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環景校正教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環景校正教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環景校正教學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家端午佳節快樂! 一直很喜歡粽子節的粽味飄香,有人問說最近我忙什??不就是即將到來的星期四線上直播演講 XD 首次線上演講壓力不小,到時見~ --- 防疫中許多人在家無法外出,近期星光聯合舉辦了『免費』線上直播演講(6/17晚上8點),為社會增添一道正能量曙光,邀請大朋友小朋友一同聆聽 ^__...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大俠攝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離機閃燈練功坊 - 高質感的光線攻略 課程連結:https://www.ds-learning.com/Courses?id=19 離機閃燈練功坊 : 高質感的光線攻略 我們都知道光線在一張好照片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甚至可以說是影像的靈魂, 學會運用離機閃光燈將能讓我們擺脫自然光的束縛, 創造...
環景校正教學 在 Jeff Le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5 14:28:49
之前一直很期待有天能和身為講師的朋友們同台演講,而沒想到這次線上講座,幫我一次完成了和兩位朋友同台的願望XD 線上演講和實體演講有很大的差距,相信許多學校老師都能感同身受,實體課程與現上同步課程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因此最近一直在學OBS軟體,將導播畫面切換的功能,導入Meet會議室中,在MEET線上直...
環景校正教學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1:02:09
《專題:歷史與正義,淺談愛國教育》 (上) 🤝與臺灣吧合作之專題文章 @taiwan_bar 本文編輯:王郁馨、施展鑫、吳佳佑 本文校正:沈博硯、劉致杰、陳安琦 🇹🇼何為愛國?昔日民族主義興盛的中國(中華民國) 🪄愛國主義:又與民族自豪感有異曲同工之意,一詞代表對於自身的國家或是家園有著...
環景校正教學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1:02:09
《屏北高中趁期末考搜查學生宿舍》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 2021/1/29 編輯:馬羽臣、鄭巧筠 校正:池映曦、鄭傑允 事件敘述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於19日接獲許多國立屏北高中生指出,學校教官、主任日前以內務檢查名義,趁學生期末考時,進入男女學生宿舍進行普遍性搜查,甚至翻看學生行箱...
-
環景校正教學 在 大俠攝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2-06 21:44:14離機閃燈練功坊 - 高質感的光線攻略
課程連結:https://www.ds-learning.com/Courses?id=19
離機閃燈練功坊 : 高質感的光線攻略
我們都知道光線在一張好照片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甚至可以說是影像的靈魂,
學會運用離機閃光燈將能讓我們擺脫自然光的束縛,
創造出更迷人的光影。
課程大綱
這門課共有六個章節,並且分享打燈案例,
用拍攝畫面來解析單燈及多燈混用的手法,
連同案例中所運用到的控光工具,都會一一說明特性及用法。
第一章:經典單燈肖像
l 派拉蒙光
l 環形光
l 林布蘭光
l 分割光
l 寬光與窄光
光線的方位不一樣,反映在人物臉上的立體感就會不相同,
這個章節將清楚的比較各種具代表性的基本燈法,
熟悉這些燈光的位置讓你可以更快速的解析不同作品的佈光,
進而提升自己的光線敏銳度。
第二章:光質變化與控制打光範圍
l 硬光、軟光
l 透射傘
l 反射傘
l 柔光罩
l 雷達罩
l 蜂巢罩
這一章第一節先認識軟光硬光的區別,
你就會知道光線經過什麼樣的介質處理、會形成什麼樣的軟硬程度;
光線的方向性又是怎麼控制,
怎麼樣讓光線只打在我們需要的範圍之內。
第三章:多燈肖像的千變萬化
l 主燈與補燈的變化
l 光比
l 高反差
l 低反差
l 效果光
l 背景光
這個章節開始帶入主燈、副燈、效果燈等等的概念,
不同燈具、不同強弱的光線該怎麼配合,
進一步與現場景物的氛圍完美結合,
一盞燈一盞燈的嘗試,最後全開再細部調整;
高反差該注意什麼才能讓畫面有質感,
低反差要怎麼樣才能拍出柔和又具有立體感的作品呢?
第四章:夜間閃燈應用
l 夜景人像如何佈光
l 長時間曝光影像創作
l 閃光燈後簾同步與B快門觸發閃燈
l 高速凝結主題創作
l 閃光燈凝結原理
因為現場光線的限制,所以要處理好持續光與閃光燈之間的配合,
還可以玩出更特別的創意,持續燈包含路燈、台燈、車燈等等,
還有任何會發出光線的東西:例如螢光棒、仙女棒、蠟燭、聖誕燈等等的微弱光線,
到底要怎麼混合使用呢?這個章節將實際操作給你看。
第五章:日間閃燈壓光
l 何謂壓光
l 頂光時怎麼打光
l 逆光人像補光
l 長景深人像補光
l 淺景深人像補光
l 搭配太陽光校正閃燈色溫
l 如何製造假陽光
在白天陽光的亮度與拍攝場景的複雜程度相較於夜間高許多,
這也導致許多同學覺得在白天要運用閃光燈變得很困難,
這堂課將會講解閃燈攝影必學的壓光拍攝技巧,
還有如何利用場景選擇搭配拍出歐美自然風格的日間補光作品,千萬不要錯過囉!
第六章:色燈人像創作
l 色燈原理與搭配
l 如何挑選適合的控光工具
l 營造適合主題的環境燈氛圍
色燈在電影中是一種常被拿來創造時間感、科技感、渲染情緒的手法,
本堂課將從色燈染色的原理以及根據創作主題需要的顏色選擇,
一步步的帶著大家建構出獨樹一格人像的作品。
更多阿峰老師的線上課程
👉 閃光燈一點都不難 (閃光燈基礎必學技巧)
https://www.ds-vep.com/lesson/297
👉 日系人像這樣拍 (風格人像拍攝)
https://www.ds-vep.com/lesson/663
*課程觀看次數:不限
*課程觀看期限:永久 -
環景校正教學 在 ronlyplane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05 18:00:06蘇花公路是台灣最美公路之一,來跟越南峴港到順化間的海雲關絕美公路PK一下吧!
到了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在砂卡礑步道中遇到有趣的太魯閣族大叔,直接來個太魯閣語教學:
影片6:01處
你好 Embiyax su
你好嗎 Embiyax su hug? / Malu su? (探病關心之意)
謝謝 Mhuyai su balai
非常謝謝你 Mhuyai su bi balai
再見 Swayay tada
最後到了花蓮鳳林的菸樓聚落附近吃客家菜結束本日的旅程啦!
【一段關於愛與正義的環島之旅】❤️💪
今年夏天,我們組成「文康小樂隊」
一邊環遊臺灣一邊做公益
到各地老人聚集的地方巡演🚗🎵👴
邀各地朋友一起來玩
不管你想環島旅遊更認識臺灣
還是想看我們的表演支持公益
「愛臺灣」的朋友都來看片就對啦
請開啟頻道🔔接收新影片通知
也揪親朋好友一起來看
動動手幫忙分享出去
還有訂閱按讚留言起來喔~
【本次行程】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砂卡礑步道>鳳林菸樓文化聚落
【精選影片】
環遊臺灣-文康車環島GO! https://youtu.be/rAu_RHAYdxI
帶家人西湖一日遊!杭州必看! https://youtu.be/sjZxkMzP4n4
帶家人出遊的十個秘訣-大陸篇 https://youtu.be/fHzSbd8jV9Y
搭船去嘉興-掉到大運河的男人成就達成! https://youtu.be/mZK6ZyVDekA
北京故宮尋找延禧宮 https://youtu.be/m3lyE7KtRL8
歡迎來到上海迪士尼 https://youtu.be/zW_TYkU-z2o
南京vlog-雪中看陵墓是什麼體驗? https://youtu.be/TqVWeRL_aGM
Camera: GoPro Hero 6
Music from Epidemic Sound
片頭片尾曲
Taiwan-The Heart Of Asia 配樂版-交通部觀光局授權
歡迎音樂人提供音樂做為背景音樂喔!
意者寄信至ronlyplanet@gmail.com
太魯閣語校正感謝
太魯閣大同大禮部落之彩虹屋
大禮部落赫赫斯萣
特別感謝
交通部觀光局
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108年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
文康小樂隊
文康車環島—全臺安養院巡演計畫
Instagram►ronlyplanet https://www.instagram.com/ronlyplanet/
Bilibili►木容的世界ronlyplanet https://space.bilibili.com/365455685
Email: ronlyplanet@gmail.com
環景校正教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端午佳節快樂!
一直很喜歡粽子節的粽味飄香,有人問說最近我忙什??不就是即將到來的星期四線上直播演講 XD 首次線上演講壓力不小,到時見~
---
防疫中許多人在家無法外出,近期星光聯合舉辦了『免費』線上直播演講(6/17晚上8點),為社會增添一道正能量曙光,邀請大朋友小朋友一同聆聽 ^__^!走過路過滑過,千萬別錯過!!
✨講座適合對象:
(1)如果你是老師,你必須學習透過螢幕,抓住學生的專注,而這力量就是「演講力」!
(2)如果你是家長,你會發現孩子在線上課程時容易怠惰,不如讓孩子學習大師們的自主學習動力!
(3)如果你是台灣人…
🌹如何在這人心慌慌的時刻,保持著自己的前進步伐?
🌹如何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選擇負重前行或轉換賽道??
🌹如何在這複雜無序的時空,消除負能量情緒轉成正能量的情商???
這裡有答案!!
🌿星光特別邀請徒步藝術家- 劉又誠、遊輪女孩- Noniko Hsu以及魔術三冠王- 魔術師Jeff Lee-李佳峰,三位王牌講師和大家分享追夢的心路歷程,傳遞正面思維與面對困境的勇氣,讓我們一起共渡歡樂時光,共襄盛舉來聽這場「不一樣」的「富」能量講座!名額有限!機會難得盡請把握!!
✨活動日期:2021/06/17(四)晚上20:00~21:00pm
🌹講座活動意願報名連結:https://fb.me/e/2jRTFcL8a
◆Google Meet會議室網址(因Meet有人數限制,請當天提早入場):
👉 https://meet.google.com/cyi-vvmn-mks
🥰每人只需入場費$-0.1元!當天入場再發$+0.1元禮金!『校正回歸價』總計±0元,消除您的「負」能量,讓您「富富」得正!👏
✨關於講師- 徒步藝術家 劉又誠 :
2010年台灣十大傑出街頭藝術家之一的劉又誠,曾徒步走過澳洲大陸與中國大陸最少一萬兩千公里!從墨爾本到走雪梨、上海徒步到西藏,第三趟旅行正在前往偉大航道,挑戰橫跨歐亞大陸的他,卻因為疫情而被迫中斷返回台灣。旅行途中他靠著精湛的魔術表演以及身體力行的精神感動當地居民,也在旅行中體會到當地的人情味,雖然也得高山症、腳起水泡、失溫、落石、崩塌‥等等重重困難。雖然如此,劉又誠還發神筋般的繞遠路到學校演講分享,只因他希望能讓更多的學生早一點認識自己、開始想了解世界。他的精采故事保證讓人回味無窮!!
在這追求效率的世界,有多少人?願意用相對緩慢的速度看這個世界?
又有多少人?不敢再為自己開啟一段不可預期的冒險?
讓我們抱著「必死的覺悟」一起踏上他的旅程吧!
✨關於講師- 遊輪女孩 #Noniko :
是個熱愛帶著音樂去旅行的長笛演奏家、人生講師、沈浸式展演製作人、郵輪水手、和旅遊 MV 達人!在國際遊輪上當水手,表演、旅遊、製片的三年內,玩成了古巴精、成功從百慕達不消失的回來、見識了世界最高的潮汐、及與海豚共舞!曾歷經過一年內搬五次家、只能借睡沙發的日子;也經歷過聯合國般國際團隊生涯、及無敵跨領域的工作環境!Noniko 最以身為斜槓青年為樂、也以身為音樂人為榮!經歷過許多人生大風大浪的她,依舊對世界充滿熱情,最希望的就是年輕學子們,能學會把人生打造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What’s life without a little risk?
人生短暫,不精彩不燦爛,怎麼對得起這份禮物?
放手一博、才會看到認知之外的人生美景!
✨關於講師- 魔術三冠王 #李佳峰 JEFF LEE:
一位師範體系出身的高學歷魔術師,榮登遠見雜誌選為新百大 #台灣之光,獲頒【AIESEC世界大會】台灣50大青年影響力!受邀至各大電視台演出,表演遍佈歐美、日韓、中東、中亞、南美洲、澳大利亞等數十個國家。登峰造極不斷挑戰自我:2012年挑戰101小時完成101場環島魔術馬拉松;2014年挑戰8米高空連續飄浮300分鐘;2016年挑戰觀眾牽手圍圈內變出直昇機;2018年挑戰亞洲魔術大師競賽榮獲總冠軍!相信他的不凡心路故事,絕對值得您親自聆聽!
如何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擁有實現夢想的力量?
每一個挑戰,每一個光鮮亮麗的背後,暗藏著多少波濤洶湧的故事呢?
是害怕?是擔憂?還是是恐懼?究竟是什麼綁住你?改變自己未來的選擇,就在此時此刻!!
◆演講結束後,現場還有 #同樂會QA時間 與精彩的 #讀心術教學 !千萬別急著離開!!
#端午佳節 #線上演講
環景校正教學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此文非常之長 #反正宅在家希望您多少看一些
這段時間台灣本土疫情爆發,我的粉絲團也發表了很多貼文,完全無意引起任何的爭戰,純粹以長期觀察其它國家疫情的心得,希望透過文字告訴大家:「只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無論外面險惡的環境,內心都可以有平安」。
阿中部長哽咽流眼淚那天,我發表了一篇貼文,獲得了上千個讚數,有許多粉絲正面鼓勵留言,但相對的也有少數幾則想要攻擊挑釁我的留言,我動刀刪除了兩則講話非常不客氣的人,同時我也有截圖記錄起來。經營這個粉絲團五六年的時間,我幾乎沒在刪甚麼留言,只有少數不到五次吧~就一些非善意的留言或者廣告我才會按下刪除鍵。我沒興趣做什麼討論度很高的網紅,因此不需要利用煽動粉絲內心的行動來吸引關注,我是在很保護家人的隱私之下,為自己的人生也做個紀錄,而來分享日本旅遊資訊的。
那天我的心情其實非常差,但並不是因為被少數網友留言攻擊,而是在FB關於疫情指揮中心新聞貼文下方,竟然有超過80%的留言都是在抱怨指責,台灣疫情的失控,也讓大多數的民眾失去了理智線,大家都變成滿懷不滿情緒的酸民。先前台灣疫情控制得好,在野黨應該悶太久了,這次終於撿到超級大槍,於是火力全開,全部的政客跟名嘴紛紛跳出來製造對立、製造讓人民陷入對疫情跟疫苗恐慌的陷阱當中,讓台灣人民自亂了起來,彷彿又回到2020年總統大選前那種人民相當不團結、大家都只為了自身利益而起鬨而憤怒,甚至父母還要跟子女決裂,我實在很討厭這樣的台灣。
我在上篇貼文也有提到,印度的總理為了選舉,迎合全國82%信奉印度教的人民,不顧疫情,推動當地宗教盛事大壺節,而讓印度現今每天三四十萬人確診、每天都在燒屍體、甚至把不明屍體丟到恆河當中這樣的人間悲劇仍在真實上演著。真的是好在,去年的疫情是在總統大選之後才爆發,現在爆發的時機點也剛好沒有縣市長的這些選舉,不然疫情恐怕更難以控制。大家都只會把責任全部推向政府,那過去一年多的保護難道都是理所當然的嗎?難道好幾個宮廟這樣群聚,從空拍畫面看到擠得水洩不通、且是不戴口罩的人潮,人民過度鬆懈、難道都沒有責任嗎?
奇怪,我們現在共同的敵人不就是病毒嗎?怎麼會自己人亂成這樣呢,我在每一篇貼文都在告訴大家說,台灣不管是政府或者是人民,都做得比其它國家好了,我們一定可以守下來的,一定要有信心!這樣還是會被酸民攻擊,有時候其實我不知道住在這同一塊土地的人到底是愛台灣,還是想害台灣了?日本已經有兩三位高官都站出來說,感謝當年311大地震台灣對日本的幫助,看起來是很有機會拿出AZ疫苗來幫助身處困境的台灣,反正日本已取得足夠數量的疫苗、他們有優勢可選擇要打哪種,就把暫時不需要的疫苗幫助友好關係的鄰國,況且我們也確實是需要更多的疫苗,怎麼看這個善意跟結果都會是相當美好的!偏偏就還是有魔鬼要出來跳腳,您看這社會有多亂?嚴峻的疫情已經讓很多醫護人員都沒辦法休息或者不太敢回家接觸家人了,但仍有相當多都是為了自身利益的政客跟名嘴隨意起鬨,被煽動的人民自以為是救台灣,事實上是對疫情一點幫助都沒有。當我們在笑歐美國家人民還不戴口罩、當我們在笑日本人民完全不甩政府紛紛外出時,我們又再次面臨了台灣人民內鬥這個最大的問題。
聽到「校正回歸」這個名詞的第一天,我發文解釋說這300~500的數字其實都是一樣的狀況,如果您看過其他國家的疫情曲線,肯定會知道疫情變差或變好都不會只是差這幾十幾百的數字而已,甚至是會有peak的出現。但是那幾天,網友們跟在野黨就火力全開地砲轟,好在有蠻多專業的醫事人員跳出來解釋,我也提供了日本過去在疫情快速上升階段也發生過類似的新聞。當下我的內心很清楚知道,這些都只是為了爭吵而爭吵,並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製造更多的問題。如果能透過校正回歸得到每天最真實的數據,當然就可以用更加科學的角度去判斷未來疫情的走勢,但很多人真的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目的好像就是要讓台灣更亂。
關掉那些垃圾新聞台吧!關掉電視吧!別再看那些會讓您內心混亂的新聞跟節目了,對您的生命成長真的一點幫助都沒有,病毒最愛攻擊的就是這種長期處在負面情緒下、抵抗力不好的人了!
一個禮拜過後,沒有人要吵這個校正回歸的議題了,因為又有新的疫苗話題出現,校正回歸的案件數字也越來越少,唐鳳都出手相救系統了,相信這些backlog的問題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被改善。所以呢?上個禮拜針對此議題而吵的那些人呢?話題更能激怒煽動您內心的情緒,引起的討論度越高,這些媒體人的曝光度就越高,就能受到更多節目的邀約。而您自己呢?就只是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混亂,更加長期地處在憤世忌俗的情緒當中,對身旁很多的人事物很會輕易地就動怒,好像對身邊所有事都很不開心,於是家庭很容易就出現分裂,老闆交代您什麼事就是先抱怨再說,我們都忘了自我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台灣雜亂的媒體素質真的害慘了很多人。我在日本看到很多關於各家疫苗研究的新聞,覺得這種比較有意義有正面性質的新聞怎麼都很少在台灣那麼多新聞台出現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去思考到底這個病毒帶給人類的意義是什麼呢?逼迫大家「在家工作」的啟示又是什麼呢?
很多人可能反覆抱怨這疫情所帶來的各項不便,但我想給大家一個訊息,我覺得這段時間在家工作的話,不妨試著給您的家人更多的微笑吧!以前我們可能很忙碌,小孩子白天都在上課,很常都只有晚上才能跟孩子短暫相處,現在沒有藉口了,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看著孩子。以前為什麼我這麼常帶小孩出國旅遊?因為我一直有個想法,我不知道我兒子什麼時候就不想黏我了,因此就想說趁他還小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很好的童年回憶,也讓我的腦海中可以有這段跟小孩的美好記憶。現在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跟他玩玩小遊戲,即使打打switch,或者組組樂高積木都好,對小孩的成長過程都是有幫助的,別讓小孩這樣孤單地成長。家庭是一個幸福的地方,如果讓親子關係遠離了,那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喔!
其次呢,最困難的我想可能還是在於夫妻間的關係吧!平常可能各自忙碌著彼此的工作,因而無法相互諒解,也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大家的個性本來就會不同,老夫老妻久了,就很容易產生一些爭執,彼此都會覺得怎麼對方就是不能體諒一下,再加上現今社會上有蠻多比較不好的示範,讓大家覺得好像分開也無所謂。但我覺得,無論怎樣,最無辜的真的就是孩子們了。我也曾經過度忙碌於工作,讓老婆無法體諒,她說那段時間真的好像單親媽媽一樣。因為那時候我平常要忙著上班加班值班,放假還要因為合作的邀約飛到日本去工作,我都覺得我是在為家庭的未來而努力,我是想要賺更多的錢、讓家裡生活過更好,但無意之間就忽略了老婆跟小孩的感受。現在無法出國的日子,我不用那麼忙碌了,把更多的時間可以陪陪家人,之前有空就帶他們去東部的旅館玩個幾天,一有連假就是開車回南部老家,我跟老婆竟然可以在開車的路途中,每次都暢聊三個多小時在信仰上的交流,讓孩子也可以在耳濡目染的環境當中,聽進我們想傳達給他的價值觀。我的夫妻關係都可以改善了,我覺得您們也可以的,或許大家都有一些爭執與放不下,但可以回想一下當初您們為何相愛的那份原始感動。生孩子也不是交差了事的吧!而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上的吧!我們可以學習放下自己覺得一定就是要那樣的那些成見,思考對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或許都是因為自己原生家庭的關係,造就自己這樣的的個性,很容易在無意之間、不小心就傷害了自己的另一半。試著放下這些成見,一定可以重新「和好」的。遇到問題不是一直去看問題,去抱怨問題,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更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另外,我想分享昨天一位住在美國紐約的朋友突然丟我,很開心聽到他們過得平安健康,也接種了疫苗。那時候美國疫情慘重時,其實很替每位在美國生活的朋友擔心,包括前年我飛去加州參加婚禮的大學摯友,知道他們可能因為工作關係都無法回到台灣,相信他們在台灣的家人也比我們更擔心。而美國疫情高峰算是過去了,很多地區率續解封,也有著疫苗的優勢,反正接下來就是提升整體接種率就是了。
這位朋友主要是想跟我打氣:
「請保重! 只要小心,沒事! 人生的一個經歷。」
「台灣防疫真的做得很好,疫情很快會過的。希望我們能有機會再同遊!」
這兩句話我一字不漏地複製貼上。他想傳遞給我的,我也想傳遞給全部的台灣人!雖然現在這段時間對很多人來說真的很苦,但真的可以把它看成一段「人生的經歷」。
當年我是在小金門當兵的,那時候剛畢業的我,也很怨嘆說怎麼抽到金馬獎。大金門就算了...竟然還遙遠的小金門。部隊生活當中,很常需要到坑道搬彈藥、還在船上睡過、還被長官逼迫打著那快爛掉的四零榴彈,我內心真的很害怕有個萬一,最後還要忙著移防下基地,一點都沒有當爽兵的感覺!那時候我也有很多的抱怨,覺得這種數饅頭的日子很討厭。但現在回想起來,要不是那時候抽到這麼"賽"的籤,我這輩子應該也沒有機會到這個地方吧!現在跟有些同梯的朋友都還很好,每次討論當兵的事情都是滿滿的回憶,甚至我這種義務役士官竟然在下基地有機會打到真槍實彈的四五手槍,現在想起來真的是賺到了吧!從困難當中成長,才會獲得更多人生的經歷。
人生不可能永遠都沒有風浪的,我也曾經想說我可以好好地把日本旅遊當副業,或許未來可以提早退休吧!誰知道疫情之下,我的部落格收益少了95%吧,即使我身陷在很長的一段苦難當中,不知道何時才能重新回到日本,但仍是不時提起精神來,想要給讀者正面的努力。即使有時候講話不合某些人的心意,掉粉都沒關係,但以前日本旅遊興盛時,很多粉絲相當支持我,現在就算沒賺錢,我還是希望把我生命經歷的一些正面的事情分享給大家。雖然能力沒有各大網紅那麼強勢,但就是盡己之力多少貢獻點社會責任。之前一直努力分析日本的疫情,也是希望台灣人民在疫情當中隨時還要有所警戒,不要過度鬆懈,日本防疫不好的地方已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鏡。
所以呢!這段疫情將會是我們島上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或許好幾年之後,我們就有滿滿的回憶跟子孫訴說那段抗疫期間的精采故事。重點是,我們必須先學會保護好自己。疫情嚴重成如此,多出門就是多增加自己被感染的機率而已,盡量就是配合防疫、少與他人接觸,等數字逐漸降下來再說!縱使目前台灣重症率是偏高的,但很多都是本身有慢性疾病的高齡者,如果這些人是因為去茶藝館、去酒店、去小吃部而染疫了,那也只能怪自己了吧!說實在的,即使健康恢復了,但後續面對家人、面對子女,關係可能也很難回去了。所以,病毒帶給人類的警訊,不就是要引人為善嗎?那些不該有不適合的"連結"就不要做,甚至最近有很多患者是在疫情爆發之後、自以為小聰明地跑到外地違規營業的特種店家而感染,這些人多半是已經成癮而無法控制自己了。如果您可以讓保守著自己的內心,對病毒有一定的認知與恐懼,乖乖遵守防疫規定,那多半是不會替自己惹來這些麻煩的,所以我一直在說,疫情期間應該是讓自己的內心學習處於平安,而不是讓那些夾雜撒旦魔鬼的媒體混亂您的內心。
再者,先前台灣防疫做得很成功,但國際評比的表現並沒有排名很前面,主要是學者們可能也看到台灣並沒有實際對抗新冠病毒疫情的經驗與疫苗接種率偏低的這兩個問題。就我自己所觀察海外的疫情,以及我美國朋友所提及的,台灣政府的防疫真的很用心了,重點是人民竟然能這樣自主性的封城,全世界真的只有極少數國家可以做到這個樣子!不要總是怪罪自己人有多不好,等您身處到別的國家就知道。
就以本粉絲團最熟悉的日本來說,您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反覆地在那邊聽取專家意見、請求、發令緊急事態宣言、道歉,對飲食店的控制也僅要求營業時間縮短以及禁止提供酒類商品。不要以為日本政府丟了一堆補助給飲食店那就多好,小間飲食店可以直接關門、老闆拿著幾百萬的日幣補助去旅遊,員工數多以及店租貴的飲食店當然就受到疫情越拖越長而哀鴻遍野,嗯.....這些補助都是來自人民的稅收,別忘了日本消費稅這幾年一直被拉高,如果您有朋友在日本生活居住,可以了解一下他們每個月有多少稅要繳......真的是要少埋怨,珍惜您現在所擁有的,別都只是去看別人的表面而已,當您站在那個位置、身處在那樣的環境,不見得會做得那麼好,因為沒有人可以做到100%讓所有人都滿意。會抱怨的人,永遠都還是在抱怨。當您看到日本執政黨只會這樣官僚式的出來作秀,到現在還會讓入境隔離的人失聯、不小心讓一堆疫苗置放在常溫環境而壞掉,但做得再差,這樣繼續躺著爛、可能都還是會由自民黨執政。人民的聲音聽不進去,難怪現在人民根本就不理政府的防疫而紛紛走向戶外、防疫大疲乏。更別忘了,日本在疫情過後,接下來還有經濟大幅衰退的大麻煩要解呢!
事實上您又有看到哪個國家的CDC每天出來這樣開會,讓媒體質詢,每天都有新的政策在變動呢?我覺得陳時中部長的氣度真的很不一樣,過去幾年我們看過多少位那種標準官僚、只會甩鍋、推卸責任、容易暴走失控的政治人物呢?雖然公衛非阿中部長的專業,但我真心覺得台灣人真的很有福分,在全球深受新冠病毒肆虐的這兩年,剛好是遇到這位內心寬廣又願意負起責任的部長。
很多網友、甚至我自己身邊都朋友都在抱怨每天記者會又臭又長、都是一堆負面的,但我則是覺得透過每天的記者會可以讓我知道未來台灣疫情的走勢到底會如何?讓自己在生活與未來上都有更多的準備。況且,透過張上淳教授可以了解一些衛教知識,這個團隊還有羅一鈞這種跳級學霸資優生在撐場,很幸運國家又有天才IT數位大臣唐鳳神來一筆,我怎麼看都覺得台灣這次真的很幸運,集結了這些優秀的人才在幫助抗疫上面!新冠病毒本來就不好對抗,不然就不會讓全世界死了這麼多人,這些意見很多的酸民們,難道您們有比羅一鈞跟唐鳳兩位天才還優秀嗎?拜託請給台灣多點正面力量,而不是製造更多負面情緒、永遠跟隨著政治操作在作亂。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人民願意自主封城、不外出之下,還好本土疫情並沒有往上惡化的趨勢。而每日確診數字趨於平緩的原因,也代表著這個病毒真的沒想像中那麼好搞,政府應該要更加努力找到感染源,找到為何數字都一直壓不下來的主因!或許是還有更多無症狀感染者,或許是還有很多特種行業以及身分未明的外籍人士還隱匿在社區當中。行事鬼靈精怪、有醫學背景專業、雖然偶爾講話會失控的柯文哲市長,執行力相當高、拚盡鬥志相當夠、極具責任感的侯友宜市長,我認為都是很優秀的人才,也真的是還好雙北市現在是由這兩位有各自特色的市長,所提供的一些好建議,也希望執政黨政府能夠聽得下去,共同為抗疫作努力,敵人真的還是病毒,目標真的還是讓數字逐漸減少、讓醫護人員可以早點回家休息。如果您因為不同的政治理念,每個官員您都要罵,那乾脆您來當市長當部長好了?
第一次機師害本土出現確診案例時,就應該注意了!因為3+11的缺失造成這次國內疫情的大麻煩出現,但要讓機師飛一趟就關14天,對航空公司可能也會有所抗議,或許怎樣做都無法讓彼此滿意。台灣這次也因此吃了大虧,但問題既然已經發生,指責的時間也過了,就想辦法快點守起來再說了!
在過去一年全球受疫情影響慘重的情況下,台灣人民被政府保護得太好,很多人直到現在都還不太了解新冠病毒的特性跟症狀,也不知道萬一感染了新冠病毒到底要怎樣對待?現在台灣境內有越來越多確診者站出來分享感染狀況經歷,也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全世界都還在大流行的病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如果台灣終究都是要走到這一天的,那不如極早讓人民知道這個病毒的可怕,當然一定會失去好幾條生命,也謝謝所有醫護人員善盡職責的付出,但如果我們可以在短短幾個月內,反敗為勝,讓疫情獲得控制,也快速取得更多的疫苗,對台灣來說並不是壞事,相對的是很有可能靠著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寫下很精彩的一頁抗疫歷史。
既然國際間有專家質疑台灣真實對抗疫情的能力與疫苗接種率不足的問題,那台灣人民剛好可以在這段期間證明一切!只要大家團結,盡量少出門、少與人接觸,我看到台灣的便利超商要這樣實名制、人潮少成這樣,醫院診所還可以視訊看診,各地餐廳馬上禁止內用、甚至有店家願意主動休業,我們這邊還有每天營收慘澹的咖啡店主動提供醫院免費幾百杯的飲料、為醫護人員打氣。這樣很正面的訊息不是很好嗎?您有看到世界上哪個國家能做到這樣嗎?我覺得大多數人都很努力要幫助台灣的疫情,所以請千萬不要當那種扯後腿或只會放馬後炮的王八蛋好嗎?台灣一定可以的!
對不起,我想說的話真的很多,每次貼文都打很多字,幾萬人的觸擊率也好,希望能把較為正面的訊息傳遞給更多人。就如那兩天各大媒體都在吵"校正回歸"這件事,但當下我就深知這樣的炒作對疫情是沒有幫助的,肯定下個禮拜就不吵了....後來也確實是如此,如果您是當下跟隨起鬨的這些人,或許是可以檢討自己是否很常把生命浪費在這些無意義的媒體炒作上面了呢?
又從我美國朋友的角度來看台灣,他們走過疫情最艱難的時刻,可能比台灣目前還更嚴重數十倍、數百倍,失去更多生命的恐懼加上有許多洋人很悖逆地不戴口罩、以及當時川普總統為了選舉一些不好的行為,從境外朋友的角度看台灣防疫,政府跟人民都比其它國家表現更棒的了。況且,台灣比其它國家更拖了一年多可以認識這個病毒,更加了解其相關的治療方式,甚至在一年後已經有疫苗問世,而各家疫苗打了又有哪些狀況、在人體又有哪些反應,我們因而可以選擇最安全的方式去保護自己的國人。
如果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必須走上被感染的相同命運,那當然是希望疫情越晚開始越好,台灣很幸運地就這樣拖了一年多,各國國家的醫學對新冠病毒有更多的認識,在台灣的面前有這麼多sample可以參考,換個角度思考,台灣一定可以將傷害減到最低的!
放上這張合歡山石門山步道的美景照片,希望我們在人生當中都可以適時地隨著環境「轉換自己的眼光」。在我們面對很多困難時,不要僅僅是拘泥於眼前所看見的、不要看到眼前什麼事就恣意地抱怨發怒,雜亂的心情並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或許可以站在更長遠的角度去看,或許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對待這件事情。
https://ksk.tw/blog/post/353738026
或許在幾個月之後,台灣的疫情已經獲得控制,您再回頭看這段時間,會覺得或許一度讓醫療接近崩潰,但相對地也能幫助台灣醫界更加了解病毒的特性與治療方式,更知道台灣在邊境管制與醫療設施哪邊還不足的問題,進而加以改善成長,我們都正在為台灣抗疫的歷史寫下精彩的一頁,請不要當那種只會在網路上亂喧囂發洩情緒的害群之馬。
要對自己人有信心,前提是我們都要學會保護好自己,台灣一定可以逐漸讓數字往下降的,大家都努力成這樣了,都比其它國家做得更好了,讓世界再次看見台灣對抗疫情的好表現吧!疫苗就先讓給第一線最危險的人員施打,我們想辦法先保護好自己,內心不要恐懼。想一想,上天讓我們這段時間在家工作的意義到底是甚麼,如果您真的很煩很困惑很累,那我建議您先暫時放下一切的煩惱,這段時間,請多多把微笑帶給家人!以前我們可能抱怨時間不夠用,那現在宅在家,正是可以把更多時間用在陪伴家人,或者改變與家人關係的好時機。
--
✅ 無酬勞幫助防疫!希望大家能對紫外光除菌產品有更多認識
https://bit.ly/3uySxKI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七天到貨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環景校正教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兩位女孩去年九月後如何學習?
去年三月下旬加拿大整個社會都進入極低度活動,到了五月隨著疫情逐漸和緩,我們成為第一個公布重啟計畫的省份,五月下旬先是牙醫、眼科等醫療院所重開,接著是六月中旬理髮院之類的個人服務,最後才是娛樂方面。
那時候每個人都有所謂的"COVID hair",頭髮又長又亂,一恢復上班大家都要打理門面,搶著預約理髮,預約後平均都要等上兩個禮拜。
春假後轉線上上課直到暑假,秋季開學怎麼辦呢?
大學決定秋季班採用線上學習。
國民教育呢?
教育單位決定同時採用線上與實體並行,於是開始調查每位學生與家長的意願。
選擇線上學習的孩子,從一開始就安排在不同的編班系統,由專屬的線上老師帶領。我身邊真的有認識的朋友選擇線上學習,放棄孩子的學校社交生活,一過就是一整個學年。
我們評估自己的孩子都是屬於高社交需求的孩子,討論到各種回到學校可能遇到的情況後,孩子還是希望回去學校,因此我們最後就選擇回到學校上課。
對家長來說,不擔心嗎?不可能的。
我們只能盡所能從大人到孩子都遵守規定。
包括大人遵守聚會人數規定、室內強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兩米、運動場所三米、一家最好一週只派一人外出採買、勤洗手、不舒服就不出門等等。
我們所有採購進家門的食材全面消毒過包裝才放進冰箱,超市買不到的用品盡量使用網路採買,收到也是全面消毒才使用。
學校部分的措施則分享如下。
-泡泡圈區劃:
每班組成一個泡泡圈,只能和泡泡圈一起活動。不同泡泡圈的動線和活動範圍切割開來。怎麼切?學校有五處出入口,上學和放學時間分成三個梯次,每班先在指定地點集合,再遵守固定梯次和出入口進出學校。下課戶外活動也由老師帶領,每班只在指定區域活動。有點類似建築的防火區劃,萬一疫情燒起來,也只會在自己泡泡裡,不會往外延燒。
-校外人士禁止入內:
家長不能進入校園。如果需要洽公,只能在正門口和辦公室聯繫。
-社交距離標誌:
校園內的公共空間、走廊地板都貼有方向與兩米距離指示標誌,跟著標誌走,保持社交距離。
-口罩和消毒液自然是必須的。
口罩從進入學校附近公園就建議開始戴上,室內更是強制規定。如果忘記戴口罩或壞掉了,老師馬上補給。消毒液到處都是,每個進出口的進出都要使用。
小雨教室內有洗手台,每次進教室,老師會要求孩子把手洗乾淨。
小風教室沒有洗手台,老師把消毒液擺滿教室,讓孩子隨時可以消毒。
-如果孩子口罩戴不住呢?
小風老師在每個座位旁都貼有一個掛勾,跟孩子說:「如果戴口罩戴到不舒服,可以把口罩掛在掛勾上,在位子上休息一會兒,再戴回來。」小風有一陣子戴口罩耳朵不舒服又抓破皮,造成紅腫發炎,她就曾經取下來休息一次。怎麼要求孩子戴好口罩呢?要靠老師和家長同心協力幫助孩子接收到正確的衛教。當大家都這麼做的時候,小小孩也會跟著戴好口罩。(我相信臺灣這一點從去年就做得很好。)
-幼齡班級人數降載:
小風一年級班上人數22人,小雨六年級班上27人。
-不分享,不共用。
所有會碰到手的文具、器材、設備都不共用,一人準備一份。以前小朋友生日會準備蛋糕或點心和同學分享,如今也禁止。
-用餐時間:
學校請住在附近的孩子,如果可以,盡量回家午餐。
教室裡剩下的孩子分兩梯次用餐,用餐與戶外活動兩個梯次輪流進行。
像我們家兩位女孩就是每天回家吃午餐,用餐結束再去參與戶外活動或直接回教室。
有些孩子會三兩位約好,帶著便當,到其中一位家裡用餐,風險也會比在學校低。
小風上午還有一個點心時間,老師會把小朋友帶到戶外用餐。冬天冰天雪地在戶外取下手套和口罩吃點心,小風覺得不適也不便,後來她就要我別幫她準備點心。
-課外活動:
剛開學時還有課後體育活動,如足球或冰上曲棍球,後來升溫之後就停止所有課外活動。
-衛教宣導:
學校一再呼籲,社區共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才能保護好我們的孩子。如果家庭聚會包括老人或老師,就要慎重評估再評估。
順道一提,老師的健康特別受到重視,在施打疫苗順位上是很前面的,因為老師一人打疫苗,就可以保護班上二十幾位孩子。而且學校現在被視為最後的堡壘,因為一旦停課,各行各業都會受到衝擊。
-不適孩子的照顧方式:
只要孩子稍有不舒服,就要待在家裡。如果在學校不舒服,老師會馬上帶去隔離區,等候家長帶回。
我們孩子學校曾經遇過兩次案例確診,被宣佈過一次"outbreak",都是確診班級立即改為線上教學,沒有擴散到別的班級。
其實只要大家嚴守只和泡泡圈共處,遵守防疫規定,孩子還是可以在學校正常上課。
===
關於疫情下的小故事,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各位理解我的苦口婆心,保持 #謹慎但不緊張、#警覺但不恐慌 的態度,持有規律作息、穩定學習和運動習慣,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調整生活配速,就能平安順利度過。
去年常和鄰居友人分享的想法,也與讀者們分享:
#我們不能控制別人,#但可以控制自己。
#我們不能影響環境,#但可以善待家人。
圖左是附近公園一景。
圖右是擴大施打疫苗——超市附設藥局現在也能打疫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