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現代詩選再別康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現代詩選再別康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現代詩選再別康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允晨文化 詩集分享:《#編年台北》※ 丁威仁〈微風往事〉 *楊弦和胡德夫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唱新詩譜曲的作品,為台灣現代民歌之濫觴。(1975)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在散場電影之後 摘了一株小草,別在祖父的月琴 約定一個攜手看海的日子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現代詩選再別康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允晨文化 詩集分享:《#編年台北》※
丁威仁〈微風往事〉
*楊弦和胡德夫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唱新詩譜曲的作品,為台灣現代民歌之濫觴。(1975)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在散場電影之後
摘了一株小草,別在祖父的月琴
約定一個攜手看海的日子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在廟會結束之後
走在雨中,你說如果忘了我是誰
風會告訴我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在鄉間小路,不斷再別康橋
而外婆的澎湖灣裡,日子總是
天天天藍,愛情成為了一隻
抉擇悲歡的秋蟬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向橄欖樹以及秋天的野菊花
告別,只能匆匆地在風中的
早晨,讀你讀你千遍
也不厭倦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可樂瓶變成了傳奇,巨龍擦亮雙眼
才發現日常裡都是偶然
或海裡來的沙,請不要動不動
就說愛我,美麗島走在雨中
像流浪者的獨白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風告訴我,想把春水叫寒
但一切匆匆,九月的高跟鞋踩著
鄉愁,我們邊走邊網住一季秋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就要揮別春風
於想像的夢田,唱你的歌
就恰似你的溫柔
這一個往事如風的時代
雙截棍打壞了一顆黑色柳丁
五月下雪的天空裡,有神
叫我們趕緊離開地球
姊姊才是證明
信仰的唯一暗號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丁威仁 創作
#winnie 手寫、襯圖,粉專 Winnie艾寫字,Instagram:writess
※丁威仁詩集《編年台北》(允晨文化,2021年2月3日)
※《編年台北》(引自書介)
戰後七十五年 (1945-2019)
編寫首都的日常,從
年青的滄桑一路成詩
台北城的戰後史不止
北方,彷彿島嶼的光
作為一名詩人及中文學者,我的研究領域除了現代詩外,就是中國古代詩學。歷代文人不乏以詩作記錄該時代重要的史實,譬如「詩史」杜甫的《三吏》、《三別》直接反映時事,白居易更直言「詩歌合為事而作」。他們都強調詩歌不僅可以記錄歷史現象,更能進行對於時代與社會的批判與反省,使得後人藉由這些作品鑑古知今,成就以詩寫史的文化精神。
我曾經以地誌詩作來踏查台灣,那是就「空間」來描寫我的母土。《編年台北》則以「時間」為度量,記錄台北在二戰之後的步履和事蹟。我用有意識的方式編年書寫,在詩題處即明白點出各個年份,並佐以提綱式的標題,讓讀者「按年索驥」。
這種以詩繫年寫史的方式,是我身為台灣詩人的職志。
※丁威仁(1974-)
生於基隆,現任 #清華大學華文所所長。學術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詩文理論與批評、戰後台灣現代詩、魏晉與明代文學、中國古代房中思想、數位與網路文學等。
曾獲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聯合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吳濁流文藝獎 及各地方性文學獎,詩作收錄於各文學或詩選集。除《編年台北》獲第十九屆 #台北文學獎 「#台北文學年金」入圍外,《#走詩高雄》獲2015年高雄市書寫高雄創作與2017年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
現代詩選再別康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作記事.第二節〉◎陳昌遠
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
我的廠區,仍在運作
齒輪比是合適的,每一支扳手
都有對應的螺絲
而螺絲,有他們對應的位置
有不崩滑的牙,在每一台機器的腔內
穩固著支架,引擎,以及空壓機的管路
這些都經過適當的調整,設定
並且有足量的潤滑
電力與物料是不缺乏的
作業流程是順暢的
訂單,銷量,與產能比例為正
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
我有勞動,也有錢賺,更有招牌
我的廠區就在那條大路旁
黑夜裡也仍在運作
貨車來時,我會用力拉開鐵門。
--
◎作者簡介:
陳昌遠。一九八三年生,高雄人,曾獲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楊牧詩獎。做過十年的報紙印刷技術員。到臺北工作後,發現精神勞動比身體勞動的危害更大,有時會夢到自己還在工廠。以ID:sea35在ptt_poem板長大。
--
◎小編 烏龍 賞析
當我們試著從網路上的教科書圖書館,大略回顧一下近十年的高職國文課本選讀的現代詩,會發現其中出現的詩人如:徐志摩、鄭愁予、余光中、紀弦、瘂弦、白萩、洛夫等人,幾乎也都是普通型高中國文課本中的常客,尤其是徐志摩〈再別康橋〉與鄭愁予〈錯誤〉兩首。若法規中對於高職國語文教育的期望是:「獲取專業知識和跨領域學習的橋樑,亦有助於造就技能與才識兼備的優質人才。」那目前對於技術型高中的選文,至少以現代詩方面而言是需要受到質疑與重新思考的。
在〈技術型高中的國語文教育政策與教師、升學考試的反饋〉中,研究者透過項技術型高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試圖從中探討現在技術型高中的教師對國語文教育走向的普遍看法,其中某部分的調查呈現出:「大致而言,教師們同意技術型高中的國語文教科書選用技術題材相關篇章,但認為『現代篇章』可能比『古典篇章』合宜。......(中略)但無論是『現代篇章』或『古典篇章』,教師們均認同教學重點『宜在人文層面,而非專科知識』。」
究竟要怎麼樣將技術型題材與人文層面結合,作為技術型高中國語文教科書的選讀課文?以現代詩而言,陳昌遠的《工作記事》或許能夠作為其中一個參考方向。
整本詩集中出現了許多只有在工廠才較容易出現的物品,如扳手、工作服、管線、安全開關、螺絲等,作者透過自己在印刷工廠工作的經驗為基礎,將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與現實工廠工作結合,透過個體去看工廠、透過工廠的器物再回看自己。
在其中第2節,詩人以「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為開頭,回應一般人對於工廠工作人員的刻板印象,透過「不缺乏的、是順暢的、比例為正」等敘述,看似以一種正向態度進行反駁,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樣不缺乏又順暢且比例為正的背後,是一系列機器與機器的反覆運作,詩人在形容工廠運轉狀況時,用了「對應、專屬、穩固」等詞,彷彿對應了工廠裡的工作是某種規律且機械性的進行,連人都因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而逐漸機械化。
最末尾,即使詩人又重複說了一次:「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我有勞動,也有錢賺,更有招牌/我的廠區就在那條大路旁」但或許困頓的真的不是物質生活本身,而是一般人看不到的,那顆因日日夜夜重複而逐漸麻木的心。
--
美術編輯:泱泱
圖片來源:泱泱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技職教育課本詩選 #陳昌遠 #工作記事第二節 #工廠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