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特力歷史股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特力歷史股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特力歷史股價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籌碼K線 - 股票要起飛 先看籌碼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認識三大法人基礎篇 - 外資 】 大家好我是籌碼K線小編K仔~ 相信很多投資朋友在用籌碼K線找尋飆股時, 都會關注三大法人的進出動向,來做為判斷的參考之一 其中外資更是關注的重點,外資操作資金龐大, 操作上具有連續性買進或賣出的慣性, 持有週期不是一般投資人可以忍受, 就像現在台股正處高點,外...
特力歷史股價 在 籌碼K線 - 股票要起飛 先看籌碼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認識三大法人基礎篇 - 外資 】
大家好我是籌碼K線小編K仔~
相信很多投資朋友在用籌碼K線找尋飆股時,
都會關注三大法人的進出動向,來做為判斷的參考之一
其中外資更是關注的重點,外資操作資金龐大,
操作上具有連續性買進或賣出的慣性,
持有週期不是一般投資人可以忍受,
就像現在台股正處高點,外資還是會持續買入,
那是甚麼原因讓外資不惜資金投入呢?
是因為外資不只在股票上操作,他們還會做資產配置,
像是買賣ETF做長期投資,也會用期貨、選擇權做避險、套利等等。
能夠每天調解手中部位與比例,整體來說外資要賠錢的難度很高的!
但其實任何具有 100 萬美元資產的投資人,均可開立外資帳戶,
本土的有錢人或法人只要透過外資戶頭,
買進特定上市櫃公司股票,就能成為外資 !
很輕易就形成了「某檔個股獲外資買進」的跡象。
所以辨別真假外資就更為重要了
真外資 - 連續性的買入/賣出的慣性且長期持有
可以從特力 ( 2908 )看到外資持續買入並且長期持有特性。
假外資 - 多為隔日沖,每次都只追求短線獲利,
類似虎尾幫這樣,代表的假外資莫過於「美林」,
可以看到美林在聯電(2303)的操作慣性幾乎都是短進短出,
這邊也特別提醒,法人介入對於股價的影響實屬緩慢
因為外資資金龐大,需要好幾天才能買或賣到他想要的數量,
在股價的反應上比較不會有急漲急跌的狀況發生。
所以不要看到股價鎖漲停或是外資大買一天,就盲目跟著買
很容易吃虧,下次記得先掌握主力的歷史買賣慣性
知道主力的慣性之後再決定自己的持有週期,
當然,連續買入就一定是真外資嗎?
肯定不是,但相對的是多數真外資具備連續買進的特性!
歡迎在下方分享你對外資的看法 ~
特力歷史股價 在 先探投資週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陸市場很大,但難度加高!(文 謝金河 投資理財)
剛剛公佈的半年報,上市上櫃公司第二季稅後淨利4717億元,季增6.8%,但年減21.24%,這是歷史第三高的單季獲利成績單,在全球經濟降溫中,台灣的上市櫃公司表現可圈可點。不過有一個認列中國大陸投資收益卻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先來看幾家公司的「認列中國大陸投資損益」,特力結束中國大陸13個門店,首季虧損1.877億,第二季大賠10.26億元;老牌績優公司台玻首季虧損1.95億,次季虧損4.47億,台玻上半年虧損10.59億,中國大陸的虧損占一半。王品集團則從賺錢變成賠錢,第二季虧損2106.9萬元;漢來美食投資西安,首季虧損6411萬,已結束營業;85度c在2017年認列18.29億,18年14.44億,上半年剩下3.38億元;味全去年認列6.51億元,今年首季剩下6060萬,第二季1.35億,明顯減少了。
電子業的華碩電腦變化最大,過去都獲利,但首季虧損14.12億,第二季也賠18億;英業達17年認列37.68億,最近英業達股價大跌,原來認列收益只剩下1.69億;仁寶也很慘,16年認列42.97億,去年第四季出現6.74億虧損,第二季又虧3.39億⋯⋯
這只是順手拈來的統計,也提醒台灣的企業,中國大陸的競爭力道加大,台商在中國大陸的市場,若沒有精益求精,只以為大陸市場很大,只是把台灣的生產設備或產品移過去,最後一定抱撼而歸。還有,過去台商喜歡經驗政商關係,現在反過來必須面對更多政治表態。中國市場沒有想像那麼容易,下一波從中國大陸市場被擠出來的台商會愈來愈多。
特力歷史股價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陸市場很大,但難度加高!
剛剛公佈的半年報,上市上櫃公司第二季稅後淨利4717億元,季增6.8%,但年減21.24%,這是歷史第三高的單季獲利成績單,在全球經濟降溫中,台灣的上市櫃公司表現可圈可點。不過有一個認列中國大陸投資收益卻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先來看幾家公司的「認列中國大陸投資損益」,特力結束中國大陸13個門店,首季虧損1.877億,第二季大賠10.26億元;老牌績優公司台玻首季虧損1.95億,次季虧損4.47億,台玻上半年虧損10.59億,中國大陸的虧損占一半。王品集團則從賺錢變成賠錢,第二季虧損2106.9萬元;漢來美食投資西安,首季虧損6411萬,已結束營業;85度c在2017年認列18.29億,18年14.44億,上半年剩下3.38億元;味全去年認列6.51億元,今年首季剩下6060萬,第二季1.35億,明顯減少了。
電子業的華碩電腦變化最大,過去都獲利,但首季虧損14.12億,第二季也賠18億;英業達17年認列37.68億,最近英業達股價大跌,原來認列收益只剩下1.69億;仁寶也很慘,16年認列42.97億,去年第四季出現6.74億虧損,第二季又虧3.39億⋯⋯
這只是順手拈來的統計,也提醒台灣的企業,中國大陸的競爭力道加大,台商在中國大陸的市場,若沒有精益求精,只以為大陸市場很大,只是把台灣的生產設備或產品移過去,最後一定抱撼而歸。還有,過去台商喜歡經驗政商關係,現在反過來必須面對更多政治表態。中國市場沒有想像那麼容易,下一波從中國大陸市場被擠出來的台商會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