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玲另一寫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玲另一寫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玲另一寫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玲另一寫法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角落裡一雙眼睛正好斜望你: 敘事詩作的鏡頭運用──以詩集《光隱於塵》為例 ◎韓祺疇 一、前言 日常的題材不會使詩歌變得平庸,只要把平淡的場景加以調度,不難挖掘其中藏匿的詩意,香港詩人周漢輝於2018年出版第二本詩集的《光隱於塵》,正是作出這樣的美學嘗試,光與塵的互相隱現,便是詩與日常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

  • 玲另一寫法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0 21:00:00
    有 89 人按讚

    角落裡一雙眼睛正好斜望你: 敘事詩作的鏡頭運用──以詩集《光隱於塵》為例 ◎韓祺疇

      

    一、前言

    日常的題材不會使詩歌變得平庸,只要把平淡的場景加以調度,不難挖掘其中藏匿的詩意,香港詩人周漢輝於2018年出版第二本詩集的《光隱於塵》,正是作出這樣的美學嘗試,光與塵的互相隱現,便是詩與日常的藏顯。《光》獲得2020年文藝復興純文學類大獎,此前周漢輝已屢獲港台的文學大奬1,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2018年代表香港參與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評論人鄭政恆形容:「毫無疑問,他是我輩中,最出色的詩人之一。(所謂我輩,指七八十年代之間出生)」2。截止本文撰寫的2021年1月,有關《光隱於塵》的書評不多,論者多以其單首(或三至四首)作品作為評論對象,計有鄭政恆〈我與你:香港詩人周漢輝〉3、吳美筠〈複調與多重視角的生死相聚──評周漢輝〈禮儀〉〉4、鍾國強的〈結束與開始,天上與人間──讀周漢輝〈阿們〉〉5和〈茶與水,那些消逝中的光影──讀周漢輝〈姑姑〉兼及中年的詩〉6;或把周漢輝放置在同代作者中,指出他有異同輩人的寫法與關懷面向,例如《聲韻詩刊》第34-35期的「香港青年詩人專輯」收錄了鄭政恆〈香港詩人的個性〉7、關天林〈十八羅漢,各自證果:「香港青年詩人專輯」引論〉8、余文翰〈詩意的承擔──略觀香港青年詩人寫作〉9,都特別點出周漢輝詩中鏡頭技巧的自覺運用,和對基層生活、宗教主題的發掘。

    礙於篇幅,本文雖以《光隱於塵》作為評論對象,但主要挑選其中〈迴轉〉、〈無傷〉和〈阿門〉三首,分述其中不同的鏡頭技法,繼而說明這些寫法如何呈現詩集的概念,構成其「光隱於塵」的詩學概念。

      

    二、香港敘事詩的承接與革新

    1994出版的《十人詩選》中,也斯在序文裏陳述「生活化」的定義,希望在當時「政治主導的壯麗言辭」與「堆砌典故的偉大文本想像」兩種主流之間,書寫非政治化的個人日常生活10。此後成為了本土詩歌一個重要論述。如果循敘事詩的傳統往上回溯,則有1969年古蒼梧、戴天主持「創建學院詩作坊」,他們反對超現實主義,強調明朗的詩句、口語,影響李國威、關淮遠、鍾玲玲、癌石 (張國毅)、關夢南、李家昇等學員11,1970年代中關夢南、葉輝等人創辦《秋螢詩刊》,幾度停刊又復辦,周漢輝正是從《秋螢》中成長的詩人。但與他的前行者不同,周漢輝雖然重視日常情味,但在《光隱於塵》裏更展示對敘事技法的自覺摸索,於前代香港詩人的作品中少見。周漢輝詩作的敘事和關注面向也多向電影取材,如他曾在訪問中自道:「我很喜歡侯孝賢導演曾說到的『藝術就是距離』。以往我傾向熱情投入、充滿能量,自從轉寫平實的寫法後,便覺得距離很有用,距離令你看很更清楚。」12

    但必須提出,敘事詩只是香港詩歌的傳統之一,與周漢輝生於同一年代的詩人,例如關天林《空氣辛勞》對字辭的尖銳摸索、陳子謙《豐饒的陰影》擅以時政入詩、羅樂敏《而又彷彿》透過山海思索哲理,儘管詩風相異,都對香港詩歌各有開拓承繼,其中風貌可參考吳耀宗所編的《香港新詩80後22家》。

      

    三、文本分析:詩作裏的鏡頭技法

    (一、)蒙太奇:〈迴轉〉13

    詩作講述在老人院工作的「你」是單親媽媽,但這所安老院卻會把老人安置在天台上,赤身露體地洗澡,事情被揭發後,安老院倒閉,「你」因而失業。〈迴轉〉一詩密度甚高,幾個場景包括「與女兒在壽司店」、「在安老院工作」、「在教會崇拜吃聖餐」,反覆轉換但不散焦,靠住食物來凝聚 「你」一生的盼望與苦難:「你再喝/一口熱茶,從前日子歷歷流過/是你來為苦難命名,婚變,失業/迫遷,誕女,杯中霎餘風暴與閃電」。

    詩作的蒙太奇場所轉換,共有五處,除了運用視覺上物件的重疊,也借用宗教典故作嫁接。以下舉其中兩例,說明其場所跳接以及連結兩處畫面的媒介:

    1. 「軍艦壽司航去,你喝一口熱茶/杯中霎餘風暴與閃電──擱下」(壽司店)跳接到下句的「杯子筷子,純熟戴起手套口罩/一列老人早脫光衣褲,向你蠕進」(老人院),借放下餐具這一動作進行轉換,運用視覺作重疊;

    2. 「生活在門牆以外,而安老院/明天開始停業整頓。最後晚餐/(…)/眾口吃掉簾邊日暈,霉牆上/聖母塑像合掌中漸暗了臉色──」(老人院)跳接到「當光復照,她轉換姿勢和神情身形豐滿起來,懷抱著聖嬰」(教會)。此處的嫁接較為複雜,從老人院結業前吃的最後的頓晚餐,轉接到教會為紀念《聖經》中最後晚餐的事跡,所舉辦聚餐;同時在畫面呈現上,借老人院的聖母像與另一教會聖堂的塑像作為參照物,讓時空轉換,所以聖母塑像才會「轉換姿勢和神情」,因為在畫面漸暗與陽光復照之間,詩行所述的時空已經改變。

    由此回看詩題〈迴轉〉,既指涉迴轉壽司,也是「你」人生之迴轉,為老人喂食、洗澡。其後糞污排泄物、糊狀飯菜、肥美的三文魚、聖母塑像等景物,不斷在詩作中交替,像是人世繁盛與虛弱的兩面,被作者翻來覆去,驟現在眼前。〈迴轉〉一作厚實,用詞極其濃縮,如:「朽軀」、「緩嚼」、「接啃」,加上畫面短促嫁接,營造獨特的敘事語感,與一般強調通暢易明的敘事詩,大為不同。其中一大分別,是因為周漢輝的作品雖多有真實藍本,亦以生活細節架構故事,但敘事涵接卻以想象力居多。若要勉強類比,就彷似記錄片與電影,周漢輝的詩作像後者,即便走寫實風格,也免不了營造情節。因而這種手法雖有其魅力,也並非無往不利,像何福仁評〈守山人〉一作,形容〈守〉雖是好詩,收結卻「過於戲劇性」,並指周漢輝的作品「美中不足的是,稍嫌意象繁密,像搖得很厲害的鏡頭,反令焦點模糊起來」14。另外,〈迴轉〉在場景的嫁接上,多使用破折號,雖意在提醒讀者,不致在層層轉移中失焦,但未免有濫用之嫌,令行句變得累贅囉嗦。

    (二、)倒向回轉鏡頭:〈無傷〉15

    〈無傷〉一作中,詩人把一宗樹木倒塌事件,以倒向鏡頭的方式呈現,回溯「你」在意外前的種種。把詩作的倒向時序弄清後,整首作品與現實事件的時序對應就變成:

    現實中事件時序先後,1為最早,括號內為詩句對應的現實事件

    5.(你死後,街燈熄滅,下了一場雨)

    細雨後街燈亮起,你

    也醒來,向光點了點頭

    4. (你受了重傷,胸骨從皮肉露出,流血不止,在呼喚中失去呼吸──打呵欠、打噴嚏指涉呼氣和吸氣)

    可以把胸骨塞回皮肉下了

    打呵欠止血,打噴嚏吹掉傷痕

    3. (第二件塌樹意外發生,你被塌樹壓倒)

    而樹未倒下來,你下班再路過

    停住:想看幾片又一年的落葉

    卻見葉子飛回枝頭,你仍守著崗位

    代替在此受傷的同事:昨天也有塌樹

    2.(第一件塌樹意外發生,原本看守此處的保安受了傷,工人們以電鋸鋸去樹枝,清理現場,之後下了一場雨,你代替同事看守塌樹處崗位)

    工人們收拾電鋸,斷樹們一一接合自己

    那麼雨水是朝天灌溉的,陽光是收成

    而你正坐在管理處,面對噪音投訴

    有時勸解,有時只好同怨

    1.(你待業在家,後找到一份保安工作)

    像當保安前,待業時你總是

    清早躺著聽鄰居鑽牆、敲鑿

    以此概念重讀詩作,就能發現「可以把胸骨塞回皮肉下了/打呵欠止血,打噴嚏吹掉傷痕」「工人們收拾電鋸,斷樹們一一接合自己/那麼雨水是朝天灌溉的,陽光是收成」,其實是極為高超的敘事手法,詩人把倒播的鏡頭畫面,描寫得不動聲色,令讀者誤以為是正常的物理活動,即便是「可以把胸骨塞回皮肉下了」,也只不過是超現實的寫法。但在詩作的結尾揭盎回轉鏡頭的概念後,前事種種就翻轉成新的景像。而詩題「無傷」,既是指把鏡頭倒播,一切意外就不曾發生,也判批城市的冷漠,在一單樹木倒塌意外後,工人們清理現場,彷彿一切無礙,然而過了不久又再次有同類意外,釀成致命死傷。〈無傷〉一作寫死亡,但筆調克制,倒轉鏡頭的寫法也拉遠了讀者與事件的距離,但仍見其中的悲憫與控訴,不落俗套,避開了周漢輝詩作中偶有累贅之嫌的缺點。



    (三、)空鏡頭:〈阿門〉

    空鏡頭是周漢輝詩作時有的手法,透過定鏡,任由事物演化,展示他對人間種種不動聲色的觀望。鍾國強評〈阿門〉16的空鏡頭運用,有以下說法,值得參考:

    周漢輝顯然喜用鏡頭的切換來表達言外之意:向逝者―─親人、甚或至親的人(詩裡沒有明言,但如依〈姑姑〉的脈絡觀之,當可如是理解)―─道別,「你」卻沒把焦點完全放在「儀式」和「靈柩」上,而是一再「分心」:先是「凝看天花板漏滲水滴」,繼而「偷看靈柩旁的一朵水花起起滅滅」。這種貌似與逝者「疏離」的述寫,一如詩的開首寫「你」位於「末座」的「距離」,都是一種正言若反的手法:親人離世觸發的思緒與記憶、死別傷懷與往生寄盼之間的容隙,在在需要一種空間化了的時間來消化。此所以兩個穿插其間的空鏡頭,是緩慢的、悄靜的「水滴漏滲」;是「一朵水花起起滅滅」,而不是「一朵朵水花起起滅滅」。」

    空鏡頭當有借物喻情、引發聯想的作用。「一朵水花起起滅滅」,自然聯想到時間之流上的人之生死。這隱喻其實稍欠新意,但配合全詩的生(嬰孩/嬰兒車)―死(靈柩/輸送帶)、開―關、昇―降等一系列關連喻象,亦能恰切地起呼應作用。17

    生死議題重大而沉重,借用水滴這樣微細而輕盈的意象,不是平靜過後的舉重若輕,而是把悲痛藏得更深遂。空鏡頭在〈阿門〉作裏支撐起整首詩作,主題與技法的鋪展互相補充,但仍需提出在一些作品中,空鏡頭的出現未能起到點睛之效,反覺刻意,例如〈大尾督環保行〉寫作者帶年幼學生郊遊,敘事結構相對顯淺,以景托情,借人事流露情意,但結尾的「天空飄過第一朵雲」18,無論是營造氣氛還是連結主題,都未如〈阿門〉般引人深思,或可再斟酌。

      

    四、結語

    《光隱於塵》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你」作為第二人稱敍事,時刻與人物保持距離,但作者對「你」的生活全盤掌握,亦間有俯瞰/遠景觀察的視角,令這種第二人稱敍事已幾近是全知的上帝角度,同時又提醒我們其實對人物的遭遇無能為力。周漢輝的詩作從不避人間險惡,甚至詩中所述一宗慘劇的餘悸猶在,另一層艱苦又再掩至;然而他的作品也並非賣弄悲情,人世的苦況恆常,但暗地裏總會存有盼望。書名《光隱於塵》叫我們相信在蒙塵的世界裏,光明才是本質,但我更喜歡「只有大暗生自微光」(〈山海十四行〉)的形容,就像〈阿門〉的結尾:「雜物圍堆起一棵鳳凰木/花燄借外光點燃你的瞳仁」,平常的事態也有其光芒,縱使這「點燃」其實是呼應前文裏,輸送帶盡頭火化靈柩的烈燄。絶望與希望互為表裏,我們在日常裏思考死亡和生存,更貼合詩中的種種人事。

      

    參考資料:

    1包括青年文學獎首獎、秋螢新人詩獎、城市文學創作獎首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首獎、大學文學獎首獎、中文文學創作獎首獎、聯合報宗教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金車現代詩網路徵文獎等。

    2周漢輝,《光隱於塵》(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9),頁162至169。

    3同上註。

    4同上註,頁154至161。

    5同上註,頁148至153。

    6同上註,頁142至147。

    7宋子江編,《聲韻詩刊》(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7年4月第35期),頁7至8。

    8同上註,頁20至25。

    9同上註,頁9至13。

    10王家琪,〈本土詩觀的角力史──從七十年代說起〉(香港:《字花》,2016年第五十九期)。

    11杜家祁,〈現代主義、明朗化與國族認同 ── 香港六十年代末「創建學院詩作坊」之詩人

    與詩風〉(香港:文學論衡第18-19期,2011)。

    12黃柏熹訪,〈凝望城市的「沉默」人物——訪詩人周漢輝〉(香港:《虛詞.無形》,2019年

    11月),網站:https://p-articles.com/heteroglossia/1108.html。

    13周漢輝,《光隱於塵》(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9),頁39。

    14關夢南編,《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作品集2017》(香港:白綠出版社,2018年)。

    15同註13,頁34。

    16同上註,頁138。

    17鍾國強,〈結束與開始,天上與人間──讀周漢輝〈阿們〉〉,周漢輝,《光隱於塵》(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9),頁150。

    18同註13,頁50。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0.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周漢輝 #光隱於塵 #鏡頭

  • 玲另一寫法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8 21:24:50
    有 250 人按讚

    [#歐陽選書]《怎麼說,青少年會聽VS怎麼聽,請少年會說》:想回到與孩子無話不說的時光嗎?我想!

    我曾在家長日做了一個活動,
    叫做「給父母的大考」。
    家長們會拿到一份考卷,
    共有20題填充題,
    題目都跟他的孩子有關。

    像是:「我參加的社團是?」
    「我最要好的朋友是?」
    「我最喜歡聽的音樂是?」
    這個活動目的很簡單,
    就是要讓家長檢視自己,
    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

    不過,
    考卷答案從哪裡來呢?

    當然是孩子們那裡。
    所以,在家長日前,
    我先發下這份考卷,
    請孩子們寫下他們的答案。

    可我沒想到,
    當我一發下去時,
    就有孩子問:
    「這份考卷是要給我爸媽寫得對吧!」
    我點了點頭。

    「什麼!那我不要寫了!」
    開始有孩子起鬨,我很訝異,
    從什麼時候開始,
    孩子竟然不希望父母了解自己。

    其中,包含一個叫玲玲的女孩,
    在我心目中她乖巧懂事。
    但在這次活動,
    她卻怎麼樣都不願意寫,
    她說因為她媽根本不在乎她的表現,
    只在乎她的成績。
    偏偏她什麼都好,
    就是成績不好。

    當時的我有些不知所措。

    如果那時我讀了
    《怎麼說,青少年會聽VS
    如何聽,青少年願意說》這本書,
    也許我就可以化解
    橫亙在玲玲與母親間的那座冰山。

    首先,《怎麼說,青少年會聽VS如何聽,
    青少年願意說》
    跳脫以往的親子溝通書的寫法,
    不談深奧的理論,
    而是以「親子溝通工作坊」的形式,
    如實記錄八堂親子溝通課:

    安戴爾是如何帶領家長與孩子,
    一步步地從對立走向
    傾聽、尊重,進而合作。

    表面上,
    你是在讀一本書;
    但實際上,你像是身歷其境
    上完八堂親子溝通課。

    其次,
    這本書的編排脈絡分明。
    每章節安戴爾都會先「問題引導」,
    帶出要解決的親子溝通問題;

    接著是「漫畫對比」,
    透過情境漫畫,
    呈現出無效溝通與有效溝通的差別;

    再來是「故事分享」,
    家長們學會新的溝通方法,
    回去實際運用後,
    分享親子溝通故事。

    接著是「快速提醒」,
    安戴爾貼心整理出
    這章談到的溝通技巧,
    幫助你快速回顧。

    最後,這本書非常精準
    戳破我們過去的管教盲點。
    比方在談「處理感受」這一章時,
    安戴爾這麼說:

    「我們無法忍受看到他們不開心,
    所以最好的介入方式,
    就是輕視他們的感覺、
    強加我們的邏輯,
    希望讓他們知道正確的感受是什麼。」

    看到這一句,
    我直接被敲醒,
    對,我們常跳過孩子們的感受,
    急著跟他們講道理。

    可是當孩子的情緒水位高漲,
    我們說什麼都只是引起爭執。

    另外,關於「該不該處罰孩子」,
    安戴爾的一句話再度扭轉了我,
    她說:

    「處罰的問題在於讓孩子
    忽略自己的錯誤行為,
    反而只注意到
    他的父母多麼的不可理喻。」

    我們本意是要讓孩子記住犯錯的後果,
    以後不要再犯。
    沒想到從孩子的角度而言,
    重點不在改正,
    而在於如何做壞事不被抓到。

    筆走至此,
    我的女兒跑了進來,
    一直喊著「爸爸!爸爸!」

    對啊!
    每個孩子都曾經黏著父母,
    無話不說;
    我們也曾經笑擁孩子入懷,
    掏心掏肺。

    青春期不該
    成為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鴻溝,
    而是我們尊重彼此、
    攜手合作的開始。

    《怎麼說,青少年會聽VS
    怎麼聽,青少年會說?》博客來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552?sloc=main_mb

    #歡迎分享
    #這本親子溝通書是我近期讀過最厲害的
    #書名也是最長的

  • 玲另一寫法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21:02:38
    有 592 人按讚

    【贈書】【好書分享:英國文學/英國布克大獎《牛奶工》】

    「大眾無法忍受我的沉默,所以他們必須捏造謠言,將我烙上污穢、放蕩、令人困擾的女孩的印記。」

    閱讀《牛奶工》之感受十分奇特,由於作者安娜伯恩斯採用第一人稱視角和意識流寫法,大量內心獨白賁湧而出,不時佐以插敘、倒敘豐富故事層次。故讀者彷彿住在女主角大腦中,被捲入波濤洶湧的思潮,不停接受種種畫面及場景大力衝擊。

    通常來講,個人讀書速度偏快,平均一個小時可讀一百頁左右,但這本近四百頁的小說卻足足花了我一禮拜時間,許多時刻不禁冒出「現在不停下來,會窒息!」之驚悚想法。安娜伯恩斯以急促流動的連綿文字攀上、緊緊扼住你的脖頸,即使闔上書,具有生命力的故事依然持續呼吸,翻開書頁當下,她就種了一顆劇毒且布滿荊棘的種子在讀者腦中,根根毒刺皆有倒鉤,試圖掙脫,失血的速度只會更快。

    全書以隱諱、暗喻的形式敘事,包括女主角在內,所有出現的角色都沒有完整姓名,亦無指涉具體時間地點,以「牛奶工」、「麥XX」、「海那邊」、「馬路那邊」等含糊不清詞彙帶過。這個討論政治、宗教和性別議題的寓言似乎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你能從每個細節裡體會到自己受過的創傷。

    隨劇情層層遞進,讀者將發現《牛奶工》以1970年代的北愛爾蘭為背景,當時聯合派與民族派因宗教、階級等問題產生政治意見紛歧,引發武裝鬥爭,「海那邊」指英國人、「馬路那邊」指新教徒社區,而「牛奶工」從來不是真正的牛奶工,當然也不是嘉南羊乳的業務員(喂)。

    以上背景知識對閱讀和理解本書影響甚微,書中探討的「我們」和「他者」,時至今日,仍舊存在,歧視與偏見不會因時代演進便蕩然無存,人類始終擅長排除異己,幫非我族類者貼標籤,懶得嘗試去理解別人與我們的不同。過了五十年,那些堅定的小圈圈屹立不搖,就如女主角居住的社區。
      
    回到故事本身,《牛奶工》敘述一位十八歲的女孩屢受權威人士「牛奶工」騷擾,對方一步步入侵她的生活,從工作、家庭、交往狀況到半夜幾點起床尿尿皆瞭如指掌,假如大家有徵信抓猴需求,請電洽「牛奶工」謝謝。

    女孩成長的地方是個封閉、女性地位低落的社區,起初不知道「對任何靠近的人都有權利表達不喜歡且不需忍受」的概念,只好禮貌搭話並忍耐厭惡感。沒想到她和牛奶工見面的事被再三扭曲、捏造,變成一則廣為流傳的謠言,人人都稱女孩和牛奶工有染,是破壞家庭的第三者,她瞬間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除了傳播謠言的三姑六婆,女孩原本對家人還懷抱一絲希望,然而母親、大姐、三姐夫、最好的朋友紛紛棄船逃跑,周遭沒半個人相信她。母親認為女人的命運是選擇適當婚配對象,繁衍宗教信仰正確的孩子,牛奶工不是好對象,勸女兒回頭是岸(你們是太久沒挖耳屎導致耳背嗎!?);三姐夫甚至責怪她,全因女孩邊走邊看書,缺乏警覺心,才讓人有可趁之機…….那三姐夫你邊運動邊說教,是否也提高了運動傷害以致跌斷脖子的風險!?

    人人皆「裁定」女孩理應低頭認錯,不由分說在她的人生烙印上紅字「A」。女孩自認沒有做錯事,更不想為此道歉,因為對社會無理指摘而感到羞愧,代表向不合理屈服。
      
    《牛奶工》掏掘出許多人性黑暗面,並以另類黑色幽默化解過於沉重的氣氛。女主角擔憂社區沉浸於漫長黑暗中,即使出現能照亮周圍的人,也可能被黑暗吞沒。即便書中少數的正面人物法文老師鼓勵學生們「勇於嘗試轉變。」,她卻擔心嘗試後仍然不變,甚或變得更糟。

    但在最後的結局,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未對人類放棄希望,正如書中所言:「那些光點讓人不再害怕,變得習慣亮光,期待著它,受它影響。」我想,這也是曾飽受酗酒問題困擾的安娜伯恩斯,從遊民到2018年曼布克獎得主的心路歷程吧。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牛奶工》,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曾經被貼過什麼標籤?(正負面皆可)例如:
    「《牛奶工》:正妹、小可愛、小迷糊啊實在太多了,數也數不完哪~(被巴頭)」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5/12(二)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5/13(三)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牛奶工 #Milkman #安娜伯恩斯 #AnnaBurns #謝瑤玲教授翻譯 #臺灣商務 #2018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 #英國布克獎 #曾獲溫妮芙德霍特比紀念獎 #Amazon現代文學書排行榜第3名 #Amazon年度百大第45名 #北愛爾蘭首位獲獎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潛力得主 #實驗性巨作 #性暴力 #北愛爾蘭抗爭 #成長小說 #英國文學

    🥛博客來:https://bit.ly/2Wblb6L
    🥛臺灣商務:https://bit.ly/3cbWRHl
    🥛誠品:https://bit.ly/35CSdjb
    🥛金石堂:https://bit.ly/2WDk26I
    🥛讀冊:https://bit.ly/2WFp6b0

    📖延伸閱讀_博客來OKAPI專文推薦〈從遊民到2018年曼布克獎得主〉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546

  • 玲另一寫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2-07 19:00:07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想要有一個超能力,你會想要有什麼樣的能力?

    我曾經把這個問題,問很多人哦,我得到很多各式各樣的答案。但是其中有一個共同性,就是很多人都會告訴我,他希望有「讀心術」。

    他能夠透過一些方法,通過一些工具、途徑,去瞭解一個人真正在想的是什麼?我想或許在你剛剛聽到我的問題的時候,心中可能也閃過類似的能力。

    所以,因為這樣的出發點,很多人喔對於那些可以懂人、瞭解別人,不管是星座、血型、命理…還是各式各樣的占卜象徵,都非常有興趣。

    而今天呢,要跟你分享的,就是關於「筆跡學」這樣的一個概念。先不說「筆跡學」它可不可靠,我先談一個例子哦。

    在2005年的時候,有一個經濟論壇,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領袖,都齊聚在瑞士。他們討論整個地球面臨的一些重大議題,從貧窮到民營化,資本主義到氣候的變化。

    雖然這些議題很大又很多,但是當時有很多媒體,把焦點集中在某個與會者,不小心留在會場上的一張紙。這一張紙呢,是當年英國首相布萊爾,在開會的時候隨手寫的紙張。

    然後,接下來媒體就請了很多所謂的「筆跡專家」、「筆跡學家」,根據布萊爾的「筆跡」去做一些心理評估。

    這些筆跡專家,就立刻接受了這個挑戰,他們指出布萊爾的字體的一些特色,包含不連貫的字母,右傾的字體,寫「d」那個單子的時候,是很奇怪的寫法。
    這些跡象都顯示出布萊爾當時的心理狀態,是處於很大的不確定性。然而骨子裡又是一個樂觀的夢想家,卻沒有辦法完成眼前的任務。他的潛意識裡,對於眼前的政治生涯,抱持著一種失望的情緒。

    如果回到2005年的那個時候,布萊爾他們面對著很多政治上面的問題,還有一些醜聞案。包含呢,他們當年即將要舉行英國的大選,所以看起來好像這些筆跡專家,似乎精確的洞悉布萊爾的個性,和心理狀態。

    不過這件事情經過了幾天,情勢逆轉。因為布萊爾首相的辦公室,否認那張紙是布萊爾的,而是另外一個參與者,是誰呢?

    就是微軟公司的創辦人,也是當年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茨。

    然而,當出了這麼大的包之後,這些筆跡學的支持者,他們還認為搞混布萊爾跟比爾蓋茨的筆跡,對於他們的推論,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因為呢,一個人的筆跡,可以精確透露出他們的個性、智慧、健康,甚至於是犯罪的意圖。很多公司的人事部門都這個理論,然後呢去進行人員的評選。

    有調查指出喔,有5%到10%的英美企業家,會定期在人才招募的過程當中,根據「筆跡」去塞除那些不適合的人選。

    但是你聽到這裡,你真的相信「筆跡學」嗎?還是它只是一種迷思呢?有一個學者,叫傑佛瑞.迪恩,他就投入了很多時間來研究「筆跡學」。

    他蒐集了數百份探討「筆跡學」的科學研究,然後用那些研究,來檢視支持「筆跡學」的人,所宣稱的理論。然而,他的研究結果很令人驚訝喔。

    在一個分析裡面,迪恩他核對了16份,探討職場筆跡學的學術論文,而去比較筆跡學家,去預測這員工的績效,還有他們的上司實際打的考績。

    結果顯示呢,筆跡學家的預測,和工作成就根本沒有關係。然後迪恩還說,筆跡學家所預測的準確度,和沒有接受過筆跡學訓練的門外漢,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在另外一個分析裡面,迪恩就去找科學家做過的研究,那些研究比較筆跡學家做的個性的判斷,和科學化的人格測驗的結果。然而他蒐集了許多期刊,這一次他找了53份期刊,去分析那些研究結果。

    發現喔,筆跡學家的判斷不僅不太準,而且呢,沒有受過筆跡學訓練的對照組,其實準確度跟所謂的專家是差不多的。簡單來說,就是筆跡學的那些推論,跟瞎猜跟瞎矇,沒什麼兩樣。

    好的,當我把這個例子跟你分享,這個時候回顧一下,今天開頭問你的那個問題,就是你想要哪種能力?

    如果你的答案,可能也跟「讀心術」跟理解一個人有關的話,那麼你為了這件事情,你有沒有經過一個真正系統科學、可以被印證的學習,還是你選擇的其實跟瞎猜沒什麼兩樣?

    然而,真正可怕的是,不是在於你選擇什麼樣的途徑,去認識人、瞭解人,而是在於喔,當你選擇了某個途徑之後,你是怎麼樣不斷的自我合理化;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去不斷的反復證明,自己的認為是對的,可是卻忽略了其他的本質。

    就像這些筆跡學家一樣,事實上所有的研究都證明,他們的推論跟一般人的瞎猜,根本沒有差別,但是他們卻緊緊的抱著「筆跡學家」這樣的名號。

    所以,如果當你還在用這樣的詞彙,叫做「我是B型的人」、「我是摩羯座的人」、「我是雙魚座的人」,所以我會有怎麼樣的個性、言行舉止,和決定判斷。

    當你這麼說的時候,我可以清楚的知道,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認識自己跟認識別人。然而,讓你是否願意去接受,很有可能你選擇的工具,跟瞎猜其實沒有什麼兩樣。

    或許人生的進步跟超越,是從接受這件事情,作為一個重要的開始。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如同今天內容所分享的,如果你想要認識人、瞭解人;你所需要學習的,是一個經過反覆驗證有效的方法。

    那麼我在『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裡,即將要讓你學會的,就是一個真正怎樣去看懂、聽懂別人,他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的系統化學習;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去創造出共識的可能。

    希望在這方面,想要有所前進的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3月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