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王姿允醫師新診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王姿允醫師新診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王姿允醫師新診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王姿允醫師新診所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各縣市長風格決定疫情走向 #縣市首長齊心抗疫才是百姓之福 記得桃園、宜蘭、基隆算是這次本土疫情最開始爆發的地區,在泛藍縣市裡面,宜蘭卻是很快地就把疫情控制下來,原因無他,就是 #確實匡列的疫調,#風格明快的宣布管制措施,#並與中央配合! 5/11 宜蘭爆5例群聚確診 林姿妙親上火線宣布七大管制...

  • 王姿允醫師新診所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9 12:07:33
    有 1,333 人按讚

    #各縣市長風格決定疫情走向
    #縣市首長齊心抗疫才是百姓之福

    記得桃園、宜蘭、基隆算是這次本土疫情最開始爆發的地區,在泛藍縣市裡面,宜蘭卻是很快地就把疫情控制下來,原因無他,就是 #確實匡列的疫調,#風格明快的宣布管制措施,#並與中央配合!

    5/11 宜蘭爆5例群聚確診 林姿妙親上火線宣布七大管制措施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49732

    5/12 宜蘭守住疫情第一關 林姿妙還原漏夜匡列過程
    https://reurl.cc/4a4MaX
    昨(11日)一口氣新增7例新冠本土病例,其中5例是來自羅東遊藝場感染源不明的群聚感染。中央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特別公開讚揚並感謝宜蘭縣政府不眠不休,才得以迅速匡列接觸者,第一時間找出這5名確診者。

    6/2 宜蘭無新確診 林姿妙感謝努力
    https://reurl.cc/bXkg0X

    同是藍營執政的苗栗縣,6/1出現兩起移工確診,6/2出現12例,6/3暴增34例,京元電還出現未分流的群聚快篩狀況,讓人著實擔心。縣長自知防疫能量不足找中央討救兵,CDC也很快地在6/4指派王必勝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至苗栗成立前進指揮中心,我們看到6/4~6/9確診人數為51、64、75、45、16,12,確診人數初步呈現獲得控制的狀況。顯示 #與中央配合,#對疫情控制絕對加分的阿!

    6/5 前進指揮所進駐京元電子第一夜! 王必勝:比想像中複雜嚴峻
    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264059

    6/5 京元電3天快篩落幕 王必勝:已釐清初步感染狀況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511860

    話說回來,累積確診人數佔全台灣83%的雙北,我們看到的雙北市長,卻是處處與中央反其道而行。

    #標新立異處處與中央做對的雙北

    在雙北疫情剛開始有零星跡象時,柯文哲痛斥中央防疫官員「政治人物」,還說「 #我們要允許一個程度的感染」,「我不贊成動不動就超前部屬」 ,結果台北市5/15才宣布八大行業、公有場館、電子遊戲業、網咖等暫停營業,這兩周的時間,不知道多了成千上萬的人次出入這些場所,首當其衝的就是新北!

    一開始的 #確診熱區萬華,柯文哲不封萬華區,提「A的N次方」並預言「疫情兩周內獲得控制」,結果,失控了。

    當別的縣市都在認真做疫調時,柯文哲說傳統的疫調沒有意義,宣布5月中開始 #不疫調(新北衛生局5/22也宣布開始不疫調)結果疫情控制毫無進展,台北市只好6/2再回頭做疫調。

    當別縣市都在做 #傳統市場單雙號分流 時,柯文哲說:「難不城要叫警察來檢查?」於是用了「監視器新政」來監看人潮,當然結果是失敗的,過三天又開始單雙號分流並出動警察管制。

    而且柯文哲、侯友宜動不動就提到「 #封城」、「 #兵推」(最後又推說決定權在中央),結果是造成人群恐慌心理,拼命往超市、傳統市場去群聚,或是索性移到其他縣市。

    柯文哲整天吵著 #中央不給疫苗,結果疫苗到了 #台北市卻是全台施打率最落後的縣市。第一線醫護頻頻有人發聲自己尚未打到,造冊混亂、插隊亂象、施打群聚未分流問題,都在首善之都台北市出現。昨天還傳出半夜診所大排長龍,診所說是安排檢查,後來又改口是打「肺炎鏈球菌」,結果今日柯文哲出來開記者會道歉,確實是非醫護人士打了那1000多劑的AZ!

    醫師出身、智商157的柯文哲,心高氣傲,標新立異,凡事與CDC做對,卻沒看到他的防疫措施有優於其他縣市首長的地方。連台北市記者會,市府都要刻意打壓媒體、跳過媒體提問,篩選媒體提問,此事在媒體LINE群組都引發許多媒體不滿。

    從人口/土地密度結果來看, #台北市毫無疑問就是全台灣防疫最差的破口,這點柯文哲絕對難辭其咎。而頻頻口出惡言,每日一詞的激烈言論,恐怕也只是怕人家把防疫不力的原因歸咎於自己而已吧。

    在這好好奉勸柯市長和侯市長,放下對CDC的傲慢與成見,若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早日虛心求教,最後的受益者總是自己的市民甚至全台灣人民啊!

    #宜蘭苗栗都做得到
    #台中彰化也做得比你好
    #新北市至少還口頭感謝中央
    #就是台北市最與眾不同啦
    #跟你一組的還真衰

  • 王姿允醫師新診所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1 07:58:59
    有 763 人按讚

    [關於開車戴口罩罰款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說明]

    昨天許多記者朋友因為我臉書的發文,有許多的引用,其中也造成很多網友的誤會,特此交代。

    昨天下午四五點左右,看診之間的空檔,低頭看手機一則私訊「有朋友說她們在高雄開車,前面的因為開車沒戴口罩被開罰15000元」(不是截圖,就是第一人稱)的訊息,任何人應該跟我一樣,第一時間的反應並不是「沒戴口罩被開罰」這件事(未佩戴且勸導不聽者, 罰3000-15000早就不是新聞了)。

    而是「什麼!機車就算了,居然連「開車」也要戴口罩」?!」,一想到我爸媽都是開車幫我接送小孩,若消息屬實要趕快提醒家人,忙趁下個病人還沒進來的空檔用診所的電話致電1999,當時忙線,電話語音說我是第八順位,看要留言還是要等候請按1,好不容易等到接通,我忙問:「請問現在高雄市連開車都要戴口罩,不然會開罰,是真的嗎?」,對方回覆:「是的,19號後只要是外出一律都要戴口罩喔!」我忙說謝謝便掛了電話(沒問罰多少錢,因為罰多少錢根本不是重點不是嗎?一個違規的事情會因少罰多罰而決定要不要違規嗎?)

    然後我趕緊跟家人提醒開車來接我的時候記得戴上口罩,然後就覺得我都刻意致電證實了,應該很多高雄人不知道,所以趁空檔發了粉專文,旨在 #提醒大家5月19日後高雄升級第三級所以連開車都視同外出要戴口罩 #不然會開罰。

    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這個是5/16某些群組傳出來所謂的假消息或甚至有「假造的傳單」這回事,我只知道連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都寫到:
    「網傳「高雄、台南、桃園、台中等縣市,5月17日起開始,騎機車未戴口罩者,會被開罰3000到15000元」—> 此傳言是在 #2021年5月14日到5月18日流傳,查核報告在2021年5月15日發布時,此傳言為錯誤訊息。在此期間,僅台北市和新北市為第三級疫情警戒,民眾外出不管走路或騎機車均需戴口罩;而高雄、台南、桃園、台中等,為二級疫情警戒,並未針對「騎機車未戴口罩」開罰。」

    #也就是說在5/14就有這樣的傳言,而我5/20才看到這樣的相關傳言,我根本不是發布這個傳言的人。

    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也寫出「綜合以上,傳言在5月14日到18日流傳期間,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但從2021年5月19日起,全台升級為第三級疫情警戒,外出均需戴口罩,騎機車、開車也必須戴口罩,不遵守規定而歸勸無效者,將被開罰。」—>也就是說在5/19以前高雄的確開車不用戴口罩,那之前的是假訊息沒錯,但是5/19後, #的確開車不戴口罩會被罰3000-15000就是真實的消息。

    那請問我在5/20致電1999查證後公布這則訊息,到底哪裡有假消息(??)

    看了一下民視新聞的新聞稿(我發現新聞稿的內容也有修改,我凌晨時看到的跟一開始又不一樣,想必也是滾動式修正,因邁邁市長說話了所以又修改添加內容。我只有截到部分)

    我現在看到寫的是:
    「網傳有民眾在高雄開車,駕駛沒戴口罩被開罰1萬5,打電話給1999還說「訊息是正確的」。高雄市新聞局駁斥,「根本沒有這張罰單」,這是個假消息。」
    「短短一天,網路上瘋狂轉傳一個消息,指稱有高雄民眾在街上開車時,看到前面車輛駕駛,因為開車沒戴口罩而「被開罰單」。民眾撥電1999後,對方回答說,「因為全台進入第三級防護...開車也是要戴口罩。」高雄市新聞局對此回覆說,「根本沒有這張罰單,這是個假消息」,請民眾不用恐慌。⋯⋯」

    然後這則新聞的最下面附上我一開始的原文截圖,寫上「網傳民眾開車沒戴口罩遭開罰」,所以從頭到尾,都是在講之前那個不知名的第一個網友釋出的訊息,只是最後面用了我的貼文截圖,讓大家誤認為這個一開始傳出消息的人是我。

    我王姿允醫師本人,在5/20打電話問1999的問題是「開車是不是真的要戴口罩不然會開罰」,啊市府包括市長跟衛生局的回覆都是「沒錯,開車不戴口罩要開罰。」

    請問這跟高雄新聞局駁斥有這張15000的罰單有何關係?我沒問也不care有沒有過這張罰單啊!我也沒有在粉專貼文宣導「問過1999,有人被罰了15000是正確的喔」。

    所以新聞內容從頭到尾都用「網傳」兩個字,不敢用「王姿允醫師」(因為這樣我也無法咎責吧?網友要自己腦補媒體是不用負責的🤷‍♀️)

    如果直接訪問新聞局「有人說有因開車沒戴口罩被罰15000請問是正確的嗎?」那當然新聞局的反應是「沒這張罰單,這是假消息。」

    然後在最後放上我的貼文,讓大家覺得我就是內文裡的「網傳」跟「致電1999」的發文跟「新聞局的回覆」,其實造成我很大的困擾☹️(記者朋友覺得放一個醫師的相關貼文比較聳動?有想過這樣可以置入想要引人誤會帶給別人的傷害嗎?應該不會,因為發新聞的人連具名都沒有)

    身為一個基層家醫科醫師,每天都在想如何能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不管是健康飲食的重要、喝酒的危害,因應每天瞬息萬變的疫情,有任何政府重大防疫訊息我都隨時幫忙宣導,義不容辭,即使我只是個無名小卒。

    #試問在看到我的文章前有多少人不知道高雄升級三級後開車要戴口罩?
    那些說我是假消息的人,難道你要讓別人誤以為「開車不用戴口罩」,然後被罰款嗎?難道這不是個很重要,而且很多人都會質疑真實性或誤觸的政令嗎?

    為何特地求證最新的消息後分享還要遭受攻擊?

    有人說我是公眾人物,寫個什麼文就會造成誰的影響,那你們見識到媒體斷章取義跟移花接木的力量有多大了嗎?可以把一個初衷是想幫政府宣導,怕有人觸法被罰款的醫師的善意,扭曲成一個「散播假消息的醫師」。

    還有留言要我鄭重道歉(??)說他為了澄清這個「假消息」而幫我擦屁股之類的。

    Well⋯⋯我想了一整晚,覺得最需要好好被我鄭重道歉的,就是我的孩子們,媽媽為了無關緊要人們的言語而影響情緒,連帶昨晚只幫妳們唸了一本書,讓我覺得對妳們很歉疚⋯😞(下次一定不會了)

    人生難免遇到被誤解或善意被扭曲,被穿鑿附會、被移花接木、被毀謗栽贓,或好心被雷劈的事情比比皆是,但就像我常跟我學員說的,把心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人,那些現實生活中根本不重要的人事物,或某些酸言閒語,都不值得影響我們陪伴家人跟照顧病人的情緒啊😌

    有人說要不要對記者或網友提告毀謗?痾⋯⋯麻煩大家把力氣花在防疫跟保護自己跟家人好嗎?如果被某些人見獵心喜逮到覺得可以見縫插針不求證就罵罵醫師也爽的機會,那就隨她們去吧~~恕我對這個議題不再一一回覆。

    都什麼時候了,有這樣的氣力,不如好好陪伴家人跟珍惜還活著的每一天。

    #重申口罩麻煩記得戴好
    #做對的事情自己心安理得就好
    #世界再不友善我們還是要行善
    #我還真不知道原來同個新聞連結可以一直改內文

  • 王姿允醫師新診所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30 23:07:30
    有 625 人按讚

    《防疫誠實中.陳時中》
    #不小心一口氣讀完了
    #內有珍貴照片

    5月15日,國內連續8天零確診,33天無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擺出8顆芭樂,取其諧音「八樂」以資慶祝。是日傍晚,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結束後,抵達輔大醫院,參與MAC WARD模組病房發表記者會。2天之內可以快速組裝的模組病房為台美合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亦蒞臨現場,2人相見不握手只碰肘—此為防疫期間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要合照了,一群人在講台上隔出1.5公尺的社交距離,眾人摘下口罩,或者捏在手上,或對折放在口袋,唯獨陳時中,拇指與食指小心翼翼地捻著,彷彿手中捻著是一朵花。

    因疫翻紅 宛如唐僧肉
    講台上,他示範何謂防疫新生活的社交,台下記者為取得最佳攝影位置,相互推擠咆哮,完全無視安全距離。時間回溯到一年前,其時,政府機關明白了網路聲量即民意的道理,各部會首長爭相當網紅蔚為風潮,當年的農曆年陳時中首度拍衛福部新春宣傳片,宣導國人如遇家暴、街上看到孤苦遊民,該打哪支電話求助。社群媒體菜鳥第一次拍片,臉有點僵,反應有點生澀,影片僅238個按讚。他事後自嘲:「面惡心善,不是民眾的菜。」但他現在哪裡不是民眾的菜呢?媒體和群眾看見這個66歲的阿伯,簡直像看到唐僧肉來著。

    轉折點是今年1月20日,因應肺炎疫情擴大,台灣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升為二級開設,由他任指揮官坐鎮防疫記者會,至今逾120天無間斷。日前,民調顯示他因防疫表現獲跨黨派支持,滿意度高達94%。世界遇此百年大疫,台灣抗疫可防可控,外媒頻頻報導,他被日媒封為「鐵人部長」,台灣在國際的視野中,未曾有過如此清晰的能見度。

    「民調來來去去的,當然現在大家給我們的評價很高啦,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目的,一開始目的是希望建立公信力、建立透明溝通的管道,這個我們大概有做到吧,所以大家會給我們肯定。」這一天,國內連續11天零確診,他接受本刊訪問,被問及爆紅心情,他言必稱「我們」,一樣是記者會上的和緩口吻,種種榮耀與冠冕歸於醫界專家、歸於疾管署團隊、歸於協助疫調的各中央與地方單位,當然,也不忘感謝國人的配合。

    「這段時間,我們沒有用強烈的手段,去做任何我們認為防疫應該做的事,都是靠國民的配合,這是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專訪當日正值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大會,台灣又被拒於門外,他沒有憤怒,只是遺憾無法跟友邦分享「防疫台灣模式」,「有些國家激烈地封城,但國民不配合,效果反而減低。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跟決策者訊息夠不夠透明有關,如果我們讓民眾知道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大家想法會一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整個疫情公開透明,讓大家都得到一樣訊息的緣故。」

    白話主持 收視率保證
    話題一轉,他舉例疾管署如何拿出數據,跟民眾溝通不做普篩和快篩,然後20分鐘就過去了。訪問不過50分鐘,低頭瞄一眼訪綱上羅列10來個問題,他才回答2題,心裡不免暗暗著急。他每個回答都是長長的申論,有理有據,我猴急地追問自己想追問的,他慢條斯理地把話題導回自己想闡述的,恍惚的剎那,我以為置身某小鎮牙科診所,而非疾管署貴賓室。

    但他的風格一向如此,我們側訪不願具名的醫藥線記者,「你在立法院觀察他,他對待立委跟這陣子直播,態度沒差太多。他被質詢時,會消化數字,很會講大白話。有些部長被問了什麼問題,就叫幕僚來回答,但他不會,幕僚就站在他後面,他在幫幕僚擋子彈,因為他對政策夠清楚。」政治人物的話術,有人如烈酒一樣刺激辛辣,有人如含糖飲料一樣甜膩,而他就跟白開水一樣,淡寡無趣,可面對如火燎原的疫情,如水一樣透明的說話之道,反而產生安慰人心的力量。他說:「有些比較緊急的情況,講出來一定會帶來人心不安,我們也會掙扎該不該講,但只要一次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公信力一旦破了,什麼都沒用了。」防疫如其名,誠實為上策,防疫台灣模式可供世界參考,指揮中心的危機處理何嘗不可作為台灣公部門的借鏡?說清楚,講明白,直球對決才是王道。

    故而每個午後的防疫記者會變成全台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除了疫情匯報,偶爾擺放西瓜、芭樂,幫台灣農產品業配,偶爾擺放荷蘭餅乾和鬱金香,幫外交部做國民外交。小男生戴粉紅口罩被同學嘲笑,他說不如他們幾個老男人戴一次,做個示範,讓大家去思考顏色的性別議題。

    失控爆淚 鐵人釋懷了
    現在說來是一派輕鬆,但防疫120日,有無哪一個案例爆發,會讓心裡涼了半截?「有啊,第一例武漢回來的啦,再來是武漢旅遊團在台灣,從101搭車去台大看病,事情也很大…還有高雄金芭黎女公關,任何一個小洞都會變成大洞…」每一個個案染疫都足以掀起驚滔駭浪,但他講得水波不興,講著講著就是武漢第一次包機回台事件了,「那一陣子不是有人故意把檢疫所講出來,其他縣市單位檢疫所壓力就很大,我跟地方政府拜託,說都是為了國家做事情嘛,我們選的地方都不會有問題,如果縣市長不放心,那我就留在那邊睡,指揮官跟大家住在一起,總是比較放心…」

    他還原2月3日武漢首班包機返台48小時經過,當晚接機,忙碌一整晚,隔日回台北,心想出了這樣的事,大家一定很擔心,不如早早開記者會,一整天人仰馬翻,得知有人確診,內心相當沉重。所以記者會就哭了?「大家很喜歡問我這個問題齁。我只是在記者會上想到留在武漢的人這樣多,第一班包機出問題,後來包機都不可能了。那時候武漢開始蓋方艙醫院,心想,生了病,本來人好好的,結果進去一條命都出問題,將心比心,一環一環想下去,覺得難過,可能又太久沒睡,太疲勞,一時情緒控管太差就哭了。」衛福部長管國人身體健康,也管心理衛生,問他不會覺得偶爾壓力大哭一哭比較紓壓嗎?「不知道欸,我很少哭,看到別人流眼淚,會覺得很怪,但反而哭過一次,會常常想到要哭,可能覺得用哭泣來釋放心理壓力也不錯。」

    身段如水 同理不發火
    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哭泣是將心比心,在記者會呼籲大眾停止肉搜感染者個資亦然,後來,他在公視《青春發言人》被小朋友問記者會上遇到記者問奇怪的問題不生氣嗎?他的好修養也是來自同理心,「問的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個社會有多元想法,大家都不一樣,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要用同理心去思考並好好跟他說,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好。」

    因為同理心,讓他金句一句接著一句,也是他深受信賴,民調居高不下的原因。問他同理心養成從而何來?他回答任職衛生署副署長時,因處理公共事務,在開會中,養成把對方問題聽清楚的習慣,唯有把對方問題聽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父為榜樣 專注教潔牙
    只留下背影,因為陳時中不找記者來,也不讓拍照,甚至都不多說什麼。這樣的性格,也可能受到父親影響。

    他的父親陳棋炎是台大法律系教授,為台灣民法權威,「他有從政的機會,但都拒絕。我很納悶,想說他平常意見都很多,為什麼政府請他當官,可以改變現狀,都不去?後來我才明白,在當時那樣的環境要改革是很困難的。但我爸做一件事,他寫了一輩子的判例研究,我問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他說一個學者從政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但這些判例研究做公開討論,可以統一法學的見解,可以使整個法律環境有所進步。
    我對他做這件事感觸蠻深的,每個人只要找到某一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紮紮實實地把這事情做好,也許,社會會更好。」

    對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的他而言,那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教大家刷牙,「我是一個牙醫師,我想教大家好好刷牙,潔牙做好,讓大家蛀牙變少。我覺得,我一個人很認真地在診所裡面教,我沒有辦法教很多的人,所以希望利用公共力量,讓更多人能夠潔牙,所以我從事公共事務,第一個願望是要讓台灣50%的人會潔牙,但後來的事情越做越多,就變成今天這樣子。」

    1994年,他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率先推動試辦牙醫部門健保總額制,「牙科總額幾乎是我一手創設的,原因是想到如果我推廣口腔保健太成功,大家沒有蛀牙該怎麼辦?所以我才想說做總額好了。大家把口腔保健做好,沒有蛀牙,我們還有錢賺。這是我的初發心,但這樣的初發心反而造成我們(牙醫)費用的保障。」

    當年單純只是想推廣口腔保健衛生,教會大家刷牙,結果從牙醫當到牙醫公會理事長、衛生署副署長、然後成了任期最長的衛福部長,那個初發心協助他推動了健保牙醫總額、幫蔡英文寫醫療政策白皮書、推長照2.0,也幫台灣守住了武漢肺炎的攻擊。初發心也讓他續任衛福部長,要調漲健保費用。

    漲健保費 不惜捨官位
    調漲健保費率是台灣政壇不可說的佛地魔,每次調漲幾乎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但陳時中說他已經做好隨時準備畢業的打算了,該漲的要漲,該省的要省,該改革的也要改革。「醫療費用不夠,預算當然要省,但要合理的節省,留有餘裕的錢去做改革。我們現在的醫療效率太高了,把人事算得很精,護理人員的時間、每一張病床、每一分、每一秒,都掐得很緊。這次的防疫我們就看出這個危機,雖然這次整體疫情控制得很好,對正常的醫療沒有產生影響,可是未知的疾病很多,現在十年就一發嘛,中間會有小波折,我們不會每次都運氣很好,不見得每次都能控制得住。我們的醫療量繃得太緊,平常(應該)讓醫療人員輕鬆一點,去進修,戰時才有餘裕去打仗…」

    3年前就任衛福部長,上任時引用醫師誓詞表示「醫療是服務業」,引發醫界反彈,如今要捍衛醫護人員的專業,言必稱「我們」,可他還是小鎮醫生的口吻,緩緩的,淡淡的,有理有據說他要如何巧推健保調漲的計畫,「我一面推,一面注意對方(社會輿論)的想法,我可能因應他的想法,退兩步,然後進三步,來來回回,一步一步,這樣,事情就一定會成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