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王玉芬都市計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王玉芬都市計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王玉芬都市計畫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半世紀水肥廠拆除 營造社區綠美化 公辦都更接手登場 今日是左營區大中二路與民族一路交又口的水肥處理廠拆除動工儀式,由市長陳其邁率環保局長張瑞琿、都發局長楊欽富與工務局長蘇志勳等市府團隊出席,市議員李柏毅、何權峰、李雅慧、陳善慧、黃文志、陳玫娟、康裕成、高閔琳、邱俊憲、王義雄、黃文益、陳麗珍、...
王玉芬都市計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半世紀水肥廠拆除 營造社區綠美化 公辦都更接手登場
今日是左營區大中二路與民族一路交又口的水肥處理廠拆除動工儀式,由市長陳其邁率環保局長張瑞琿、都發局長楊欽富與工務局長蘇志勳等市府團隊出席,市議員李柏毅、何權峰、李雅慧、陳善慧、黃文志、陳玫娟、康裕成、高閔琳、邱俊憲、王義雄、黃文益、陳麗珍、李雅芬、以及蔡金晏,李眉蓁、黃柏霖、許慧玉助理團隊並與在地里長連袂出席與會,現場敲下第一塊磚,宣示正式啟動公辦都更。
我認為公辦都更、TOD計畫及社會住宅是都市在面臨城市競爭、社經環境變遷、住居環境老化的城市再生戰略,藉由不同策略手段的組合,挹注產業新生機能、充實公共服務機能及改善地區住居環境,而公有地扮演其中重要的領頭羊角色。台電特貿三公辦都更案是大型公有地再生,高雄市產業轉型重要之鑰的旗艦案件,機20用地公辦都更案則是地區環境整備及公共服務機能充實的標竿案件。
機20用地,面積1.8公頃。自民國67年起陸續為市府環保局水肥處理廠及工務局瀝青廠使用,隨著時代變遷及發展,周邊已是住宅大樓林立,原本之使用變成鄰避設施,故水肥廠與瀝青廠分別於98年及103年停止運轉,僅做為機關辦公室低度使用至今。其位於民族路主要交通軸線,近高鐵左營站、國道10號及榮總,有必要採取公辦都更模式,作為地區再生的觸發劑。
今日機20水肥廠拆除是市府推動公辦都更的第一步,將拆除鄰近社區的水肥廠圍牆及設施,保留樹木並簡易綠美化,預計今年7月31日優先開放供附近居民使用,未來都更開發完成,也會留設約0.5公頃的開放空間,為社區憑添綠意及作為社區居民交流的休憩空間。
水肥處理廠拆除簡易綠美化後,接著將由都發局辦理都市更新規劃及招商,由市府與國產署合作公辦都更,預計111年6月公告招商徵求實施者,預估可引進民間投資達50 億元,市府分回樓地板也將做為機關辦公、青年宅及日照中心、社福設施,滿足地區所需的鄰里生活公共服務設施需求,並營造社區共融。
我期許機20用地都更案成為低度利用公有地再生的優良典範,並藉由市府主動公辦都更的戰略,逐步驅動重點地區再生,並起關鍵作用誘導私有地更新開發,引領高雄全面的都市再生。
#G20公辦都更
#水肥廠拆除
#簡易綠美化
王玉芬都市計畫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月22日是世界水資源日,於聯合國的說明裡,清楚表示如果忽視水資源的整體價值,極有可能會對人類產生危機。
在台灣,全國水情持續吃緊。根據經濟部水利署於22日所公布的水情資料,全台21個主要供水水庫中,有6個水庫水位低於10%,限水危機仍是一觸即發。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表示,目前全台水情最嚴重3區,分別是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市及彰化縣北部地區,未來旱象若未能紓解,將可能實施「供五休二」限水措施。
因應缺水衝擊,時代力量於日前所召開之記者會,從「徵收耗水費」、「輔導產業轉型」、「劃設與公告水源保護區」及「保護農業灌溉用水」等面向,呼籲政府重視水資源保護。
#耗水費開徵盡早上路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 陳椒華指出,經濟部早在數年前就開始規劃徵收耗水費,至今卻仍未提出具體時程。根據媒體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上週於院會表示,未來擬針對月用1萬度以上的「超級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但對照2015年政院版耗水費徵收辦法草案,當時規劃是為每月用水1000度以上用戶,即為耗水費開徵對象,相比之下發現 #行政院限縮了開徵戶數,#並將用水度數放寬了10倍之多。
陳椒華委員認為,#每月用水1000度以上的用水戶就要開徵耗水費,並透過級距費率,課以不同的用水負擔,及早公佈期程,讓業者有時間做好過度的準備,共同面對缺水課題,轉型往產業永續用水新思維的目標努力。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提到,面對氣候變化極端威脅,支持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應儘速開徵耗水費,由高耗水、耗電產業先徵收。
#工業農業用水進行政策環評產業轉型
陳椒華委員接著提到,產業方面若缺水會導致產業競爭力下降及風險增加,故政府應加強輔導產業轉型,總體用水也應進行政策環評,勿再無限制擴充。針對保護水資源,陳椒華委員建議,包括湖山水庫清水溪上游集水區及抽取地下水之自來水井鄰近1公里範圍區域,皆應 #劃設及公告保護區,以保護水質安全。
#建立產業永續用水思維
此外,我國現行各類工業區或產業園區設有污水處理廠之比例不高,都市計畫工業區也多欠缺污水處理設施,陳椒華委員呼籲,新設產業園區及公民營工業區土地均應 #設置污水處理廠,並盤點未設置污水處理廠的產業園區,評估改善計畫,確保其他農業及民生用水品質。
#地球升溫台灣更嚴重政府不要再牛步卸責
時代力量秘書長 @白卿芬 指出,嚴重乾旱與缺水現象不只發生在台灣,也發生在地球上其他地方。3月歐洲科學家剛於《國家地球科學》所發布研究報告指出,歐洲面臨20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危機,氣候變遷極有可能是導致該現象的因素。
去年,我國降雨量創下56年來新低,以今天的水庫即時水情來看,桃竹以南絕大多數水庫有效蓄水量降到5成以下,鯉魚潭水庫、德基水庫與曾文水庫三座蓄水量超過千萬立方公尺的水庫,更是剩下2成不到,全台鬧水荒。
白卿芬秘書長強調,水資源調度和管理應是政府最重視的課題,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中央研究院預測台灣未來乾旱事件強度比現在嚴重至少12%,政府不能再推拖拉敷衍卸責、自絕於國際大門之外。
#保護農業用水 反對鄰近灌溉水源區設置掩埋場
反坤輿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會長陳清鑫表示,感謝時代力量三位委員及宋國鼎議員對於 #反坤輿掩埋場案 挺身而出,不畏威脅利誘,為可憐的鄉親仗義直言。保護好山好水應是環保單位的天職,但苗栗縣環保局竟利用行政職權,縱容包庇坤輿公司規避環評審查,在龍昇村的水源地最高位置設立廢棄物掩埋場,毀滅鄉親的生存環境。
草山生態文史聯盟文理事長及後龍灣寶農場洪箱女士,則分別提及供應大台北地區用水的陽明山草山水道與提供後龍造橋灌溉用水的大潭龍昇湖,重申保護乾淨水源的重要性。
時代力量重申,唯有政府積極作為,水資源才有可能被真正守護、永續發展。面對水資源嚴重短缺,開徵耗水費不能再拖,經濟部別再怠惰,必須加速期程並盡快公布具體規劃,有效達成節水目的。同時,也要妥善規劃汙水處理設備、劃設自來水保護區,保障農業及民生用水品質。
王玉芬都市計畫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追憶高雄地下街】 #你還記得嗎
高雄地下街位於鹽埕區舊市府南側
緊鄰愛河與中正四路佔地逾萬坪
由時任市長王玉雲提出構想
1978年賣場第一層開始營運
除百貨、餐廳、書城等購物商店外
亦包含電影院、冰宮、遊藝場等娛樂
開募之初即造成轟動吸引大批人潮
隔年上方中國園林式的仁愛公園對外開放
遂成為當時中心商業區的門戶地標
然而因地質鬆軟、地下水滲出
地下街於開挖第三層時造成結構性問題
政府多次公告停用但商家卻仍持續經營
1989年12月18日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
將整個地下街燒毀甚至造成地面公園塌陷
自此便陷入多年的荒廢擱置
直到1995年市府才下令回填
重新規劃成新的仁愛公園
也就是今天的二二八和平公園
#青少年的回憶
#見證鹽埕的風華與沒落
#報時光UDNtime
【老派摩登女子鋼筆文具組 〡 報時光 X SKB】
立即搶購 限量早鳥優惠 按此 ►►► https://pse.is/U6BC9
日期:1995/6/23
圖說:地下街填平前景觀,只能追憶。
攝影:楊濡嘉
歷史新聞
【1992-07-04/聯合報/17版/鄉情】
蓋得轟轟烈烈燒得一籌莫展
高雄地下街閉關三年
【記者謝梅芬報導】高雄地下街,從計畫到完工歷經四年,前市長王玉雲氣昏過;前副總統謝東閔稱讚過;故總統蔣經國蒞臨過。曾是大高雄繁榮的指標,曾是大高雄青少年犯罪的淵藪,曾是結構危險的建築物,─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掉所有的過去與問題,也暴露了未來的無奈。三年前的端午佳節,豔陽高照,剛舉辦完一年一度的龍舟賽的愛河,又恢復往日的沈寂,岸西的仁愛公園亭閣樓台美不勝收。然而一把無情火,不但摧毀了仁愛公園,也埋葬了仁愛公園下號稱台灣地區第一座地下街。
如今,仁愛公園漫草橫生,乏人照料,市府養工處為防止好奇的人入內,將公園四周圍上短牆。至於地下街,一天廿四小時都靠抽水馬達抽水,以杜絕愛河的水不斷滲入,而造成坍方。
體育場變地下街
高雄地下街位在舊市政府對面,北起中正四路,東與愛河相依,南鄰鹽埕國中,占地約一萬坪,這個位置正好是高雄市區進入最繁榮鹽埕商業區的門戶。
此地原本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體育場,只有愛河一側植有草木,當年曾是情侶談心的地方,與高雄市政府後面的府北地區,過去一直是高市膾炙人口的風月場所,因與市府南北為鄰,也曾令高雄市民頗為尷尬,而府南體育場遇風則黃沙滾滾,遇雨滿地泥濘,十分不便。
民國六十二年二月王玉雲就任改制前的高雄市第七屆市長後,首先提出府北地區重劃及開發高雄地下街,興建仁愛公園兩大市政建設。
高雄市政府前體育場原是都市計畫中編號為十三號公園預定地,王前市長以地上興建價值五千萬元的公園一座,及另捐出四千萬元給市府做為地方建設經費為條件,准予地面下興建地下商城(後正名為高雄地下街),一則以促進鹽埕區的進一步繁榮,一則讓地下街成為高雄市的稅源寶庫。
王前市長以企業經營市政建設,首創都市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的構想,由於都市土地不會增加,但人口卻逐年激增,以國外而言,都市發展到飽和狀態,才向下開發,但王玉雲觀念先進,雖然高雄市仍在成長,仍提出開發地下街的構想引用民資,高度利用都市土地。
民國六十二年市政府為仁愛公園公開比圖,亞東造景公司以中國庭園式公園入選,,六十三年釐訂「開發高雄市第十三號公園遠程計畫」,經高雄市議會臨時會議修正通過,六十三年八月登報徵求民閒投資。
但由於仁愛公園面積遼闊,地下建築工程技術尚未突破,又東鄰愛河,地下水滲透處理不易,加上市政府所訂的條件太苛,除捐價值五千萬元的仁愛公園外,還得捐五千萬元給市府做公共建設經費,總計需一億元,使許多投資者裹足不前。民國六十三年九月第一次開標,因而流標,六十四年三月第二次招標,雖有十二家廠商領取資料,但都認為條件過苛,投資人無利可圖,而放棄投資登記。
民國六十四年一月,市政府重新檢討修改獎勵民間投資辦法,將原捐助市府建設經費調整為四千萬元,土地租約由每年換約,改為兩年換約,土地租金依照公告降為千分之三。
修正案於民國六十四年二月市議會臨時會修正通過,同年三月在公告有效最後一次的徵求民間投資,高雄市開業建築師李滕雄等廿三人以集資方式辦理投資登記,經市府送促進委員會審查通過。
過程一波三折
仁愛公園及地下街確定由李滕雄為首的愛河花園商城公司開發投資後,訂約過程也是一波多折,起因在少數地方人士對十三號公園不瞭解,曾到省府阻止建設廳核定該合約書,經市議會及省建設廳數次討論及修正,遲至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間省府建設廳才准予備查,總計從擬妥草案到正式核定,歷時三年餘。
王玉雲及投資人李滕雄在此期間更受到外界造謠中傷,打擊甚大,王前市長在市議會答覆有關地下街質詢時,曾因太激動而休克昏倒在議事廳,經急救廿分鐘才脫險。
地下街一層在六十七年元月間完成,依照原建照所規定提出申請部分使用執照,工務局認為工程結構符合安全規定,衛生局也表示衛生設施符合要求,但高雄市警察局的消防、民防單位,認為消防及防空避難設備不夠,提出修改增設要求,經愛河公司改善,但仍未獲准發照,六十七年四月間,愛河公司函請行政救濟後,才在四月廿四日發給部分使用執照。
地下街的設計內容,包羅萬象,凡國內所能見到的營業項目地下街內都包括了,各營業區以八點五公尺道路隔開,裡面採美國大型購物中心格局,有歌廳、電影院、百貨公司、冰宮、超級市場、游泳池、自助餐廳、中西餐廳、電動遊藝場、冷熱飲、書城、咖啡座,是一座觀光、育樂、購物三位一體的地下街。
高雄市政府決定開發地下街後,雖然受到一些地方人士的持續反對,但當年蔣總統經國先生和副總統謝東閔對王前市長的構思頗為稱讚,蔣經國先生在行政院長任內就曾兩度蒞臨,就任總統後也曾抽空到地下街巡視。
地下街頂層屋頂是公園基礎,民國六十八年青年節開放的仁愛公園,依據市府公開設計,包括亭台、樓閣、假山、瀑布、水池溪流、蘭亭花架、九曲橋、兒童靜態遊樂場。在鹽埕高樓櫛比的繁榮商業區內,這是少見的大型公園。
已成治安死角
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地下街開放營業,成為高雄市最熱鬧的購物及遊樂中心,也是地下街最風光的時刻。
民國七十六年,高雄市政府有鑑於地下街商業活動繁雜,部分青少年經常翹課到地下街打電動玩具,已成為犯罪的淵藪,於是,鹽埕分局幾乎投注一半以上的警力在地下街治安問題上,加上地下街空氣汙濁、環境衛生差,市政府建設局在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全面清查商家,當時,地下街共有三百五十八家商號。
同年十月,市政府為確保地下街硬體結構安全,委託建築師公會進行評估,很多設備不符規定,包括出入口寬度不足,消防栓殘缺不全,滅火器材缺少眾多,而真正的危機還在結構部分。
地下街屬地面下建築的一種,如依傳統的施工方法,必須將近萬坪的用地先開挖到地下三層深,然後再由最底層一層一層往上蓋,到地面層「封頂」後才能建造公園。
這種建築方式,首先面臨的是開挖出來大量土方處理發生困難,而開挖後的大面積工地,如遇天候惡劣或下雨時,還有可能變成為大水池。
投資人李滕雄建築師取得投資權後,與許仲川建築師研商後決定採連續壁及反循環基樁擴座法合併使用,施工程序一反常態由上向下施工,先完成十四公尺深,四十五公分厚的鋼筋混凝土連續壁,做為地下街外牆。
為安全起見,鄰愛河部分加做兩道連續壁總共三道牆,所以壁牆可說是固若金湯,而裡面的支柱以反循環擴座基樁打至地下十九公尺深,然後先由頂面加蓋,挖出頂蓋下的泥土,挖出一層深時先打造一層樓板,如此一層一層往下建造,其間歷經民國六十六年六七水災及七二五賽洛瑪風災的侵襲,工程能照常進行,完全歸功於創新的施工方法。
但由於地下三層只興建一半,其他未興建部分二樓樓板原設計是採頂版而非後來的基礎版,所以造成地下街二層地板龜裂及滲水現象。
市政府根據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的報告有意關閉地下街,但地下街商戶群起陳情。
三年荒廢夢成空
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市政府同意暫緩執行「停止使用處分」,但必須限期提出改善,然隔年愛河公司仍未依規定改善,市府乃發函通知地下街商戶停止使用。
但地下街商戶又群起陳情,經國民黨市黨部協調,市府同意地下街商戶在年底前整修完後才同意撤消停止使用令。
沒想到在十二月十八日,工務局尚未有具體行動前,一把無情火將所有的問題都燒掉了。
近三年的荒廢,仁愛公園已成為遊民散居場,昔日樓台之美早已化為「燕穿堂」的悵然,地下街商戶曾自組委員會希望重建地下街,但因法令更改,公園地下不能以獎勵民間投資興建商場,市政府也不敢貿然同意,至今仍沒有具體計畫。
「燕鴻過後春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地下街及地上的仁愛公園隨著市政府的遷移而日漸蕭條,每逢黃昏,夕陽西下,更顯得無限的落寞與失意。
【1995-05-21/聯合晚報/05版/鄉城紀事】
當年建宅 風風光光 現在提它 不堪回首
高雄的地下街 要跟你說再見
地理條件不佳 結構又有問題
一把火毀了它 市府已決定回填
【記者楊濡嘉報導】高雄市曾經以擁有一座地下街商城為榮,由於全台灣地區向地下挖深三層的地下街只有高雄市這獨一無二的一座,因此早在高市改制院轄市之前,就有「到高雄而未進地下街逛逛,等於白來一趟」的說法。但地下街後來逐漸變質,最後發生火災而荒廢;高雄市政府已決定將地下街回填,一度是高雄繁華象徵的地下街也將正式走入歷史。
說起高雄市舊市府大樓對街的地下街商城,大多數高雄市民均認為當年建地下街,政府的炫耀心態比實質建設濃厚,整座商城的構想來自國外捷運站連接的地下商城。
目睹地下街興衰的地方人士說,民國65年到67年左右,高市政府「考察」國外建設,看到外國地鐵站外連接一排排商城,認為高雄市也可以建這麼一座商城。
那時,自認考察頗有心得的官員沒有深思外國地下商城和捷運、地鐵的關係,決定利用愛河旁的公園用地「獎勵民間投資」,蓋一座地上公園、地下商城的地下街──一座鄰近愛河沒有聯外地下交通線的地下商城。而自早年起受地理條件不良所限,已注定地下街如今淒涼的命運。
地下街興建10年後,商城變成攤販集中場,地下二、三層的結構開始出現問題,高雄市政府在地下街對面越來越覺得沒面子,數度將地下街列為危險建築,要求地下街商戶遷出。但地下街商戶「勇敢」地陳情,指地下街沒問題,認為只要管理得當,仍可吸引人潮。
地下街的確吸引過逛街人潮,蔣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時代到高雄市巡視,還曾進地下街搭電動車走一趟。只是,種種「殊榮」,擋不住高市發展脈動,當鹽埕區沒落,愛河東岸的市況凌駕鹽埕,地下街盛況已成明日黃花。
此外,地下街的工程品質和鄰近愛河的地質,一寸寸侵蝕地下街,高市政府委託民間單位探勘地下街結構,滴答的滲水聲令工程專家心驚,誰都不敢建議市府留下地下街。
民國78年12月間,地下街真的毀了,毀在一場大火中。大火一起,高雄人「見識」到地下街危險的一面,濃黑沖天的煙,久久不散,逼得消防單位動用怪手敲掉地下街上方的水塘,才止住火勢。
幸好,那場高市歷年少見的大火未傷及人命,只是地下街已無法作生意,結構崩塌,地下三層盡成廢墟。商戶雖想重建,然現在的市政府官員聰明了,不會再來一次這種全台灣少見的危險遊戲,地下街終究要回復平凡的公園。
平凡,還是有平凡的魅力,再誇耀的建樹在時間的得失互動中,不見得禁得起考驗,樓起時的掌聲,很快就會面對樓倒時的噓聲,高雄市地下街商城就是很典型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