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現代文學雜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現代文學雜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現代文學雜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現代文學雜誌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懷念詩人管管 (1929-2021)】 本名管運龍的詩人管管,是文壇少見的全方位藝術家,他精彩的一生見證著時代的波瀾起伏。管管在1929年出生於山東青島,年少便遭逢國共內戰,被國民黨強拉為軍伕,其後更被迫離開家人與故鄉,隨軍來臺。 在軍人生涯中,管管著迷於現代詩,乃至於1959年在《藍星詩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現代文學雜誌 在 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54:52

#白先勇挑戰直播 白先勇去討債是什麼模樣? 依稀記得以前蘋果日報超級賤,會要明星讀書發表心得, 蘋果日報壞在,他再叫作家和文化人來評論明星的讀書心得。以為討論的是書呢,原來削的是別人的臉面。 那也是一種現形記。 讀《白先勇的文藝復興》,當然很補,看到文學前台,也知道文學後台。以為讀副刊,有時讀到...

  • 現代文學雜誌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19:31:24
    有 381 人按讚

    【懷念詩人管管 (1929-2021)】

    本名管運龍的詩人管管,是文壇少見的全方位藝術家,他精彩的一生見證著時代的波瀾起伏。管管在1929年出生於山東青島,年少便遭逢國共內戰,被國民黨強拉為軍伕,其後更被迫離開家人與故鄉,隨軍來臺。

    在軍人生涯中,管管著迷於現代詩,乃至於1959年在《藍星詩頁》發表〈放星的人〉,成為早期代表作之一。管管投身詩壇的年代,也是臺灣戰後現代詩及其不同流派蓬勃發展的時期,管管由閱讀「藍星」詩人而轉入「創世紀」詩社、成為創世紀詩雜誌的社長,標誌著其養分來源不僅有傳統抒情的成分,更擁抱超現實潮流與表現,進而形成他獨樹一幟、難以歸類的風格。

    詩文以外,管管的才華還擴及繪畫、朗誦、編劇,乃至於影視演出等多方面。不僅他參與編劇、演出的《六朝怪談》(1979年由王菊金執導)入圍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肯定,作為演員的管管還在如《孽子》、《策馬入林》、《梁祝》等電影,以及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中出演,所涉領域豐富而廣闊。

    即便如此,管管的讀者最印象深刻的,或許還是他充滿童趣、天真爛漫的生命態度。彷彿時代劇變與漫長的年歲從未在身上烙下印記,他一生優游,活過了詩人「荒唐裏有一點輝煌」的人生。

    #管管 #詩人管管 #管運龍 #藍星 #創世紀 #現代詩 #現代文學 #白先勇 #柯慶明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92/3/21
    圖說:六o年代風靡台灣文壇的《現代文學》雜誌重新印刷出版,於敦化南路上誠品書店地下一樓誠品藝文空間舉行重刊酒會。圖左三為白先勇,右一為管管。
    攝影:游輝弘
    來源:聯合報

    歷史新聞

    【1992-03-22/民生報/14版/文化新聞】

    他們不是褪色遁入歷史 而是融入廣大文化世界
    文壇參商敘舊
    回味「現代文學」進入高潮

    【記者 張夢瑞/報導】
    誠品書店三週年慶特別策劃的「現代文學與六○年代」系列活動,昨天進入高潮;當年參與編輯與寫作的作家齊聚一堂,把酒言歡,重溫那段浪漫、理想、狂喜的時光。

    為了表達對六○年代作家與文學永恆的尊重,主辦單位在現場四周,貼滿了六○年代文壇風貌的相片及資料。專程自美返台主持「現文重刊」酒會的作家白先勇說,好像回到從前。

    當年在「現文」經常有作品發表的詩人管管、張默、辛鬱、羅門、蓉子、向明、洛夫幾乎全到齊了。「現文」復刊才加入的馬森、林清玄、張大春、古蒙仁也來了。馬森著名的長篇小說「夜遊」,在「現文」連載一年,最近將重印。不斷有作品推出的馬森說,雖然文學作品今不如昔,但是他捨不得停筆。

    白先勇的老師朱立民昨天也來參加酒會,令白先勇相當感動。朱立民說,最近他將應邀到上海參加莎士比亞研討會,將準備帶一套新版的「現文」送給對方。朱立民同時鼓勵白先勇不要放棄寫作,繼續文學創作效命。

    曾擔任「現文」主編的台大教授柯慶明向大家透露,目前台大有15位中文系的學生正在研究「現文」的作品,「現文」中不少文章,已被大學中文系列為必讀的作品;另外,高中、國中的國文教材,有好幾篇是出自「現文」。柯慶明說,「現文」並沒有走入歷史,相反地,它已經走入廣大的文化世界裡。

    預定29日回美的白先勇說,人到中年,才體會出杜甫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境界。人生聚散如此匆匆,下次「現文」的朋友何時聚會,他不知道,因此他格外珍惜此刻。

  • 現代文學雜誌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1 00:24:56
    有 1,836 人按讚

    了解

    我家跟政治從來沒有甚麼牽扯.

    父母都是老實的公務員, 都在公家機關, 同一個工作做了一輩子. 好像也都是一輩子的國民黨員.

    家族裡也沒有甚麼跟政治有關的人, 除了一個舅舅當過政風處處長.

    從小到大在家裡沒聽過關於政治的甚麼, 直到我上大學後, 有一天爸爸忽然故作輕鬆地說: 有沒有考慮加入國民黨? (太奇怪了, 有此一問.) 我反問: 為什麼? 爸爸說: 畢業以後進社會工作會比較順利.

    會嗎? 大概看我的回答很冷淡, 爸爸沒有再說甚麼. 這是我記憶中僅有的二次和父親有過關於政治的對話.

    其實根本也沒討論, 政治話題從來沒在家裡出現過.

    我當時在台北的大學混得像個假文青, 文學看白先勇的「現代文學」, 雜誌訂「當代」, 而且嚮往紫藤廬咖啡, 去公館找茅盾, 沈從文的禁書, 也沉迷金庸古龍和瓊瑤, 膚淺地熱愛存在主義, 過著自以為是的輕微叛逆的學生生活.

    不過我始終也沒參加過政治社團, 佛學社倒是去過, 還上山打過禪七, 喫過兩個月的素.

    後來聽到228, 是以前在彰化台中求學時從沒聽過的.

    有一次回彰化問爸爸, 他是否聽過228的甚麼事, 認識甚麼人? 爸爸忽然臉色一變, 語氣嚴厲地: 你哪裡聽來的? 以後聽到這個都不要管, 不干你的事!

    印象很深是因為爸爸是個脾氣溫吞的人, 鮮少厲聲嚴詞. 對我而言, 不過是問個已經過去的歷史的事情罷了, 卻換來一番莫名其妙的訓誡. 我隱隱約約感覺到228是個禁忌, 是個傷口, 是個不能說的秘密.

    從此我再也沒跟父親提過228, 只能自己從書本, 資料或是朋友間的閒談中去摸索探知.

    1990年出國念書, 每年回去陪父母過年. 1996我回去投票選總統, 打聽爸媽的投票意向, 意外地發現爸爸竟然支持當時拋出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被視為叛徒的李登輝, 而不是郝柏村/林洋港.

    此後越來越偏離國民黨的李登輝, 也越來越受到我爸爸的支持. 老實說我非常意外, 但是也沒多問.

    直到父親2004年過世, 阿輝伯始終是他的偶像. 但是卻從沒干涉我票要投給誰.

    倒是母親始終都是很堅定的國民黨員, 一輩子投給國民黨, 對於李登輝背叛國民黨也沒少罵. 記得很清楚, 陳水扁/馬英九第一次總統對峙時媽媽對陳水扁的難聽用語.

    我則是很久很久以後才慢慢了解阿輝伯對台灣民主的貢獻.

    說起來很好笑, 以前在台灣從沒聽過蔣介石的講話, 是後來在法國電視播放的紀錄片上聽到的, 他濃重的浙江口音轟雷一般地打進腦袋裡, 我驚呆了: 這人在說甚麼? 我完全聽不懂!

    但是我記得小學時候因為他過世, 整整一天哭得淚流滿面, 如喪考妣. 為什麼要為一個我從沒見過, 也沒聽過他說話, 也聽不懂的人哭得如此哀戚悲傷?

    長大之後每每想到這一點就覺得丟臉, 雖然那時我不過是個孩子, 但是可以看到那個年代的人是怎麼被政治操弄的.

    前一陣子跟一個嫁給法國人的台灣朋友聊天, 她說: 台獨讓她覺得她的中國文化被 ‘絕子絕孫”了. 我乍聽非常錯愕, 沒能反駁. 好像也不需要反駁, 這種話題往往誰也說服不了誰, 只會引起雙方不快, 破壞交情.

    可是我後來想: 為什麼我講中文寫中文? 為什麼我熟知的歷史地理是中國的, 不是台灣 – 我生長的地方? 老實說我很慚愧不知道王功溪湖在彰化市的東西南北, 也不清楚從彰化去二林芳苑該怎麼去. 小時候背了一堆中國36省簡稱, 省會, 鐵路, 可是我不知道高雄叫打狗.

    後來很想跟這個朋友說: 如果台獨讓中國文化在台灣”絕子絕孫”, 請問當年我只會講台語日語的外公外婆突然面對一個講國語的政權進來, 他們是不是也應該覺得他們生長熟悉的台灣文化日本文化被”絕子絕孫”了?

    我本來也只會講日語和台語的父母在10歲左右要開始學國語, 而我本來不是應該只會台語和日語, 如果沒有蔣介石與國民黨政權進來的話?

    我從小跟外公外婆看楊麗花的歌仔戲, 跟著一個外省籍的同學聽吳兆南魏龍豪的相聲, 後來跟著余光聽美國排行榜. 我從沒覺得有甚麼違和之處. 可是我這位說中國文化被絕子絕孫的朋友從沒看過楊麗花歌仔戲, 她可能也覺得歌仔戲不是甚麼有文化的東西.

    換句話說, 我是被教育成一個講中文讀中文死背一個與我無關的國家的地理歷史, 同時被刻意忽略自己腳下最貼近親近的土地文化, 以及人與風俗.

    我不贊成”去中國化”, 但是我支持將認識自己台灣的文化歷史的比例成為教育社會生活文化裡的最大部份.

    這, 本來就是剛好而已.

    無論阿輝伯被哪些人如何咒罵, 他是成就今日民主自由人權台灣的偉人.

    他的偉大, 不懂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的人是無法理解的.

  • 現代文學雜誌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28 12:30:00
    有 7 人按讚


    週末午后,來聽聽「閱讀在午后」😊

    《現代文學》雜誌1960年3月15日創刊於臺北,至一九七三年九月停刊,歷時十三年,共出五十一期。

    《現代文學》的創辦人均是在台大外文系的前後期同學,包括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陳若曦、李歐梵等人。創造的歷史里程碑不計其數,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這個傳奇的故事

  • 現代文學雜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1-04-08 22:09:29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描寫六位作家的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明天起以影展方式上映,六部片中、描述作家王文興創作歷程的電影、「尋找背海的人」,今晚也搶先舉行首映,曾經在威尼斯影展拿下大獎的導演林靖傑,相當有創意地透過戲劇和動畫手法,精準描繪出王文興當年震撼文壇的作品、「家變」。
    王文興口裡朗誦的,正是他在三十多年前震驚文壇的作品、「家變」。這本小說從內容形式、到語言文字,甚至是深刻刻畫父子衝突的情節,都因為太創新,1973年一發表,就引起正反兩面強烈的評價。
    這本書引起大爭議,卻也變成文學系學生必讀的經典,但這一切,王文興都不在乎,他只想在文學這條路上,找出一種接近於詩的語言。
    1939年王文興生於福建,七歲時舉家遷到台灣,短篇小說《欠缺》裡,寫的就是早年在台北市同安街舊居的景物,也就是現在的市定古蹟、紀州庵。
    1960年代,王文興就讀台大外文系時,和同班同學白先勇、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1965年在美國拿到碩士學位,回到台大任教,直到2005年退休。他寫書很慢,一本《家變》就寫了七年,《背海的人》又寫了23年,加上一本短篇小說集,總共只出了三本書,但是他的文字功力,卻隨著歲月不斷累積。
    王文興用西洋文學的技巧寫小說,並大量使用自創的語詞句法,改變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方式,新生代電影導演林靖傑,透過動畫、戲劇的手法,呈現王文興小說的魅力,也揣摩這位台灣現代文學史上、不能被忽略的作家,創作的內在心境。
    記者黃亦如莊志成 台北報導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