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造字匠】訪問當天,冬日放晴回暖,字體設計師許瀚文心情歡快,他在月初發表的「空明朝體」羣眾集資計劃,募得款項剛好突破一千萬台幣(最新數字為一千二百五十多萬台幣),遠超原訂目標四百萬台幣。能夠得到港台兩地踴躍支持,他喜出望外,「雖然自己很用心造這套字體產品,但沒料到反響這麼大。十多年前,我剛入行...
【#香港造字匠】訪問當天,冬日放晴回暖,字體設計師許瀚文心情歡快,他在月初發表的「空明朝體」羣眾集資計劃,募得款項剛好突破一千萬台幣(最新數字為一千二百五十多萬台幣),遠超原訂目標四百萬台幣。能夠得到港台兩地踴躍支持,他喜出望外,「雖然自己很用心造這套字體產品,但沒料到反響這麼大。十多年前,我剛入行時,字體相關的,講什麼都沒人理會,沒人有idea。」說時,他臉上有成就了大事的滿足感,「做到這個成績,真是很開心,也很讚嘆香港台灣對美學的認同。」
他認為,現存的中文字體大多枯燥單調,不分媒介內容性質,來來去去,總是用那幾套字體。歸根究柢是選擇太少,有的字型更與中文美學脫離,或不足以應付各種可能情況,因此許多港台設計師常借用日文字型排版創作。
「在日本、英國,他們有各自適用的字體。有書籍專用的字體,感覺會較柔、詩意、舒服;新聞用的就較清脆硬朗。」仰望外地的字體風景,許瀚文也想像本地可以這樣。二〇一四年,他構思出一套名為「空明朝體」的明體字型,希望它能易讀秀麗,具備中文字應有的美,並且真正與人們自小就培養的文字審美觀相接,革新中文閱讀感受。六年間,他研究實驗,幾經修正,與港台兩地設計師多番合作,終於慢慢琢磨出「空明朝體」的基礎輪廓。
今年年初,「空明朝體」集資計劃在台灣網絡平台上向羣眾集資,不足一個月,已獲贊助逾千萬台幣,贊助人中八成多來自台灣,餘下是香港人。聶永真、葉忠宜、方序中等著名台灣設計師也推薦「空明朝體」。
現募得款項,足以支持他及其團隊造好一萬五千字,讓「空明朝體」完整收錄香港、台語及客家語的通用語及拼音,「那香港和台灣的內文字都不會缺字,真的可以用來排書。這是漢字部分的終極目標。」集資計劃二月結束後,團隊三人便會全力開發「空明朝體」,以昔日刻字匠人的技術精神,把每隻中文字精雕細琢逐一造好。計劃訂明,二〇二二年三月基本款的七千六百字就可供下載。許瀚文不敢怠慢了。
他自己也相當期待「空明朝體」完整推出的一天,那時,人們要用中文字體,將會有多一種選擇,也可能帶來新的風氣:「或推動到新的做法,之後新的字體也能多注重呈現中文的美感。有人buy(這個看法),之後都會有人跟。多人跟,最終受益的,都是讀書的人。那真的是推動到變革。」這是一個香港造字人的抱負。
【即Click bio看更多編輯精選內容!】
#許瀚文 #JuliusHui #字體設計 #typographer #typography #字體 #閱讀 #書籍 #排版 #設計 #明周藝文 #我就是我 @juliushui_typ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