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生涯發展與職業倫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生涯發展與職業倫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生涯發展與職業倫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生涯發展與職業倫理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工作、職業與辦事能力,這些與性別差異有什麼連結?當我們自詡為進步且開放的社會,已經能夠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多元成家,已經選出女性元首的情況下,性別的不平等還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之中嗎?在職場與校園環境中提供哺乳室、生理假、育嬰假與產假等措施,就是性別平等的表徵了嗎?實際上,工作與職業的生涯規劃,以及能力被重...

生涯發展與職業倫理 在 劉仕傑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14:17:26

身為一個資深棒球迷,自己在學生時期也是選手,我必須要說,對於中華隊去墨西哥打五搶一,我是不贊成的。 當然不是因為我不想看到中華隊為國爭光。 每次國際賽,那種「好想贏韓國」、「不想再吃鍋貼」的激昂情緒,我就跟其他球迷一樣,只要中華隊出賽,我都是守在電視前面替選手加油。 但這次情形不一樣。 墨西...

  • 生涯發展與職業倫理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9 17:00:39
    有 45 人按讚

    工作、職業與辦事能力,這些與性別差異有什麼連結?當我們自詡為進步且開放的社會,已經能夠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多元成家,已經選出女性元首的情況下,性別的不平等還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之中嗎?在職場與校園環境中提供哺乳室、生理假、育嬰假與產假等措施,就是性別平等的表徵了嗎?實際上,工作與職業的生涯規劃,以及能力被重視等面向,也就是真正的有著職業生涯發展的條件下,女性與男性的能力評估、升遷甚至是薪水登記是否平等,是否是依照真正的能力去評估,還是說評估的時候仍然會不自覺的帶入了性別差異的觀點呢?人類學的研究中,也有部分的研究在描述某些社會的現象,從我們眼光看來是十分「性別平等」的,但實際上深層的文化價值上,仍舊會讓女性感受到不自由或被壓迫的感覺。例如喜馬拉雅地區藏人的一妻多夫,看起來是由妻子掌控了家中的資源,甚至能夠決定哪一位丈夫可以同床共眠,但實際上,由於這個多夫的婚姻制度是父系的,所以多半是兄弟(有時是父子)共妻。當兄弟的年齡差距太大時,年紀小的弟弟可能會另外娶妻,在不分家的前提下,新娶的妻子也是要共妻的。所以,從女性的角度來看,表面上看來對女性較有利的一妻多夫,實際上並沒有男性一夫多妻那麼具有優勢,反而搭配上深層的文化價值來看,反而有可能成為女性被束縛的一種機制。或是中國西南的拉祜族,以要求丈夫必須參與妻子待產、生產到育嬰的每個步驟,在家務與勞動上也要求男女平等而聞名。看似平等的社會機制與文化價值,卻讓女性少了自由選擇婚配對象或不同生活規劃的彈性。從這些不同社會的規範與文化價值面對性別時的民族誌資料來看,對於性別與職業生涯發展的話題裡,最為核心的「男性適合工作,女性適合照顧家裡」,與過去的「男主外,女主內」有著怎樣的文化邏輯關係呢?這些性別與職涯的文化價值差異是否只針對女性,是不是也有處理男性與工作倫理態度上的論述呢?

    小編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由研究職場性別不平等的學者所調查、撰寫的內容。同時,我們「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也即將於9月初舉辦一系列關於女性、人類學以及職涯的講座活動喔!尤其是今天推薦的關於女性職場平等以及女性職涯規劃與性別議題的內容,將會邀請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林宛瑩來進行講座,千萬不要錯過喔!系列講座的訊息請參考貼文最下方。

    ——————————————
    我們是研究職場性別不平等的學者,企業通常會請我們調查,為什麼他們難以讓女性留任,並晉升到高階職位。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1970和1980年代,女性在晉升到位高權重職務方面,有顯著進展,但這個進展在1990年代明顯減緩,到了本世紀就完全停滯不前了。
    如果你問人們,為何女性擔任高階職位的比率如此低,你會聽到絕大多數人哀嘆這情況,大致說法是這樣的(這是不幸但避免不了的「真相」):高階職位需要極長時間工作,而女性必須照顧家庭,因此無法在工作上投入那麼多時間,結果就是職涯受到損害。我們稱這種解釋是「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說法。2012年,一項針對各行各業超過6,500名哈佛商學院校友進行的調查發現,有73%的男性和85%的女性採用這種說法,來解釋女性晉升受阻的情況。然而,相信這種解釋並不代表它是真實的,而且我們的研究嚴重質疑這個說法。

    企業文化阻礙女性員工發展
    幾年前,我們從一家全球性顧問公司那裡聽到這個解釋,這家公司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於是尋求我們的協助,以了解文化可能會如何阻礙女性員工。該公司從頂尖的大學和企管碩士班招募人才,在頗負聲望的顧問公司名單上名列前茅,但和大多數其他專業服務公司一樣,它的女性合夥人很少。
    我們和那家公司合作了18個月,其間我們訪談107名顧問,包括男性和女性,也包括合夥人和資淺顧問。幾乎每個人都採用某種版本的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說法,來解釋缺少女性合夥人的現象。但正如我們去年和同事艾琳.里德(Erin Reid)一起提出的報告那樣,我們和該公司的人員共事的時間愈長,就愈發現他們的解釋與數據資料不符。女性升遷受阻,並不是因為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需求;男性也有難以兼顧這兩者的問題困擾,但仍舊能夠升遷。和男性不同的是,女性升遷受阻,是因為她們被鼓勵要配合調整職務,而男性則不必,她們做出的調整包括改為兼職工作,以及轉為內勤人員,這些都妨礙了她們的職涯發展。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企業普遍的「工作過度」文化,這種文化不但同時傷害到男性和女性,也造成性別不平等的情況根深柢固。

    人們告訴我們的故事,和資料顯示的實況大不相同
    在好幾個層面上,該公司的資料所透露的現實情況,和員工告訴我們(以及告訴他們自己)的故事截然不同。我們觀察到這些不一致的情況,因而質疑為何這種故事有如此強大的掌控力;即使該公司的資料導向型分析師,理應看得出這是虛構的故事,卻仍受到這類故事的掌控。

    來看看留任情形。雖然這家公司來找我們的動機之一,是希望協助處理「女性流動率較高」的問題,但我們仔細檢視他們之前三年的資料之後,發現女性和男性的流動率幾乎沒有差異。另一個不一致情形是,雖然公司成員把工作與家庭衝突的苦惱,大多歸諸於女性,但我們發現,許多男性也有樣的困擾。一位男士告訴我們:「我一星期出差三天,每週只有一、兩次能在孩子上床睡覺之前看到他們,每次45分鐘。」他回憶起一個特別痛苦的星期六,告訴兒子無法去看他的足球比賽。「他放聲大哭,當時我真想立刻辭職,」這位男士說。我們訪談已為人父的資淺顧問,其中有三分之二提到這種工作與家庭衝突的情況,但只有一個人接受調整職務的做法,以緩和這種衝突。

    職務調整,是該公司說法和資料不一致的另一個領域。接受職務調整的員工幾乎都是女性,而她們被「汙名化」,並發現自己的職涯受到阻礙。在個人層次,結果是女性犧牲了權力、地位和收入;在集體層次,這意味高層職位是男性專利的模式延續不變。這結果是事與願違,該公司原本試圖解決女性晉升受阻的問題,卻使問題更加根深柢固。

    我們還發現,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說法本身,也有不一致之處。就以這名男性總結問題的方式來看:「女性會想要生孩子而不想工作;或是她們想要生孩子也想要工作,但不想每週出差和一週工作六、七十小時,而這些正是顧問的生活方式。」他堅信女性的個人偏好,是她們成功的障礙,但他無法解釋無子女的女性這種特殊現象:她們的晉升紀錄,並不比為人母的女性更好。在他的推測中,所有的女性都是母親,而像這樣硬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的情況,在我們的訪談中很常見。人們回覆的內容,並未提及無子女的女性,或許是因為她們與難以兼顧工作和家庭的說法相牴觸。

    在最後一種不一致情況中,我們訪談的許多人都會提到的一種經歷,令人質疑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說法的基本前提: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的全天候工作安排,是不可避免的。他們談到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做一些既昂貴又不必要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過度銷售(overselling)和超值服務(overdelivering)。我們聽到許多合夥人的故事,正如一位資淺顧問說的,他們「承諾客戶做到不可能的任務」,卻沒有考慮到,履行這些承諾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他解釋,他們的訴求方式如下:「我們將做X、Y和Z,而且只要花你以為所需要時間的一半,就能全部完成。」他告訴我們,結果客戶喜出望外,迫不及待要簽約。

    資淺顧問覺得有壓力,必須要按照那些要求而加班工作,因為他們想在高素質的同事中脫穎而出,成為明星。「我們花好多小時工作,做出這些瘋狂的幻燈片。」一位人士說:「這種態度是:我要用一百張幻燈片征服這個客戶。但其實那個客戶用不到那麼多!」另一個資淺顧問懊惱地敘述,她每個週末的時間都花在這類任務上。「我真的非常非常努力工作,」她告訴我們:「犧牲家庭事務,犧牲我的健康,最後當我回顧這一切時卻會想,『嗯,我們真的必須這樣做嗎?也許不必。』」

    “公司若要解決性別問題,就必須解決員工長時間工作的問題;並且要從停止過度銷售和超值服務著手。”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9484.html

    ---------------------------------------
    百工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先加入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歡迎大家按讚分享留言

  • 生涯發展與職業倫理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9 11:54:38
    有 563 人按讚

    身為一個資深棒球迷,自己在學生時期也是選手,我必須要說,對於中華隊去墨西哥打五搶一,我是不贊成的。

    當然不是因為我不想看到中華隊為國爭光。

    每次國際賽,那種「好想贏韓國」、「不想再吃鍋貼」的激昂情緒,我就跟其他球迷一樣,只要中華隊出賽,我都是守在電視前面替選手加油。

    但這次情形不一樣。

    墨西哥的疫情以數字來看,比台灣嚴峻。而假設中華隊過關斬將打進東京奧運,日本的疫情更是嚴重。事實上,美國國務院日前公布的全球旅遊警示中,日本被列為最嚴重的四級「切勿前往」(Do not travel)。

    換句話說,如果中華隊表現優異,他們將從墨西哥一路打進東京,連續去兩個疫情嚴重的地方。他們為國爭光的背後,是高度的染疫風險。

    染疫的機會,太多了。全隊幾十人的長途航班、當地的交通安排、住宿安排、與賽務人員的各種接觸,甚至包括球場上的各種接觸。你我都知道,這都是風險,而且就算事前打疫苗,也不能排除完全不會染疫。

    我可以理解中華職棒不派人的原因,因為職業球員很貴,球團不會放手。

    如果中職球員參賽,選的當然都是明星球員,個個都是年薪數百萬起跳,以十年球員生涯計,每個球員都是數千萬甚至數億的身價。

    那業餘球員呢?

    當然,棒協說,「會尊重業餘球員參賽意願」。

    是啊,會尊重,當然都會尊重,哪次不尊重。

    但,棒協過去的「輝煌紀錄」,很難讓棒球迷放心。棒協有沒有真心照顧球員,我想球員及球迷心中,各有一把尺。

    更別忘了,棒球場上的「賢拜」、「神拜」文化,尊師重道,講究倫理。業餘球員面臨是否接受徵召的決定時,會不會有「如果這次不答應,會不會影響日後選秀進職棒的發展?」這樣的心理壓力?

    我相信,一定有部分球員真心願意爭取這次披上中華隊球衣為國爭戰。但我也相信,部分接受徵召的球員,內心是五味雜陳的。

    退一萬步說,如果染疫了,誰要負責?球員終身棒球或職棒生涯的損失,誰要扛?是體育署的官員?還是棒協?

    還是這時候體育署跟棒協又要說:沒有啊,是球員自願比賽的。

    對了,都是球員自己的錯,哪次不是?

    你也可以說,啊又不是染疫就不能再打球,查普曼染疫復出後球還是跟子彈一樣快啊!

    對啦,你就祈禱每個球員都是查普曼。

    染疫當然會康復,美國跟日本職棒都有染疫後回到球場的例子。

    但如果是重症呢?你能保證嗎?體育署能保證嗎?棒協能保證嗎?

    這兩天跟同事在討論這件事,身為棒球迷的我們都很擔心。

    所以我不贊成去墨西哥打五搶一。

    如果體育署跟棒協最後真的決定組隊參賽,是不是可以給全隊隊職員(包括球員、教練及相關行政人員)實質獎勵獎金?

    不是那種有得名次有晉級才有的國光獎金,而是只要有去墨西哥就一律發的獎金,給冒著風險的球員教練一點實質保障。如果真的晉級,之後要去東京,同樣的獎勵獎金再發一次。

    除了獎金,還有團保。請務必給中華隊最完善的團保。

    還有,請不要用愛國情操來對球員情緒勒索。充分尊重球員的參賽意願。如果最後球員人數不足,就放棄吧,不要為了參賽而參賽。

    拜託了。

    如果你認同本文,也麻煩將文章轉到棒球相關社團或網站,謝謝。

    #為棒球請命

    (網路上棒球界知名球評文生大叔的看法值得大家參考,連結我置於留言處)

  • 生涯發展與職業倫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0 14:30:06
    有 58 人按讚

    【盧斯達:肉隨砧板上的中港博奕 — 杜琪峯《毒戰》談了甚麼?】

    之前蕭若元談香港電影不復光輝,不只引出游學修和高先電影的曾麗芬開腔回應,網民還發現杜琪峯在《無涯》這部講述自己電影生涯的紀錄片,也預先神回應了這個話題。蕭生說香港電影的製作規模,完全比不上中國;中國人拍一套戲,動輒就出動二百架車,很多人,很多部門。然而杜導在紀錄片卻坦言:「大陸現在有很多東西不正常,整個拍攝隊有幾百部車,我都不明白是幹甚麼的。」

    杜導當然不是不明白中國的局外人,他自己都拍過合拍片,而且效果出色。例如 2013 年的《毒戰》,可能是整個合拍片年代香港人最厲害的一部。

    通常別人說合拍片就要過審,就要修改劇本,很多事情拍不了講不了,就會失去港味,但杜導卻成功拍到自己的東西。《毒戰》表面上是歌頌中國禁毒公安,裡面的毒販其實都來自香港,所以整部套的主線,就是中國對抗「港毒」的故事。主線夠紅,又夠主旋律,但很多細節卻表現出其匠心獨運。

    電影開始不久,飾演毒販的古天樂已經被飾演公安的孫紅雷拿下了,肉隨砧板上,還有甚麼戲唱?戲在這裡才開始。古天樂是中港販毒集團的頭領之一,他主動向公安投誠,揭示幾日後有大量冰毒交易,並且帶公安與兩面接頭人見面,望戴罪立功,換一個「死緩」。孫紅雷在提防之中開始與古天樂合作,過程中古天樂把某些高級情報隱藏起來,導致攻堅制毒工場的人員大量傷亡;公安開始發火,想怒打古天樂一頓直接扔監獄,古天樂又拋出更多情報:禁毒界人人知道的大名字「黎樹昌」其實是一個香港七人團隊,香港各大社團都暗暗參與其中,然後公安只能跟他繼續合作。古天樂設定了一個又一個議程,而公安破案心切,反而被他隔空擺弄。

    雖然肉隨砧板上,但古天樂最後為自己成功找到逃生機會。在一間小學面前,古天樂拼個魚死網破,利用放學小學生的掩護、再出賣「港毒七人幫」,令其成為跟公安互耗火力的棋子。古天樂養的兩個啞巴「徒弟」,也在最終決戰的瞬間被其打死。所有人性都在決斷一刻釋放出來。如果不是孫紅雷臨死前鎖住自己和古天樂作為妨礙,古天樂是逃得了的。

    故事結局以古天樂被捕判死刑打毒針為道德教訓,然而結局等於雙方全員戰死,沒人得到救贖,似乎喻示港中雙方最終必然兩敗俱傷。雖然互相欺騙而水融交乳,但最終還是會大動干戈,過程中沒有廢話,沒有煽情;槍林彈雨,各為其主,像武士片兩個決鬥的武士,生死各安天命,不呼天不搶地,甘願承受自身的業報。不管是毒販還是禁毒公安,各遵從自己的「道」。

    片首杜導介紹孫紅雷的方式,是孫紅雷作為臥底抓住了另一個毒販,對方破口大罵,說孫出賣了自己,孫紅雷冷冷的回,我是警察,你是毒販,是抓你,不是出賣你,點出角色對自己職業倫理的捨身服從,但另一方面,香港毒販也是如此,不是「盜亦有道」,而是出賣多少人、過程死多少人,都要成全自己逃走的䲷雄之心。等於逃離所多瑪的時候,頭也不回,只能一直向前跑,稍有人性(回頭)都會變成鹽柱。雙方上下都在拼盡全力做好自己「本份」。

    當中有一段,古天樂臥自己的底,帶著公安的偷錄偷聽裝置進入自己旗下制毒工場。古天樂對啞巴家族說,自己的妻子在另一個製毒工場炸死了,然後大家真情流露一片悲憤,打算燒紙錢拜祭「師母」,但半夜三更找不到,只好燒真錢;另一邊廂公安在監視他們,其中幾個突然要離場趕往監視另一路的草鞋,一班公安怕同事身上不夠現金,就每人湊了一百幾十給要趕路的幾個。杜導將這兩段作蒙太奇剪接在一起,是一種超越道德界線的人間觀察。不管是兵還是賊,香港人還是中國人,都緊守著自己一套內部倫理:自己人有需要,幫得就幫。在兵賊生死對立之外,人性有相通一面。雙方非常不同,但也有差不多的一面。

    本來差不多的人類,被捲進兩個對立的陣營,就只能順流而下,相鬥至死。人性因立場而煙滅、因立場而化繁為簡,世間本來如此。

    「港毒七人幫」的設定,似乎有不少弦外之音。杜導自己好像有一個「黑社會宇宙」,《以和為貴》(2006)的 Jimmy 仔最後發現國家不想黑社會再內部選舉,要直接控制,只能跪在公安部長面前,喻示香港黑幫 / 民間社會被收編進國家體系。然而《毒戰》七人幫之中還是有各大幫會的代表成員。這一解讀下來,就是 Jimmy 仔那一跪,不代表融合就會成功。黑幫接受國家管治,但內部還是有很多陽奉陰違。黑社會得以進入中國發展,但也包括在中國各地製毒,用中國司機和國道散貨,跟中國的「大哥」們建立聯繫。港中雙方貌似融為一體,互相利用,但還是同床異夢,甚至造成危害。

    公安的手伸向了和聯勝,但香港黑幫的手也伸進了中國。古天樂最後落網判死刑,戲中的中港販毒集團卻沒被完全消滅。七人幫在中國行事,都用一個中國人做代理人和假身,這裡就有一個俄羅斯娃娃的悖論。究竟七人幫後面還有沒有人?後面的後面有沒有人?

    於是在執法者面前,展開了一個恐懼的羅網,香港也成為了一個逆反但具主體性的符號。執法機關永遠沒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找到了集團的源頭。

    多年後香港爆發了反送中,為解釋香港提供了新的難題,事情鬧得如此火,是外國勢力煽動顏色革命?是本地富商資助?是外資銀行動員物資?是建制派自己也反對逃犯條例於是陽奉陰違?甚至連旁邊埠的富豪也要出聲明,說自己被指控資助反送中是子虛烏有。電影中古天樂最後一襲黑布蓋臉,被注視毒藥,但鏡頭之外的禁毒組卻可能不會展現歡容。七人幫和古天樂都是從香港跑到中國的人,他們的集團還隱藏在後面,那個江湖卻是一樣蒙著黑色的面紗。對於政權而言,Jimmy 仔抓不完,死了一次又一次還是再生,像幽靈一樣。

    秦二世而亡,天下大亂,後來的知識份子陸賈總結教訓,寫成《新語》,裡面談到前朝政府「非不欲為治」,但就是太大力,太過依法治國。「事愈煩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奸愈熾,兵馬愈設而敵人愈多」。法律越嚴密,走法律罅的人就越聰明越暴烈。死亡循環,越多孫紅雷,就越多古天樂。警察有了蝙蝠俠,罪犯也請出小丑。香港人不懂得中國,中國也不懂得香港人,杜導卻懂得香港也懂得中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