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之聲》背後意義大於未解真相 (8.2/10)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罪之聲》是一部日本懸疑犯罪電影,由土井裕泰執導,星野源、小栗旬主演,劇情講述在平成時代尾聲,新聞記者阿久津被指派追查30多年前的未解綁架事件。另一方面,經營西裝店的俊也在父親的遺物錄音...
《#罪之聲》背後意義大於未解真相 (8.2/10)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罪之聲》是一部日本懸疑犯罪電影,由土井裕泰執導,星野源、小栗旬主演,劇情講述在平成時代尾聲,新聞記者阿久津被指派追查30多年前的未解綁架事件。另一方面,經營西裝店的俊也在父親的遺物錄音帶中,發現裡頭自己年幼的聲音,竟然是當年犯罪集團用來向勒索許多企業、震撼整個日本的威脅訊息。
今年日本電影學院金像獎最受人矚目的電影,除了拿下最大獎的《午夜天鵝》之外,就是這次獲得包括最佳影片與導演等13個獎項提名的《罪之聲》,以日本在二戰之後讓全體國民陷入恐懼、警方動員大量警力仍無法偵破的懸案「固力果·森永事件」作為主題,透過這部懸疑電影帶著觀眾找出背後隱藏的真相,試著撫平事件造成的傷痛。
改編自日本作家塩田武士根據這起事件撰寫的推理小說,《罪之聲》故事開始於1984年,以附贈玩具的糖果聞名的大阪食品公司「銀河」的社長遭人綁架,綁匪要求10億日圓的贖金,儘管3天後社長自行逃脫,但這起事件卻沒有就此落幕。犯人接下來便轉往將人質變成消費者,威脅銀河與萬堂等其他食品公司,若不繳交贖金就會在出產的糖果裡摻入氰化物。
雖然自稱是「鞍魔天狗」的犯罪集團寄給許多新聞媒體恐嚇戰帖,讓這起綁架威脅案瞬間就在日本鬧得沸沸揚揚,但當年警方進行大規模搜查卻一無所獲,使得「銀萬事件」成為真相至今仍深埋於深淵之中的懸案。直到《罪之聲》在30多年後記者阿久津重新展開調查,以及作為裁縫師的主角俊也找到父親留下的遺物,才讓這起事件再次浮上檯面。
原本只是想要重溫童年的俊也卻在有著自己聲音的錄音帶中,發現銀萬事件綁匪指定贖金交付場所的音訊,難道自己父親就是犯人?這種恐懼也在《罪之聲》整部電影中逐漸蔓延,即便經過調查得知這是他伯父達雄留下的筆記,但家族牽扯進轟動日本的犯罪事件,自己年幼時還曾經作為共犯幫助他們,也使得俊也因為內心無法消散的罪惡感,決定開始找出當年事件的真相。
因此《罪之聲》透過兩條分頭進行的敘事線,把故事聚焦在裁縫師俊也和新聞記者阿久津進行調查與報導的過程,從最初兩人還未碰面的分頭行動,到遇見比此後開始互相合作,拼湊出犯罪集團成員的真實身分、彼此之間的關係,還有案件發生的經過,都在為《罪之聲》營造出濃厚的懸疑感之餘,更對角色的內心層面作出細膩的描寫。
我喜歡《罪之聲》小說原作者塩田武士對「固力果·森永事件」的分析與解構,在把1985年的固森案跟荷蘭在1983年發生的海尼根老闆綁架案互相連結的同時,也結合了日本1960年代末的學運抗議風潮,透過犯人不是要獲取贖金,而是當年的學生為了對警察與財團進行報復,並且藉由提前賣空形象受損的企業股票來獲利,賦予整起事件一個明確完整的動機,並對背後的根本原因與帶來的影響作出非常深刻的探討。
看著犯罪組織在日本各地散步摻有劇毒的零食、讓不知情的孩子錄下恐嚇訊息,不僅讓人對怎樣的父母會把孩子捲入犯罪事件感到疑惑,也讓《罪之聲》主角俊開始好奇除了自己之外,其他兩位被利用孩子後來的去向。如果光是多年後聽到這捲錄音帶就讓俊也感到如此痛苦,那不像自己這麼幸運的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而這起事件又會對他們成長過程造成怎樣的影響?
雖然早已超過法律追訴期,就算找出真兇也無法將犯人繩之以法,但隨著《罪之聲》兩位主角距離最終真相越來越近,卻也逐漸發現案件本身已經不再是重點。比起警方追求的綁匪下落,我們更該關注的反而是這起綁架威脅案的後續效應,以及給人們造成傷害的責任歸屬,並透過已知的事實對社會正義進行全方位的反思,讓那些受害者的聲音能夠被人們給聽見。
就因為各種理由被奪去人生的永遠都是最弱勢的人們,作者塩田武士才會創作這部小說,而導演土井裕泰、演員星野源和小栗旬才會拍攝《罪之聲》這部電影,讓觀眾得以通過看見被掩蓋在歷史洪流之中的社會黑暗面,理解到一個原本單純只是為了自身利益,或者是以實踐正義之名宣洩內心怒火的復仇行為,究竟會間接影響或摧毀多少其他無辜人們的人生。
《罪之聲》從記者阿久津的角度來切入這起懸案,也在結局透過調查案件真相的理由,探討新聞媒體存在的意義。如同片中所說:「媒體工作就像是質因數分解,不管多麼辛苦都不能無視眼前的不幸,內心必須不斷想著為什麼,直到找出真相為止。」電影《罪之聲》最後給觀眾看見曾對未來懷抱夢想,但最終卻在年輕就香消玉殞的小望的故事,也透過這段極度催淚的畫面,引發我們對於類似事件的反思。
如果記者的宿命就是踏進別人的人生,那我會選擇更靠近他們一點,聽見被逼入深淵的微弱聲音,並將其化作為文字像讀者轉達,或許這也是每個人在看待每起事件所應該抱持的態度。《罪之聲》以這起平成時代的知名懸案為主題,如今面對新年號令和的到來,我們是否記取過去的教訓,避免類似事件繼續發生?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主題。
整體而言,《罪之聲》是一部具有特別意義的電影,雖然在如此複雜且牽涉深遠的事件,可以可以明顯感受到即便《花束般的戀愛》導演土井裕泰花了142分鐘的片長時間來講述這段故事,仍有著無法交代每處細節,使得整部電影環環相扣的缺陷,但繼年初《聖誕殺戮日》和《間諜之妻》之後,能夠再度看到日本人對於國家歷史與社會現狀的反思,唯有面對傷痛才得以成長茁壯,《罪之聲》依然非常值得我們肯定,能入圍多個獎項不是沒有原因。
犯天狗會怎樣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流浪和棄養的源頭】
#慷他人之慨的愛狗人士
自十二夜這部單純煽情的紀錄片開始,愛狗人士紛紛因為看到流浪狗被撲殺很可憐,所以聚集了龐大民意希望政府不要再撲殺流浪狗,那些安樂死的畫面加上有人利用自殺來達到的政治訴求,似乎掩蓋了大多數人對於成本計算的基本理性要求,最後政府在不敢得罪人民的情況下,只能同意這個訴求。但隨即帶來的就是對於收容機構的過度乘載,在空間、資源、人員和資金都不夠的情況下,被收容而不安樂死的狗狗越來越悲哀,然後這時候愛狗人士又再次出面要拍十二夜續集,提出了更多問題和要了更多預算,卻沒有半個是針對源頭來處理,那源頭到底是甚麼?
流浪狗為什麼這麼多? 其實這問題根本是假議題,想想十幾二十年前的流浪狗都比現在多得多,所以真實的情況並不是流浪狗變多了,而是隨著現代化和都市化,這些流浪狗在社會中變得顯眼,而人民也開始在乎這些動物的存在。
所以問題一個一個來,並用經濟學來思考問題
1. 寵物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隨著人們越來越有錢,寵物開始變成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加上網路的發展,我們四處可以見到可愛的寵物,於是狗狗就從舊時代的工作犬變成今天在網路上賣萌的狗狗。於是越來越多人想要擁有一條狗,就這樣整個市場發展起來。
2. 領養代替購買有用嗎?
當然沒有用,讓擁有一隻狗的成本門檻越低,就會有越多人想要擁有一條狗,當門檻越低自然就會有越多人想要擁有狗。許多人會把矛頭指向非法犬舍和不良寵物店,問題是這些店家之所以存在,不過是為了將擁有寵物的成本再次的降低,而這些店家之所以存在也並不是因為他們就是壞心眼,而只不過是反映市場面的需求罷了,再說犬舍將自己繁殖出來的狗狗直接交給寵物店,並且使用領養機制並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那跟購買也沒有甚麼差別,比起有制度的購買,這類的領養只是增加更多問題,同時因為門檻降低,所以整體寵物狗的數目也提高了,當然棄養的比例也提高了,畢竟本來就是窮人才會棄養,而當門檻越低當然比例就越高。
3. 寵物登記與結紮
理想的情況下當然是如果全部的狗都能登記,那就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今天狗不像是人自出生以來就擁有人權,狗媽媽也不知道小孩出生了應該要去報戶口,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小狗狗是在醫院、犬舍或是有道德的飼主家中出生。當然有狗是在野外出生,只要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那沒有身分的狗只要相互交配,我們就永遠無法全面性的管理。至於結紮,目前的寵物若是沒有結紮是犯法的,但只能嚇嚇呆子跑去結紮,因為地方政府的動保處不可能有能力到你家檢查有沒有結紮,更不可能有此人力和資源對你開罰,所以這條法律根本也只是訂好玩的,單純的嚇阻作用罷了。
4. 流浪狗結紮
流浪狗既然不是任何人應該負責的狗,我們人類既然可以輕易地殺死沒人在乎的螞蟻和蟑螂,當然也可以殺死沒人在乎與負責的流浪狗。結紮而活著不但對社會造成巨大的成本,更是對這些動物不負責任的表現。試想你會希望被閹割之後丟棄在路邊嗎? 被閹割之後若還有人願意用愛來照顧也就罷了,丟入收容所或是被丟棄在路邊,只是對這些動物無限的摧殘罷了。但是愛狗人士不允許我們撲殺流浪狗,到底是為了社會? 狗狗本身? 還是自己無知的愛呢?
講了這麼多,有沒有甚麼辦法能夠解決當年流浪和棄養源頭的問題呢?當然有,只要執行以下幾個步驟,就可以順利達成目標。
1. 合法的棄養手段
2. 提高寵物的持有成本
3. 撲殺被檢舉的流浪狗
#文章太長了
#這些方法就不贅述
不過老實說齋主並不覺得當前的流浪狗是任何問題,撲殺或是讓收容所超載都無所謂,畢竟我們所建立的社會制度只是為了服務人類,而只要這些動物沒有危及到人類秩序安寧的情況下,我想大部分人其實並不那麼在乎,但只是齋主希望下次看到愛狗人士大力嘶吼自己的主張之時,請大家想一想是否真的那麼重要,還是只是為了滿足部分人士無知的愛心?
犯天狗會怎樣 在 Mui Z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妹有份參演嘅網絡電影《香港大師》有飛賣喇!
click 呢條link!
http://www.thegrandcinema.com.hk/highlight_detail.aspx…
買飛睇我一劍劈爆個機械人😂
「小編編劇的電影《香港大師》終於在香港戲院上映啦!各位好友請Like & Share!現在有PV」
直到現在,小編仍然很驚訝導演梁仲文為何最初找上我。雖說一向有寫小說的志向,但礙於種種關係,這幾年都只是寫了大綱分場。沒想到第一次就獻給梁仲文,最後我們創作了這套本土科幻電影-\-\-《香港大師(Hong Kong Master)》
究竟香港大師是套怎樣的戲? 我們將時間設定在末來的香港,一個機器人已經取代大小職業的時代。簡單來說,就是連雞都無得你做既時代!
既然連妓女都被機器人搶工作,試問古惑仔又點會有生存空間?我們的故事就聚焦在一夥過氣古惑仔身上。
四位風光一時的古惑仔,老大浩東、雞爺、天狗和豆皮始終抵不過時代巨輪,而拆夥四散東西,江湖再不存在。
他們有的沉醉在虛幻實景的威風世界,苟延殘喘;有的屈服於時代,卑視過去所有回憶;有的歸隱屋邨,靠走水貨養妻;有的則像唐吉訶德般,做荒誕的行為抵抗時代洪流。
但隨著政府和同樣是古惑仔的司徒烏鴉,開的科技公司合作,用罪犯製造出來的機器(外判)警察-\-\-鐵頭人,四處用殺人手法清拆屋邨,逼遷良民,浩東他們不得不面臨決策,要麽團結起來,要麽逐一被擊崩…
呃…小編都省略賣花讚花香的說話,但想說這套電影的拍攝過程很深刻,而且很青春。可能因為我們台前幕後都是些"初出茅廬"的尋夢年青人,我們嘗試用獨特的方法去描述一個故事。我們有《反黑》的張進翹、《衝三小》的提子駿、爆胎占和肥仔釘、《極闘》Sam哥、兩大美女演員譚淇淇和曾樂彤 。合作過程中有喜有悲,但所有人都盡心盡力拍好一套戲。
所以如果想欣賞小編和其他人的心血《香港大師》,就即刻在網上購票,我們只會在九龍圓方The Grand上演5場,所以欲購從速啦!小編每場都會出席,所以如果想簽書或者其他事,都可以順路找小編~
網址︰
https://www.thegrandcinema.com.hk/movie_detail.aspx…
時間表︰
2017-12-10 (Sunday) 20:20 House 2
2017-12-11 (Monday) 20:10 House 2
2017-12-13 (Wednesday) 21:50 House 2
2017-12-14 (Thursday) 20:20 House 2
2017-12-15 (Friday) 19:30 House 2
G.V.A. Creative
衝三小
Kiki Tam 譚淇淇
Tsang Lok Tung 曾樂彤
張進翹 Manson
Sam哥頻道
梁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