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獨體字結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獨體字結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獨體字結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獨體字結構產品中有22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

 同時也有10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八三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告五人 #不 #搖滾 訂閱八三夭:http://www.youtube.com/c/band831tw?sub_confirmation=1 八三夭 IG:https://www.instagram.com/we_are_831 ♫ [ 人生就是用來XX的 ] Live Session 數位音樂串...

獨體字結構 在 閱讀三小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6:56:52

「美國的乏味還真是無可比擬。看不見、摸不到,不知來自何方。就拿土地細分區來 說,每條街道都有自己的酒吧、藥局、市場與酒類專賣店,一走進酒吧,乏味感變上身。它來自哪裡。不是調酒生,不是顧客,甚至不是高腳凳的奶油色塑膠皮料吧台。」 《 #裸體午餐》1959, 威廉.布洛斯 推薦度:👍 👍 👍🏿 ...

獨體字結構 在 Joyc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07:03

·· ⊱ 入秋 · 饗樂┆𝘗𝘳𝘦𝘭𝘶𝘥𝘦 𝘰𝘧 𝘈𝘶𝘵𝘶𝘮𝘯 ↬ $120(這邊只有組合裡的兩顆喔!) ↬ 常溫解凍20分鐘 𓐄 「微涼的季節,優雅、但有些善感,或隨性、或恣意,這個午後由你決定」Eve下標的才華實在太高妙,對我來說是很有畫面感的文字,但是我依然會忘記內容物的組成(笑),所以都是小...

獨體字結構 在 鍾小姐 SharonChu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4:00:03

不多不少剛剛好就很美好!今晚,一起來點正能量✨ ​ #文末抽獎送禮 記得看完整篇文章唷​ /​ 作為職場上班族的鍾小姐,一直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間尋求平衡;總是想要盡可能的讓自己的狀態呈現”剛剛好的生活”​ /​ 一直以來早已經習慣快節奏的步調,接觸各式各樣的人,處理工作、生活大小事​ 偶爾的meti...

  • 獨體字結構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6:00:05
    有 33 人按讚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獨體字結構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19:00:50
    有 58 人按讚

    【寫作訓練:從創意寫作說起】
     
    這次要分享的文章,出自中國作家張煒,主要談個人如何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他從西方盛行的「創意寫作」這門新興學科談起,聊到創作一部好作品,需要具備哪些閱歷、能力與技藝。
     
    一起來看看他如何深刻解剖「寫作」這件事吧。
    -

    寫作訓練:從創意寫作說起 / 張煒
     
    「創意寫作」興於西方,「創意」二字可能是翻譯中的再定義,直譯比較難,大概也不是「文學寫作」和「寫作學」。西方創意寫作的授課老師主要是具有寫作實踐的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教寫作必須具備創作體驗,必須從寫作經歷和實踐出發,不能空談。在教授過程中,會慢慢概括出一些關於寫作學、詩學的問題。中國的創意寫作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是大學文學院設置的一門新課程,還未走遠。
     
    寫作訓練是漫長的。通常講,如果沒有五六百萬字以上的訓練,一支筆是不會聽話的,無法累積出基本的書寫體驗。寫作教學主要針對技術層面,它固然重要,也能夠傳授,然而決定一個人寫作成敗的關鍵部分,卻往往不是技術層面。要寫出一部好作品、成為一個好作家,需要許多高於技術之上的東西,那些大致是不可以學習的。每個人的先天能力都是既定的,後天學習所能做到的,只是喚起先天的能力。許多寫作者面對的常常是技術,即語言表述、結構關係等。這是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沒有一定的寫作量,也很難掌握。
     
    關於藝術的判斷是非常複雜的精神活動,學習寫作需要在有創作經驗的老師帶領下,一邊閱讀一邊實踐,看看好作品是怎樣完成的、其中蘊含了什麼規律。比如同樣是成功的作品,有的氣質單純,有的複雜斑駁;有的浪漫飛揚,有的樸拙內向;有的寫得很實,有的想像奇異。藝術自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學習和理解的困難,這就需要非常寬容和通達,需要很深的感悟力,需要有一定寫作經歷的人來引導。通過個案分析,回到局部、細部,從詞彙、標點講起,指出作品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並通過進入作品獨特的語言系統,回到作家個體,回到個人,一步一步去接近和感受。總之,創意寫作就是關於寫作技藝的教授,非常依賴寫作經驗,解決的主要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有時,一部作品似乎寫得很好,有吸引人的情節,有人物,表現的生活底蘊也比較豐厚,但讀起來還是覺得缺了很多,令人不能滿足。總體上看,它寫得還不夠「美」,不能給人一種審美上的深刻愉悅,比較粗糙。首先是,閱讀中無法讓人享受語言之美,而失去了這種美,也就偏離了文學的本質。語言藝術謂之文學。作品本身不能夠提供審美,因為它在把握人物、細節、思想方面,特別是語言,還沒有進入審美。一部作品從構思到形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從一開始就要極度地追求完美。一篇萬字左右的作品,裡面有多少標點、詞彙、分句、複合句,要從這些細微處開始推敲。詞與詞之間的調度,每一個標點的含義,都要到位、準確,而且要有個性,不是按照新聞和公文的方法,不取最大公約數。
     
    標點符號在語言表述中有獨到的、重要的作用,它們有情感,有溫度,有層次感和邏輯關係。不能輕易就來個驚驚嘆號、分號、破折號,沒那麼簡單。逗號和分號都是強調層次的,都是平等的關係,但有區別。為什麼有人寫了二十萬字,連一個驚嘆號都沒用,三十萬字連一個分號都沒用,而為什麼有人在很短的篇幅裡就有了許多驚嘆號、雙驚嘆號、問號加驚嘆號?它們自有緣故,有時這是利器,不能隨意使用。即使全篇沒有一詞不妥,沒有一句不精,沒有一個複合句不恰當,這樣的作品也未必就是好的,因為這不過是在解決技術的問題,而比技術更難的東西還有很多,它們更需要解決。比如感悟力、思想力、情感敏銳度、性格反抗性,不同的生命衝力,這些東西會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一部作品的品質。
     
    寫作學強調的多是技術層面,翻閱一個時代的文學期刊,會發現其筆調、詞彙、表達方式、語感語境都差不太多。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刊物,翻一下就能把握那個時期的文學氣質,簡單點說就是語言氣質。翻看今天的雜誌,便可以清晰地把握現在的語言氣質。而今,學習外國,一點點欲望並勾兌幾滴小資的悲喜淚,就被當成了傑作,被人稱道。但這種勾兌和模仿的文字,這種消費和娛樂的文字,無法成為傑作。目前最有市場的就是這種「勾兌酒」,摻一摻攪一攪就是一篇作品。這也算一種能力,有一定文學歷練和文字調度能力,寫一個大致過得去的長中短篇小說似乎很容易。一個作家寫了四十多年,寫了上千萬字,像這樣一個巨量的文學訓練,單憑慣性和經驗,一年中就能寫出許多文字,而且從技術層面上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可是這些全都沒有意義,它們一定會淹沒在更巨量的文字垃圾中。
     
    此外文學寫作技術上要過關,還有運氣的問題。生命在某個階段的一個激靈,一個領悟,就會產生出人意料的表達。它也許有些神秘,隱在字裡行間。然而這種運氣只會光顧那些技術出色、有刻苦訓練的寫作者。所以世界上的優秀作家,技術上都是非常好的。現在刊物上發表的作品,包括一些有影響的作品,僅看技術上就有很多問題,使用語言、調度詞彙的能力很差。文學閱讀市場十分龐大,嚴格講還是供大於求。現有雜誌砍掉十分之九,出版量減去百分之九十,也許才與基本的文學創造力匹配。而且即便如此,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留下來的文字,也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每個人都讓文字乾淨、苛刻起來,文學環境才會清潔和嚴謹。
     
    一個作家創作欲望熊熊燃燒時,揮筆而就,但冷靜下來,就恨不得把寫出的東西全部燒掉。一個日益成熟的寫作者會越來越苛刻,文字越來越少、越來越好。有人說他出版了幾百萬文字,今天看有些東西大可不寫。那麼這其中「可寫」的部分,如果沒有那些「大可不寫」的東西墊底,沒有這種巨量的訓練,還會存在嗎?人在藝術方面的覺悟非常緩慢,不能一下就達到高點。
     
    任何一個優秀作家都會貼近底層,站在弱者的立場上,這是仁善之美,人性之美,是匯入藝術審美的至美。然而這並不等同於簡單的呼號和抗議。有些文字除了描寫底層的憤怒、反抗和激烈之外,幾乎再也沒有其它內容。這種強烈的情緒與意念覆蓋了一切,自由、活潑、愉悅、幽默和柔情,全都被壓迫被剔除了。它甚至能夠覆蓋無所不在的愛,變成一種僵化、呆板、膚淺的情緒宣洩。憤怒和激烈壓倒一切,豐富與智性變成了乾癟。詩性是豐瞻的、深廣而曲折的。文學當然可以有反抗、有憤怒、有訴求,但要有一個詩性的品質和基礎。
     
    在教科書裡魯迅先生常常被貼上「反抗勇士」的標籤,作品不是「匕首」就是「投槍」。其實這是誤讀,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細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就知道他是一個多麼柔軟和幽默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犀利的人。魯迅曾致信山西榴花社,信中說既然是作文藝,就不要只急著呐喊和衝鋒,先要把文藝作好。有人要你們勇敢陷陣,他自己為什麼不衝上去?馬奎斯的政治立場是左派,左派陣營就指責他疏離革命,為藝術而藝術。馬奎斯在巴黎全身心地投入專業技能的訓練,吸取歐洲乃至世界的文學營養,學習和借鑒各種文學技法,以提高個人的寫作技能。他回答那些可愛的同志說:一個作家既然選擇了文學創作,那麼他最大的革命責任,就是把作品寫好。
     
    作家的勇氣表現在許多生活的關節,時時都有考驗。但最大的考驗、日常的考驗,也要交出合格的答卷,這就是忠於藝術原則,這也需要堅韌和勇氣,也是最大的擔當。放棄藝術原則,其實就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真理不僅僅是社會層面的,也是藝術層面的。真理是普遍的,是全方位的。優秀的小說家既然熱愛真理,滿腔正義,卻熱衷於粗糙的文字和思想,會給人一種兩面人的感覺。

  • 獨體字結構 在 童話夢想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13:46:14
    有 51 人按讚

    【#童話夢想家節目播出|「#疫起宅家創作繪本」創作者 陳明利 分享獨立創作繪本《#到家了》】

    📒《到家了》繪本閱讀資訊:
    1.國家圖書館
    2.台南的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展出地點:沒有名字的繪本

    💖其時美好手繪 FB:其時美好手繪

    ♥客廳的大人物:「疫起宅家創作繪本」創作者 陳明利 ♥

    ◎彥如姐姐 也是媽咪 小語:

    在疫情期間,有一群熱愛創作繪本的人,發起「疫起宅家創作繪本」的計畫。
    他們有著各種不同的身份、工作,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喜歡畫畫、故事和繪本。

    這次,來到我們家的故事好朋友,跟我一樣是個媽媽。
    她的每一句話語,都能與我呼應,讓我有相同的感觸。
    她說:「我的工作空間就是整個家,我必須有條有理的處理一切......」
    我完全能感受理解這樣的說法。

    她分享:「因為迷路,所以到家!」
    故事創作的源起,是因為她腦中一片空白,於是在空白的畫紙上探險。沒想到在創作故事的過程中,卻經歷了家人與生命拔河的困境,最終,故事完成時,她內心激動不已,因為她總算與家人一起「到家了!」

    讓我們來聽聽這個繪本故事,也聽聽她的生命與創作故事——陳明利 《到家了》!

    ◎獨立創作繪本《到家了》故事介紹~

    蝸牛到家了!
    松鼠到家了!
    大象到家了!

    還有誰到家了?

    ★每一個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家」!

    《到家了》是一個故事內容和結構很簡單的繪本。創作者依照動物的外型,設計出每一個動物的房屋造型。反覆的節奏,很適合用來陪伴0~3歲的孩子。每個跨頁的句子也很簡單,例如第一個跨頁裡就寫著「蝸牛到家了。」讓親子共讀的家長應孩子要求反覆讀故事內容時不會太累。不過故事的最後畫的是他們各自到家了之後單獨做的事。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作者身為全職媽媽的經驗,很能體會在孩子0~3歲時,主要照顧者幾乎沒有時間照顧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感受。因此想藉著這樣的畫面鼓勵孩子身邊的主要照顧者記得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Feel at home!

    「家」不侷限於一個有形的建築物,也不一定是由一群有血緣關係的人所組成。
    「家」可以是一個令人有歸屬感的地方!
    願每一個人都可以「到家了!」

    〓〓〓〓〓〓〓〓〓〓〓〓〓〓

    •Podcast 播出
    🎧收聽推薦連結
    Apple Podcast:https://pse.is/apple_story0505
    Spotify:https://pse.is/spotify_story0505
    KKbox:https://pse.is/kkbox_story0505

    •環宇廣播電台 線上收聽
    https://pse.is/UNI967_story0507

    也歡迎在各收聽平台搜尋「#童話夢想家」聆聽!

    〓〓〓〓〓〓〓〓〓〓〓〓〓〓

  • 獨體字結構 在 八三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2:00:10

    #告五人 #不 #搖滾
    訂閱八三夭:http://www.youtube.com/c/band831tw?sub_confirmation=1
    八三夭 IG:https://www.instagram.com/we_are_831
    ♫ [ 人生就是用來XX的 ] Live Session 數位音樂串流:https://www.soundscape.net/a/19341


    八三夭 [ 人生就是用來XX的 ] Live Session:
    東區東區:https://youtu.be/PD-tlgLuua8
    自由 feat. 張震嶽:https://youtu.be/UD3DvvCIVNU
    最好的結局 10th anniv.:https://youtu.be/0s24o0-QhEw
    不搖滾 feat. 告五人:https://youtu.be/OLFLB5e8fho


    「我最愛的兩個樂團合體了!」
    樂迷敲碗敲到破的合作,
    謝謝告五人一起玩團~

    -
    特別感謝:
    全球人壽
    * 全球人壽「服務接班人計畫」熱血招募中:https://reurl.cc/1YDDQV
    全家便利商店
    #online #生日趴 #嘉年華 #XX的

    -
    不搖滾 feat. 吿五人
    詞:少年佩 + 鏡千 + 阿璞
    曲:阿璞

    故事 總是這樣發生
    不算什麼深刻 不算那麼認真
    重複 別人走過的路
    不算多麼特別 也不換每一瞬

    是否 總有一種悖論
    想過奮不顧身 卻又一事無成
    生活 總得理不饒人
    你的不知分寸 化作滿身傷痕

    或許這一生 無休止地生存
    無休止地抗爭 才得以平衡
    長大是不知不覺不搖滾的過程
    卻也是此生 獨一無二 的成分

    就算 回憶長滿皺紋
    現實稀釋靈魂 歲月依然無聲
    可在夜深獨自一人
    別讓枕邊的心事 輕易就得逞

    擁抱 最溫柔的時分
    路的盡頭會有 對與錯的結論
    是把 一天循環成一生
    或換上自己口吻 講述未完旅程

    或許這一生 你在找一個人
    我也等那個人 才得以完整
    長大是不知不覺不搖滾的過程
    卻也是此生 相伴相襯的見證

    或許這一生 你在找一個人
    我也等那個人 才得以完整
    長大是不知不覺不搖滾的過程
    卻讓我活成 獨一無二

    回頭看人生 窮盡每個可能
    歷經每次沸騰 用平凡天分
    你我的青春 遺憾 精彩 共生共存
    讓虛幻此生 不知不覺裡成真

    -
    音樂製作:
    製作 | 八三夭
    編曲 | 八三夭、陳君豪
    製作協力 | 張哲銘
    現場錄音 | 黃永昌
    Percussion | 謙哥
    混音 | 小橘、賴世凱 NiceGuy

    -
    演唱會製作:
    影像製作公司 | 沙西米影像
    導演 | 一盞
    監製 | 許雅淳
    導演助理 | 范振寗、林鈺瑄

    製片 | 蔡孟潔、小婉
    製片助理 | 蔡長庭、謝孟妘、阿崴
    場務 | 陳涵哲

    攝影師 | 林眾甫、孤單山姆、金勳
    攝影支援 | 廖殷
    跟焦師 | 黃宜璇、林川哲、王奕儒
    攝影二助理 | 李祖源、徐亞崴、張崇文
    攝影實習 | 謝心瑜
    花絮攝影 | 陳家信
    攝影器材協力 | 妄想機影音製作

    燈光師 | 楊景浩
    燈光助理 | 楊朝翔、呂佑凱、鄭誌元、連逸翔
    燈光、場地器材協力 | 阿榮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舞台設計 | 樂視野視訊、鑫鋭結構
    投影設計 | Ardent Wei

    美術 | 曾筱芸
    美術助理 | 胡薰予

    剪接 | 一盞
    剪接助理 | 林鈺瑄、范振寗
    字幕 | 謝孟妘
    調光 | 一盞

    九巴 | 廖桑車隊
    特別感謝 | 勝哥、亮哥、王丞宇、藍嘉祺、琥哥

    主辦單位 | 不搖就滾、KKLIVE
    冠名贊助 | 全球人壽
    主力贊助 | 全家便利商店
    製作單位 | 沙西米影像、KKLIVE
    媒體協力 | KKBOX
    直播平台 | KKTIX虛擬場館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特別感謝 | 滾石唱片

    出品人 | 黃振峰
    監製 | 宋狄峰、林怡君、蘇嘉威
    企劃統籌 | 徐南豪
    執行經紀 | 阮珮華
    專案統籌 | 楊勝傑、賴怡臻
    製作協力 | 楊凱婷
    商務拓展 | 王姿予
    策略發展 | 張彤語
    行銷宣傳 | 呂淑綿、林冠羽
    影像企劃 | 何晏瑋
    售票直播協力 | 蔡茹茵、林庭瑜

    製作 | 八三夭
    編曲 | 八三夭
    [最好的結局] 編曲 | 于京延
    [Intro+東區東區、不是男人] 編曲 | 梯依恩
    製作協力 | 張哲銘
    弦樂 | 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小提琴 | 黃雨柔、駱思云
    中提琴 | 潘自琦
    大提琴 | 葉欲新
    錄音 | 八三夭
    現場錄音 | 黃永昌
    現場技師 | 張哲銘、松浦雅鳴
    混音 | 賴世凱、小橘
    Programmer | 賴世凱、黃韋嘉

    音響工程 | 艾森音響
    樂器贊助 | 凱德森樂器

    八三夭 造型 | 李懿格 YIKOLEE @李懿格造型工作室
    八三夭 化妝 | 張椀雁 Karen Chang @PrettyCool 美少女工作室
    八三夭 髮型 | 王志峰 Mountain Wang @大山髮品

    主視覺設計 | 吳建龍、畢展熒
    主視覺攝影 | 何晏瑋
    視覺設計 | 閔式程
    平面攝影 | 周浩詠、馮義瑋

    嘉賓告五人
    告五人團隊
    藝人經紀 | 鄭宏章
    化妝 | 杜佳蓉 Cynthia Du@⼩畫佳⼯作室
    髮型 | 蔡百謹
    髮型助理 | 黃珮茹

    八三夭是
    團長 / 鍵盤 | 小橘
    吉他 | 劉逼
    貝斯 | 霸天
    鼓 | 阿電
    主唱 | 阿璞

    特別感謝 | 夭怪們

    -
    訂閱我們的頻道開啟小鈴鐺:
    https://www.youtube.com/c/band831tw?sub_confirmation=1
    831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e_are_831
    831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and831tw
    831 Line ID:band831

  • 獨體字結構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07 21:00:12

    高雄煉油廠,曾是台灣最知名的公害來源、最大規模的環保抗爭現場,現在是最大的土壤污染場址,卻可能在3年內變成台積28奈米廠,明年動工。
     
    這是一個鐵鏽城市轉型的故事。原本難以想像的事,在半導體大缺貨潮,政客的滔天野心的驅使下,竟然可望以驚人的速度成真。
     
    台積進駐,將改善高雄年輕人低薪、缺乏消費力的結構問題。高雄可能真的要發大財了。
     
    只不過,濫用政治力,會不會成了「殺雞取卵」,讓台積因此加速「全球佈局」?
    ----
    最新一期雜誌:
    https://bit.ly/3yTTIGC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製作人/李洛梅 採訪/黃亦筠、鍾張涵 企劃/蔣岑苹 視覺統籌/何綺

    #台積電 #高雄 #五輕 #高雄煉油廠 #半導體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 獨體字結構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13 21:30:13

    「教育改革就跟環境保護一樣,它是影響著我們好幾個好幾個世代,它不是一件事情改變,一件事情就結束了。它是錯綜複雜的,需要大家一起參與。」

    過去20多集的節目,我們談了台灣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民主化的過程,這一集要和大家聊的是軟實力的培養-閱讀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它可以培養我們的思考力,專注力,還有對這個世間萬物的感受力。可是我們也發現,在資訊愈來愈發達的時代,閱讀的時間卻變得愈來愈少。《天下》在2002年就進行過一項「全民閱讀大調查」,當時台灣人平均每週花在閱讀的時間是7.5小時,等於民眾花在看書、看報紙、看雜誌的時間,每天平均不過一個小時,而孩子們的生活中,玩電腦與看電視所花的時間更是超過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

    除了閱讀時間不足之外,閱讀的城鄉落差,也是當時特別突顯的現象。偏鄉由於經濟問題,或家庭結構的特殊狀況,孩子成長過程往往缺少大人陪伴,因此沒有機會在閱讀中體驗到自我成長。

    為了幫助偏鄉學童培養閱讀興趣,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從2004年開始推動「希望閱讀運動」,集結很多社會的善意力量,認養偏遠地區200所小學。每年七月,由老師、專家們選擇適合學童閱讀的新書,以行動書車送到偏鄉,並且開設校長研習營,培育種子教師、訓練閱讀志工,讓偏鄉孩子們不但有最新出版的好書可以閱讀,還有用心陪伴他們成長的好老師!

    全校只有六個班級的學校如何因為閱讀而蛻變,當年參與希望閱讀的孩子們如今有什麼樣的成長?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凌爾祥秘書長,來與大家分享近二十年來,閱讀文化在偏鄉落地生根的故事。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秘書長 凌爾祥

    #偏鄉教育 #教育 #閱讀 #希望閱讀運動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