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若無死線催逼,恐怕一篇文章也寫不出。
算一算,《財訊》專欄稿12篇(再加一篇食譜文),《小日子》專欄稿12篇,年底停刊的《Sense》專欄稿4篇,《鏡傳媒》專欄稿3篇(抱歉後來實在忙得無以為繼,辜負了編輯的託付。2018年,這個專欄我會繼續寫的)。 再加上寫給家母陶曉清和鄭宜農的兩篇書序,...
這一年,若無死線催逼,恐怕一篇文章也寫不出。
算一算,《財訊》專欄稿12篇(再加一篇食譜文),《小日子》專欄稿12篇,年底停刊的《Sense》專欄稿4篇,《鏡傳媒》專欄稿3篇(抱歉後來實在忙得無以為繼,辜負了編輯的託付。2018年,這個專欄我會繼續寫的)。 再加上寫給家母陶曉清和鄭宜農的兩篇書序,《戀戀風塵》30週年版附文一篇,和幾篇零星散稿,2017總共寫了35篇稿,總共大概六七萬字,實在說不上豐產。
常應各家單位邀約,要在我的名字前面印「頭銜」,我總回以「廣播人,作家」。前一個身分大概算是問心無愧,後一個身分則始終不無心虛......。 (在臉書寫的東東,和超過70則廣播節目內容側寫的預告,當然都不算啦。) (圖為今年在北京理想國本部簽的書,看上去很壯觀,但說來慚愧,之前講的兩三種出書計畫,今年都在繼續拖延。但願來年能有眉目......) 2017生產文字盤點:
財訊專欄(12+1篇): 電台DJ這回事
這個世界,仍然想聽蔡藍欽
搖滾國父,謝謝你:送行Chuck Berry
Joan Baez奉入搖滾名人堂
哭泣的巴奈,凱道的稻穗
所謂靈感,並非如你想像
回望28屆金曲獎,一點感想
做完一檔視頻節目之後:《聽說》殺青有感
世大運熄聖火的催淚音樂,是這麼來的
我媽得了金鐘特別貢獻獎,請讓我多說兩句
一碗完美的杏仁茶,一場完美的演唱:以莉高露在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我會記得他的笑:送行翁嘉銘
食譜特別篇:家常麵兩種
小日子專欄(12篇): 聽,那久遠久遠的笛聲
最長最長最長的一首歌
唱片封套的魔鬼密碼
如何搞壞唱針並發現撒旦
伍佰的台語搖滾,仍可燎原:且說「蹦孔」
回鄉的路猶外遠:聽謝銘祐「彼卡皮箱」
等到那一天,我們空中再見:告別「音樂五四三」
陳昇老了,這並不是壞事:我聽《歸鄉》
坐在夢裡歌唱:我聽柯泯薰《不能發出聲音》
這才是有教養的流行音樂:我聽陳珊妮《戰神卡爾迪亞》
獻給前任情人的婚禮歌單
張雨生最燦爛的遺贈:「河」不朽的雙吉他
鏡傳媒專欄(3篇): 一個不是太愛喝酒的人想到的事
鞋很重要
胡椒軍曹是我的遠房親戚
Sense專欄(4篇): 傷心車站,失戀列車:Love in Vain
最窩囊也最悲傷的太空人:Rocket Man
離家五百哩:500 Miles
飛吧,自由鳥:Free Bird
序文兩篇:
我的媽媽總是好看,總是興致勃勃:序陶曉清《生命的河流》
漫長的青春,換來一本發光的書:序鄭宜農《幹上俱樂部》
專輯文案一種: 《戀戀風塵》三十年紀念版內頁專文
理想情人吉他譜 在 Nick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楊丞琳 - 理想情人 吉他譜
偶像劇《惡魔在身邊》插曲
http://www.gtp.tw/gtp_view.php?id=s1HQs2VIEsysw7A315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