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環島東部路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環島東部路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環島東部路線產品中有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萬的網紅健行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路線】來去東部露一晚 #小編環到東邊啦 來到都蘭,日出、夜空、都蘭山! 好久沒有這麼chill過生活了嗎?我們統統幫你準備好了。 來看看還有哪些必去的露營步道, 一起在中秋連假走起來。 (圖/黑山羊家族、101上山走走) #露營步道終於環島成功 #你們最喜歡哪條...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Linda Loves Cycl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環島 #女孩初走 #單車環島 環島Day 1 https://youtu.be/bHnIL-QDN58 環島Day 2 https://youtu.be/labEfjLQIjc 環島Day 3 https://youtu.be/LT4OYAd_qaU 環島Day 4 https://youtu.b...
「環島東部路線」的推薦目錄
環島東部路線 在 鄭梓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17 11:45:49
人生清單 x 單車環島 平安歸來! 出生於這片土地 怎麼能不用雙腳好好踩踏、用雙眼好好欣賞 這趟旅程最美的就是東部的山與海 也相對是環島比較疲憊的路段 果然美麗的東西都得來不易哈哈哈哈 在出發前 沒有給自己設定什麼目標 只希望自己無傷回來 聽起來簡單 但真的不簡單欸 畢竟...
環島東部路線 在 瑄瑄 &G先生 · 美食夫妻的100次旅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0 19:00:03
#環島Day5 #腳踏車 昨天挑戰完環島最困難的關卡,壽卡與南迴! 114公里的路線,滿滿的上坡與上坡和上坡! 但因為是要從西部衝去東部!心情很亢奮,所以反而不覺得那麼累! 而且還有最美公路南迴的海作伴!(但其實南迴才是大魔王!) 今天的125公里從花蓮到台東,反而是這幾天身心最累的一天, 因為相...
環島東部路線 在 Gina環球旅行生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18:23:49
🇹🇼 #GINA玩台灣 🌍 #機車環島中 🛵 📝 環島Day 13 3/15(一)墾丁 > 台東 終於要往北前進,雖然還有一段路幾天的時間,但想到離台北越來越近就好開心😆 本來在墾丁是想直接走「東部海岸線」,但前一天騎在墾丁上,真的覺得風無比大!沒有開玩笑的那種!真心覺得我車子跟包包還有人這麼大,都...
-
環島東部路線 在 Linda Loves Cycl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14 20:33:50#環島 #女孩初走 #單車環島
環島Day 1 https://youtu.be/bHnIL-QDN58
環島Day 2 https://youtu.be/labEfjLQIjc
環島Day 3 https://youtu.be/LT4OYAd_qaU
環島Day 4 https://youtu.be/ZrC8Sr5HoFM
環島Day 5 https://youtu.be/MfCByFonXe4
環島Day 6 https://youtu.be/oD23tOHx67c
環島Day 7 https://youtu.be/NDzx4x0zU88
環島Day 8 https://youtu.be/ujI1EfzDJ3M
環島Day 9 https://youtu.be/qcQba23YVS8
環島Day 10 https://youtu.be/ivvM7bbHBCU
~~女孩初走單車環台贊助夥伴清單~~
車架 #Mosaic #FridayCustomBikes
輪組 #Vision
龍頭把手坐管 #FSA
輪胎 #Pirelli #Pentagon
安全帽/風鏡 #POC #Pentagon
單車配件/維修工具 #Topeak
車衣 #CyclingFabro
eBike #BESV
支援車 #StandTour
合作車店 #NovaBike
防曬 #ANESSA
攝影 #GoPro
公關 #ActiveLiving
鹽糖/Sports Wash #淨極勁
肌貼/RockPods #RockTape
配樂/環島旅行/主唱Linda/吉他修身https://youtu.be/-B2mCpbZYPo
剪輯軟體:iMovie
+++
嗨,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
我是Linda,一名單車運動上癮者
秉持對於健康與美的追求
致力推廣公路車運動
希望能讓更多初學者迅速上手
女孩們,快和我一同享受公路車之美吧!
到這裡追蹤更多Linda:
官方部落格:www.LindaLovesCycling.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ndaLovesCycli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ndalovescycling/
Weibo http://tw.weibo.com/6545299991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326501602/#/ -
環島東部路線 在 eLun_fitnessT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1-01 20:00:12環島來到了第六天,雨依舊下著,山谷和樹林被刷洗成一片翠綠,東部環島除了台九線跟台十一線這些主要道路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尋幽小徑可供選擇,今天就帶大家去領略一下,武陵綠色隧道和卓富公路的風情
雨下著下著,天天泡在水裡的車子終究出問題了,不過這也是旅行中的一環,沒有好不好,只有要不要;要不要解決、克服,還是舉白旗放棄,這都是一種考驗。
#旅遊#公路車#環島#台灣#台東#鹿野高台#熱氣球展#武陵綠色隧道#池上#金城武樹#伯朗大道#關山#玉里#卓富公路#台灣人必做三件事
《相關影片》
【單車環島前的準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https://youtu.be/5pJYL0HL1Po
【單車環島必看小撇步/路線安排/行前訓練/故障排除一次搞定】https://youtu.be/3D_QcYP_yho
【單車環島趣第一天(桃園~台中)/關西/新埔/新竹/白沙屯/大甲/台中/145公里的暴走】https://youtu.be/D8vDaRIQEAk
【單車環島第二天(台中~嘉義)雨中騎車的技巧/速乾小撇步/路線規劃很重要/台中動漫巷/西螺大橋/東市場/林松雪冰果室/】https://youtu.be/M8aih8vpqjw
【單車環島第三天(嘉義~高雄)行李防水怎麼做/雨衣穿著要注意/隨身行李要注意/台南小吃府城風味/台灣詩路/駁二特區】https://youtu.be/j9We1UrV7h8
【單車環島第四天(高雄到墾丁)東港的神明處方籤/肉粿/東隆宮/枋寮鐵道藝術村/枋山/恆春/墾丁大街】https://youtu.be/dvzi820COjk
【單車環島第五天(墾丁到台東)開啟字幕/壽卡我來了/遠的要命王國台東/東台灣的無敵海景】https://youtu.be/DrMUdM7y8xI
【單車環島第六天(台東到玉里)/環島秘徑介紹/棘輪爆了環島完了?/人生充滿驚喜】
https://youtu.be/eRINRJr-c-U
【環島第七天(玉里到花蓮市)/金針花開了/阿美族部落豐年祭】
https://youtu.be/3x8AcqtAgbg
【環島第八天(花蓮市-桃園)/花蓮返家/搭火車不騎蘇花/北宜被雨追著跑】
https://youtu.be/u7vZ2ZQOy-M
《其他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elunTW/
●一輪IG:elun1020
環島東部路線 在 健行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路線】來去東部露一晚 #小編環到東邊啦
來到都蘭,日出、夜空、都蘭山!
好久沒有這麼chill過生活了嗎?我們統統幫你準備好了。
來看看還有哪些必去的露營步道,
一起在中秋連假走起來。
(圖/黑山羊家族、101上山走走)
#露營步道終於環島成功
#你們最喜歡哪條
環島東部路線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馬虎為出事之本—台鐵的定位:「安全、舒適、便捷」】
日前台鐵太魯閣號發生重大意外事故,震驚國人,而罹難家屬悲傷落淚的情景,亦深深刻劃在全體國人心中,當務之急是釐清事故真相及責任,並對傷者及受難者給予適當補償,徹底改革現況,保障交通安全。切記老省長所創對省府員工的提醒,青年守則第13條:「馬虎為出事之本」。
悲痛之餘,見到有論者再度提起「台鐵公司化」議題,我身為過去台鐵的老長官,搭乘台鐵火車跑了5,431公里,更親身巡訪台鐵每一個大大小小車站,以及親自督導、撥款協助改善777處平交道設施及周邊交通壅塞並要求改進沿線景觀、綠化和違建拆除等問題不勝枚舉,改善台鐵所有車站的設施包括整修及新建盥洗室,以及車站前的計程車停靠處、完成山海兩線雙軌及電氣化、改建及汰換台鐵老舊橋樑和車廂、加強排水設施,讓台鐵在大雨天照常通行,已有80年歷史的苗栗竹南到台中豐原舊有彎曲繞山路線予以截彎取直、單線路軌也全都雙軌化、我也十分重視員工福祉、提升員工士氣,為方便旅客訂票及取票,則開始推動全面開放電話語音及網際網路訂票等服務。惟心中不免好奇,公司化真的是改革台鐵的仙丹妙藥嗎?台鐵真的是負債虧損嚴重的壞學生嗎?
要面對台鐵改革問題,首先得先瞭解台鐵的歷史及定位到底是什麼?台灣鐵路自劉銘傳於清光緒13年(1887年)興建台北—基隆間鐵路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我認為台鐵就是「窮人版的高鐵」,它不僅肩負台灣全島的基礎交通運輸,也是促進城鄉發展的重大交通建設,更是早期上班通勤及學子上下課的必要交通工具。1967年,在推動完成十大建設前,台鐵是台灣運輸及交通最大的營運功臣,而收入也在「統支統收」的政策下,大多都入了公庫。很多人提到,台鐵開始出現虧損是因為中山高速公路啟用,而高鐵的正式營運後,更使得台鐵虧損雪上加霜。實際上,台鐵興建環島鐵路,對於台鐵本身收益沒有太多幫助,甚至根據台鐵當年的評估,即使完成環島鐵路後,仍是會出現鉅額虧損的情形;而鐵路電氣化工程,雖然帶動台灣鐵路建設的進步,但同樣帶來巨大債務負擔。而這些若當時皆按照「企業角度」來評估,恐怕這些投資案都難以通過董事會,可是為了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台鐵必須全力配合政府政策推動。請問這些投資所帶來的債務負擔,難道可完全咎責於台鐵經營不善?
或許大家對幾十年前的故事早已遺忘,我再舉一個近期的例子,2018年普悠瑪新馬事故發生後,台鐵對外表示,已向交通部、行政院爭取三等站以下小站虧損補貼1.36億元、服務性路線(支線、南迴)虧損補貼10.64億元,這12億元因為協助國家發展的政策性虧損,最後行政院只核定補貼5.74億元,經年累月下來,台鐵豈有不積累龐大債務之理?也就是此理,在我省府任內,重大台鐵改善工程,我都親自督察,一方面為勞苦的鐵路員工打氣,也親身瞭解實況並給予資源補助,包括南橫佳冬隧道補漏,在不影響正常營運前提下,我曾在深夜11點後,親往現場視察確定後,由省府核定補助。
很多人也提到台鐵票價已26年未調漲,以高鐵台北到左營票價1490元作比較,台鐵台北到高雄票價為843元,而台北到台東車站票價為783元,這就是我稱之為「具台灣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方面要求台鐵票價不能漲,二方面又要台鐵提供又快又新的列車服務社會大眾,試問若台鐵願意提供快速舒適的全新列車投入服務,大家(尤其是宜蘭、花東鄉親)是否同意讓台鐵的票價漲到與高鐵票相當水準?更不用說,高鐵從台北出發南下目前停靠車站數僅有11站,而台鐵東部幹線從台北出發則停靠20站、西部幹線停靠16站,還有站站停的莒光號(以東部幹線為例共停靠36站),請問位於偏鄉的鄉親,可以忍受台鐵因考慮會造成財務虧損嚴重而停止小站服務嗎?
再來說說最近常被提到台鐵負債高達4千多億元,而且很大一部份是支付台鐵退休員工的退休金。實際上,4千多億元的負債應該與其目前8327億元的資產來做對照才公平,若資產與負債對照來看,台鐵其實不全然是「敗家子」。而幾十年來上百億的退撫支出造成對台鐵沉重負擔更是對台鐵退休人員非常不公平的說法。這些所謂舊制的老員工對台灣的貢獻,絕對不輸其他的軍公教人員,他們的退休金要由現在的台鐵收入支付,真的公平嗎?這上百億元退撫支出的估算,並非是台鐵一年所需支出的費用,根據台鐵110年度預算書顯示,台鐵一年退撫支出14億元,僅佔台鐵全部勞務成本275億元的5.1%,何來龐大退休金債務拖垮台鐵營運之說?在台灣經濟發展起飛,尤其是台北市都市化發展後,不少原有鐵路用地,包括台鐵員工宿舍全都無償交還中央政府,由政府出售或提供其他用途,這包括台北市八德路中國國民黨黨部用地,中央政府變賣之後,又有多少錢交給台鐵?另外又有多少處台鐵用地(印象所及至少40餘處),則因中央政府慷他人之慨,成為文化「古蹟」?
因此,台鐵的改革不應純從財務角度評估,將重心擺在如何企業化、公司化,甚至是民營化,因為台鐵還肩負著國家整體交通基礎命脈,同時又要負擔拉近城鄉差距的政策目標,這些無可迴避的重責大任,台鐵責無旁貸。當然「安全、舒適、便捷」是人民對台鐵的基本期待與要求,廢省之後中央政府應全力協助台鐵落實這三大目標,以維護行車安全、增加必要的員額及改善安全設施,同時也照顧好台鐵現職及退休員工的福祉,讓他們能夠全心投入工作,重振人民對台鐵局的信心,此才是務實改革台鐵的最基本考量。而台鐵同仁也應自我砥礪,追求廉能、效率以及台鐵的榮譽感,切記「馬虎為出事之本」,全體員工應全力維護台灣的基礎運輸安全品質,保障國人生命安全。
▲《蘋果日報》A11版-火網評論:台鐵改革定位:安全、舒適、便捷(宋楚瑜)→https://pse.is/3ee8t7
環島東部路線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3Q談台鐵在台灣交通中的定位問題】
我們徵得3Q 陳柏惟同意,轉載今天他發表的文章,這篇用意不在揪出事故元兇,或是高唱「系統性問題」,而是很實際的提出一個問題:台鐵在台灣交通體系中,定位極為尷尬。
西部遠距離:被高鐵打趴
西部短距離:捷運化轉型失敗,地方都想要捷運不要台鐵
東部長距離:平假差異過大,假日運力不足
東部短距離:完全的賠錢貨
貨運:西部滅亡,東部有水泥業
理論上,都會圈中短距離運輸,和東部長距離運輸,應該是台鐵兩大獲利來源,但在決策無法尊重專業,多種勢力角力,以及「台鐵什麼都得做」的政治力要求下,台鐵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台鐵本業開門就虧,但又不能不開車。你要罵台鐵企業文化爛透,要求台鐵改善服務、改善工安、引進各種先進設備,當然都可以。問題在於,不論公司化或民營化,如果不讓台鐵找到獲利的利基,怎樣組織改造都沒有用,甚至在拼命cost down之下,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要求台鐵改革的同時,政策上必須營造一個「#軌道與大眾運輸發展優先」的環境。以下,我們就來看3Q的分析: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1977年起,台鐵運量陷入長年低迷,大量往公路運輸流失。
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改善落後,無法吃到通勤市場,被捷運新系統取代;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三連敗,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與捷運化政策,但強調的是「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而不是以「#台鐵捷運化」優先考量。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91年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平假日落差極大,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或其他機電更新方向),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