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狀元及第電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狀元及第電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狀元及第電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狀元及第電影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獻身電影的引路人】 #李行 有「臺灣電影教父」之稱的導演李行,19日因病逝世,消息一出,兩岸三地許多電影人同聲哀悼,為失去這麼一位前輩導師深深感慨。 李行出生於1930年的上海,大學時期於蘇州修讀戲劇,受費穆的《小城之春》影響,對電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隨即因國共內戰被迫中斷學業,並輾轉遷...

  • 狀元及第電影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3 19:08:48
    有 784 人按讚

    【獻身電影的引路人】 #李行
     
    有「臺灣電影教父」之稱的導演李行,19日因病逝世,消息一出,兩岸三地許多電影人同聲哀悼,為失去這麼一位前輩導師深深感慨。
     
    李行出生於1930年的上海,大學時期於蘇州修讀戲劇,受費穆的《小城之春》影響,對電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隨即因國共內戰被迫中斷學業,並輾轉遷徙至臺灣。
      
    就讀師範學院期間,李行相當熱衷於表演,時常參與話劇社演出並擔任導演,即便退伍工作後,仍不改其志,總是主動尋求各種出演電影或加入製作的機會。
     
    1958年,已出任多部電影副導的李行,終於迎來第一次執導的機會,處女作《王哥柳哥遊臺灣》不僅相當賣座,同時也掀起了臺語喜劇片的風潮,而他也陸續拍攝了《豬八戒與孫悟空》、《豬八戒救美》、《凸哥凹哥》、《王哥柳哥好過年》、《金鳳銀鵝》等電影,均取得不錯迴響。
     
    1963年,李行改拍國語片《街頭巷尾》,這部電影不僅成了健康寫實路線的濫觴,也令他在被拒多次後終於成功進入中影。甫加入中影的他,即與李嘉合導了第一部彩色劇情長片《蚵女》,並獲得1964年亞洲影展最佳影片,隔年又再以《養鴨人家》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及最佳劇情片。
     
    在寫實電影上獲得肯定,李行拍起文藝愛情片也毫不含糊,與瓊瑤合作拍出的《婉君表妹》、《啞女情深》、《彩雲飛》、《心有千千結》、《浪花》等電影,賣座之餘更捧紅了唐寶雲、柯俊雄、甄珍、鄧光榮、秦漢、秦祥林、林鳳嬌、張艾嘉一眾巨星。
     
    1995年,李行獲金馬獎頒予第32屆終身成就特別獎,而這之前他已用《養鴨人家》、《路》、《秋決》、《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早安臺北》在金馬累積了三座最佳導演和七部最佳劇情片,其中更於1978-1980年創下三連霸紀錄。
     
    90年代開始,李行從專注個人職業生涯轉而為推展電影事業服務,不僅在金馬影展由民間主辦後接過主席之位,更積極推動兩岸電影文化交流,其執掌的十三年內,將金馬自原本的地區性獎項擴大格局,重新定位成全球華語電影的國際競賽,為後來金馬的輝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李行曾自述電影就是他的天命,他始終滿懷熱忱且樂於提攜後進,為臺灣電影留下難以抹滅的貢獻,回望近七十年的電影生涯,想來應是無愧於心,祝福他,一路安好。
      
    #你對李導的哪部作品印象最深呢
    #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吧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79/2/15
    攝影:張福興
    圖說:導演李行在電影回顧展中表示他從事電影工作前後已廿個年頭。
      
    歷史新聞
      
    【1979-02-05/聯合報/07版/】
        
    李行一心為國片前途而努力
    電影圖書館為他舉辦回顧展
          
    【本報記者黃寤蘭特稿】電影圖書館成立後舉辦的第一個活動,是為期一個半月的「李行作品回願展」。館方選擇了李行導演的十八部作品,從早期的台語片到最近的「小城故事」,放映給五百多位具有會員資格的人觀賞。
    館方選擇李行的作品有很好的理由。李行的導演生涯前後二十二年,始終堅持著文藝片路線,從他的四十部作品裡,可以看出從民國四十六年到現在台灣文藝片轉變的趨勢,其中不乏影響風氣的作品。
    四十部作品中,前九部是台語黑白片,第十部「兩相好」採國台語雙聲帶發音,是李行進入國語影壇的里程碑。第一部作品「王哥柳哥遊台灣」上下集即為製片人賺了大錢,李行就繼續走這種古裝滑稽喜鬧路線,又拍了「豬八戒與孫悟空」、「豬八戒救美」、「凸哥凹哥」、「王哥柳哥好過年」,「白賊七」及續集,「金鳳銀鵝」、「新妻鏡」等。矮仔財和李冠章是這個時期最受歡迎的明星。
    那時歌仔戲盛行,「金鳳銀鵝」就是請戲班子來拍的電影,影棚搭在戲院裡,日夜兼拍,十天內要趕完,因為戲班子生意太好,超出十天就要算二十天計。日本片對台語片的影響也很深,「新妻鏡」就改編自日片,「兩相好」則模仿香港「南北和」、「南北兩家親」式的電影。
    「街頭巷尾」是李行生命歷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點,這是他第一部國語片,最後一部黑白片,小銀幕,同步錄音。這部電影為國片影壇「健康寫實路線」的濫觴也使李行順利進入中影公司,成為彩色國語片的導演。這以前他屢次申請加盟中影都遭婉拒,「街」片上映時,當時的中影總經理龔弘才發現他的才華,而羅致旗下,簽了三年約。 進入中影,李行細膩而富鄉土色彩的風格得以發揮,連連導出「蚵女」、「養鴨人家」、「婉君表妹」、「啞女情深」等片,及與李嘉、白景瑞合導的「還我河山」,和一部非中影出品的「日出日落」。「蚵女」與李嘉合導,號稱台灣第一部獨立自製彩色寬銀幕電影,因為前此的數部彩色片「吳鳳」、「秦始皇」、「金門灣風雲」為中日技術合作,「梁紅玉」是小銀幕。不過「蚵女」底片仍是送到日本沖印的。這部片子打破國片在亞洲影展中抱鴨蛋或拿個童星獎的紀錄,奪得最佳影片獎。
     
    細數前塵銀幕上 始終執著藝文片
     
    「養鴨人家」是李行第一部獨立導演的彩色電影。那時黃梅調影片風行一時,「梁祝」在「蚵女」前造成空前轟動的紀錄,李翰祥來台創辦國聯公司,連連導出「七仙女」、「狀元及第」等賣座片,刺激台灣影業急起直追。「養鴨人家」再次得到亞洲影展最高榮譽,也是第一部進入香港市場的國片,以後黃梅調就漸趨式微了。
    民國五十五年邵氏父子公司在香港闢雙麗(麗都、麗華)院線,專映國片,「還我河山」是開幕首映影片。這條院線持續了十餘年之久,最後終因國片失去了香港觀眾而為嘉禾合併。
    「貞節牌坊」、「路」和「玉觀音」是李行摒棄市場因素純粹就電影藝術觀點而拍的作品,但這種嘗試卻使他因票房失敗而走入低潮,轉而朝「情人的眼淚」、「喜怒哀樂」、「羣星會」、「母與女」、「愛情一二三」等故事片發展。不過李行始終不曾放棄理想的創作慾望,「秋決」又使國語片壇產生一次震盪。
    這以後李行走入都市型態浮華的文藝片階段,連連出品「風從那裏來」、「大三元」、「彩雲飛」、「心有千千結」、「婚姻大事」、「海鷗飛處」、「海韻」、「碧雲天」、「浪花」、「風鈴風鈴」、「白花飄雪花飄」等片,主角在甄珍、鄧光榮、秦祥林、林鳳嬌、秦漢等人身上打轉,和他前期風格迥異;其中只有一部「吾土吾民」特殊些。
    近兩年,李行又企圖回到從前溫厚的鄉土風格,而拍出「汪洋中的一條船」及「小城故事」。他認為二十二年的導演生涯能為影壇證明兩件事,其一是電影事業需要按部就班由琢磨中成長,不是一夕可以成名的,其二是正統文藝片不會因潮流改變就倒下去,他還要繼續為國片前途奮鬥。

  • 狀元及第電影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11-03 14:33:00
    有 121 人按讚


    <狀元及第粥>
    腦海十分紊亂,仍困惑自己為何變成了一支筷子。
    簡直是天方夜譚!!
    想起曾看過電影「Inception」,於是不斷回想變成筷子前,我在幹什麼。
    「及第粥到」一個茶餐廳伙計給一對母子遞上一碗熱騰騰的粥。
    「阿仔,如果你想考試第一名,就要吃了這碗粥啦。」母親溫柔地說。

    ------------------------------------------------------------------------
    狀元及第粥,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是根據相關歷史故事傳說而發展而來的一種粥。現在多為討個吉利,有不少父母買「及第粥」給子女吃。香濃可口,味道醇厚。

    (故事一)
    相傳在明朝,廣州西關有一個叫倫文敘的小男孩,從小喜歡吟詩作對,由於家境貧寒,從小便出來賣菜。

    有一天,他挑著一擔菜路過叢桂路一間粥鋪時,餓得肚子咕咕直叫,但又沒錢買。店主認出他是詩童倫文敘,便讓他每天把菜挑到店裡,幫他買一部分,並且每天給他一碗粥喝。

    自從以後,倫文敘天天都吃到不同的粥,幾年後,倫文敘高中狀元,他不忘當年店主的恩情,回鄉省親第二天便去看老店主,並請老店主煮一碗粥。老店主命人煮了一碗肉丸、粉腸、豬肝齊下的粥,獻給倫狀元。倫文敘便給此粥取名「狀元及第粥」。

    (故事二)
    關於狀元及第粥還有這樣一則故事,話說清代末期,廣州有個肉販上街叫賣,天天經過一間私塾,塾師是他的老主顧。肉販是個文盲,但為了方便記帳,請塾師教他認識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


    有一年的科考開場,便有人慫恿肉販去應試,肉販信以為真,真的去參加科考,第一次由於主考是當年的塾師,塾師有意讓肉販空歡喜一場,便自己幫肉販寫了一篇,結果肉販高中。後來塾師擔心肉販再來參考,便交代同僚要是有人的試卷上寫著「豬肉、豬肝、豬粉腸」的,應該把卷子取消,豈料同僚會錯意,還是讓肉販過了。這樣肉販就再一次高中。等到京試的時候,由於肉販撿到王府的燈籠,並且掛在考場上,主考認出燈籠是王府之物,以為事出有故,便代替肉販寫了一篇,就這樣,肉販在京試中再一次高中。

    (烹製方法)

    主料

    大米,豬腰,豬肝,豬粉腸,豬瘦肉,豬心,豬肚,生薑,香菜。


    調料

    食用油,料酒,胡椒粉,精鹽,白糖。

    步驟

    1、大米洗淨,用少量油拌勻;生薑洗淨切絲,香菜洗淨切末;

    2、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

    3、豬粉腸、豬肚用開水氽燙後放入鍋內煮1小時後切開,備用;

    4、豬腰去除臊筋,用開水氽燙後切小塊;豬肝、豬心與豬瘦肉切小塊,洗淨,加入生薑絲和精鹽、白糖、料酒略醃;

    5、將米放入粥鍋,加水煮開,轉中火煮約30分鐘;

    6、粥改文火後約10分鐘時點入少許沙拉油;

    7、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鐘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鐘,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8、將所有材料放入熬好的白粥內,煮熟後用精鹽、胡椒粉調味,並撒上生薑絲與香菜末即可。

  • 狀元及第電影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05-13 05:35:55
    有 272 人按讚

    〈約會〉

    年輕時的母親很愛看電影,常常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她看過許多電影,包括梁山伯與祝英台、七仙女、狀元及第、鯉魚精、江山美人、鴛鴦夢。

    父親和母親訂婚後,他知道母親喜歡看電影,有一次便請母親一起去看電影,20歲的大哥哥帶著以現在來說才國一左右的小未婚妻去看電影。

    從訂婚到結婚的中間,他們也只看過那一次電影,而且不是單獨約會,是一群人去看,依當時的保守的民風習俗,訂了親之後,要儘量避開見面,父親不好意思單獨帶母親去看電影,只好約了一群人一起去看。

    除了看電影外,父親還曾帶母親偷偷的去照過一張相片,算是為兩人留下年輕的儷影。這就是父母親婚前最甜蜜的二次「約會」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