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生活技能通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生活技能通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生活技能通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生活技能通識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Being Hong Ko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放榜天,莘莘學子都在忐忑之中,等待一張十年寒窗的成績表。回想「讀」書,除了是學曉理論知識以至考試技能,做個十樣全能的學童,在早期香港,學童首先要學曉的,其實是生活技能。 今時今日,無論是通識還是常識,都偏向理論性的教育,如何落手落腳好好生活,似乎是長大後經歷無數撞板才明曉的道理。但五、六十年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嘉敏(阿敏),一個努力了四年,都未找到病因的女孩,大家還記得她嗎?(重溫:http://bit.ly/KongGu_ChanKaman2017) 半年內視力急速衰退 兩年前我們訪問過她,當時她的視力和聽力還算可以;但一年後我們再聚,病情明顯差了不少,左眼和右眼分別只剩約三成和一成的視力,屬中度...

生活技能通識 在 LeedsMay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18:55

Hi! 今天睿睿我 @acupofteaenglish 來幫梅姨分享翻一個成本低廉的學英文方法。大家快趁回老家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雜誌。 前情提要May說:我專科畢業後開始去YMCA上班,當櫃台小姐。很快我便發現不會講英文已經嚴重妨礙我的工作前景。我不喜歡聽不懂辦公室裏那些美國加拿大人說話的感覺,也...

生活技能通識 在 Henry Sir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09:40:32

暑假冇理到通識,九月真係會後悔(長文) 點解呢?因為九月之後你唔會再有時間去理會通識。 你知道嘛?通識和愛情一樣,好講timing,一旦錯過了最佳時機,結局可能徹底改寫。根據我地非正式統計,超過90%通識5**的同學,在中五final exam前已經開始部署,點解?因為佢哋吸收左太多前人的經驗。 ...

生活技能通識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0:08:03

今天放榜天,莘莘學子都在忐忑之中,等待一張十年寒窗的成績表。回想「讀」書,除了是學曉理論知識以至考試技能,做個十樣全能的學童,在早期香港,學童首先要學曉的,其實是生活技能。 今時今日,無論是通識還是常識,都偏向理論性的教育,如何落手落腳好好生活,似乎是長大後經歷無數撞板才明曉的道理。但五、六十年代...

  • 生活技能通識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1 11:50:09
    有 26 人按讚

    今天放榜天,莘莘學子都在忐忑之中,等待一張十年寒窗的成績表。回想「讀」書,除了是學曉理論知識以至考試技能,做個十樣全能的學童,在早期香港,學童首先要學曉的,其實是生活技能。

    今時今日,無論是通識還是常識,都偏向理論性的教育,如何落手落腳好好生活,似乎是長大後經歷無數撞板才明曉的道理。但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還未及現時般城市化,很多工作仍須依賴一雙手而非機器或電腦,而不少在鄕郊成長的學生,畢業後更隨即投身農務,幫助父母。當年,一些新界的鄕村小學提供務農、園藝和飼養禽畜的常識課程,市面上亦推出不少教授務農知識的課本,內裡說明選擇種子的方法、農具的使用以至耕土、施肥等等。

    除此之外,同學亦在自然常識課本學習季節、天氣等自然現象,甚至是家畜的養育方法等。「牛的力氣大,會幫助農人做工」以及「馬跑得很快可以供人騎」等,這些都是生活在現代城市的學童難以想像的課本內容。當時的常識科亦介紹氣候、煤油、交通甚至是防火知識,從生活知識、天文地理、歷史以至衛生常識一一涵蓋。

    在電子教學大行其道的世代,手執課本的體驗也許對新生代將會越見遙遠。舊課本除了盛載了一代人的回憶,更加是政治、教育制度和社會變遷的側影。香港的課本發展進程一直與歷史環環相扣,由1842年開始,因清廷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以至出現香港被割讓到英國後所使用的英文課本,及後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使香港短暫出現日文課本;到二戰結束,政府逐步推行普及教育,因應課程的編制和方向,亦讓課本從外形、材質至製作方式,產生形形色色的變化。本地收藏家鍾燕齊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收藏課本,將其對課本發展的觀察編寫成近日出版的《課本物語:穿梭百年時空的課堂》,檢閱從清末民初開始至香港回歸前,課本反映的功能和背後的故事。

    #課本物語穿梭百年時空的課堂 #鍾燕齊 #舊課本 #2020就係香港秋季號 #RevisitRethinkRecreate學校源本

  • 生活技能通識 在 Zoey 佐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6 20:30:34
    有 86 人按讚

    ▋成為T型人才還不夠,我們都得鍛鍊自己成為 #π型人才
    .
    前陣子讀了一本書,叫做《給大人的人生翻轉學》。書裡面提到一個有趣概念,也想在這邊跟你分享一下。
    你一定聽過 I 型人才與 T 型人才對吧?
    .
    I 型人才是專才,對於單一領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通常是以前那個年代比較流行的學習方式,每個人會針對專一領域,拼命地想要往下深耕,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這樣的專才就叫做 I 型人才。
    .
    後來,人們發現 I 型人的視野可能太窄,沒有跨領域思維,遇到問題可能也只有一種解決的邏輯框架。於是,大家便開始提倡要成為 T 型人才。
    
    T 上面的一個橫槓表示水平延伸,先成為一個對於一般知識和跨領域思維都有概略了解的通才,然後再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向下發展,因此 T 的直槓就表示雖然是通才,但是還是有某一部份的專業是比其他通識更加專精的。
    .
    而在書中,作者又倡導了一個更新的概念:成為 T 型人才還不夠,我們現在要培養的是 π 型人才。
    .
    取作 π(拍)其實只是因為符號是有兩個腳腳的 T ,這樣的延伸意涵是「有一項專精技能還不夠,我們每個人都要培養第二技能」。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一隻腳(第一技能)是要是「職涯、專業領域」類的技能,第二隻腳(第二技能)則要是「熱情、業餘興趣類」的技能。
    .
    這本書之所以叫做《給大人的人生翻轉學》就是因為大人們很常把生活和生命奉獻給某一種工作、某一種產業,導致生活上完全沒有其他領域的第二技能,如果遇到了一些突發事故,會更難重新上軌,中年轉職也非常的困難,尤其如果你的年紀是三十、四十左右,這種心境就會更有感。
    
    因此,作者在書裡鼓勵我們平時就要培養「想做事的感覺」,而且做的事要盡量多元,不要總是圍繞著工作,因為這樣可能會失去對世界與生活周遭的其他事物的好奇心,工作太累也提不起勁去學什麼新才藝, π 的第二隻腳讓我們以備不時之需,但如果生活感到單調乏味,也可以用兩隻腳(兩種專業)互相輪替,去改變工作與生活場景,保有對生活的新鮮與樂趣。
    .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當現代人真是累(?)從 T 型變成 π 型,未來的人不曉得要有多少隻腳才夠(覺得汗顏)
    .
    但我自己其實也有感受到我的興趣和工作都很雷同,放假時我可能還是在看書、打文章或剪剪影片來當消遣,所以最近我也開始做更多的烘培、繪畫,盡力的長出第二隻腳(像我今天就會在家裡醃製韓國泡菜)
    .
    
    ♥️我在最近《劉軒的How to人生學》受訪中也有提到這個概念
    有興趣的話,歡迎到留言區點選連結收聽
    .
    你覺得你的第一隻腳和第二隻腳是什麼呢?
    把你的答案分享在底下的留言吧~我很好奇
    也 Tag 你的朋友請他們一起來回答 👇🏻👇🏻
    .
    Zoey
    Follow 我的IG: @zoeyk.co

  • 生活技能通識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7 21:00:00
    有 41 人按讚

    🥭玉井、台江創生新可能
    #里山里海工作室 引領旅人走進社區                                                                                                                                                                                                                                                                                                                                                                                        

    引用自日文的「里山」、「里海」,指的是鄰近家鄉的山、海自然地景,在理想藍圖中,是生產、生活、生態三者和諧共生的實踐場域。然而,目前臺灣普遍遇到的困境在於鄉村的土地產值與價值不相當,迫使土地轉作他用。

    如何破解這道難解的方程式,開發出土地的多元產值,進而提升在地產業收益,讓地景得以維持原始的樣貌,並與環境生態共存?一個來自成功大學的團隊「里山里海工作室」,正在努力嘗試,尋找解方。

    🌳關心曾文溪流域 謀求環境與產業的平衡
    里山里海工作室經理人李佳蓉說,團隊的誕生源於成大中文系教授林朝成的發起,由關心曾文溪流域為出發點,融入日本里山倡議觀點,從2015年開始,陸續開設「里山里海的方案規劃與實踐」與「山里海社會創新實踐」兩門大學通識課程,吸引來自各領域的學生,藉由田野調查、社區訪談、分組討論、企劃執行,共同思考如何在友善環境與地方產業間,取得平衡的生活模式。

    在 #台江國家公園 擔任志工多年的黃建雄和陳純敏是課程合作師資之一,他們觀察到學生的背景臥虎藏龍,各有所長,但是缺乏舞台揮灑,於是採取大量討論和實作的上課模式,培養學生的企劃力和執行力,讓學生站到第一線,遇到危機也不出手,交由學生以實務累積社會經驗和技能,老師扮演適時從旁引導的角色。

    🐾深入玉井、台江 為傳統產業尋找新出路
    玉井、台江是曾文溪流域上的里山和里海,也是團隊主要關注並深耕的兩大場域。位於玉井的 #台鹿農牧場,是當地唯一的養鹿場,主要收益來自鹿茸,隨著時代發展,鹿農面臨的困境在於市場逐漸萎縮及世代交接問題,因此如何開發養鹿的其他收入,同時將 #水鹿產業精緻化,是團隊進入社區後不斷思考的方向。

    首先,他們引入 #香草種植,利用香草蒸餾所得的純露,彌補非鹿茸季的產值和營收,並且結合在地特色如芒果樹、農家餐、蘭花園等,規劃套裝行程,藉由 #生態旅遊模式 吸引旅人走進里山,從遊憩中認識食農教育、體驗動手做的樂趣,或是舉辦工作假期,讓地方看見創生的可能。

    靠海的台江地區經濟命脈以 #水產養殖 為主,由於養蝦失敗率高,養虱目魚收益低於成本,造成很多魚塭棄養、閒置,甚至填平改做工商業使用,但是這些魚塭就位於國際級的四草濕地周邊,就生態和景觀而言,值得保留。

    團隊分析當地產業結構後嘗試從通路下手,把消費者帶到魚塭,如此一來可以省去中盤商的利潤,對生產者有益,消費者也能購買到最新鮮的漁產,魚塭留下來了,對環境和生態也是好事,可謂三贏。為了凸顯在地漁獲品質,學生們設計了多種海味食譜,如虱目魚煲湯、魚排漢堡、魚鱗果凍等,展現新世代的創意。

    隨著課程持續發展,至今已邁入第五年,累積的經驗與成果不僅為地方發展注入更多的助力,也讓學生們相信自己手中握有改變的潛能,這股力量,指日可待。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u6QW1c

  • 生活技能通識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3-23 10:54:14

    陳嘉敏(阿敏),一個努力了四年,都未找到病因的女孩,大家還記得她嗎?(重溫:http://bit.ly/KongGu_ChanKaman2017)

    半年內視力急速衰退

    兩年前我們訪問過她,當時她的視力和聽力還算可以;但一年後我們再聚,病情明顯差了不少,左眼和右眼分別只剩約三成和一成的視力,屬中度視障:「日頭會怕光,夜晚會夜盲,眼裏面嘅感光細胞好多都壞死咗,醫生話暫時無任何藥物同治療嘅方向。從來無諗過突然之間,會喺半年之內差咗咁多,我仲睇到路,不過睇唔到字,視野上只能睇到輪椅闊度嘅範圍。」阿敏無奈地說。

    度數不停變 每月需換眼鏡

    而更麻煩的是,她眼睛的度數會不停變化,試過近視變遠視,遠視再變回近視,可能一百多度變成二百多度,又從二百多度減至幾十度,所以她幾乎每個月都需要更換新眼鏡,即使經過多重努力,成功申領綜援,但要應付每個月換眼鏡,經濟上仍是很吃力:「無任何病因走嘅路係困難嘅,我今日好努力好辛苦之下先爭取到去驗查,知道對眼發生咩事,我至少知道有咩方法可以保護佢哋。」

    未雨綢繆 學習點字

    面對着未知的病因、度數不停變化的眼睛,阿敏已有心理準備隨時失明,但她並沒有氣餒,更表現出一貫樂觀積極的性格,把握僅餘視力的日子,到盲人輔導會學習點字、定向行走等失明人士的生活技能:「今日我能學到嘅,我都盡力去學。」

    多重殘障 坐輪椅的失明人士

    「如果嘉敏無用手杖嘅時候,大家唔會留意到佢視力係有問題,其實社會係有多重殘障嘅人士。」阿敏的定向老師胡崇平(胡Sir)說。

    阿敏是胡Sir第一個坐輪椅而視力有問題的學生,他認為可能是社會人士對多重殘障者認識不深,而且香港地少人多,經常人車爭路,亦導致他們鮮會獨自外出。胡Sir強調,就算輪椅朋友視力有問題,也可以提供協助,令他們有能力去生活、自己照顧自己,並多接觸社會。

    同路人互勉互助

    身體未出問題之前,阿敏的工作是服務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而現在即使坐在輪椅上,她仍沒有忘記這班小天使:「有時返去探佢哋,我好開心佢哋記得我,佢哋嘅童真、單純和笑容,已經可以令到我哋好開心。」

    即使現在成為需要被幫助的人,但阿敏仍會盡能力扶持同路人,好像採訪當天,她就出席了「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的一個籌款活動:「我坐喺輪椅上仲可以同呢班罕有病小朋友、有特殊需要嘅小朋友,一齊去相處、去玩,好開心。」快樂對阿敏來說,就是這樣簡單。

    只要相信夢定能飛

    「我想喺仲睇到嘅時候,繼續去欣賞大自然,我睇唔到嘅時候,心裏面都會有一份美好回憶。」就是這樣,阿敏衝破自身障礙,在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和鼓勵下,她努力挑戰外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包括玩滑翔傘和潛水,她寄語大家:「大家有一份生命,有一份視力﹑聽力,行得走得跳得嘅時候,要珍惜。」

    申請獎學金完讀書夢

    除了上天下海,阿敏更做了一個更大的挑戰,就是在獎學金的支持下,報讀了四年制的「語文及通識榮譽文學士」,基於阿敏的身體狀況,學校特別處理不計她的學分,但阿敏指仍會拼盡全力,希望靠努力戴上一頂四方帽畢業:「我知道當中一定辛苦嘅,睇同聽嘢都會辛苦,體力上亦要應付,但我會用我嘅努力去捱,去走呢一段路。」

    香港人好有愛

    兩年前《港。故》有關阿敏的故事播出後,引起了極大迴響,不少有心人紛紛網上留言支持,亦有人親手寫上鼓勵卡,更有人主動致電為阿敏提供協助,證明這段路縱使艱難,但阿敏絕不會孤單,而這亦是她努力生存下去的動力:「好多人都會問,點解我仲可以支持到今日,我只能講身邊嘅一句加油,一句努力,一份笑容,一句多謝,都能令我繼續努力去走,香港人其實好有愛、好有心嘅。」

    第100集的《港。故》回顧阿敏過去一年的高與低、得與失,當你覺得人生沒趣味,讀書很苦悶,工作很大壓力,家庭事業都不順利時,請看看阿敏的故事,或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就像流行曲歌詞一樣「你是你本身的傳奇,前路裏振翅再高飛,即使不完美,只需經歷你自己」。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 生活技能通識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9-02 12:00:02

    陳嘉敏(阿敏),一個努力了三年,都未找到病因的女孩,大家還記得她嗎?(重溫:http://bit.ly/KongGu_ChanKaman2017)

    半年內視力急速衰退

    一年前我們訪問過她,當時她的視力和聽力還算可以;但一年後我們再聚,病情明顯差了不少,左眼和右眼分別只剩約三成和一成的視力,屬中度視障:「日頭會怕光,夜晚會夜盲,眼裏面嘅感光細胞好多都壞死咗,醫生話暫時無任何藥物同治療嘅方向。從來無諗過突然之間,會喺半年之內差咗咁多,我仲睇到路,不過睇唔到字,視野上只能睇到輪椅闊度嘅範圍。」阿敏無奈地說。

    度數不停變 每月需換眼鏡

    而更麻煩的是,她眼睛的度數會不停變化,試過近視變遠視,遠視再變回近視,可能一百多度變成二百多度,又從二百多度減至幾十度,所以她幾乎每個月都需要更換新眼鏡,即使經過多重努力,成功申領綜援,但要應付每個月換眼鏡,經濟上仍是很吃力:「無任何病因走嘅路係困難嘅,我今日好努力好辛苦之下先爭取到去驗查,知道對眼發生咩事,我至少知道有咩方法可以保護佢哋。」

    未雨綢繆 學習點字

    面對着未知的病因、度數不停變化的眼睛,阿敏已有心理準備隨時失明,但她並沒有氣餒,更表現出一貫樂觀積極的性格,把握僅餘視力的日子,到盲人輔導會學習點字、定向行走等失明人士的生活技能:「今日我能學到嘅,我都盡力去學。」

    多重殘障 坐輪椅的失明人士

    「如果嘉敏無用手杖嘅時候,大家唔會留意到佢視力係有問題,其實社會係有多重殘障嘅人士。」阿敏的定向老師胡崇平(胡Sir)說。

    阿敏是胡Sir第一個坐輪椅而視力有問題的學生,他認為可能是社會人士對多重殘障者認識不深,而且香港地少人多,經常人車爭路,亦導致他們鮮會獨自外出。胡Sir強調,就算輪椅朋友視力有問題,也可以提供協助,令他們有能力去生活、自己照顧自己,並多接觸社會。
    同路人互勉互助

    身體未出問題之前,阿敏的工作是服務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而現在即使坐在輪椅上,她仍沒有忘記這班小天使:「有時返去探佢哋,我好開心佢哋記得我,佢哋嘅童真、單純和笑容,已經可以令到我哋好開心。」

    即使現在成為需要被幫助的人,但阿敏仍會盡能力扶持同路人,好像採訪當天,她就出席了「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的一個籌款活動:「我坐喺輪椅上仲可以同呢班罕有病小朋友、有特殊需要嘅小朋友,一齊去相處、去玩,好開心。」快樂對阿敏來說,就是這樣簡單。

    只要相信夢定能飛

    「我想喺仲睇到嘅時候,繼續去欣賞大自然,我睇唔到嘅時候,心裏面都會有一份美好回憶。」就是這樣,阿敏衝破自身障礙,在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和鼓勵下,她努力挑戰外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包括玩滑翔傘和潛水,她寄語大家:「大家有一份生命,有一份視力﹑聽力,行得走得跳得嘅時候,要珍惜。」

    申請獎學金完讀書夢

    除了上天下海,阿敏更做了一個更大的挑戰,就是在獎學金的支持下,報讀了四年制的「語文及通識榮譽文學士」,基於阿敏的身體狀況,學校特別處理不計她的學分,但阿敏指仍會拼盡全力,希望靠努力戴上一頂四方帽畢業:「我知道當中一定辛苦嘅,睇同聽嘢都會辛苦,體力上亦要應付,但我會用我嘅努力去捱,去走呢一段路。」

    香港人好有愛

    一年前《港。故》有關阿敏的故事播出後,引起了極大迴響,不少有心人紛紛網上留言支持,亦有人親手寫上鼓勵卡,更有人主動致電為阿敏提供協助,證明這段路縱使艱難,但阿敏絕不會孤單,而這亦是她努力生存下去的動力:「好多人都會問,點解我仲可以支持到今日,我只能講身邊嘅一句加油,一句努力,一份笑容,一句多謝,都能令我繼續努力去走,香港人其實好有愛、好有心嘅。」

    第100集的《港。故》用9分鐘,回顧阿敏過去一年的高與低、得與失,當你覺得人生沒趣味,讀書很苦悶,工作很大壓力,家庭事業都不順利時,請看看阿敏的故事,或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就像流行曲歌詞一樣「你是你本身的傳奇,前路裏振翅再高飛,即使不完美,只需經歷你自己」。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