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雨欲來的早晨,放二張昨日黃昏的逆光照補補光好了。
早餐藏在後面。陰天不想起床啊,明明知道該起來了身體就是不想動,賴到七點起來蒸個包子解決,媽媽心中隱隱一絲罪惡感,二犬們卻是開心得不得了,完全就是爆醣早餐ㄟ!爆漿黑糖包、抹茶紅豆麻糬包,打包的鹹口味包子不太行,甜口味的倒是還滿OK,至少二犬非常...
:
風雨欲來的早晨,放二張昨日黃昏的逆光照補補光好了。
早餐藏在後面。陰天不想起床啊,明明知道該起來了身體就是不想動,賴到七點起來蒸個包子解決,媽媽心中隱隱一絲罪惡感,二犬們卻是開心得不得了,完全就是爆醣早餐ㄟ!爆漿黑糖包、抹茶紅豆麻糬包,打包的鹹口味包子不太行,甜口味的倒是還滿OK,至少二犬非常滿意;看兄弟倆自己猜拳決定誰吃抹茶包、誰吃黑糖包,決定好了之後吃到一半又欣羨對方的口味於是又商量著互咬一口,實在是滿有趣的過程,不吵架的早晨,一片祥和啊。
各位利太太們是否還沒爬出北韓軍隊的壕溝呢?既然還沒爬出來,索性再待久一點,我們歹戲拖棚一下,繼續沉溺在「喜歡」系列吧。
昨天講到have a crush on sb,對某人有狂熱的迷戀。是狂熱沒錯,但是還沒到跟蹤狂stalker的地步,算是健康的愛慕,只是態度明顯了些。
至於含蓄的說法:have a weakness for sth/sb,意思不是說在某人事物方面特別遜咖,而是指對某人/某事特別難以招架,對你有特殊的吸引力,總是難以拒絕。
例如,喜歡巧克力的人,只要遇到有巧克力總是忍不住伸手拿一塊來嚐嚐,就可以說 I have a weakness for chocolate.
另一個意思相近但是程度稍微弱一點的片語是:have a thing for sth/sb。
美式英文裡很喜歡用 “thing”這個字去泛指一些定義模糊的事物,可能就像我們中文裡常說的「那個」,對話者可以從上下文中得知所謂的「那個」是什麼,但是半路加入的第三者可能會一頭霧水,不知道「那個」到底是「哪個」。 這句片語所指的喜歡程度是相對弱一些的,還沒有到難以抗拒的地步,而是對某人事物有特殊的感情。
例如:I have a thing for ferry boat. 意思是「我對渡輪有種特別的好感」。 用這句片語時,通常是源自於講話的人過去生命中的美好經驗,導致他對某個人事物有非常正面的連結,但還沒有到特殊癖好、特殊依賴的程度。可能渡輪讓講話的人聯想到過去某段美好的戀情、或是童年記憶中跟父母家人憶起歡度的生日等等。
講到weakness,就讓我想到另一個片語,一定要在這裡一起補充,對比著來看,大家才能更明白雖然中文的意思看起來差不多,但使用的情境是截然不同的。
weakness中文翻成弱點、缺點,所以have a weakness for sb/sth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罩門、軟肋,或是死穴。
不!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如果要表達罩門、死穴、軟肋,請用Achilles heel。
啥?阿基里斯的腳跟?沒錯,這個典故出自於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戰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木馬屠城記。
阿基里斯在嬰兒時期被預言會死於非命,他的母親水神賽提斯(Thetis)為了防止預言成真,將他浸泡在冥河中讓他能刀槍不入,但唯獨抓著的腳踝沒有浸泡到河水中,因此成了阿基里斯全身上下唯一的罩門。
這個片語,強調的是某個人樣樣好、樣樣行,但就是某件事情特別特別的弱。
像是數學,可能就是很多女生的阿基里斯腳踝(我好像已經看到許多人在暗暗點頭了)。你可以說:Maths has always been my Achilles heel.數學一直以來都是我的痛點。
當了父母之後,孩子瞬間成為我們的軟肋,為了孩子可以奮不顧身,也因此起了歹念的人,懂得利用孩子來威脅父母,永遠屢試不爽,某種程度而言,這也的確是weakness,因為愛極,所以弱極。關心則亂,是人性永遠的弱點啊。
在此鼓勵媽媽們讓孩子儘早接觸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和聖經故事,中文本的就可以了。
等長大了學英文時,如果沒有力氣讀很多英文名著,能夠把這兩本看完並且熟記,就足以應付絕大部分的英文典故了。
#自己煮早餐
#在家吃早餐
#早餐吃什麼
#早餐日記
#文科太太
#文科太太的廚房
#文科太太的早餐英文教學
#文科太太的早餐英語教學
#eatathome
#homecooking
#breakfast
#breakfastideas
#healthyfood
#healthymeals
#food
#fooddiary
#foodphotography
#foodporn
特洛伊戰爭誰打誰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許就是《離騷》中的那匹馬
在你前往的軀體裡卻扭過頭來,
它嘶鳴著,要回頭去夠
那泥濘的鄉土……
3
唐人街一拐通向索何紅燈區,
在那裡淹死了多少異鄉人。
第一次從那裡經過時你目不斜視,
像一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
抵抗著塞壬誘惑的奧德修斯,
現在你後悔了:為什麼不深入進去
如同有如神助的但丁?
4
英格蘭惡劣的冬天:霧在窗口
在你的衣領和書頁間到處呼吸,
猶如來自地獄的潮氣;
它造就了狄更斯陰鬱的筆觸,
造就了上一個世紀的肺炎,
它造就了西爾維婭•普拉斯的死
——當它再一次襲來,
你聞到了由一隻絕望的手
擰開的煤氣。
5
接受另一種語言的改造,
在夢中做客神使鬼差,
每週一次的組織生活:包餃子。
帶上一本卡夫卡的小說
在移民局裡排長隊,直到叫起你的號
這才想起一個重大的問題:
怎樣把自己從窗口翻譯過去?
6
再一次,擇一個臨窗的位置
在莎士比亞酒館坐下;
你是在看那滿街的旅遊者
和玩具似的紅色雙層巴士
還是在想人類存在的理由?
而這是否就是你:一個穿過暴風雨的李爾王
從最深的恐懼中產生了愛
——人類理應存在下去,
紅色雙層巴士理應從海嘯中開來,
莎士比亞理應在貧困中寫詩,
同樣,對面的商販理應繼續他的叫賣……
7
狄更斯陰鬱的倫敦。
在那裡雪從你的詩中開始,
祖國從你的詩中開始;
在那裡你遇上一個人,又永遠失去她
在那裡一曲咖啡館之歌
也是絕望者之歌;
在那裡你無可阻止地看著她離去,
為了從你的詩中
升起一場百年不遇的雪……
8
在那裡她一會兒是火
一會兒是冰;在那裡她從不讀你的詩
卻屢屢出現在夢中的聖詠隊裡;
在那裡你忘了她和你一樣是個中國人
當她的指甲瘋狂地陷入
一場爵士樂的肉裡。
在那裡她一順手就從你的煙盒裡摸煙,
但在側身望你的一瞬
卻是個真正的天使。
在那裡她說是出去打電話,而把你
扔在一個永遠空蕩的酒吧里。
在那裡她死於一場車禍,
而你決不相信。但現在你有點顫抖
你在北京的護城河裡放下了
一隻小小的空火柴盒,
作為一個永不到達的葬禮。
9
隱晦的後花園——
在那裡你的頭髮
和經霜的、飄拂的蘆葦一起變白,
在那裡你在冬天來後才開始呼吸;
在那裡你遙望的眼睛
朝向永不完成。
冥冥中門口響起了敲門聲。
你知道送牛奶的來了。同時他在門口
放下了一張帳單。
10
在那裡她同時愛上了你
和你的同屋人的英國狗,
她親起狗來比親你還親;
在那裡她溜著狗在公園裡奔跑,
在下午變幻的光中出沒,
在起伏的草場和橡樹間盡情地追逐……
那才是天底下最自由的精靈,
那才是真正的一對。
而你楞在那裡,顯得有點多餘;
你也可以搖動記憶中的尾巴
但就是無法變成一條英國狗。
11
在那裡母語即是祖國
你沒有別的祖國。
在那裡你在地獄裡修剪花枝
死亡也不能使你放下剪刀。
在那裡每一首詩都是最後一首
直到你從中絆倒於
那曾絆倒了老杜甫的石頭……
12
現在你看清了那個
仍在倫敦西區行走的中國人:
透過玫瑰花園和查特萊夫人的白色寓所
猜測資產階級隱蔽的魅力,
而在地下廚房的砍剁聲中,卻又想起
久已忘懷的《資本論》;
家書頻頻往來,互贈虛假的消息,
直到在一陣大汗中醒來
想起自己是誰……
你看到了這一切。
一個中國人,一個天空深處的行者
仍行走在倫敦西區。
13
需要多久才能從死者中醒來
需要多久才能走出那迷宮似的地鐵
需要多久才能學會放棄
需要多久,才能將那鬱積不散的霧
在一個最黑暗的時刻化為雨?
14
威嚴的帝國拱門。
當彤雲迸裂,是眾天使下凡
為了一次審判?
還是在一道明亮的光線中
石雕正帶著大地無聲地上升?
你要忍受這一切。
你要去獲得一個人臨死前的視力。
直到建築紛紛倒塌,而你聽到
從《大教堂謀殺案》中
傳來的歌聲……
15
臨別前你不必向誰告別,
但一定要到那濃霧中的美術館
在凡高的向日葵前再坐一會兒;
你會再次驚異人類所創造的金黃亮色,
你明白了一個人的痛苦足以
照亮一個陰暗的大廳,
甚至注定會照亮你的未來……
1996
-
◎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高中畢業後在鄉下務農,1978年就讀武漢大學中文系,組辦詩社,參與大學生刊物《這一代》的編輯。1985年至1990年任職於《詩刊》(北京)。1992年旅居英國,1994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北京教育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著有詩集《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王家新的詩》(2001)、《未完成的詩》(2008)等。另有多種詩歌隨筆和詩論集出版。
-
◎小編柄富賞析
90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寫作,有一個很大的主題是知識分子對於自我存在的反思,這個反思必然結合著他們所閱讀過的,跨越東西方的知識與詩歌小說,他們會拿自己的「處境經驗」與這些「文本經驗」交疊、對話。王家新的〈倫敦隨筆〉正是這樣的作品。不只一次,王家新在文章裡多次談到「互文性」的觀念與問題,他把互文性當作90年代詩歌的重要特徵,其實,這個特徵更尤其屬於90年代的知識分子寫作群(詳見責編文)。
這是一首蠻長的組詩,就不便逐節說明了。在詩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典故,這些典故串連起了一個「文本的倫敦」。根據學者趙璕的整理:有「狄更斯筆下『霧都孤兒』的陰鬱悲慘的地下室生活(4、7、12節);詩人普拉斯用乙炔的自戕,以及她在乙炔味的『倫敦味』中絕望的囈語──『我/是一個純潔的乙炔/處女』(普拉斯〈發燒103°C〉(4節);奧頓活畫下『倫敦霧』的死亡氣息的『死亡那不便言及的氣味』(W.H.奧登〈1939,9月1日〉,4節第3行),以及『向日葵』自『清晨薄霧中』的〈布魯塞爾美術館〉滲出的光輝(W.H.奧登〈美術館〉,15節);T.S艾略特〈大教堂謀殺案〉中的『寬恕之歌』(14節))……客居倫敦寫作的馬克思及其所揭示的『階級意識』(12節)、『查泰萊夫人』的『白色寓所』及其『資產階級隱藏的魅力』(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2節)、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李爾王』(莎士比亞,《李爾王》,6節)。」
倫敦之外,還有《奧德賽》裡的奧德修斯,在木馬屠城的特洛伊戰爭勝利後,歷盡艱難返回家鄉的處境,以及屈原《離騷》中的馬(「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王家新使用這些典故以表達他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當時旅居倫敦,遭遇一個複雜世界的經驗,當中有對於由資本主義完成的新世界體系,所造成「民族/國家」這一壁壘的批判,也抒發漢語作為他旅居英國時的弱勢語言,在心中拉扯而來的一種懷鄉的軟弱,這種異鄉人雙腳離地的心情。
他在倫敦,抵抗著這些「倫敦文本」的光輝,也從中反思漢語所形成的集體記憶(母語即是祖國),那塊絆倒了杜甫的石頭此時也會絆倒他,石頭象徵著也許是杜甫使用漢語完成詩歌的技藝,王家新肉體上遠離了中國,精神卻從中重新感受到了漢語的光焰與能力,而感覺自己與杜甫被同一塊石頭絆倒的心情。
互文性的寫作使得這一首詩在內容層次上的解讀顯得複雜,另一方面,學者姜濤則說這首詩的許多作用是來自「想像力的發生」,他說「王家新的許多詩的想像力的發生,都是這樣的在文本和現實之間發生的。這個距離給了他一個好像是修辭的空間。」這個說法也是理解王家新,及許多90年代尤其是知識分子寫作的中國當代詩的一種方法。
參考資料: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洪子誠主編,2014,北京大學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分子寫作 #王家新 #倫敦隨筆
特洛伊戰爭誰打誰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特洛伊戰爭當中的眾神故事,尤其是Judgement of Paris是西方藝術重要的藍本。其中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就有幾張:
https://www.greekmythologyinart.com/judgement-of-paris-rubens.html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e/Peter_Paul_Rubens_115.jpg/1600px-Peter_Paul_Rubens_115.jpg
第一幅是魯本斯於1636年創作,第二幅1638年。
這兩張畫大體是一樣的結構。我們來說第二幅。
對魯本斯而言,主角當然是三位最美女神,因為魯本斯就是喜歡畫裸體美女。
三位美女當中誰是獲得金蘋果的維納斯呢?答案是中間那一位。首先,她站在中間,地位自然最重要。其次,她裸露最多,而維納斯這個名字在希臘文化的意思就是性愛(Aphrodite)。第三,她身旁的小天使勾著他的腿。這種叫做Putto的小天使經常與維納斯一起出現。
那麼誰是雅典娜呢?因為中文裡面有個“娜”,我們可能會以為她是婀娜多姿的美女。其實她是戰神。那麼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知道,維納斯左手邊、也就是照片左邊的女神就是,因為就在她身旁地上是她的盔甲。
雖然根據消去法,我們就知道照片右邊的是Hera,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她的特徵看出:一隻孔雀。Hera是第一天神宙斯的太太,她的戰車就是孔雀拉動的。作為宙斯的妻子,Hera每天必須忍耐他到處偷腥。
而我們的男主角Paris則是坐在樹幹上的牧羊人。他被畫成牧羊人,因為他就是在野外喝著熊奶長大。他讓愛馬仕(名字與著名品牌一樣)遞上金蘋果給維納斯。愛馬仕的象徵是有翅膀的寬帽。
魯本斯所抓住的瞬間就是他宣布獲勝者是維納斯的時候。據說維納斯能夠獲勝全是因為賄賂:她告訴Paris,如果讓她獲勝,就讓人類最美的Helen愛上他。而維納斯代表性愛,一時間讓Paris眩惑也不無道理。不過另外兩位女神也不是吃素的。雅典娜的賄賂是讓Paris得到打仗的智慧與技能;Hera讓他成為歐亞之王。
Judgement of Paris除了表現在古典藝術之外,現代藝術也拿它做文章。
https://wsimag.com/art/55353-troy-myth-and-reality
此外甚至還有卡通版:
https://parisinperson.com/the-judgement-of-paris/arts-and-cultures/
這個現代版應該可以讓讀者分辨誰是誰。尤其他把Hera畫成家政婦,原因不問可知。
Paris這個名字來自於西台王國,與法國巴黎名字雖然一樣,但沒有任何關係。
特洛伊戰爭誰打誰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柏林影展金熊獎《出走巴黎》原文片名為 Synonymes,也就是同義詞、近義詞,慢了很多拍觀賞完後深覺這名稱取的耐人尋味,關於一個以色列退役軍人逃亡至法國巴黎後非法滯留,希望擺脫過去沉重的軀殼,於這個浪漫自由開放獨立形同滿州里之處展開全新的人生,但是,有可能嗎?
第一場戲便抓住全場觀眾的目光,夜晚的巴黎瀰漫著凜冽寒冷之氣,大力搖晃的手持鏡頭,跟隨約亞夫孤獨背影一踩一蹬旋即走進陌生建築,在空蕩蕩的一戶中從一間房間穿梭至另一間房間,兜兜轉轉終於來到簡陋的浴室,幸好水龍頭扭開還有自來水湧出,褪去衣物卸下疲憊草率沖洗後,卻發現原本靜置於僅止一牆之隔外的行李與衣物早已不見蹤影,沒有任何聲響,不確定當初是否闔上的大門兀自敞開,和當年個人首度踏上花都時的想法大概相去不遠,還真是一個友善的城市。
是不幸也是幸運,也因為這個瞬間陷落一無所有的落魄夜晚,約亞夫遇見了他在這裡唯一認識的兩位法國人,艾米勒與卡洛琳這對衣食無缺的年輕情侶出手相救,從此進入了一個類似《戲夢巴黎》的情境。無法得知他過去所受的軍中創傷,無法理解長期以來與父母的衝突矛盾,也無法窺視以色列政府趨近極端的愛國與民族主義,因此他背棄了希伯來語、拋下了自我身分,《出走巴黎》就在幾段破碎的故事,幾段以色列男子試圖融入異國都市的過程,外語再如何流利也無法除去怪腔怪調,無時無刻投來疏離冷漠的異樣眼光,沒有簽證亦沒有經濟來源,俐落而尖銳的建構出身處歐洲的難民們所面臨的深層困境,裡裡外外,有形無形。
從語言、文化、宗教、道德觀、價值觀到意識形態要徹底融入一個陌生國家,得經歷無數次思想衝擊和碰撞,實則為重新包裝過後、喊著不同口號的洗腦與自我催眠。他拒絕抬頭欣賞那一席流動饗宴動人夜色,因為華美袍子近看爬滿的只有蝨子,與整個環境單打獨鬥的過程就像另一種模式的戰爭,親自走過這一遭的導演拍出了如此的破碎感,沒有槍砲彈藥的內在戰爭依然並非連續不斷的事件,而是由一段段冗長的靜止期、無聊期組成,穿插著零碎的激烈活動,接著旋即恢復無聊期和靜止期。
赫克托在以色列人心中永遠不是一位英雄,繞了九圈特洛伊城才正面與阿基里斯對決,最終還是成了希臘第一勇士的手下亡魂,但戰敗了就沒有價值嗎?有些文化會告訴你雖敗猶榮,有些文化則會視之為莫大的恥辱,人們既厭惡自己社會缺乏人性的牢籠與束縛,卻又無法真正褪去以文明包裹的這一層皮膚,因為我們都不自知,自己現在的雛型就是自幼由無數複雜群體意識、價值體系教育而成,永遠都密不可分。言語隔閡僅只表象,國與國令人愛與恨之處都是極為相似的,有光就有影,斷裂面從此劇烈產生。最孤獨的時候,是在人聲鼎沸、熙來攘往街頭依然感到毫無容身之處;最悲哀的時候,是在自由民主、開放多元國度裡仍不容許主流價值觀以外的聲音存在;最絕望的時候,是在努力切割、棄絕一切過後卻發現標籤如同影子般牢牢附著,然後不停捫心自問,人人口中的自由又是什麼?
這就是為何旅居國外之人往往會更為認同自己的國家與文化,在異國待上一段時間之後,或早或晚都會發現任誰都無法真正於第二個國家接納與被接納,無論你飲食、穿著、言行模仿的維妙維肖,舉凡標榜民族熔爐或毫無種族歧視之處,外來者與當地人之間皆存在一堵無形高聳的城牆,一度衝撞緊閉的大門,卻仍舊徒勞無功,最終無論拒絕抑或接受自我身分都不得不認清這一點,持續遊走於傳統價值觀與假性開放的大眾視角的夾縫裡,低下頭冷眼看著曾經勾勒無盡美好的海市蜃樓逐一灰飛煙滅。
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 │ #出走巴黎 │ #Synony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