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珍珠石斑飼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珍珠石斑飼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珍珠石斑飼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珍珠石斑飼料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賴峰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上午11:10,我與漁業署長張致盛、澎湖區漁會總幹事蔡月嬌在東森購物台47台「東森農場」推廣「澎湖優鮮」珍珠石斑魚。 #肉質Q彈 #細緻鮮甜 #無細小魚刺 #箱網養殖 #不餵人工飼料 #1箱2500公克 #訂購專線0800045080 #送禮自用兩相宜...

  • 珍珠石斑飼料 在 賴峰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2 11:05:32
    有 709 人按讚

    今天上午11:10,我與漁業署長張致盛、澎湖區漁會總幹事蔡月嬌在東森購物台47台「東森農場」推廣「澎湖優鮮」珍珠石斑魚。

    #肉質Q彈
    #細緻鮮甜
    #無細小魚刺
    #箱網養殖
    #不餵人工飼料
    #1箱2500公克
    #訂購專線0800045080
    #送禮自用兩相宜

  • 珍珠石斑飼料 在 怡片君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5 16:17:05
    有 65 人按讚

    今天我是「一日漁婦」!

    我在 澎湖 ,
    天氣晴🌞!40度,熱!

    今天跟舢板船到海上⋯
    用新鮮的白帶魚、肉魚
    餵食珍珠石斑魚

    我今天餵的是 五公斤重的
    珍珠石斑魚🐠

    來自澎湖大海
    以純海水
    「箱網」養殖的珍珠斑,

    只吃天然的魚料,
    完全不餵食人工飼料,
    養出來的肉質
    口感結實有彈性且細嫩,
    非常順口,
    每一口都是滿滿鮮甜,
    豐富的膠原蛋白

    採半鹹水滲透壓養殖法,
    口感不同, 無臭土味❤

    ❤公開分享超過20次
    +
    按讚留言
    +tag3好友

    送韓國ACE面膜

  • 珍珠石斑飼料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8-24 10:29:56
    有 4 人按讚


    吃,是參與大自然的循環
    素黑

    *轉載自《LOHAS》雜誌2016年8 月號

    好朋友兼私房菜主Helen Sung 住在香港新界的大埔林村,租了一塊小小的耕田,學習永恆農業(Permaculture)已好幾年。這種農耕的方式強調設計以及系統思維,即在一個永續農業的生態系統裡,所有東西都經過設計使其可以被持續循環利用,並講求三大倫理原則:關懷地球、關懷人類、有餘共用。

    Helen並不是素食者,所以在有機、永續耕種之餘,她還非常重視其他生物食材的處理和善待。她相信要吃得好,重要的原則是平衡生態和尊重生態,不是道德上的殺生不殺生。自然生態有它特定的週期和循環,生滅有序。要吃肉,可以,但要注意動物不屬於你,你要感謝上天給你享用和回饋的循環,不能浪費,不能貪取,不濫捕,不催生,而不用抗生素或非天然飼料是不用說的常識。更重要是隨時令而吃,是最自然不過的飲食生態,也是愛土地和身體最好的方式。

    Helen喜歡造全魚宴私房菜,視乎當天的魚獲,準備簡單美味的餐宴。你要是想來吃,要預先報名,漁船何時歸程,當天就有得吃。吃的是當地的魚,沒必要吃老遠的魚,不屬於你海域的魚。這樣也能減碳,減省運輸的源料,同時保育每個海域的魚產。到了休魚期,就不捕不吃。

    餐單也無法先確定,要看捕獲的是什麼,有什麼便吃什麼。可能是石斑、連尖、紅友、章紅、海狼等等,都說不定。但菜單還是有的,配海鮮的匈牙利Muskotaly白酒。頭盤會是刺身拼盤,可能會有車蠔及海蝦,有時會是水佬拼盤:小筒仔,蝦亁,鱔乾及醎鮮魚。湯是山水熬海魚白菜豆腐湯,有時會配番茄和土豆。正餐會有清蒸頭腩、木炭燒魚、白灼本地海蝦如蝦頭、赤米或黃蝦、蒸水佬拼盤: 魚子、鱔乾、蝦乾、魚仔及農家臘腸。還有冰肉五花腩淡口醎魚煮豆腐、煎鮮蝦餅配客家桔醬、薰香醎魚肉餅蒸滑豆腐等等。100%本地好材料:海魚、鹹魚及鹹鮮是蜑家人親自釣及醃制,本地黑毛豬、滑豆腐及鹽鹵豆腐,蔬菜會有私釀紅粷腐乳豆瓣伴通菜或林村有機小農種的時蔬。

    主食是黑龍江黑土白米及糙米、河北小米、台灣紫米及紅藜造的五穀飯,有時會有魚蟹粥: 海魚、海蟹煮東北珍珠米、本地油粘米及河北小米。

    甜品是海燕窩糖水或燉奶伴紅豆。海燕窩是本地蜑家採集、清洗和日曬。漁民要從石岩隙小心刮,清洗浸乾淨,味道清香,一年一造。紅豆產自台灣小農民。

    詳細地形容功能表,是因為要給你看誠實、仔細和用心有多重要。不是隨便做菜,不是隨便求口福而吃,強調吃本地食材是一種尊重和修養。外國很多地方的野生海魚都不出口,因為人家懂得自己的已夠好吃,本地的市場已足夠。你可能很有錢買得起外地貴價海鮮,我們卻輸不起失去一個能自給自足的生態。

    香港有個名廚叫黎子安,他說最愛的並非三刀、海斑、龍躉這類貴價魚,而是人棄我取、可遇不可求的海鮮,可能是不值錢的魚,因為沒有人專門捕捉,所以特別肥美可口很好吃。有人採訪他,問他為何特別愛魚時,他說:「我認為魚是大自然食材中,人類參與生產過程最少的一種,雞豬牛羊都經畜牧,不及野生海魚的天然味道。通過買魚、煮魚及賣魚饌,我感覺是參與大自然循環的一部分。」他一直希望出版本地海域魚類圖鑒。我認為,每個漁港都應該為自己的海域做好保育和教育,畫出自己的魚類圖鑒。

    自己的地養自己,自己的海育我身,這是上天給我們最慈愛的資源。謝絕濫和貪是尊重生命的責任。感恩,從懂得愛護和珍惜大地資源開始。

    (更多關於如何從吃好開始學自愛的方式,可參考素黑新書《踏踏實實愛自己》第四章)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