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犯罪心理學出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犯罪心理學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犯罪心理學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犯罪心理學出路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各位魔粉,今天江魔跟大家討論一下『男人看A片和出軌的關係』與及『如何利用A片來讓夫妻關係更如魚得水』。 昨天在杜律師處的文章看到女人對於自己老公有性幻想的對象,會有哪種歸類法,當中也牽涉到AV女優。 我知道有些人是認為老公看AV就是心中想出軌了,我只能說基本上這些老婆是要求一個有正常慾望的男人,...

犯罪心理學出路 在 美劇癮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21 10:57:58

#沉默的羔羊外傳 #CBS新劇 #電影第一部後女主角後續故事 【沉默的羔羊 外傳 CLARICE 初評】 評分:IMDB 6.3 / RT 🤢 33% / 九叔★★★☆☆ 『堅實的演員組合與良好的開場氣氛被原著傳乘的壓力壓跨,如果拋開原著陰影作為新驚悚犯罪劇來說不無可以一看的水平,可惜在種種不利因素...

  • 犯罪心理學出路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22:31:04
    有 130 人按讚

    各位魔粉,今天江魔跟大家討論一下『男人看A片和出軌的關係』與及『如何利用A片來讓夫妻關係更如魚得水』。

    昨天在杜律師處的文章看到女人對於自己老公有性幻想的對象,會有哪種歸類法,當中也牽涉到AV女優。

    我知道有些人是認為老公看AV就是心中想出軌了,我只能說基本上這些老婆是要求一個有正常慾望的男人,在結婚後連覺得其他女人性感或漂亮都不行。對這種女人,我會說可能只有把人家的眼睛挖出來後,才能符合她的要求。

    基本上女人會覺得你對她的閨蜜有性幻想,比你對波多野有性幻想,來得更嚴重。

    她可以接受你想上波多野,反正你是不可能上到的。除非她的閨蜜像波多野,那你就不要給她知道你想上波多野。但,如果你老婆主觀覺得她的閨蜜就很像你想上的女優,我只能說『你不好運』。

    當然男人也一樣,自己老婆看到 Keanu Reeves而流口水,大部份正常男人會覺得沒甚麼問題,但如果發現妳看他身邊的朋友也有部份流口水的表情,就有問題。又或者你主觀的覺得她公司內的一個高層很像Keanu Reeves,你可能就會擔心了。

    那麼如果純粹只是對AV女優有性幻想的問題,是否那麼簡單?

    舉例,在AV界,都是女優的數量遠遠超越男優很多倍,換句話說,只要你看的量夠大,你應該也會找到一些女優的樣子就好像你老婆的閨蜜(死未? )。

    其實,更精確的說法是,只要量夠大,你也會找到一些女優是很像范冰冰、希拉里、或河馬。你老婆的閨蜜有點像林志玲,你對她有性幻想的話,說不定你會夜深人靜時,用波多野來替代了老婆那位像林志玲的閨蜜。

    那麼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如果你想上老婆閨蜜的慾望可以透過深夜的視覺替代品來自我宣洩掉了,如果這是個好的替代品,你就可能沒有動力去實現這個危險的慾望。

    要記得,人的本性是貪,同時人的本性也是懶,如果不用付出太多又能解決掉貪的話,除了道德和面子,這不失為維持不跨越防線的一個方法。

    不少的人認為AV會讓民眾看了後,會引發更多的強姦案,實際上的數據是讓人驚訝的。

    目前針對AV的研究研究有不少了,特別是當一些國家在特定的年代逐步的合法化A片時,性犯罪的數據有沒有提升?

    答案是沒有。

    不但沒有,還下降了。如果用會看多了A片,男人就會更想侵犯女人的話,網絡時代的A片不但更容易看到,數量已經達到只可以用『無邊浩瀚』來形容。在美國的數據,從1995年開始,強姦率下降了44%。

    同樣的數據也在丹麥、瑞典、德國看到。而且在一些原本是禁止A片的國家,在政治變遷後而准許了色情片,性犯罪同樣的下降。(可以搜尋論文 Pornography and rape: theory and practice? Evidence from crime data in four countries where pornography is easily available)

    其實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們小時候看了Tom and Jerry,或有暴力的動作片,不代表我們就會變成習慣肢體暴力的人。小孩看了超級英雄電影後,相互的拿雷神的鐵鎚或裝成Ironman的手炮攻擊對方,其實是讓小孩心中演練者攻擊性的動作,這不會讓他們長大後變成暴力傾向者。

    每逢有少年在學校開槍殺人的事件時,很多人會很機械式的認定這就是年輕人玩太多打打殺殺的電玩,導致有殺人的傾向。但根據兩位心理學 Patrick M. Markey 和 Christopher J. Ferguson 的研究,在學校射殺的少年,其實是比同年紀的更沒興趣玩這些有射殺的電玩。

    而且跟A片與強姦的研究一樣,暴力射殺電玩的銷量大增時,暴力事件的犯罪率是下降的。

    其實這與後期儒家的派別的疏導情緒策略,也是相關的。

    儒家很重視守中與守和,和是指情緒已經發起了後,如何節制。歷來的儒家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疏導情緒的方法,是看崑劇。例如,如果自己動了想出軌之意願,可能就要選某角色有春心蕩漾的情節,從觀賞劇中情節而自我對號入座,進而把情緒疏導。

    那麼你們可能會想問我『江魔,你是否想說看A片會減低出軌呢?』

    不是,A片和出軌的關係,不是那麼簡單。

    首先,用回儒家的那個看劇疏導情緒,它和A片有很大的不同,崑劇是有很多內心戲的,A片是沒有內心戲的,就算有的話,男主只是跟引誘他的女主說『我已經結婚了啊!』然後女方就露奶問:『難道你不想?』接下來就是開始打炮的情節了。

    確實的有好些統計是發現有常看AV的人會對現有的關係不滿,更高的背叛率和離婚率,但這就是關聯性和因果關係的課題(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到底是因為看多了AV所以才會對自己的性關係不滿?抑或是本來就不滿,所以會去看更多的AV?

    我這樣講好了,如果你本來就對和老婆的性關係不滿,看更多的AV確實會讓你更不滿。

    但是否老公不看AV就能解決問題呢?

    不會啊,因為他本來就對妳們之間性生活不滿,不關AV的事。很多人在解決伴侶問題的時候,是看病徵而不看病因。

    我在我的追女班中有告誡那些剛學追女的男士,如果要有動力去把妹,最好暫時要戒看AV打飛機。

    我會建議如果平日有用A片解決慾望的習慣,要有動力去實體撩妹,起碼要給自己一些挑戰,如:沒有搭訕多少個美女,或沒有跟多少個數額的女生約會的話,就不准用A片解決性慾。

    為甚麼要這樣做呢?

    解決不到的慾望,是會自動尋求出路的,往往會推動人去做一些實際行動。而且我也強調的告誡如果學生中有人平日有買性服務的習慣,這時候也要停止。不然的話你搭訕或邀約了幾次都被拒絕,你在挫敗感之下,可能就會用買性服務來做正規把妹的替代品,反正買的都不會拒絕你啊!

    銀幕上的波多野,每次你點擊的話,她的大腿會用千百種不同的方式來開張,從不拒絕。

    總結一下AV和男女關係的課題:

    1)老公對老婆的床事不滿,主凶不會是AV,更簡單的答案是大部份男人在跟同一個女人維持性關係一段時間後,性慾的強度就會遞減。

    而且你老公也不是跟妳在一起後才開始看AV的,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一直都有看,甚至還沒認識妳之前的十多年可能都常看了。如果看了性感女神AV就會對老婆不滿的話,他當初選擇跟妳在一起,妳是怎樣把波多野比了下去呢?

    妳有這麼強嗎?

    2)研究的顯示,更多夫妻性生活不滿,是因為雙方沒有把自己的性需求、性感受和性體驗跟對方溝通過,大家好像自閉症一樣的,主觀認為對方應該喜歡或不喜歡怎樣的性行為。

    妳平日都不叫床的,妳也以為你老公沒發出聲音就表示他很專注的閉目感受快感,但人家可能覺得很悶,所以閉目想念波多野來維持硬度才能侍候妳。老公可能也以為老婆皺眉的表情就是很爽,但有可能人家是很痛。

    要怎樣溝通呢?

    不是不可以大家坐下來開家庭會議,不過更簡單的就是討論AV或電影裡面的性愛情節。如果老公有跟老婆分享過他有印象的一個情節,是女優的嬌喘是讓他很High,老婆就知道你的口味。老婆不一定要學女優的吶喊,但起碼注意到自己在床上很靜的話,妳就可以開始研發自己派系的叫床表達法。

    3)我在追女班裡面有講過,如果你遇到正在熱戀期的女生,你即便跟她的互動擦出了火花,那個火花是不會幫到你,反而是會匯歸到她熱戀中的男朋友身上。

    從這個現象,我也建議男人如果是一直都有看AV的話,你在熱戀期的時候,甚至是剛開始熱肏期(性關係的初期,大家的性反應都是很新鮮),不要刻意的把A片戒掉,因為這段期間任何激起你性慾的,都很容易的匯歸到你跟你女朋友身上。

    如果AV激起的性慾有辦法一早就連接在女朋友的身上,將來她成了你老婆,你有機會還能把陸續被AV激起的慾望匯歸到她的身上。

    江魔註:但要記得,不要在跟女朋友性交的時候,習慣了性幻想。如果性交的時候要用性幻想,你就沒有時間注意到你女伴的性反應。

    4)如果熱戀期早就過了,跟老婆之間的性慾已經遞減,甚至你們之間的慾火幾近餘燼,但你還是一個有性慾的男人,外間又有誘惑,確實是很容易出軌或去買。

    這就要看你還有沒有意願要重燃對太太的慾火,一些男人只要不出軌就已經OK了,他可能就把A片當成解決性慾的管道。

    如果想重燃,是否不要看A片,最終慾望逼不得已就在老婆的身上發洩呢?

    我覺得不一定,戒AV所產生的性慾張力可能會選擇老婆以外的管道發洩。所以我會覺得要用 NLP 的心錨技術,把你『莖有所屬』的女優或AV情節的慾念,匯歸到老婆的身上(或連接到她的下半身)。

    如果你是個AV常用者,請記得在你用到接近高潮前,閉上眼睛回想你跟老婆之間床戰的情景,例如:你俯視她躺在床上的樣子、她坐在你身上的模樣、或簡單她下體給你的口感等等,回想的當兒你也接近高峰,就繼續的回想情節,手部動作暫停。重複多幾次,每次接近高潮時,不再觀賞AV,閉目回想與老婆的床戰情景。

    你不但會把AV所能激發的性慾開始與老婆連接,同時也訓練到自己在床事上能夠控制節奏而拉長享受度。

    換句話說,一般人是跟多年的老婆性交時幻想女優,你則是跟女優交功課時幻想老婆。

    5)雖說AV能夠成為出軌的替代品,但要節制出軌的話,我覺得直接找關於出軌的劇情片來看,特別是有描述決定出軌之際的那種內心掙扎,你就可以從電影中預演過這種矛盾的情緒,以後真的發生時,你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當中我覺得 Lost in translation可能會有接近儒家那個『將發未發』的要求)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有覺得你有需求要做了善事才會心安理得,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 犯罪心理學出路 在 美劇癮 歐美娛樂資訊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18 22:00:01
    有 59 人按讚

    #沉默的羔羊外傳 #CBS新劇 #電影第一部後女主角後續故事
    【沉默的羔羊 外傳 CLARICE 初評】
    評分:IMDB 6.3 / RT 🤢 33% / 九叔★★★☆☆
    『堅實的演員組合與良好的開場氣氛被原著傳乘的壓力壓跨,如果拋開原著陰影作為新驚悚犯罪劇來說不無可以一看的水平,可惜在種種不利因素下似乎看不見有光明的出路! 』

    ◼故事
    故事設定在 1993 年《沉默的羔羊》第一部事件發生後的一年,第一部女主角Clarice Starling(Rebecca Breeds)在事件後由FBI實習生變成總部犯罪行為心理學的一員,每天以工作隱藏連續殺人狂魔「野牛比爾」事件及「漢尼拔」的創傷後遺症當中,失眠、自我嫌惡與及種種對案件的恐怖回憶纏繞著她!
    電影第一部女兒遭到野牛比爾綁架的參議員Ruth Martin成為司法部長,而新的連續殺人案的出迫得她要將Clarice拉到前線,強迫她加入特別犯罪小組追捕新的連續殺人魔....

    ■開季
    Rebecca Breeds飾演電影由Jodie Foster主演的FBI探員Clarice Starling,Rebecca 在氣質與容貌上都與後者相似。Rebecca Breeds更特意跟隨Jodie Foster West Virginia口音演出。
    配角方面以TWD的Michael Cudlitz及House 的Kal Penn較為人熟悉,而其他的演員群一起組成了堅實配角群。

    撇開《沉默的羔羊》的陰影,開季有像Netflix劇集Mindhunter的懸疑與及追捕變態殺人犯的感覺。
    而由電影第一部帶來的關系與發展都吸引,比如電影中Clarice與其他男性主導的FBI探員格格不入的關系、由野牛比爾手中救出的少女Catherine對Clarice病態般的依賴等都算某程度上繼承《沉默的羔羊》的設定與情緒。

    可惜新的“凶手”在故事現身後,劇情就馬上走向犯罪劇公式與政治正確設定,而且劇情充滿漏洞,讓人不能與《沉默的羔羊》緊密深沉的故事聯系上,後段更可以用馬虎與沉悶來形容,著實可惜。

    ■難有期望
    《沉默的羔羊》特色當然是讓人沉迷的角色關系,但新劇中卻暫時欠奉。劇中當然不會有Hannibal的出現,勉強要說上面提到Catherine對Clarice的畸情依賴可以歸類為相似元素,但可惜未能營造出足夠的吸引力。
    而且劇本設定在電影第一與第二部的十年間,限制故事的發展對將來故事甚為影響。

    大家最希望見到不同系列的其他電影及早前的《Hannibal漢尼拔》有聯系或相關演員出現吧?
    但相信機會甚微!因為今次改編的版權只限小說,而早前《Hannibal漢尼拔》劇集的版權則在NBC手上,所以大家對今次CBS的新版《沉默的羔羊》外傳 Clarice不應有有太大期望。

    ~~~~~~~~~~~~~~
    #JoinPatreon啦 !
    ★ 美劇癮3.0: Patreon戶口啟動 ★
    https://www.patreon.com/meikeknin
    美劇癮成立5年以來感謝大家支持!
    2021 Patreon戶口正式啟動:person_bowing:
    ★付費會員將會得到粵語Podcast先行收聽
    (Podcast釋出流程:Patreon → 約一周後youtube )

    ★Patreon獨家節目及文稿
    包括:焚總吐槽/推薦 I 九叔、Ricky 及 Allen 主場單機 I 煲劇廢噏Lunch姐 及 配樂“導”人 阿腸 獨家文章 I 及 其他新形式節目

  • 犯罪心理學出路 在 葉漢浩 Alex I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7 08:43:29
    有 100 人按讚


    個計劃我有份參與,希望大家了解咗之後,考慮支持一下,至少畀個like

    //讓被捕年輕人重拾盼望 你我有責
    2020年5月14日 信報

    譚雪欣 宋陳寶蓮 黃裕舜 宋恩榮

    在過去一年來的反修例運動下,香港出現前所未見的社會撕裂。自2019年6月以來,更有大批市民因參與示威、集會或觸犯法例而被捕,當中包括大量青少年。根據保安局的資料,截至今年2月底,共有7613人因反對逃犯修例風波被捕。因為被捕人士眾多,當局只處理了約兩成的案件,尚有八成候查,其中約六成是25歲以下的青少年,估計約有3500名青少年要面對漫長的司法程序。

    本文倡議當局應該盡快處理被捕人士的案件。反修例運動至今已經接近一年,漫長的等待和不確定性容易帶來焦慮。「遲來的公義」損害公義的原則,也容易使公眾懷疑香港的司法制度。

    彈性處理勿單純嚴懲

    根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公布一項歷時10年長期香港人口精神健康問題研究最新發現:「今年6月至7月間,出現疑患抑鬱症的比率為9.1%,明顯較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的5.3%高,亦是十年來最高。」此外,潛在自殺風險為4.6%,傘運時則錄得3.6%。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稱之為「精神健康疫症」。香港精神科醫學院今年1月3日一項關於社會動盪對精神健康影響的調查指出:「19歲或以下受訪者,有近六成(57.1%)出現中度至嚴重抑鬱症狀,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其次是20至29歲,有兩成多(23.5%)。」

    過去一年,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運動,為香港人帶來前所未有的身心壓力。在反修例運動影響下,香港年輕人經歷了嚴重的情緒起伏和焦慮,被捕青少年更面對司法程序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焦慮及隱性污名化,也會蒙受家人及朋輩可能對他們加上的負面標籤。現時政府及坊間為年輕人所提供的心理輔導未必能夠充分反映他們情況的複雜性,也未必能達至政治中立的條件。

    在法治社會,觸犯法例便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不過香港或外地的法律制度,皆有一定彈性,對年輕人,特別是未成年的青少年,會有較寬鬆的處理。此外,還要考慮一系列酌情的因素,例如當事人有悔意、過往品行良好、沒有犯罪紀錄、行為動機並非為了私人利益等。反修例事件中被捕的青少年,不少人符合上述多個酌情的條件。

    在本港法律制度,有以下兩類方式處理觸犯法例的青少年:第一類是干犯較輕微罪行並有悔意的青少年,他們較有可能符合「簽保守行為」或「警司警誡」兩種不留案底的彈性安排︰前者由控辯雙方同意案件以「不提證供起訴」及「自簽守行為」的方式處理,在裁判官批准的情況下撤回控罪;後者則對未滿18歲的少年進行「警司警誡」而毋須起訴。這兩種彈性安排容許他們不留案底,亦免除漫長審訊的煎熬;同時也讓警方、律政司及法院可以集中資源加快處理較嚴重的案件,可謂一舉三得。

    第二類則包括干犯較嚴重罪行或不願意接受「簽保守行為」或「警司警誡」安排的青少年。他們需要面對起訴,如果罪名成立,量刑輕重需要考慮以上列舉的一系列酌情因素。

    到今年2月底,有7613人被捕,其後500多人無條件釋放。在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司法程序的1200多名被捕人士中,有52人被定罪,25人「簽保守行為」,並有6人經「警司警誡」後獲釋。估計3500名候查的青少年中,涉嫌干犯輕微罪行及有悔意的為數不少;至於涉嫌干犯較嚴重罪行的青少年,如果罪名成立,也有不少人符合以上列舉的多項求情因素。

    心理輔導助修補撕裂

    本文倡議政府盡量以「簽保守行為」及「警司警誡」兩種方式處理干犯輕微罪行的年輕人,因為他們如果被判監或被判處較為嚴苛的懲罰,可能對其身心構成嚴重影響,長遠來說不但有可能對學業構成負面衝擊、導致他們遭受社會排斥,以致在重新就業或投入社會之時遭受困難,更容易令他們及認同他們的社會人士及朋輩對司法及政府管治產生根深柢固的不信任和憤怒。這些後果不但對維護法治的認受性及公允性有害無利,更會導致社會長遠撕裂。

    除了較具彈性的司法處理,我們也同時提倡成立一個獨立於政府的民間心理輔導計劃,協助以上兩類被捕青少年克服心理障礙及難關,從而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我們提倡一個以「青少年為本」的輔導模式,建基於青少年全面發展框架的計劃,協助年輕人善用潛藏的心理抗逆力渡過現有難關,促進他們對自身行為有所反思,並為將來發展作出準備。輔導計劃邀請不同專科的專家參與,包括社工、心理學家、家庭治療師、精神科醫生及律師等,為被捕青少年提供跨學科的全面輔導團隊。這個跨專業輔導計劃對象包括青少年的家人或監護人,他們皆可自行選擇是否參與輔導計劃,從而幫助年輕人與親人及朋友重建互信,協助修補政見對立造成的撕裂。

    須知道心理輔導支援及司法程序靈活化乃是相輔相成的方針,透過雙方配合,更有助於解決以上所提出的種種問題。

    計劃將會為參與者提供一個詳細的社會心理評核報告,目標是能夠準確反映出青少年的社交及心理進展。如果當事人願意,報告可提供給予警方、律政司或法官考慮,作為第一類被捕青少年是否符合「警司警誡」或「簽保守行為」條件的參考,或者作為第二類青少年被判罪名成立之後的求情依據。計劃參與的決定權在被捕青少年手中:計劃提供輔導及個人抉擇所需的準確資訊,特別是被告是否選擇「簽保守行為」需要考慮的風險及利益,確保被捕青少年的選擇權及自身利益受到保障。
    長遠來說,香港如果要保持穩定發展,不可以只着眼輸贏和一時之爭,而破壞了社會根本的共融及包容。重啟對話、推動民生、經濟及政治政策,這些改革的前提是社會有足夠凝聚力及跨政治光譜對各方人士的包容。此計劃讓最終被判無罪或罪行較為輕微的年輕人,能夠更快在避免留下案底的情況下重新融入社會。

    綜上所述,被捕年輕人固然需要面對自己行為的法律結果,但在合適條件下,他們也同時需要社會的正面鼓勵及輔助,以及司法機構的彈性處理,讓他們能夠走出過去一年的陰霾。

    相關隱憂及反對論點

    以下我們將會回應有關我們倡議的數點隱憂。我們也歡迎任何人對以上倡議與我們作出回應,以讓倡議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出大眾意見及利益。

    第一,有人可能會表示,以上方針令社會未能嚴懲違法行為,變相只會「縱容」年輕人繼續犯罪,破壞社會穩定。

    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可以透過「警司警誡」及「簽保守行為」處理的案件只適用於干犯輕微罪行並有悔意的被捕人士,他們一般沒有犯罪紀錄,往往並非在深思熟慮的情況下觸犯法例。本文倡議的輔導計劃可以幫助他們反思自己過去有可能牴觸法律與秩序的行為,從而面向未來,培養他們在推動民主、自由、公義的時候,同時尊重法紀。

    反之,過長的審訊過程和嚴厲的處分會導致他們愈走愈遠,對培養正確法治觀念於事無補。最後,嚴懲這些年輕人只會造成法院資源分配不當,實際有違更生公義原則。

    第二,有人擔心,此計劃或會取代任何可能進行的「特赦」,並有違五大訴求中「釋放被捕示威者並撤銷控罪」的訴求。
    我們在此必須澄清,以上計劃並不是一種「特赦」。現時香港沒有「特赦」所需的政治環境及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等待可能永不出現的特赦,還是在現行法律框架容許下追求最大程度的彈性,嘗試走出一步,能夠切實地協助被捕年輕人?在現有政治限制及反覆考慮下,本文的倡議能夠有效平衡各方利益,讓年輕人能夠──姑勿論最終司法程序的結果──得到全面的輔導及支援。與此同時,我們認為任何明顯展示出對自身行為反思及有歉意的年輕人都值得社會給予一次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對人生影響減至最少的情況下重新融入社會。另外,從政者固然需要反思為何我城出現如此嚴重的政治動盪。不過有關反思、檢討及調查社會因反逃犯修例所反映的種種深層次問題,並非本文處理的範圍。

    第三,被捕年輕人如果選擇接受「警司警誡」或「簽保守行為」,需要表示悔意,是否「投降」或背棄民主運動?

    我們必須明白,當事人只需要對特定的違法行為(例如使用暴力)表示歉意,與是否繼續支持民主運動並不相干。歸根究柢,年輕人參與反修例運動的背景、動機及觸犯法例的原因千差萬別,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也是他們自己,其他人固然可以有不同意見,然而卻必須尊重當事人的選擇,我們只可以盡量提供仔細衡量得失的參考。

    當年香港大學學生圍堵校委會案,時任港大學生會長馮敬恩面對3項控罪。經過一年多的反思,他選擇向校委道歉,並在求情信中表示歉意。結果裁判司接納他有悔意,判處社會服務令。馮敬恩公開求情信全文,向支持者及社會清楚交代,事後他也沒有背棄民主運動。

    第四,也有人可能擔心,計劃會否假借「輔導」為名,向青少年灌輸特定的政治觀念或某些既定立場?

    我們了解此憂慮的出發點。有見及此,我們倡議計劃必須由財政及運作上獨立於政府的專家團隊策劃及進行。被捕年輕人有權選擇是否參與計劃。輔導團隊必須恪守專業精神,保持意識形態和政治意念中立,並尊重被捕青少年的選擇權,否則只會加劇社會撕裂,對修補關係於事無補。

    香港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過去一年對社會構成的創傷,我們必須妥善處理。在如今針鋒相對的政治氛圍裏,任何能夠跨越政治立場而達致共識的出路,我們認為都值得嘗試。請給香港一個機會,請給年輕人一個機會。

    「民智行動設計智庫」成員,依次負責法律、輔導、政治哲學、經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