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環境教育有哪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環境教育有哪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環境教育有哪些產品中有12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羅寶鴻 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小氣自私嗎?!羅寶鴻:成人需釐清5觀念】 孩子總是不願分享,是不是很自私?成人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擁有「分享」的好品格? 許多父母在教養路上都會遇到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問題,又或者,孩子會因為不願意分享而出現「搶奪物品」的爭執情況。孩子怎樣都不肯和別人一起玩、分享,甚至會出...
同時也有5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德國聯邦大選,目前各黨席次都塵埃落定,但最後會由哪些政黨來組成聯合政府,還是未知數。拿下206席、排名第一的社民黨希望在耶誕節之前,組成新政府,至於執政10多年的基民黨,則是獲得196席,另外兩個共獲得220席的綠黨還有自民黨,也成為兩大黨能否跨越過半門檻的關鍵少數。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環境教育有哪些」的推薦目錄
- 關於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雙橡教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咖希部灣KASIBOAN·蘭嶼·環境教育基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多糖教室 毛小孩教育訓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100種理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雙橡教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9:14:31
四個經歷遠距教學,你能帶走的意外之喜! 還記得數個月前台灣的疫情大爆發,學校課程全面轉為線上學習的亂況嗎? 剛開始師生因設備不足、操作不熟練等而多少有些手足無措,整日待在家中的學習環境也使許多人變得鬱鬱寡歡⋯⋯然而在即將恢復實體課程的現在,相信許多人都已經逐步走上軌道,習慣了遠距學習的模式...
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0:33:25
【#左大嚴選】超「奇葩」的影帝自傳! #馬修麥康納 的《#綠燈》 如果你有很喜歡的演員,我覺得... 不論你看了這個演員多少部電影,#你永遠無法認識真正的他。 所以我常常分享演員私底下的互動反應,或是他們出的書。 今天要來分享的是「奧斯卡影帝」馬修麥康納 的親筆自傳書,這本《綠燈》(#Green...
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咖希部灣KASIBOAN·蘭嶼·環境教育基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08:14:11
🔥認真工作的男人最帥氣!!!🔥 圍牆工程如火如荼的進行 從無到有 全都是阿帆跟海馬親手築起的 上面還會種花呢 真是太厲害了>< 他們說這些石頭都是珊瑚礁 都要打電話跟海龍王申請才能拿到哦哈哈哈 大家是不是都跟小編一樣 期待咖希部灣開放的那天呢! 再還不能親自來園區之前 記得不要到處亂跑 做好防疫 ...
-
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20:47:48德國聯邦大選,目前各黨席次都塵埃落定,但最後會由哪些政黨來組成聯合政府,還是未知數。拿下206席、排名第一的社民黨希望在耶誕節之前,組成新政府,至於執政10多年的基民黨,則是獲得196席,另外兩個共獲得220席的綠黨還有自民黨,也成為兩大黨能否跨越過半門檻的關鍵少數。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82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21:00:48美國宣布,預估在11月初會解除對歐盟和中國等33國的旅行限制。但入境美國前,要先檢附三天內的PCR陰性證明,還要附上完整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證明。目前美國只有認證BNT、莫德納和嬌生疫苗,未來不排除會認可其他廠牌。至於國產高端疫苗採用免疫橋接通過了國內的EUA,未來能不能獲得美國認可?對此指揮中心表示,美國在未來會認可哪些品牌,目前還沒有定案,將會密切注意、找出對策。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78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100種理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19 19:15:09訂閱100種理想 ▶ http://pics.ee/1slz
訂閱100種理想生活 ▶https://pse.is/CRB77
Facebook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100Really/
追蹤IG ▶ https://www.instagram.com/100idealife/
幫我們上CC字幕 ▶ https://reurl.cc/V6XdxY
上一支影片 ▶ 理想千金-廖好生產全記錄【美好孕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ukED_UJkI
--------------------------------------------------------------------------------------------------------------
#理想自學中
#環境教育好好玩
開學囉!
今年是我們家育兒的重要里程碑,除了晉升三寶家庭,還晉升自學家庭! #後悔也來不及了哈哈
感謝上帝,讓我們有機會跟著孩子再當一次小學生!有別於自己小時候的學習經驗,我們希望可以更多用親眼看、親手摸、親耳聽、親身感受的 #體驗式教學。所以在九月開學第一天,安排了一堂特別的音樂課,全家一起前往桃園 #東和音樂館,不只用全身五感認識了鋼琴,還使出渾身解數「玩」了一天的音樂!意猶未盡,差點下不了課回不了家😂
去年開始接觸環境教育後,親子出遊的選擇更多更豐富了!推薦大家鎖定 嘟嘟園長 - 桃園市環境教育大使 ,超多 #桃園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和有趣好玩的活動,讓大人小孩都寓教於樂!
#大家去過哪些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歡迎來跟我們互相分享呀
#誰來我家 #嘟嘟園長
#桃園市環境教育大使
🤘🏻回顧嘻哈娘
《媽媽火大》 https://youtu.be/6lFrWai2ahk
《給媽媽錢花》 https://youtu.be/PV99jB6Axcs
《黑臉媽》 https://youtu.be/4I00l5vpuLU
《最厚大丈夫》https://youtu.be/H8vEUGpqAIg
《大姨媽》 https://youtu.be/nGDXGPmnIhE
【嘻哈娘】 首張EP《100種YA配》
KKBOX | https://goo.gl/a1ps2G
MyMusic|https://goo.gl/i2XugA
friDay音樂|https://goo.gl/qs3x1M
QQ音樂 | http://bit.ly/2Ln2Izr
酷我音樂 | http://bit.ly/2LqE6FQ
酷狗音樂 | http://bit.ly/2mx83Go
Spotify| https://spoti.fi/2zW4inl
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小氣自私嗎?!羅寶鴻:成人需釐清5觀念】
孩子總是不願分享,是不是很自私?成人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擁有「分享」的好品格?
許多父母在教養路上都會遇到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問題,又或者,孩子會因為不願意分享而出現「搶奪物品」的爭執情況。孩子怎樣都不肯和別人一起玩、分享,甚至會出現很大的負面、抗拒情緒時,家長該怎麼透過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了解「分享」這抽象的名詞呢?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成人又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在發展和人際關係上達到平衡?
討論這話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要跟別人分享才是正確的行為」這籠統的觀念,其實是有些問題的,為什麼這麼說?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為各位說明一些關於「分享」的觀念:
1️⃣ 發展尚未到,孩子「不願分享」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求孩子「分享」這件事,首先要考量孩子的年齡,因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成熟度,我們對一個5、6歲孩子所使用的方式,會跟一個2、3歲孩子不一樣。
5、6歲的孩子他已經開始發展社會化,會比較理解「將心比心」的觀念,但是對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這些話語他是還聽不懂的,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還在發展對環境的定位、秩序與安全感,著重在自身心智功能建構,先天的內在衝動也比後天發展的意志力強,而且尚未開始發展社會化,還不懂得什麼是「尊重、禮貌、輪流、等待」,所以出現不想分享、不想輪流等待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些3歲、甚至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物權觀念尚未成熟,還不知道什麼叫做「你的」、「我的」,只會覺得「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也是我的」,因此會去搶別人的玩具,也不樂於分享。這時請家長不用太緊張,他並不是「自私霸道沒禮貌」,只是「成熟階段還沒到」,希望各位了解,這是孩子成長過程裡面不同發展成熟度的展現。
所以我會建議成人,在孩子還沒有足夠成熟到理解「分享」的觀念之前,不要強迫他必須要分享,甚至用:「你如果不分享,就是自私、不大方」的觀念來灌輸孩子,這是不正確的。
2️⃣ 分享與否,請讓決定權在於孩子
不管孩子3歲與否,或是更大的孩子甚至大人,在分享這件事的前提之下,我們也要注意一個很基本的觀念就是:「有些東西是我們不想分享的」。
舉個例子:「您喜不喜歡跟別人分享您的錢?」又或者是「您剛買了一部新車,您願意跟別人分享嗎?」我想,答案是很顯然的。有些東西(例如有紀念價值、貴重物品)是連我們大人都不想分享,別人也強迫不來的!
將心比心,其實孩子也一樣。所以,不管孩子年齡幾歲,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物品,都有權力決定是否要分享,如果您的孩子在玩玩具時不想借給別人,這也是應該要允許的,因為,在心不甘情不願之下做出的強迫分享,是一種犧牲,是為了取悅別人的行為,不但會削弱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也並非美德培養的方式,成人需要做的是,去體諒孩子不想要分享的心情。
3️⃣ 沒有該物品的擁有權,給了別人也不能說是分享
有些大人會要求孩子「大的要讓小的」,如果不借、不給,大人就會給予相對應的懲罰。但這代表玩具的所有權是大人的,所以就算大孩子把玩具讓給小小孩玩,他也不會學習到「分享」,只會感受到屈服在大人下的「委屈」。
在孩子玩玩具的過程當下,模特梭利教育提倡的規範是:「玩具在誰手上,其他人想玩就要輪流等待,不可以用搶的。」比較好的做法是跟孩子A說:「等你玩完之後,再跟孩子B『分享』」;成人要讓孩子學習「要玩就要輪流等待」,同時嘗試轉移孩子B的注意力去玩別的東西,或者找另一個玩具。每個孩子都需要更多與他人互動的經驗值。這是急不來的,希望家長能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慢慢來。
4️⃣ 培養孩子分享美德,要先從他願意分享的物品開始
在孩子心甘情願之下、釐清並接納分享的概念之後,分享的行為才會達到教育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可以在平時事先與孩子討論,詢問孩子有哪些玩具是在朋友來時他願意分享、哪些是他不想分享的。到了跟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他就可以把願意分享的玩具拿出來給其他孩子玩。先從此練習,是培養孩子分享最好的開始。又或者,孩子生日時您準備了蛋糕,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平均分享給家裡的每位成員,這也是一種分享的喜悅。
學習分享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覺得「這是公平的」,還有出於孩子自己願意的情況下,他就會慢慢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到了。與此同時,若成人能在孩子踏出一步時,就給予即時、誠懇、具體的鼓勵,這將增長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
5️⃣ 幫助孩子了解「約定」的重要性
年齡較小的孩子,對於「分享」這件事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抗拒心理,若孩子表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要分享。」父母除了要注意前述提及的四個重點之外,如果是有討論過且約定好,但當下孩子情緒卻強烈拒絕分享,建議大人要幫助孩子遵守約定,讓他瞭解約定的真義(約定不是高興就遵守、不高興就不遵守的事情),幫助他把之前說可以分享的玩具讓其他小朋友使用。當然,在當下他也是可以玩他願意分享的玩具(在沒有其他孩子使用下)、以及他不願意分享的玩具的(他保留給自己的那些)。
‼️ 但這時候大人要注意的是:
安定自己內心:大人內心必須先讓自己內心安頓好,再處理孩子的情緒;
b. 要瞭解這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年紀還小,不要把他當下行為解讀成「自私」,他只是尚未學會「大方」;
c. 同理但不處理:同理孩子情緒,但當下不要一直跟他道理;
d. 轉移他注意力:引導他讓他玩其他的玩具;
e. 不要坐以待斃:若情緒一直無法恢復,可以先把孩子帶離現場,等恢復後再回來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共服務時數究竟服務了誰》#深夜抱怨文 #文長慎入
既然是深夜,一定是抱怨文。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原本讓孩子增進對自我了解、增加生活經驗的美意,套上每學期做滿六小時轉換免試入學積分的機制,現在成為一項「協助孩子比序」的基本動作。注重升學成績的部分學校甚至明白跟家長表示,一定想辦法安排校內服務把時數「衝滿」,大家不必操心擔心,聽學校指示就對了。
那麼其他學校家長怎麼辦呢?請孩子問學長姐、line一下家有國中生的左鄰右舍、上網搜尋有提供公共服務時數的單位,這才驚覺自己晚了好幾步,「老鳥」早就搶光名額,不知道排到何年何月或只剩下路途遙遠的幾個單位了。
搶到名額也別太開心,還有孩子那一關要過!特別是不一定能獨立前往的國中生,才剛脫離國小沒多久,還是得依賴家長評估內容和交通接駁,預約前家長們考量各自的喜好、有空能帶孩子去的日期、尚有名額的服務內容…。說實話,早就把孩子的意願踢到邊邊,拜託幫忙配合一下,不然六小時從何而來啊?
還有還有,國中生們又比高中生們再「困難」一些!
根據公共服務的實施辦法,並非每個單位都能獲得學校認證,因此各大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家單位成為最「安全」的選擇,部分基金會也可以(但注意還是需要先向學校確認是否認證)。然而多數只針對高中職以上開放,開放給國中生的寥寥可數,我猜想或許是國中生能承擔的任務和能力還有限,硬要開放也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的確很為難!
或許是聽到家長們大吐苦水,很多學校會利用大型活動徵求志工,沒有活動就安排清潔服務工作,畢竟公共環境總要維護、地上落葉永遠掃不完,幫老師跑跑腿也很需要,總之不必舟車勞頓也真有付出,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再怎麼「開職缺」就是這幾種,全校人數加總還是僧多粥少,還得時時刻刻注意學校在哪公布開缺,實際情況運作起來,仍然很難滿足時數需求。
看到這裡,是否已經倒抽一口氣?原來人生這麼難!
這是家長和學生的角度,那麼「被服務」的單位怎麼想呢?
還記得我是國七菜鳥家長的那一年,怯生生地跟孩子到了某圖書館分館櫃台報到,櫃台人員一臉冷漠:「是某某國中的某某某嗎?你今天負責整理書跟上架,等下我帶你去負責區域。媽媽,你等時間到再來接她就好囉!不用陪在她旁邊喔!」看來已經應付過無數家長的他們,有種看盡千帆皆不是的無力感。
這樣的感受與事實相距不遠。除了女兒之外,蒐集其他人的經驗,大多接觸的對口相對冷漠,公事公辦懶得多說什麼,被分配的任務都是簡單重複、單調封閉的工作,「服務前訓練」越少越好執行,反正來的學生們大多是「過客心態」,既非自願也沒興趣,要求太多被抱怨刁難、不要求又得自己收拾「後果」,只好派些不用頭腦、做壞了也無傷大雅的例行性事情,平安順利就好,別找麻煩就好!
當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志工服務是這樣的經驗,可能會產生哪些感受和想法?又學到了什麼「壞習慣」呢?
有人問過孩子的專長嗎?
有人引導孩子觀察社區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嗎?
有人真的花時間整理需要志工服務的地方嗎?
有人為國中生、高中生進行工作流程設計,讓他們更融入當下的工作環境嗎?
如果都沒有,只是要他們做那些「我們不想做的事」,誰會高興接受呢?
我們的孩子從這些服務時數學到的是「敷衍了事」、「形式重於內容」,既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更別提什麼探索興趣、社區互動了!
有些學校已經漸漸進行改革,包括與社區的非營利組織長期合作,或者與真有需要的單位討論工作內容,讓學區孩子們可以跨出校園就近服務,也和社區共存共榮,嘗試體會社會課本中所說的這些名詞;然而絕大多數的孩子們仍必須自力更生,寄望爸媽們能找到什麼有趣點的資訊,祈禱緣分一線牽了!
我協助成立的國中生社團 What if lab 假設實驗室在討論疫情影響的課程中也提到公共服務時數,疫情期間幾乎全數取消,脫離這些場館後竟然找不到其他選項,然而這個社會顯而易見需要關心的人事物卻這麼多!
「難道我們看到的都是假的嗎?」
「難道我們能力真的只能做這些事嗎?」
「如果服務不是志願,還叫志工嗎?」
這堂討論課還沒結束,接下來的他們似乎想為這個現象「自願」做些什麼,發現了這個政策誤差、大家的痛點需求,實在超期待這群國中生的下一步!
而我們大人是否也該反省一下,為何選擇忍受這樣虛有其表的教育政策?這是我們要的嗎?公共服務時數最後「服務」到的,難道是大人的自以為是、一廂情願,還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樣板?
#做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環境教育有哪些 在 多糖教室 毛小孩教育訓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幼犬社會化淺談
不論是工作犬或伴侶犬,所面臨的第一個教育關卡,就是社會化。白話來講,社會化就是一隻狗對社會的認識與適應的過程,是一種環境和經驗交互影響的作用。
幼犬前四個月,我們稱之為社會化的黃金期,幼犬在這一個階段,就像海綿,源源不絕的吸收來自環境的各種刺激,由感官接受到這些新鮮的資訊,大腦學習去判斷,這是緊急而重要的資訊,哪些是日常而不重要的訊息。大腦在這段期間練習,哪些刺激危及生命,哪些刺激不需要花費資源去注意它。狗狗的大腦在這段期間學習,未來應該怎麼反應,哪些事情應該要注意,哪些事情會自動被忽略。
就像一個正常成長的人,不會去注意每天走過的路口,有多少車子多少行人,不會去注意錯身而過的路人,這一切都太正常了,正常到你的大腦告訴你的眼睛去忽略他們,但你的大腦一定會去注意,那間正在裝潢的新餐廳,斑馬線多了一個身著粉紅兔子裝的傢伙,還正在跳街舞。這些都在我們常識能理解的範圍。
然後請你想像,一隻異形突然出現在你面前,你會怎麼反應?生平第一次看到異形,你是會去研究看看他是什麼、嚇得呆住、衝上去攻擊、或者轉身就逃跑?而這邊是你的大腦感覺到危機,可能做出的正常反應。感覺到危險,而必須做些什麼反應,這是生存本能。
一隻狗兒社會化程度,就是看他對外在生活環境習慣的程度,他的生活中有多少危機需要去處理,他對危機的處理方式又是如何。一隻狗感覺危險而做出某些特定的行為來保護自己,這完全是正常的反應,不正常的是狗感覺這個世界處處危機,不正常的是飼主養育了幼犬,卻沒有幫小狗做社會化。
盡量降低大腦感覺危險的項目,我們就越不用去處理,狗狗因為感覺危險而出現的正常反應。
正確的早期幼犬社會化,只需要飼主付出低廉的心力,就能收穫一隻良好的成犬,幼犬是CP值最高的訓練時期。然而沒有社會化,或者錯誤而糟糕的社會化經驗,人狗都將為此得付出極高的代價,社會化問題會延生出各種嚴重行為問題,一隻狗可以不會坐下趴下,卻絕對不能沒有社會化。
注意重點:
1.所有的經驗必須是“良好而愉快”的經驗,壞經驗則會帶來反效果,還不如不要做。
2.如果想要正確幫幼犬做社會化,除了自己嘗試練習,如果擔心做錯,可以選擇找專業正向訓練師學習
3.如果已經是嚴重程度到出門抓狂或發抖不敢動,請找專業正向訓練師幫忙,自己錯誤的嘗試,或是試圖去懲罰狗兒,只會越搞越糟糕
你可以這麼做,你也需要這麼做,帶著你的幼犬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捷運、巴士,坐個一站也好,帶著你的幼犬去逛街,買杯飲料、吃個飯,坐在大馬路旁麥當勞戶外座位,逛逛百貨公司、B&Q大賣場,還在念大學,可以帶去班上讓幼犬和同學們認識,帶去工地見識卡車和怪手,在國小前面等小朋友放學,和小朋友互動(注意不要讓幼犬被小朋友嚇到),帶去牧場看看牛羊馬兔鼠,每天挑選不同的地點,豐富小幼犬的生活經驗,從小建立面對環境變化的能力。
看不同的顏色、踩著不同的地面、看著不同的人群、嘗試啃咬吃不同味道軟硬的食物、嗅聞不同的氣味,聽聽萬千變化的聲響。
你絕對不想養一隻一出大門完全都不敢動,什麼都害怕的狗,聽到任何風吹草動就發抖,被車燈照到就嚇屎(嚇到拉屎),路旁旗幟飄一下就驚到鬼吼,不論是出門就抓狂型或是發抖不敢動型,人狗都會生活得非常辛苦。
如果害怕傳染病,幼犬第一劑打完後,抱著帶出門,天天去不同的地方感受,嘗試各式各樣的刺激,接觸人群也是可以的。
真的等到三劑打完,甚至更大才帶出門,就相當於等到你的小孩都已經讀國中了,你才帶他見世面,雖然身體健康,但是心理已經不健康了。
多糖教室毛小孩教育訓練 訓練師半糖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