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人生就去浪跡天地】
在香港,懷疑人生可以去散步,散步後,返屋企,再次回到慣常生活,面對慣常經濟結構下所引致的連串悲哀。《浪跡天地》(Nomadland)的一班人,選擇索性離開慣常生活,去過似乎沒有目的地的生活。
所謂慣常生活,總是預設了帶有不同目的:讀書是為了搵一份好工,搵到一份好工後就努力渴...
【懷疑人生就去浪跡天地】
在香港,懷疑人生可以去散步,散步後,返屋企,再次回到慣常生活,面對慣常經濟結構下所引致的連串悲哀。《浪跡天地》(Nomadland)的一班人,選擇索性離開慣常生活,去過似乎沒有目的地的生活。
所謂慣常生活,總是預設了帶有不同目的:讀書是為了搵一份好工,搵到一份好工後就努力渴望升職,讓自己成為中產,順利買樓,買了一層樓就渴望買多一層樓放租;努努力力營營役役買買賣賣,純粹為了第日退休做好準備。人生這麼辛苦,偶爾去個旅行賞勵自己。原來,是他也是你和我。
《浪跡天地》裡的人,也曾經是這一種人。被趟婷拿來改編的《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不是虛構小說,作者Jessica Bruder記下了一班遭受美國次按危機影響的人,離開原來城市生活的故事:有些,一下子盡失為未來辛苦儲下的錢;有些,發覺自己成世人一味勤力返工唔知為乜……於是放棄原來的屋企,不用再供樓和交租,不用再為了應付這些代表正常生活的開支而返工,總之,脫離城市人一輩子都身陷其中的經濟結構,買架小貨Van或旅行車,將美國公路當成家,「在美國,唯一剩下的免費空間就是你停車的位置」——作者在前言這樣寫。
人未死,還是要生活,要生活,就一定有各項支出,買食物、洗衫(他們不是乞兒,他們會拎衫去洗衣舖洗)、車的油錢等等,像法蘭絲麥杜曼(Frances McDormand)飾演的Fern,會去營地做管理員,會去Amazon打散工——在一般人眼中,他們這類人或許就像Amazon那些貨物,可以被運去世上任何地方,但又不屬於任何地方,Fern卻說,她不是Homeless,只是Houseless——約定俗成下的「家」,必定指涉一間屋或一個單位,有固定地址,不是要供就是要交租,但那個「家」,明明只是一個被發展商用牆圍起的空間。Fern離開了那個和老公住了多年的「家」,「家」位於老公工作多年的工場,工場被總公司關閉,老公後來甚至病死,Fern再也找不到那個「家」的意義,她懷疑自己的人生,一種長時間把自己綁在同一地方的固定人生,她決定上路,帶著對老公的思念上路。在路上,遇上不同的人,每一個,都有自己離開的理由。大家萍水相逢,在某時某地共同度過生活一陣子,然後又再次各自上路。
電影沒有很強故事性,沒有對美國社會作出太強烈控訴,而是讓我們跟隨Fern的路程,看她所看到的人和事以及大自然;有人說,這樣只會把目光錯誤放在他們生活的浪漫,而忽視了令這個族群產生的社會原因——這些原因,趙婷其實有講,只是沒有由頭到尾不斷猛咁講,她反而想展示的是,生活的另一種可能——離開,不需要必然理解為離開生活場所,但可以是離開原來的生活狀態。
離開,可以是無奈,可以是積極;經歷過離開的趙婷,用這部電影,獻給那些不得不離開的人。
#浪跡天地 #nomad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