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現代奴隸台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現代奴隸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現代奴隸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現代奴隸台灣產品中有1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張吉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即便目前馬來西亞影院恢復開放,但近來聽聞採購片單仍以商業大片為主,畢竟在商言商,先刺激入座率讓票房撫平一年多的損傷,這一點無可厚非。所以近期本地影院實在很難回到疫情前,偶有那些大使館出錢來合辦影展。 前陣子在盧卡諾影展拼命看片,回國後台灣發行方也發來線上試片邀請,彌補許多觀影缺憾,尤其錯過近兩年歐...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為孩子奮鬥的決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許.沙提雅提的生命故事」介紹 訪問:洪巧玲(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副秘書長) 內容簡介: 「讓每個孩子能自由自在地當個孩子,是我這一生的夢想。」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凱拉許‧沙提雅提 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你可以做些什麼? ...

現代奴隸台灣 在 4Samantha 莎曼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16 11:18:17

⠀⠀⠀⠀⠀ 今晚來到了尼采。 ⠀⠀⠀⠀ 一般人對「哲學」的印象是艱澀難嚥,需要內建繁複的邏輯推理能力。接觸哲學至今,好像真正讓我有感的並不是這些,反而是一個個相當日常、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生命問題。 ⠀⠀⠀⠀ 像是尼采,他在《悲劇的誕生》引了希臘神祇西勒尼的寓言,西勒尼說,世界上最好的事情是「不曾...

現代奴隸台灣 在 朱家安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13:55:28

我認為答案是可以,但應該要有人指出相關社會觀念的問題,而且只要我們足夠謹慎,這些都可以和製作電影的言論自由不衝突。  🍿  電影《消失的情人節》在金馬獎得到五個獎項,然而一些人批評電影內容涉及美化性騷擾,把實際上是性騷擾、侵犯身體自主並涉及犯罪的事情,呈現得像是浪漫並令人同情的事情。這種批評...

現代奴隸台灣 在 壞基基的生化實驗室| 生醫| 科學| 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20:35:57

嗨👋🏻大家吃完晚餐了嗎?還記得今天喝了幾杯飲料嗎🥤咦還是有吃了幾塊蛋糕呢🍰?甜食已成了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慰藉了呀,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們常常吃到的精緻糖吧🍭: ◽️什麼是精緻糖? ◽️一天可以吃多少糖呢?➩25克喔!很難吧! ◽️糖如何影響健康?➩糖尿病、脂肪肝、癌症、衰老⋯⋯ ◽️吃糖會上癮嗎?➩讓人...

  • 現代奴隸台灣 在 張吉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2 20:14:53
    有 199 人按讚

    即便目前馬來西亞影院恢復開放,但近來聽聞採購片單仍以商業大片為主,畢竟在商言商,先刺激入座率讓票房撫平一年多的損傷,這一點無可厚非。所以近期本地影院實在很難回到疫情前,偶有那些大使館出錢來合辦影展。

    前陣子在盧卡諾影展拼命看片,回國後台灣發行方也發來線上試片邀請,彌補許多觀影缺憾,尤其錯過近兩年歐洲3大影展的作品。說到這裡,向來很羨慕台灣觀眾,儘管是電影再冷門、小眾,當地總有各類作品上映的容身處。

    最近看過其中兩部較為“亮眼”,皆為柏林影展的作品,一部是獲得今年金熊獎的羅馬尼亞電影《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另一部則是本篇想大推一下,去年金熊獎競賽片,巴西雙導演Marco Dutra和Caetano Gotardo的《All The Dead Ones咖啡莊園的亡靈》。尤其想推薦予台灣影友,24/09上映。

    一般看慣刺激感官、血腥、Jump scare視音快捷的類型片,或許難以接受緩緩敘事的“異界”主題作品。曾看過最有趣的觀眾留言反饋:「生活已經很苦悶、鬱卒了,看驚悚片還管你什麼敘事,就重要能嚇到我半死,自虐一下才爽!」若你有此意念,先把話說在前,這部不適合你。

    以巴西1899年解放黑奴為背景,故事從開始到結束,環境聲和配樂是一個極度關鍵的主魂召喚,像女主彈著古典鋼琴樂,屋外隱約傳來現代流行曲,還有零星的工業和交通“噪音”,除非家中音響設備是立體環聲,不然非得在戲院方才聽出端倪;先來爆個 “驚嚇點”,我被畫面剎那的電線桿、車子,當下目瞪了數十秒。很多時候真正令人焦懼的影像,是將日常切入敘事的作品,這正是一部步調詩化、不使力、不浮誇,輕描淡寫地採日常砌成異常。尾聲的力度,蠻震撼的。

    這絕不是驚悚片。《All The Dead Ones》,是歷史悲情,鎖住一城亡靈。

  • 現代奴隸台灣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4 22:30:48
    有 1,440 人按讚

    『十大少子化原因
    1.高房價、高房租:
    1千萬才能買個破公寓、鳥籠。房價所得比高居全球前5,過去18年來,購屋負擔翻倍成長,政府打房只會用說的。

    就算不買房也是繼續繳錢給房東爽賺,租金也是越漲越高。一堆房東全家老小都不用上班,靠你的租金來養。房市三箭都射到哪去了?
    https://news.housefun.com.tw/tiffany/article/13036629636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5204

    .
    2.低薪、高工時、過勞:
    全國中位數薪水僅有4萬多,自己溫飽就極為勉強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230318.aspx
    臺灣工時亞洲第2長
    上班時數動輒10小時起跳,再加上通勤來回1-2小時,回到家就已經透支,
    還想生養什麼小孩? 早點洗洗睡明天還要上班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08304

    .
    3.高物價:
    雞腿便當從一個60漲到現在破百,機車從3-4萬漲到7-8萬,手搖飲從一杯30漲到現在要60-80。新台幣急速變薄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9623

    .
    4.現代育兒成本高昂
    許多職場制度對托兒不友善,請育嬰假就準備失業。
    除了公托難抽,小孩長大以後,還要學才藝、要補習、搞活動和自主學習計畫

    以前只要好好讀好課本就能掌握學測、指考,窮人也有機會翻身。

    現在108課綱,假如窮養的話,備審資料的軍備競賽註定被那些有錢小孩比下去。

    教改越改越爛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888

    .
    5.國不像國、內鬥嚴重:
    無論是中華民國或台灣,都不被國際正式承認為一個正常國家。

    國民自我認同長年混亂,政治環境惡鬥,社會對立氛圍嚴重,世世代代未解決,一直把爛攤子丟給下一代。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46825002

    .
    6.野蠻混亂的交通,超高的交通意外死亡率:
    一年交通意外死3000個人,東亞第一高,發生率是日本的3倍。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1040

    沒有完整又平坦的人行道,到處是違停違規。 騎機車、走路都隨時可能被撞死輾斃
    從標線、道路設計、都市規劃、考照制度全都有問題.....

    多年來改善遲緩,路上到處是三寶橫行,板金厚、車輪多才有人權。
    六輪壓迫四輪,四輪壓迫二輪,二輪壓迫行人,行人自求多福。
    看過媽媽推嬰兒車、輪椅族,被迫走在馬路上和車爭道的畫面嗎?? 有夠心酸

    誰想要辛苦生育一個小孩長大,高機率被車撞死?

    .
    7.貧富差距極大:
    政客、有錢人、資本家、富二代、房東的資產是好幾輩子都追不上的。
    他們形同古代的貴族階級和莊園主人,一輩子都不用工作沒關係。
    你我小孩出生努力讀書工作,也只是終生付出勞力當他們的奴隸佃農。 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911/201911021979846.html

    .
    8.中美前線的戰爭壓力、國際情勢劍拔弩張:
    臺灣的地緣位置,不管是被中還是美統治,都得面對和另一方敵對的壓力。

    過著世界前二強權對抗前線的危險生活,永無寧日
    最近幾年習大大的各種瘋狂行徑,好像想讓世界再來次WW3
    你會希望小孩出生後要面臨臺海這種未來情勢??

    .
    9.環境惡化,全球暖化加劇:
    臺灣缺水缺電,每年夏天高溫都在創新高,一年比一年熱。幾個月前50年大旱歷歷在目

    極端天氣,世界各國不是乾旱就是洪災、空汙紫爆、森林大火。
    每年都在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災害。

    https://news.tvbs.com.tw/life/1160231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87813

    山上、海邊到處都是垃圾,怎麼淨灘、怎麼撿都淨不完,找不到幾處純淨無垃圾的海灘

    石虎等物種瀕臨滅絕,年年講,但也只是講

    太魯閣整座山被挖平,齊柏林用生命去呼籲後,也沒改變什麼。清境的違建依然在
    https://i.imgur.com/TWZLThg.jpg

    2021年8月聯合國公布最新報告確定全球暖化速度比預計還快,而且歸咎於人類導致。
    2060年台灣將沒有冬天,夏季長達210天。
    這些災難片般的惡劣環境就是下一代面臨的未來。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100002.aspx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8-10/618521

    .
    10.非法的人過的都比合法的爽、正義不彰:
    黑道、宮廟、貪汙、詐騙的通通都開豪車住豪宅,殺人放火金腰帶
    走正當行業的遠遠比不上這些非法的收入,而且許多都逍遙法外,甚至還可以當官

    有關係就沒關係,黑道過世還會有警察幫忙開道交管,笑話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08945

    這些收入一堆不用繳稅,說不定還領你的納稅錢當補貼

    .
    還沒列在上面的:

    老年化社會的長照問題、食安問題、治安問題(精神病隨機殺人、社會安全網破洞)

    離婚率高(現代人感情較沒保障) 等等等

    請自行補充

    .
    最後還是要澄清,生孩子不是錯,在這年代還敢生的真的要給鼓勵。

    幫他們加油,真的非常勇敢!』

    Re: [問卦] 為什麼我們生育率會全球倒數第一? https://disp.cc/b/163-e4VU |問卦原文 https://disp.cc/b/163-e4V2

  • 現代奴隸台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5 18:30:59
    有 2,040 人按讚

    《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導致更大的衝突。

    「許多人仍沈浸在無知之中……而他們的領導人為了獲取選票,不敢點醒他們。」

    在《集結風暴》(即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第一卷)一書中,丘吉爾如此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

    他痛苦地回憶:「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渴求人民的擁護和選舉勝利,不顧國家的重大利益。」

    美國讀者看著他們的政府「丟臉的」離開阿富汗,聽著拜登總統緊張而努力地為他造成的不光彩撤離辯護,可能會發現:丘吉爾戰前針對英國的批評,有一些會令他們心裡不舒服、但卻似曾相識。

    借用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Paul Kennedy 的一句話,當時英國的精神狀態是整個國家的疲憊和「帝國過度擴張」的產物。

    自1914年以來,英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並且在1918至1919年經歷可怕的大流行病——西班牙流感。

    財政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主要貨幣發行國,但在貨幣方面,它已經不再是當年無可匹敵的角色。高度不平等的英國社會,促使左派政治家要求即使不實行徹底的社會主義,也要進行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選擇擁護共產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

    與此同時,凝固而無法變通的統治階層,傾向於忽略不斷惡化的國際形勢。英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在歐洲、亞洲和中東都受到威脅。集體安全體系——當時建立在國際聯盟的基礎上,它是1920年戰後和平解決方案成立的國際組織,也正在崩潰,只留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勉強補足業已離散的帝國影響力。

    但結果卻是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式的失敗:英國人既沒有認識到極權主義威脅規模之大,也沒有積累出阻嚇獨裁者的手段。

    英國的教訓,是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美國權力的未來?

    美國人更喜歡從美國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很少從他國歷史,看待世界。但將美國與上一任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對比,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啓發。因為今天的美國與戰時的英國,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與任何歷史類比一樣,這樣的類比當然也有缺陷。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統治了廣闊的殖民地和其他附屬國,今天的美國卻沒有相同的統治區域。

    這一點使得美國人在自我認知上認為美國並非一個帝國,即使他們的士兵和公民在阿富汗駐紮了20年才撤退:他們依舊如此認為。

    儘管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很高,但也並沒有嚴重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那種受創傷的程度。當時英國有大量的年輕人被流感屠殺(近90萬人死亡,15至49歲的男性中,佔了大約6%,至少170萬感染者)。美國如今面臨的威脅也不像納粹德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那樣明顯而迫切。

    不過,某些相似之處還是很驚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阿富汗強行建立自己相信的價值秩序,都相繼失敗了。

    早在1930年2月,在「過早的」現代化改革引發了一場叛亂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已指出:「很明顯,阿富汗不會採用西方的東西。」

    近幾十年來,預測美國衰落的書和文章已經太多了,以至於「衰落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陳腔濫調。

    但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之間的經歷提醒我們,還有比溫和的、漸進式的衰退更糟糕的命運。

    《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

    我們從堆積如山的債務開始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公共債務從1918年佔GDP的109%,上升到1934年略低於200%。而美國的聯邦債務與英國雖有所不同,但在規模上是可以比較的。如今她的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10%,甚至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前一個高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51年,它可能超過200%。

    當今的美國與大約一個世紀前的英國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聯邦債務的平均期限相當短(65個月),而英國超過40%的公共債務採取的是永久債券或年金的形式。這意味著,今天的美國債務對利率的變化,要比當初的英國危險且敏感得多。

    另一個關鍵差異是財政和貨幣理論的巨大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凱恩斯對英國戰時政策的建議。

    1925年,英國決定以戰前過高的價格將英鎊回歸金本位,這使英國陷入了長達八年的通貨緊縮。工會權力的增加意味著大蕭條期間,工資的削減落後於物價的削減,這導致了就業機會減少。

    在1932年的低谷期,英國失業率為15%。然而,英國的大蕭條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使得貨幣政策得以放寬。實際利率的下降意味著償債負擔的減輕,為英國財政創造了新的迴旋餘地。

    在未來幾年,美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償債成本的下降。以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預測,當前美國的財政和貨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的實際利率在20世紀30年代普遍下降,而美國的實際利率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轉為正數,並穩步上升,到本世紀中期達到2.5%。當然對利率上升的預測,往往是錯誤的,而且美國聯準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利率真的上升,美國的債務將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償還,擠壓聯邦預算的其他支出,特別是國防等可容易調整的支出。

    這將問題的關鍵,擺在我們面前了。

    丘吉爾在20世紀30年代最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在拖延時間——這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積極地重新武裝英國軍隊,以應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帝國主義政府越來越多的侵略行為。丘吉爾反對英國綏靖主義者另一個關鍵論點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管理一個覆蓋斐濟、岡比亞、圭亞那、溫哥華的帝國,其高額成本使得快速重新武裝英國,變得不再可能。

    稱美國今天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不僅是來自中國,還有來自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威脅——這可能顯得異想天開。

    然而,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說明問題所在。

    大多數美國人,就像二戰之前的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根本不想考慮在國家已有大量債務下,如何面對希特勒正在發動一場重大戰爭。

    如今的美國也正在走向相同的道路。預計美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3.4%下降到2031年的2.5%。

    這會引起丘吉爾主義者的驚愕。他們也將會經歷相同的敵意和指責——如同當年譴責丘吉爾在煽動戰爭一樣。

    《力量是相對的》

    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相對衰退,和當初的英國另一個相似點: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估計,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產值不僅被美國(早在1872年)超越,而且還被德國(第一次在1898年,在經歷了災難性的戰爭、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景氣的年代後,於1935年再次被超越)和蘇聯(1930年)超越。

    大英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規模比英國大,特別是如果把各殖民地包括在內的話,也許是其兩倍大。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儘管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美國的經濟體量,仍然是英國的兩倍多。

    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產值相對下降的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考慮許多中國國內商品的價格更低,中國GDP在2014年已趕上了美國。按當前美元計算,美國經濟體量仍然更大,但預計兩國的差距將會縮小。今年,中國的美元GDP會是美國的75%左右,到了2026年,則將達到89%。

    中國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比蘇聯曾經帶來的更大。這不是什麼秘密,因為蘇聯的經濟規模在冷戰期間從未超過美國的44%。

    在許多運用於國家安全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了。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是眾所周知的。

    這五年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好感明顯轉變為負面。即便如此,公眾對於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沒有多大的熱情。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與英國首相張伯倫的觀點一致,他曾臭名昭地將德國在1938年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描述為「遙遠國家的爭吵,而我們對爭吵的雙方都一無所知」。

    在兩次大戰之間,英國態度軟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知識分子對帝國的反抗,以及更普遍的對英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抗。

    丘吉爾厭惡地回憶起1933年牛津大學辯論社在辯論中提出的動議:「我們拒絕為國王和國家而戰」。他指出:「在英國,人們一般會對這樣一個插曲一笑置之,但在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他們會有英國已經變得腐朽墮落了的根深蒂固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動搖了許多人的盤算。」

    當然,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新一代「戰狼」外交官和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美國的看法。

    納粹、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者都認為英國人對自己充滿了憎惡。「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國正在消亡,」喬治·奧威爾在他的文章《獵象記》中記錄了他作為殖民地警察的時光。沒有多少知識分子能有奧威爾這樣的洞見,認為英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多人——不像奧威爾——他們選擇了信仰蘇聯共產主義,他們為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與此同時,令人震驚的是,大量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還被希特勒吸引。甚至《每日快報》的讀者,也樂於取笑而非讚頌大英帝國。

    《帝國的終結》

    美利堅帝國不像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有英聯邦自治領地、殖民地和受保護國,但它現在所處的國際主導地位,以及過度擴張帶來的代價,完全與大英帝國相似。

    現在美國的左翼和右翼都習慣性地嘲笑或謾罵美國帝國主義的計劃。《國家》雜誌的記者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幸災樂禍地說:「美利堅帝國正在崩潰。」

    對於右翼來說,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譏諷地想像著「美利堅帝國的衰落會是什麼樣子」。:

    與此同時,進步的非裔美國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與反對美利堅帝國的抗爭殊途同歸」,還有兩位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瑞安·詹姆斯·吉爾·杜斯基(Ryan James Gir dusky)和哈倫·希爾(Harlan Hill)認為最近的新冠疫情揭露了「美國其實穿著皇帝的新裝」。

    右翼仍然捍衛著美利堅共和國建國的傳統:與此相反,「覺醒」的左翼則試圖將美國歷史改寫為充斥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血淚史。但政治光譜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多少人渴望回到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扮演全球霸權時代。

    簡而言之,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人一樣,21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人已不熱衷於帝國主義——中國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津津樂道。

    然而,帝國仍然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的殖民地:只有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北太平洋的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南太平洋的美屬薩摩亞。按照英國人的標準,這些殖民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軍隊遍布全球,無處不在。美國的武裝部隊人員在150多個國家都有部署,駐外軍隊總人數約為20萬人。

    承擔如此廣泛的全球責任並非易事。但是,要想擺脫他們同樣不容易。

    英國人為此吃過苦頭,美國人則要吸取英國人的教訓。

    拜登決定從阿富汗進行「最後的撤軍」被認為是不明智的,這說明了美國想要減少其在海外所承擔的責任,並不容易。

    歐巴馬曾經也做出了類似的從伊拉克撤退的決定,並於2013年宣佈「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原則只是同一種衝動的民粹主義的版本:他太渴望離開阿富汗,並以關稅取代「反恐支出」。

    在阿富汗發生的撤軍災難完美的說明,想要放棄對全球的主導權,這個過程是不太可能和平度過的。不管用何種措辭,宣佈放棄這場歷時最長的戰爭,就是承認失敗。

    這不僅僅對塔利班,是他們的勝利。

    中國也在密切關注,畢竟中國與阿富汗也有一段狹小的接壤土地。俄羅斯也在幸災樂禍的作壁上觀。

    就在歐巴馬宣佈放棄做世界警察的幾個月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進行了軍事干預。

    這並非巧合。

    拜登相信美國可以像之前從越南撤軍、擺脫越南這個泥淖一樣從阿富汗撤軍。

    越戰是段不光彩的歷史,美國在越南受到的屈辱確實產生了後果。它為蘇聯及其盟國以可趁之機,在其他地方製造了麻煩——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中美洲以及蘇聯於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在喀布爾重演西貢當年的淪陷,未來也將產生類似的不良影響。

    即便新保守主義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抬頭,狂妄自大到了頂峰的時候,美利堅帝國的終結也不難預見。

    我在《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一書中首次提出,當時美國的全球地位至少存在四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人力赤字(很少有美國人願意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長時間工作);二是財政赤字(見上文);三是關注度不夠(選民在大約四年後就對任何大規模干預失去了興趣);四是歷史視角的缺失(決策者不願從前任那裡汲取經驗教訓,更不願意從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教訓)。

    但是曾經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這些事件。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比財政赤字要深刻得多——是美國的負國際投資(NIIP),它佔GDP的比例是-70 %。

    負的國際投資本質上意味著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所有權,超過了美國人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相比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儘管有大量的海外資產被清算以資助一次世界大戰,但它仍然有著龐大的正國際投資。從1922年到1936年,它一直保持在GDP的100%以上:到1947年才下降到3%。

    拋售剩餘的帝國白銀(準確的說,是迫使英國投資者拋售海外資產,交出美元)是英國為二戰買單的一種方式。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債務大國,並沒有與之對等的儲備金。只有通過更多的公債出售給外國人,美國才能負擔得起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成本。

    這對於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實在太不穩定了。

    《丘吉爾:「我當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丘吉爾在《集結風暴》中的論點並不是在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崛起這一不可阻擋的進程來譴責英國的衰落。相反,他堅持認為,如果西方民主國家在1930年代早些時候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當小羅斯福總統問丘吉爾這場戰爭應該叫什麼時,丘吉爾立刻回答說:「不必要的戰爭。」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崛起也並非不可阻擋,更不用說俄羅斯了。從朝鮮到委內瑞拉,所有與他們結盟的小國都是經濟上的弱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勞動力正在萎縮。

    居高不下的公營及私營部門債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它也可能在氣候危機中,首當其衝,因為它無法輕易改掉依賴煤炭,作為工業能源的現象。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又很容易導致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最有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爆發。

    中國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模糊地承諾要防禦中國——隨著東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這種承諾越來越缺乏可信度。

    美國航母越來越難招架中國的東風-21D等反艦彈道導彈,而這還只是美國國防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如果美國的威懾失敗,習近平發動突然襲擊,美國將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要不然打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爭——就像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要不然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那樣,直接認輸。

    丘吉爾說他寫《集結風暴》是為了表明:

    邪惡者的惡意如何因善良者的軟弱而愈發猖狂;民主國家的結構和習慣為何——除非與更大的有機體結合在一起——會缺乏為卑微大眾提供安全感的毅力和信念;甚至在自我保護的問題上……謹慎和克制的忠告反而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以及因為渴望安全和平靜的生活,而採取的中庸之道,可能會直接導向災難的中心。

    他用一句精辟的格言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語:「事實勝於幻想。」

    近年來,美國領導人過度熱衷於幻想了,譬如小布希領導下新保守主義者「全面統治」的幻想,還有川普想像出的美國「大屠殺」的黑暗噩夢。

    隨著另一場集結風暴的到來,也許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丘吉爾看透了這一點:帝國的終結很難不伴隨著陣痛。

    ——圖片:美國運輸機撤離阿富汗難民、美國最後離開的軍事領袖、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

  • 現代奴隸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2-05 09:16:38

    本集主題:「為孩子奮鬥的決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許.沙提雅提的生命故事」介紹
      
    訪問:洪巧玲(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副秘書長)
        
    內容簡介:
    「讓每個孩子能自由自在地當個孩子,是我這一生的夢想。」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凱拉許‧沙提雅提
       
      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你可以做些什麼?
      了解,是改變的第一步!
      這並非只是《貧窮百萬富翁》般的虛構場景!
      看見故事裡的啟示,重新思考四周的不公事件,
      凱拉許・沙提雅提相信寶貴人性,鼓舞每個人成為更好的人。
       
      一生為孩子奮鬥的印度和平鬥士凱拉許・沙提雅提,至今已拯救了九萬名童工,並呼籲我們一同拯救印度乃至全球小孩的童年。
       
      「只要願意做,就會有希望!」凱拉許.沙提雅提深信,拯救童工行動不只是口號,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關係到你我的未來,即使再困難,也要繼續做下去。
       
      書中文章陸續寫成於一九八○年代後,現在全球仍有許多兒童被迫工作。他們被迫輟學或未曾上學,許多兒童被當成商品買賣並被迫成為奴隸、妓女、乞丐或各危險產業裡的童工。
       
      雖然童工議題在台灣已幾乎不是問題,但全世界仍有約2億1500萬的童工。沙提雅提直言有不少人認為童工事不關己,但他說「當我們吃著便宜的巧克力,玩著便宜的足球時,是否想到這些廉價產品,出自遭極度壓榨的童工之手,怎能說是事不關己?又豈能置身事外?」
       
      他猶記在象牙海岸的村莊,看到長年採收、加工可可果實的童工,手腳充滿傷口,也沒嘗過巧克力的滋味;童工們說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或為誰而做,讓他驚訝不已。
       
      在《為孩子奮鬥的決心》中,凱拉許娓娓道來他拯救童工所做的一切:從一開始發現世道不公,觀察現實環境下孩子待遇的坎坷,如何被剝削,如何假公濟私,甚至迫害。
       
      凱拉許先是闡述這三十多年來他消除童工的努力、其背後的思考哲學與行動方針,接著陸續討論孩子所應保有的權益,以及他做了什麼、看見什麼。可以讀到凱拉許如何遇見改變他一生的孩子,
       
      使他將童工議題,從勞工層面拉到人權層面,結合不同組織與觀點來處理此一議題。
       
      對凱拉許來說,每個人都是能創造改變的一份子,理解成因、改變心態與思考模式,或許便不會將童工與貧窮合理化。
       
      環顧全世界,你我都可能是無意中殘害孩子的那雙手。而我們的手,也同樣可以還給孩子一個安穩的未來。
       
    作者簡介:凱拉許.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
      凱拉許‧沙提雅提是首位在印度土生土長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自電機工程系畢業後,他先進入大學任教,但過沒多久,想為那些被遺忘在角落、乏人關懷的孩子做點什麼的渴望驅使他辭去教職。
       
      一九八一年,當沙提雅提於創立「拯救童年運動」(BBA)時,兒童權利和童工問題尚未成為公共議題。但該組織至今已將八萬五千多名兒童自充滿剝削的現代奴役中拯救出來,進而成功地幫助他們重返社會。
       
      作為全球兒童權利運動的倡議者,沙提雅提為消除童工現象建立了世上最大的公民社會網絡——全球反童工遊行聯盟。他也是全球教育倡議運動的創始人,致力於普及全民義務教育。他更發起了全球第一個具社會意義的標籤「魯格馬克」(Rugmark),該標籤成功在十五年內,使南亞地毯業的童工減少了八成。
       
      為了實現消除世上所有對兒童的暴行之願景,他更成立了凱拉許‧沙提雅提兒童基金會,其任務在於透過研究、倡議和各種串連活動來確保兒童的全面發展與培力為社會所重,並依此協助制定和推行對兒童友善的政策。
       
       
    粉絲頁: Wake 微客海外國際志工交流站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六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現代奴隸台灣 在 寶博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11 18:30:12

    【來賓:鄭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及共同創辦人】錄音時間2020.09.25

    🔰《攸關貧富與生死的數學》
    出版:天下文化 | 作者: 葉茲(Kit Yates)| 譯者: 林俊宏
    🔰《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出版社:天下文化 | 作者: 古倫姆斯(David Robert Grimes)| 譯者: 楊玉齡

    📍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台灣前該知道的那些事
    📍【線上課程】科學思辨力:現代人都需要的生存演算法
    📍羅吉斯成長曲線(logistic growth model)
    📍假新聞:拜登打呼
    📍QAnon (匿名者Q)
    📍Pizzagate 事件
    📍Netflix | 傑佛瑞·艾普斯坦:上流濁水
    📍Wayfair 的 WFX 系列櫥櫃跟人口販運有關係?
    📍鏡周刊報導 | 仙女班
    📍Netflix |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泛科學
    文章:https://pansci.asia/
    YouTube:@PanSci 泛科學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anSci/
    🔆鄭龜煮碗麵: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

    ⭐Blocto
    文章:https://bit.ly/2YEmH1J
    APP :https://bit.ly/3hxpT6S
    - - - - - -- - - - - -
    ⭐葛如鈞(寶博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AAb
    YouTube▶️https://youtube.com/c/dAAAb
    - - - - - -- - - - - -
    📣訂閱SoundOn
    APP▶️http://www.soundon.fm/download
    Facebook⏩https://reurl.cc/1QxXzQ
    官網▶️https://www.soundon.fm
    Instagram▶️ https://reurl.cc/XX6Z3j
    - - - - - -- - - - - -
    🎵片頭:Music from https://icons8.com/music/author/savvier Fame Inc by SAVVIER
    🎵片尾:Music from https://icons8.com/music/author/nordgroove by NORDGROOVE

  • 現代奴隸台灣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7-18 00:04:37

    在「機不離手」的時代,我們的靈魂會否被吸進網絡?人死後就真的灰飛煙滅?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邀來倪匡,笑談現代網絡和生死問題。


    延伸專題:
    【倪匡:群龍無首即大吉】
    http://bit.ly/31OuLwP

    【香港亂局點收科?】
    http://bit.ly/2FraPXh

    【倪匡半世紀前科幻橋段 今一一應驗?】
    https://goo.gl/sqrPZR

    【電腦奴隸時代已到? 倪匡:有咩所謂】
    https://goo.gl/oeY3JL

    【相知半世紀 倪匡笑言:金庸一流朋友 九流老闆】
    https://goo.gl/BSBfte

    【倪匡說中國】
    http://bit.ly/2IUZsYJ


    ==========================
    【2019 香港書展】

    CUP 出版 X 台灣獨立出版聯盟,共駐 1B-C38 書展攤位!
    http://bit.ly/2JzKYin

    CUP 出版書展攤內活動
    http://bit.ly/2NZmzqP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