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高分獎學金心得] 東吳國貿 三戰328 AW3.5 感謝Mason GRE!
[考試成績] GRE 328 V161 Q167 AW3.5 (2020.11.28)
[身份背景] 東吳國貿應屆畢業
[英文能力] TOEFL 106 (2019.08.10)
[準備時間] 2020/9月-1...
[GRE高分獎學金心得] 東吳國貿 三戰328 AW3.5 感謝Mason GRE!
[考試成績] GRE 328 V161 Q167 AW3.5 (2020.11.28)
[身份背景] 東吳國貿應屆畢業
[英文能力] TOEFL 106 (2019.08.10)
[準備時間] 2020/9月-11月 (9月影帶班)
▫️為什麼想要考GRE?為什麼想出國?
原本想申請finance,期望以後能從事Fintech相關工作,後來覺得會跟大學所學重疊,且在tech方面的不足就要想辦法自學,因此決定轉換領域申請business analytics、data science等科系改考GRE。至於想出國讀書的理由除了Fintech風潮是由美國矽谷興起,也跟大家大同小異,自小求學沒離開過台北想出去闖闖,所以希望有朝一日能出國讀書、工作。
▫️為什麼選擇 Mason GRE?
如上所述,原本要申請商學院科系所以準備了一陣子A2gmat,後來轉換領域改考GRE.打聽一下身邊朋友都補Mason,爬文大多也推薦這間(A2gmat跟Mason GRE是同間補習班),想說在熟悉的環境上課也比較安心,因此沒有太多猶豫也選了Mason GRE。
▫️各科準備心得
字彙填空:
Mason老師的六本字彙填空和1000、2000單字本真的編排很好!最後一戰時字彙填空六本跟填空練習本都有讀完寫完,一開始雖然會覺得填空練習本題目就是字彙填空題目原封不動集結成一本而已,寫起來好像有點多餘,但在寫的過程才會發現,在沒有任何提示註釋的情況下,原本看似沒問題的題目有些選項其實是不太確定的。然後單字真的有背有差,畢竟是最容易短時間提升成績的項目,1000單背完進步5分,2000單背完再進步5分,超讚!我是Quizlet每天通勤時間、睡前、吃飯等零碎時間拿出來背,剛到咖啡廳靜不下心來讀書也可以拿出來滑一滑調整心境,用滑手機的方式背單字真的很適合3C中毒的我,休息看Rick and Morty看到背過的單字也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邏輯閱讀:
這部分其實沒花太多時間準備,大概是吃準備gmat的老本,但還是有認真把講義看過一遍、題目80%寫完。閱讀題若主題較難懂或不熟悉可以用Kory老師教的scope分析來判斷文章脈絡會怎麼走、掌握文章架構,注意轉折語、各個人物的語氣。
寫作(AW):
寫作一直是我的罩門,托福四科也是writing最低,常常因為糾結要用什麼更高級的單字、句型而拖到時間,篇幅太短分數自然就上不去,所以我給自己的目標就是字句不用太精美但一定要盡量拉長篇幅與內容,想不到好字就用最簡單樸實的方式呈現,以字數取勝。而且考試容易腦袋當機,所以不論是issue或argument都有參考講義跟網路自己先擬好模板,這樣就算當場卡住也能先賺個幾行字。另外,講義內收錄了非常多範文供參考,老師幫我們抓出Argument 11篇高頻題都能在講義內找到範文,可以自己練過一遍後翻來參考,看看有哪些論點是自己當初沒想到的,還能從哪些方式切入討論等等。
數學:
數學是我花最少時間準備的,當初比較擔心V,所以數學就想說在KH老師的課好好吸收就可以減少回家複習所需時間。考前除了PP、考滿分模考,就是用數學(2)每一篇計時當模考練習,做了後五篇。雖然GRE數學不是說超難,但真的不能掉以輕心,一戰裸考168而輕敵的我二戰直接爆掉4分送我下去,三戰前才趕緊補救,覺得數學如果有再多練習、把講義題目都寫完應該可以更高的有點可惜。
▫️考試時程安排
由於大部分想申請的學校deadline都是一月初,所以考試時程訂得頗趕,一戰訂在課程結束後幾天,原本計畫每上完一堂課就認真複習,忘了自己沒那麼有紀律,最後作文各練一篇、字彙填空一本都沒讀就裸考去了。二戰定一個月後,這時字彙填空寫完三本,1000單背完,邏輯閱讀完成一半,作文各練4偏左右,Verbal真的有背單字有差,大大進步了5分,殊不知數學爆掉(大意了只練兩篇PP),可惜沒能二戰收場。馬上報名21天後三戰,這時字彙填空六本、填空練習本、2000單全嗑完、邏輯閱讀完成八成、數學練5篇模考、作文各練三篇,總算跟GRE分手!
▫️應考時臨場狀況
二戰太晚報名以致於最後跑到馬偕考🤦🏻♀️,建議在考試高峰期真的要早點報名考試.馬偕考場蠻乾淨的,但較嚴格,書包統一鎖在櫃子裡、只能用考場提供的耳塞,中間休息需要用到的東西都要放在另個教室。優點是隔壁有另一個休息教室,提供飲料小零食非常貼心,休息時間快結束教室最前面的投影幕上還會提醒。
三戰選跟一戰同考場-北車美加考場,整體氛圍較輕鬆,沒有置物櫃包包不用鎖,放座位地上即可,但環境比較舊。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考場沒有提供耳塞!當天忘記自備差點崩潰.所以選考場前建議爬文看一些大神的評比,選適合自己的考場也會比較安心!
▫️總結以及感謝語
從Gmat到GRE,跌跌撞撞總算走到了這裡.看到成績的那刻,到正式成績單寄來前還很擔心會不會是考太累眼殘,還好沒看錯😂🥺
真的很感謝家人朋友陪我熬過這段日子,感謝爸媽讓我當幾個月的米蟲,感謝每一個陪我讀書的朋友,也感謝自己有堅持到最後!最後謝謝Mason GRE!也祝福每個考生都能如願考到理想成績、付出的努力都能有很好的結果!
獎學金感謝卡內容 在 日本生活543〜tokyo life with my japanese husband & my twins babie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繡球花開季節總想起的往事⭐️
又到了日本繡球花開的季節,
前三張照片是上週末回東京的路上,
繞路去鎌倉山區從車上拍的,
最後一張則是在家附近拍的。
雖然大家在疫情期間無法來日本,
但透過照片跟大家分享,
今年也一如往常開的元氣滿滿的日本繡球花😊
這幾年,到了繡球花開的季節。
總會讓我想起在快13年前,
西元2008年6月底,
自己一個人提著一卡大行李箱來日本的那天。
那是個MSN的年代.....(懷念)
還記得當年大學畢業典禮結束後沒幾天,
就搭著飛機前往日本。
我的留學之路到成行之前其實不是那麼順遂。
因為家中長輩從來沒想過讓小孩去留學一事,
所以當我開始與日本有接觸,
心中那想到日本留學的心越來越堅定時,
跟家裡發生過非常大的衝突。
當我坦白說出想到日本留學這件事時,
記得那時候,
家中長輩拿著存款簿丟向我,
對我說「家裡錢都被你用光好了」。
那瞬間心中是痛苦的,
畢竟對我來說是個夢想,
我希望不管是否能實現。
都能好好用談的。
在那之後的三年多,
也就是一直到我大學畢業為止,
每個月一萬台幣的生活費,
我總是存下7000台幣,
為畢業後想到日本留學做準備。
為了能省則省,
當初自己請代辦幫我找一個能7月份入學,
7月直接拿簽證的語言學校。
希望6月大學畢業後,
能直接接軌不浪費時間。
語言學校的簽證是一個跳板。
想在日本國內參加日本的研究所考試,
是需要這個跳板的。
還記得當年我因為語言學校只待了9個月,
就準備銜接4月份研究所的入學,
被語言學校威脅不給我換簽證。
事後確定這都只是語言學校的招數,
只要日本的大學或研究所要你。
是無法擋住你換簽證的👍
現在回頭看,
這一路上真的好多貴人相助。
至今依然是滿滿的感恩。
當時其實心一直都沒在語言學校,
7月一入學,
日本朋友那時候都還是大學生,
他們開始帶我到很多大學散步,
也因為一些緣分認識了一些教授。
而在那年8月份,
我認識了我未來研究所的論文指導教授「安井」。
記得他坦白對我說
「準備參加考試的人裡,大部分的外國人都是在日本待了好幾年,甚至已經在上班的,雖然你才來日本一個月,但感覺得出來你很有自己想法,你也很懂日本人,是很適合在日本生存的個性」
在那之後我參加了三間研究所的考試及面試,
(日本報名一間學校的某一個科系就要台幣一萬,
所以無法報名很多間)
這位安井教授借了我很多專業書籍,
對於我準備報名用的研究計畫給了許多意見。
在面試時,
有三位面試官,
安井是其中一位。
安井只問了我:「你若入取了,會來唸嗎」
我回答:「我一定會選擇這裡」
面試完後回到家我寫了信感謝今天花時間幫我面試。
收到他的回信「雖然你的研究計畫內容還很弱,但等正式入學後,再好好的修改吧。」
忘記過了多久,
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後,
安井教授介紹了學長姐給我認識外,
也說他已聯絡了留學中心的主任,
請我馬上去找這位主任,
請他協助我申請學費減免及(不用還的)獎學金,
以減輕留學的負擔。
很幸運的,兩者都申請通過,
原本入學金加學費兩年要約250萬日幣,
我兩年總共只繳了84萬日幣。
若沒有安井教授這名貴人,
我想也沒有之後的留學生活,
日本社會人士生活與現在有雙寶的日子。
雖然他前幾年已經退休了,
但感恩的心永不變✨
這是在繡球花季節裡,
總喚起我內心深處感恩的往事。
獎學金感謝卡內容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做學問
這一陣子,學生們請我加入了數個微信群,一些老朋友也拉我進了幾個不同學術主題的Line群。剛加入新社群,許多人對我跨幾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背景很好奇,不少人問過我該如何做學問?
新的讀者不一定了解我的背景,我得先解釋一下。我大學唸物理,是台灣教育部特別徵選出來的基礎科學培訓學生,不需要考聯考,直接保送台大物理系就讀,並領有國家級獎學金。大學時期已研讀過許多博士等級的物理書籍,大三暑假被送到哈佛大學學習一個暑假。大學畢業前,為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全額獎學金(Fellowship)邀請入學就讀。不過,我決定碩博士改唸電機工程,世界排名第一的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也以優渥的全額獎學金邀請入學。那時我從積體電路元件、製程、硬件、軟件、系統設計、研究到無線通訊,四年多內拿到碩士及博士,其中一年多還同時在科技公司擔任全職工程師。史丹佛大學幫我申請了一項重要的專利,我後來以該項專利創辦了我第一家高科技公司。為了加強我在金融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開創公司之餘,同時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唸MBA。那是世界頂尖的商學院,而所有核心課程中,教授們大概都知道有我這號人物。在高科技管理及投資中奔走多年後,遇到了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厦老師,再度延伸我的知識領域,進入中醫的殿堂,而倪老師傳承的託付及我個人大量急重症的病例,代表我在中醫上有一定的實力。有這樣跨領域的背景,做學問這件事,我應該算是挺厲害的,而熟識我的人幾乎也都一致認同這點。
回到主題,如何做學問,或者應該說如何做好學問,這裡是基本的五項大綱:
(1)態度:既然是學習新的知識,自然得先把自己原本的知識及成見放在旁邊,如果不把心中的杯子清空,又如何能裝入新的水呢?這並不是說你原本的觀點不正確或沒有用,而是不要在學習新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以舊的知識去判斷新的知識,不然你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新的知識?存疑和否定是不一樣的,當新舊知識有衝突時,不要急著做判斷,把那些疑點擺在腦海中某個位置,以後需要解決真實的問題時,會有許多機會來嘗試及比較不同的觀點。放空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態度是高高掛上自己原有的觀念,那你注定很難深入了解新的知識。
(2)格局:一門學問之所以為學問,是因為有其整體的系統,而不是這裡一個小伎倆、那裡一個小伎倆。學習一門學問,必須把格局放大,著眼整個系統思維及架構。舉個例來說,學習中醫的微信群裡,很多人偏重在這個藥方解哪個症狀、那個穴位止哪個疼痛,遇到一個病症就急忙想知道有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聽到別人問個什麼病症,也急忙告訴人家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也有許多人花很多時間閱讀及轉發網路上那些吃什麼東西、做什麼小動作就能長命百歲的極簡文,其實,那都只是在消磨時間,看再多也沒有什麼意義。「奴、徒、工、匠、師、家、聖」,如果你學習的格局擺在「奴、徒、工」,你一輩子也不會成為「師、家、聖」。
(3)專注:我記得多年前學習量子物理時,物理系許多的同學們都希望能學好這門深奧的學問,他們買了很多本量子物理的書籍,認為交叉學習更能學好。而我還是堅持一直以來的學習方法,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從封面到封底,一字不漏地慢慢看完,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絕對不翻頁,連作者在序文中感謝誰、印書是第幾版第幾刷,我都知道。不用說也猜得到,當年我量子物理學習地非常好,而這麼多年來,我量子物理的功力依然存在,上次在一個微信群內講解中醫時,同時也在另一個Line群裡和好幾位物理學教授討論時間在量子物理及廣義相對論中的差異、時間可逆性與否的不同觀點等等。學習一門學問,就好像學習空手道,入門的黑帶都還沒拿到,擂台賽也還沒打過幾次,就不要急著加上跆拳道的腳、合氣道的手腕等。專注是深入一門學問必要的途徑。
(4)嚴謹:學問,不同於一般生活上的小知識,必須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如果做學問不能嚴謹,就只是零零散散的點,連結不成一條線、一個面。拿中醫做例子,中醫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嚴謹,絕大多數網路上流傳的中醫文章,最多只能和「一天喝幾杯咖啡比較好」的文章相比,非常的不嚴謹。我參加過很多大型中醫研討會,也和很多所謂的中醫名家交流過,很可惜,無論是教學內容、研究細節、臨床病例,都很少能達到主流科學嚴謹的標準,這也導致目前整個中醫界嚴重缺乏嚴謹的態度,大多流為「告訴你這樣就這樣」,以及非常多的誇大宣傳,病人和中醫學生也習慣這樣的風氣。學習一門學問時,嚴謹的思維可能會讓你覺得怎麼比別人學習得慢許多,人家都已經引經據典地說這說那,你還在探討很基本的東西。然而,沒有了嚴謹的思維,整個學習搭建在一盤散沙上,一切遲早會流為幻影。
(5)實踐:任何一門學問,少了大量的實踐及真實的反饋,那就只是哲學性質的討論,甚至是清談。再拿中醫做例子,許多人沒治癒過多少病人,從古書中看到了某個方劑及病例,或者用了個簡單的方法幫助過一兩位家人,就以為那就是答案了。如果一門學問就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上網搜尋一下不就得了?而實踐也不是死板地重複同樣的方法,如果你以前的做法到了某個程度就卡住了,那你用同樣的方法再做多少次,也不會突破原本的困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思」不僅僅是頭腦裡的思考,更是從大量實踐得到反饋的深入檢討。
態度、格局、專注、嚴謹、實踐,這五項做好了,無論在哪門學問上,你都可能成為「師、家、聖」,少了任何一項,你注定停留在「奴、徒、工」。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629)
獎學金感謝卡內容 在 卡勒的譯人藝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金台灣人金仁馨Nuna自掏腰包,辦了一個音樂劇歌唱歌曲比賽,卡勒也和朋友樂樂參加了。就是之前在他的音樂會上合唱的歌曲,出自《Rent吉屋出租》的〈I’ll Cover You〉。
如果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幫忙點個讚。不喜歡的話要按不喜歡也可以。也歡迎大家幫忙分享。頻道內也有其他參賽者演唱的歌曲,大家都好厲害好好聽!卡勒還有很多要學習😢
大家也可以訂閱仁馨的頻道,聆聽她的Cover歌曲!
▶️仁馨TV:https://youtube.com/user/missKdoll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