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猶太電影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猶太電影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猶太電影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猶太電影推薦產品中有17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完請你告訴我,此人是猶太人的救主,還是縱容納粹屠殺的共犯? . 1957年3月4日,一度被猶太人視為的英雄雷若.卡斯特納(Rezső Kasztner,附圖)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家門口被三名極右翼猶太人槍殺,在同月15日因傷勢過重辭世。然而,在死前四年,他還被公認為拯救上千猶太人的聖人。 . 以...

 同時也有5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Horseman & Story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英國最陰的墓地 這個墓地就是海格特公墓 這裡據傳是倫敦最陰的地方 不過因為這裡下葬了很多名人 因此這裡也成了一個熱門景點 也有人就聲稱在這裡看見吸血鬼 整起事件更是鬧到需要警察看守 但這座公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真的有吸血鬼出沒還是只是單純鬧鬼? 各位觀眾趕快在下面留言跟我們一起討論 #英國 ...

猶太電影推薦 在 放映雞x放電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28 08:10:54

《黑寡婦》2021 📍86/100 故事講述黑寡婦在躲避國務卿羅斯的追殺時,意外與失散已久的妹妹接頭,才發現訓練兩人的機構「紅房」仍在運作,決定要瓦解它並救出其他受控制的「寡婦」們,時間點設定在MCU《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和《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之間。 動作場面、有趣對話、演員表現都在水準...

猶太電影推薦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14:54:00

【#每週一推】暴君 #入門課!有趣又實用(?)的《暴君養成指引》 《#暴君養成指引》(How to become a tyrant)是個相當有趣,一點都不乏味的歷史紀錄片,開宗明義就是一步一步教你如何成為暴君,想成為暴君很簡單,有一本指南(Playbook),照著做就行了,所有歷史有名的暴君都有符...

猶太電影推薦 在 Mandyisovertherainbow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0 18:00:19

《Quo Vadis, Aida?》 Srebrenica massacre 8,000名穆斯林男子被塞爾維亞軍隊殺害,成為強調人權的西方世界永恆的汙點。 電影就是敍述曾經這樣的一個寫實事件。 這不是故事,這是曾經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 中學時讀書,我們會説納粹德軍對猶太人的屠殺,但課本很少會說...

  • 猶太電影推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12:00:19
    有 1,273 人按讚

    看完請你告訴我,此人是猶太人的救主,還是縱容納粹屠殺的共犯?


    1957年3月4日,一度被猶太人視為的英雄雷若.卡斯特納(Rezső Kasztner,附圖)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家門口被三名極右翼猶太人槍殺,在同月15日因傷勢過重辭世。然而,在死前四年,他還被公認為拯救上千猶太人的聖人。


    以色列建國後,卡斯特納在以色列獲得貿易與工業部的發言人職位。當時的他,被視為匈牙利猶太同胞的守護者,聲望崇高。不過在1953年,一名業餘記者葛魯恩瓦特(Malchiel Gruenwald)卻公開聲稱卡斯特納與納粹勾結,以色列政府隨後以國家名義控告他誹謗卡斯特納。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他細節釋出,卡斯特納儼然從原告被打成了被告。


    原來在1944年時,卡斯特納是匈牙利猶太人救援會的領導人,當時他為了拯救更多匈牙利猶太人,親自與當時負責的納粹官員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談判。在同年五月至七月間,納粹每天運送一萬兩千名猶太人至毒氣室處死。卡斯特納希望能救一個算一個,在艾希曼的提議之下,他決定以行賄方式救人。


    兩人最終達成協議,以一千瑞士法郎一個人的價位,救出1684名猶太人,由於不是每個人都能支付得起,卡斯特納更讓150個名額給其他富有的猶太人協助籌措。後來納粹軍官寇特.貝歇(Kurt Becher)還從中要到50個名額,將之轉讓給曾經對自己有恩的猶太人,但他向這些人收取更高價位,一人得酌收2.5萬瑞士法郎。所有獲救的猶太人後來被送往瑞士,將卡斯特納視為恩人。


    在戰後的紐倫堡大審時,卡斯特納甚至曾親自為貝歇辯護,稱他與納粹不是一丘之貉,這讓貝歇逃過死刑,以富豪身分獲得善終,活到了1995年。


    葛魯恩瓦特緊咬卡斯特納表面上是在拯救猶太人,但實際上獲得營救的1684名猶太人包括了他的所有親友,而且成員大多非富即貴,雖然救了一千多人,卻有數十萬沒有得到預警的匈牙利猶太人身亡。這些細節曝光之後,以色列法官柯恩(Haim Cohen)免除了葛魯恩瓦特的誹謗罪責,轉而公開斥責卡斯特納「將靈魂出賣給了魔鬼」。卡斯特納頓時跌落神壇,成為以色列的過街老鼠,罹患了憂鬱症,隨後遭到同胞刺殺至死。


    在他死後隔年,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卡斯特納無罪,為他平反。最高法院認定無論他使用的方法是否道德,他已經盡了一切努力拯救最多數量的猶太人,但也強調歷史才能做出最後的裁決。而社會上對他的看法依然分歧。


    隨著艾希曼在1960年被以色列從阿根廷綁來受審之後,案情也越來越明瞭。艾希曼指稱卡斯特納已經確切知道納粹正在執行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即大規模處死猶太人(世人多數是在戰後才知集中營的真正目的)。而當時卡斯特納確實極力要求他停止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之中進行屠殺,但艾希曼卻推說自己無法作主。這證明了卡斯特納確實保有善意,希望阻止屠殺。


    但其實艾希曼一直將卡斯特納玩弄於股掌之間,卡斯特納曾主張自己幫助1.5萬名猶太人從奧斯威辛集中營轉到一處不會執行死刑的勞改營,但艾希曼承認自己騙了他,並沒有真的照做。


    卡斯特納可能意識到如果對同胞宣稱走進集中營會被屠殺,要不是沒人信,就是會造成恐慌,於是在戰時他沒有向其他猶太同胞透露納粹的行動(另一說是他有放出消息,但無人理會)。所選擇的做法是與艾希曼進行交易,希望至少能救到一些人。


    但全程參與艾希曼審判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卻不買帳,她在著作中指控卡斯特納「救了1684人,但卻害死了大約47.6萬人」。指出艾希曼在匈牙利的滅猶行動成果顯著的原因,正是因為像是卡斯特納這類猶太人的姑息與協助。


    現在談論到這場艾希曼世紀大審時,許多人總是聚焦在艾希曼本人的罪行。漢娜.鄂蘭詳實地記錄了審判時的一切風波,而這些內容後來都被以色列官方掩蓋。在審判過程中,一名匈牙利裔的猶太人旁聽者向上台作證的匈牙利猶太人救援會成員佛羅丁格(Pinchas Freudiger)叫囂,他說:「是你們叫我不要逃」。佛羅丁格卻回說,逃亡者有一半機率被殺,所以他當然鼓勵大家不要逃。但事實上佛羅丁格自己卻逃去了羅馬尼亞,因為他有錢能逃。由此可證逃的人還可能活下來,但沒逃的人幾乎必死無疑。


    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關於大屠殺罪行的小說與電影,清一色在描述納粹作為加害者的罪行,這很大原因是因為背後出資者多是猶太人。不過幾乎少有人探討的是,那些與納粹有所勾結的猶太人在戰時所扮演的角色。


    後世歷史學者發現納粹之所以能夠如此有效率地屠殺超過六百萬猶太人,的確少不了某些猶太人的「協助」。但這些協助的用意卻也不能完全簡化地描述成為虎作倀。好比在艾希曼審判時,卡斯特納的同事布蘭德(Hansi Brand)被問到為何不考慮暗殺艾希曼,她無奈答道:「艾希曼死了自然會有人替代他,事情會繼續進行,也許(屠殺)還會進行得更快。」


    如果是你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局,該怎麼做?


    直至今日,卡斯特納的功過依然兩極。2008年,美國導演蓋倫.羅斯(Gaylen Ross)推出紀錄片《Killing Kasztner》,重新談論卡斯特納的生平,甚至找來當時參與行刺的槍手艾克斯坦(Ze'ev Eckstein)與卡斯特納的家人見面。後來在2015年,以色列主流報紙《國土報》刊出解密文件,內容顯示卡斯特納之死應是由以色列國家安全局主導。艾克斯坦在近日辭世,終年88歲。他在生前暗示自己後悔參與了刺殺行動,他說若是今日的自己,絕不會做同樣的事。


    卡斯特納的一生,無疑是絕佳的劇情片題材,或許再也沒有一個猶太人比他在戰爭期間的處境更有爭議、更值得深入辯證,遑論他晚年被全民公審、刺殺的遭遇,都有戲劇性。但相信我,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敢輕易去碰這個題材。


    但如果對大屠殺相關題材有興趣,本週台灣有部斯洛伐克電影《逃出奧斯威辛 The Auschwitz Report》(2021)倒是相當值得觀賞。該片的切入角度也與其它電影不同,著重在世人在已經查知納粹暴行之後的選擇性姑息,也能與卡斯特納的處境產生一些應對,不過該片主要是就逃亡的猶太人觀點出發。該片也能與前年上映的《普立茲記者 Mr Jones》(2019)能進行對照,誠摯推薦。

    捷傑電影 #逃出奧斯威辛 #TheAuschwitzReport #ZeevEckstein #RezsőKasztner

  • 猶太電影推薦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6 21:51:15
    有 18 人按讚

    跟大夥兒推薦一位法國非裔創作者,Gaël Faye.
      無意間閱讀他的小說《小小國》(大塊文化,2018),欲罷不能地讀完,很好看,沒有啥寫作炫技,就一些非洲小孩生活日常,很皮也很有趣,特殊點在於小孩是法非混血,爸爸法國人,媽媽圖西人,有一個聰明懂事的妹妹,全家幸福快樂地生活在蒲隆地,一個小小的非洲內陸國家,故事發生在1993年,也就是盧安達種族大清洗那年,作者以一個十一歲小男孩的視角,觀看這場大屠殺,原本還算和平相處的鄰居好友,在一場選舉過後,忽然分成「胡圖」與「圖西」兩個敵對陣營,相互殘殺,死傷無數.故事結尾是小男孩跟妹妹逃往法國.
      作者在訪問時,說這不是他本身的故事,但我想,故事裡的場景與事件應該是從他自身在蒲隆地成長的經驗而來,十三歲時,他的確因為九O年代中期的盧安達種族屠殺而跟父母前來法國.
      作者的文字很有魅力,沒有啥複雜劇情,但就是點出人性幽微陰暗野蠻那面,以及童年的純真無憂如何在大屠殺中結束.讀完真的覺得那劇本好熟悉呀,哪管是納粹屠殺猶太人,還是啥的,人類不斷反覆上演著相同歷史,在那樣的情境下,我們都有可能是拿槍相對的胡圖與圖西.
      這本《小小國》在市場跟書評都獲得很好的回應,拿了好幾個獎項,據說也將拍成電影.
      Gaël Faye還寫了一首與書同名的曲子:Petit Pays
      很動人,讓人聽了很悲傷,一種很溫柔的悲傷,讓我感受到「饒舌」音樂裡的歌詞可以是一種詩的形式.
      作者選擇跟家人回蒲隆地定居,一個國土比台灣小,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他說自己的父親是個熱愛非洲的法國人,大半輩子都在非洲,也將埋身這裡,而他也選擇回到這個滿是創傷與機會的年輕國家.至於作者的圖西族母親呢,定居在法國.
      Gaël Faye依舊活躍,持續創作演出,非洲是他的根,而法國給了他自由而廣大的發表與創作空間.

  • 猶太電影推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3 00:31:47
    有 687 人按讚

    Keep Reading! Let's 讀 it--#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很開心今年再次響應文化部走讀台灣系列活動。台灣的疫情好不容易終於趨緩了,回顧過去兩個月三級警戒的日子,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大家都是怎麼過的呢? 我自己在這兩個月讀了非常多的書,既然不能出門玩樂,那就翻開書,透過書本「蟲洞」進入微型宇宙好好遊歷一番,一樣能讓心靈感到相當的豐富。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三本書,都是在過去這兩個月疫情期間月讀過的好書,其中兩本還有錄製成益起看世界PODCAST喔!

    🎁成功的反思: 混亂世局中 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作者: 麥可 桑德爾 譯者: 賴盈滿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益起看世界podcast連結🔗 https://player.soundon.fm/p/dc67740e-7982-4e61-b4fe-05d11369392b/episodes/292d3231-62bf-4576-96d1-e7db43518e51
    有政治哲學家之稱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最新力作。桑德爾之前有一本書很有名,叫作正義,一場思辯之旅。這回他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再度推出力作,同樣也引發極大的震撼。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叫做: The tyranny of merit. 才德的暴政。直白表達作者對現行世界的遊戲規則真的很憤怒。身為哈佛大學的頂尖教授,他看著學子每年為了擠進長春藤盟校窄門搶破了頭,相當痛心,縱觀現行世界的價值觀,更是出了嚴重的問題。現在的世界奉行只要你有知識,能力,又努力工作,這就是獲取成功的不二法門。其實從小到大,學校與家庭的主流教育,就是不斷灌輸這樣的主流價值。但反過來說,這個世界對於「輸家」是非常粗暴無情的,錢賺得比較少,工作頭銜沒有很特別亮眼,甚至不太清楚自己的熱情在哪裡,還在辛苦摸索的,主流聲音常常批判他們是「人生失敗組」,就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堅強,所以也怨不得別人。這樣的批評不見得說出口,但隱然成為一種很不友善的氣氛,在社會築起一道道高牆,讓你撞得頭破血流,難以跨越。

    所以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壓力鍋: 贏的人不只自己要贏,更要孩子繼續贏下去,因為這個世界對輸的人是很殘酷的,所以他們更怕輸,千萬不可以掉入輸的那一邊;那在「輸」的那一邊,拼命想往贏的方向前進,但因為阻力太多,資源與支持不夠,常常無以為繼,所以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兩極,也讓民粹極端主義有了可以滋長的溫床….

    桑德爾想問的是: 「贏家」真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所有的成就?這過程中有多少人的善意與扶持,才能成就一個人的成功? 「輸家」真的就是活該? 那如果我只是一個在美國中西部好好務農的小人家,一個全球化浪潮襲來,我的農夫生活無法繼續,我被逼著要去學電腦,如果我就是不喜歡,難道跟不上全球化,就是我活該不夠努力嗎? 這個世界有沒有一個可能,不要用「贏」與「輸」區分人類? 而是資源多的一方可以意識到努力之外,自己有很大的原因是「幸運」,並且回過頭來幫助「資源少」的那一方,大家可以共享資源呢?

    🎁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作者: 諾瑞那賀茲
    譯者: 聞若婷 先覺出版社

    益起看世界podcast 連結🔗
    https://player.soundon.fm/p/dc67740e-7982-4e61-b4fe-05d11369392b/episodes/ed574ccc-7a3b-4189-87b6-8153a74ab8cf

    英國知名經濟學家諾瑞納赫茲最新力作「孤獨世紀」,精準的整理出這個世代的我們面對到最普遍的挑戰:孤獨。

    從人類從演化史來看,一直都是群居的動物,研究顯示,跟鄰居,朋友,家人之間互動密切的人普遍比較健康長壽。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過度強調競爭,從十九世紀英國工業化開始,大批人力往城市移動,人類脫離的鄉村,也脫離了那種左鄰右社互相寒暄照顧的生活情境。尤其到了八零年代以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總統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大肆提倡政府少管一些,讓民間自由競爭,八零年代經典電影華爾街,GREEDY IS GOOD,貪婪是好的更是讓整個人類社會宛若失速列車,朝著貧富差異極大化的不歸路飆過去,這個觀點就跟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的「成功的反思」有一點像了,那些被資本主義全球化放棄的人,成了地球村的邊緣人,他們的心理狀態其實是非常孤獨的。而孤獨有時其實不是有沒有人陪伴,而是一種不被接納,不被理解的挫敗感.

    赫茲擔心的是: 「孤獨」這種情緒會為極端的民粹主義加入燃料。他提到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學家,叫做漢納鄂蘭,她是二戰時期從納粹魔掌中幸運逃到美國的猶太人,對於德國人為什麼像是集體被惡魔催眠一般臣服於希特勒的領導,做出傷天害理的行為相當百思不解。一九四九年,她出了極具爭議的代表作:極權主義的起源:在書的尾聲她寫出了一個獨特的結論:極權主義是以孤獨為基礎,而孤獨是人類經驗中最絕望且激進的一種。既然覺得自己在社會找不到容身之處,乾脆就把自己的價值感全都交託在一位強大的領導者身上,藉此找到目標與自尊。

    這樣的情境在1930年代的德國,或是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有著令人憂心的驚人類似。

    解方是什麼: 赫茲認為: 人類最根本要體認到,過度競爭已經完全走錯路了。人類需要的不是競爭,而是合作。資本主義社會中如何加入關懷與和解,才是我們最需要去努力的方向。最後赫茲感性的說:對付孤獨世紀的最終解藥,就是我們站在彼此的身邊。

    🎁原來老子這樣說
    作者:傅佩榮 九歌出版社

    一場世紀瘟疫讓人類有著濃濃的末日感。前兩本書真的比較憂國憂民,都是在擔心世界走錯了方向,人類如果不徹底覺悟,恐怕只會走上毀滅一途。

    如果人類希望能尋找理想的生存模式,那或許穿越時空,借重兩千多年前的大聖賢老子的智慧,也是不錯的選擇。

    老子與佛陀,耶穌都是被譽為偉大聖人等級的人物,他們對於在虛幻世界載浮載沉的人類,提出真知灼見的教導,一直到今天,簡單的道理依然歷久彌新。

    其中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傳世經典。是聖經之外全世界複印成冊作多的書。老子是誰呢? 據說他周朝的圖書館管理員,飽讀詩書但深藏不露,道德經的內容,講人與自然,宇宙與萬物運行之道。人間一切皆是虛空,萬物有生有死,但唯一不滅的是道,道是什麼? 好難的大命題,傅佩榮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白話解釋道德經文句。這本書是同事郭于中介紹相贈的,我常常聽他分享這本書帶給他的益處,偶然間翻閱,對於老子的智慧驚嘆不已,一口氣整夜讀畢已經天空微白,好久沒體驗這種聞道則喜,手不釋卷的樂趣。

    像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是老子對於國與國相處提出的忠告。他看透人性喜歡競爭比較,所以主張小國寡民各過各的,否則往來密切心生忌妒比較,為了爭奪好處殺伐征戰就不可避免,這樣的看法或許在地球村全球化的時代很難被接受,但他對人性的洞見之精準,也提供了我們很另類的思考。

    那大家也想知道愛讀書的台視台語新聞主播郭于中最近讀了哪些好書嗎? 接下來就交給他囉! #郭于中

    文化部 為響應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的精神,推出 #走讀台灣系列活動,串聯文本與臺灣在地連結,使民眾可以在城市、鄉野、山林以及海岸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歡迎大家來一起走入文本,讀出臺灣。一起來種下閱讀的種子,靜待在更多人的心中,緩緩生根萌芽。
    #閱讀的種子
    #走讀臺灣
    #KeepReading
    #Lets讀it
    #疫起待在家
    #一起來讀書
    #台視新聞
    #益起看世界podcas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