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琢青租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琢青租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琢青租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琢青租屋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彭樹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聽樹君說故事> . 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竟會在這個安靜的小鎮,遇見自己多年前暗戀的對象。 那天也是一路陰錯陽差,本來她是要去台中做一個採訪的,沒趕上自強號,只好搭下一班火車,誰知匆忙間一時不察,搭上了每站都停的慢車,這下行程整個被大大擔誤,她反而有一種「好吧,那就算了」的輕鬆。這時火車正好在某...

  • 琢青租屋 在 彭樹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2-07 11:31:02
    有 324 人按讚

    <聽樹君說故事>
    .

    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竟會在這個安靜的小鎮,遇見自己多年前暗戀的對象。

    那天也是一路陰錯陽差,本來她是要去台中做一個採訪的,沒趕上自強號,只好搭下一班火車,誰知匆忙間一時不察,搭上了每站都停的慢車,這下行程整個被大大擔誤,她反而有一種「好吧,那就算了」的輕鬆。這時火車正好在某個靠山的陌生小鎮停下,入眼的綠意讓她喜悅,那個沒聽過的地名也滿可愛,她一向憑感覺行事,當下就下車了。反正台中不去了,乾脆就來一場隨興所至的漫遊吧。

    誰知才走了兩條街忽然就下起雨來,幸好路邊有一間賣湯圓的小舖,於是她坐下來休息兼躲雨。

    單獨坐在另一桌的某個男人看起來有些眼熟,在哪兒見過呢?她在記憶裡暗暗搜索,想了半天未果,正要放棄,驀地一個電光石火,心頭一驚,難道是他?

    他是大她一屆的高中學長,能作詞作曲,會多樣樂器,是擊劍高手,而且長得帥又功課好,曾是全校女生共同的夢中情人,其中也包括她。她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個金色的午後,在陽光斜照的社團教室裡,她躲在一扇門後,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獨自練習擊劍的樣子。陽光的金色粉塵落在他的劍尖,而他英姿煥發,彷彿可以無懼地面對全世界。那即是她對他暗戀的開始。

    靜默地立在一旁悄悄凝視著心中喜歡的人,而對方從不知道。那就是她對自己的少女時代最深刻的印象。後來每當想起高中那段時光,第一個浮上心頭的總是他的身影。

    可是這會兒,眼前這個穿著深藍色夾克和卡其色長褲的男子,默默低頭喝湯的側臉還依稀可見當年的樣子,然而那種光采明亮、意興風發的氣質完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內斂與低調;他的周身散發一種孤獨之感,彷彿他吃下去的不是碗裡的湯圓,而是難以言喻的滄桑。畢竟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少年已成中年,這其中的歲月,絕非別人可以想像。

    而她自己不是也是嗎?經歷了幾段結局不堪的情感,以及一場破碎的婚姻,又豈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她常感到一種荒涼與疲憊,有時早晨起床看見自己的素顏,都會心驚自己這些年來倒底是經歷了什麼?

    過一會兒,他起身走了,結帳時她聽見店家喊他「許醫師」,她原先還有些不確定,真是他嗎?還是有點像他的人?這下她肯定就是他了。後來他是考上了醫學系沒錯,而且他的姓正是許。

    他撐著傘走了,從頭到尾不曾對她有過任何注意,就像從前目不斜視地走過她身旁一樣。喜歡他的女生太多了,而他誰也不曾留意。不過那已是從前了,她的心中不再有過去那種少女情懷的失落,但確定了眼前的人是他,還是引起她的內心一陣衝擊。

    他看起來這麼孤獨,而且又出現在這樣偏僻的小鎮,難道那個傳說是真的嗎?

    雨停了,她也該走了,結帳時她發揮記者本色,不著痕跡地和店家小聊了一下,打聽得知,他在大約五年前到此地來開業,診所就在隔璧那條街上。「許醫師人很好,常常不收窮人的錢,不過好像沒人見過醫師娘,也不知他倒底結婚沒?許醫師從來不講自己的事,以前還有人會問他,現在大家都不問了,反正問了他只是笑笑,不會講。」店家是個愛聊天的婦人,完全不防備。

    她謝過店家,轉身要走,忽然想起什麼,回頭再問:「這附近是不是有什麼寺院或讓人清修的地方?」

    「山上都嘛有這種地方。」婦人的意思是,這裡就是山腳下,附近有這種地方也不奇怪。

    她走到隔壁街,很輕易地找到了他的診所,就是那種樸實無華的小鎮診所,與大城市裡大醫院的壯觀完全不一樣。她不禁想起那個傳說,當年他是第一名從國立大學醫學系畢業的,要在任何一個大醫院任職都不難,但他卻為了想要守候自己所愛的女子,選擇了下鄉。

    那個女子暱名靚靚,和她一樣小他一歲,兩人住在同一條巷子裡,從小就是青梅竹馬。靚靚高中時讀的是另一所女校,他那時對校內所有的女孩都不動心,據說就是因為他心中只有一個靚靚。靚靚家教嚴格,父母規定在上大學之前不能戀愛,所以兩人私下約定,他會等她考上大學之後再在一起。

    那個靚靚難道長得像天仙一樣?竟讓他對所有女生不屑一顧!當年她因為滿心的好奇與不平,曾經到靚靚就讀的女校去找相識的朋友,只為了要看看這個傳說中的靚靚究竟是什麼模樣,
    可是不等朋友指出,她就已先看到靚靚。在那所貴族女校裡,多的是才貌出眾的少女,靚靚走在其中,卻還是讓人第一眼就先看見她。並不是她有多麼驚人的美貌,而是舉手投足之中的那種沉靜氣質,反而比那些活潑愛鬧的女孩更出類拔萃。簡單的白衣黑裙,穿在靚靚纖細修長的身上,特別脫俗出塵。

    她那時正在讀金庸的《神鵰俠侶》,看見靚靚的當下,覺得小龍女應該就是這個模樣。也因此,她明白了為何他對其他女生無感了。靚靚的美並不張揚,那是連同性都會喜歡的女孩。她心中的不平瞬間消失,甚至願意衷心祝福他們。

    但多年以後,當她自己已不再年少,才聽說在她與靚靚高中畢業那年,一場大火燒毀了靚靚的家,也燒死了她的雙親,一夜之間,她一無所有。這樣的打擊未免太殘酷,讓一個十八歲的女孩瞬間深刻地體會了人生的無常。靚靚沒有再升學,而是賣掉了父親留下的工廠,然後開始了棄世絕俗的生活。聽說她並沒有出家,只是陸續在一些寺院或清修之處修習佛法,求得心靈的平靜與開悟,她和過去斷了聯繫,沒有與任何人交遊來往,包括對她始終一心一意的他。

    這是命運吧?與靚靚同校的那個朋友告訴她這一切的時候,她自己正經歷著水深火熱的離婚過程,很能體會因為心亂與痛苦,所以對平和寧靜的那種深切渴求,因此她雖然為造化弄人歎息,卻並無太多哀傷的情緒。

    又過了兩三年,當她混亂的心境漸漸平復時,在某個工作場合與高中時代的學長巧遇,聽說了他的近況之後,才真的開始難過了起來。

    「傳說啦,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學長說,「那傢伙一直沒交女朋友,至今還在守候那個女人,她到哪裡清修,他就在那附近租屋看診。如果這是真的,那他就太傻了!都這麼多年了,還對一個不回應他的女人這麼死心塌地,到底在等什麼啊?」

    此刻,看著對街那個簡直寒傖的小診所,她那種悵惘的感覺又回來了。

    這條街再往下走就是上山的道路了,他的診所就在靚靚下山一定會經過的路旁。她仍在雲深不知處的山上某處嗎?她知道有個男人如此默默守候著她嗎?若是曉得,真能不動心嗎?

    人生確實無常,可是這個男人已經用他一生中最好的時光證明了對她的愛,眼看著就要老了,那樣的情感還不夠深厚恆定嗎?

    她想起他撐著傘走進雨中的孤獨身影,覺得非常非常悲傷。

    *

    「我不只是為他悲傷,也為我自己感到難過。」她坐在我的對面,雙手捧著茶杯,眼中有著失落的神色。「被一個男人這樣愛著是什麼感覺?我從未被這樣對待過。」

    在她的經驗裡,男人都是不專情的。情感的經歷不少,回想起來卻沒有任何一段可以稱之為真愛,甚至連懷念都沒有。

    有些女人終其一生,不過就是渴望一份不離不棄的情感,但也有一個女人,棄世絕俗,把深愛自己的男人關在門外。我明白她的心情。

    「靚靚真幸福。」她長歎一聲,「有一個那麼好的男人,那麼愛她啊。」

    「但她所經歷的事情,可能已經讓她太早就看透一切,包括愛情。」

    「妳覺得他們之間有聯繫嗎?」

    「應該有某種聯繫吧。我想他應該是以一種不打擾的方式讓她知道,只要她需要他,他一直都在她身旁附近。」

    「學長這樣太可憐了。」她的眼中浮起一片水霧。「其實他可以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另一種人生就比較好嗎?在大醫院任職,成為頭銜光采的名醫,與政商名流來往,娶一個名媛當妻子,這些都是虛榮的表象而已,那樣真的就會比較開心嗎?」我想了想,又說,「也許現在的他有他的快樂啊,能一直懷抱著對一個人的愛而活著,不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太多的情感都會變質,太多的愛後來都會變成不愛,可是其實誰都希望可以深深的去愛一個人吧。

    「嗯,」她若有所思,「人生到了某個階段,會發現所求不多,不過是只想好好去愛一個人,卻是那樣求之不得。所以學長應該是幸福的吧。」

    心中有愛的人終究是幸福的。也許我們都願意是這樣的結論,所以各自沉默下來,只是安靜地喝著自己手中的那杯茶,安靜地琢磨著自己心裡的滋味。

    .
    .
    標題:一個男人的守候
    專欄:聽樹君說故事
    作者:彭樹君
    刊於 皇冠雜誌754期/2016‧12月號
    .
    #彭樹君
    #聽樹君說故事

  • 琢青租屋 在 傳播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1-30 18:14:22
    有 2 人按讚


    當異性戀說被同性戀霸凌時.....看看這篇吧。

    親愛的家人:

    當你們讀到這封信時,請不要為我們難過,這是經過長時間考慮之後的抉擇。我們拋棄了所擁有的一切的原因很難解釋,以下不精確的言詞,希望你們能稍微了解。當人是很辛苦的,使我們覺得困難的,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挫折或壓力,而是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每日在生活上,都覺得不容易,而經常陷入無法自拔的自暴自棄的境地。我們的生命是這麼地微不足道,在世界上消失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我們是在平靜而安詳的心情下,完成了最後一件事。

    -林青慧,1994年,18歲

    帳單、我的所有東西請送給別人或燒掉,教室裡的糖果還給秀薇,
    《先知》還麗芬。

    -石濟雅,1994年,17歲

    這些年來我常常想到她們,22年前殉情的一對少女。每天上班,出捷運地道,見得天日,迎光刺眼時,便想到信上說的「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這個社會不適合任何人。她們死了,而我蠅營狗苟地活了下來,目睹無數人受吃人體制所折磨,而人們以為這樣很正常。

    十月,在東京和一群韓國朋友喝酒。客廳喧嘩笑鬧,眾人環一矮桌而坐,面前擺滿清酒啤酒威士忌,一盒盒辣炒年糕、醋拌羊栖菜、炒冬粉、冰淇淋生日蛋糕——不拘老小每個人用湯匙直接挖來吃,不時互相搭肩、歡聲澎湃合唱,親熱勝過家人。

    席間我問他們,韓國同志的社會地位怎樣。新聞製作人Chiang說,十年前,有個諧星公開出櫃,就被封殺了,從此喪失工作機會。以後再沒人這麼做;一般如果教師出櫃,也絕對會失業。學校不會明說:「因為你是同志、所以開除」,但是他們有辦法把你弄走。就是這樣。

    (刊出後網友@日華湯斧正:「洪錫天近年還是有上綜藝節目的,當然還是有辛苦的一面,但是還是可以見到他。」)

    我震驚而沉默了。韓劇《個人取向》裡的假同志李敏鎬與孫藝珍談戀愛,我一直以為同志在韓國形象就是那麼可愛。這晚,那粉妝玉琢的花美男國度,才向我展現肅殺一面。我覺得台灣自由多了。

    當時我真的這樣以為。

    11月28日立院同志婚姻平權公聽會外,青島東路滿滿示威人叢中,放眼盡是青年男女。我站在路邊,納悶佔據大半個藝文影劇圈的中老男同志們此刻在哪。

    然後我記起,曾和大學畢業沒幾年的書店店員同志朋友聊天,他沒有出櫃,由家鄉北上,租屋落腳,初入業界,顯得寒酸孤立渺小。白天囚禁在異性戀霸權的同事小圈子裡,困窘難耐,好嚮往暢銷作家筆下留學歐美、環球旅行、旅外工作等經歷。朋友每天騎機車趕打卡,遲到挨訓,忍受主管出言歧視同志,一屋子同事坐視各種理所當然冒犯;朋友更必須假裝若無其事,害怕被自己的痛苦反應給曝光同志身分。他們眼巴巴遙望雲端上另一個金粉世界,作家坐擁豐沛文化資本,舉重若輕,以世界為家,穿梭西方文化的自由樂土。

    一時我說漏了嘴,見朋友神色陌生詫異:「你的意思是那作家他也是gay嗎?」我才意識到,他們還不知道這些藝文圈常識。原來,居然不是人人都知道,至少他們辦公室就沒人知道。那間辦公室以為世界上沒有gay——每個人都以為除了自己以外沒有gay。

    他們身處基層,不知道他們終日服務的、仰慕的,這個、那個金字塔頂20年暢銷作家,全都是同志。

    全都是。

    作家們經常旅居國外,不是因為當時所有台灣人只要混得好都會出去。是因為當同志在台灣活不下去,這是鐵錚錚的事實,那時你若要當個人,只好出國。而現在也沒好多少。頓時我猛醒「不要替別人出櫃」,勉強把話兜回去圓了謊。事後,我一股滑稽諷刺感油然而生,淒涼苦笑,感到悲哀。

    因為,即使連我這麼個無關的人,都不敢說穿這些作家是gay;因為我直覺不該說,所以我意識到,21世紀,對這群櫃內青年,其實和《寂寞的十七歲》那戒嚴年代沒甚麼分別。

    儘管多少年前,時尚人士就煞有介事告訴我:「四大天王只有一個不是同志,而且不是已婚那個」,至今台灣樂壇也仍只有同志疑雲,沒有平井堅、沒有喬治麥可、瑞奇馬丁、黃耀明,沒有這些同志青少年可驕傲認同的典範同志明星。

    我見到一位年輕櫃內同志藝人受苦甚深,堅決不沾同志場子,以免有出櫃之嫌。台灣的商業台連續劇,我連假同志角色都沒看過,別說同志角色了。

    藝文大老再怎麼享譽國際、地位崇高,仍困在櫃內,不能明講。同志青年知道自己得要結婚生子,苦挨到父母死了,才能出櫃。同志老人挨到父母死了,也不覺得出櫃有必要了。我以為台灣很自由,藝文圈是同志保育區,同志才華橫溢位居主流,不會被打壓。

    其實,我沒見過打壓,是因為打壓的對象不是我;是因為只有圈內人知道大老同志身分,大老從沒冒險向公眾出櫃。那你說,這樣打壓存不存在?在名流大老身上存在,在普通青年身上也同樣存在,只是看不見。

    如果異性戀覺得,即使同志出櫃,「應該」也不會被打壓;那麼,異性戀能不能承認,櫃內同志自己很清楚「實際上」會怎麼樣。只有在櫃內同志的創傷恐懼獲得承認、接納以後,他們才可能得到如新一代年輕作家堂堂夷然出櫃的自由。

    台灣有比南韓自由嗎?並沒有。差別只是,我連這點監獄意識都沒有。台灣維持著表面的自由,剝奪群眾對變革的急迫感。這種錯覺,其實比南韓對待同志還要狠毒。這三、四十年來的文化界,在後人眼中,將是史上扭曲奇特的一頁:台灣擁有這麼多出色的同志作家、學者、科學家、舞蹈家、藝術家,圈內眾所周知,心照不宣。但是,在大眾眼中,他們無疑全是異性戀者。

    圈裡圈外就靠著這層朦朧薄紗隔絕,相安無事。這資訊障壁,保護的不是同志藝術家安身立命的舞台與創作生命,而是這個獨裁體制的自由假面具,令歧視看似公正,迫害隱而未顯。頂層名流同志得以在櫃內安逸終老,而廣大同志基層從來沒有這個身分的代言人,總是身陷重圍,必須在家庭和職場,隻身抵抗一整個國家的暴力。

    有評論列舉,反同的護家盟有現代文明生活可過,該感謝歷代同志如柏拉圖、達文西、牛頓、艾倫圖靈;又如蘋果執行長庫克、時尚設計師吳季剛、脫口秀主持人艾倫.狄珍妮絲,都是同志名人。是的,歐美青少年發現自己是同志的艱難那刻,像隻身漂流茫茫大海,同志名人就像遠方島影,提供安全感,能夠支持他們認同自己,欣賞自己,他們知道人生沒那麼糟,在歐美環境中身為同志仍能出頭,抗爭的路途並不孤單。

    台灣同志青少年經常落單,身為自己所知的唯一同志,困惑、混亂又內疚。如果缺乏文化資源,台灣同志青少年心目中的本地同志生涯圖像,則可能限於社會新聞的情殺案,轟趴被捕。當林青慧自殺時,無數同志青少年看到新聞,從中才知道原來還有別的同志。

    如果同志生在歐美,可在出櫃明星身上照見自己;如果同志生在台灣,則可在自殺新聞中照見自己。當然多數人只想逃離這恐怖命運,逃離這宿命身分。我相信有很多護家盟成員正是以反同來逃離自己的秘密身分,他們值得我接納。我想像有一個護家盟成員,多年前他知道林青慧自殺,他就像看到自己死了,像他想過無數次那樣實現了,而死後終究曝光受人議論,他身邊沒人同情支持林青慧,顯然將來也不會支持他出櫃。因此他秘密決定活下來,於是成為自己人生中的臥底間諜,夜不安枕,死守這份痛苦。

    歸根結柢,仍罪在異性戀霸權體制,多數異性戀者在家庭、在職場,一千萬次沒有對歧視挺身而出反抗,沒有讓台灣同志明星得到出櫃的權利。直到明星熬成業界大老,都仍得不到這點權利。而名人櫃內沉寂,和其他一百萬種因素,都導致同志青少年無典範可依靠,憂鬱、自殺的壓力如影隨形。

    人們所求的,只不過是成為自己。而這竟與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不可兼得。性平教育多麼重要、平權婚姻多麼重要,因為出櫃權利多麼重要。

    這天早晨在青島東路人群中,我想起酒宴那夜的經歷。

    當時韓國朋友們好奇問我,你台灣人幹嘛問這個。我沒來得及回答,只請Chiang把那個諧星的名字寫下來,留在我筆記本上。現在我翻開這頁,見到同志諧星名叫Hong Suk Chun(洪錫天)。我想把他和這個名字放在一起,連林青慧,石濟雅,一起紀念:

    林冠華,2015年,20歲。

  • 琢青租屋 在 鍾文音 Chung Weny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5-22 20:25:49
    有 66 人按讚


    臺北的歷史本身豐富多元、住民薈萃,躲藏著城市的密碼,各種文學藝術的「微物之神」,在短暫多變的時代更迭中,關於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從未被遺忘,它的身世藉由作家不同面向的探勘或擬造、凝視或拼貼後,儼然化為諸神黃昏下最豔彩璀璨之都,擁有豐饒的文學天際線。
    源於這座城市的歷史深度與文化記憶所累積與活化的土壤,不斷地培植鍛鍊著作家的精神空白之地,從而將作家最肥沃的創作精華沖刷而出。城市是人生大海的浮花浪蕊,也是讓作家在市井人生裡看盡千帆的巨幅浮世繪。

    台北文學季擔任策展人,竟轉眼來到自己的場次(時間過得真是驚心!!)
    5/23(六)14:00-16:00 講題:記憶 / 八里 跟鍾文音一起讀《在河左岸》、《艷歌行》地點:水牛書店(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22巷2號1樓)
    回眸經典,記憶臺北:臺北文學季系列講座一
    @鍾文音
    當許多人在說台北是一個沒有記憶的城市時,其實它的記憶早已被許多作家收納在文字寶盒裡,只要拿起書,記憶之海即被作家的書寫晃蕩開來。
    台北不只是作家的記憶之城,更是生活百味之都。
    藉著文字魔法的召喚,一座城市再也不是看不見,而瞬間幻化成一座渴望與文學對話的靈魂之城。台北,我的母城,也是我遍行世界之後心情碇錨的港灣。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在這座城市的市井散步,處處有拼貼成壯遊的可能,一如不同作家蔚然成不同面向的台北一般。每一本書都像是一塊台北切片,時光軸線下的故事,砌出城市的厚度。
    臺北的歷史本身豐富多元、住民薈萃,躲藏著城市的密碼,各種文學藝術的「微物之神」,在短暫多變的時代更迭中,關於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從未被遺忘,它的身世藉由作家不同面向的探勘或擬造、凝視或拼貼後,儼然化為諸神黃昏下最豔彩璀璨之都,擁有豐饒的文學天際線。
    源於這座城市的歷史深度與文化記憶所累積與活化的土壤,不斷地培植鍛鍊著作家的精神空白之地,從而將作家最肥沃的創作精華沖刷而出。城市是人生大海的浮花浪蕊,也是讓作家在市井人生裡看盡千帆的巨幅浮世繪。

    台北文學季為此籌畫了一系列的「記憶。回眸」講座,精選十數種關於記憶臺北身世的各種文學經典,邀請不同領域卻擁有同樣質地的老編、作家與學者們一同帶領讀者「慢讀臺北」:
    跟雷驤、傅月庵一起探測作家是如何地精雕細琢著《隨筆北投》。看林文義如何藉自身故事演繹《北風之南》的大稻埕風雲,和朱宥勳一起讀郭松棻《奔跑的母親》不朽經典。跟著蔡明亮的電影《天橋不見了》進入台北車站的故事,並延伸閱讀吳明益筆下的中華商場《天橋上的魔術師》一書,這本書深度鉤動了許多世代的青春物語,猶如在「不存在」中跟著被招魂出曾經的「存在」,記憶如魔術師般。
    台北是作家永恆的地誌書寫,於是我們跟著王湘琦、許榮哲來到最複雜的萬華,亦步亦趨地讀著《俎豆同榮:紀頂下郊拚的先人們》。跟舒國治、宇文正一起讀《水城臺北》,在特有的[舒氏]語言裡閒看水城過往雲煙。
    遊走台北當然不能錯過大街小巷,跟著楊佳嫻、楊富閔一起讀李渝《溫州街的故事》。跟廖輝英一起讀《不歸路》,從此中山北路走七回。跟王文興、單德興一起讀《家變》……自此台北每一條街都長在心口上了。
    台北淡水河在我的《在河左岸》下焉然成形出家族寂寞輓歌的生滅味道,這本小說主寫台北左岸與右岸的人事滄桑與河流哀歌。以台北九0年代為時間軸線的《艷歌行》,小說書寫台北租屋的年輕女生們那看似無盡的風月漂流。
    最後,閱讀之餘,來聽聽臺北歌謠,由向陽、陳培豐譜出最美的聲音犒賞。

    2015台北文學季,是多聲部複音,是多重奏交響樂。是作家和經典文學的臺北記憶和書寫技藝重現,活動將從臺北各處的藝文場館開始向外蔓延,一路開出台北文學季的繁花盛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