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犬舍寵物店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犬舍寵物店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犬舍寵物店差別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子迂的蠹酸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流浪和棄養的源頭】 #慷他人之慨的愛狗人士 自十二夜這部單純煽情的紀錄片開始,愛狗人士紛紛因為看到流浪狗被撲殺很可憐,所以聚集了龐大民意希望政府不要再撲殺流浪狗,那些安樂死的畫面加上有人利用自殺來達到的政治訴求,似乎掩蓋了大多數人對於成本計算的基本理性要求,最後政府在不敢得罪人民的情況下,...
犬舍寵物店差別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流浪和棄養的源頭】
#慷他人之慨的愛狗人士
自十二夜這部單純煽情的紀錄片開始,愛狗人士紛紛因為看到流浪狗被撲殺很可憐,所以聚集了龐大民意希望政府不要再撲殺流浪狗,那些安樂死的畫面加上有人利用自殺來達到的政治訴求,似乎掩蓋了大多數人對於成本計算的基本理性要求,最後政府在不敢得罪人民的情況下,只能同意這個訴求。但隨即帶來的就是對於收容機構的過度乘載,在空間、資源、人員和資金都不夠的情況下,被收容而不安樂死的狗狗越來越悲哀,然後這時候愛狗人士又再次出面要拍十二夜續集,提出了更多問題和要了更多預算,卻沒有半個是針對源頭來處理,那源頭到底是甚麼?
流浪狗為什麼這麼多? 其實這問題根本是假議題,想想十幾二十年前的流浪狗都比現在多得多,所以真實的情況並不是流浪狗變多了,而是隨著現代化和都市化,這些流浪狗在社會中變得顯眼,而人民也開始在乎這些動物的存在。
所以問題一個一個來,並用經濟學來思考問題
1. 寵物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隨著人們越來越有錢,寵物開始變成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加上網路的發展,我們四處可以見到可愛的寵物,於是狗狗就從舊時代的工作犬變成今天在網路上賣萌的狗狗。於是越來越多人想要擁有一條狗,就這樣整個市場發展起來。
2. 領養代替購買有用嗎?
當然沒有用,讓擁有一隻狗的成本門檻越低,就會有越多人想要擁有一條狗,當門檻越低自然就會有越多人想要擁有狗。許多人會把矛頭指向非法犬舍和不良寵物店,問題是這些店家之所以存在,不過是為了將擁有寵物的成本再次的降低,而這些店家之所以存在也並不是因為他們就是壞心眼,而只不過是反映市場面的需求罷了,再說犬舍將自己繁殖出來的狗狗直接交給寵物店,並且使用領養機制並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那跟購買也沒有甚麼差別,比起有制度的購買,這類的領養只是增加更多問題,同時因為門檻降低,所以整體寵物狗的數目也提高了,當然棄養的比例也提高了,畢竟本來就是窮人才會棄養,而當門檻越低當然比例就越高。
3. 寵物登記與結紮
理想的情況下當然是如果全部的狗都能登記,那就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今天狗不像是人自出生以來就擁有人權,狗媽媽也不知道小孩出生了應該要去報戶口,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小狗狗是在醫院、犬舍或是有道德的飼主家中出生。當然有狗是在野外出生,只要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那沒有身分的狗只要相互交配,我們就永遠無法全面性的管理。至於結紮,目前的寵物若是沒有結紮是犯法的,但只能嚇嚇呆子跑去結紮,因為地方政府的動保處不可能有能力到你家檢查有沒有結紮,更不可能有此人力和資源對你開罰,所以這條法律根本也只是訂好玩的,單純的嚇阻作用罷了。
4. 流浪狗結紮
流浪狗既然不是任何人應該負責的狗,我們人類既然可以輕易地殺死沒人在乎的螞蟻和蟑螂,當然也可以殺死沒人在乎與負責的流浪狗。結紮而活著不但對社會造成巨大的成本,更是對這些動物不負責任的表現。試想你會希望被閹割之後丟棄在路邊嗎? 被閹割之後若還有人願意用愛來照顧也就罷了,丟入收容所或是被丟棄在路邊,只是對這些動物無限的摧殘罷了。但是愛狗人士不允許我們撲殺流浪狗,到底是為了社會? 狗狗本身? 還是自己無知的愛呢?
講了這麼多,有沒有甚麼辦法能夠解決當年流浪和棄養源頭的問題呢?當然有,只要執行以下幾個步驟,就可以順利達成目標。
1. 合法的棄養手段
2. 提高寵物的持有成本
3. 撲殺被檢舉的流浪狗
#文章太長了
#這些方法就不贅述
不過老實說齋主並不覺得當前的流浪狗是任何問題,撲殺或是讓收容所超載都無所謂,畢竟我們所建立的社會制度只是為了服務人類,而只要這些動物沒有危及到人類秩序安寧的情況下,我想大部分人其實並不那麼在乎,但只是齋主希望下次看到愛狗人士大力嘶吼自己的主張之時,請大家想一想是否真的那麼重要,還是只是為了滿足部分人士無知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