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遺囑 #張愛玲的假髮 #卷首遺照 #房間裡有跳蚤 #祖母的時間 #姑姑的官司 #金鎖記與《怨女》的分家析產 #誰怕弱理論?
張愛玲(1920.9.30-1995.9.8)百年冥誕暨逝世25週年紀念
從許許多多、貌似瑣碎的細微末節處,展開敘事、啟動思考、尋覓文學感性革命的逃逸...
#張愛玲的遺囑 #張愛玲的假髮 #卷首遺照 #房間裡有跳蚤 #祖母的時間 #姑姑的官司 #金鎖記與《怨女》的分家析產 #誰怕弱理論?
張愛玲(1920.9.30-1995.9.8)百年冥誕暨逝世25週年紀念
從許許多多、貌似瑣碎的細微末節處,展開敘事、啟動思考、尋覓文學感性革命的逃逸路徑。
張愛玲與莎士比亞可以有何牽連?張愛玲的蟲患又與現代主義大家勞倫斯、吳爾芙、卡夫卡的人類邊疆探險之旅有何交疊?
《張愛玲的假髮》一書從當代理論概念「補遺」出發,探討張愛玲的遺囑、遺物、遺照、遺患、遺風、遺產、遺憶,跳脫狹隘的「作者論」與「傳記研究」,以期能活潑潑創造性思考何謂文學、何謂作家、何謂主體、何謂書寫、何謂影像、何謂物件,希冀凸顯文化批判與性別美學政治的「當代性」,讓張學研究從拍板定案變成弔詭懸案,不疑處柳暗花明,錦繡交織出各種文學、文化、法律、政治、運動、物質、身體的繁複與多摺。
全書七個主要章節,將分別處理張愛玲的「遺囑」、「遺物」、「遺照」、「遺患」、「家族遺風」、「家族遺產」與「身體遺憶」。
第一章〈張愛玲的遺囑〉以莎士比亞遺囑帶到張愛玲遺囑,企圖展開「死亡之為事件」、「遺囑之為書寫」的哲學思考。
第二章〈張愛玲的假髮〉主要針對2016年臺北國際書展「張愛玲特展:愛玲進行式」所引發的「假髮事件」進行探索,以此思考張愛玲作為臺灣「超戀物」(「超經典」、「超符號」)的可能與不可能。
第三章〈「卷首遺照」及其他〉則聚焦張愛玲的「玉照」即「遺照」,以便帶出「所有照片皆遺照」的基進宣稱。
第四章〈房間裡有跳蚤〉企圖「蟲」新思考當代張學研究最為棘手也最是「遺患無窮」的難題:如果我們不滿足以「妄想性蟲爬」、「妄想性寄生蟲病」的精神醫學診斷來拍板定案,那我們還可以如何閱讀張愛玲的「蟲患」呢?
第五章〈祖母的時間〉以張愛玲的祖母李經璹開場,從一個張愛玲用來詮釋祖母的話語──「朦朧的女權主義」開始,帶入義大利政治思想家阿岡本的「當代」思考。
第六章〈姑姑的官司〉企圖從1934年張愛玲姑姑張茂淵在上海的遺產分割官司,一路談到2012年臺灣女總統蔡英文家族的遺產訴訟,既是要凸顯古代的「宗祧繼承」如何陰魂不散於現代的「遺產繼承」,更是要凸顯臺灣當下「去中國化」卻不「去宗國化」的內在弔詭與危機,並視其為女性主義批判行動須積極介入的論述戰場。
第七章〈誰怕弱理論〉亦持續展開張愛玲與「當代」的美學政治連結。
2020年9月8日上市
#張愛玲的假髮
#張小虹
時報↗https://tinyurl.com/y3hsn4ne
博客來↗https://tinyurl.com/y6pjdqj4
誠品↗https://tinyurl.com/y6hdof8t
金石堂↗https://tinyurl.com/y3rojxdq
三民↗https://tinyurl.com/y4rqej8e
璹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1958宰相支撐了半個唐代
玄武門之變隔年/公元627到公元737/這一百一十年
靠著一百九十九位各種級別宰相/創造了興盛的八世紀/最偉大農業帝國
出現世界/最早擁有百萬人口的/長安洛陽
最早出現下水道/複雜的蔬果魚肉配送體系
各種商旅經銷系統/一百九十九位宰相/半數以上遭遇不測
或被貶官/或是流放
高危險的行業中/仍有十分之一/堪稱歷史上具有高水平的古典時代/世界級名相
從魏徵/房玄齡/杜如晦/到姚崇/宋璟/張九齡
直到唐玄宗/志得意滿/誤以為功勞全在自己
貶了大詩人張九齡/前去玉州當了長史
這一百一十年/由宰相建立起來的/理性文官制度
從李林甫接手後/轉向人性黑暗的鬥爭
接著是諸神/對李隆基的考驗與懲罰
派出安祿山/史思明/兩大父子
既攻李唐/同時也自相殘殺
他們的名字是
杜淹/魏徵/蕭瑀/戴冑/侯君集/李靖/劉洎/岑文本/蕭瑀/李世勣/高士廉/長孫無忌/宇文節/柳奭/高季輔/于志寧/褚遂良/韓瑗/來濟/杜正倫/崔敦禮/許圉師/任雅相/李義府/盧承慶/許敬宗/上官儀/樂彥瑋/孫處約/姜恪/楊弘武/戴至德/李安期/趙仁本/張文瓘/李敬玄/郝處俊/劉仁軌/來恆/薛元超/李義琰/高智周/張大安/王德真/裴炎/崔知溫/岑長倩/郭待舉/魏玄同/韋弘敏/劉禕之/武承嗣/騫味道/韋思謙/裴居道/韋方質/韋待價/蘇良嗣/王本立/王孝傑/武三思/豆盧欽望/武攸寧/魏元忠/蘇味道/李迥秀/韋安石/韋嗣立/李嶠/姚崇/李旦/張柬之/袁恕己/楊再思/祝欽明/李懷遠/唐休璟/韋巨源/宗楚客/紀處訥/蕭至忠/張仁願/韋溫/蘇瑰/張錫/裴談/李隆基/宋璟/魏知古/崔湜/陸象先/竇懷貞/岑羲/劉幽求/郭元振/薛訥/張說/王晙/李林甫/牛仙客/李麟/郭待舉/岑長倩/郭正一/魏玄同/劉景先/李景諶/沈君諒/崔詧/韋方質/張光輔/騫味道/王本立/范履冰/邢文偉/傅遊藝/樂思晦/任知古/格輔元/裴行本/狄仁傑/楊執柔/李游道/袁智弘/崔神基/崔元綜/李昭德/姚璹/李元素/王璿/婁師德/韋巨源/陸元方/蘇味道/韋什方/楊再思/杜景佺/周允元/孫元亨/王方慶/李道廣/宗楚客/豆盧欽望/姚元崇/李嶠/吉頊/魏元忠/王及善/張錫/韋安石/李懷遠/顧琮/李迥秀/朱敬則/唐休璟/崔玄暐/張柬之/房融/韋承慶/袁恕己/於惟謙/崔湜/趙彥昭/鄭愔/岑羲/張嘉福/郭元振/張說/竇懷貞/陸象先/盧懷慎/源乾曜/蘇頲/張嘉貞/李元紘/杜暹/蕭嵩/裴光庭/宇文融/張九齡/韓休/張亮/褚遂良/許敬宗/高季輔/張行成/崔仁師/李義府/盧承慶/樂彥瑋/孫處約/劉仁軌/張文瓘/李旦/劉幽求/鍾紹京/薛稷/崔日用/竇懷貞
璹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故事是個好網站,文章質素極高。然而,雖然作者行文大多力求奇趣,避開嚴肅,仍然難免有種拒歷史門外漢於門外之感(當然,門外自然是for門外漢的)。本身已識史的,看得很過癮,但推介別人時,別人反應總是一般。話說回來,寫日韓脫中史的文章都很本土,正受中國影響的香港台灣,份外受用。
------
2015年的今天,如果我們能夠嘗試站在離李萬運、洪大容、李玄錫、嚴璹等朝鮮人遠一點點,試著揣摩、體會他們的時代,應該可以這麼說:朝鮮慢慢改變,他們在「中國選擇題」中作出了抉擇,人數雖然不多,同時這個過程是緩慢的且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競爭、比較的,但共識需要社會耐心的等候。事實上,當社會上出現多元的聲音,已經是巨大的改變。歷史就這麼發生了,朝鮮作出了選擇,他們離開了眷戀明朝的道路,回到了屬於自己的歷史裡面,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