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環評法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環評法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環評法規產品中有5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環境資訊中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新任環評委員名單出爐 環保署今(2日)公布第14屆 #環評委員 名單,共有7名為前屆委員連任,達到法定上限。根據環評法規1月新增規定「全體委員任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1/3」,本屆女性委員共有8人,環保署強調,第14屆環評委員聘任,符合改聘及性別比例等規定,有兼顧性別平權及專業領域。 不過藻礁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環評法規 在 許淑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02 17:17:04
#大巨蛋屋頂塗料3個月就落漆 #落漆的台北市政府縱容遠雄 #置市民安全於不顧 我今天在教育委員會揭露,大巨蛋屋頂的鈦板塗料,塗不到3個月就「落漆」,有塗跟沒塗一樣,光害問題完全沒解決。誇張的是,體育局長竟然告訴我,說這件事掌握在遠雄手上,市府沒有約束力!我要求,#大巨蛋的光害問題沒有解決前,#北市...
環評法規 在 陳品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12:41:21
【 #通霄電廠擴建 #環評會議 】資訊分享 #通霄 、 #苑裡 鄉親們都十分熟悉的 #通霄電廠,目前正規劃進行擴建。依照法規,這件開發案必須在 #環保署 通過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而由 #環評委員 組成的 #專案小組,也即將在本週五(10/30)上午10點,於環保署召開初審會議。 本次計劃預計新...
環評法規 在 陳惠敏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1:50:14
惠敏今(12/18)天到中央黨部參加「建立完善制度,守護健康環境」記者會,和三位不分區候選人陳椒華 環保鐵娘子、白卿芬 我想守護你、詹智鈞一起公布「環境正義」政見,提出「推動水源保護區管理及精進空污法規」、「檢討廢棄物管理法規、推動掩埋場相關制度」、「修正礦業法 告別霸王條款守護山林」、「落實非核抗...
-
環評法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3-03-14 20:25:50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環評法規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新任環評委員名單出爐
環保署今(2日)公布第14屆 #環評委員 名單,共有7名為前屆委員連任,達到法定上限。根據環評法規1月新增規定「全體委員任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1/3」,本屆女性委員共有8人,環保署強調,第14屆環評委員聘任,符合改聘及性別比例等規定,有兼顧性別平權及專業領域。
不過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認為,這次名單了無新意,多是官方滿意的開發派委員。官派委員只是「投票部隊」,不論選誰都是換湯不換藥,得到續聘的環評委員也都是「乖乖牌」。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環評法規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外木山填海造陸案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補正再審】
守護海洋和美麗生態仍然艱辛。
拒絕填海造陸,需要更多公民站出來!
目前連署已經來到4000多人,我們還需要更多人持續為不能說話的海洋發聲💪!
🙅🙅♂️拒絕聽海哭的聲音,一起揪愛海朋友來連署 👉 https://forms.gle/Sr4oyGDvxoiyU9eT7
我們非常支持協和機組重油改為燃氣機組、持續支援北部供電,然而,目前協和電廠為了「附屬」的天然氣發電設施——天然氣兩座16公秉儲存槽、接收站碼頭與LNG氣化設施,協和電廠始終不願意評估利用已經旁邊五座要除役的儲油槽和廠內既有空間(並可以搭配FSRU浮動式碼頭),要填海造陸18.6公頃(等於是443個籃球場面積),還要興建綿延數百公尺、高14公尺的巨大防波堤,工期長達10年,正在環評中。
7月9日(今)下午14:00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外木山協和電廠填海造陸案),在許多關心海洋公民上線幫海洋和珊瑚生態發聲,多數環評委員們也抨擊台電計畫草率,並針對協和計畫中新機組的發電效率過低、空汙排放量過高、溫室氣體減量規劃低,同時大幅低估海洋生態之於觀光與漁業等經濟價值,以及未審慎評估替代方案等缺失,要求開發單位於 #2021年9月30日前 #補正 於專案小組審查。
雖然爭取到一點時間, 但是我們 #完全沒有樂觀的空間。
由於環評法規定,在環評案件中,專案小組(多半是有專業背景的學者組成)審查的次數不得超過三次,也就是說,在下一次9月30日前的審查後若無法退回此案,則進入到有「官派」委員組成的環評大會中,填海造陸案很可能帶著「國家重大建設」的「傲慢」、不願完整發包評估影響較小的替代方案,而強勢通過環評。
一旦環評通過,除了大幅度改變當地海流、影響外木山漁港,更趕走經常來此覓食的保育類綠蠵龜,並會在七萬多株外木山珊瑚和以珊瑚維生的豐富生態系填上灰暗的土方,等於直接毀掉基隆西岸的漁業和觀光業,讓我們再也無法從白米甕砲台遠眺廣袤海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暗的人造設施和遮擋視線巨大堤防。
而這永久且毀滅性的破壞,只是為了一個用不到20年的附屬設施(天然氣是化石燃料、碳排放非常高,不符合國際與台灣2050前能源淨零碳排的目標,且倚賴進口,對於能源自主無益)。
「寫信告訴我,以後,外木山的海是什麼顏色?」
我們都希望可以留下這片美麗的外木山海岸,讓往後我們的孩子可以跟我們一樣,擁有富饒的海洋資源、享受美麗的海景,因為蔚藍而健康海洋生生不息。
所以,請大家持續分享給還沒有連署的朋友,在還來得及以前,一起為海洋戰鬥🌊✊!
👉 https://forms.gle/Sr4oyGDvxoiyU9eT7
環評法規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推動國家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以及相關配套解決方案的腳步,一直在持續執行中..... 大家真的要多多支持,要更有信心!
"...... 水力發電分為「慣常」與「抽蓄」兩種類型,慣常水力發電後的尾水會放流到河川下游,抽蓄機組則會把水流在下池,反覆使用。抽蓄水力等同於儲能設施,在離峰時段,耗電將水從下池抽到上池,尖峰時再從上池放到下池發電。
目前台灣的日月潭有大觀二廠、明潭電廠兩座抽蓄水力儲能電廠。相較於慣常水力,抽蓄水力機組較不受乾旱影響,即使2020年水情不佳,慣常水力發電量減少近一半,但抽蓄水力則僅減少1%。2021年第一季,抽蓄水力發電量更比慣常水力高出約2億度。
水力發電量雖僅佔全台用電約2%,卻擁有快速支援的絕佳優勢,慣常水力機組啟動到滿載約15分鐘,抽蓄水力機組更僅需3~5分鐘,皆遠快於燃氣機組2小時、燃煤機組的6小時。快速起降的抽蓄水力機組,適合搭配未來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能設備。
因應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儲能系統有助於緩解間歇性能源併網對電力系統的衝擊,台電也正尋找可建置500MW抽蓄水力的現成水庫。
此外,台電透露,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估計最快明(2022)年會完成可行性評估,初步規劃是以石門水庫為上池、後池堰為下池,設置約40MW的小型抽蓄水力機組,雖然比較晚起跑,但該案工程相對容易,最快可能2025年前就能設置完成。
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若推動順利,將是1995年明潭電廠抽蓄機組完工30年後,台灣再有新建抽蓄水力儲能設施。....."
大甲溪一滴水可發六次電 肩負台灣一半水力發電重責大任 ,上游德基水庫將化身大型「儲能電池」 拚2034年啟用 ,讓尖峰用電備援再添生力軍!(06/15/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 孫文臨報導)再生能源占比持續提高,儲能設備成為能源轉型重要配套,對此台電重啟評估多座大型抽蓄水力發電,由「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今(2021)年率先啟動環評。
該計畫擬於德基水庫、谷關水庫之間打通10.7公里的隧道,並興建最大368MW的抽蓄式水力發電機組,將兩座水庫打造成台灣第三座大型儲能設施,目標於2034年啟用,替未來尖峰用電的「最佳備援投手」再添生力軍。
大甲溪一滴水發六次電 肩負台灣一半水力發電重責大任
今年5月高雄興達電廠兩度意外故障,引發513、517全台停電事故,連總統蔡英文都直言「無法接受」。背後原因,除機組跳機、用電超乎預期,今年嚴重乾旱導致水情不佳,也讓「備援投手」水力機組無法全力發電即時支援,台中的德基水庫更是從2月就開始停止發電。
德基水庫位於大甲溪上游,海拔高度1400公尺,是全國海拔最高的水庫,有效庫容約1.8億立方公尺,是中部最大、台灣第四大的水庫,僅次於曾文水庫、翡翠水庫與石門水庫。
大甲溪的溪水從南湖大山發源,從最上游的德基水庫開始,經過六次的水力發電利用,最後才匯流到石岡壩供應台中地區的水資源使用,從德基水庫到石岡壩,約50多公里的長度,海拔落差就有1200公尺。
再生能源占比提高 抽蓄式水力有如充電電池 有助穩定供電
大甲溪河床陡峻、位能足夠,為水力發電優越條件,日治時期就規畫於此興建天冷電廠(今大甲溪發電廠天輪分廠),目前大甲溪沿線已有德基、青山、谷關、天輪、馬鞍等,共19座慣常水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1137MW,約占全台慣常水力裝置容量約2/3,年發電量約26億度,台灣有將近一半的慣常水力發電都來自大甲溪。
水力發電分為「慣常」與「抽蓄」兩種類型,慣常水力發電後的尾水會放流到河川下游,抽蓄機組則會把水流在下池,反覆使用。抽蓄水力等同於儲能設施,在離峰時段,耗電將水從下池抽到上池,尖峰時再從上池放到下池發電。
目前台灣的日月潭有大觀二廠、明潭電廠兩座抽蓄水力儲能電廠。相較於慣常水力,抽蓄水力機組較不受乾旱影響,即使2020年水情不佳,慣常水力發電量減少近一半,但抽蓄水力則僅減少1%。2021年第一季,抽蓄水力發電量更比慣常水力高出約2億度。
水力發電量雖僅佔全台用電約2%,卻擁有快速支援的絕佳優勢,慣常水力機組啟動到滿載約15分鐘,抽蓄水力機組更僅需3~5分鐘,皆遠快於燃氣機組2小時、燃煤機組的6小時。快速起降的抽蓄水力機組,適合搭配未來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能設備。
引水隧道長達10.7公里 大甲溪光明計畫施工有難度
因應台灣能源轉型政策,再生能源佔比持續提高,為配合穩定供電品質與電力系統安全,台電於2016年開始評估利用現有水庫增建抽蓄水力發電機組,包含翡翠水庫、石門水庫、德基水庫、牡丹水庫等都是選項。
其中由台電管理的德基水庫「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下稱光明計畫)今年率先完成可行性評估,於4月進入環評程序。
光明計畫將德基水庫作為上池,谷關水庫(庫容約500萬立方公尺)作為下池,搭配新建一條長約10.7公里的頭水隧道,設置2部豎軸可逆式變頻法蘭西斯機組,總裝置容量最大368MW。兩座水庫間約有450米的高度落差,比明潭電廠與大觀電廠落差更大,頭水隧道也較日月潭的抽蓄機組更長,是大觀二廠引水隧道的五倍以上,施工有其難度。
依《環評法》規定,越域引水工程將直接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光明計畫總經費約264億,目標於2024年通過環評、2034年6月商轉。
台電規劃未來將利用白天的光電發電尖峰,抽水約5.5小時,並於夜間的二次尖峰時段放水發電,年發電量估計有4.5億度,抽水電能約需5.9億度。配合此計畫,也需擴充既有輸電線路並更新電塔。
事實上,光明計畫早在1997年就有過規劃,當年台電考量發電成本效益不彰而作罷。台電解釋,抽蓄水力約需耗1.25度的電抽水才能發1度電,是將離峰電力轉換為尖峰使用,需有效搭配時間電價才會有經濟效益。
台電尋找現成水庫增建抽蓄水力儲能設施 石門水庫有望2025年完工
因應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儲能系統有助於緩解間歇性能源併網對電力系統的衝擊,台電也正尋找可建置500MW抽蓄水力的現成水庫。
此外,台電透露,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估計最快明(2022)年會完成可行性評估,初步規劃是以石門水庫為上池、後池堰為下池,設置約40MW的小型抽蓄水力機組,雖然比較晚起跑,但該案工程相對容易,最快可能2025年前就能設置完成。
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若推動順利,將是1995年明潭電廠抽蓄機組完工30年後,台灣再有新建抽蓄水力儲能設施。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