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玩偶之家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玩偶之家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TJD (橙先生)看板Drama標題[劇評]《玩偶之家-娜拉》時間Tue Oct 31 16:2...
玩偶之家 在 曾昕晨ariel.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2 20:02:18
人生的意義!? 前幾天跟朋友討論為什麼很多人會信奉一些莫名的教主。 不是說信奉這東西不好,而是為什麼知道他可能會傷害你的身體或騙取你的錢你還是那麼的相信?! 討論到最後我們在想是不是不認識自己或是低落到不知道人生意義在哪? 前陣子看了兩本書 #希臘悲劇 #玩偶之家 發現原來在古希臘很久很久以前 大家...
團體:導演/Thomas Ostmeier,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時間:2006/10/29 pm2: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何以稱為現代戲劇之父
古希臘到莎士比亞以降戲劇傳統長期以來主宰著西方劇場的發展,而現今各種戲劇
形式百家爭鳴的情勢大致可以十九世紀中寫實主義的興起為濫觴。寫實主義首度將
戲劇聚焦平民百姓的現實生活,跳脫神祇貴族的內鬥亂倫;戲劇建立在衝突上,劇
作家的作品也多在揭露社會亂象,加上正值社會形態變遷,自由思想傳播,此一形
式的出現很快就得到各界廣大的迴響,而這種新手法之臻於極致要歸功於挪威作家
易卜生(Ibsen),「現代戲劇之父」也因此得名。
《玩偶之家-娜拉》文本的歷史意義
大部分的人都把《玩偶之家-娜拉》視為女性主義的作品,但怎知在作品寫成十九
年後,易卜生應邀參加挪威女權團契的聚會,他卻在會上說︰「我不是女權組織的
成員,我寫的任何作品都沒有一絲當作宣傳的想法,與人們通常相信的不同,我更
多是詩人而較少是社會哲學家…我的任務只是描繪人性。」與其將《玩偶之家-娜拉》
看成一部女性主義的經典作品,不如試著從歷史的脈落切入,去發現易卜生勇於攻
擊多數,衝撞社會價值觀的強烈批判精神。
易卜生的劇本在二十世紀初被引進中國大陸,其中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恰
恰符合了中國當時的文學革命、婦女解放、反抗傳統道德禮教和提倡民主科學等新
文化運動的思想需要,因而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胡適為首的藝文界人士大力讚揚易
卜生,文人們也爭相競寫和易卜生同樣具社會批判精神的作品。又適逢新劇在中國
才剛發展,事事師法易卜生,也為他贏得了「中國話劇之父」的美譽。
娜拉走後怎麼辦?一直是千古爭論不休的話題,因應這個話題還衍生出另外兩個劇
本,其一為2004年諾貝拉文學獎獲得者,奧地利女作家Elfriede Jelinek創作的
《娜拉離開丈夫以後》,其二是挪威青年作家Jesper Halle的《娜拉的兒女》,
他從《玩偶之家-娜拉》中三個孩子的角度,向人們講述了娜拉走後的故事。
由此可知《玩偶之家-娜拉》帶給後世的巨大影響和無限想像空間不言可喻。
導演究竟玩了什麼把戲
比較原著與Thomas Ostmeie的詮釋,大致可發現幾點不同。一為褓姆的角色設定被
簡化成僅剩功能性的傭人,心理描寫層面都被剝除;原著中褓姆曾在娜拉還小時放
著自己的孩子不管來帶娜拉,為娜拉之奶媽,正因為關係緊密,娜拉在聽到海爾默
描述一個騙子如何危害家庭之後,褓姆和娜拉關於孩子的對話在情感層次上才更顯
重量。換幕時的巨型投影表現了娜拉對孩子的情感,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原著中的褓
姆,所以我想此一改變是無傷的,而且更能聚焦。
二為時代感的移植,亞陶曾在其名著「劇場及其複象」中提及「以前的傑作對以前
有用,對我們沒有用。我們有權以我們的方式說出我們所說的,甚至還沒有說的,
用即時、直接且符合當代人感覺和所有人都能懂的方式。」在亞陶大力背書及裂解
經典的主張下,推翻既有的文本早不是新鮮事,但多數人選擇比較折衷的方式,為
了克服語言和時空所帶來的文化隔閡,搬演經典時做時代背景或文化的移植已經是
不成文規定,至於劇本顛覆的程度則依個人喜好而有所不同。關於電音的部分我想
也同樣被歸在此列,當然他還能製造一點怪異的疏離和滑稽就是了。
三為結局,原著中的娜拉是甩門而出,獨留海爾默一人在屋內。承二,因為時代的
移植,Thomas Ostmeie大膽將結局改為槍殺,當然輕便的手槍是現代的產物,不然
我們將會看到娜拉先往槍口倒火藥,放子彈,拿根鐵絲拼命往長長的槍管裡戳,她
還殺不了海爾默,海爾默就自己先笑死了。同樣是時代感移植的問題,在120年前
的北歐,如果一個甩門的聲響就能代表娜拉的女性自覺,自然不用做到殺夫。但在
120年後的台北,不拿把槍把老公砰了閹了吃了就無法表現女性自覺?
百分百聚焦娜拉
與原著相較,Thomas Ostmeie將文本處理得更聚焦在娜拉身上,一來是上述關於褓
姆角色的簡化,避免不必要的支節;二來是強化了藍克醫生和娜拉之間的情感拉扯
(像藍克強吻娜拉這在原著舞台指示上是沒有的),用另一種男人的典型來為娜拉
劇末的女性自覺推波助瀾;三來是弱化了林德夫人和柯洛斯塔的感情戲,不過這純
屬猜測,因為看原著時會認為這段戲應該要更激情更氾濫一點,不然怎麼讓意志堅
決的柯洛斯塔回心轉意不再威脅娜拉一家?但Thomas Ostmeie只是淡淡地呈現這段
戲,沒記錯的話兩人復合時沒有接吻也沒有深情相擁吧,只靠一張嘴不停地說而已
。這一段情感戲的弱化之後,對比之下尾聲的高潮戲自然會被突顯。最後則是將結
局改為槍殺,如此激烈的行徑讓你不去思考她為什麼要這樣做都不行。
從《玩偶之家-娜拉》到《點歌時間》
在《點歌時間》的座談會上,Thomas Ostmeie提到過去他們這兩齣戲是在同一天演
的,先演《玩偶之家-娜拉》再演《點歌時間》,娜拉和拉許小姐同樣是由Anne
Tismer飾演。Thomas Ostmeie更說我們應該先看《玩偶之家-娜拉》再看《點歌時間》
,因為拉許小姐就像是槍殺丈夫奪門而出的娜拉。當然我想女性朋友或許不太同意
這一武斷的說法,講得好像脫離男人的女人都要孤單到自殺一樣。但仔細想想,若
只是打著女性主義的旗幟咄咄逼人卻不探求女性主義背後更深層的人道關懷,那這
種女強人還真該去看看《點歌時間》。喔,當然我知道我是男性觀點。
推薦指數 ★★★★
經典劇本的搬演向來是發燒戲友不容錯過的,更別說是由當紅歐洲劇場導演Thomas
Ostmeie,及其所率領的柏林列寧廣場劇院所做的呈現。你可以將議題縮小到僅是
女性主義的發聲之作,也可以無限上綱至整體社會文明發展史,無論如何從中你都
能找到你感興趣的議題及元素。當然,會360度旋轉的匿大舞台也還滿屌的,值得
一看。
ps.這次野心比較大,有錯誤還請多多指正。
--
橙先生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tjd31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7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