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猶豫英文名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猶豫英文名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猶豫英文名詞產品中有4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麻煩翻譯組Jack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Vivziepop #HELLUVABOSS 我並不擁有此影片 影片所有權歸屬於Vivziepop I do NOT own this video, all rights go to Vivziepop 贊助影片原作者,幫助她製作更多精彩的動畫! 贊助 HAZBIN HOTEL 的 PATREO...
猶豫英文名詞 在 Sabrina英文小教室|英文教學·英文學習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7:09:26
✨閱讀測驗一直在中翻英? ➡️右滑看如何斷句 別忘記幫我☑️分享☑️珍藏☑️按讚 讓蘇蘇能夠幫助更多人🧡 💬此篇資訊量龐大,請心無旁騖看完😂 #貼文勘誤 第三張圖 It is a myth [that creative people…]名詞子句為「主詞補語」 🟥閱讀看不懂的原因 1️⃣句...
猶豫英文名詞 在 CindyC.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0:30:41
沒想到大家都對做戒指有興趣啦我趕快來把遊記心得產出٩(˃̶͈̀௰˂̶͈́)و 【必須說說第一張的故事】 本來是想近拍展示品 結果漂亮店員剛好出現\(≧▽≦)/ (os這不就是官方介紹影片中的女主角嗎🤩) - 在ig 滑到kinjo 的推薦+每次騎中山北回家都會在士林附近看到kinjo 總店很美就很...
猶豫英文名詞 在 陳美濤Tomato Cha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30 10:01:22
我同家姐個名一樣(上) . 我叫明秀,名字表達咗父母對子女嘅期望,阿媽希望我聰明同優秀,所以叫我做明秀。 . 有趣嘅係,我家姐都叫明秀,我諗冇邊個家庭,會有一對同名嘅姐妹。 . 嚴格嚟講,我都唔可以話,我同家姐同名。 . 因為由始至終,只有一個明秀。 . , 簡單啲講,我同家姐係雙胞胎,生得一...
-
猶豫英文名詞 在 大麻煩翻譯組Jack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01 20:46:56#Vivziepop #HELLUVABOSS
我並不擁有此影片 影片所有權歸屬於Vivziepop
I do NOT own this video, all rights go to Vivziepop
贊助影片原作者,幫助她製作更多精彩的動畫!
贊助 HAZBIN HOTEL 的 PATREON 網址: https://www.patreon.com/VivienneMedrano
原影片網址(Original Video L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_PChGfJN8
這次的影片由大麻煩翻譯組和栗奇共同製作
栗奇的個人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ricky.furry.908
感謝他陪我們搞這個搞了一整天! 這個人英文好又繪畫畫OuO/
之前的Bad Luck Jack也是他翻譯的喔! 大家可以去他的頁面看看!
封面是也栗奇大大做的喔!
註解區:
(這次的客戶Mayberry女士真的有夠雖... 被綠失控下了地獄後還要被活著的小三嘲諷...)
1:58 感謝 "Jia Fang" 觀眾告知Mayberry女士應該是說"Don't forget to do your times table(乘法表)."
這裡我以為老師是在交代學生要記得做時間規劃 (Time table), 但被這位觀眾這麼一說之後我覺得乘法表更合理了, 畢竟是幼教老師, 因此這裡應該要是Times table才對
2:05 她說"And still get sent down here with all the Hitlers and Epsteins of the world."
兩個名詞分別是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名字,背後的涵義就是他們做過最衝擊性的事情
希特勒是納粹種族主義曾大屠殺的人,Epstein是曾經強暴過少女的富豪
兩個都是不好的意象
2:44 這個女的是說"found peace"
一般而言,我們說希望瘋子能find peace,是希望她能夠平靜下來(放下)並找到自己的安寧
但... 她說的女瘋子(這次的客戶)已經自殺了,中文裡的找到安寧比起放下,更接近回歸正常心靈的感覺
因此我們這裡翻譯成希望她安息(死後的安寧)
3:23 辦公室的緊急按鈕真的很靠北
還有個是Ghost,身在地獄還會怕鬼喔XD
3:29
Millie應該是說"our only held hand" (幫忙拿東西的手)
我們這裡一直沒聽出這個字, 一開始我們第一個字都聽成Hell
太糾結第一個字了所以後來把它解讀成"hell ham" (地獄的電話人員)
但held hand比較合理, 接著下一句Loona諷刺的說 "我還真是被寵愛呢" 就合邏輯了
5:41 "Snooze, you lose!"
這句"打盹你就輸嘍" 就是類似你錯過/猶豫/等太久 就沒嘍
的意思
8:29 他把"Anyway" 改成 "Anyhoo" 來說了
後者是參了貓頭鷹的叫聲
9:27
"Come to drag me and my candle hell."
Me and my candle(蠟燭) 這個說法應該是取自另一種說詞
人的蠟燭 = 那個人的左右手/助理/或身旁的人
典故似乎是因為以前的工匠要有別人在旁邊幫忙拿蠟燭照明,而有了這種說法
這個女的的殺人助理就是她家人,因此為了流暢我們翻譯成家人
10:17 她用的詞是"thy"
是古英文的"you"或"your"
12:18 "wank-off" 另一種說法的打手槍
說法非常多種呢,這只是其一而已
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我們翻譯組!
訂閱頻道追蹤更多我們的影片!
IG看我們的日常與製作進度: weed99coco1
關於我們翻譯組: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035888
動畫與額外翻譯的網誌:https://weedtrouble.blogspot.com/
我們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TransWeed
猶豫英文名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猶豫英文名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書試讀又一發~~~
【我想要跨出這一步,無懼地往前走】
從沒想過,七年後的我,又站在阿姆斯特丹這座橋上。
一面看著橋下緩緩流過的水,一面看著七年前的自己。二○一一年的我帶著爺爺去世的傷痛,宛如行屍走肉般行走於阿姆斯特丹的街頭。迎面而來的人們臉上總帶著愉悅,但我的心卻空空的。走著走著,我來到這座橋,被突如其來的悲傷淹沒,毫無防禦能力。
從那時候開始,我花了好多年時間思索生與死的議題。
七年後,二○一八年,我又為了生死議題來到同一個地方,但目的不同。
七年前是為了忘卻死亡的陰影,七年後則是為了直視死亡。
站在橋上,我再次想起爺爺。
我感謝他,感謝他的去世所帶給我的學習、體悟與成長,感謝他幫助我建立了信念,也由於這信念,它帶著我重回舊地,去記錄他人的故事。
這一路上,他未曾遠離。
站在橋上,看著七年前的自己,我多麼希望時空能重疊。
我想對七年前的自己說:
妳得到了一份意義十分深遠的禮物,不要逃避它。
打開它,好好地檢視它,欣然地接受它,並且感謝它。
它真的太棒了。
#一份特別的工作邀約
二○一七年十月,騰訊新聞的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做個原定名稱叫《Tough Job》的節目(後來定名為《明天之前》),去體驗這世界最困難的工作。比方說捕鯨船的船員、西班牙鬥牛士,或是後來採訪成行的執行安樂死的死亡醫生、美國民兵……等等。
接到這個邀約,我心裡是很樂意、也很高興的。一是我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二是沒想到先前我為了興趣而做的準備:學英文(我的上一本著作《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中敘述了原由),正好能派上用場。
簡單地說,由於主持Discovery頻道的《越野千里》節目,深覺我的口語英文實在不夠用,於是從二○一七年一月開始,我找了一位英文家教上英文課。剛開始上課時,我心中毫無負擔地跟家教用英文聊天,沒想到半年之後,有個需要全程用英文與受訪者與國外工作團隊溝通的工作找上我。
騰訊新聞的朋友說:節目預計從二○一八年春季開拍。我心想:還有大半年可以做準備嘛,儘管知道這工作並不容易,但我樂觀地認為「一定沒問題!」便欣然接下這項工作邀約……沒想到隨著開拍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我給自己的壓力也一天比一天沉重,甚至焦慮到快要爆炸!
還記得,當合作拍板定案後,製作單位要我先選一、兩個主題做開拍前的準備。
我的首選是安樂死,這是由於爺爺過世之後,我花了很長時間在思考關於生死的問題。
當我去正視安樂死這主題時,是否能印證我這些時間的思考與學習有所成長?我到底走到何種境界與階段了?心中抱著期待與想望,知道機不可失,因此我毫不猶豫便先選了「死亡醫生」這個主題。
那麼第二個主題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死亡醫生、美國民兵,或是捕鯨船與鬥牛士,其實當時還有一個選項叫做:墮胎船。由於我對性平議題很有興趣,加上我的英文家教剛好也很關注這類議題,於是我選了墮胎船為第二個主題,不過,後來這主題由於某些敏感因素而被排除掉了。
開拍前的準備有哪些?除了閱讀大量從網路上搜集來的新聞、個人背景等資料,受訪者所有的影片、書籍、身邊的相關人物,甚至是所有相同主題的影片,不管有沒有中文或英文字幕……一個都不能落下。我得做足功課,才能與製作單位討論採訪對象與主題的取捨……
#準備再準備
……當我接到騰訊的主持邀請時,我心中很清楚:這個機會,在我生命中可能只會出現一次!我不能讓它溜走。這個節目,有可能成為我事業的代表作,我必須要完成它。我也知道,當我完成它時,我必定能脫胎換骨,人生再邁開更大一步。
更別說有人願意出資讓我思考我有興趣的議題,能與國外的優秀製作團隊合作,還能與每個議題相關的頂尖人士以及最有爭議的人面對面……種種誘因讓我知道:無論未來有多辛苦,都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難道當時我心中沒有一絲害怕?當然有。但我告訴自己:害怕不足以成為擋在我面前的石頭。絕對不可以。
我想要跨出這一步,無懼地往前走。
除了前面提到出發前需要大量閱覽資料、做足功課,對我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英文能力」。
出發前半年那段準備期,由於不停消化外文資料,腦袋不停進行Q&A的沙盤推演,大腦幾乎整天都在高速運轉,使得我的睡眠品質很差,有時連作夢都在說英文。
每個議題都是專業範疇,有許多專有名詞需要學習,除了要會讀它們,還得要用得正確,這對我而言是非常大的考驗,比方說安樂死「Euthanasia」、永生「Immortality」……這些字,我反覆唸了千百次記住它們,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而在受訪對象一個個確認之後,我發現自己必須一坐下來,就要能跟一個陌生人聊他這輩子最傷痛、或是他已經研究了一輩子的事,這是另外一個困難點。
例如安樂死這個議題,幾乎每個受訪者的心中都有很深的傷,而我必須在沒有時間寒暄、互相熟悉的情況下,在短短一、兩個小時中切入受訪者的內心,這對我、對受訪者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
#全程英文採訪的壓力
除此之外,還有口音這個關卡。
受訪者來自不同地區,澳洲、英國、愛爾蘭、美國東西岸、美墨邊境、英屬澤西島……更有受訪者是戴著呼吸器說英文、口音含糊不清的!再加上一起工作的英國團隊,導演是來自紐約的倫敦人,兩位攝影師中一位是有維京血統的北歐人、一位是敘利亞人,收音師是義大利人,整個工作團隊儼然是個小型聯合國。
製作單位投入了這麼多資源,我絕對不能搞砸,更不想丟亞洲人的臉,可想而知我想把英文說好的壓力有多大了。
這時我得要感謝老天爺給了我一個禮物:我的英文老師Joy。
當時我已與她上了半年多的課。Joy是多明尼加裔美國人,十多歲時從多明尼加共和國搬到美國亞歷桑那州鳳凰城讀高中與大學,二十多歲便來台灣工作,直到如今。
身為移民的她,對於生死、移民以及女性議題也十分有興趣,與我志趣相投。當她知道我接的新工作要討論這些主題,二話不說地願意助我一臂之力,更為我補充許多視野與背景(如美國非法移民與永生議題),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我真是太幸運了!
我與英文老師會先分頭看由紀錄片工作人員收集來的資料,再找時間一起腦力激盪。
當我們見面時,會以英文聊天的方式各自表達讀了資料後帶給自己的衝擊。我可能得用十句話來陳述一件事,但老師用兩句話就能充分說明,由此我便能得知用哪些英文字詞來表達會更恰當。
而討論的最後,我與老師會決定應該要問哪些問題:一個大問題之下圍繞著哪些小問題?問題的先後順序?要從個人經歷開始問還是從議題開始問?從哪個角度切入問題?……與英文老師這番沙盤推演,對於我日後的正式訪談,幫助極大。
#出發前,我到底是誰?
離出發拍攝日二○一八年四月一天天逼近。
三月,我特地飛去北京與騰訊的團隊開會,臨出發前,北京、倫敦以及台北的我,三方再一起開了長達三、四小時的視訊會議。
此時一個個新的問題在我心中浮現:我在這個團隊中的定位是什麼?我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記者還是主持人?是一名觀察者?一個好奇的民眾?我到底是誰?……
出發前,這些疑問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解答。
以往在工作時,我總是會看著自己的表現,而這次,我意識到了另一雙看著我的眼睛:工作團隊對我的評價。
在不能丟臉、時刻意識到他人眼光的壓力下,我踏上這趟未先磨合的旅程,飛往阿姆斯特丹。
我決定帶著未知出發,不預設答案。
出發前,我也告訴自己:不要用個人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人生。
而這趟旅程的終末,原本也不該預設只能有一個解答。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作者:曾寶儀
7/27 00:00 開始預購
8/1 全台上市
博客來:https://is.gd/yrxgt3
誠品線上:https://is.gd/kgFdHx
金石堂網路:https://is.gd/NCVIk0
晨星網路:https://is.gd/Zgs6QO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
★7/26晚上有新書預購前直播❤ 敬請密切關注 @曾寶儀 Bowie 和 #大田出版 社群
猶豫英文名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reschoolPrep常見字DVD小讀本與KidsRead的JY常見字點讀套書小比較|
👉網誌版:https://vivaliwa.tw/preschoolprepvsjy/
進入暑假之後,一下因為出遊去玩、一下因為生病、一下因為哥哥在家一起玩,所以龍鳳的英文小書很多天沒念,昨天趁哥哥練琴,我帶龍鳳念小書,發現之前sight words常見字念很好的小鳳,昨天居然連has, at, them, they, not都忘記了,嚇壞寶寶我!這些大多是preschool prep三片常見字DVD中那50字的內容,不是額外學習的單字,按理說她應該要很熟悉才是,但是他居然忘了,代表疏於練習真的會「把所有學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提醒媽媽孩子的學習不能中斷。
-
💡出現教材疲乏感,該適度轉換教材搭配學習
龍鳳斷斷續續念preschool prep小讀本一段時間,目前在level 2快要念完,也差不多快要到對教材疲乏階段,感覺妹妹最近更熱衷讀中文小書,所以我有在考慮要不要適時換個教材給予另一種刺激,有可能會換另一套更簡單的英文常見字小書,並開始啟用JPR搭配kidsread點讀筆,開始進行自然拼音的學習了,畢竟妹妹很吃唱歌的點讀書這套(笑)
-
📌PreschoolPrep與KidsRead的JY常見字點讀套書
這時候也要稍微提一下 #KidsRead 今年推出 #JY常見字套書 這套教材,之前酪梨壽司及幾位部落客開團時,有幾位粉絲私訊我是否該購買,特別是手上已經有Preschool prep的版友們更有此猶豫。
這套書我之前就有稍微看過幾位部落客的介紹,但他們沒有拍很多小書的內容,我實際上也沒翻過書,因此看法不見得正確,大家只能斟酌參考,但我感覺上這套書的優點大致是真實圖片、重複句法反覆練習、50個常見字加上生活名詞、每字都能點讀幫助學習、另外還有輔助字卡與題目本等,其實真的很不錯喔!特別是針對4歲以前的孩子,是個很好的學習常見字的教材,若是初次接觸英文的孩子,很值得入手。缺點呢,後面會說。
由於我現在已經沒有和KidsRead合作,所以我每次看到新教材會反問自己:「我會不會買?」依照目前龍鳳的學習狀態,針對JY常見書這套,我的答案是:不會。
不會並不是教材不夠好,而是50個常見字我們已經從preshool prep學會差不多了,淺移默化的洗腦影片學習,效率真的很高,龍鳳好像不到2歲半左右接觸preschool prep的形狀、數字、顏色DVD和翻翻書,學習效果巨好,大約2Y8M開始學常見字DVD,也是看沒幾次影片搭配字卡很快就把50個常見字學會。若是現在購買JY這套教材,我想習慣用點讀筆的龍鳳(特別是小鳳)會超喜歡,但他們還可以學到什麼?應該還能學到一些重複句法、延伸生字和點讀功能,還有就是因為教材很簡單,小鳳會自信爆棚而已,對於常見字或一些單字他們能學習到的部分很少,那麼如果「現在」要花三四千元買這套教材,我就會覺得cp值有點低了,這樣大家大致能懂我的意思嗎?
所以我覺得那套教材很適合「英文零基礎小童」當作常見字入門學習,與preschool prep常見字 DVD有相似功能,又多了點讀小書能練習自行閱讀,點讀小書的句法與內容我覺得都非常簡單,四歲以前零基礎小童很容易pick up,但有點基礎或大一點的小孩我覺得也許就太簡單了。(因為部落客們拍的照片太少,所以我的判斷不見得正確,不好意思啊)
Preschool prep小讀本的缺點是不能點讀、沒有真實圖片、內容其實除了常見字之外還有一些新生字,其實相對不容易,這些缺點KidsRead+JY常見字套書都能補足。我想差別最大的還是在「價格」,但若撇開JY還拿來當自行閱讀的教材不談(因為這類型教材選擇很多),僅以學習50個常見字目標來說,Preschool Prep的DVD性價比更高,甚至youtube就有官方影片「免費觀看」,很快孩子就能學會50個常見字。
💡每一套教材都有它的優缺點,我平心而論兩者都是好教材,就是看爸媽與孩子的需求以及如何使用,這世上的好教材怎樣都買不完啊~ 重點是買了要好好用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