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琢青平面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琢青平面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琢青平面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琢青平面圖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黃中岳談吉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16 連續兩天炙熱高溫的週末,在熙來攘往的信義區香堤廣場,『新光三越2018 第6屆不插電音樂大賽』順利完成了第二階段的複賽:22組年輕的參賽者們各自用兩首的原創表述了他們青春的喜怒哀樂,而三位評審在經過相當熱切的討論攻防後,決定了入選決賽的十組參賽者;接下...

  • 琢青平面圖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16 20:30:00
    有 310 人按讚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16

    連續兩天炙熱高溫的週末,在熙來攘往的信義區香堤廣場,『新光三越2018 第6屆不插電音樂大賽』順利完成了第二階段的複賽:22組年輕的參賽者們各自用兩首的原創表述了他們青春的喜怒哀樂,而三位評審在經過相當熱切的討論攻防後,決定了入選決賽的十組參賽者;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這十組參賽者會分配給三位評審做各自10個小時的音樂集訓,然後在八月中旬的決賽中一分勝負。

    看起來,是一個還頗有建設性的音樂競賽活動,在炎炎夏日的台北,還算是健康而有教學相長意味的世代音樂傳遞;但…我有一點心底的感覺很想提出來討論一下。

    [二. 樂手教練的實務筆記]_03

    這兩天的賽程,我都提早了一些時間在評審席就位,為的是先閱讀一下所有參賽者的原創歌詞 --- 事實上,只要是類似的音樂活動,任何有『原創作品』的項目,我都會習慣性地先預覽一下創作者的文字,也許這來自於過去在唱片公司製作部的工作訓練,你會希望在還沒有旋律、音樂的烘托、渲染的情況下,先看一下作者文字掌握的能力,看看整個故事的結構,看看文句語意的鋪排,看看是否有獨特而不落俗套的觀點會躍入眼簾。

    而我很意外 --- 但其實也不是太意外 --- 地發現,幾乎所有寫作者都很強調『自己』的感受,但一旦把所有人的描述放在一起細讀,十之八九,這些『感受』都像是同一個人寫出來的!我說的不是那種『英雄所見略同』的境界,而是一種使用語言的『狹隘同質』性,以及對於事物表層描述的局限、而無法深入剖析進而延伸的『平面感』。

    對!『平面感』!許多的創作者用了非常『用力』的形容詞彙,把自己的感受『努力』地試圖傳遞出來,但因為缺乏『具體』的核心概念,所以,你只會覺得字眼帶來的繽紛感,卻始終像是在看一種浮誇的2D平面圖,完全抓不到作者最真實的心跳瞬間。雖然不應該,但我還是在某一篇的歌詞註記了一個眉批:『大量的詞性轉換與形容詞的堆砌,並不會讓這些字眼自動轉換成詩』。

    這種在文字敘述上缺乏『景深』的寫作,往往只會使閱讀者陷入一種無端的膠著感;而為了不讓這些遲滯的文字影響閱聽者自己的情緒,我們其實會下意識地自動忽略了這些無關痛癢的字詞,所造成的結果,大概就是閱聽人對於許多時下『原創』作品無感的普遍狀況。

    我一直也很苦惱於怎麼找出一個好的範例來解釋優秀的文字敘述應該如何透過轉換視角、藉景喻物,創造出有效的『景深』、『對比』,來讓閱讀者可以心領神會於作者『不言自明』的最高境界……一直到今天稍早,看到了友人馬世芳兄所轉貼的吉他名家大竹研先生的文章,我才覺得真的可以在這一週的專頁文章中一舒心中塊壘 --- 因為大竹君的文字,透過了極好的中文翻譯,完全體現了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文字經營應該是怎麼樣的場面 (且讓我厚顏轉貼這一篇文字)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7565715639992&set=a.10152571790279992.1073741825.832404991&type=3

    (我真的希望你會先另開新頁、好好看完這一篇音樂家的自敘,再回來看我的後續。)

    你怎麼會想到用一只戴了十七年的手錶來開始描述這十七年來的人生種種?你怎麼會用發條的這種特性來延伸『即使已到這個年歲仍保有孩童般的心情,眼睛盯著錶面,左手拿著錶,右手旋緊發條:讓自己快轉,或者倒帶』的這種內心寫照?

    『觀察』→『紀錄』→『沈澱』、『醞釀』→『試作』→『反芻』、『修正』→『再作』,然後我們才可以來談談創作的可能。

    我當然也不斷自省,會不會是因為世代的差距,我『拿著明朝的劍來找清朝的官麻煩』;特別是這個以 IG 圖像式溝通的時代 (https://zh.wikipedia.org/wiki/Instagram ),誰還耐煩於這樣的文字建構?『…啊~是要給誰看啊!』

    那就拿今年度金曲獎年度歌曲、盧廣仲先生的『魚仔』一曲,來看看他的文字運用: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5664874 ,不是一樣可以看到場景的轉換,以及藉景喻情的手法?在此,我還想特別推薦2018年七月號的『科學月刊』精選文章:『盧廣仲金曲獎入圍神曲<魚仔>中的語言轉換與旋律性』(http://www.scimonth.com.tw/ ),來看看『認知心理學』(http://wiki.mbalib.com/zh-tw/%E8%AE%A4%E7%9F%A5%E5%BF%83%E7%90%86%E5%AD%A6 ) 的專家教授是如何看待『字韻咬合』對於閱聽人所能帶來的深刻影響。(由於牽涉的智慧財產權利,我非常建議你可以去實體店面購買一本這樣的優良刊物來逐字閱讀。)

    我只是很想說:如果你可以明確感受到『創作的慾望』,恭喜你!你『可能』擁有大多數人不見得能擁有的天賦;但真要能完成一個好的創作,只依靠『可能有的天賦』是遠遠不夠的!從『原生的慾望衝動』到『足堪傳閱』到『足以傳世』,這中間所需要的精雕細琢,其實才是一位創作者應盡的本分啊!

    而這些,都不是你與外界的什麼音樂競賽,那些,都是你與自己無聲的爭戰。

    ------------------------------------------------------------------

    後記1. 今年我才知道,原來『香堤廣場』是台北市政府管轄的地盤!如果藝文界的朋友會需要類似的場地來舉辦活動,是可以向台北市文化局提出申請的,而最高的合作條件可以到場地免費!我覺得…這是個很棒的訊息。

    後記2. 所以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我會與四組參賽者一起研修一些音樂相關的可能性;我覺得外在的音樂技術修整,其實都只是『勞力』型的學習,但真正讓創作發光的,恐怕還是來自於『勞心』的自我要求、鍛鍊。因此,在開始我們的音樂之旅前,我希望你可以看過了這一篇的文字,也算是校正一下我們彼此的基準,然後一起努力向前。

    而我會很希望能將這些訓練過程,以『樂手教練』的身份,用文字紀錄在這個專頁,也許,這對於後進的新創者,會是一個可供參考的資料庫。

    後記3. 既然是暑假,我們就來展開一切的暑期音樂鍛鍊吧!前此提到的『第二階段樂手養成計劃』,我們已經順利甄選了兩名新進鼓手加入即將展開的音樂製作案;接下來我們會在本週三公佈『貝斯手甄選』的相關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對於自己音樂前景有絕對企圖,又喜歡在高壓環境下鍛鍊自己的貝斯手,一起來玩耍這個暑期音樂營。

    謝謝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