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二》
半年前打過篇《日文一》,今天來打續篇,分享一下我以前學日文的方法。長文慎入,而且我沒組織過,大家隨便看看就好。
·
首先華麗地戴一戴頭盔,本人日本研究系畢業,有沒什麼意思的N1,但比我日文好的朋友大有人在,同屆的同學日文比我好太多了,在日資做文書翻譯遊刃有餘的朋友們請接收我的一拜
·
〈...
《日文二》
半年前打過篇《日文一》,今天來打續篇,分享一下我以前學日文的方法。長文慎入,而且我沒組織過,大家隨便看看就好。
·
首先華麗地戴一戴頭盔,本人日本研究系畢業,有沒什麼意思的N1,但比我日文好的朋友大有人在,同屆的同學日文比我好太多了,在日資做文書翻譯遊刃有餘的朋友們請接收我的一拜
·
〈媒介的重要性〉
我認為學語言終究是需要一個媒介存在的,這個媒介就是你和語言之間的紅線,它吸引你去學習。這裡我說的媒介可以是偶像,可以是動漫,也可以是日本男女朋友。但不是「課堂」或「工作需要」。兩者的分別是,前者會驅使你24小時不停地或無壓力地去吸收語言的知識,你可以一邊聽日文歌一邊看書,可以因爲無聊而看動漫。有時我甚至覺得,我學日本不是因為我真心喜歡日文,而是喜歡日文背後帶給我的那些娛樂。後者是比較沉重的誘因,甚至是一種壓力,你只會定時定候地去完成「學習日文」這個任務。而當學習日文是一種「任務」而不是興趣時,相信我,你會發現學習的過程漫長而痛苦。
·
〈初入手就看綜藝!〉
我最初接觸日文時,並不是看日劇。日劇的日文太深奧了,而且因爲題材的關係,日劇裡的專有名詞都太多,對白的交接又快,是平常生活都不會常用的日文(試想想你會不會像糖心風暴的夏宇般說話?)我也不推薦只聽日文歌學習日文。原因同上,學會了「桜ヒラヒラまいて落ちて」(櫻花漫漫地飄落)這句並不能有助我與日本人溝通。
·
我推介的是看日本綜藝。例如是晚上很多嘉賓一起看片段然後每人吐糟幾句的綜藝。原因是⋯⋯這些節目的內容通常都比較生活化(直接點說的是比較簡單沒營養),介紹美食,介紹生活小常識,入面出現的詞彙都是我們都會用到的。而且那些嘉賓的評論,通常都是很婉轉又濃縮的。通常是一個主嘉賓說了一句評論,其他人再說多幾句附和。簡直就是日本人平常的對話模組。日文裡有很多無意義的cushion word,除了そうですね、そうなんですか,還有很多說法我都是這樣學回來的。當你聽不明白日本人在說什麼而你又不想沉默的時候,說一句cushion sentence,就能為你賺取時間或給人你聽得懂的印象了。 ·
〈善用日文字幕〉
其次是,日本的綜藝節目都有一個共通點——很大的特效字幕!我很強調這點。字幕是學習日文很重要的工具,但你只一邊聽日文,一邊看中文字幕是沒有用的,你不能把一句句子裡的日文詞彙,和翻譯出來的中文詞彙連接起來。到你能連起來的時候,下一句已經跑掉了。所以我反而喜歡看日文字幕。綜藝節目裡的日文字幕,會把講者說話中重點的字,和語氣重的字都加上顔色和粗體,我們看的時候會較易留下印象。而且綜藝節目經過剪接,字幕都是一句十個字左右,時間上和內容上都很容易讓我們吸收。
你可能會問,沒有中文字幕我看不懂,或是我習慣只追著中字來看。當然你可以選擇有中字的綜藝節目來看,但是嘗試把目光放在日文字幕上,你會發覺中字和日字的重點是很相似的,甚至有時的詞彙是重疊的——這便關於下面所說的,漢字的關係。而同時你會發現,自己會慢慢明白那些非漢字的日文文法句子。事實上意外地,日本人常用的句法都是那二十多三十句。
·
〈善用漢字的優勢〉
到現在仍有初級的日文教材是沒有標漢字的,編這些教材的人一定是把日本人學習國語的過程照搬過來了。日本人小時候先學平假名,到小學才開始有漢字。但我們不是日本人,應該善用漢字來學日文。當然五十音也要記得,但有很多詞彙,你知道漢字後,它的讀音便很容易記了,對詞語的組合也會變得擅長。第一,因漢字的發音有點像廣東話。第二,大部分的漢字有一至三個的固定發音,常用的甚至只有一個,你能記下了一個詞語的漢字,下次遇到相同的漢字你也能大概猜出它的音來。
例子
説(せつ)明(めい)書(しょう)
仮(か)說(せつ)
発(はつ)明(め)
書(しょ)類(るい)
·
狡猾的是,學漢字對我來說是得心應手的事。因為我擅長圖像記憶,一個漢字詞語,正常我們應該會明白它的意思和寫法吧,所以我只記得它的五十音就好了。比起要記得五十音和要找它的意思,很明顯前者簡單得多。當然漢字的寫法有點不同,不過都是有規律的改變,所以絕對不難。
_
今天打到這裡,有人想看再打,哈哈。想看《日文一》的人可以按這個tag找找,ig就是這麼麻煩
#東京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