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狼藉量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狼藉量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狼藉量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狼藉量詞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學著與疫情共處的過程,終於等到藝文場所取消梅花座,可以容納更多的觀眾,除了全部擠在一起的影展、電影檔期以外,有兩場劇場表演也是我等候多時的,目前一場已開放購票、一場等等中午啟售。很想說,一定難看又無聊,不介紹又深覺可惜,拜託大家不要跟我搶。 ⠀⠀⠀⠀⠀ ⠀⠀⠀⠀⠀ ▍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戴佩妮 Penny Tai 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那些未完結的過去 終成為灰燼 那些還在痛的傷心 未完不待續 2016屢創收視奇蹟韓劇 東森戲劇台「太陽的後裔」片尾曲 戴佩妮 12th 全新創作專輯【賊】 2016/8/13 台北小巨蛋演唱會 台灣版實體限量發售 《未完不待續》 詞曲:戴佩妮|導演:陳映之 誰用完餐後杯盤狼藉 當眾收起把刀 ...

狼藉量詞 在 陳昭亦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13:11:08

從升上大學開始一直不能理解好端端就招人討厭公審的匿名環境,不斷不斷回頭檢討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哪裡不討喜搞到最後厭惡自己想割捨自己放棄生命。別人說那些人很無聊他們嫉妒妳,可是我不懂我擁有了什麼讓人好羨慕的,在我眼中我看不見我自己的形狀於是越藏越深越敏感越失望,後來就乾脆想著既然成為不了幸福快樂的人那就...

狼藉量詞 在 Kiss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10:33:00

事情早就傳的沸沸揚揚了,那些流言蜚語,總是不經意的傳進我耳裡,身旁的每個人,表面上看似都站在我這裡,為我抱不平,私底下把我罵成什麼樣子,我一清二楚。 . 沒錯,在他們眼中,我就是那種為了跟富家子在一起,而拋棄善良學霸的壞女生,我想,應該只有那富家子穆允浩和我自己,知道我內心的所有不甘。 . 我家跟穆...

狼藉量詞 在 Beginneros|每日分享冷知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12:07:11

【#說穿了系列|黃牛的爭論】 動物中的黃牛是指家牛,炒賣票價的「黃牛」,字詞源於20世紀的上海,當時有一班炒賣票卷的人經常聯群結隊搶購不同類型的門票,出現時就好像黃牛群一樣引起騷動。所以被稱為黃牛黨。 . 自由市場是一個不受到政府干預和調控的市場,政府只行使維護法律和保護財產權等最低限度的職能。自...

  • 狼藉量詞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0:41:02
    有 33 人按讚

    在學著與疫情共處的過程,終於等到藝文場所取消梅花座,可以容納更多的觀眾,除了全部擠在一起的影展、電影檔期以外,有兩場劇場表演也是我等候多時的,目前一場已開放購票、一場等等中午啟售。很想說,一定難看又無聊,不介紹又深覺可惜,拜託大家不要跟我搶。
    ⠀⠀⠀⠀⠀
    ⠀⠀⠀⠀⠀
    ▍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混音理查三世》
     Richard III:The Remix Edition
     https://reurl.cc/LbY30X
    ⠀⠀⠀⠀⠀
    莎士比亞筆下的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是個邪惡的角色,他以說故事的方式扭曲歷史,《混音理查三世》是王嘉明導演第四度挑戰關於這個題材的改編,且根據演員的各項特色才能重新編排,希望觀眾能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位國王。他視音樂與聲音為文本的一部份,自大量音樂素材中挑選適合的片段,具象到抽象的聲音都跨幅取樣,重新混音莎翁歷史劇,同時以特殊的「身聲分離」形式演出,全劇十三名演員化身樂手進行 Live 演出,也因此,第四版稱之為《混音理查三世》。
    ⠀⠀⠀⠀⠀
    故事敘述英國萊斯特市中心教堂旁的停車場,挖出疑似遺骸,經 DNA 比對,證實為理查三世,位莎翁筆下個性陰險的駝背跛子,歷史上聲名狼藉、童謠裡的怪物、邪惡的同義詞,四百年後,卻不斷有學者、作家企圖為之平反。在 2015 年《理查三世》版本中,理查三世的形象是由一件衣服、一頂帽子、一雙手套、一根枴杖所組成,金馬影后謝盈萱配音,2021 年的全新版本,則是金馬影帝莫子儀擔綱演出。
    ⠀⠀⠀⠀⠀
    導演 —— 王嘉明
    演員 —— Fa、王宏元、王靖惇、周明宇、崔台鎬、陳有銳、彭浩秦、趙逸嵐、莫子儀、李班宇、周安迪、張正元、吳智暉
    ⠀⠀⠀⠀⠀
    ⠀⠀⠀⠀⠀
    ▍ 非常林奕華《#一個人的一一》
     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https://reurl.cc/Ok4AE3
    ⠀⠀⠀⠀⠀
    「這是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
    ⠀⠀⠀⠀⠀
    《一一》除了為導演楊德昌帶來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亦被認為是 21 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電影借一個台北中產家庭,訴說每一個人眼前背後的種種,故事由一個婚禮開始,以一個葬禮結束。楊德昌導演的這部電影拍於 2000 年,有著很多未來與我們的關係的啟迪。
    ⠀⠀⠀⠀⠀
    「為什麼這個世界,和我們想的都不一樣呢?」得到楊德昌遺孀彭鎧立女士首次授權改編。電影由洋洋讀給婆婆的一封信結尾,舞台劇《一個人的一一》則從洋洋長大後展開 —— 不單只有照相機,一如現代人,他擁有更多高科技配備,唯獨還是「只能看到一半」。然而在疫情時代的14天隔離裡,洋洋經歷重新自我發現,終於從「後面」找到「前面」:一個人的未來。​
    ⠀⠀⠀⠀⠀
    2020 年疫情爆發,林奕華導演於創作之際感概疫情之於人類巨大影響,開啟更多自我反思與提問:《一個人的一一》的創作本意,是在世界進入停擺和紛亂之際,渾沌和充滿可能之間,把各種限制轉化成靈感。由第一天開始,踏入的已不是排練室,是實驗室。這時候除了疫苗,創作也是一種藥。「我」和「你」永遠是一體兩面,一不是一,一也是一,我們從來都只是一個人,我們從來也不只是一個人。
    ⠀⠀⠀⠀⠀
    ⠀⠀⠀⠀⠀
    #真的好想看嗚嗚嗚

  • 狼藉量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9 08:02:40
    有 154 人按讚

    【改變詞彙,讓我改變了看待孩子的角度】

    蕃茄最近迷上用串珠做手鍊。恩,這樣說不太正確,他一直都很喜歡,但是之前只有在學校有機會做。我們看他這麼入迷,剛好又放暑假了,就從萬能管家亞馬遜那邊買了一盒有各種顏色和英文字母的串珠,讓他盡興玩個夠。

    果然,這孩子一拆開快遞的紙箱,立刻跳上椅子開始工作。一邊小心翼翼挑出紅橙黃綠藍靛紫,還開始數起同學的名字:

    「我要做一條給伊莎,一條給麥斯,還有里歐、艾琳、阿萊⋯⋯」

    我看著他做也覺得有趣,就也一起坐下來玩,順便在需要的時候幫他裁剪鬆緊帶的長度,或者找一些比較特殊的圖案。過了一陣子,一條,兩條,三條⋯⋯第一批六種不同的設計出爐了。蕃茄的個性很急,立刻就想要看到同學開心戴在手上的樣子。

    「我太想要去上學了!我要把手鍊送給大家!」

    蕃茄抱著頭站在椅子上,發出絕望的吼叫。我已經很習慣他這種大起大落的情緒,淡淡回一句「下週一去暑期班就可以遇到幾個同學啦」。這個回應明顯不合蕃茄的胃口,他尖著嗓子大叫一聲「唉唷」,丟下一桌狼藉跑掉了。

    真是受不了,老是這麼容易受到打擊。我懶得理蕃茄跑去哪了,他不在我正好可以做點事,就把筆電打開收起郵件。一會兒之後,廚房那裡窸窸窣窣的,一大一小好像在討論什麼。

    「你知道?你真的知道新的密碼?是3452捏,不是2290捏?」
    「我知道啊。」
    「你怎麼會知道?」
    「上次你們出去,請艾琳來我們家照顧我的時候,媽媽有寫在我手上啊!」

    接下來的聲音又變小了。原來是在討論一樓大門的密碼鎖,這個月剛更新,蕃茄想炫耀他已經知道了吧。看起來心情已經調適好了,還不錯滿快速的。

    「那不要讓媽媽發現喔!」

    恩?不要讓我發現什麼?我把耳朵豎起來,但是蕃茄的音量又變小了。
    一陣模糊的碎念之後,聽到蕃茄跟爸爸說:

    「那你去跟媽媽說你要出門。」
    「喔好。」

    喔喔喔,所以蕃茄想要自己出門但是不想讓我發現嗎?居然還會安排爸爸配合說謊,考慮得很周全很有進步耶!但是他能去哪?去倒垃圾嗎?我自己的腦內劇場還在上演,傑克走過來,憋著笑。

    「那個,我出門一下喔。」
    「要倒垃圾嗎?」
    「對。」
    「好喔。」

    傑克轉身離開,不久之後,聽到遠方的蕃茄叮嚀傑克:「不要讓媽媽發現你在家喔。」接著就聽見玄關的門被打開,然後關起來。

    太精彩了吧!!

    我跳下跑到廚房的窗口,那裡往下剛好可以看見大門。我拿著相機預備,一邊問傑克:「所以他是要去哪啊?」

    「他說他想要自己送手鍊去給麥斯跟夏洛。」

    喔喔喔,麥斯家就在對門,確實是可以挑戰的距離。沒多久我看到蕃茄推開一樓的大門,快速「喀喳」兩下,然後我跟傑克四隻眼睛緊盯著小鬼過馬路,透過窗前樹葉中間的隙縫隱約辨認出蕃茄往前跑的身影,估計應該到了。

    結果蕃茄立刻轉身跑回來了。

    「誒?他們不在家嗎?」
    「我不知道耶?」

    我趕緊回到餐桌繼續用電腦,傑克趕緊好好地躲在廚房。

    ***
    在我剛開始看教養書的時候,有好幾本書都提到過,應該要避免用負面的詞彙來形容孩子的特質,例如說「膽小」和「頑固」,應該要替換成「謹慎」和「堅持主見」會比較好。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個觀念很不錯,畢竟誰喜歡被貼一堆負面的標籤啊?而且小孩也不是笨蛋,他就算還不完全理解這個詞彙的意思,也知道這不是在稱讚。小時候大人很喜歡說我「奧賭賭」,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一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心裡那股瞬間想要張開嘴巴咬人的怒氣。

    但是贊同歸贊同,實行起來卻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

    放學去公園玩,大家都跟蕃茄說再見,就他死不肯講,這就是「沒禮貌」啊。跟蕃茄說了一百次不要玩我的眼鏡,還是要玩,這就是「很故意」啊。其他人想吃點心都可以自己跟大人要,蕃茄就是不行,怎麼勸都不要自己講,寧可吃不到,這就很「膽小」啊。

    這些情況是還能換成什麼更中性的詞彙?而且換成中性的詞彙又能怎樣?又不是說跟蕃茄說「你很謹慎」的話他就會願意打招呼。他就是很沒禮貌,這不就是事實嗎?如果我教育孩子,他連「事實」都無法承受,還要我幫他美化,用比較好聽的話來跟他說,這樣他怎麼會知道他做錯了,怎麼會有動力要改變?

    我在這個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位置卡了很久。當年是孩子的我很討厭被這樣批評,但是現在身為家長的我卻覺得批評似乎有他的道理。

    我再更仔細地回想,想起青少年時期,我的母親經常說我很「鐵齒」又「愛唱反調」。他認為我總是不聽警告,不聽別人的經驗,就是要做一些蠢事,而且也不肯承認我有錯。我非常生氣,經常因此跟母親大吵。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心情很像是「你根本什麼都不懂,就是想批評我想反對我而已」。

    只要我做的選擇跟母親的不同,他就說我鐵齒,好像他的標準就是正確答案。但是為什麼呢?他覺得當班長可以跟老師打好關係,但是我又不喜歡當班長我喜歡當學藝股長,為什麼我這樣就叫做「鐵齒」,就叫做「愛唱反調」?

    後來我發現,我被觸怒的原因是,當「鐵齒」、「愛唱反調」這些詞彙丟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宣判「你的想法是錯的」,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可是我其實很清楚,我的想法並沒有「錯」,我會被罵,是因為我的想法大人不喜歡。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錯的。

    大人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錯的嗎?孩子如果需要被糾正,是因為他們做的事情是錯的嗎?

    我仔細思考之後,發覺我會陷入教養的僵局,是因為我把「#事實」和「#評價」兩件事情混在一起了。

    所謂的「#事實」,是真正發生的事,例如蕃茄要回家的時候拒絕跟朋友說再見。

    所謂的「#評價」,是我對蕃茄的行為打的分數,例如我用「禮貌」來衡量蕃茄不肯說再見的行爲,我認為他不及格,所以他很「沒有禮貌」。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理解,用「評價」來跟孩子溝通的問題在於,評價的標準是大人定的,可是這個標準很可能跟孩子思考的角度完全沒有關係。就像母親是用「唱反調」的標準在認定我不想當班長這件事,我跟他的意見相反,所以當然就是唱反調,喜歡學藝股長什麼的都是藉口。但是其實我根本沒有想要跟母親作對的意思,我就只是比較喜歡做教室佈置而已。

    所以,當我說蕃茄「沒禮貌」的時候,他才會大聲尖叫吧,因為他太生氣,覺得自己完全被誤解了。

    後來,我強迫自己用比較中性的詞彙來描述蕃茄的行為,我告訴自己蕃茄對於打招呼「比較謹慎」,也開始用這個詞彙來跟其他家長說明蕃茄為什麼不肯說再見。語言真的有非常神奇的力量。當我開始使用「謹慎」這個詞彙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看待蕃茄的角度和心態都改變了。我不會那麼容易因為他不肯表示就覺得丟臉,覺得自己沒把小孩教好,反而多出了好奇心,想要理解蕃茄行為背後的原因。

    這時,我開始有能力使用「事實」來溝通。我問蕃茄,早上路過鄰居家的時候,他很自在地說了「再見」,但是現在在公園他卻不肯說,為什麼呢?

    「因為我還不想回家啊!!!!」

    我恍然大悟。原來對蕃茄而言,他很難面對不想回家但是卻得離開的失望,在這種情緒下,他根本就沒有那個心情說什麼鬼再見。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出讓他可以愉快接受離別的方法,但是這樣「描述事實」的溝通方式,讓我更能精準理解蕃茄遇到的困境,是我罵他一千次「沒禮貌」都罵不出來的。

    說了這麼多,所謂的「#用中性詞彙描述孩子」,跟今天的故事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

    蕃茄的個性,很容易被人形容成「假會ké-gâu 」。他什麼都要自己試,什麼都要自己來,甚至有時候我跟他保證「我的方法真的滿不錯的」,他都會大聲尖叫,用「我!就!是!要!用!我!的!方!法!」來抗拒所有的干涉、建議、提醒,甚至連「示範」他都會極力反彈。

    我很感激教養書上給的觀念,讓我能夠把蕃茄的個性,描述成「獨立有主見」。這樣的描述,成功地讓我收起想要證明「大人比較會」的衝動,讓我可以退一步,甚至是好幾步,去觀察蕃茄,滿足他想要自己嘗試的慾望。避開那些負面的標籤,我才看得見他個性上的優點,放手讓他帶著自己向前衝。

    今天的例子,只是想告訴自己,也告訴其他還在摸索的人:「雖然過程真的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
    玄關的門「碰」地被撞開,蕃茄一路衝進客廳,看到我頓了一下,有點扭捏地走過來。

    「媽媽,我剛剛自己出門了。」
    「真的啊?你去哪裡啊?」
    「我去麥斯家,想要拿手鍊給他。」
    「喔喔喔,那給了嗎?」
    「沒有⋯⋯。」
    「他們不在家嗎?」
    「不是⋯⋯恩,我不敢按電鈴。」

    原來如此!

    我提議一起練習按電鈴還有打招呼的技巧,蕃茄拒絕。又想了幾個方法,最後決定由我先傳簡訊給麥斯的媽媽約定時間,請他們在家門口等蕃茄。

    下午四點,蕃茄再一次衝出家門,爸爸媽媽再一次躲在窗戶後面偷看。小人推開一樓大門以後順著剛剛的路線跑出去,消失了一陣子。五分鐘過後,一個踩著輕快步伐,手舞足蹈的小人沿著原路跑回來了。

    我要好好記住這美麗的一幕。

  • 狼藉量詞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6 14:00:00
    有 44 人按讚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6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人物:義律、奧克蘭勳爵
    事件:
    美國、荷蘭等船隻向林則徐遞稟表示以後永遠不販鴉片(註1)。
    義律卻從中破壞,繳煙途中運走鴉片,又以各種理由拖延繳煙時間。他在遞呈給林則徐的稟帖中藉口地方較遠,需要寬限,並推脫已向本國政府報告。林則徐雖然認為『核其稟詞,尚屬恭順(註2)』,但還是堅持必須具結。於是,義律公然以『英國人船無奈,只得回國(註3)』的威脅態度進行抗拒,並透露出將以武力進侵的兇惡意圖;當時,林則徐尚未弄清義律的意圖,仍然認為義律是『心切遲疑,尚非敢違法度(註4)』。

    同日,義律致信英國駐印度總督奧克蘭勳爵(George Eden,1st Earl of Auckland,1784-1849,55歲),請他派盡可能多的兵船到中國示威(註5)。

    註解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56-157 / 2442-2443。
    註2: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三冊奏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44 / 1268。
    註3: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57 / 2443。
    註4: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三冊奏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44 / 1268。
    註5:胡濱譯,《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411。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討論

    「英國對華鴉片貿易已經作為極骯髒的一頁載入歷史。在今天看來,這種貿易的不道德是無可爭議的。在鴉片戰爭發生前的1830年代,來華基督教傳教士以及一些具有正義感的英美商人,也從基督教的道德原則出發,對鴉片貿易不斷進行了譴責。但從事這種貿易的鴉片販子,特別是來華英國商人,則利用各種輿論工具極力為自己辯護。這樣,在廣州、倫敦、甚至在英屬印度,就形成了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在鴉片戰爭正式爆發前後達到高潮,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來華西方人士中,鴉片貿易也引起了激烈爭論。站出來在媒體上對鴉片貿易進行譴責的,主要是當時在廣州和澳門一帶活動的基督教傳教士。在廣州的外國商行中,美國的奧立芬商行 (Oliphant&Co.) 是鴉片貿易的著名批評者。這個商行不僅自身拒絕從事鴉片貿易,而且長期呼籲其他商人放棄這一傷天害理的生意。基廷 (Arthur S.Keating) 則是英國商人中僅有的公開批評鴉片貿易的人。

    但當時大多數來華貿易的英美商人都從事鴉片貿易。他們發現這「比其他同樣安全的生財之道遠為有利可圖」,[1]故競相加入輸入鴉片的行列。正如《廣州週報》上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我們相信,所有 (外國) 商人,或多或少都從事鴉片貿易,或是為他們自己,或是為他們的合作夥伴。」[2]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厲行禁煙,所收繳的2萬餘箱鴉片,分別屬於55家英、美和印度巴斯人商行或商人。這個數字還未包括所有的鴉片販子,可見來華外商從事鴉片貿易的普遍性。正因為來華英美商人普遍參與鴉片貿易,他們自然成為這一不名譽的行業的積極辯護者。同時,在英國和印度形成的鴉片利益集團,也在倫敦和加爾各答、孟買等地製造為鴉片貿易辯護的輿論。

    鴉片貿易的批評者首先關注的是這一貿易的道德問題。

    1838年孟加拉《印度之友報》的一位作者指出了一個令人難堪的「矛盾」:「與鴉片貿易有關的所有情況都如此奇怪,而且與我們的信念不相一致。我們看到,在一方面,文明的、受到啟示的不列顛基督徒政府,為了麻醉中華帝國這一公開目的,在東方繃緊了每一根神經增加印度的鴉片生產。在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半文明的中國政府竭盡全力拒斥這種物品,從中不難看到其社會性的和政治上的美德與勇氣。」 (1) 這位作者表達的是一般公眾對鴉片貿易的看法,應該說這種看法來自基督教社會的道德準則。

    更早從道德的層面對鴉片貿易進行討論的是美國傳教士在廣州發行的《中國叢報》月刊。1837年11月,該刊刊登了在印度的基督教傳教士斯圖爾特 (J.C.Stewart) 所寫的小冊子《論對華鴉片貿易》。斯圖爾特聲明,他寫作的目的,「是希望引起人們對於這一貿易是否符合道德的疑問」。他通過鴉片對人體的危害、鴉片貿易違反基督教倫理的論述,譴責了這一愈益擴大的走私貿易。[3](PP297-305)之後,聲名狼藉的英國鴉片販子因義士 (James Innes) 在該刊12月號以「一位讀者」的名義發表文章,為鴉片貿易進行辯護。接著,1838年1月號的《中國叢報》又發表了另一位反對鴉片貿易的英國人基廷以「另一位讀者」的名義發表的反駁文章。這兩個「讀者」以《中國叢報》為陣地,在1838年又分別發表了兩篇文章闡述各自的觀點,從而形成了一次關於鴉片問題的論戰。

    在這些文章中,因義士反復強調的是,「食用鴉片在本質上是清白無辜的」;[4](P526)中國之所以出現鴉片問題,是因為鴉片被「過量使用」。而基廷的幾篇文章主要論述鴉片貿易違背了基督教道德原則,在中國造成了罪孽。針對因義士等強調鴉片無害的論調,基廷反駁說,設想「中國的平底船,將像砒霜這樣無害的物品,作為一種外國情調的時髦奢侈品運進英格蘭」,這種「奢侈品」在英國流行起來,成千上萬人趨之若騖,終因它造成的惡果而遭禁止。再設想中國的平底船對抗英國的禁令,在靠近海岸的聖喬治水道停泊,並繼續不斷地將砒霜運進泰晤士河口;在此情況下,「每年的消費量都在上漲」。鴉片利益的辯護者們對這一設想怎麼看呢?[5](P409)因義士看來拒絕回答這一問題,沒有在他的後續文章裡作出像樣的回應。針對因義士強調的鴉片在中國如同酒在西方世界一樣的觀點,基廷反駁說,難道「因為西方世界的人民用酒來毒害自己,他們用鴉片來毒害中國人就是正確和適當的」嗎?[5](P410)

    《中國叢報》從1837年到1840年還發表了多篇反對鴉片的論文。在這些文章中,該刊編者、美國傳教士裨治文撰寫的《對華鴉片貿易史》、《論當前鴉片貿易危機》等,都是當時很有分量的譴責鴉片貿易的文章。在1839年發表的《論當前鴉片貿易危機》一文中,裨治文呼籲,要「首先討論重大的道德問題」。他強調,造成鴉片危機的首要原因是英印政府「低下的道德狀態」,而且「孟加拉 (英人) 的道德水準也就是其祖國 (即英國———引者) 的道德水準」;鴉片貿易使英國這樣一個「主要基督教國家」,處於「與她的責任和榮譽不相稱的地位」,而中國的「異教徒政府在反抗由一個基督徒民族施加的道德淪喪的誘惑時所表現出來的原則性力量」,則必將「發揮它的作用」。他認為鴉片利益集團將鴉片氾濫的原因歸結為中國官吏的貪污腐敗也是不能成立的,要看到幾十年來中國畢竟一直是實行禁煙政策的。裨治文還指出,長期以來西方人抱怨的中國人排外、自大觀念和苛刻的對外政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販賣鴉片使西方人在中國自毀形象,「在中國人的眼裡我們的品性低下……西方政府在此地推動的事業被認為是降低而不是提高了外國人的道德形象……由於我們的愚蠢和輕忽,我們的民族特性跌落到塵埃之中。」他認為要改變這一切,西方人在中國就必須按「真正高貴的和基督教的準則」行事,放棄鴉片貿易。[6](PP2-8)這篇文章從道德角度闡述鴉片貿易之危害,集中反映了西方以基督教道德為基礎的反鴉片觀念,在當時引起很大反響。」

    註腳:
    [1]Opium Trade with China[N].The Canton Register,March1st,1836.
    [2]編者評論[N].The Canton Press,August25th,1838.
    [3]J.C.Stewart,Remarks on the opium trade with China[J].The Chinese Repository,vol.5.
    [4]James Innes,Remarks on the opium trade[J].The Chinese Repository,vol.5.
    [5]A.S.Keating,Remarks on the opium trade[J].The Chinese Repository,vol.5.
    [6]E.C.Bridgman,Remarks on the present crisis in the opium traffic[J].The Chinese Repository,vol.8.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來源:
    吳義雄:《基督教道德與商業利益的較量——1830年代來華傳教士與英商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明清海防研究》第一輯,網址: http://www.ypzz.cn/f/news-xs?p=8ec18e35918845798b31412fc6ca90bc-c0927d419d9844c5b32924b4856f9887)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 狼藉量詞 在 戴佩妮 Penny Tai 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8-14 00:20:22

    那些未完結的過去 終成為灰燼
    那些還在痛的傷心 未完不待續
    2016屢創收視奇蹟韓劇 東森戲劇台「太陽的後裔」片尾曲

    戴佩妮 12th 全新創作專輯【賊】
    2016/8/13 台北小巨蛋演唱會 台灣版實體限量發售

    《未完不待續》
    詞曲:戴佩妮|導演:陳映之

    誰用完餐後杯盤狼藉
    當眾收起把刀 不為了紀念痛只為了徹底
    安靜它突然被傷口吵醒
    刺刺的癢癢的 暗示我撒把鹽叫它安靜

    我是你的 你是我的 她是誰的 她是誰呢 如果
    她是你的 我是誰的 原來 你是你的 我是我的

    我恨自己 很對不起
    明滅的小身軀 已無力再燃燒 背棄了光明
    我祝過去 快成灰燼
    那條想為你哭成的河 未完不待續 (未完不待續)

    字刻在牆上參差不齊
    用力揮著把刀 是為了出口氣也為了抹去
    不安它總是被莫名提醒
    亂亂的髒髒的 明示我閉上眼不見為淨

    我愛自己 勝於愛你
    明滅的小身軀 已無力再償還 辜負了光明
    我賀過去 一夜止息
    那條想為你哭成的河 未完不待續

    未完不待續 未完不待續
    永遠 不待續

    -----------------------------------------------------------------
    ♫ 數位音樂下載 ♫
    ▴iTunes:https://itun.es/tw/cjTjeb
    ▴Spotify:http://goo.gl/kRZ4rd
    ▴KKBOX:http://goo.gl/0HYTGX
    ▴myMusic:http://goo.gl/qa2Vb6
    ▴Omusic:http://goo.gl/zhDt52
    ▴iNDIEVOX:http://goo.gl/0AojW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