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珍饈造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珍饈造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珍饈造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珍饈造詞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劉昱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先講結論,我正式畢業、正式登出臺大,剛拿到熱騰騰的畢業證書。 行人寥寥,樹影搖曳,再次回首臺大校園,感懷流年似水,六年時光就在聲息中飛速而過了。今天終於拿到畢業證書,心中才較為踏實了。這年來為了學業奔走,日夜孜矻,莫敢自遑。不能說有多少智識上的長進,但收穫頗豐,學術上的產出和軼事趣聞,讓人感到美...

珍饈造詞 在 旅人筆記(K & Vick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3 16:23:50

💕 Taipei City, Taiwan. 👉 後疫情時代的端午節消費商機,今年「台北福華飯店」將奢華食材豪邁加入粽子中,包括奢華食材代名詞的鮑魚、豐富膠質口感滑潤的虎掌花膠與金黃酥脆的烤鴨也連皮帶肉通通入粽,打造出全新誘人口味。「台北福華飯店」今年推出三款經典香粽禮盒及冰心Q粽禮盒,售價由$68...

珍饈造詞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25 20:49:13

【凱鈞有食力-春節專欄】農曆年節期間各式宴客聚餐都訂位了嗎?10家酒店精選高級中餐廳,高雅莊重且珍饈佳餚應有盡有,體面又美味,賓主饗樂過好年! 農曆年節即將到來,新年期間,日日都是親友團圓聚會的好時光,想與親朋好友從容吃頓豐盛的年節宴,不妨就交給專業的餐廳做安排吧!這次精選10家知名的酒店級中餐廳...

珍饈造詞 在 Taster 美食加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05 15:17:31

/ 📢 #新聞快訊 / 本週末就要跨年了,記得跟心愛的家人與朋友互相祝福。當然,還是別忘了戴上口罩勤洗手,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也別忘了在安全的狀況下繼續支持喜歡的餐廳噢! |2020回顧| ● 在歲末年終,我們要來回顧2020年,餐飲界發生了哪些事,開了哪些新餐廳、新店家,辦了哪些活動,有什麼關...

  • 珍饈造詞 在 劉昱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6 17:33:16
    有 1,690 人按讚

    先講結論,我正式畢業、正式登出臺大,剛拿到熱騰騰的畢業證書。

    行人寥寥,樹影搖曳,再次回首臺大校園,感懷流年似水,六年時光就在聲息中飛速而過了。今天終於拿到畢業證書,心中才較為踏實了。這年來為了學業奔走,日夜孜矻,莫敢自遑。不能說有多少智識上的長進,但收穫頗豐,學術上的產出和軼事趣聞,讓人感到美麗而安穩。是較人虛長幾歲,但也不算白費。

    ·

    真的很幸運,能在二十三歲的尾巴拿到第四個臺大學位、第二個臺大碩士,要談客家精神,大概已經發揮極致,畢竟只繳兩份學費。過程就像買菜送蔥,知識也讓人恬淡、平靜、滿足。除了份內的事,我也和師長同學有些著作,目前期刊一篇、研討會三篇,至於努力中的還有兩三個。回首過往,至少不是混過來的,但求心安理得。

    ·

    不過,這些年來也遇到許多困難險阻,但幸有貴人相助,我銘感五內。雖然研究所雙主修制度推出三載,所辦、研教組和圖書館卻沒有預期到有人可以在制度內達標,從學分認定、畢業考試申請,到論文繳交,都是經過密切聯繫,想出解決方案。他們替我排除萬難,我點滴在心。剛從研教組職員手中慎重地接過證書,「你是臺大第一個喔,恭喜。」比起頭銜和證書本身,以經驗譜寫歷史,參與制度臻善,其實更令人滿足自信。希望後繼的學生,走的比我順利、比我安穩。

    ·

    負笈臺北六年,誠要感謝爺奶父母及親族照拂,舅舅舅媽安置,讓我毫無後顧。倘若有聲名、有令譽,我要將一切獻于爾等。研究所兩年,我非常感謝恩師宏浩的知遇,他嚴格正直、真誠自然,不吝給予指教,我學到很多,是我大學四年所遠遠不及。此外我在師門也悠遊自在,老師除了指教,也願意給我各種支持和關照,讓我見名於共著期刊,首現SCI是莫大的榮典,我不勝感激,師恩難報。還有朋友、同學及愛人在精神上的扶助,同樣也是莫大的鼓舞,我亦是心懷感謝。

    ·

    最近修論文煩躁,偶爾看奧運消息,令人振奮,國人無不為之喝采,選手的沈澱與積累,著實不易。但比起能夠分高下、競輸贏的場合,學術生活可能就沒法那麼熱血,甚至還有些枯燥。宏浩師曾經跟我說,學術做得好,你越要忍受孤寂。到頭來能跟你聊上話的,可能真沒幾個。相較萬眾矚目的威武,學術的競逐更像燃燒自己、創造知識,在幽冥中護持青燈,於黑暗裏匍匐前行。這種使命感無法獲得普羅大眾的共鳴,但於自我成就上,同樣具有豐富的建設性,精神已然十分富足。因此,看奧運也成為另一種鏡射,使我鞭策自勵。很高興在東奧結束前,碩士生涯也告一段落,不過研究生涯卻不會因此中輟。很喜歡做實證,不只因為實證可以玩玩資料、代代模型。實證是用積極的方法,做入世的研究。

    ·

    記得天津南開大學的一段掌故,校長張伯苓找經濟系主任何廉辯論,他詰問何廉:「為什麼要建立這些商品的價格指數?你可以了解什麼?」何認為,透過價格指數的建構,有助於中國的科學建設。張伯苓卻批評,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用顯微鏡找大象」。在張的語境下是批評,我卻認為,「用顯微鏡找大象」就是學術的精神、學術的態度。用嚴謹細膩的方法,去探究看似無疑的問題。胡先生說「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大抵如是。更況民生商品是一個入世問題,要了解中國百業趨勢,價格指數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

    會談這個故事,其實與我的論文有關,做的是農地價格指數。我與老師協力,利用配對法和Lasso,共同提出一個建構農地價格指數的新方法。農地價格指數在臺灣鮮有所見,我們的研究在方法上也解決了選樣偏差、特徵眾多所造成的多重共線性等等。在農地方面,無疑是大的斬獲、好的貢獻。我國歷來重農桑,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慎重地、小心地回答了。能夠參與如此神聖的事,我戒慎、感激而滿足。

    ·

    當然,並非所有研究都順遂可期,而學術的過程中本身就充滿痛苦。這幾年來,我很能感同深受。但「學術溺水」實難透過求助收效,我唯一意識到的是,只有自己能夠真正幫助自己。直言之,自我排遣是研究生生活中的要事。雖然領域是計量經濟,文本中矩陣、算式、表格遠多於情感豐沛的文字,但人文的精神不能偏廢。我很感激,在這段時間裡,董橋小品相伴,陳之藩和周作人的散文也在一旁,高陽小說引人入勝,他們為我注入精神活水,是沛然莫之能禦的。此外,有珍饈美酒左右,也令人飽滿幸福。林語堂喜歡吃香港鏞記燒鵝,甚至為他題寫菜單。胡適熱愛馬丁尼,他有自己的秘方。老民國的金絲眼鏡高高穩穩地架在鼻翼上,一身鐵灰白柳西裝,案前不放筆墨紙硯,而是佳餚一桌瓊漿一壺,處處顯露學者的講究、學者的體面。我也好吃,愛肥前屋、吃麵屋武藏,享用浙菜必點韭黃鱔糊,點心要福州芋泥和布朗尼。偶爾也下廚,烹角煮、燒獅子頭,雖然無關學術,卻同樣在漫長的征途裏平添不少逸趣。

    ·

    我真的很幸運,自己境遇好、運氣好,讀書可以讀的多,朋友交的雅。早歲得公器得頭銜,活到24歲還算不賴。董橋自謙坐穩一個又一個位子,那是僥倖,不是才情。不過董公是真實力,而我的情況大抵如前。最重要還是感謝所有協助我的親族師長、同僚與友朋,我永矢弗諼,只是暫時無以報厚恩,人生旅途再慢慢償還。

    ·

    至於未來的規劃,可能先遷西湖鴨母嶺,安頓一番。承蒙恩師垂愛,我會續任研究助理,繼續完成未竟的研究。沒意外的話年底會先做兵,其他的事可能就走走看看。疫情可怖,卻也留給我時間想想,可能也不全然壞事。早歲許身公共事務,後來才漸漸覺得底子太薄、本領太小,政治工作是需要精密的計算而非算計。大衛伊斯頓對於政治的定義是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如果不先學好計量、學好數學,其實也是忝居所司,令人惴慄。不過,學優才有資格分配,這是橫亙中外之理。薩伊德把知識分子刻畫的很清晰,他不斷強調知識份子的應該具有「良知」,也要和權威對抗,致使知識份子具有邊緣性。這種想法實與傳統相若,政治是推己及人,大概就是「君子不匱,永錫爾類」。無論身在何處,都要精進智識、懷抱溫柔,繼續影響周遭的人,這是我時刻提醒自己的。此一矜持,近來歲月格外受用。我的研究生生涯就要告一段落,黨代表也面臨卸任,由衷希求於此之際,同大家共勉。

    ·

    最後,疫情當前,首要是多保重自己,願神恩能永顧,祈使體膚長健,萬事安康。謹守防疫規定之外,也別忘了幽默感,偶而逾矩的言詞、煽情的畫面也非不可,不要悶壞氣壞才好。話說多了,再講下去,可能要比我論文篇幅還長。總之我們還會再會,願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相遇,成為照耀幽暗的微明,繼續邁步,奮力前行。

    ·

    歲在辛丑孟秋
    筆于福州山麓

  • 珍饈造詞 在 Taster 美食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8 07:05:00
    有 16 人按讚

    / 📢 #新聞快訊 /

    本週末就要跨年了,記得跟心愛的家人與朋友互相祝福。當然,還是別忘了戴上口罩勤洗手,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也別忘了在安全的狀況下繼續支持喜歡的餐廳噢!

    |2020回顧|

    ● 在歲末年終,我們要來回顧2020年,餐飲界發生了哪些事,開了哪些新餐廳、新店家,辦了哪些活動,有什麼關鍵詞?有哪些代表性的人事物?這個題目邀請到Liz的好朋友兼飲食作家 盧怡安來一起來Podcast節目聊聊,歡迎大家收聽!
    https://linktr.ee/tasterlife

    |飲食活動|

    ● 農曆年節日本虎牌 Tiger 攜手擁有80年歷史的台灣指標性臺菜傳奇- 台南 阿霞飯店拍攝2021年亞洲區 JPC-G 型電子鍋形象影片以及限量打造全台巡迴廚藝教室。吳健豪主廚,將傳授輕鬆打造的完美國宴級年菜的絕招。日本虎牌Tiger旗艦店也將會持續四個核心體驗主軸 TigerStyle、TigerFun、TigerCare、TigerLibrary,推出年節期間限定的五感體驗。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01224-4/

    ● 黑金市集是由 Eatpire - 風格美食指南團隊策劃的巧克力盛宴,即將於2021.01.23 – 31在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舉辦。邀請國內外超過 50 家頂級巧克力、 甜點、咖啡、酒飲品牌,陣容包括 LV 城市指南(Louis Vuitton City Guide)唯一推薦巧克力品牌 Yu Chocolatier 畬室 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全球最佳咖啡店冠軍 Simple Kaffa Flagship 興波咖啡旗艦店的品牌聯名快閃店,席捲 ICA 世界巧克力大賽多項大獎的 拾米屋 Sheme House、甫囊獲英國皇家學院巧克力大賽銅牌的 CACAI CACAO、產區選擇最豐富 Bean to Bar 巧克力店家 九日風、菲律賓單一產區頂級巧克力 Theo & Philo Artisan Chocolates等,用最華麗的味覺狂想,顛覆所有人的可可印象。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01222-3/

    |新菜單|

    ● 晶英國際行館 Silks Club Ukai-tei Kaohsiung 以「冬日暖心 豐美盛宴」為題,聯合鐵板燒、西餐及懷石料理三品牌連袂獻上全新冬季菜單:Grill Ukai 西餐及 Ukai-tei 鐵板燒由專職洋食領域的行政主廚青木主稅(Chikara AOKI)領軍日台主廚團隊,此次特別指出「冬季是海鮮最鮮甜的季節」,並持續以「從食材開始創作」的料理精神,活用當令食材、精選各類鮮活海鮮及山野珍饈,於本季菜單中分享料理設計概念為貴賓完美呈現最頂真饗宴。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01224-2/

    |外帶外送|

    ● #拜拜菜都幫你準備好? 山海樓 手工台菜餐廳 Mountain and Sea House除夕除了推出當日手工現做、常溫現取的限量外帶年菜,除了往年熱銷的「牛年鴻運照.外帶年菜合菜」及經典手路菜山海豪華拼盤、紅蟳極品海鮮米糕、甘蔗燻雞、白斬雞,及四款風味各異的台菜湯品:一品寶鍋、肚包雞、清湯四寶、魷魚螺肉蒜等,以及「山海珍寶盒」,今年更設計了全新概念的外帶年菜禮盒-「山海珍寶盒.祈福拜拜禮」,集結山海樓兩大招牌名菜掛爐燒雞、金銀燒豬以及過年必吃的香酥白鯧,一次為顧客省下年節祭拜張羅三牲的麻煩,打開就能美美上桌,更能簡單料理成為除夕圍爐餐桌佳餚,輕鬆享受精緻細工的台式手路宴席,豐盛美味又十足體面。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01224-3/

    ● 亞緻餐飲 Liz Dining麗緻坊保留了年年暢銷的麗緻東坡肉禮盒、天香小滷系列以及各式堅果禮盒,此次更新增天香樓招牌前菜杭式花雕醉雞。杭式花雕醉雞,精挑土雞含豐富膠質的雞腿部份,烹煮之後再以精釀花雕酒浸漬入味,冷藏皮肉間有著水晶般的膠質,香華鮮美、色澤動人;天香樓私房精製的天香小滷系列囊括牛腱、豬耳片、鴨舌、鴨翅、牛筋等多樣滷味精選,講求食用方便性,超值價格自NT$ 120起。此外,麗緻坊更推出麗緻祥福新春禮盒,網羅年夜飯必備佳餚,期望滿足不同客層自用或送禮需求。
    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01224-5/

  • 珍饈造詞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3 21:09:29
    有 280 人按讚

    #新文章 #料理台灣專欄

    一直忘記跟大家分享我在《料理.台灣》雜誌Ryori.Taiwan 的專欄。《料理台灣》是雙月刊,2020年的三四月、五六月、七八月這三期,我都在談 #在地,也因為二月時開始寫第一篇在地的連載文章,才起心動念做了Taster 美食加 的「在地進行式」專題。

    半年的時間拖了很長,現在一次把三篇文章貼給大家看,會比較連貫,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以下三篇原文刊載於《料理台灣》第50期、第51期、第52期

    /回溯「在地」興起的推理過程/

    日本和牛的沙朗肉片,捲起生蠔醬與酸黃瓜,上頭一撮黑光燦爛的小山,是魚子醬。儼然奢華感的經典符號,任何餐廳的任何料理,需要爭取客人多一點點的認同與滿足時,就會放上這一粒粒烏亮晶瑩的珍饈。

    現時在台灣的餐廳吃飯,你嚐到的魚子醬有高概率產自台灣本土。

    訝異嗎?吃貨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台灣已有義式手工乳酪坊,用台灣牧場的優質生乳新鮮製作莫札瑞拉起司(Mozarella)或布拉塔起司(Burrata);台灣也有歐式風乾熟肉工坊,用台灣豬進行義式培根(Pancetta)、義式沙拉米香腸(Salami)、西班牙煙燻紅椒臘腸(Chorizo)等等加工。台灣是新興葡萄酒產區,台灣產葡萄酒近年來屢屢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台灣產可可製作的精品巧克力逐漸打開知名度,台灣的咖啡業界人才濟濟,更不用提台灣的茶,向來享譽世界。

    米其林星級餐廳擁抱本土食材,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太好發揮了。攤開台灣幾間指標性西餐廳的菜單, 主菜不想出牛排要出什麼?台灣的品牌雞、品牌豬本來就好用,想獵奇一點,屏東乳鴿一度曝光率極高,胭脂鴨近來竄起,鵝有之、羊有之,甚至連鴕鳥都登場。過貓、山蘇不唯山產店愛用,皇宮菜、龍鬚菜被換上新風貌,以前看著稀奇的晚香玉筍、火龍果花,在季節允許時也能變身固定班底。主廚去崁仔頂挑魚買魚,台灣好的漁獲做成生魚片毫不遜色,日本料理店還用台灣產柴魚來做高湯呢。

    如此洶湧翻騰的在地風潮,除了選用台灣產食材,還表現在文化認同上。皮蛋豆腐可以拿來拆解再重組,錦上添花一匙魚子醬(台灣產的,當然),就是星級餐廳的開胃菜;牛排主菜做膩了,結合上沙茶醬,就產生沙茶牛肉的趣味;麻辣鍋繁複沉鬱的辛香,也能被鎖進醬汁裡,優雅襯托鴨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成為主廚揮灑創作的靈感資料庫。

    上述種種顯得理所當然,或有讀者閱讀至此,以為我在說廢話。其實我正在採取一種倒敘法。沒有錯,「在地」很夯,「在地」政治正確,大前提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我們要問,它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

    回溯這個過程,有點像瞎子摸象。「在地」起一個頭,拉起來才知關鍵詞是一整串,慢食(slow food)、本土飲食主義者(locavore)、從產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牽涉的議題一個扣一個,糧食生產、環境保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分析的角度有如萬花筒,折射出農牧業、生態學、貿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領域。

    可不可以單純從「愛吃」出發?

    尤其,當你明白,「吃在地」的一位代表性人物,美國的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緣由,只是因為她很喜歡在家做菜招待親朋好友……

    /在地、反文化運動與美國慢食教母/

    說起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故事,必須回到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盛行的美國。彼時的柏克萊校園充斥著搖滾樂、性解放與學生抗爭,大四生愛莉絲.華特斯與她的「言論自由運動」男友大衛.戈因斯(David Goines)住在一起。那是1966年。

    華特斯與戈因斯的公寓成了某種知識份子沙龍。言論自由運動的老鳥們會聚集在這裡,享用華特斯精心烹調的蝸牛或巧克力慕絲,這類當時頗不尋常的法國食物。華特絲非常受不了她的革命同志老是啃白麵包與工業火腿做的三明治,「單單政治上的解放、性事上的解放是不夠的,你必須解放所有感官。」

    華特斯對於食物滋味的追求,源自1965年的一趟法國行。1950年代起,美國餐桌已被冷凍食品霸佔,華特斯震驚於法國人是如何在乎食物,在乎地買、在乎地烹、在乎地上館子,她對食物的感官幡然覺醒。在一間布列塔尼的鄉村石屋裡,她親眼看到餐廳的男主人抓了一隻活跳跳的鱒魚,送到她面前,趕回廚房,不消多久,就與庭院裡現摘的蔬菜一起作為主菜正式登場。這簡直是一種天啓:當季在地食材在最新鮮的狀態下被調理,有多麽美味。

    「帕妮絲之家」真正誕生,必須等到1971年。華特斯已經與戈因斯分手,改和另一位柏克萊校友湯姆.勒迪(Tom Luddy)同居,他們主持的晚餐派對更加盛大了。勒迪經營一藝術電影院,在藝文圈、電影圈人脈甚廣,華特斯因此認識了她的餐廳投資人、勒迪的好友與柏克萊的年輕教授保羅.阿朗托(Paul Aratow)。阿朗托為華特斯注入現金與信心,整修了一棟老屋,雇用了一位主廚,華特斯辭去蒙特梭利老師的工作,擔任外場經理。1971年8月28日,帕妮絲之家開門大吉,端上法式肉派、鴨肉與橄欖及沙拉、杏仁塔,三道菜的套餐售價三塊九毛五美元。

    帕妮絲之家很快就大獲成功。文人雅士都來了,還有客人專程從舊金山出城來吃飯,前所未見。這種簡單直接、用心烹調、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和東岸的高級法餐或家庭裡的電視餐完全不同。華特斯也很快就理解到,她不能用美國工業化農業生產出來的食材,滋味差太多了,她必須仰賴在地小農,唯有他們才在乎風味。

    華特斯與帕妮絲之家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風味大旗的號召下,許多美國人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吃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60年代以降的反文化運動,至此也與傳統上美食(gourmet)的追求合流,個人消費選擇服膺於風味的統治。「好吃」也添上了更複雜的意涵,「在地」則是其一。(未完待續)

    /美味是在地的終極目標?/

    上一回說到,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地」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價值,四十年來躍為主流,強調在地當季食材並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的「新美式料理」(New American Cuisine) 也堂堂誕生,開枝散葉。

    閱讀這段歷史,我不免想到台灣飲食圈近幾年火紅的「台灣味」。二相對照,確有相似脈絡,尤其目前台灣味的論述是以西餐作為火車頭,江振誠主廚與「RAW」餐廳的聲量最大,與RAW性質相近的餐廳大多是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在地食材,這與帕妮絲之家的基本設定並無二致。這當然是簡化後的陳述,台灣過去幾年的在地風潮不能只歸咎於一人一事,物產、職人、工藝的互相串連都造就了台灣味的暢旺,吃在地、烹在地也不是新時代的發明,然而若要謂喚起問題意識、梳理身份認同,以西餐作為主軸的台灣味探討確實構成在地風潮的重要論述。

    同樣作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國家,如果說美國透過飲食發掘自我的過程走在台灣前面,其有關在地飲食運動的討論值得台灣借鏡。首先,帕妮絲之家的成功,代表二種價值觀的匯流:傳統美食家崇尚法餐的美學賞析,以及60年代以降反文化運動對於工業化食品的厭惡。足以統合二種平行觀點的堅強理由,正是美味。換言之,不論是偏好高級法餐的上流階級,或是左派理想的革命份子,都認同「運用在地當季食材用心烹調的料理比較好吃」。這就是主流形成的起點。再者,「好吃」的內涵也變得更複雜了,從此以後,選擇食物的價值判斷多了某些政治意味,當你站在超市貨架前,你會拾起恆春洋蔥、放下美國洋蔥;當你閱覽餐廳菜單時,你會注視彰化胭脂鴨、忽略澳洲牛小排。如此選擇的原因,除了味道,可能還有以下考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縮短食物哩程、支持在地小農、更營養更健康。

    然而,對於吃貨(foodie)而言,支持在地的壓倒性理由仍然是味道:在地食材最新鮮、最有風味,因此具有美學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美味才是終極目標,小心,美味也會回過頭來推翻在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矛盾,在異國食材上最明顯,好比為了追求西西里菜的正統滋味,不得不使用產自當地的橄欖油與鹽漬酸豆;台灣的日本料理餐廳,仍然崇尚築地市場直送的魚鮮。台灣產的葡萄酒、魚子醬,如果最佳品質仍無法比擬國際水準,就會被自家人嗤之以鼻:不應該為用而用。

    面對「美味」,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身體健康未必不可拋。兼顧是理想,不能兼顧的時候呢?雖然沒有必要一刀二斷,複雜的價值判斷,我仍在內心辯論。



    同場加映:
    Taster 美食加 #在地進行式 專題:
    https://taster.life/20200630-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