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因為這些經歷而更有同理心,那麼光是我的存在本身就可以對這個世界發揮那麼點不同的意義吧!那些在未知的未來可能與我有所交集的人們,或許我的同理或我的故事可以讓他覺得被聽懂,甚至願意試著相信,那就是很神奇的事情了!」去年秋天,學姊是這麼對我說的。
今天偕同閨蜜回家過節,奔馳的列車上,她提起周遭不...
「假如我因為這些經歷而更有同理心,那麼光是我的存在本身就可以對這個世界發揮那麼點不同的意義吧!那些在未知的未來可能與我有所交集的人們,或許我的同理或我的故事可以讓他覺得被聽懂,甚至願意試著相信,那就是很神奇的事情了!」去年秋天,學姊是這麼對我說的。
今天偕同閨蜜回家過節,奔馳的列車上,她提起周遭不少depression的人,我們討論了一會兒。她問我會不會不想談這件事,我答道心理系的涵容氛圍讓學生們很開放地討論自身疾患而不羞怯。她謝謝我願意告訴她那麼多不曾設想的事情,我也表達感恩她願意理解,祈願世界上多一些善良如她的人們。
原來,這就是學姊所言的意義。無關乎職業、年紀,無關乎樂觀與否,精神疾患是生理、心理和社會交互作用的產物,當憂鬱侵襲就是如此,任你say no也沒有用。
請帶著敞開的心胸,聆聽我們的心聲,你將發現憂鬱症和想像中的很不一樣。
﹝補記﹞
人探問生命的意義時,經常是遭遇重大事件,尋求自身價值的同義詞。「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也就意味著「我是有用的嗎?世界多/少了一個我是有差異的嗎?」
有時候很矛盾,覺得缺了自己,世界仍舊運轉如常;有時候又認為自己的苟延殘喘造成社會負擔。究竟,自己之於世界是什麼樣的影響呢?不論我是什麼模樣,都有上天讓我存在的意義吧。
※以病為師:我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我就是我,一個完完整整、獨一無二的我。
書名:不在時區的日子裡,謝謝你還在:心理系躁鬱少女的「現實」動態
作者: 海希
出版社:釀出版
#心理 #心理學 #心理学 #哇賽心理學 #憂鬱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