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理學院工學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理學院工學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理學院工學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理學院工學院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果把清華成立醫學系比喻為「登月計畫」,賀陳校長說,登月的第二節推進火箭已經點燃啟動🚀 本校生科院長及副院長今天上午交接,在校長及許多師長的見證與祝福下,江安世院長把院長的重責大任交到了曾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的高瑞和醫師手上👏 賀陳弘校長說,發展醫學是清華的 #登月計畫,需要有...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

理學院工學院 在 成大單車節——單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1:36

#20201224 #Thur 終於來到了平安夜!不知道大家今年有沒有跟朋友們玩交換禮物呢? 今天單單也準備了給大家的驚喜😎 就讓我們來開箱單單的科系解惑小學堂吧😘 你是不是還在對大學科系充滿疑惑? 你是不是還在網路傳言裡不知所措? 我也曾經如此迷惘, 所以就讓我來跟你們一一說明吧! 準備好了嗎?...

理學院工學院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09:41:41

24年前的今天 1991年10月2日 香港科技大學落成開學 --------------------------------- 一所以工學院、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為主的新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落成並於十月二日開學。首批就讀的學生共七百名,主要來自香港,一百多名教師則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

  • 理學院工學院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17 14:35:32
    有 530 人按讚

    如果把清華成立醫學系比喻為「登月計畫」,賀陳校長說,登月的第二節推進火箭已經點燃啟動🚀


    本校生科院長及副院長今天上午交接,在校長及許多師長的見證與祝福下,江安世院長把院長的重責大任交到了曾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的高瑞和醫師手上👏


    賀陳弘校長說,發展醫學是清華的 #登月計畫,需要有多節強大的推進火箭。
    江安世前院長啟動了第一節火箭,用最強的火力帶領我們衝破大氣層。
    未來高瑞和院長將「換檔加速」,成為第二節火箭,將太空船推進月球軌道,甚至成功登上月球表面💪💪


    新上任的高瑞和院長是第一個將「達文西機械手臂」引進東部醫院的醫師,也曾帶領慈濟的醫療團隊到尼泊爾賑災,是備受醫界尊敬的先行者。


    高瑞和院長說,清華生科院轉型成為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將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他將發揮清華創新、跨域的精神,為清華生科院注入新的活力。


    江安世前院長細數生科院6年的改變,如招聘18位年輕有為的助理教授,預期他們將為清華生科院,甚至台灣的生醫學界帶來強勁的研究能量。他也一一感謝楊嘉鈴教授、李家維教授等多位同仁在他任內提供的協助。


    理學院、工學院、科管院、人社院院長都出席了今天的交接儀式,還送上盆栽表示祝福。跨領域是清華的 DNA,許多院長都期待與高瑞和醫師有更多元的合作呢 👏


    #清華登月計畫
    #期待清華早日登月

  • 理學院工學院 在 梅竹黑客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21 20:44:25
    有 58 人按讚

    【2020梅竹黑客松徵才圓滿結束🎉】
    #動工開始
    登愣!梅竹黑客松團隊徵才結果出爐囉~
    昨日晚間已寄出面試結果,
    記得到信箱查看相關事項,有任何疑義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
    非常感謝每個關注、參與梅竹黑客松的你,
    你們的支持使第八屆梅竹黑客松順利啟航。
    無緣成為團隊成員的朋友,
    雖然在這次的招募和彼此擦肩而過,
    但請別感到灰心,
    未來歡迎你持續以各種形式參與梅竹黑客松。
    成為籌備團隊的新夥伴,
    期待與你們激盪出新的火花,為梅竹黑客松帶來嶄新的氣象。

    今年,團隊的組成依舊多元,
    有著電資院、科管院、管理學院、工學院、生科院、人社院、客家文化學院的學生,
    我們寄望能以不同面向的視角與專業,讓梅竹黑客松不只是科技掛帥的組織,而是可以從資訊走向社會,擁抱更多創新的可能。

    最後,誠摯地向大家對我們的重視致謝。
    我們將持續耕耘,為學生提供友善的科技社群平台,辦理黑客松,進行腦力激盪,試圖解決生活痛點。
    同時也秉持著公民科技的精神,規劃演講活動,在校園推動相關議題的討論。
    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我們,
    期待之後透過不同活動與舊雨新知交流!

    #2020梅竹黑客松
    #敬請期待我們的下一步

  • 理學院工學院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14 14:15:58
    有 513 人按讚

    👍電機資訊學院張耀文院長榮任國際電子設計自動化頂尖學會
    IEEE CEDA總裁
     
    電機資訊學院張耀文院長獲選擔任2020/2021 IEEE CEDA總裁(President),為首位非美國/非瑞士的全球最重要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學會最高領導人,大幅提升台灣在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的國際能見度和影響力,並使台灣成為此領域的領導國家之一。張耀文於2012年起擔任此學會的執行委員(Executive Committee)至今,曾任2012/2013 學會秘書、2014/2015 技術活動副總裁、2016/2017會議副總裁和2018/2019候任總裁等職務。
     
    IEEE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 成立於1963年,為國際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專業組織,會員來自全球170餘國,會員數超過42萬人,外加12萬學生會員,依領域分為46個專業學會,CEDA為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最重要的專業學會。CEDA授予各項相關學術獎勵,包含與國際半導體協會共同授予被稱為電子設計自動化諾貝爾獎的卡爾夫曼獎(Phil Kaufman Award)、IEEE會士提名和各項論文與服務貢獻獎等。CEDA 每年舉辦超過40個國際會議,出版三個旗艦學術期刊,舉辦各式各樣的競賽和產學活動,目前在全球有眾多分會,觸角伸及全球各地。
     
    張院長是 IEEE 會士,在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的研究和服務影響深遠而且獨特,創造多項全球/亞洲/台灣第一的紀錄,曾獲得電機資訊領域最知名的國際專業媒體EE Times十餘次的報導。該媒體京都賞(Kyoto Prize)得主的資深技術編輯柯林˙強生 (R. Colin Johnson) 先生於2013年報導中稱其為 “EDA領域的微電子先鋒” (“a microelectronics pioneer in EDA”) 和於2015年讚譽其團隊為 “地表最好和最聰明的工程團隊” (“The Best and Brightest Worldwide: The best engineering minds on the planet…”)。
     
    張院長在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的研究獲獎無數,從事研究20餘年來在最頂尖國際會議DAC論文發表數量居全球第一,2017年獲得該會議的第一名最佳論文獎,為56年來台灣唯一不分領域的全會議最佳論文獎。當年有約 700件研究論文交件,第二名為麻省理學院工學院院長團隊和Intel合作的論文。2013年於DAC五十周年大會中獲頒四項研究貢獻獎,為該會全球獲獎第二多的研究者,且為最年輕的四獎項得主。他也獲得頂尖國際EDA研發競賽六次冠軍,前三名獲獎超過20次,為全球之冠;其中NTUplace 電路擺置器更獲得史無前例的三大國際競賽三冠王,且已成為受歡迎的頂級業界設計工具。他曾名列微軟學術搜尋資料庫硬體和結構領域超過四萬名研究者中,近五年論文引用數全球第一名。
     
    張院長在2013 年擔任頂尖國際會議ICCAD大會主席和2011年ISPD主席,分別為台灣和非美國的首位主席。任內分別推動ICCAD國際競賽和創立ISPD學者終身成就獎與其相關系列活動,現已成為兩項國際會議的重要傳統。因其卓越的貢獻,他於2015年獲頒亞洲首位的IEEE CEDA 傑出貢獻獎,2012年獲頒ACM 服務獎。他於2008年起擔任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最頂尖期刊IEEE TCAD的副編輯長達六年,為該期刊創刊27年後台灣的首位副編輯。現仍為該領域三大期刊IEEE TVLSI 和 IEEE D&T 的編輯委員。
     
    #NTU #IEEECEDA #張耀文 #臺大電機

  • 理學院工學院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19 22:00:05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收緊留學後的移民政策,以安撫民族主義的情緒。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費用不斷飆升,可獲得的獎學金數量不斷減少。早在 COVID-19的大流行之前,已經就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國際教育帶來的價值和利益。在疫情持續肆虐的同時,其他國家對於留學生有什麼新政策,如何在這種時候留住人才?

    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超過百萬國際學生裡,大多都來自亞洲,以中國留學生最多,有快37萬人,其次為印度留學生20萬人。其他國家像是南韓、越南、台灣、港澳的留學生也不少。所以中印兩國學生的走向是主要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香港嶺南大學5月對中國學生海外留學調查,有高達84.4%的受訪學生表示會選擇不會出國留學。被問到哪裡是他們留學首選,最受歡迎的國家還是美國,再來是香港。第三名是英國,接下來是日本跟台灣。可能是因為國際媒體報導很多華裔學生和居民在英國、歐洲和澳洲在戴上口罩後遭遇歧視甚至攻擊。這些都會影響華裔學生選擇留在比較友善的國家。

    印度學生出國意願則比較沒有受影響,但是他們偏向歐美的學校。有趣的是,印度世界排名最高的幾所學校像是印度理工學院或是印度管理學院其實比美國的一些常春藤聯盟學校更難進去,但是印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資源比較不足,所以不斷增長的印度中產階級寧願把孩子送到歐美的二線大學,讓孩子有海外留學的經驗再回國競爭。

    很多國家看準外國學生花錢除了是想實際體驗外國的校園生活,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學校的人脈和資源在國外找工作。所以像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留學生,只要在符合各國規定的期限內是全職學生的身分,包括線上課程在內,就可以獲得「學習後的工作許可」,像是英國就討論要把現行給留學生畢業後兩年的工作簽,延長為四年。

    而有些因應疫情也開始為學生提供虛擬留學機會,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來說,他們就開設了許多不同國家的虛擬海外課程,像是南美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印度跟約旦都有。學生可以先遠距選修這些國家提供的課程,之後再前往這個國家。比如說像是丹麥的虛擬海外課程,就是由丹麥當地的老師講述他們是如何把永續的概念用在生活當中,有學生參加完之後,就可以到丹麥繼續學習銜接,或是在美國的丹麥公司找工作。

    其實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想要留住自己國家的人才,或者是吸引外國菁英,第一個當然是持續提升國內的教育品質,英文授課的比例是基本的,還要確保內容可以跟國際連結。環境也是友善以及適合國際學生的。再來就是完善的就業輔導措施,讓他們有辦法持續留在留學國應用所學付出。

    像是剛剛前面提到的英國、歐洲、美國和澳洲,亞裔學生還面臨可能的歧視問題。也有討論認為,在全球衛生危機時刻,如果這些學校或者當地居民沒有準備好適應不同的理解和經驗,像是接受戴口罩做為預防措施,那麼接收外國學生後讓他們有被歧視的風險,其實有道德上的責任。
    一個成功的國際城市有賴於吸引和留住世界人才。在疫情之後,想要留學的人已經大大減少,如何制定適當的留學策略、促進以創新為中心的就業可能,甚至是增加學生的身心靈安全感都成了國際學生選擇的的主要因素。不曉得你身邊有沒有準備要出國留學的朋友呢?或是正在留學的你自己就受到了疫情影響?歡迎大家一起跟我們討論以及分享你的經驗。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理學院工學院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9-26 19:00:04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五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隨著我投入「學習」的領域越久,我就會認識越來越多,喜歡學習的朋友。

    這些朋友呢,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的美德、也有很多的優點,也常常因為他們,帶給我更多的刺激、前進跟改變。

    然而如果真要說,在他們身上,我感覺到心疼的部分是什麼?

    我覺得喔,如果以此時、這個年代來看的話,我最心疼的部分,就是他們普遍都有一種,叫做「資訊焦慮症」。

    「資訊焦慮症」呢,就是他們很害怕錯過了一些訊息、錯過了一些可以取得更不一樣的認知的機會。

    然而有時候喔,人就是一個這麼奇妙的存在。就是呢,我們常常會把「工具」當「目的」;到了最後,我們會為了做一件事,而做一件事,而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做它?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多資訊?

    無非是希望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變化,或者是面對眼前的狀況的時候,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決策品質;能夠知道當我要付出努力的時候,要怎麼樣擬定方向,才會是正確的?

    所以呢,簡單來說,「資訊」本身是個工具,「目的」是要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適合自己、更好的一個決定。

    然而呢,有很多喔患有「資訊焦慮症」的朋友,在他們身上我有時候,真的會搞不太清楚,他們好像就是為了取得資訊,而取得資訊。

    就像是瘋狂的,去踏入很多不同老師的教室,他們把學習當成是好像「集點」一樣。

    再不然就是他們報名了很多線上課程、訂閱了很多知識頻道,可是你說他真的有聽?又或者是他真的學以致用嗎?我還是蠻懷疑的!

    其實當我看到這樣的現象的時候,就讓我回到自己的專業裡面,去找一找,有沒有哪些研究,或者哪些討論滿符合這個現象。

    或許呢,對於「資訊焦慮症」的朋友來說,當我跟你分享一些,可能是有科學根據的、可能是有研究支持的;像是這樣的發現跟結果,不知道能不能幫你緩解「資訊焦慮」,讓你更回到學習的本質。

    我看到了這個資料是哦,在1980年代的末期,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安卓森」,他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

    實驗的對象,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管理學院的學生。首先呢,安卓森讓每一個學生,選一份股票投資的組合;然後把學生分成兩群。

    第一群學生,只準看手中持股的價格變動,他們完全不曉得自己買的股票,為什麼會上漲,而為什麼又會下跌?他們只能靠著這麼有限的資料,來決定要怎麼樣買股票。

    而相反的,第二群學生能夠取得源源不絕的財經資訊,他們可以看財經頻道、他們可以讀華爾街日報,而且呢還可以請教專家,分析股市的最新動態。

    結果你猜猜看,這兩組的投資表現,哪一組會比較好呢?

    令人很意外的是喔,資訊比較少的那一組,最後賺到的錢,是資訊比較多的那一組的兩倍多。

    其實這個研究結果就告訴我們,當我們接觸過量的新聞,反而會讓我們來分心。資訊充沛的那一組的學生,很快就會習慣關注最新的謠傳,跟內幕消息。

    就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賽門」他說過的。他說啊:「豐富的資訊,會創造出貧乏的注意力。」

    由於呢,得到這麼多額外的資訊,這些學生會比資訊貧乏的那一組學生,更頻繁的進出市場、買賣股票。

    他們相信喔,自己的知識豐富,能夠洞燭先機、能夠預測股市的走向;然而結果就是「他們錯了」!

    如果你發現過多的資訊,幾乎你會像強迫症一樣,無時無刻的刷臉書、收Email,或者是無時無刻的,去參考那些你所訂閱的頻道、網站…等等的這些。

    反而讓你看待你的生命、看待你要做決定的事情,越來越模糊;甚至於就結果論來說,可能越來越不精準。

    你的決策越來越沒有辦法,為你帶來更好的結果。這時候,你覺得你需要的是什麼呢?

    我遇到很多「資訊焦慮症」的人,他會歸因在,是因為我取得的資訊還不夠多;所以呢,他再找更多的資訊,來幫助自己。

    那你想這樣的行為,真的有辦法幫助到他自己嗎?還是喔,這樣「忙」啊,叫做「越幫越忙」啊!

    因為過多的資訊,真的會讓我們分心、讓我們為了資訊而資訊;而忽略了今天我取的這些資訊的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我想達成的「目的」是什麼?

    只有你專注在你真的想去的地方、你真正在乎的事情,透過鎖定目標,聚焦在一個焦點上面;這時候你才能夠去篩選出,你所需要、而且對你有幫助的資訊,不是嗎?

    所以呢,如果你患有「資訊焦慮症」,那麼我想跟你開個小玩笑,如果取得的資訊越多,就代表越成功;那麼統治這個世界人,應該是學歷最高的人,不是嗎?

    然而你可能認識過很多學歷很高的人,你連聽他說話都聽不懂,更不要說他能不能去去影響別人,或者是帶領這個世界了,不是嗎?

    想想看,什麼才是重點、什麼才是關鍵?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呢可以幫助你,建立起你跟文字之間的關係;「啟點」的課程都有一個特色,叫做回歸到本質。

    凡是你掌握到關鍵的本質,你接下來要運用在你的人生裡面,要怎麼發揮就容易了!

    所以呢,文字跟書寫一定有它的本質,為什麼有些人他寫出來的東西,並不困難;但是卻很雋永,而且能夠影響很多人?

    然而相反的,有些人的文字真的好美,他用的字詞真的好有深度;可是你卻讀都讀不下去。我想啊,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你有沒有真的掌握核心、關鍵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在這之前,已經參與過很多的寫作課程,那麼我可以保證【寫作小學堂】,絕對會帶給你不同的體驗。

    然而,如果你想要靠近跟文字之間的關係,而你在這之前,也沒有上過任何寫作課程,那麼歡迎你加入【寫作小學堂】。

    從一開始就打下正確的基礎,那麼你在「寫作」這一條路上,肯定是可以如魚得水的。

    12月7號這一門【寫作小學堂】,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

    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理學院工學院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8-15 14:00:02

    居港美國人Mia Williams每隔一段日子,從灣仔的家,舟車勞頓,來到新界鄉郊,為的是採購優質的有機薑和黃薑。這天,她到訪的農場叫金記,由一位殷實淳樸的老農鍾姨打理。鍾姨從田裏挖出一塊黃薑,狀如手指,並沒有讓人驚艷的體積。Mia卻說這才是好物,「假如你在街市選購,最好尋找細小一點的,不必找巨如象的。因為沒有添加化學物質或被基因改造的薑和黃薑,通常都較細小。」

    如此重視食物來源,因為Mia生產的一款健康飲料正正要用上大量薑和黃薑。飲料以冷壓薑汁為基礎,並添上不同健康食材,例如麥盧卡蜜糖、活化碳、椰奶等,演化出三種口味。由於冷壓薑汁體積細細,好比酒吧的shot杯,故Mia命名為Tizzy Shots。Mia說,薑和黃薑含有豐富薑醇,有助增強人體抵抗力,減低炎症機會,及讓人體維持在弱酸性的健康狀態。


    此番解說,出自Mia的口尤具權威性,因為她是個科學家。受鑽研科學的父母所感染,Mia青少年時期已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工作,並在美國衞斯理學院、霍普金斯大學分別攻讀學士及碩士課程,專攻醫學遺傳學,後來更在Cancer Research UK從事癌症研究工作。

    數年前,癌症研究工作讓Mia踏足亞洲,更跟英國籍丈夫定居香港。婚後,Mia放下研究工作,專注照顧家庭,但懷孕經驗竟成為事業發展的一個小契機,「懷孕時,我常常感到不適,出現孕吐的情況。」Mia想起以往所學,知道薑有助紓緩不適,於是自製薑汁飲料。健康小點子發酵,成為了一門小手作生意,Tizzy Shots便誕生了。Tizzy是Izzy及Tilly的合寫,那是她兩名分別4歲及2歲女兒的名字。

    Tizzy Shots味道微辣,並不是人人喜愛的味道,Mia建議飲用時,以有氣水或茶稀釋,加上橙片或檸檬片,味道如汽水或果汁般清新可口,亦如咖啡般醒神,卻不含咖啡因。


    因以健康為宗旨,故Mia堅持人手小量生產,且不添加任何防腐劑,更堅持親自到農場選購有機薑及黃薑,絕不貪方便及慳成本,而隨便到街市置貨。

    記者:周燕
    攝影:鄧廣基、陳秉謙

    網址: http://www.tizzyshots.com
    銷售點:
    灣仔隆安街15號地下Bite Unite
    灣仔摩利臣山道9號天樂廣場7樓Pinnacle Performance

    鳴謝:meatmarket.hk co-share kitchen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