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環境教育教案範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環境教育教案範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環境教育教案範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環境教育教案範例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高中生申訴制度成功通過附帶決議 #實踐校園民主 #給學生能勇於申訴的環境 從推動十八歲公民權入憲、共同舉辦兒少議會、根除黑心校規、到學生申訴制度的修法, #青少年主體性 及 #學生權益的保障 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 針對《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4條規範的 #高中生申訴機制,接續上次委員會審查的努...

  • 環境教育教案範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6 20:14:17
    有 1,589 人按讚

    #高中生申訴制度成功通過附帶決議

    #實踐校園民主
    #給學生能勇於申訴的環境

    從推動十八歲公民權入憲、共同舉辦兒少議會、根除黑心校規、到學生申訴制度的修法, #青少年主體性 及 #學生權益的保障 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

    針對《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4條規範的 #高中生申訴機制,接續上次委員會審查的努力(https://bit.ly/2PoqeA7),這兩周以來,我多次和教育部溝通我提出修正動議的必要性及緣由。

    今天在黨團協商時,我更進一步提出2個附帶決議,希望使申訴機制更加完善,以符合大法官釋字784號解釋所保障的學生完整救濟權益。

    1️⃣ 校園內學生權益相關的申訴管道很多種,每種針對的內容不同,但申訴機制卻不見得友善,學生權益常因此受損。

    為解決問題,我請教育部完成下列事項:

    ⭕️協助學生充分了解各類申訴管道

    對於學生權益各類申訴、陳情、申請調查或檢舉的管道,以及這些管道所對應的受理範圍與內容,教育部應透過製作懶人包、手冊、教案等方式,除了在校內及網路上公告外,也要搭配規劃專題課程、演講等活動,在一年內使全國高中生充分了解,以維護學生的申訴權利。

    ⭕️改善現行書面申訴機制

    教育部應簡化現行學生申訴書的格式與申填方式(如GOOGLE表單、電子表單下拉式選項等),並提供書寫範例,使申訴流程更為友善。

    ⭕️增設校外協助機制

    為使申訴機制更加友善學生,教育部須規劃設置相關協助機制。此機制須設於「校外」(不得指派由「學校」協助學生申訴),以避免造成學生使用上之擔憂。

    2️⃣ 目前學校內的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申評會),公平性及專業性常遭到質疑,甚至屢屢傳出 #黑箱 傳聞。

    為了改善問題,我請教育部針對學校申評會以及主管機關的學生再申訴評議委員會(再評會)完成下列事項:

    ⭕️申評會及再評會須包含具「兒童及少年權利」或「學生權利」的專家學者

    申評會及再評會應納入法律、教育、兒童及少年權利、心理或輔導專家學者,教育部應建置相關人才庫,作為學校及主管機關遴聘依據。

    人才庫中的各類專家學者均須具備「兒童及少年權利」或「學生權利」背景或專長,且要注意各類人員人數之平衡。

    註:我也透過修正動議,要求教育部納入具「兒童及少年權利」或「學生權利」的專家學者,如此才能促使申評會及再評會真正 #從學生角度思考,教育部也因此重新調整所提出的委員會組成規定。

    ⭕️中央統一明訂申訴事件的調查方式

    教育部須在《高級中等教育法》子法中明訂懲處或申訴事件的調查方式。

    包含得組成調查小組及相關組成規範、調查時程、應注意事項(應衡酌雙方當事人之權力差距、禁止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證據、保密規定、利益迴避、……)等。相關內容建議參考《性別平等教育法》,以減少調查結果不公正的問題。

    註:為了促使教育部真的在子法中明訂「調查方式」,我也透過修正動議,在母法《高級中等教育法》中明確寫出這項。

    ⭕️再評會委員人數下限應高於申評會

    教育部應參考《性別平等教育法》,主管機關再評會的委員人數下限應高於學校申評會,以納入足夠代表性及專業的外部專家學者。

    感林宜瑾宜瑾 委員共同提案黃國書國書 委員的連署、在場多位委員的支持,以及教育潘文忠文忠 的認同,以上修正動議的方向及附帶決議都順利通過!

    我會繼續監督後續《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法,確保高中生申訴救濟的權益,打造學生能勇於申訴的環境,實踐校園民主。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環境教育教案範例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1 13:11:26
    有 857 人按讚

    「人也過勞,山也過勞」
    --高山環境退化,搜救人員過勞:向山致敬一周年檢討記者會
     
    去年的今天,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向山致敬」政策,全面開放台灣美麗的山林,未來,除了國安因素及生態保護區域外,政府不應再以危險為由,禁止或限制人民進入山林,國人能夠自由親近山岳環境,不再需要「爬黑山」。
     
    同時,行政院提出「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等五大政策主軸,強調未來將簡化入山管理及申請、並提供更完善的山屋營地、步道、指示及山區通訊系統,推廣各級學校山野、戶外教育,並呼籲登山者也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身為一個山友,站在空間解嚴,親近山林的角度,我們肯定開放山林的政策方向。然而,政策上路一年後,許多問題逐漸浮現。
     
    今天上午,我與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很榮幸能夠邀請到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的黃鈺翔、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山谷登山會發起人蔡日興,討論高山環境退化與搜救人員疲於奔命的現況,一起來探究解決方法。
     
    #搜索業務應朝專業組織化發展
     
    首先,學生時代就是山社一份子,到目前還繼續爬山的廖子齊指出,開放山林加上疫情無法出國,造成登山人數的大量成長,同時推升了山難救援的數字,讓本來就相當吃緊的搜救人力,更加過勞與疲憊。
     
    目前,山難搜救機制以消防單位為主力,其他單位雖然也會出人支援搜救行動,但消防員還是負擔最重,同時消防員還要負擔其他勤務業務,結果就是讓消防員疲憊不堪、過勞加劇。
     
    為什麼會讓消防單位疲於般命?原因在於,山域中「搜索」落難者的位置,和已知位置後投入「救援」,兩種任務性質和所需技能略有不的,但現況下,消防員兩件事情都要做。
      
    為減輕消防人力負擔,以及加強台灣山岳救難搜索的專業能量,政府應思考,未來將兩者由不同的組織負責並合作。消防員仍負擔投入人力救援的工作,山域搜索的專業累積,應逐漸改由其他組織承擔。目前,民間已有組織及專業人士參與搜救行動,未來或可考慮以行政法人或民間單位等適合的組織形式發展。
     
    山谷登山會發起人蔡日興進一步解釋,在山上根據受難者可能的移動蹤跡,判斷去哪裡找人的「搜索」,和能使用搬運吊掛,安撫及給予第一時間的施藥急救的「救援」,其實是需要不同的技能及知識的。能夠執行搜索的工作,最基本應該具備登山探勘的能力,若再加上蹤跡觀察與分析,符合資格的專業人士恐怕不多。
     
    他認同長遠來說應該將搜索獨立出來減輕消防負擔,但人才的培訓應是當下的第一要務,目前可以考慮將消防單位執行搜索工作的參與時間,明訂在地方自治條例中,減輕其工作負擔。
     
    #維護山野環境總量管制立法
     
    疲累的不只是搜救人員,更是我們的山野環境。
     
    許多知名的高山景點,例如嘉明湖戒茂斯、阿里山眠月線鐵路、水漾森林等地,在網路美照的宣傳推波助瀾下,吸引大批登山客造訪。
     
    原就十分脆弱的環境與生態,容受力有限,有些地方可能行走人次多一點,就會讓路徑侵蝕裸露的程度增加,短期不易恢復。
     
    同時,登山客遺留的廚餘、排遺、衛生紙等生質類垃圾,在高山上低溫環境下,腐化分解的速度遠比平地的環境要慢,造成環境髒亂。而遺留的廚餘,更可能會影響山上動植物的食性與習性,對高山生態系造成負面影響。
     
    我認為,未來應以統計資料與科學證據,根據山域的環境容受力上限,設定登山客總量管制機制。
     
    目前的登山路線及景點,雖然在國家公園區域內,尚可依「國家公園法」依法裁罰與管理,但仍有為數不少的熱點不在國家公園內,而是在林務局及其他單位管轄的國有林與公有林。目前的法律,並沒有授權讓主管機關能夠積極地實施總量管制與裁罰,行政院應該積極研擬相關機制與修法。
     
    雪羊則補充,開放山林至今的所有亂象,可以說都源自於「人數超載」。以眠月線、水漾森林、加羅湖、奇萊南華、戒茂斯、小溪營地而言,本屬開放或默許的區域,加上社群媒體與商業團大肆廣告行銷,吸引眾多人潮前往。卻因本來沒有總量管制、環境維護人力,而使遊憩品質日漸低落。
     
    反觀,熱門依舊的玉山,卻因為有總量管制的庇護,而未因登山狂潮受到影響,仍維持著既往的遊憩品質與環境,說明了總量管制的必要。
     
    除了納入總量管制,同時政府要給山域管理單位更多預算和人力,讓熱門地點能加派人力駐紮管理。
     
    #登山商業團納管遏止成本外部化
     
    這些超載的旅客,許多是由名義上「個人自主揪團」,實際上已發展成「類旅行社帶團」的團體帶上山的。這些登山團收取費用,專業領隊、嚮導一應具全,還有幫忙揹登山裝備甚至提供煮食服務的協作者(或稱揹工、挑夫)。
     
    我認為,朝商業團並非壞事,但如果營運形態既已接近旅行社,就應該以法律納管以保障團客登山安全及權益。同時,為防止商業團為求利益去剝削協作者、長期佔用特定景點營地或山屋位置,排擠個體戶使用權益等成本外部化效應,登山商業團模式應逐步納管,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及永續登山環境。
     
    #深化山野戶外教育強化風險意識
     
    山上的行為,反映的是山下的教育和素養。然而,目前學校和社會教育推廣的山野、戶外教育,仍然相當有限。
     
    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表示,開放山林後,政府能盡量做到登山環境友善,但登山者自己要負責很大部分的登山安全。這是登山自律的精神,也是登山者應有的公約。
     
    要做到自律,就必須準備好自己,就是要從登山教育的面向去培養。他認為,政府在登山教育上能夠精進的地方包括:管理單位應可更明確揭露步道風險程度及個人應做的準備;建立登山教育專業人才的培訓機制及人才庫;國中小的戶外教育,也要更重視「風險管理」的課程;輔導各登山協會或商業登山公司辦理登山安全訓練;救難單位也要教育民眾如何正確使用搜救資源。
     
    廖子齊舉例,以新竹市而言,2019年全市僅7所學校提案。部份學校在推動過程中,缺乏正確的登山觀念與專業支持,規劃出來的活動可能無益於學生正確認識山林,甚至在登山活動中會有危險。
     
    她曾聽說,有小孩子明明已經有疑似高山症症狀,卻仍在老師同儕家長的鼓勵下堅持登頂,這樣的行為卻被當作正面教育範例,不但不適當,還很危險。應該讓教育部與林務局共同合作,由林管處熟悉在地山區的專業人士,協助學校規劃活動及設計教案,推廣更適切的山野教育。
     
    這個記者會,只是個起點。我們會繼續邀集相關部會,從搜救、生踏、管理、教育等面向,解決「人也過勞、山也過勞」的困境。謝謝今天來到現場的登山界朋友。

  • 環境教育教案範例 在 吳益政-理想城市高雄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11-11 16:56:25
    有 51 人按讚

    [ 技職生說英文-三信好實力!!! ]

    技職教育的英文說不完,今日來到了三信家商,實際了解技職學校提升英語能力的狀況;
    除了大開眼界,學校想盡辦法用盡提升孩子英文能力的熱忱外,
    三信更找到了,在普遍入學平均PR值35分的程度下,
    一套提升孩子學習英文興趣,更提高能力的方法。

    今日考察兩組英文課程,訓練英文校隊的老師,是位三信畢業的校友,她表示,求學階段,受到三信老師無限的鼓勵,進而傳承不斷給孩子肯定的價值,並透過演戲、混搭程度的小組分組,以及多元的課程,誘發孩子想找答案的精神,進而增進英文的實力,校隊今年還獲得南區十大優良英文學校,是唯一技職也是私立的學校。

    而另一組老師,不僅訓練孩子學習英文,更著重孩子獨立思考和上國外網站找資料的能力,老師說,課程內容和教案已大多都自己設計和編撰,絞盡腦汁找孩子有興趣的議題,並透過線上互動教學討論,上課時進行辯論,有的艱深難表達的意見,老師也允許孩子使用中文表達,從找答案到擬稿,再從擬搞翻譯成英文的階段,是孩子進步最快的過程,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過程。
    而過程中,老師給予無限的幫助。

    又說,三信家商不僅只有綜合高中,還有許多技職體系的學生,曾經看見學生在幫外國人洗頭或做造型,卻一句話也講不出來,於是開始擬定關於專業技能的英語對話,擬了許多範例稿給孩子,包含洗頭流程,設備和材料的英文對照;後來,他們發現;這些孩子完全不需要逼他們,就將英文單字和對話背的滾瓜爛熟;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有需要!

    因為我們對外語的不熟悉,而築起了學習英文的圍欄,技職體系的學生,在專心一技之長的養成後,若建立起學習英文的誘發因子和環境,不僅幫助孩子視野廣度和包容度,更培養開闊的人才實力。

    最後,這群平均PR值35分的孩子,自信滿滿的用英文說出他的想法時,你實在沒有理由再說英文提升,好難!

    影片:三信英語授課實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