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台積電、郭台銘之餘,我看到的另一個場景:立法院團結阻擋採購照顧民眾足額國際疫苗.反對高端疫苗EUA比照輝瑞疫苗在美國緊急授權時全程直播》 #我們都在等國際認證的疫苗 他們下午表決了,我全身戰慄! 我不知道基於什麼因素,立法院對決需要牽涉疫苗採購。疫苗牽涉的是人命。人命關天,人命,可以表決...

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 在 伊格|Egoyan Zhe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2:17:09

生命根本不是從你誕生那一刻開始的,它是從你發現這世上居然還有另一個人完全了解你的孤寂那一刻,才突然開始的...... 伊格言最新科幻長篇|《零度分離》|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2021年5月 兩岸同步出版 ───── 一份賽博時代的罪案調查報告 23世紀「生物朋克」啓示錄 華語科幻星雲獎得主,「科幻...

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08:46:43

📰 如何善生好死?安和分院展開「有備無懼迎面生死」智慧對談​ ​ ​ 善生好死是每個人對生命的基本期待,然而,在變化莫測的現實世界與醫療科技進展交織的現代生活裡,人們當以什麼樣的態度及適當的準備,面對隨時可能來襲的災難與疾病?如何在死亡的逼近中,從容善生?17日下午,法鼓山安和分院舉辦「有備無懼迎面...

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 在 減脂達人Joann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13:54:13

這就是賀寶芙 ❤ This is our company ~HERBALIFE NUTRITION Our Why ~ Making the World Healthier and Happier Our How - Driven Distributors who are our diff...

  • 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8 20:41:52
    有 32,705 人按讚

    《謝謝台積電、郭台銘之餘,我看到的另一個場景:立法院團結阻擋採購照顧民眾足額國際疫苗.反對高端疫苗EUA比照輝瑞疫苗在美國緊急授權時全程直播》

    #我們都在等國際認證的疫苗

    他們下午表決了,我全身戰慄!

    我不知道基於什麼因素,立法院對決需要牽涉疫苗採購。疫苗牽涉的是人命。人命關天,人命,可以表決嗎?

    我不知道基於什麼科學立場,高端疫苗緊急授權的專家審查會,不能比照美國EUA當第一個輝瑞疫苗問世時全程直播,取信於民?因為那是要打到人民身上的疫苗。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身體,該不該施打,都該享有自主選擇權:這是人民的天賦人權。

    不是高高在上的政府的權力,也不是躲躲藏藏的專家的權力。

    生命權,是所有人權項目中,最至高無上的人權。

    在台灣,它們正一步步被另類威權體制,侵害了。

    * 許多人不了解全球秋冬可能因變種病毒疫情再反撲,而台灣現在至年底疫苗仍短缺,這個危機多麼可怕。

    即使現在疫苗已經過剩的美國,昨天已經採購Moderna 包括針對變種病毒的加強針共兩億劑:再採購即將上市以英國變種病毒研發的Novavax 疫苗一億劑。

    疫苗大國尚且嚴陣以待,而我們還沈浸病毒的上世紀,解決舊病的疫苗不加購,針對變種病毒的疫苗,當成不知道。

    自己自決於國際社會之外。

    事實上,我們只有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可以抵擋下一波秋冬變種病毒,尤其Delta病毒。

    現在各行各業目前只看到自己,使出渾身解數影響力,希望自己可以插隊排在施打疫苗優先順序。

    這是人性,也是悲哀。

    想活命,本來正常!

    *先談台灣的疫苗短缺。去年十二月,陳時中部長對外正式宣布向國際採購國際疫苗三千萬劑:當時他對本土生技疫苗的措詞非常中肯,「希望之後,本土疫苗可以跟上來」。

    許多人的記憶因此是台灣買了三千萬劑國際疫苗,包括德高望重的台大兒童醫院黃院長。

    但他錯了。

    今年二月,當國際因為疫苗不足鬧成一團,歐盟和英國AZ吵架,加拿大總理每天打電話興師問:加拿大訂的輝瑞BNT疫苗在那裡?

    我們的政府在那一刻不是一看不對勁,趕緊再加碼國際疫苗採購,而是反向砍單少買一千萬。

    *我們的政府只採購了國際疫苗,包括COVAX分配的疫苗,近二千萬:只夠一千萬人施打。宣布此政策的是愛貓,形象溫和,多數時刻低調冷靜,但也被許多熟識的人稱為冷漠的蔡英文總統。

    *許多人問我為什麼?

    為了高端一家公司冒台灣人民的生命危險不顧?為了尊嚴面子,不肯認錯,逆全球之勢而行?還是政府無足夠知識視野,自滿,沒有警覺心?

    為什麼看到人民因害怕疫情,搶疫苗的窘境,看到一個一個死亡的人,仍然無動於衷?那些一個一個倒下的生命還有這麼多掛念,有這麼多不捨,有這麼多遺憾-⋯⋯。

    無視生命之消失,需要多大的冷漠?

    多大的傲慢?

    多大的無情?

    但蔡總統的形象向來不是如此。她必要時會展現嬌羞,教養,客套及關懷。

    但她是如何坐在總統府,冷看這一切?決策這一切?無感這一切?

    是否,一個人的固執及偏見到了極致,即轉化為盲目的無情?

    史家將如何看待台灣這痛苦煎熬的一個月?

    我不知道。

    但我看到人民從期待、冷靜、焦慮、憤怒⋯⋯突然間看清了!搶!我的!我要疫苗!

    我們每個人的人性當下都備受考驗,動物生存的本能,愈來愈強。

    *回頭看,台灣一開始在今年二月已經佈局的疫苗政策即是:只買2000萬國際疫苗:或許我們小國無力,或許我們有錢卻愚蠢。

    總之,除了自今年初不算我們向美國要的75萬Johnson Johnson (尚未到),扣除日本贈與的124萬(五月底已到的),我們政府二月佈局訂購,總共拿到的疫苗,加上今天抵達的Moderna24萬劑,六月快底了,只有117萬8104劑。

    Moderna 到貨率5.6%。

    AZ更慘,我們向AZ公司買的1000萬劑,只有三月初韓國到貨的11.7萬,其他自泰國暹邏公司抵達的數目是0。

    AZ到貨量只有1.17%。

    AZ的未來飄在空中。正如老百姓的命一樣,沒有人對自己的未來有把握。

    飄如雪,化無影。

    *一張表看採購疫苗數量與到貨率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42084

    疫苗這麼少,比黃金還少,於是警察伯當然很重要,里長伯也很重要,北農感染証明菜市場很重要,郵差很重要,物流很重要,計程車很重要⋯⋯尤其保護總統的很重要,行政長官很重要,第一線記者很重要⋯⋯經濟命脈半導體很重要⋯⋯檢察官很重要,法官很重要,銀行很重要。⋯⋯然而工具機產業不重要?國營事業台電、中油、中鋼不重要?⋯⋯民間台塑大企業不重要⋯⋯?

    其實連葬儀社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必須直接接觸屍體。

    以上名單,其實除了總統府等高官之外,每一個職業的風險,我們都不能否認。

    但我有一個更正確的答案:

    1)老人染病會死,重大傷病染病會死⋯⋯
    2)所有的人都有染病風險,每個人都很重要。

    人的生命權,不論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很重要。

    不再論二月採買不足夠的疫苗,認識了這個國家原來是依特權排序生命的可悲之地,最可怕的即使慘況已如此,掌權者仍不肯承認錯誤!!也不大幅修正政策!

    昨天,軍人政變掌權的泰國總理巴育向人民道歉,泰國政府採購疫苗不足:並且宣布加採購共2800萬劑疫苗:其中2000萬是BNT,500萬是Johnson Johnson 。

    他的謙卑,勝過我們的民選總統。

    疫情延燒至今一個半月,那麼多愛戴蔡英文及民進黨的支持者為他們主動高喊、製造、編劇了各種理由。支持者的熱情、信賴,向來無條件。

    我希望蔡總統看到這些支持者對她的珍愛,是覺得責任更重大。拿起電話,直接加購更多疫苗⋯⋯如果她看到各國皆已把疫苗佈局至2022年底:她會更明白在艱困的外交環境下,我們只能夠更早買採購更多。

    以往的錯誤已矣,但它應該成為經驗和教訓。

    但我看到的是:立法院要求表決八月前加採購國際疫苗,包括針對青少年疫苗,孕婦需要的Moderna 疫苗,及針對變種病毒日韓美加澳⋯⋯均已下單的Novavax 疫苗,執政黨依主席總統之意志,還是全黨舉手封殺。

    之後其網軍將此案揑造為要求八月底買到中國疫苗。

    政治,真的,請饒了人命。

    當多數立委他們的手舉起來:按下反對的按鈕時,可能代表幾百個,幾千個生命,未來還要死亡。

    許多人今天看到總統終於點頭同意台積電、永齡基金會購買1000萬BNT疫苗,美國送來250萬大禮Moderna ,開始樂觀了。

    人民始終是天真的,也因此是好應付的。

    他們以為馬上有足夠疫苗了!夠了!

    但除了美國的Moderna 250萬劑之外,正如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今(18)日表示,疫苗是賣方市場,不會有現貨等人決定要或不要。

    她的意思是,它不會隨叫隨到,如Uber Eats。

    各位很少注意國際新聞,上週泰國一看自己的王室持有的AZ代工廠兩手一攤,生產有困難:馬來西亞一看泰國AZ不出貨,兩國已早我們一步,訂了BNT輝瑞疫苗近三千萬。菲律賓之後,也跟進加買三千萬Pfizer 。

    而巴倫週刊Barron 報導:輝瑞疫苗的訂單來自全球官方,訂單滿載已至2022年底。

    我樂觀的估計,即使所有台積電、永齡基金會使出渾身解數,甚至什麼晶片換疫苗,BNT1000萬疫苗年底前都全部到了:Moderna 剩下450萬左右加美國贈送的250萬也都全到,加上AZ總公司(從泰國以外工廠調貨)再到300萬,COVAX機制再給我們三百萬(包括日本再捐贈),⋯⋯我們從國外購買的、拜託的,民間捐贈的疫苗,今年底有把握的頂多約2300萬。可以施打約1150萬人。

    這樣樂觀的估計,加上之前已經施打疫苗的,至年底,台灣也只有再1200多萬人,可以打的到全部兩劑疫苗。

    總統府或許忘了,台灣的人口是2375萬,扣除5歲以下幼兒,我們需要預購疫苗包括青少年、兒童疫苗,總數數量約4500萬以上。

    疫苗至少年底前,還短少了2000萬。

    遑論第三劑加強針,以防變種病毒疫苗。

    事實是只要沒有足夠防護力的疫苗,我們的人民,就會永遠處在危險之中。

    否則不知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一個戰慄的破口,又是多少被白白揮霍的生命 !

    我想告訴今天投反對票阻止採購更多疫苗的立委:台灣還有至少1000萬人,在年底前沒有國際認證的疫苗可以施打。

    他們可能是你的選民,可能是你小時候和你一起嘻鬧的朋友,甚至也可能是你的親人。

    黨,或是黨主席的命令,真的高於人民的命這個價值嗎?

    團結抗疫,是團結起來不為人民買足夠的疫苗嗎?

    我從小到大最害怕看到團結的口號。因為在那個旗幟之下,破碎的政策,破碎的社會,領導人破掉的心,都被遮蔽了。

    不要告訴我團結抗疫,請告訴我們這個政府有沒有做到採購或是授權採購足夠的疫苗。

    至少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是:她們共同遺棄了島嶼上一半的人民。

    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沒有答案。

    答案將在歷史中。

    #我們都在等疫苗。

  • 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30 16:33:40
    有 1,528 人按讚

    泡沫可怕,創業融不到錢而死亡更可怕

    過去的一年,黑天鵝漫天飛,在投資領域有的賽道需要擠泡沫,有的賽道則需要重振旗鼓,尋找新的機會點。在近日投中網的專訪中,我做了相關分享,我認為,中國大陸將迎來科技驅動的產業升級黃金期,To B企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其中​​產業醫療產業重塑、工業自動化將是最大的機會之一。針對泡沫化的提問,我認為資金熱是雙刃劍,創業最可怕的是融不到錢死亡。創業者應該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適當廣積糧,合理儲備好過冬的彈藥,讓自己在賽道上跑得更快速更長遠,文末也給即將踏出校園的年輕人一些第一份工作的建議。

    文章經投中網授權轉載。

    回望過去二三十年,所有的熱點都有周期,即便不遺餘力的為AI奔走,但李開復依然認為,現在AI行業有些過熱。面對資金熱,李開復認為是把雙刃劍,「如果行業內估值不平衡,就會讓創業者在融下一輪時面臨很大的問題和挑戰。但如果有很多錢融進一個領域,也必然會讓那些能夠跑出來的公司,有更多的資金彈藥讓他們做更多的事情,增加他們的競爭力」。但他同樣提醒,比起資金熱,更可怕的還是創業公司因為融不到錢而死亡。

    ▎談趨勢:醫療產業重塑、工業自動化等領域仍有機會

    投中網:過去一年,你的主要精力分配在什麼地方?以及2021年,你有發掘到什麼樣的趨勢?

    李開復:過去這一年,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和前沿技術、自動化、醫療、消費互聯網、B2B和企業升級、教育等多個領域都在開花結果。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驅動下,中國大陸產業重塑迅猛推進。在所有產業重塑中,醫療以及生命科學產業是最大的機會。在醫療賽道,創新工場在數據AI、服務、器械、生物製藥等領域都進行了佈局,這些企業採用的很多技術都能創造出很多價值,能對產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宏觀上的影響。我也在快速地學習、在擴張我們的專業投資團隊。

    技術方面,工業自動化、人工智慧大語言模型等,我認為都有很大的潛在價值。

    教育方面,過去有一些機會現在有一些飽和了,但是有一些新的機會仍在不斷產生,我們也在持續捕捉這些機會。

    從投資的階段來看,隨著我們資金體量的增大,我們逐步走向全階段、全鏈條的投資組合佈局。現在除了在早期投資之外,也在看增長期的投資機會,我們也有了規模更大的新基金來投更大的案子。比如知乎,我們是它的第一個機構股東,連投5輪一直押注到D輪。所以創新工場要做一個更全能的、更與時俱進的新賽道捕手,一個更全週期的參與者。

    投中網:前不久知乎上市,作為知乎的天使投資人,在知乎上線之初就發掘了這樣一家“獨特”的互聯網企業,且最早一筆投資回報已經超過600倍。在早期投資階段,你如何一直保持敏銳的嗅覺?

    李開復:針對不同的周期,有不同的投資邏輯和方法論。早期項目,我們主要看發展路徑是否樂觀,創業者是否特別優秀。這兩個條件對了之後,再根據具體案例微調一些條件。現在我們主要精力放在A-B輪,我們還要看公司的產品模型、發展方向、未來空間,所處的賽道是不是夠長,公司是不是能夠成為這個賽道的領導者等,這些都非常重要。

    定位Tech VC的創新工場是技術型投資人,所以對於技術很強的項目,他們會特別認可我們,他們認為我們能夠理解他們的優勢;對於那些技術不那麼強的團隊,他們也很喜歡我們,因為他們覺得在自身短板上,我們可以幫他補強。

    投資知乎時,我們特別認可周源這位創始人,他有人文關懷,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執行力。在團隊初期技術能力可能有一些不足,我們就幫他的團隊補足。知乎走的這個賽道不僅夠長,而且對社會特別有意義。所以當時是基於這些理由,創新工場成了知乎的第一個機構股東。

    投中網:從2009年創立至今,你一直不斷捕捉具備前瞻性的賽道,動作總是快人一步,比如AI、金融科技、教育等等。在一個賽道成為「熱點」之前,你做「押注」決策的判斷因素是什麼?

    李開復:一個賽道之所以能成為好的賽道,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是政策紅利、有時候是市場紅利、有時候是技術驅動。所以我們要非常的細膩的去關注外界的變化。

    投資人一定要隨時保持它的靈敏度,觀察到任何熱點事件,有趣的新知識,新的人群,新的市場,新的場景,或者國外的一些趨勢,都要保持靈敏度。讀的新聞也好,文章也罷,都要想這件事情如果發生,對我們的投資理念有什麼影響,會帶來什麼樣的新機會?

    創新工場最獨特的是,我們能夠在技術領域,關注到一些好的機會。我們會通讀所有的學術論文,檢索能夠落地的可能。還會去看世界巨頭最頂級的應用是在什麼領域,如果我們發現這些巨頭成功把某一種技術,首次落地到一個場景,我們就會深度思考它的第二次落地可能在什麼場景。比如當年看到Facebook做了第一批人臉識別,我們就想除了在社交識別圖片裡的人臉之外,這樣的技術還能落地在什麼場景,有沒有投資機會。

    ▎談熱點:泡沫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創業融不到錢死亡

    投中網:你一直不遺餘力為AI技術而奔走,現在看來,你會不會覺得這個賽道有些過熱了?

    李開復:從過去的二三十年來看,其實每一個特別火的賽道都曾有「過熱」的階段。因為整個市場就會是這樣的現象,有一些特別有洞見的投資人,會做出一些價值主張的決策,然後市場會去追隨某些賽道。

    如果突然有一大堆VC,帶了一大堆錢進一個領域,那一定會有些過熱。而後進來的VC,如果沒有對這個領域做深入了解,就會用更高的估值投一些不該投的項目,或者是把一些他們認為評估項目的一些標準經驗,「張冠李戴」錯誤用在某些項目上。總之,帶來的結果是,投了一些不該投的項目,或者以三五倍的估值投了一些項目。其實,如果行業內估值不平衡,會讓創業者在融下一輪時面臨很大的問題和挑戰。但另一方面,如果有很多的錢融進一個領域,也必然會讓那些能夠跑出來的公司,有更多的現金彈藥幫他們做更多的事情,增加他們的競爭力。所以,資金熱是一把雙刃劍。

    AI當然有碰到過泡沫,我在2017年就預測,在未來的兩年會看到泡沫,我們現在確實看到了泡沫,甚至有一些融資很多、估值挺高的公司,現在都面臨一些發展的困境。碰到問題的公司,可能來自於創始人太誇大、太激進,或者用錢不夠節省。也可能是因為它走的賽道不正確,犯了一些其實可以提前預判的錯誤,或是投資人給了錯誤的建議。但在今天的人工智能賽道內,有10%-20%的企業面臨困境,這其實是市場選擇的必然,是正常的。

    ▎投中網:泡沫多時,有哪些應對策略可以保持投資回報率?

    李開復:當泡沫很多的時候,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投資最終還是要回歸「創造價值」:創造財務價值,創造用戶價值,創造社會價值,這個本質永遠不可以偏離。我會不斷地告訴我們的創業者,不要太過度地去追逐最高的估值,或者被誰融了更多的錢,心裡感到不平衡。你最重要的事情是專注你的用戶,專注你的業務,發展出有價值的產品。

    我們也不可能無視於這個泡沫,泡沫多往往意味著市場行情特別火。如果有投資人願意以合適的溢價來投資一些公司,那我們也會鼓勵我們的公司,適當合理地去拿這樣的錢,當然我覺得過度地去拿了五倍的估值,這反而會帶來麻煩。但如果是市場特別認可這個技術,我們會鼓勵創業者仍要去融資。因為融資本身不是一個我能夠錢花18個月,快花完了,再去融一輪,其實市場不是這麼理性的,市場會有過熱和過冷的情況。我們在市場很好的時候去多融錢,不是去要吸附別的VC,或者佔他們的便宜,而是說我們能在在更少稀釋的情況下,適度地能夠拿到我們要的「未來資金」。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避免當市場過冷的時候,融不到錢而死亡。因為創業只有一件事情是災難性的,就是融不到錢而死亡,而市場過熱、過冷,就會導致融資容易或者很困難,那既然知道有時候會很難,我們就要在在市場環境很好的時候要去融資,適當合理地增加融資速度和額度,未雨綢繆地補足「過冬」的彈藥。

    ▎談生活:家庭與事業,“工作狂”也要兼顧平衡

    投中網:你不僅是一位成功的投資人,還是一位公認的優秀的父親。你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的關係?

    李開復:家庭永遠是最重要的,這代表著當家庭有特別需要我的時候,面臨了比較大的挑戰的時候,我要放下一切去幫助家人,度過難關。這是我幾年前生病之後,最大的感受。

    過去,我的做法是工作之餘,看看家裡需要做什麼。而現在,則是家裡有重要的事情,我一定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家庭和工作都要平衡,我覺得家庭和工作並重,確保我把工作裡重要的事情,也都能做好。

    我們其實都是工作狂,過去更是工作狂。在我得了癌症之後,才了解到,假如生命只有100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一點都不想工作了,才會發現自己過去把98%的時間都放進工作,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做法。

    投中網:這一段闡述,突然感受到你身上非常柔軟的那一部分。在你生病前後,你的生活飽滿度會跟之前有什麼變化麼?這個飽滿度不一定與事業是直接對等的關係,可能是你內心的一些新的體驗。

    李開復:生病之後,其實還是有很多體驗的。剛才談到會重新對工作和家庭的關係進行排序。此外,我的健康生活理念也有很大改變。年輕時我認為我不運動,愛吃肉,晚上睡五個小時,也從來沒有生過病,因此就不會生病。生了病之後,才知道過去的想法也是這麼愚蠢。因為作為一個學科學、學理工的人,怎麼能用一個樣本來武斷決定自己是百毒不侵的呢?所以現在無論是在運動方面、飲食方面、睡眠方面,我都會想盡辦法去豐富自己的知識,因為如果能健康地多活十年,那麼這十年可能有一半的時間可以放進工作裡面,這樣就彌補了之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擠壓出來的工作時間,也能兼顧家庭生活。

    至於工作方面,其實也有一些改變。過去的工作更多是按照一個定性、客觀的指標,更多考慮怎樣能夠有最高的財務回報,怎樣能夠有更多的人買我的書、聽我的演講。但現在想來這其實是片面且膚淺的東西。現在我更多考量如果我們成功投資了一個案子,是不是真的能夠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所以,生病之後,我更覺得投資這件事情財務回報是要關注,但同時也希望每個投資都能為世界創造一個正面的價值。

    ▎談就業:人生22歲-32歲,讓自己能夠像海綿一樣

    投中網:最近又臨近畢業季,對於年輕人走出校園的第一份工作,你會給什麼樣的職業建議?

    李開復:大學剛畢業,其實只是你的事業剛剛開始,千萬不要認為你的學習已經結束,過去你在大學裡面學到的知識,在十年以後再來回顧,會發現大學裡學的東西只是你的5%,95%的知識和積累都需要在實際工作的時候,經過實踐而學到的知識。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學習已經結束,現在就要去最大化自己的經濟價值。

    對於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一定是不斷累積自己的學習能力,畢竟人生22歲-32歲這一段時間,需要讓自己能夠像海綿一樣,去吸收周圍所有有價值、有營養的經驗,然後了解真正有用的事情,這些東西不是讀幾本書就可以達到的。也不要太急躁地去認為我一定馬上要去創業,學習才是當下最重要的目標。

    如果你最終的目標是創業的話,我會建議你倒過來,先想創業之前,自己該做一點什麼事情,才能最大化提高創業成功的可能性,然後提早創業的時間。如果一定要創業,我建議你做一個兩步的計劃,首先問問自己,「我需要學習什麼事情才能讓我創業成功有更高成功的概率?」你就會發現如果最終你要創業,最好加入一個創業型的公司,讓你能夠體驗各個不同的領域,各個不同的部門,從業務、行銷、產品、財務都要懂,這樣你才能夠去創業,否則你不懂的,就會成為你的短板。

  • 生命關懷事業科學什麼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7 22:25:23
    有 1,714 人按讚

    📰 如何善生好死?安和分院展開「有備無懼迎面生死」智慧對談

    善生好死是每個人對生命的基本期待,然而,在變化莫測的現實世界與醫療科技進展交織的現代生活裡,人們當以什麼樣的態度及適當的準備,面對隨時可能來襲的災難與疾病?如何在死亡的逼近中,從容善生?17日下午,法鼓山安和分院舉辦「有備無懼迎面生死──傳統智慧的生死關懷」座談會,邀請退居方丈果東法師、員榮醫院副總院長吳怡昌、臺中榮民總醫院志工隊隊長張寶方對談分享, 共有300多位民眾到場聆聽,現場感動、笑聲交織,掌聲不斷。


    每個人都有面對生死的經驗,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提到俗家妹妹於國一時,因病早逝,種下他思索死亡、出家度眾、關懷他人的種子。投入臨終關懷20多年的張寶方,她的父母在短短三個多月間,相繼往生,讓她做關懷時,總是特別能同理孩子們面對親人死亡的心情。就讀醫學院二年級時,吳怡昌面對大體老師學習解剖,是他與死亡最貼近的第一次接觸。


    對於生死關懷,曾長期投入法鼓山大事關懷的退居方丈表示,法鼓山的關懷不是著重儀式,而是理念與內涵,而「活在當下」最為重要,「活著時候盡責的活,走時才能灑脫的道別。」從這裡也體現了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所開展出來的大事關懷理念,包括佛化奠祭、植存等,都有著漢傳佛教包容圓融的智慧。


    曾任軍醫局局長的吳怡昌,談到醫學是講求實證的科學,學佛後的他,了解醫學只能救治當下的身體,而佛法的生命觀包含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他深刻體驗到以佛法的因果觀來看待生命,生命就會踏實,因為「對於前世,滿懷感恩及懺悔;今生則是努力當下;面對未來,則是充滿希望。」他說,因為有了三世因果觀,「所以今生會不斷努力,累積資糧,才能無懼於生死。」他體會醫生無法全然掌握生死,只能盡己所能,學習更謙卑地面對生命。


    一般人在臨命終時,最放不下的是什麼?張寶方觀察到,許多當事人在面對死亡時,錢財、情感等都是放不下的要素,因此她建議大眾在生前做好交代及和解,才能幫助自己心無罣礙。


    這場對談的主題,來自《聖嚴法師年譜》作者林其賢的新書《迎向現實人間──聖嚴法師的倫理思想與實踐》最後一章〈全面開展的生死關懷〉,也因此座談會前,邀請林其賢進行一場主題演說。除了介紹《迎向現實人間》將 聖嚴法師一生的學思歷程整理出九個中心思想脈絡,林其賢也提點與會大眾,成佛是巨大遙遠的事業,需要生生世世、盡未來際的努力。「如果我們是一滴水,如何不乾涸?勢必要『入流』才能回到大海。如何回到大海?就要讓我們自己時時刻刻的努力,都與世界趨向更美好有所連結。」

    #有備無懼迎面生死
    #智慧對談
    #法鼓山安和分院
    #聖嚴法師年譜
    #生死關懷
    #醫療科技
    #倫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