥也夫斯基、納博科夫、大江,這些人一定跑不掉的。偉格很意外對我提到巴加斯.略薩,錦樹則對我展開那時我根本不認識的奈波爾。
    這幾年,有次我遇見黃崇凱,我和他說到波拉尼奧,簡直像在說喬丹那樣的迷醉。
    我記得你對我說起符傲思的《魔法師》,然後我們也歡快激情的說著艾瑞斯‧梅鐸的《大海,大海》。
    天啊,那可是那時我內心的兩大天書!極品!啟發之理想大小說的某種「城堡設計圖」啊!我沒有和任何人提過(後來才有在文章中提過)。
    對我而言,我們兩個像是對了「通關密碼」,為何那其中的設計、展開、愛之瘋狂、高藝術修養之人,但卻搞了個莎士比亞《暴風雨》的現代演劇。我們講得超嗨,完全忘了之前的拘謹、張力。就像兩個天才棋手在大聊哪一年世界西洋棋大賽,哪一局經典然後白方哪一手下錯,黑方在哪一手如何做局,那真是聊的暢意、兩眼發光。
    當然之後,我們其實隔幾年遇見,某些對談活動,某些和其他創作者的咖啡屋聚會。但好像不再能復返,那樣我們相較都年輕,然後像高手拿劍晃幾下探對方內力的傻瓜行為。
    但我心中留了個念想,想有機會再聽你說說。

    伊格言:
    你提到多年前這件事(準確地說是二○○六年十二月;因為我清楚記得前晚天氣極冷,我在南投文藝營住宿處小房間電視上看到陳菊以極小票數差首次擊敗黃俊英當選高雄市長。換言之,那時《噬夢人》也還在我腦子裡還沒被寫出來呢),我讀得熱淚盈眶。
    是啊,如你所言,那多麼「傻瓜行為」,純淨而真誠無比──並無特別私交,但同樣懷抱著對小說這藝術行當的虔誠之心的兩個瘋魔者(是啊,不瘋魔,不成活)的彼此試探,擺好了架式過招;然而同時又信服於對方的虔誠與深情,心知肚明因而有種知音的相濡以沫。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刻。而確實也正如你所說──那樣的時刻如何可能?連你(以軍老師!)和你的同輩們聊小說,也不太可能一聊五小時啊。黑暗的北上高速公路上黑暗的車裡,有時車行順暢,路燈的橘色燈光霧氣般間歇性侵入車內;有時路面擁堵成為大型停車場,舉目所及所有車輛方盒子共同陷落於一個被按下了暫停鍵的虛擬夢境中。
    而後我們竟然就這樣聊小說聊了五個小時!誇張點說,出之以〈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主角葉月春奈之語:一切豈非近乎神蹟?
    所以「上帝」是什麼?「神」是什麼?我們何德何能,何其幸且不幸,與那樣既徒勞無功又煙花般燦爛的命運相遇?
    我想到的是,在無神論者佛洛依德那裡,那是人類用以抵禦恐懼的心靈幻覺(《圖騰與禁忌》、《一種幻覺的未來》);在另一位無神論者馬克思那裡,那是統治階級用以麻痺人民的鴉片。而如今重新思索這不可思議的提問,如果一如馬克思與佛洛依德所說,「神」純粹是人類心靈的創造物,那麼我會問的是:在何種時刻,在「智人」此一物種的心靈中,恐懼誕生了,神也因此而誕生了?
    尼安德塔人的心中有神嗎?黑猩猩們的心中有神嗎?虎鯨、狗或貓的心中有牠們自己的神嗎?
    我必得如此提問,因為我無法無視於數世紀以來人類的智識進展與文明跳躍。那是達爾文的凝視,《盲眼鐘錶匠》的洞見,丹尼爾‧丹內特等一眾心智哲學家手術刀般鋒利的思索,凱文‧凱利的的空照視野,甚至再加上伊隆‧馬斯克等夢想家的狂想與實踐。
    法國作家韋勒貝克在《誰殺了韋勒貝克》中虛構了一幅藝術家傑德‧馬丹的成名畫作,題為「比爾蓋茲和賈伯斯討論電腦資訊的未來」(韋勒貝克的描述是,畫幅中,北加州燦爛的夕照下,正向生命終點快速趨近的賈伯斯眼中燃燒著深沉的火焰,「不只是預言者、先知的火焰,也是儒勒‧凡爾納筆下描述的發明者的火焰」)──
    而在我們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我們該凝視的是「伊隆‧馬斯克與哥德爾虛擬視訊會議」或「凱文‧凱利、理查‧道金斯與教宗聖方濟各針鋒相對」。
    我懷疑,在小說的世界裡,「神」與「鬼」或許都是命運的代稱(幾年前我寫過一篇談及普利摩‧李維的小文章,題為「鬼是命運的隱喻」)。
    《魔法師》的作者符傲思並未迴避此一大題,在序言中,他明白表示,《魔法師》最初的原名叫「上帝遊戲」。是,我個人以為,符傲思在討論的確實就是「命運」;而小說主角于爾夫的遭遇無非是一部微縮膠卷化的個人心靈史──必須說明的是,此處的「個人心靈史」並不僅是小說情節中的角色個人心靈,而毋寧隱喻著整部人類文明之智識啟蒙流變的歷史。
    在我看來,符傲思與《大海,大海》的艾瑞絲‧梅鐸(Iris Murdoch)、《基地三部曲》的艾西莫夫,以及韋勒貝克等人是同一類小說家
    (當然了,或許可以再加上《三體》、《阿特拉斯聳聳肩》),他們思索的是整個文明過去的脈絡與未來的去向。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個人哲學三問,在此或已化為烈焰煙塵中的「文明三問」:「文明是什麼?文明從哪裡來?人類文明終將往何處去?」。我以為,這或許就是最「大」的小說了。
    小說還能有多「大」?是以,就此一角度而言,或許我可暫且心虛地回答你半開玩笑的提問──你提到,你很想聽我唬爛看看「愛的量子力學論」。
    當然了,我沒有直接回答的能力,但或許恰恰有一趣事可供參照:在《噬夢人》的幾十則註解中,有一則我簡稱為「方程式測定儀」的註解──我假想未來有位名叫森山和正的日本教授發現了關於「愛」或「靈魂」的物理學證據。
    事實上,此刻,二〇二一年科學家們所掌握的弦論已然推測,我們身處其間的世界並非僅只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四維時空,而是另有七個細小的維度踡曲於其中;是以,宇宙並非四維時空,而是以共十一維的形式存在。而小說中森山和正教授的理論則論證了,類似「靈魂」、「意識」、「生命」與「愛」,甚至「詛咒」這樣我們此刻以數學或物理無法證實的「東西」,都實存於那感官不可見的七個細小維度中。
    《噬夢人》成書於二○一○年;而其後數年,英國大導諾蘭就釋出了他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在電影中拋出類似設想:「愛」就在第五維度裡。我有時演講時提到此事,不無得意,開玩笑地說我與諾蘭大約是英雄所見略同吧(笑)。
    當然了,這在《噬夢人》中僅是一支線,而在《星際效應》中則得到了完整的發展。諾蘭無疑是個自造迷宮的高手,《星際效應》中迷宮仍在,但明顯不如《全面啟動》(*Inception*)與其後疫情下的《天能》(*Tenet*)般錯綜迂迴,取而代之的則是巨大的、寬闊的,宇宙尺度的深情。我在想,這個小巧合或許也代表了我對此類「大小說」的個人偏執。小說此一藝術形式,究竟可能「宏偉」至何種程度?
    我對此事好奇無比。而這點,又直接連上了我個人對藝術的另一理解或執念──小說,或謂藝術,是否有可能更有效、更毫無閃躲地回應當代人類的議題?如何「讓小說再次偉大」?
    作為一位虔誠的文字手工藝人,我猜想,這或許就是我們所在的這個行當為文明做出一些無可取代的創新的機會吧?

  • 生物龐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5 00:38:55
    有 802 人按讚

    問:《零度分離》為什麼要設定在23世紀?您是如何選擇讓這本書在23世紀的出版社?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設計一個「訪問者」Adelia Seyfried的用意是什麼呢?

    答:不,說起來,我倒是並不怎麼以為「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
    相反地,訪問者兼敘事者Adelia Seyfried的存在或許是《零度分離》成書過程中最早確定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換言之,那可能是關鍵。
    直白地說,Adelia是一位「親身涉入故事的敘事者」,而我的參考模版來自馬奎斯的短篇經典《異鄉客》與慣於夾敘夾議的米蘭.昆德拉。
    當然,這中間有些細微差別:
    首先,《異鄉客》中的敘事者(一名記者)確實同樣親身涉入事件中,但相較於《零度分離》,他的涉入較淺些,《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則涉入較深些(也因此,Adelia的敘事可靠度稍低,因為她有利害關係)。
    第二,一般而言,昆德拉書中並不設計一位「親身涉入事件的敘事者」,是以小說中的夾敘夾議是由昆德拉本人(或說小說的「隱藏敘事者」,那觀看一切的「鏡頭」)來述說。

    總體而言,《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大約是調和了上述二種功能。
    何以如此?這當然是因為,《零度分離》中的故事有個巨大的背景,而這背景中的未來世界(那「類神經龐克」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能動性與象徵意義。
    純就小說技術而言,身處其中的Adelia能夠透過語言(敘述故事與議論)適度展示或解說這樣的世界,並透過自身戲劇化的涉入拉大故事的縱深。

    我想這點呈現得相當清楚:Adelia 的特殊身份與時代背景(二百年多後的地球世界)的互動成為了故事情節的一部份。
    《零度分離》內部書中書的序言由〈再說一次我愛你〉中「鯨女科學家」Shepresa的兒子主筆;
    而Adelia與色情片大亨Adolfo Morel的對談則另成了這本書中書的一部份。
    我的原始構想是,這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於神意之外造史」的跋,必然涉及了自此刻(2021年,Covid-19後的今日)開始,以迄23世紀之間,人類人文思潮的演變。
    而這樣由「類神經龐克」所主導的價值觀之典範轉移,我們此刻或可預言,必是不小於「基督教文明之誕生」、「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之興起」等人類史之鉅變的。
    一如法國小說家米榭.韋勒貝克於《無愛繁殖》中尖銳的斷言:

    「形而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對大部分人來說,世界觀整體而徹底的改變──在人類歷史土其實很罕見,真要舉例的話,基督教的產生可以算是其中一個。
    一旦一種「形而上」的改變發生了,就不會受到阻撓,一直演進到最後的結果。它毫不在意地打亂經濟政治系統、審美觀點、社會階層,沒有任何人力可以阻止它的進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撓它,除非是發生了另一個新的「形而上」改變。

    借用艾西莫夫之概念,這聽來多麼「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不是嗎?
    我們正面對著某種奇特的,由大數據運算所支撐(也因而相形可信、相對科學)的宿命論嗎?

    我需要某些精彩曲折的、足以召喚人心底層之深情的故事情節,以及一位適切的敘述者互相配合,以拉出這樣的縱深。
    這就是《零度分離》那位神秘作者Adelia Seyfried的由來。


    問:〈夢境播放器AI反人類叛變事件〉裡另一個有趣的部分是提及Phantom沒有生殖慾望,所以沒有愛?Adelia Seyfried為何如此推論?另,倘若Phantom當初犯罪的官方紀錄有許多刻意隱瞞的事實,官方為何批准Adelia Seyfried訪Phantom?

    答:為何批准Adelia至獄中採訪罪犯Phantom?我想這有許多種可能。
    舉例,或許人類聯邦政府錯估了Phamtom所受運算能力限制的大小?(政府誤以為,它已經把Phamtom「限制」得夠笨了?)
    又或者,Phantom的受訪內容原本預計被政府用作某種殺雞儆猴的大內宣?
    又或者,這其實正暗示了神秘的採訪者Adelia Seyfried與人類聯邦政府間不可告人的關係?
    她憑什麼可以採訪Phantom?她與政府間有暗盤交易嗎?

    上述推想,都有可能。那大約正像是您所提及的,Adelia對Phantom的大膽斷言(或謂誤判?):
    「你沒有生殖慾望,所以,你沒有愛?」──問題是,是這樣嗎?Adelia是否真心如此認為?她說了實話嗎?
    這難道不也可能是一種偵訊或採訪策略嗎?為了誘使Phantom亮出自己的底牌?

    這是某些關於小說情節的可能性。而至於人類(或任何智慧生物體),是否在缺乏生殖慾望時,就沒有所謂「愛」之存在?
    如果將這問題拿來問我,我想說的是,這是個艱難的問題。
    我們甚至也無法斷定所謂「愛」有哪幾種不是嗎?
    這個問題對您底下提到的《自私的基因》道金斯或許較為單純些,然而對於原則相信卻又未必盡信道金斯者如我,卻又變得無比艱難。
    我喜歡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我通常會說,那是個關於「聖者」的故事。松子對她諸多情人的愛,既是男女之愛,也是救贖之愛,或許也是「神愛世人」中的愛。
    而《零度分離》中〈再說一次我愛你〉的愛,又是哪一種或哪幾種呢?
    這恰恰呼應了三年前(那時還沒有Covid-19這種東西呢)北太平洋上空駕機自死的Richard Russell──
    「愛或親密,對人類很重要嗎?人們始終索求著的,到底是什麼呢?」

    但話說回來,如果我們限縮範圍,我們也或許能針對這個問題擬想一個「道金斯式」的回答:
    是的,沒有繁殖慾望,人類就不會有男女之愛,因為愛情本身或許僅是中樞神經自製的幻象。
    這幻象目的何在?那是本我(id)與超我(superego)折衝協調的產物,為了將本我內部野獸般不受控的性慾改造為超我以及文明社會可以勉強接受的面貌。
    於是我們賦予它「愛情」這樣的說法,並呈現於自我意識之中。

    這或許就是道金斯會給出的回答吧?你相信嗎?
    我信服於其中部分,其他是半信半疑啦。

    ───節錄自 道金斯、霍金與佛洛伊德攜手並行的「類神經龐克」世界──專訪伊格言與《零度分離》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6/01/210601-interview-with-egoyan/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運算的能力」嗎?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華文版《黑鏡》,AI末世的「類神經生物龐克」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 生物龐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7 12:05:30
    有 3,424 人按讚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
    與絕大多數其餘女性當事人並無不同的是,最初,在葉月春奈帶著醉意,三分內疚、七分羞赧,期期艾艾向閨密姬野亞美訴說那既詭異又美好的夢境時,
    她完全未能知曉,自己已然被捲入本世紀最詭秘離奇的詐騙案件中。
    是,她確實是拖了好一段時間才鼓起勇氣告訴原本無話不談的姬野的,因為這實在太令人害羞了:
    一位43歲的正常職業婦女,一位受高等教育,事業平順,親子關係良好,婚姻美滿,堪稱過著人人稱羨之幸福生活的中年女性,
    如何可能,就此毫無預兆地墜入對一位18歲少年偶像深不見底的迷戀之中?
    對外人而言,這近乎不可理喻。或者容我們再退一步──
    若僅是欣賞或著迷於一位師奶殺手小鮮肉便罷──
    真正令人費解的是,何以葉月春奈竟會因此拋夫棄子,傾家蕩產,放任原有人生坍塌崩解,終至淪落至社會底層,無可挽回?
    這如何可能?這樣離譜的故事,豈非僅見於**邪教**之中?

    事有蹊蹺。然而更不尋常的是,葉月春奈的經歷絕非孤例。
    事件之規模遠為龐巨;而其後牽涉之真相,則更是疑點重重,難以想像。
    資料顯示,西元2196年3月,葉月春奈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為家中么女,上有一姊。
    父親葉月悠良畢業於一橋大學新聞系,長期於東京大學文學院辦公室擔任雇員,主管媒體聯絡事務;
    而母親宮澤大華則任職於經營衣飾與女性配件網購事業的雙堤商社,擔任行銷部門主管多年。
    換言之,那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日本都會白領家庭。
    據葉月春奈自述,她於此一經濟無虞,父母皆性格溫和的家庭中成長,近乎無憂無慮。
    她自小姿容秀麗,資質穎異,中學時期即展露對於數學、醫學、生物與美術相關學門之天賦;隨後順利考入東京大學醫學院就讀。
    大學時代她擔任**微生物彩妝社**社長(當時曾短暫流行以章魚色素細胞基因產製之「彩妝微生物」植入人類皮下,取代原先傳統化學品彩妝;但未久即因微生物生命週期之疑慮而遭到禁用),
    課餘亦以服裝模特兒身份兼職,被譽為「東大醫學之花」,數次接受媒體邀訪報導,並參與綜藝節目;堪稱校園風雲人物。
    而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她婉拒經紀公司邀約,放棄演藝之路,進入佐藤榮治紀念醫院(Eizi Satou Memorial Hospital)精神科任職。
    數年後她完成正統醫學體系基礎訓練,同時考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精神分析研究所,直攻博士。
    五年後當她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與精神分析師資格時,年僅33歲。

    「當然,不能說我的人生沒有挫折......應該沒有人的人生是真沒有挫折的吧?」此刻葉月笑得落寞:
    「但我已習慣不說。非常習慣。
    我這樣的人,如果還要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挫折和沮喪......你得承認,沒有人會認同你的──
    「但現在會了。現在他們會同情我了。」她語帶哽咽,像胸腔內部某種壓抑的哭泣。
    我察覺四周遍在的黑暗正隱沒入遠處海潮空洞而巨大的聲響中。「他們會的,對吧?對吧?」

    西元2249年11月22日傍晚,日本福島縣相馬市近郊,海濱公路旁的簡陋咖啡座。
    寒日陰霾,貨櫃屋外冷風荒涼,塵沙紙屑翻飛,彷彿某種眷戀不去的魂魄。
    這是個遠離市中心商業區的邊緣地帶;估計往來熟客都是些負責操作碼頭機械人的技術工。
    我與葉月春奈在此首次會面。她事前已坦率表示不願遇見熟人;於是我們自相馬市水澤市場暫離,來到此地──
    原本每日傍晚,她會在水澤市場東側近出口處擺攤,賣些從友人處批來的舊款長短襪、毛帽、織物與不帶溫度調節功能的廉價拋棄式內衣褲。
    我隨口詢問購入價格與生意狀況;但她含糊其詞,不願多談。
    我有種直覺:或許那並不涉及真正的商業買賣;而所謂「友人」,對她也僅是單純接濟而已。
    而後我問起她的家人。

    「他們都還在東京吧。」她簡短回答。
    「姊姊也在東京?」
    「應該是吧。」
    「很久沒見面了嗎?」
    「嗯。」她看著自己的指甲。
    「那父母呢?也很久沒見了?」
    她遲疑半晌。「我不打算見他們。」
    「為什麼?」
    「你也知道吧。我這樣子──」她苦笑,輕輕搓了搓手。「我......我沒有臉見他們吧?我想他們也恨不得忘了我......」

    平心而論,葉月春奈的「樣子」或許並不像她自以為的那麼糟──
    她畢竟曾是「東大醫學之花」,一位上遍各大綜藝節目「高學歷美女」單元的業餘模特兒。
    此刻室內燈光昏黃,神情疲憊的她儘管已年過半百,眼周與嘴角難免歲月痕跡,
    然而她五官精緻,輪廓深邃,不難想見年輕時的清麗。
    是的,或許她確已不再年輕貌美──
    眼前的她素著一張臉,身著寬鬆運動服,體態浮腫,亂髮半白,似乎未曾梳理。那明顯帶著自棄意味。
    當然,並非所有外貌崩壞的男人或女人都曾經歷過某種自棄;我的意思是,我能感受到那種外在形貌的崩毀其實根源於內在的空疏與荒蕪。
    我或可如此斷言:那等同於一座**心的廢墟**。
    然而事實上,於此「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案」中,葉月春奈並不特別──
    她僅僅是眾多被害人之一而已。
    統計顯示,受害者中女性佔比85.8%,且不乏高學歷、高社經地位、外型亮麗,甚或婚姻或情感關係良好者。
    當然,各人受害程度不一;然而如葉月春奈這般近乎喪失一切所有者亦不在少數。
    資料顯示,此詐騙事件自2238年間初露端倪,歷時六年,於2244年秋宣告偵破──
    該年9月15日,日本警視廳與東京地檢署大動作召開聯合記者會,宣佈逮捕情侶檔嫌犯星野颯太與伊織‧柯內留斯(Iori Cornelius),隨即起訴二人。
    然而事件並未就此落幕。由於案情複雜,疑點重重,犯案手法神秘難解,傳聞日增。
    二個月後,經《日本產經新聞》追查披露,確認二位嫌疑人均為日本共產黨黨員。消息傳出,揣測與聯想不脛而走......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零度分離》


    神秘的事件、難以靠近的心智、不可思議的犯罪(不可思議到,連「罪行」究竟為何都是個難題),而總是停留在那個不可能處。他走到想像力的邊界,邊界之外了。
    ──朱嘉漢(小說家)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
    ──張貴興(小說家)

    《零度分離》令人震撼。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韓松(小說家)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未來世界的荒蕪莫過如斯。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此書終將在歷史留名。
    ──黃健瑋(演員)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駱以軍(小說家)

    伊格言是台湾最重要、最前卫的作家之一。我几次见到他,他都仿佛在修行,沉静地待在一边。具体说就是对外在世界的活动反应迟缓,整个脸都因为内心在想什么而微微颤栗。当时我想他或许有些抑郁。现在看来,他是在像炼金一样,锻造一个脱离现实的空间。啊,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本书。它如此危险而美丽,真像是拍一个巴掌就会震碎的精致的水晶宫。
    ——阿乙(作家)

    伊格言有一种迷人的说服力。这些猜不透原因和动机的故事,这些“零度分离”的人物,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的对话,以及没有被回答的追问,都能让读者感动不已。
    ——小白(作家)

    虚构中的虚构,迷狂中的迷狂。伊格言以骇人想象与磅礴笔力构建出未来历史篇章,在那样的一个未来,人类不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现实与梦境也不再泾渭分明。
    ——陈楸帆(作家)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運算的能力」嗎?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華文版《黑鏡》,AI末世的「類神經生物龐克」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 生物龐克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24 17:22:27

    《ExeKiller》是一款由兩位波蘭人組成的獨立團隊所開發的開放世界冒險遊戲,融合了復古未來主義、後世界末日、賽博龐克、科幻等多重元素,被視為是一款致敬《銀翼殺手》的作品喔。

    遊戲故事設定在1998年紐約,因為20年前一場大火,只有30%的人類倖存,世界瀕臨崩壞毀滅。身為賞金獵人的玩家,必須透過完成各種任務來獲得名為「S.O.U.L.S」的生物晶片,主線劇情也會因玩家的各種選擇發展出不同的方向,似乎暗示了多重結局的可能性。

    即便是兩人團隊作品,從預告片還是可以看出遊戲仍具有一定水準,末日科幻氛圍處理得相當不錯呢。本作目前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感興趣的玩家可以先把它加入steam願望清單喔。

    © Paradark Studio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 生物龐克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09 19:00:14

    由獨立開發工作室「Crafting Legends」製作的《死亡垃圾》(Death Trash)是一款像素風格世界末日題材動作角色扮演遊戲。故事描述末日後的世界,人類前往並定居在一個名為Nexus的行星,但原本安置在這裡的保護裝置,在被觸手般的生物控制之後,未知的恐懼也隨之襲來。

    在這個半開放世界中,充斥著龐克文化、科幻、宇宙肉身巨怪以及怪誕元素,遊戲主打「Grungey」美術風格,一般翻成「油漬搖滾」或「垃圾搖滾」,是一種起源於1980年代的復古頹廢龐克藝術風格。

    遊戲擁有相當精采豐富的故事劇情,玩法上包含遠近戰鬥、潛行、對話、物品欄管理、物品製作等。在這個世界中任何一個角色都可以被擊殺,但當玩家面對巨大的機器或生物時,除了可以拿起霰彈槍跟他們一決勝負之外,也可以透過對話成為他們的朋友。

    本作已在Steam與EPIC平台進行搶先體驗,目前獲得極度好評,未來正式版還會登錄PS4、Xbox One以及Switch平台,感興趣的玩家可以先去體驗看看喔。

    (C)2021 Crafting Legends UG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 生物龐克 在 老天鵝娛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24 21:00:22

    Daft Punk解散/毅力號/美股大跌|老鵝特搜#542

    00:00​​|Daft Punk解散
    傳奇電音團體成軍28年 輝煌音樂成就一次看

    04:34​​|毅力號
    飛行七個月!NASA火星探測車登陸 珍貴影像錄音公開

    09:32​​|美股大跌
    科技股領跌特斯摔入熊市 鮑爾發表談話激勵市場

    #傻瓜龐克 #百大DJ #機器人頭盔 #House #電音教父級天團
    #火星之聲 #杰哲羅隕石坑 #微生物 #嚴正 #絕地救援
    #賣壓沉重 #馬斯克 #比特幣 #漲跌互現 #後方韭菜快跟上

    ★幾天幾摳贊助老鵝【http://bit.ly/31xsPcF

    🔸老天鵝娛樂FB【 http://bit.ly/2zL5tWv
    🔹加LINE 抽禮物【http://bit.ly/2zVuuyD
    🔸追蹤老天鵝IG【http://bit.ly/2No6dTE
    🔹老天鵝社團秘密抽【 http://bit.ly/2NkLkbO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