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養生息一周,
今天下午模A第7堂率先開課囉!
我們學了raise, pressure的collocation、claw/ banquet相似字、cess/ceed字根、還有music genre (錄影小幫手說,沒想到幫忙錄影也收穫如此之多!總覺得音樂類型應該就是那些而已,竟然可以教到30種以上...
休養生息一周,
今天下午模A第7堂率先開課囉!
我們學了raise, pressure的collocation、claw/ banquet相似字、cess/ceed字根、還有music genre (錄影小幫手說,沒想到幫忙錄影也收穫如此之多!總覺得音樂類型應該就是那些而已,竟然可以教到30種以上🤩)
今天來復習以前分享過的「音樂篇」🎹🎼
——————————————————————
🎹 俐媽英文教室—音樂篇:
1️⃣ Musical notation 音樂符號
note 音符 >♪
measure/bar 小節
bar line 小節線
rest 休止符
score 樂譜
staff 五線譜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簡譜
sharp 升記號 >♯
flat 降記號 >♭
natural 還原記號 >♮
key signature 調號
time signature 拍號
treble clef 高音譜號
alto clef 中音譜號
bass clef 低音譜號
2️⃣ Elements of music 音樂的元素
pitch 音高
rhythm 節奏
scale 音階
major key 大調
minor key 小調
chord 和弦 >Cmaj9, Am, C7sus
arpeggio 琶音
syncopation 切分音
lyrics/words 歌詞
3️⃣ Instruments 樂器
❣️ Strings 弦樂器
Violin 小提琴🎻
Viola 中提琴
Cello 大提琴
Double bass 低音大提琴
Harp 竪琴
Ukulele 烏克麗麗
Acoustic guitar 木吉他
❣️ Woodwind instruments 木管樂器
Piccolo 短笛
Flute 長笛
Oboe 雙簧管
Clarinet 單簧管;竪笛
Saxophone 薩克斯風🎷
❣️ Brass instruments 銅管樂器
Trumpet 小號🎺
French horn 法國號
Trombone 長號
Tuba 低音號
❣️ Percussion 敲擊樂器
Timpani 定音鼓
Marimba 馬林巴
Xylophone (高音)木琴
(🆕 Marimba可說是比較大的Xylophone,音域也比Xylophone廣)
Vibraphone (顫音)鐵琴
Glockenspiel 鐵琴
(🆕 Vibraphone體型比Glockenspiel大,且通常Glockenspiel是用硬槌敲,而Vibraphone則用軟槌)
Bass drum 大鼓
Snare drum 小鼓🥁
Triangle 三角鐵
Tambourine 鈴鼓
Cymbal 鈸
Castanet 響板
Gong 大鑼
Cajon 木箱鼓 (j發h的音)
Drumset 爵士鼓
❣️ keyboard instrument 鍵盤樂器
Piano 鋼琴🎹
Organ 管風琴
Celesta 鋼片琴
Harpsichord 大鍵琴
4️⃣ Music style 曲風
classical 古典樂
jazz 爵士樂
blues 藍調
rock 搖滾樂
pop 流行樂
hip-hop 嘻哈樂
5️⃣ Period / School 時期 / 樂派
Renaissance 文藝復興時期
Baroque Period 巴洛克樂派時期
Classical Period 古典樂派時期
Romantic Period 浪漫樂派時期
20th century 現代音樂
Impressionism 印象主義
(🆕 印象主義音樂著重在營造氣氛,如同印象畫派,偏好描繪物體的光影色彩,而非清晰的輪廓。這樣的作品帶給人夢幻、飄渺的感覺)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
(🆕 表現主義主張凸現人的內心"主觀"感受,強調要挖掘內心潛意識,運用誇張的形式表達出來。)
Electronic music 電子音樂
6️⃣ Type 樂曲形式
Opera 歌劇
Oratorio 神劇
Waltz 圓舞曲
Minuet 小步舞曲
Overture 序曲
Prelude 前奏曲
Concerto 協奏曲
Variation 變奏曲
March 進行曲
Suite 組曲
Symphony 交響曲
Cantata 清唱劇
(🆕 無器樂伴奏,僅以聲樂演唱的戲劇)
Ballet 芭蕾
Tango 探戈
Cha-cha 恰恰
7️⃣ Other 其他
solo 獨奏;獨唱
choir 合奏;合唱
orchestra 樂團(管弦樂團)
symphony orchestra 交響樂團
(🆕 編制比orchestra更為龐大)
conductor 指揮
Concertmaster 樂團首席
baton 指揮棒
metronome 節拍器
National Concert Hall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國家歌劇院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音樂篇
#台大明明各科交織合作如和諧的交響樂
現代小音階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現代小音階英文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藏在羅馬地底的秘密俱樂部,看一場凋零卻華美的演出 ]
這幾日天氣陰鬱,微涼空氣透著一股寂寥,這個感覺讓我想起在羅馬的一個奇異夜晚。
週四晚上,人在羅馬,不知道有什麼事情好做,雖然可以出去喝一杯,但想想還是等到週五週六再來好好放縱,才不浪費了羅馬週末的絢爛瘋狂(以我年近 30 的體力,現在一個禮拜只有一天喝酒的額度)。上網查到一家叫 La Conventicola Degli Ultramoderni(超現代主義者俱樂部)的酒吧,介紹說當晚將邀請一名義大利六〇年代老歌星重返舞台,覺得滿有趣,於是決定動身前往。
/
更好的閱讀感,請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
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0/07/01/la-conventicola-degli-ultramoderni-rome/
/
超現代主義者俱樂部在羅馬城外,地面電車一出城牆,就從金碧輝煌零落成一片破敗髒亂,一路上散落著垃圾、空酒瓶、碎玻璃,五顏六色的塗鴉在建築面上張牙舞爪,安靜街道隱約散發著一股生猛的野性,與城內那死氣沈沈的古老精緻天差地遠。
走在路上,我膽戰心驚,每個迎面而來的人看起來都很可疑。好不容易循著地址到了俱樂部,眼前卻是平凡無奇的民房,風夾帶著塵吹來,天色漸入黑暗,不禁暗自驚恐,該不會找錯地方,自陷險境?
還好,同行友人眼尖,在角落看到了俱樂部的招牌,這才確定是此處無誤。只是四下無人,也聽不到音樂聲,完全不像有活動進行的樣子,但已經大老遠跑來,不進去實在不甘心,於是,幾番掙扎後,我們按了門鈴。
/
等了一會門開了,走出來的,竟然是一個俊俏的義大利小帥哥。「請進。」他濃眉大眼的微笑多美麗,一瞬間驅散了整個街區的犯罪氣息。我們跟在他身後,進入地下室。
義大利有很多必須入會才能參加的俱樂部,剛開始我總怕一不小心加入什麼邪教,後來才發現,這種制度在義大利其實很常見,沒有會費,也沒有什麼權利義務,單純只是一種記名的會員制,而超現代主義者俱樂部也是其中一家。我們在門口填了資料,拿到兩張入會卡,感覺自己正式加入了某個羅馬地下組織,接著,義大利小哥帶我們往下再深一層去,推開厚重的門,一瞬間,爵士樂音與人聲笑語迎面撲來,原來真正的派對,竟然藏在這裡。
/
陰暗室內掛滿了厚重的天鵝絨帷幕,最前方的小舞台打著如夢似幻的霓虹,桌上的酒杯、女人耳垂上的綴飾,以及表演者繡滿金絲銀線的華服,在光線折射下閃閃爍爍,亮晶晶、細細碎碎的,輕盈婉轉如流麗穿行的爵士樂音,席間打情罵俏與抱怨嬉鬧不絕於耳,這是一種黑暗中輝發光暈的夢幻旖旎,一種隔離在世界之外的,存在於不明時空切片內的喜慶歡騰。
恍惚間,我感到角落一束目光射過來,側頭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妝很濃的老奶奶,粉厚到我在這距離都幾乎可以聞到她的胭脂水粉氣。老奶奶衣著貴氣,身邊簇擁著許多人,她高深莫測地看著我,或是她其實根本沒在看我,因為她的眼神非常模糊混濁,正隔空發著呆也說不定。
接著,梳著兩撇滑稽鬍子的主持人粉墨登場,再來接續了一段珠光寶氣的復古 Burlesque 歌舞秀。金粉翻飛、大汗淋灕後,接下來終於進行到重頭戲 —- 讓我們歡迎義大利六〇年代最風華絕代的女歌手,Nora Orlandi!
在眾人鼓掌歡呼聲中,先前坐在陰影裡的那位奶奶緩緩站了起來...... 原來是她。她被攙扶著,顫巍巍地走上舞台,每一步都讓人膽戰心驚,深怕她老人家一不小心絆倒,直接在台上散架。
好不容易坐定後,節目開始。
Nora Orlandi 今年 86 歲,最青春最風光的時間已是近六十年前的事了。投影機放著她年輕時的表演影片,二十幾歲的她看起來意氣風發、活潑可愛,扯動嗓音跟著鋼琴音階炫技,旁邊英俊的男人對她頻頻投注目光。這段黑白影像直直打在老奶奶身上,簡直像來自過去的鬼魅,鬼影幢幢地在眼前的風燭殘軀上張揚舞動,幾乎有種炫耀的、殘酷的味道。
Nora 奶奶很敬業,八十幾歲了,還在舞台上獻唱歌曲,彈奏鋼琴。只是她的歌聲和琴技都生鏽了,零零落落地,瀕臨走音之際,觀眾還很體貼地用掌聲化解尷尬。但台上更多時候,Nora 奶奶是熱淚盈眶的。她談到過去啟蒙自己的音樂老師、母親、還有諸多已逝的故人,這些人身處遙遠記憶深處,但對 Nora 來說卻歷歷在目,甚至比昨天發生的事情還清楚。
這不是我想像會看到的表演。義大利小哥沒有帶來紙醉金迷的風流韻事,反而投下一顆感傷的原子彈,在我心中無聲炸出一朵名為「生存憂傷」的蕈狀雲。
這樣的生存憂傷,我想許多人都能體會吧?在夜深人靜,或最近漸冷的日子裡尤其清晰。你不知道你為什麼在這裡,也不知道那些快樂與憂傷到底有什麼意義,你不太信神,因為像神這樣的解答太像人類一廂情願的創造,你不怕鬼,因為你覺得你的存在本身比鬼更不合理。在時間洪荒之下,我們長江後浪推前浪,一個一個將變成過去的幽靈,而 Nora 只是早我們一點邁入那沒有輪廓的虛無而已。
Nora 的眼淚,讓我想起波斯詩人 Jami 墓碑上的一首詩:
「當你的臉躲著我
就像月亮在黑暗的夜空中躲了起來,
我流下如星般的淚珠。
但即使有了那些閃亮的星,
我的夜卻依然黑暗。」
世界上殘忍的事情很多,但逝去的美好時光卻名列前茅。那樣的回憶是一顆顆星,點綴黑夜,看著耀眼,卻是看得到摸不著,當我們從未來渴慕回望時,它早在多年前發生的同時就已經爆炸消亡。這是時間殘忍的本質,而這樣的體驗,我想隨著年紀漸長,只會越來越多。
想到這裡,我想不該再把「年近三十,已經不能怎樣怎樣」的話掛在嘴邊了。我擁有的只有現在。於是,這讓我成為一個積極生活的虛無主義者。於是,我舉手再多點了一杯威士忌。
#這是一篇合理化周間喝酒的文章
/
La Conventicola Degli Ultramoderni 是一個很奇特的存在,小眾經營,台下觀眾有一半以上都是他們自己人,是那種演員在舞台下喝酒,喝一喝又跑上台高歌一曲的那種。這裡的語言雖以義大利文為主,但主人非常友善好客,那天看我們從外地來,還特別請 Burlesque 舞孃替我們獻唱了幾首英文歌曲。推薦無論是虛無主義者、復古爵士愛好者,還是深夜想暫時逃離外面世界,體驗一下二、三〇年代那種復古風華的人,不妨到這家小酒吧坐坐。他們也有提供 Apperitivo(義大利人晚餐前的開胃小點與酒精),可以吃很飽,多點一杯酒的話,消費大概台幣 500 以內,不妨就乾脆當晚餐吃。到這樣的地下俱樂部吃吃喝喝、看會讓人很 Depressed 的表演,我想也算是滿另類的羅馬假期。
/
老實說我在那天之前完全不知道 Nora Orlandi 是誰,只查到她在海外最知名的成就,就是有首歌被選入《追殺比爾》的電影主題曲,有興趣的人不妨聽聽看她的歌:
《Il Dolce Corpo Di Debora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9MdLvv0AbM
《Dies Ira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jWFocWqas
#rome #burlesque #time #travel
現代小音階英文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歐巡第一站- 茉莉花首次飄揚直布羅坨]
這次回來歐洲其實是為了這特別的演出合作
感謝管風琴音樂家Adrian給我這個機會合作,讓我可以來直布羅坨開個人長笛音樂會
雖然沒官方統計資訊,但我應該是第一個台灣人來這裡開個人長笛與管風琴合作的音樂會
我特別準備一系列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包括來自CPE Bach, Vivaldi, Francesco Barsanti, Handel四位作曲家的奏鳴曲,Marcello的慢板小品作為份量很重的奏鳴曲中間緩衝,以及在最後一首奏鳴曲之前,穿插一首我自己改編的茉莉花給長笛與管風琴。
選擇巴洛克時期作品,一方面是這個來自歐洲古典音樂,對於觀眾也比較熟悉。另外,跟管風琴的合作,在巴洛克時期更是非常重要。
為了讓這場音樂會更特別,畢竟是一場跨界合作,來自台灣與英國(我的伴奏是英國人)音樂上的合作演出,也希望把東方跟西方音樂上做一個結合,於是把茉莉花改成給管風琴演出。
選擇茉莉花,除了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謠,也是曾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放在歌劇杜蘭朵公主當中。我除了把茉莉花改編之外,還在當中放了望春風與雨夜花,雖然歐洲人沒聽過,希望透過我的音樂,讓他們認識來自台灣的旋律。
整場音樂會,對於我跟我的伴奏,最難的就是茉莉花,因為他必須在短時間之內,練好這首新曲子,而且對他來說,我在曲子當中藏了對他是很陌生的五聲音階與現代音樂元素。對我,這也是我第一次寫給管風琴,在彈奏技巧上,也不是很熟悉。
這場音樂會,對我的演出經驗有很多第一次的體驗
*首次演出是在觀眾背後,在整個教堂的後方上面的管風琴區,所以當我演出,是從高樓看觀眾的後腦勺
*首次伴奏不是鋼琴,而是管風琴
*音樂會之前沒有休息,而是要跟著我的伴奏,去跟與會觀眾寒暄。
*音樂會之後,還有準備飲品點心,大家一起聊天。相隔一年,又突然進到全英文環境,一時之間,有點難以習慣,太久沒聽英文。
結束之後,很開心得到每個觀眾正面的肯定,對他們來說,也是第一次聽到來自台灣人的音樂演出。
最讓我驚訝的是,每個觀眾都跟我說,最愛的曲子是茉莉花!!!
這個比起他們跟我說,吹的很好聽之外,更是對我的改編創作肯定。
也讓我覺得,這個大膽改編是正確的選擇
於是,我成了首位台灣人在直布羅坨舉辦長笛與管風琴的音樂會,也首次把茉莉花望春風雨夜花一起帶到直布羅坨
下一站,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