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犯罪心理學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犯罪心理學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犯罪心理學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犯罪心理學例子產品中有3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

犯罪心理學例子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07:31:09

【Mindhunter 入門】⁣ ⁣ 不知説起殺人犯,第一時間你會想起誰?一樣米養百樣人,連環殺手也不例外,犯罪心理學就將連環殺手簡略分為 4 大類。⁣ ⁣ 其中,以「權力型殺手(Power/Control Killer)」最為常見。這類殺手通常缺乏自信、害怕被拒絕,或有童年受虐陰影。在殺戮過程中,...

犯罪心理學例子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23:51

太主觀的人說話都不可信? - 不小心就以偏概全的尖角效應 逛街的路上,你看到一個女孩子聲嘶力竭地喊: 「你到底憑什麼背叛我?你為什麼不理我?」 憑著這幾句台詞,再加上男生納悶的表情,當下的你會怎麼判斷這件事情呢?對應上平常戲劇裡的劇情,往往會認為這個女生大概就是總是要人陪的公主病,然後這個男生木...

犯罪心理學例子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12:54:10

跟大家聊聊這幾天在心理專業社群炸開的一件事。 一個匿名的粉專打著「 #傾聽」的名義,自述雖沒有心理專業證照但也可以助人,要收費但不是要做治療,所以不可以說是違法哦,完全避開了法規限制。 遇到心理/情感上的困擾,為什麼找心理專業人員是比較好的選擇呢? 很多非心理專業的人都會說:憑什麼助人一定要心...

  • 犯罪心理學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07:50:31
    有 157 人按讚

    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amer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造局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三位學者共筆,他們都是在 AI 和 大數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分別是《經濟學人》雜誌資深編輯庫基耶(Kenneth Cukier)、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歐洲管理科技學院教授,決策、模型暨數據中心主任德菲爾利科德(Francis de Véricourt)。

    他們發現在 AI 崛起和世局動盪的現在,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之一就是「決策能力」,而要擁有好的決策能力就必須掌握許多不同的「思考框架」。因為當一個人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的選項,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深諳此道的人就被稱之為「造局者」。

    這本書從人類如何做出好的決策出發,談到建立思考框架的重要性,也提供我們三種最重要的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在書本中段,則說明了遇到瓶頸的時候,如何重啟另一個思考框架。在後半段則說明了我們該如何學習更多的思考框架,以及讓自己擁抱更加多元性的策略,並且培養敏銳的心智。

    如同這本書的介紹影片裡談到的:生活中一切都需要抉擇,而做出更好抉擇的秘訣,就在於思考框架。駕馭這種思考方式可以讓你更瞭解世界、改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促進社會進步。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夠勝過機器和 AI 的因素。成為「造局者」正是未來人才必不可缺的關鍵技能。
    .
    【什麼是造局者?】
    以標準的定義來說,「造局者」(Framer)指的就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一群人,他們建立了聯邦政府的框架。因為美國憲法就像是一個思考框架,用來定義和界定聯邦政府的職權及程序。而在這本書中,造局者指的就是那些「懂得建立和運用思考框架的能手」。

    這本書要講的重點之一,就是無論人們的地位高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造局者:「能夠發揮和建立思考框架,或是重啟思考框架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整個世界有所不同。」作者也不斷強調建立思考框架所需要的技巧,可以靠著訓練與經驗不斷進步。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操作指南。
    .
    【什麼是思考框架?】
    在1970年代,「心智模型」(Mental Model)的概念開始流行,人類的推理並非以邏輯形式在運作,反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人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我們對於世界萬物的思考方式,會受到你「相信」這個世界如何運作而影響。因此,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心智模型在思考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而在這本書中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就是我們選擇和應用的心智模型,這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決定我們如何行動。面對一個新的情境,我們也可以用思考框架去歸納和歸類,並且想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應用到這個全新的情境裡面。

    舉例來說,當我們要畫地圖的時候,經常會採取「笛卡爾直角坐標」的思考框架,這上面有X軸和Y軸的維度可以幫我們用2D的觀念畫出相對的距離和位置。可是當你要在台北市搭捷運從A地到B地的時候,反而採用「捷運地圖」的思考框架比較有效,雖然捷運地圖的站點之間,距離和位置都不是真實的呈現,可是卻能幫助乘客直覺地理解:下一站要去哪裡。這時的重點就不是距離和位置,而是清楚地辨認出目的地的站點該搭乘哪一條線。

    所以當我們問:「哪一種地圖最好?」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意義,而是會因為使用的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所以,也沒有什麼叫做最正確的思考框架,都是要看情況和目的而定。讓自己成為建立思考框架的能手——也就是造局者,就能懂得如何選擇並且應用思考框架,這會是各種決定與行動的基礎。
    .
    【思考框架的轉變】
    在聊主動建立思考框架之前,讓我們先看一個被動轉換思考框架的真實故事,這是書中提到一段關於朗讀到默讀的閱讀框架轉變。在西元11世紀之前,歐洲大部分都是在教堂才會有閱讀的行為,而且都是以「集體朗誦」的方式在進行,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參與一個讚頌神的集體活動。但是到了11世紀之後,開始出現另外一種閱讀的框架,也就是「默讀」。

    默讀讓閱讀這件事情不再是集體的體驗,而是一種個人的經歷。每個讀者都可以控制自己要讀快一點或慢一點,你也可以重複閱讀某一些篇章,自己可以慢慢思考書裡面的內容,產生新的點子,促進獨立思考。到底,是什麼東西造成了人們從朗讀的閱讀框架,轉移到默讀的閱讀框架呢?

    在早期的書籍和文章裡面,常常沒有標點符號,字跟字之間也沒有空格,就像是一連串的字母之間不斷地延續。這種情況下光是要閱讀就非常困難了,想要默讀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集體朗讀就有它的功能,因為在一群人裡面,總會有人過去曾經讀過這篇本文,還記得某些字跟段落該怎麼念,就可以帶領大家一起朗讀下去。

    在後來才出現了一項創新,書籍的字裡行間,開始有了「空格」和簡單的「標點符號」,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有人帶領,許多讀者可以自己進行斷句,獨自閱讀一本書了。於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切換到另外一種閱讀框架。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因為這一整個新世代的讀者都可以自行默讀,有助於人們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出更多元的思考框架。
    .
    【建立思考框架的三個方式】
    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有三個:想清楚因果關係,想像出平行現實,運用物理學定律制定適合的限制條件。這三個特色正是應用思考框架的時候最重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框架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而且是尋找解決方案的工具。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方式:
    .
    1.#因果關係
    人類運用因果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可以更容易理解世界,也有助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人類是天生「因果推理」的機器。相較起來,AI 科技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因果思維,而是需要人類幫忙設定。舉經典的 Dota 電腦遊戲來說,這是一個兩隊人馬 5 vs. 5 互相廝殺,力求破壞對方大本營的遊戲。

    科學家找來遊戲高手擔任 AI 策略的開發人員,設計了一些獎勵因素,讓 AI 跟自己進行的數百萬次的對戰,反覆嘗試錯誤,找出最好的操作手法。但是當 AI 跟人類正式交鋒的時候,人類還是取得了上風,尤其在團隊合作上面 AI 顯得像一團散沙。

    後來,開發人員發現說,一般玩家會分成三個階段來安排戰鬥,所以開發人員就依照這樣的順序安排程式,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策略,調整獎勵的優先次序。然後開發人員就發現說一開始機器人通常只會照顧自己,所以還得幫他們建立「團隊合作」精神的框架。他們建立起了一些跨越個人遊戲角色的「超參數」,調整成一隻要達成共同獎勵的團隊。經過這一些修改之後,AI 反過來把人類打得落花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電腦不是自己學會這些事情的,而是因為人類先輸入了一些「因果框架」的獎勵因素,才可以讓這些運算發揮它的功效。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其他像是圍棋和西洋棋遊戲的對決,真正的突破並不在於機器高速的數字運算,而在於人類調整了 AI 對於因果關係(獎勵)的思考框架。
    .
    2.#平行現實
    書中的說法是「反事實思考」,但我認為有點難懂,用「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比較好理解。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跳脫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想像出一個全新的情境,問自己:「如果……會怎樣?」就像是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或者是科學家透過抽象理論設計出全新的實驗。透過想像出一個平行現實,我們可以將因果關係轉換成實際行動,測試看看可能有什麼影響,帶來什麼後果。

    心理學家高普尼克(Gopnik)認為這種能力其實在人類孩童時期就已經具備了,他還把嬰兒稱為「搖籃裡的科學家」,她設計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名叫「贊多測試」的假裝遊戲(贊多指的是顏色鮮豔、形狀可愛的物體)。

    實驗的第一階段,高普尼克和孩童待在同一個房間,孩童會學到一個因果關係:把贊多放到一個機器上面,機器就會播放生日快樂歌,幫一隻猴子玩偶慶生。然後,在實驗的第二階段,會有實驗人員走進來把機器和贊多拿走,高普尼克和孩童一起露出失望的表情。

    這時候高普尼克會拿出一個「盒子」、兩個不同顏色的「積木」,並對孩童說:「我們假裝這個盒子是機器,這塊積木是贊多,另一塊積木不是贊多。」接著她鼓勵孩童繼續幫猴子玩偶慶生。此時,孩童挑選了正確的積木,放到盒子上。即使她把兩塊積木的定義互相對調,孩童都能夠選到正確的積木。

    這個假裝遊戲的實驗,證實了人類自幼就擁有了反事實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可以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高普尼克發現,更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就能對平行現實做出更好的推論。她說:「嬰兒和幼兒就像人類社會的研發部門,至於成人這是那些單調無聊的製造與行銷部門。」許多人在成年之後,反而容易落入單一現實的思考方式,而忘記了我們天生就有想像平行現實的能力。
    .
    3.#限制條件
    作者提到,所謂的建立思考框架,並不是任由想像力無邊無際地飛翔,也不是像斷了線的氣球到處亂飄,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條件限制」,有助於約束我們的想像力,讓平行現實的想像維持在可以執行的程度,這才能讓思考光架真正發揮效用。

    書中舉了一個很像電影裡才會發生的真實故事「恩德培行動」,這是一個以色列精銳部隊在恩德培機場的行動中,從恐怖分子手裡救出人質的戰鬥情節。1976年,恐怖分子綁架了飛機上106名人質,關押在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航廈中。當時烏干達獨裁者跟以色列當局並不友好,出動軍隊肯定不是好的選項。另一個方案是讓突擊隊員假裝成獲釋的巴基斯坦犯人,但太容易被看穿了。還有人提議讓突擊隊員降落在機場旁的湖裡,但是湖裡有許多鱷魚,而且任務結束之後這麼多人該怎麼全身而退?

    評估了各種可能選項後,在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以色列想出了一個奇招:讓突擊隊搭乘運輸機在夜間降落到機場,搭乘機場內常見的車輛前往航廈,消滅恐怖份子、救出人質之後搭乘運輸機直接回國。他們在空軍基地搭建了航廈的等比例模型,透過少數獲釋的人質口中知道人質的大約位置,並且一次又一次地排練所有行動,講究到每一秒、每一步該怎麼進行。

    在一個沒有烏雲的午夜,29位突擊隊員搭乘運輸機降落機場,他們身穿烏干達軍隊的服裝開著機場車輛前往航廈。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擊航廈,只花了十分鐘就解決所有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帶著人質直接搭乘運輸機返回以色列。整場行動中只有三位人質喪生,而且連烏干達政府都還來不及反應。這個故事從天馬行空的平行現實裡,限縮了各種條件,找出了最可行的方案,最後成功執行了這次任務。
    .
    【重啟另一種思考框架】
    當你想要解決一個全新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還沒有人曾經解決過的問題,你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先透過兩個步驟來思考:(1) 先從自己腦袋裡的框架庫找找看,有沒有其他適用和類似的框架、(2) 檢查其他不同領域的框架庫,看看有沒有能夠直接借用,小幅度調整就可以使用的框架。

    如果這兩個步驟都找不到適合的框架庫,那麼才嘗試最困難、也是最後的殺手鐧:「發明新的思考框架」。作者提醒道:「切換到不同的思考框架,能讓你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但這也有風險。」一旦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思考框架,帶來的報酬可以是相當可觀的。

    書中有一個重啟框架的例子很值得我們參考,美國紐澤西南邊的小城市康登市為了改善當地的犯罪率,直接解散整個警察隊伍並且重整執勤策略。當時城市的治安非常糟糕,市容也很破舊,到處都會發生大小程度不同的犯罪。這還不是最慘的,警方栽贓、造假、暴力執法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民眾除了害怕黑道,也非常害怕警察。

    當地首長找來社區領袖和居民共同商討,最後決定放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貼膏藥方式,採取全新的執法策略。解散警隊之後,他們精挑細選和新聘任的警察,改變了巡邏的方式。他們逐家登門拜訪、自我介紹、談談可以幫忙居民什麼。警察在街頭舉辦派對,和民眾聚餐,和小孩打籃球。

    過去的思考框架是「警方將人民視為罪犯」,但是新的思考框架則是「警民一家親」的社區群體,警察從原本打擊犯罪的戰士,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當中親切的守護者。最後,康登市的犯罪率下少了一半,謀殺率少了六成,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案件少了九成五。重啟思考框架的方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
    【創造多元性的四種策略】
    作者指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想要擁有多元性就代表要接觸大量的想法和觀點,其實那是抓錯了重點。多元性的優勢不是來自於數量,而是來自於差異。找出七百個類似的想法,不如找出七個不同的想法來得有價值。如果一個工具箱可以有七種不同的工具,絕對會比擁有七百把錘子的工具箱更加實用。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多元的思考框架,就是要刻意的去營造,以及一起維護,這並不是一次的成功就可以高枕無憂。如同貝佐斯在《創造與漫想》書中提到的:「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人類本能的從眾傾向,以及社會自然而然的同質化趨勢,都需要我們自己刻意地、有意識地選擇,才能夠擺脫與眾趨同的自然發展,擁抱更加多元化的觀點和想法。

    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環境創造出多元性的樣貌,可以採取以下四種策略:擁抱變化,運用教育,鼓勵遷徙,容許摩擦。
    .
    1.#擁抱變化
    如果一個思考框架一直以來都行不通,最好的做法就是擁抱改變,試試看別種思考框架。書中舉例同性戀婚姻的推動者,把美國從1995年支持同婚的人從25%提高到2020年將近70%。以前的同志運動一直把婚姻當成是核心議題,也一直把爭取這種「法律權利」當作是重點。但是進展並不顯著。

    當時那種法律思考的框架,講究的是「法律權利」,但就是沒有效果。那種框架太缺乏想像力、太唯物主義,沒有說服力。到了2000年,他們研究很多民意調查還有焦點團體的意見,想弄清楚大家到底還有什麼疑慮。他們去思考說要怎麼樣用大眾的思考模式來談。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個價值觀的思考框架,鎖定大部分的人結婚的原因:「愛、奉獻、家庭」。

    他們把同性戀婚姻不再當成一種自由或者是權利,而是對於愛的表達與承諾。他們漸漸的讓大家知道,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框架,而且都同樣正當。到了2011年,第一次出現的黃金交叉,支持的人數正式超過了反對的人數。根據調查,只有14%的人會說這是一種「自由」,而有32%的人會說這是一種「愛」,是一種人類的情感。最後在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正式裁定的用憲法來保障同性伴侶的結婚權利。這並不是強迫民眾接受某種特定的思考框架,而是讓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夠共存。
    .
    2.#運用教育
    要建立起多元的思考框架,從教育著手是非常有效的模式。美國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就是去看美國的白人父母和黑人父母怎麼跟孩子談論種族。發自內心一片好意的白人父母,通常不會去刻意談到種族議題,因為他們相信「種族色盲」這種做法比較能夠讓孩子避免成為種族主義者。

    另一方面,黑人父母卻常常和孩子討論種族議題,在他們看來,這種種族色盲的做法就是在故意忽視各種明顯的歧視現象。例如逛超市的黑人被懷疑是小偷,開著車子卻無緣無故被警察攔下來,黑人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強調看到「種族的各種顏色」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影響。

    最後,這些社會學家發現,種族色盲的框架正好是種族歧視的主要來源,白人父母雖然出自於好意不想強調種族之間的差異,但也在無意之間,否認了有色人種遭受到歧視的真實狀況。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差異,抹去了多元性。要培養多元的思考,就必須認識到差異的存在,承認仍然存在的落差。
    .
    3.#鼓勵遷徙
    如果我們能夠鼓勵遷徙及流動,人們會把自己的文化和思考方式帶到別的地方,促進融合和變化。曾經有學者研究各個區域和城市的經濟成敗因素,發現了這些地區成功背後的原因有三個主要的因素:「科技、人才、寬容」。作者認為,「寬容」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那些現在最開放的地方,經濟表現就最好。因為這些地方有更大的思考地圖,會讓人能夠放手冒險,這也是思考框架多元化所造成的經濟紅利。

    像是美國被譽為一個民族「熔爐」,但是最近比較像一個「燉湯」,也就是讓裡面的好料都還維持各自的形狀。像是韓國人會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華人會住在舊金山的唐人街,拉丁美洲的族群住在德州南方,古巴人住在佛羅里達州,巴西人就住在波士頓。雖然這種文化融合的速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快速,但是不同的文化激盪之下,也為美國社會注入了很多元的觀點和看法。
    .
    4.#容許摩擦
    把社會上的摩擦,看成是這個社會的優勢、而非缺點。作者說到:「如果在社會裡面維持思考框架的多元化,確實會讓人們彼此之間感覺到不安很衝突,就是因為大家要看到彼此的不同,而且還要可以彼此互動。但畢竟,大家觀點不同、意見相對,本來就是正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哈佛法律學院的昂格(Unger)教授認為,如果要讓政治進一步的去中心化,就必須要用一些反事實的模型來做思考。他說:「當社會很果斷地沿著一條路前進的時候,應該要多方下注,以避免損失,也就是要允許在特定的地點或部門,跳脫一般的解決方案,實驗看看不同的國家走向會怎樣。」

    昂格鼓勵讓社會充滿摩擦,也鼓勵教育上面要用辯證式的討論方式,不要讓社會被束縛在單一的版本,而是可以嘗試其他的社會組織方式。運用和擁抱多元的思考框架,才能擁有多樣化的各種策略,再從中選取適合的方案。
    .
    【對思考框架保持警覺】
    這本書告訴我們,幾乎沒有錯誤的思考框架,只有不適合某種情況的思考框架。而且各種框架應該要有共同存在的權利。但是作者們提醒我們要保持一個警覺,他們說:「唯一要注意的是,這種慷慨的態度要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唯一』的一種錯誤的思考框架,就是拒絕其他的思考框架。」

    要讓框架多元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種框架可以彼此競爭、互補、對抗、共存。然而,如果有某一套思考框架的目的在於完全抹煞其他框架的存在,這就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作者們才說:「如果你聽到有任何人或團體,說只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放諸四海皆準,只有自己說的是真理的時候,千萬別相信。」
    .
    【後記:拓展想像的邊界】
    如果說另一本我很喜歡的《超級思維》那本書是心智模型的「百科全書」,那麼《造局者》就像是心智模型的「使用指南」。書中有清楚的概念和步驟,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學習更多的心智模型,以及該怎麼樣活用各種心智模型,並且在必要的時刻推翻自己的假設,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心智模型。

    這本書是今年我讀過的書裡面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也讓我的思考方式深受啟發的。作者們把故事和理論的比例搭配得恰到好處,從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和研究案例當中,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作者們要帶給我們的觀點,也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做多元性,以及為何要擁抱差異。

    從書中也可以發現,AI 並不會削弱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反而是增強了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因為 AI 無法自己建立思考框架,仍然只能依靠人類。人類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可以處理「假設之外」的新問題,能夠把心智模型的空間拓展到可以親身體驗的範圍之外,也就是能夠做到抽象與推理。人類只靠著極少數的資料,甚至是完全沒有新的資料,就能夠適應全新的、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情境。

    作者最後提醒到:「這是一個救贖也是一個警訊:一個人如果擁有建立思考框架的能力,就會保有價值。但要是放棄了努力,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情,就會失去現在人類的特權地位。」我們能夠想像的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RI8Kg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FRAMER
    使用期限:8/15~8/21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贈獎抽書

  • 犯罪心理學例子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1 21:09:08
    有 379 人按讚

    看新聞提到能恢復上學了!你家會送去嗎?
    #送去或是不送去都是家庭決定沒有對錯🙏

    雖然好亮在家蠻乖的,但我還是覺得自己給他的不夠豐富,加上一邊工作實在無法好好陪他啊,也捨不得他一直上網課,我想我可能會送去。

    🔸好上色超好清潔的水彩棒:https://pse.is/3h67zj
    🔸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35hxy
    🔸團印kidsread &lingumi :https://pse.is/3jpdux

    📌今天來複習這幾天好多讀者問我的!
    【為什麼孩子不聽話】自由與紀律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 #孩子的自由來自於他的自律。

    在小小孩學會自律之前,需要成人劃出規範替他設立規矩一致性的執行。

    許多人告訴過我孩子壓根不管他的規矩,總是拖很久最後在成人生氣孩子崩潰之下行動。

    📌你看出重點了嗎?👉拖很久等於沒有一致性
    舉個大家最愛用的「數到三」例子。
    💡數到三就要刷牙(規定)你要自己過來還是我抱你過來(兩個選擇)

    許多人是這麼做👉xxx要刷牙囉,趕快過來。「我不要我不要~~~」(重新再數一次*n次循環)最後在生氣硬壓著的情況下執行刷牙*每一天。

    💡為什麼孩子學不會「數到三要執行?」
    因為你的數到三不是真的數到三,以為透過柔性勸說聲聲勸導能讓孩子走向正確的路。
    #聲聲勸導有用的話妳家那位別人的兒子是怎麼回事

    你希望孩子自發性選擇你期盼的結果,但孩子還小,在他懂之前我們必須替他做正確的決定。

    📌一個數三的折衷作法👉拉長間隔一~二~~~~~~~~三,只數一次,立即執行後果(自己過來或是成人抱來刷牙)

    🌟不需要對孩子發脾氣,也不因為孩子當下狀況延後,等執行後果後再讓孩子消化情緒吧!
    #溫柔且堅定的替孩子做正確的選擇

    最近身邊孩子都在戒尿布,這個問題也蠻常遇到來討論。

    💡出門前要先尿尿,可是孩子都不願意去廁所。
    👉 尿尿這件事,是因為怕他不尿也許路上會尿出來對吧?那是因為「你怕麻煩」所以要求孩子。

    尿尿就跟吃飯睡覺一樣是勉強不來也不需要勉強的~尿溼是後果(雖然你會覺得在逞罰大人😂)但其實已經懂如廁的孩子是不喜歡自己尿溼的。

    我家的作法是出門前一定要去小馬桶(自己去或是我抱去),尿不尿都可以。

    💡孩子常常情緒失控崩潰怎麼應對?
    搭配這篇孩子重複犯錯:https://pse.is/LU57M
    👉 或許你會不開心會大哭,我理解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你有哭泣生氣的權利,請好好的傷心吧!

    親愛的寶寶,我愛你~所以我願意,
    每一次在你超出界線之際,我會拉你一把,提醒你紀律的標準,讓你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你會慢慢在平淡的生活之中,找到自由的紀律。

    ⬇️今天看到的文寫的不錯,幫你們劃重點⬇️
    💡若是孩子每天都讓你惱怒,你如何不累積怨恨?

    我的臨床個案經常來找我討論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問題。

    最近有位父親跟我提到,他晚上總是得大費周章才能讓兒子就寢,這個儀式通常包含45分鐘的戰鬥。我們計算過,每天45分鐘,一週7天就超過300分鐘,或5小時。

    每個月有4週都耗費5小時,表示每個月耗費20小時,每年12個月就耗費240小時,以每週標準工時40小時來看,等於耗去一個半月的工時。

    我的個案每年要花一個半月的工時無效又悲慘地跟兒子搏鬥,不必說,雙方一定都很痛苦。

    📌不管你用心多麼良善,不論你個性多麼溫和包容,你都不可能跟每年要花一個半月工時搏鬥的人維持良好關係,勢必會累積怨恨。

    就算無怨無悔,那些浪費掉的不愉快時光顯然可以運用在更有成效、更實用,以及較無壓力、較愉快的活動上。

    要如何理解這種情況?問題出在孩子還是父母身上?是天性使然還是社會的問題?如果有辦法解決的話,可以怎麼做?

    兒童和其他人一樣,不只有善的一面,因此無法不接觸社會就自行發展成完美的個體。
    兒童如果未加以訓練、管教和適度鼓勵,就更可能嚴重誤入歧途。

    🔸社會化的重要過程可以防止許多傷害,培養許多良善特質。兒童必須被塑造、受教導,否則就無法茁壯成長。

    這個事實明顯反映在行為上:孩子極為渴望得到同儕和大人的注意,這些關注能讓孩子成為有力又社會化的社群參與者,極為必要。

    兒童若是缺乏深切的關注,受到的傷害相當於或更甚於身心受虐,這種因失職而非犯罪所造成的傷害,影響同樣嚴重且久遠。

    🌟如果「仁慈」而懈怠的父母無法讓孩子變得機敏、善於觀察、頭腦清醒,而是讓孩子處在毫無自覺和未分化(在心理學上指個體未與外界區分開來)的狀態,孩子就會受到傷害。如果主要照顧者害怕面對衝突或混亂,因而不敢糾正、指導孩子,孩子也會受到傷害。

    以尚未學會分享的3歲小孩為例,她在父母面前做出自私的行為,但父母太慈祥了,以至於無法介入。

    更真實的講法是,父母拒絕關注、拒絕承認發生了什麼事,拒絕教她如何舉止合宜。當她不願意和姊姊分享時,父母當然會惱怒,卻又假裝沒關係。

    📌實際上並非如此。父母稍後會為了毫不相干的事凶她,她會感到受傷與困惑,但完全學不到東西。

    更糟糕的是,當她試圖結交朋友時,會因為缺乏社交成熟度而無法如願,同年齡的孩子會因為她無法與人配合而產生反感,跟她爭吵,或離開她
    去找別人玩耍。

    其他孩子的父母也會觀察到她很難相處又不禮貌,於是不會邀請她到家中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她變得寂寞,被排擠,因而焦慮、沮喪、怨恨。

    🔸拒絕承擔管教職責的父母,以為自己可以從適當管教無可避免的衝突中全身而退。這些父母迴避扮黑臉(短期而言),但完全沒有營救或保護孩子免於害怕和痛苦。

    事實是,更廣大的社交世界既苛責又冷漠,所施加的衝突和懲罰,遠多於清醒的父母所給予。
    你可以管教自己的小孩,或是把這個責任交給嚴酷、冷淡、苛責的世界,而決定選擇後者的動機永遠都不該與愛混淆。
    🔸全文底加:https://pse.is/L6L4Z

    #溫柔且堅定
    #自由與紀律
    #蒙特梭利

  • 犯罪心理學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 13:53:58
    有 7 人按讚

    #澄清文
    [關於公眾利益與私人情感]
    稍早的發文,引來一些人的批評,我想批評的點在於,我主張 #人具有選擇開放或保守的權利 , 但同時對於 #某種形式的開放感到噁心。
    .
    我認為,這兩者之間並不互相牴觸。我舉 #朱家安 的 #護家盟不萌 為例,裡面提到了一個例子:一個反同的蛋糕師傅,收到同性戀的結婚蛋糕時,他依然必須要製作,大不了在裡面放上一張惡趣味的小卡片寫著「祝你們早日離婚」云云。
    .
    對我而言,#公眾事務的規範不應該由私人情感來決定。因此,我支持每個人有選擇開放跟保守的權利,但我自己站在偏保守的立場,同時對開放的一方覺得噁心,這並不互相牴觸。
    .
    同樣的,同性婚姻也是如此。一個人可以覺得同性戀很噁心,這沒什麼。我反而覺得這必須予以尊重:因為噁心是一種感受。
    .
    但是在最大化所有人的利益之前提下,我提倡同性婚姻,因為同性戀的婚姻應當被保障,即便有99.9%的人都覺得噁心,他們的婚姻依舊應該被立法保障。
    .
    同樣的,我也用這樣的方式思考過廢死的議題。提倡廢死最大的困難就是有人會問你「如果今天是你家人被殺,你還會支持廢死嗎?」我認為我不會,我肯定會發瘋。
    .
    但回到前面我所說的,#公眾事務的規範不應該由私人情感來決定。因此,即便我再痛苦,我仍舊在理智上認為,死刑應當被廢除。
    .
    我對於死刑及刑法有一些心理學與腦科學背景的看法,有機會再來談談。不過我的邏輯是:犯罪者應當接受重回社會的再教育,以「 #北歐監獄模式」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革,設立屬於台灣的系統。
    .
    對於受害者,確實也應該給予補償,這部分的補償應當由政府結合心理衛生機構研發心理治療團隊,給予完善的心理照顧,透過創傷治療來取代應報理論。
    .
    總結:
    個人可以有個人的情感,這和立法並不牴觸。一個人可以討厭同性戀,但在政治正確上,他必須至少不反對同性戀具有結婚的權利。
    .
    一個人也可以覺得約炮很噁心,但在政治正確上,他必須至少不反對有些人會選擇開放,而非限制每個人都應當選擇保守。
    .
    #不過沒事提了一個超級前衛的廢死大概又要再被當作第二篇奇葩文了

  • 犯罪心理學例子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07 14:28:33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mkFI1ik0&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曼德拉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utzRIE_uE&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index=17&t=5s

    我的100K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JVt56ORWo&t=2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網上最可怕的一個字 (Ft. 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edkSHc7Os&t=145s

    揭發韓國N號房事件的恐怖秘密名單

    【終極】韓國N號房事件26萬秘密名單

    Rule #1: always make them need and depend on you

    Rule #5 always stay 2 steps ahead of the game

    Rule #7 make sure you own there minds, body’s and souls

    Pimpology這個邪惡的用詞是指做姑爺仔的心理學研究和教學.
    當中有暢銷書講解法則高達48個那麼多, 差不多像孫子兵法一樣.

    ‘Pimpology書的負評都是牠沒有將少女威迫利诱不自願買入火坑這個關鍵折墮的情節真實一點寫出來.
    尤其因為美國黑人女性的地位平均只掙到白人男性年薪的6性.
    男女不平等在亞洲來講, 韓國男女地位低傳統上性別角色較重. 2013年英國雜誌The Economist指出, 韓國女人除了家庭主婦外, 極少有任何權威性的角色.

    韓國過份的男尊女卑導致男性容易產生厭女心態, 女的容易被控制甚至勒索.

    (案例一): 2004年15歲崔姓少女因誤交網友遭至少40名高中生綁架輪姦, 案件之後都只是輕判並草草結案.

    事件最後升級到100個共犯, 主要因為崔姓少女當時被威脅所致.

    所以16年之後的今天, N號房事件主腦之一 ‘博士’ 被捕後, 外界有150萬人聯合要求警方公開所有這個N號房的會員的名字. 是想改變這個權衡吧!

    2020年3月尾南韓爆發一個由即時通訊軟件Telegram的巨型, 性剝削案件.
    有74位受害女性, 16位是未成年的, 當中多名小朋友, 最年輕有11歲的小學生. 被迫在鏡頭前手淫, 被強姦, 食si飲尿, 身上刻字, 將蟲放進自己私處,

    大家好! 又是我暗網仔一起進入N號房看一看. 其實這一單影響亞洲的新聞, 有多位online source已經描述過整個案件. 今天我們除了描述現有資訊我更想借用這事件解答兩個大迷團.

    N號房的原創者身份是什麼?
    當中26萬名會員有機會會有什麼知名人士?

    我們首先簡約講一下N號房的表面資訊.

    1號房 (起源)
    (發生年份是2018至2020)
    根據被訪問的一位末成年受害者, 她是2018年讀初中時在交友app認識N號房的人. 對面的人offer了一份月薪四百萬won, 即是2萬5千港幣的part time工作. 需要錢的受害者只好將自己銀行帳戶, 電話, 地址給對方. 之後雙方在Telegram上對方慢慢開始要求受害者的裸體照. 她有拒絕, 但對方卻用禮物和金錢收買她讓她心動.
    最誇張是要她穿著校服用筆直到流血為止. 她總共拍了40條這些影片.

    N號房聊天室是18’年12月由一個名Godgod的人創立, 初時GodGod營運8個不同Telegram聊天室, 名 “一號房” “二號房” 到 “8號房” . 每個房間內有3-4位他們稱為 ‘女奴’ 的少女被迫為房內會員表演.

    2019年2月GodGod把N號房的營運交給用戶Watchman然後就消失. 自此開始出現更多更殘忍的聊天室之餘, 捕擒少女的手段也越來越大膽. 他們炫耀這手段叫 ‘釣魚.’ 他們會到Twitter找一些穿著比較少的女孩, 有些是網紅, 然後假冒警察騙她們說網上流傳她們的性愛影片, 除後send一個連結給她們, 連結會轉載到一個假Twitter登入主頁, 要她們輸入自己用戶名字和密碼. 一但進入到她們個人資料後, 就用公布她們個人或家人資料威脅她們, 一步一步張她們變成性奴.

    2019年9月現時媒體公開被拘捕的 ‘博士’ 開始管理N號房, 會員需要付很多錢的 ‘博士房’ 將N號房火速成為非常掙錢的生意. 被捕後 ‘博士’ 趙周彬家中搜出超過1.3億韓元的現金. 其他他們掙的都是虛擬貨幣.

    被確認整個N號房事件至今已傳超過11,297份照片和影片檔案, 當中有107份是屬於未成年人士或小朋友的.

    2號房 (GodGod是誰?)

    榑士身份被公開為25歲一位前大學期刊的編輯. Watchman是38歲的文員, 2019年10月Watchman曾因偷拍女性被起訴. 但整仵事件的源頭Godgod到現在還被警方追捕. GodGod在2019年頭更在男士受歡迎的討論區中炫耀過自己一定不會被捕.
    據說Godgod是一位20歲學生. 當時是因為要準備高考才停止管理N號房. 一個學生要做這樣的工作是為了錢? 好像是對女人的那種權力吸引一些
    而3大主謀中只有他逍遙法外.

    3號房 (那些會員)
    爆料! 爆料! 博士在Wikitree新聞報導網說N號房26萬會員當中有兩位是男藝人! 今次N號房事件可算是在韓國起公憤, 導致 ‘國民請願’ 公開所有會員的身分. 有指會員當中除了有藝人也有政治人物和大企業ceo.
    4月1號韓國法務部長官秋美愛在KBS電視台廣播中說 “最後被抓的人將面臨最嚴厲的處罰, 趕緊自首. “ 也有人說 “因為Telegram軟件的保密性很強, 因為海外務器, 所以根本查不到”

    我覺得像N號房這麼大的事件, 雖然Telegram是一間屬俄羅斯的公司, 但要提供這些犯罪資料是一定做到的.
    我的看法是韓國政府部門能做什麼呢?
    如果像大家所講有260,000這些 ‘會員’ 而南韓人口有5100萬, 這個196比1的比例代表每196人當中有一位會是N號房會員. 這樣的話當中一定有巨影響力的人. 而如果260,000人每一位都同樣重判的話, 有機會當中會因此更影響韓國社會. 這情況又不能選擇性重或輕判, 那可能怎麼辨呢?

    當中又説女受害人中有紅的女名星而犯人有權勢的男人.
    這名單是N號房終極秘密, 而唯一方法就是現時這樣說: 找不到.

  • 犯罪心理學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1-13 19:00:15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進入今天的分享之前,想要先跟你打個預防針;就是呢,今天分享的內容,可能會讓你回想到一些,自己過去受傷、受騙的經驗。

    但是呢,我想還是從一個保護你的角度,如果今天的分享,能夠開啟你一些自我保護的機制、一些判斷的能力;那麼我想哦,這一段分享就有它的價值。

    我們回想一下喔,自己過去人生在受騙上當的時候,可能在事後我們都會問自己:「我怎麼那麼笨,對方根本就是胡扯一通,那為什麼我還信以為真呢?」

    即使呢,我們沒有這樣子反問自己,身旁的人一定也會提出類似的問題,就是:「啊你怎麼會被他牽著鼻子走?」

    然而我們在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典型的答案就是,如果你在現場你就會知道,那時候他聽起來真的是很可信、很合理的啊!

    這句話的背後有一個暗示,就是如果你跟我一樣在那個現場,你可能也會一起淪陷的。不可否認,有些人確實太容易相信別人,被那些花言巧語的騙子,耍的團團轉。

    但是我們仍然知道,有一些他其實不是這樣的人格特質,他還是會受傷。到頭來我們會發現,只有那些少數特別聰明、世故的人,他們對於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才能夠一眼看破騙徒所設下的騙局。

    其實有時候讓人心情更不好的,就是即便是研究這個領域的學者,還是有可能被騙。

    那麼這樣的人,我們會說他是一個精神病態者;這樣的精神病態者,他們會有很多的特徵。

    而其中今天最想要跟你分享的,就是我們試著去辨識出他們說話,那些很奇怪的邏輯、那些前後矛盾的話,有可能是呈現出什麼樣的模式?

    當你有了這一層理解之後,你至少就有一個起碼保護自己的能力。

    我在這邊喔,就舉幾個例子,這些例子呢,就是在「精神病態人格檢核表」裡面,拿到很高分的犯罪者。

    有一個犯罪者,被問到是否有過暴力犯罪,而這個人因為竊盜罪服刑。他說: 「沒有!不過我有一次必需要殺死某個人。」

    他說他沒有暴力犯罪,但是他還說,他必須要殺死某個人。你有聽出他的說詞矛盾嗎?

    另外有一個女子,她有一長串的詐欺啊、詐騙啊、說謊啊、說話不算話啊…這些記錄。她寫信給「假釋裁決委員會」,在她信的最後寫道。

    她說:「我曾讓很多人失望,人必須以名譽為重,才能夠對得起自己的名字,我的承諾如黃金般的貴重。」

    可是如果你還記得的話,她是被一長串的詐欺、詐騙、說謊、背信的這些記錄,才被抓去關,然後現在才有假釋的裁決,不是嗎?

    是不是很顯然她那些信誓旦旦的宣稱,跟她所做的客觀事實,是完全對不起來的?

    再來還有一個。有一個人呢,因為持槍械搶劫而坐牢。他聽到證人說出對他不利的證詞的時候。

    他回嘴說,他說:「這個證人說謊,我那個時候不在現場,我當時真應該轟掉他那顆腦袋。」;你聽出沒有?他說:「我當時真應該轟掉他那顆腦袋」。

    然後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個電視節目邀請一個典型的詐騙犯。

    這一個人呢,他說到自己是怎麼樣騙老婦人的錢。而主持人就問他說:「那你怎麼樣在對、錯之間劃下界限?」

    他回答:「我也有道德原則,不管你信不信,我是個有道德原則的人。」

    而主持人再問一遍:「那你如何劃下界限呢?」;他說:「問得好,我不是故意回避,不過真是個好問題。」

    主持人又在問他:「你真的把空白的委託授權書,放在公事包裡隨身攜帶嗎?」;他的回答說:「不,我沒有隨身攜帶,但公事包裡有授權書。沒錯,它就是在那裡。」

    你聽出來了沒有?一個短短的問話、一個短短的表述,它這裡面有多少的矛盾、衝突、前言不對後語的部分?可是在這一個人身上,他卻可以講得這麼的自然。

    你想想看,在你我心智正常的狀況底下,我們都沒有辦法去說出,那個顯然自相矛盾的訊息,而且在一個相對短的一段話裡,可是這樣的人就是有辦法。

    所以我們很容易在這個現場,聽完這些矛盾的說辭的時候,因為他的說法跟態度,是這麼樣的堅定、這麼樣聽起來理所當然;所以我們就受騙了。

    所以呢,當你聽到這裡,我很期盼如果有機會的話,你一定要學習相關的辨識能力!

    否則啊,當你面對這些精神病態者,當他能夠做出那些你我永遠做不到的;就是一句話裡充滿著矛盾,前言完全對不上後語;但是他卻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的說出來,還說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那麼這方面的學習,就是我在【高難度對話】課程裡,會帶給你的前進。透過行為的觀察、表述的分析,讓你能夠真正看懂、聽懂對方的訊號。

    尤其是喔,能夠去分辨出對方說的話,他的矛盾點在哪裡、他的說辭哪裡對不起來?

    我常常說喔,這樣的課程有一點像是在做社會教育,因為起碼它可以幫助你,退一步保護你自己。

    我們永遠沒辦法去預估,我們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我們也更不能去假設對方會是個好人。

    然而在這樣的狀況底下,當你學會辨識訊號的能力,起碼你可以為你自己,跟你所愛的人設下一道防火牆。

    我的下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是在2020年的3月6號開課。雖然距離現在喔,還有一段時間。

    然而明年3月6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很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重要的提醒。希望你在未來人生裡,不管你遇到誰,你都可以持盈保泰、穩步向前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明年3月6號的課程,在你聽到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是個位數的倒數了;所以我很期盼你能夠加入學習,希望我能夠在3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相關的報名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犯罪心理學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2-07 19:00:07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想要有一個超能力,你會想要有什麼樣的能力?

    我曾經把這個問題,問很多人哦,我得到很多各式各樣的答案。但是其中有一個共同性,就是很多人都會告訴我,他希望有「讀心術」。

    他能夠透過一些方法,通過一些工具、途徑,去瞭解一個人真正在想的是什麼?我想或許在你剛剛聽到我的問題的時候,心中可能也閃過類似的能力。

    所以,因為這樣的出發點,很多人喔對於那些可以懂人、瞭解別人,不管是星座、血型、命理…還是各式各樣的占卜象徵,都非常有興趣。

    而今天呢,要跟你分享的,就是關於「筆跡學」這樣的一個概念。先不說「筆跡學」它可不可靠,我先談一個例子哦。

    在2005年的時候,有一個經濟論壇,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領袖,都齊聚在瑞士。他們討論整個地球面臨的一些重大議題,從貧窮到民營化,資本主義到氣候的變化。

    雖然這些議題很大又很多,但是當時有很多媒體,把焦點集中在某個與會者,不小心留在會場上的一張紙。這一張紙呢,是當年英國首相布萊爾,在開會的時候隨手寫的紙張。

    然後,接下來媒體就請了很多所謂的「筆跡專家」、「筆跡學家」,根據布萊爾的「筆跡」去做一些心理評估。

    這些筆跡專家,就立刻接受了這個挑戰,他們指出布萊爾的字體的一些特色,包含不連貫的字母,右傾的字體,寫「d」那個單子的時候,是很奇怪的寫法。
    這些跡象都顯示出布萊爾當時的心理狀態,是處於很大的不確定性。然而骨子裡又是一個樂觀的夢想家,卻沒有辦法完成眼前的任務。他的潛意識裡,對於眼前的政治生涯,抱持著一種失望的情緒。

    如果回到2005年的那個時候,布萊爾他們面對著很多政治上面的問題,還有一些醜聞案。包含呢,他們當年即將要舉行英國的大選,所以看起來好像這些筆跡專家,似乎精確的洞悉布萊爾的個性,和心理狀態。

    不過這件事情經過了幾天,情勢逆轉。因為布萊爾首相的辦公室,否認那張紙是布萊爾的,而是另外一個參與者,是誰呢?

    就是微軟公司的創辦人,也是當年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茨。

    然而,當出了這麼大的包之後,這些筆跡學的支持者,他們還認為搞混布萊爾跟比爾蓋茨的筆跡,對於他們的推論,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因為呢,一個人的筆跡,可以精確透露出他們的個性、智慧、健康,甚至於是犯罪的意圖。很多公司的人事部門都這個理論,然後呢去進行人員的評選。

    有調查指出喔,有5%到10%的英美企業家,會定期在人才招募的過程當中,根據「筆跡」去塞除那些不適合的人選。

    但是你聽到這裡,你真的相信「筆跡學」嗎?還是它只是一種迷思呢?有一個學者,叫傑佛瑞.迪恩,他就投入了很多時間來研究「筆跡學」。

    他蒐集了數百份探討「筆跡學」的科學研究,然後用那些研究,來檢視支持「筆跡學」的人,所宣稱的理論。然而,他的研究結果很令人驚訝喔。

    在一個分析裡面,迪恩他核對了16份,探討職場筆跡學的學術論文,而去比較筆跡學家,去預測這員工的績效,還有他們的上司實際打的考績。

    結果顯示呢,筆跡學家的預測,和工作成就根本沒有關係。然後迪恩還說,筆跡學家所預測的準確度,和沒有接受過筆跡學訓練的門外漢,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在另外一個分析裡面,迪恩就去找科學家做過的研究,那些研究比較筆跡學家做的個性的判斷,和科學化的人格測驗的結果。然而他蒐集了許多期刊,這一次他找了53份期刊,去分析那些研究結果。

    發現喔,筆跡學家的判斷不僅不太準,而且呢,沒有受過筆跡學訓練的對照組,其實準確度跟所謂的專家是差不多的。簡單來說,就是筆跡學的那些推論,跟瞎猜跟瞎矇,沒什麼兩樣。

    好的,當我把這個例子跟你分享,這個時候回顧一下,今天開頭問你的那個問題,就是你想要哪種能力?

    如果你的答案,可能也跟「讀心術」跟理解一個人有關的話,那麼你為了這件事情,你有沒有經過一個真正系統科學、可以被印證的學習,還是你選擇的其實跟瞎猜沒什麼兩樣?

    然而,真正可怕的是,不是在於你選擇什麼樣的途徑,去認識人、瞭解人,而是在於喔,當你選擇了某個途徑之後,你是怎麼樣不斷的自我合理化;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去不斷的反復證明,自己的認為是對的,可是卻忽略了其他的本質。

    就像這些筆跡學家一樣,事實上所有的研究都證明,他們的推論跟一般人的瞎猜,根本沒有差別,但是他們卻緊緊的抱著「筆跡學家」這樣的名號。

    所以,如果當你還在用這樣的詞彙,叫做「我是B型的人」、「我是摩羯座的人」、「我是雙魚座的人」,所以我會有怎麼樣的個性、言行舉止,和決定判斷。

    當你這麼說的時候,我可以清楚的知道,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認識自己跟認識別人。然而,讓你是否願意去接受,很有可能你選擇的工具,跟瞎猜其實沒有什麼兩樣。

    或許人生的進步跟超越,是從接受這件事情,作為一個重要的開始。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如同今天內容所分享的,如果你想要認識人、瞭解人;你所需要學習的,是一個經過反覆驗證有效的方法。

    那麼我在『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裡,即將要讓你學會的,就是一個真正怎樣去看懂、聽懂別人,他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的系統化學習;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去創造出共識的可能。

    希望在這方面,想要有所前進的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3月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