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獨樹一幟相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獨樹一幟相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獨樹一幟相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獨樹一幟相反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狂人日誌:MadVn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狂人新聞台] 十年淬鍊,傳奇挑戰者:Lamborghini Aventador #小編:挑戰自我的進程,從未停止;回首Lamborghini每一邁步,皆留下屬於傳奇的腳印。 2011年3月在日內瓦車展正式亮相的Aventador LP 700-4,讓品牌中置 12 缸純自然進氣引擎的旗艦車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Boba ET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播吧YT:https://bit.ly/2TZO7ep 《ETtoday車雲》試駕的正是F-Pace車系中最頂規猛爆的SVR版本,不僅在外觀上明顯與一般F-Pace有別,在動力配置上也與現行車壇主流的小排量渦輪相反,絕對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不愛男人只愛車】- 汽車試駕 https://sp...

獨樹一幟相反 在 次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4:01:15

次郎精選百部輕小說 #026 -​ 《#果然我的青春戀愛喜劇搞錯了。》 作者:渡航/插畫:ぽんかん⑧ 本作最最讓我想去日本的一個動力就是,它把千葉市周圍的地點都當作作品標的來做描寫,使當地幾乎成為聖地巡禮的代表作之一,想當初去日本原本有要排一天去千葉踩點,結果當天下爆雨,我只好濕淋淋跑去雷門跟晴...

獨樹一幟相反 在 鄭裕玲 Do Do Che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9 13:57:12

#口水多過浪花 #do姐林奕華有計傾 今天內容: 形象能有多少變化,是女明星的成功條件,更見道行的高下。香港有百變天后梅艷芳,和她惺惺相惜的鄭裕玲,數她在個人與角色造型上的多樣與繽粉,絶對可以寫成研究論文,反映其中的潮流,經濟,以及個人成長因素,不單不會因時代過去便失去意義,相反,愈是拉出客觀的...

  • 獨樹一幟相反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7 11:59:16
    有 511 人按讚

    [狂人新聞台] 十年淬鍊,傳奇挑戰者:Lamborghini Aventador

    #小編:挑戰自我的進程,從未停止;回首Lamborghini每一邁步,皆留下屬於傳奇的腳印。

    2011年3月在日內瓦車展正式亮相的Aventador LP 700-4,讓品牌中置 12 缸純自然進氣引擎的旗艦車型,再創高峰;奠定車型在 ESS 級距一枝獨秀的地位,並於全球各地區市場皆打破前代車款的銷售紀錄。

    極致輕量,碳纖維材質應用
    Aventador LP 700-4採用了首見於品牌車系的碳纖維全單體車艙,運用品牌多項專利技術打造而成的碳纖維全單體車艙,在整體結構上,將車室骨架與車頂集成為單一零件,能確保極其出色的車身剛性,搭以前後鋁合金車架,更達成總重量僅僅只有229.5公斤的絕佳成就。

    全時四輪驅動,只為完善性能
    為了打造Aventador, Lamborghini研發部門的工程師開發了全新的高性能傳動系統,引擎爆發的強勁動力,必須以穩定可靠的方式驅動汽車前行。Lamborghini為此款旗艦車配備了強大的電控系統,包含:Haldex電控耦合器、自鎖式後差速器以及由EPS進行電子控制的前差速器。動力傳輸方搭載的Haldex電控耦合器,用以在前、後軸之間分配扭力;幾毫秒之內,耦合器可依據動態情況調整扭力的分配,根據不同駕駛模式,在特殊情況下可將最高 60% 的扭力分配到前軸。而前、後差速器則進一步提升了動態操控性能。

    時代變革:創新懸吊系統
    自發表初始,Aventador車系即應用了先進的推杆式懸吊系統。水平陳列的彈簧及減震器設計概念源自於F1賽車,經由Lamborghini細膩調校,充分滿足了高性能公路跑車的行駛需求。至家族後繼車款— Lamborghini LP 750-4 Superveloce融入主動電磁式避震器的推杆式懸吊系統,帶來更完美操控表現,強化車輛對任何路況的掌握度,在彎道中大幅提高車身穩定性、減少側傾;「主動式」特性,賦予車輛平穩的煞停體驗,為駕駛帶來安全無慮又舒適的道路駕駛體驗。

    精益求精,專為Lamborghini V12打造的ISR 變速系
    Lamborghini工程師為全新的V12引擎設計了獨樹一幟的7速ISR單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提供迅捷無比的變速換檔時間,與極其流暢平順的換擋體驗,其換檔反應速度僅有50毫秒,相當於人類眼球移動的速度。

    魅力駕馭體驗:四種駕駛模式
    Lamborghini Aventador S 開啟了新世代 V12 旗艦車型的全新一頁,其駕駛模式選擇系統提供了:Strada、Sport、Corsa和全新EGO駕駛模式。EGO模式下可針對控制引擎、懸吊系統、四輪轉向系統等進行設定,駕駛可隨心所欲感受Aventador S的強大性能與絕無僅有的駕馭體驗。

    演繹超凡性能:LDVA主動式車輛動態控制系統
    Aventador S,其縱向控制來自首次應用於量產Lamborghini車型的Lamborghini Dinamica Veicolo Attiva ( LDVA ) 主動式車輛動態控制單元,全面進化傳統電子車身穩定系統,將四輪轉向、四組主動懸吊系統及四輪驅動等訊息整合,依據所選車輛駕駛模式,提供更精確、敏捷的車輛駕控。

    先端科技;主動式空氣力學系統 (ALA)
    首見於Huracán Performante ,由 Lamborghini 所開發,並擁有獨家專利的主動式空氣力學系統:Aerodinamica Lamborghini Attiva ( ALA ),可於全力加速時創造低風阻,或增加下壓力以提升操控穩定性,並利用LPI電子監控平臺選擇最合適的作動模式。ALA 系統為家族車系創造難望項背的優勢,其與透過液壓作動的傳統主動空力系統相比不僅大幅減輕車重,系統所需的作動時間更小於 500 毫秒。

    全方位控制;四輪轉向系統
    伴隨全新Aventador S問世,Lamborghini V12旗艦量產車型的橫向控制首次應用全新的四輪轉向系統,其前軸結合Lamborghini Dynamic Steering (LDS) 電子動態轉向系統為低速和中速駕駛下提供高度靈活性;後軸則整合Lamborghini Rear-wheel Steering (LRS) 後輪轉向系統,使車輛在高速操作下能大幅提高穩定性。
    依據不同車速,前後獨立的系統可於5毫秒內針對車輛轉向即時反應,憑藉更精準地轉向角度實現車輛抓地力與循跡性間的完美平衡。低速行駛時,後輪轉向角度與前輪相反,無形中縮短了軸距,提高靈活度,減小轉彎半徑,提升車輛的操控性;高速行駛時,後輪轉向角度則與前輪相同,憑藉著增加的虛擬軸距,提高車輛的穩定性和駕乘舒適性,令動態駕控體驗臻於極致。

    生態永續的承諾:引擎啟閉系統與CDS多汽缸間歇系統
    守護綠色環境,致力生態永續,是Lamborghini長久以來不遺餘力推展的重大貢獻。自2011年推出Aventador全新車系以來,Lamborghini透過產品及流程的的創新,控管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防止汙染,同時提升效能。自Lamborghini Aventador LP 700-4開始配載全新研發的「 Stop-Start System引擎啟閉系統」,並帶有用於儲存電力的超級電容,在車輛停止行進時會自動熄火,回復運作僅需 180毫秒 ( 0.18 秒 ) 內即可完成。此一全新設計,當年代前所未見,先端科技的應用顯著的降低了車輛油耗;也肇於品牌對極致輕量化永不妥協的追求,該系統並達成車重減輕3公斤的絕佳成功。

    大幅提升的效能同時要歸功於「Cylinder Deactivation System ( CDS ) 多汽缸間歇系統」技術。當引擎處於低負荷或低於135 km/h的行駛速度行進時,該系統將使車輛轉換為僅以6汽缸運作,回復標準模式僅需輕踩油門,便能再度擁抱疾風。若深入探究,相較沒有這些技術的同一車輛,其综合油耗可降低7%; 在130 km/h左右的高速公路行駛,油耗及和碳排放量則可减少约20%。

    光陰荏苒,在Aventador家族車系誕生10周年之際,細數車款十年變革:自LP 700-4、Superveloce、S到SVJ;刻畫經典的傳奇,不僅只強勁動力及超凡性能,也憑藉著品牌更臻卓越的造車技藝與不斷研發的科技創新,成為全球超級跑車的至高典範。

    #Lamborghini #Aventador #LP700 #Superveloce #S #SVJ

  • 獨樹一幟相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6 21:28:01
    有 101 人按讚

    《#創造與漫想》贈書兩本,參加辦法請見部落格文末
    貝佐斯把網路書店變成「什麼都賣」的亞馬遜商業帝國、研發 Kindle 電子閱讀器顛覆紙本出版業、開設 Amazon Go 全自動化購物超市、打造服務全球大小公司的 AWS 雲端運算平台,還推出尊榮會員、一鍵購買、智慧語音助理 Alexa、智慧音箱 Echo。到底,這些獨特且原創的想法如何誕生?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invent-and-wander/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創造與漫想》的作者是亞馬遜公司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本人,這本書的前半部,收錄了 1997~2020 他在CEO任內親手寫給亞馬遜股東的24封股東信全文。後半部是貝佐斯的23篇演講稿、採訪稿,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他對商業、科技、人文的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由大名鼎鼎《賈伯斯傳》的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以近二萬字的專文導讀,解析貝佐斯獨樹一幟的領導風格與經營手法。他認為貝佐斯是一位足以媲美達文西、富蘭克林、賈伯斯、愛因斯坦的創新者,不但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並且熱愛藝術與科學。

    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探討亞馬遜成功的書籍,那這本書有什麼不同?我認為是這樣的:其他書籍多以旁人的角度觀察和解析這家公司,但是這本書完整收錄貝佐斯本人的親筆信件和演講內容,讓我們可以從他「本人」的視角,看著亞馬遜從1997年名不經傳的網路書店,逐漸成長到2020年後龐大的商業帝國。透過貝佐斯的一字一句,讓我們得以窺見這趟旅途當中,他經營的理念、堅持的原則和思考的脈絡。
    .
    【這本書給我的五個收穫】
    .
    我很喜歡亞馬遜的故事,曾經讀了介紹貝佐斯生平和亞馬遜創業歷程的《貝佐斯傳》、亞馬遜在職員工談《跟貝佐斯學創業》和「飛輪效應」的應用、以及商管專家談亞馬遜管理系統的《顛覆致勝》和「第一天」企業經營的哲學。但是,我卻沒有完整讀過貝佐斯寫的每一封股東信。這次,藉由讀這本書中的股東信,我體驗到了貝佐斯的思考內容之下更多的內涵。以下簡單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段落。
    .
    1.第一天,永遠是第一天
    .
    關於貝佐斯的「第一天」經營哲學,許多媒體都已經報導了無數次,簡單來說就是始終牢記最初的價值觀,持續聚焦於滿足顧客的需求,並且依據這個心態做出所有決策。這個概念在1997年第一封信就已經提出來,並且在之後每一年股東信的最後,仍然會附上這封1997年的信。

    在每一年的股東信中,第一天這個詞幾乎每一年都會出現,搭配貝佐斯充滿熱情的口吻:「今天是網際網路的第一天」、「今天是電子商務的第一天」…等等,他認為眼前的成就都不是理所當然,他永遠舉著旗子吶喊,寧可徹底顛覆,也願不安於現況。

    在2016年的股東信他進一步解釋了:「第二天意味著停滯,然後變得無足輕重,接著是極其痛苦的衰退,最終就是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強調要保持第一天心態的原因。」他不忘強調總是要專注於顧客,同時擁有大公司的眼界和實力,還要擁有小公司的精神和用心。
    .
    2.我們使用的工具會改變我們
    .
    貝佐斯認為,人類會隨著使用的工具進化:「我們改變了工具,工具再改變我們。」特別是近年來,網路工具改變了我們,使人們開始偏好淺嚐資訊,注意力也會隨之縮短。便利性和去除阻礙會讓人更投入,如果我們的工具是讓淺嚐資訊變容易,那我們就會開始偏好淺嚐資訊,較少閱讀長文。

    所以亞馬遜設計 Kindle 電子閱讀器就是為了閱讀長文而打造。雖然,起初在公司內部有許多主管大力反對這項專案,認為電子閱讀器的出現會打擊紙本書籍的業務,但現在看來,Kindle 反而有許多優點:書籍永遠不會缺貨、不會庫存太多、不會浪費太多紙本,而且顧客漸漸愛不釋手。

    貝佐斯說:「只要某樣事物變簡單了,阻力減少了,人們就會更投入。」他也期許這類型的裝置,能在往後幾年,逐漸帶我們走向注意力延伸的世界。所以,我們不妨也問自己一個問題,留意一下你手邊常用的工具,是讓你偏好淺嚐資訊的?還是幫助你延伸注意力的?
    .
    3.從需求逆推,發展新能力
    .
    貝佐斯總是重視長遠導向和顧客優先,他也提到為什麼亞馬遜這麼具備「創新」的能量。傳統來說,「技能導向法」是常見的經營方式,從企業已知的能力出發,試圖推動商機。這種企業會問自己:「我們很擅長做X。我們還能用X來做什麼?」這雖然是一種很實用的經營方式,但如果僅僅只是使用這項技能,那公司就永遠不會有開發新技能的動力。

    相反的,當你把顧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產了所謂「逆向工作法」,這種做法是從顧客需求往回推,「因為顧客需要,所以我們現在該做些什麼?」這種工作法通常會要求企業學習新技能、施展新長出來的肌肉,不在意剛踏出前幾度時有多麼不自在和彆手彆腳。

    把同樣的道理放到我們個人身上,我想也是非常適用的。穩扎穩打的方式是技能導向法依據自己既有的技能,提供這個職場或社會所需要的價值。當你有能力嗅到職場或社會「需要」什麼,而剛好是沒有人擅長、還沒有成熟市場的需求,這時候就適合用逆向工作法,從需求回推,發展自己尚未擁有的技能。
    .
    4.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
    .
    貝佐斯時常幫公司開設領導課程,也會對實習生進行演講,總是有很多人問他,工作與生活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他其實不喜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說法,他認為這樣會誤導別人。他反而喜歡說:「工作與生活和諧」。

    他認為,當工作做得很起勁、樂在工作,感覺到自己正在創造價值、融入團隊,做著讓自己有活力的事情,自己在家裡就會表現得更稱職。同樣的,如果自己在家裡很快樂,就會是個更棒的員工、更棒的老闆。但工作進入緊鑼密鼓的收尾階段,有時不得不多加一點班,但工作時數並非重點。重點通常在「活力」,工作是否令你喪失活力?還是工作帶來充沛的活力?

    書中有個譬喻說得很傳神:「你正在開會,有一個人走進來。有些人加入會議能帶來能量,有些人加入會議只會讓大家洩氣、把會議裡的活力抽乾。你得決定,自己要成為哪一類人。在家裡也是如此。」我讀完這段話後,猶如人生跑馬燈一閃而過,我們該時時刻刻警覺自己正在成為哪一類的人。
    .
    5.與眾趨同將無法生存
    .
    整本書讓我最感到驚喜的,是2020年的股東信末這段話,貝佐斯提到了一則富有深意的引述。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盲眼鐘錶匠》這本書中談到一段生物的原理:

    「生物要不斷努力,才能避免死亡。順其自然什麼都不做,就會死亡,回到與環境一致的狀態。去量一量生物的體溫、酸鹼度、含水量或電位,你會發現,活著的生物體狀態數值與周遭環境截然不同。例如,人類的體溫通常高於周遭環境,在寒冷的天氣裡,人體必須努力運作,才能維持著溫度上的差異。假如一個人死了,他的身體不再運作,溫度的差異就會開始消失,到最後,他的身體溫度會變得與周遭環境的溫度一樣。並非所有動物都會努力避免與環境溫度趨同,但所有動物都有類似的機制。舉個例子,乾燥國家的動植物會想辦法避免體內水分散失至體外,努力保持細胞含水量,對抗水往乾燥處流失的自然作用。如果這些動植物的努力失敗就會死亡。總體來說,要是生命體不積極防止差異消失,就會融入周遭環境,再也不是自主的生物。生命體死亡後,便是這個情景。」

    這段話是很好的隱喻,在說所有的企業、組織和我們每個人。這個世界多麼努力的讓你變得與眾無異?你要多麼努力才能保持與眾不同?你要多努力,才能一直保有讓你與眾不同之處?貝佐斯希望我們去擁抱「獨特性」,務實地了解必須花多大的心力才能維持自己的獨特性。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

    如同之前我讀過《黑馬思維》這本書所寫下的筆記,對於勇於反抗標準化的體制、創造自我的黑馬而言,這條路或許艱難、或許罕無人跡。但懂得培養獨立思考、發覺內在動力、掌握個人發展策略,才能在這個高度「從眾」的世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貝佐斯最後說:「『忠於自我』的童話故事告訴你,只要你讓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發光發熱,你就不會再痛苦了。但那是誤導人的故事。忠於自我是值得的,但你不能以為很容易,或者可以不勞而獲。你必須不斷付出努力。」永遠、永遠、永遠別讓宇宙把你融入周圍環境、變得無異於眾生。
    .
    【後記:下一段旅程】
    .
    《創造與漫想》原汁原味呈現了貝佐斯創業和經營的心路歷程,從書中一系列股東信裡,我們可以發現這家企業如何迎接新的挑戰、如何面對各種失敗、如何永保初衷堅持長期發展和顧客至上。貝佐斯也即將在2021年卸下亞馬遜CEO的職務,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在貝佐斯心中,他還有一個太空夢。在這本書中摘錄了他對自己的太空公司「藍源」(Blue Origin)和太空計畫的論述。他想打造太空基礎建設,讓年輕一輩的創業家和探險家站在紮實的基礎上,發展出真正的太空產業。

    他心目中的太空英雄吉姆.洛威爾在阿波羅八號任務環繞月球,做了一件偉大的事。他伸出大拇指後發現,在千里之外,他可以用拇指遮住整個地球。所有我們知道的一切,都可以用一個拇指遮住。然後他說了一句了不起的話:「我希望自己死後上天堂,但我在那一刻明白了,你一出生時就在天堂。」

    地球就是天堂,明天仍然是第一天。
    .
    這次《創造與漫想》抽獎贈書感謝 天下讀者俱樂部 提供
    曾經參加抽獎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要改成在部落格文章抽?因為臉書最近的演算法,非常排斥在貼文呼籲任何行動,所以之前的抽獎文和抽獎名單,時常被屏蔽或者刪除。這次換一個替代方案來試試看,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加新的抽獎方式,你還可以邀請朋友一起參加提高中獎機率唷!有任何想法和建議都歡迎留言跟我說。p.s. 上一本抽書結果順利,以後先沿用這模式唷!

  • 獨樹一幟相反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19:31:24
    有 381 人按讚

    【懷念詩人管管 (1929-2021)】

    本名管運龍的詩人管管,是文壇少見的全方位藝術家,他精彩的一生見證著時代的波瀾起伏。管管在1929年出生於山東青島,年少便遭逢國共內戰,被國民黨強拉為軍伕,其後更被迫離開家人與故鄉,隨軍來臺。

    在軍人生涯中,管管著迷於現代詩,乃至於1959年在《藍星詩頁》發表〈放星的人〉,成為早期代表作之一。管管投身詩壇的年代,也是臺灣戰後現代詩及其不同流派蓬勃發展的時期,管管由閱讀「藍星」詩人而轉入「創世紀」詩社、成為創世紀詩雜誌的社長,標誌著其養分來源不僅有傳統抒情的成分,更擁抱超現實潮流與表現,進而形成他獨樹一幟、難以歸類的風格。

    詩文以外,管管的才華還擴及繪畫、朗誦、編劇,乃至於影視演出等多方面。不僅他參與編劇、演出的《六朝怪談》(1979年由王菊金執導)入圍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肯定,作為演員的管管還在如《孽子》、《策馬入林》、《梁祝》等電影,以及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中出演,所涉領域豐富而廣闊。

    即便如此,管管的讀者最印象深刻的,或許還是他充滿童趣、天真爛漫的生命態度。彷彿時代劇變與漫長的年歲從未在身上烙下印記,他一生優游,活過了詩人「荒唐裏有一點輝煌」的人生。

    #管管 #詩人管管 #管運龍 #藍星 #創世紀 #現代詩 #現代文學 #白先勇 #柯慶明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92/3/21
    圖說:六o年代風靡台灣文壇的《現代文學》雜誌重新印刷出版,於敦化南路上誠品書店地下一樓誠品藝文空間舉行重刊酒會。圖左三為白先勇,右一為管管。
    攝影:游輝弘
    來源:聯合報

    歷史新聞

    【1992-03-22/民生報/14版/文化新聞】

    他們不是褪色遁入歷史 而是融入廣大文化世界
    文壇參商敘舊
    回味「現代文學」進入高潮

    【記者 張夢瑞/報導】
    誠品書店三週年慶特別策劃的「現代文學與六○年代」系列活動,昨天進入高潮;當年參與編輯與寫作的作家齊聚一堂,把酒言歡,重溫那段浪漫、理想、狂喜的時光。

    為了表達對六○年代作家與文學永恆的尊重,主辦單位在現場四周,貼滿了六○年代文壇風貌的相片及資料。專程自美返台主持「現文重刊」酒會的作家白先勇說,好像回到從前。

    當年在「現文」經常有作品發表的詩人管管、張默、辛鬱、羅門、蓉子、向明、洛夫幾乎全到齊了。「現文」復刊才加入的馬森、林清玄、張大春、古蒙仁也來了。馬森著名的長篇小說「夜遊」,在「現文」連載一年,最近將重印。不斷有作品推出的馬森說,雖然文學作品今不如昔,但是他捨不得停筆。

    白先勇的老師朱立民昨天也來參加酒會,令白先勇相當感動。朱立民說,最近他將應邀到上海參加莎士比亞研討會,將準備帶一套新版的「現文」送給對方。朱立民同時鼓勵白先勇不要放棄寫作,繼續文學創作效命。

    曾擔任「現文」主編的台大教授柯慶明向大家透露,目前台大有15位中文系的學生正在研究「現文」的作品,「現文」中不少文章,已被大學中文系列為必讀的作品;另外,高中、國中的國文教材,有好幾篇是出自「現文」。柯慶明說,「現文」並沒有走入歷史,相反地,它已經走入廣大的文化世界裡。

    預定29日回美的白先勇說,人到中年,才體會出杜甫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境界。人生聚散如此匆匆,下次「現文」的朋友何時聚會,他不知道,因此他格外珍惜此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