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特別志願兵日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特別志願兵日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特別志願兵日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特別志願兵日治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蕭詒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久沒有為了寫專訪而讀論文了。呃好吧,是根本好久沒有讀論文了。 ⠀ ⠀ 去年夏天,我作為編輯,遭遇兩次打擊。一次是我在部內差一點點爭取到專訪珂拉琪的機會,當時他們尚未被任何媒體訪問過。沒想到才剛提完,兩週後我(作為讀者)超愛又(作為同業)超恨的吹音樂就刊出了珂拉琪專訪(OK 冠哼,愛冠哼)。速度輸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版魯賓遜史尼育唔,為何在印尼叢林獨自度過三十個年頭?! 下一集小單元:EP5.5『不是228的228事件』http://bit.ly/1XQHWIH 動畫臺灣史第一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1 - 第四集中談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許多臺灣健兒拋頭顱灑熱...

特別志願兵日治 在 台灣服飾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21:23

|#日治晚期──台籍日本兵| ⠀⠀⠀ ◆臺灣特別「志願」兵 台籍日本兵,一般是指太平洋戰爭後期(1942年至1945年)被日本政府招募和徵召服役的台灣人,最一開始,徵召的是非正規軍,甚至可以說是最低階的「軍屬、軍夫」,再來則是「特別志願兵」招募,在1945年初後的全面徵兵制度則是以「志願兵」加入,...

  • 特別志願兵日治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8 23:45:10
    有 1,081 人按讚

    好久沒有為了寫專訪而讀論文了。呃好吧,是根本好久沒有讀論文了。


    去年夏天,我作為編輯,遭遇兩次打擊。一次是我在部內差一點點爭取到專訪珂拉琪的機會,當時他們尚未被任何媒體訪問過。沒想到才剛提完,兩週後我(作為讀者)超愛又(作為同業)超恨的吹音樂就刊出了珂拉琪專訪(OK 冠哼,愛冠哼)。速度輸人,也沒什麼好說,但彆扭如我爾後將近一年時間再也沒在編務會議上提起珂拉琪(到底),心底一種「現在做不就只是跟屁蟲嗎」的乖戾(到底??)


    另一次,是另一場會議。我向同事們訴說我自己對阿爆《母親的舌頭》這張專輯還沒有想通的地方。也許因為那陣子在聽的另一張作品,正好是黃宇寒的《有時有日》,也是一張非華語的作品(客語),我心中一道存在很久的過不去的坎再次裂開:宇寒的作品聽起來對我來說,就像非常悅耳的 R&B,甚至讓我聯想到 K-Pop ——


    問題來了:如果它們本身就是悅耳的音樂,或者至少是多數人聽了會覺得「這曲風我聽得慣」的聲響,那麼為什麼許多人先將它們放進「族語」或是「客語」的框架中討論,然後說「終於聽到好聽的XX語作品了」?


    這種論調,總讓我不自覺想到它的反面:所以,同樣的音樂,如果配的是華語歌詞,大家就會覺得「沒有那麼好」了嗎?


    (所以大家原本就非常熟悉所有XX語作品,並且覺得所有在此之前的XX語作品全都不好聽嗎?否則,這個判斷是怎麼來的?)


    作為一位浸淫在華語這個強勢語言的人,我非常擔憂自己落入終將把這些作品放入語言中討論的框架。這些作品為「XX語歌曲環境」所帶來的能量是確實的,但同時也總讓我想到人類學課堂上張君玫老師說:「殖民者看待他者的一個習慣是,和自己越像的地位越高」。


    如果要好好談阿爆或宇寒的作品,我期待自己有能力把它們放在該語言相關文化的音樂脈絡下去談。然後,我知道自己做不到我的這個理想。


    幾個月後,阿爆拿了金曲獎,全島讚揚。然而,我始終沒有找到解決我疑惑的答案。


    (畢竟平常都在上班)


    我沒有跟到 A Bao & Brandy 的時代,但在 2017 年,我就因為 LEO37 + SOSS 的《Be Well World》專輯對阿爆印象深刻。她在其中參與的〈357〉這首歌,一直是我心中的祕寶,恰好她在其中也用族語演唱。或許更因為如此,我心中的另一道坎是,我心中的阿爆完全有能力演繹更為前衛、非量產曲風的音樂,無須放在所謂「文化復興」的前提下品味,而我們這些漢人卻只嚷嚷著她的藝術動人之處在「傳承母語」「把母語歌曲變『好聽』」。


    作為創作者,我篤信王爾德的箴言:「所謂道德抑或不道德的作品是不存在的。作品就只有分成寫得好、寫得差,兩種而已。」雖然語境並不相同,但面對音樂,去年的我不斷在想這些問題:我並不想把這些音樂放在文化復興的脈絡上討論,那對我而言是傲慢。可是,我這樣,是不是又是真正的傲慢?我正在用一種華語脈絡為主的固化、一致性標準在審視出發條件並不相同的作品嗎?(然後就會再想,預設它們條件並不相同,難道不是又一層傲慢嗎?)(無限 LOOP)


    一年後,我終於放下自己無謂的幼稚,和不可能有盡頭的內心辯論,支持同事訪問珂拉琪的提議(真的很感謝同事ㄉ容忍)。訪問時,我和夏子與家權說起這件事,他們卻對看了一眼。


    「怎麼了?」我問。


    「沒事。只是如果你是去年那時候來的話,我們應該不會答應受訪。」


    「為什麼?」


    「我們本來就覺得作為創作者不需要接受太多訪問。」家權說,「而且,我非常喜歡你寫的庫洛魔法使那篇,那是我們答應受訪的其中一個理由。」


    好ㄉ,去年夏天,庫洛魔法使確實還沒寫出來。也許,我在這時訪到他們更好吧?我問夏子,能不能拜讀那篇在吹音樂專訪裡她提到的論文,她說好。如果吹音樂沒有先訪,我也許不會知道這篇論文的存在吧(OK 冠哼,愛冠哼)


    更想不到的是,讀完短短三十頁夏子的論文,竟然解決了我的疑惑。


    撰稿時,我盡己所有,試著將與珂拉琪的對話和論文中對我的啟發傳達出來。同時,也為了一年前的自己。


    希望你們收到。同時也希望,有一天我選題能快過吹音樂(好了)




    //////////////////////


    「殖民者忽略的是:⼯藝品是族⼈⽣活的⼀部份,殖民者在破壞族⼈傳統⽣活習慣時,卻將傳統⼯藝從中抽離作為『藝術品』,變成可買賣收藏的物件,殖民者欲保護『原始藝術』的⾏為同時改寫了傳統⼯藝之於族⼈的意義,預⽰了接下來台灣原住民⾯對全球化來臨的景象。」

    ──夏子.拉里又斯《當代服裝設計中的原住民文化再製與文化論述的建立》


    夏子的學士畢業論文中,一個重複回溯的時間點,是 1935 年日治時期台灣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


    在這場為期五十天、台灣史上首度以全島規模對世界展示帝國治下之風土的博覽會上,被日本政府描述為「教化有成」的部份原住民部落,第一次公開演出本該不能有外族參與的儀式和舞蹈。


    在殖民者以觀光為最終目的的安排下,原住民生活樣貌作為一種奇觀,被擺放在原始主義所想像之帶有自然、人性原初本質的「高貴野蠻人」位置。從那之後,在台灣這座島,原住民將自身日常作為一種展演的命運似乎從不間斷。有時,那所謂的日常甚至是他者的發明。


    訪問前我找到夏子 Facebook 相簿裡一張照片,她穿著亮洋紅色的部落服飾參與豐年祭。漢人們不會知道那顏色的來歷是五〇年代國民政府為了花東觀光政策,「輔導」阿美族將服裝改為適合歌舞的紅色、粉紅色系;也不會知道她上半身的霞帔,是六〇年代瑞士籍修女魏克蘭引進中國侗族服飾融合阿美族十字繡而成,配上日本製的銀珠、塑膠亮片,為的是替部落找到不需昂貴材料也能製作族服的方法。


    原先與部落生活經驗與階級體制緊扣的工藝,服膺殖民者的教化與觀看目光後產生質變,爾後殖民者卻反而意欲「保留」原住民的「藝術」,甚而質疑原住民不夠像原住民 ── 這只是夏子三十頁論文裡種種批判其中之一。


    然而平日裡,夏子戴著口罩,只露眼角眼影,輕聲細語,自稱社障(社交障礙之簡語)。原以為這打扮和日本覆面系歌手脈絡相承,她卻告訴我遮臉示人僅僅因為她這樣比較自在。論文早就寫好,如今延畢只因體育課沒修完,「就混而已啦,沒什麼特別原因。就混。」


    高中考上桃園第一志願武陵,母親眼裡的夏子卻「突然不讀書了」,老泡在社團,開始聽金屬、學吼腔。


    「我媽本來不太喜歡我這樣,就覺得一個乖小孩,成績怎麼變吊車尾。」夏子沒想到爆紅之後,家人倒成了鐵粉,父親每天必刷一次珂拉琪 YouTube,隨時回報最新留言,身兼科普(珂普?)大使。「他會跑過來說:妹妹,有人留言說你們那句歌詞是在講什麼什麼,真的嗎?」


    夏子為珂拉琪歌曲繪製插畫封面的技能,是因工程師母親認識一位電繪版代理商客戶、隨時能取得免費高級繪圖設備而練就;長夏子兩歲的哥哥讀心輔專業,兄妹倆平常會聊心理學中注重個體差異的論述,與後殖民理論下個人面對族群群體的矛盾 ── 全家人寶愛的妹妹,今年哥哥入伍當兵,一回家就問:我可以跟其他役男說我妹是珂拉琪主唱嗎?


    相形之下,最初邀請夏子一起做歌、催生珂拉琪的王家權,反而沒有這麼幸運。⠀⋯⋯


    ⋯⋯
    ⋯⋯
    ⋯⋯






    只是用和阿嬤交談的方式寫歌 —— 專訪珂拉琪
    https://bit.ly/3b3HDWv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蔡詩凡/IG @tsai.shifan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特別志願兵日治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03 09:57:12
    有 113 人按讚

    【不當兵非男人的社會氛圍,台灣的特別「志願」兵】

    「做為軍國少年為天皇陛下出征是理所當然的事。」如今生活在日本的簡茂松,曾經歷二戰的台籍日本兵的尷尬與痛苦。

    1945年後,日本成為戰敗國,他以戰犯被判了五年徒刑,然而,當二十六歲的竹永茂松服刑期滿遣回日本後,赫然發覺他被排除日本國籍,但當時的台灣正逢白色恐怖時期,家人都勸阻他返鄉......

    #日治時期 #軍裝 #志願兵 #九八式軍衣 方格子 vocus

  • 特別志願兵日治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22 10:02:49
    有 269 人按讚

    ﹝雞絲麵,是日本人或台灣人發明的﹖﹞

    我超喜歡吃雞絲麵的,一圈麵條泡在湯裡,咻咻的吸進嘴裡,說不出滿滿的幸福感。可是你一定沒有想過,雞絲麵究竟是誰發明的,這竟然是百年懸案。

    直到最近看了日本記者出身的野島剛寫的新書「野島剛漫遊世界食考學」,才知道它不是日本人發明,而是台灣人發明,其中也牽扯出一段台日的近代歷史,最後日本人再改良成符合他們口味的雞汁麵。

    讀了格外感到有意思,特別在農曆年前夕,面對大魚大肉,雞絲麵這樣的國民美食提供另一番懷舊的風味,因此分享給你一讀。

    *** *** ***

    二○一八年十月開播的NHK晨間劇《萬福》是以日清食品創辦人安藤百福與妻子仁子為原型改編,自開播以來頗受好評,劇情尾聲的高潮是,安藤從身無分文到開發出雞汁麵的「人生逆轉勝」。另一方面,安藤或是日清食品方面從以前開始就強調「發明」說,這部分其實也引發不少爭議。

    *令人生疑的「發明」說*

    宵夜吃雞汁麵是我的一大樂趣。日清的雞汁麵不用調味包,非常方便,泡麵加水煮好,調味好的麵條就會釋放出混合著醬油、雞高湯和油的湯汁,用筷子攪拌,讓麵和湯汁充分融合後,一口接著一口簌簌地吸麵。高中時代,要準備考大學時,陪我挑燈夜戰的好夥伴就是雞汁麵了。半夜肚子餓,就把水和泡麵同時放入鍋子裡,因為當水煮沸了,麵條也吸附飽滿的湯汁,心血來潮時,就再加一顆蛋。
    我想,日本應該有不少考生都受到雞汁麵的照顧吧。考大學時,臨時抱佛腳的我能夠勉強考上志願學校,也許有部分要歸功於雞汁麵提供的能量,也就是說雞汁麵有恩於我。

    我在上一本新書《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台灣人》(二○一九年;游擊文化)裡,也曾介紹日清食品的創辦人安藤百福。為了取材,我特地到分別設置在大阪府池田市與神奈川縣橫濱市的「安藤百福發明紀念館」一探究竟。這兩處都設有研究小屋,詳細說明安藤反覆嘗試錯誤,終於發明雞汁麵的原委。

    根據安藤的自傳《魔法拉麵的發明物語》(二○○二年;日本經濟新聞社),安藤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因為經營的信用合作社破產而身無分文。於是,在自家蓋了一棟研究小屋,全心投入泡麵的開發,在絞盡腦汁之後,看到妻子炸天婦羅的身影得到靈感,成功研發出用油炸麵的「油熱乾燥法」。安藤把這個稱作「發明」,可是我對此說法感到存疑。

    我決定一探雞汁麵的起源,實際走一趟台灣南部。我要強調的是,這一切的奔波都來自於我對雞汁麵的深厚情感。

    *前往台灣雞汁麵的「本家」*

    從日本到台灣,搭機大約三個小時就可抵達,非常方便。我的目的地是中部的彰化縣,日本人可能不太熟悉,更何況我要去的員林鎮,不是旅遊書上會出現的熱門景點。因為我聽說這裡有一間雞汁麵的「本家」。

    從桃園國際機場直接前往高鐵桃園站,花了大約一個小時抵達彰化站(田中鎮),之後搭計程車到員林,車程約二十分鐘。

    員林車站前有一間「清記冰果店」,店長戴逸接受了採訪。這間店是由戴逸的祖父戴清潭於一九四六年創立,當時日本戰敗後不久,他在日治時代的日本名叫「田代」,曾當過日本兵。

    因為最初是販賣冰棒和水果,所以店名至今也保留了「冰果」兩個字。但是,到了淡季冬天,生意就會變差,於是開始賣紅豆湯等甜品,除此之外,戴清潭還想要做出另一道有特色的熱食,他的妻子想到用油炸麵的料理。

    把極細麵條下鍋油炸,湯則是使用雞高湯下去煮,這道熱食命名為「雞絲麵」開始販售。這不就是「雞汁麵」的原型嗎?不同之處在於麵條油炸完後,會灑上調味粉,「雞汁麵」則是在油炸前就將麵條進行調味。雞絲麵使用細麵,戴逸表示
    是因為粗麵不容易油炸。

    *送到日本的雞絲麵*

    店內的廚房正好在下麵油炸,戴逸說油炸方法基本上和祖父時代一樣,沒什麼改變。麵條放入油炸三十秒,每個禮拜統一油炸一次,進行保存。因為油會附著在麵條上面,所以倒入熱水沖泡或煮開時,會有「油香味」,這也是美味的秘訣。本來是使用豬油油炸,可是現在改為菜籽油。

    戴清潭的雞絲麵大受好評,一下子就在台灣各地傳開了。這是早在安藤宣稱「發明」雞汁麵之前,整整超過十年以上的事情。

    戰後的日本面臨食糧危機,很多從戰前就住在日本的台灣人,請在台灣的家人用海運寄送雞絲麵過來,推測當時有不少雞絲麵頻繁地被寄往日本。

    台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是出身於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顏家長男顏惠民,戰前曾在日本留學,終戰後曾短暫返回台灣,一九四九年再度回到日本。她曾經這樣回憶:「父親在終戰後不久又回到日本,聽說他經常邀請日本友人到家裡作客,一起吃飯。父親過世後,才從他同學那裡聽到在父親家裡經常吃得到『ke-si--mī』,所以大家都很期待。」

    「ke-si--mī」就是雞絲麵的閩南語發音。

    根據安藤自傳,雞汁麵的發明是在一九五八年。但是,一青妙的父親在更早之前,終戰後不久就在日本吃到雞絲麵了。

    在清記冰果店,雞絲麵的調味基底是使用雞肉、柴魚片,還有放入炸蒜片、冬季蔬菜等配料。「雞絲麵販售至今有七十年了,味道始終如一。」戴逸如此說道。我點了之後,品嚐這道傳承超過一甲子的台灣小吃。

    與雞汁麵相比,湯頭味道較淡,麵條也很細。一碗熱量只有兩百四十五卡路里,是非常適合深夜肚子餓時的解饞小品。還有,兩者的相似點都是可以加上一顆蛋,添加風味。

    *** *** ***
    「野島剛漫遊世界食考學」在博客來有售: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311

    在每個他書寫的國度裡,你必然會讀到一種野島獨有的歷史感,觀察入微又饒富哲思。

  • 特別志願兵日治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09-01 19:04:47

    台版魯賓遜史尼育唔,為何在印尼叢林獨自度過三十個年頭?!
    下一集小單元:EP5.5『不是228的228事件』http://bit.ly/1XQHWIH
    動畫臺灣史第一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1
    -
    第四集中談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許多臺灣健兒拋頭顱灑熱血,選我選我地搶著加入國軍上戰場。那麼這些被稱為「台籍日本兵」的萬中選一好男兒們,後來都到哪兒去了呢?這次的小單元,讓我們一起來聽史尼育唔的故事吧!

    本集關鍵字: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皇軍、軍伕、高砂義勇隊、台籍日本兵、李光輝、中村輝夫、史尼育唔
    -
    快來看臺灣吧最新節目!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 臺灣世界史』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
    不多說,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s://lihi.cc/0SEYv 🔔
    🍺臺灣吧FB(會有YT沒有的新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
    🍺臺灣吧IG(會有YT和FB都沒有的新貼文)|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 贊助支持,訂閱集資成為臺灣吧吧友 →https://lihi.cc/UxnW9
    --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 https://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
    英文翻譯:Hsiao Sz Ting、黃牧寒、吳周蓉
    日文翻譯:頸項間、Nai、ひかる (Hikaru)、Lance
    日文翻譯校稿:愛理
    韓文翻譯(感謝熱情觀眾提供字幕 감사합니다🙏):
    Dodam Shin

    主題曲:
    DJ Hauer - Big Fat Guitar

    插曲:
    鄧雨賢 - 望春風 (DJ Hauer Chiptune Mix)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Aunt Tagonist", "Bumbly March", "Scheming Weasel (faster)"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參考資料:
    遠流臺灣館,《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2003

  • 特別志願兵日治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02-01 19:50:37

    皇民化工廠,產國語好寶寶、產皇民化文學,還能產國軍狂熱粉?!
    下一集:EP5『全球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的,228事件。』http://bit.ly/1X9NTzB
    動畫臺灣史第一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1
    -
    日本政府在臺灣推動內地延長主義2.0的皇民化運動,講國語、改名字的乖寶寶都好潮好棒棒。是什麼神秘不可解的原因,讓大家願意改變慣用的語言、習慣甚至是宗教習俗?又出於什麼動機,讓大家告別親愛ㄟ媽媽、袂當陪愛人去看電影,搶破頭都要加入國軍上戰場,到一個血書明志的地步勒?

    本集關鍵字:皇民化運動、內地延長主義、國語講習所、國語家庭、創氏改名運動、神道教、神宮大麻、大東亞戰爭、高砂義勇隊、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
    -
    快來看臺灣吧最新節目!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頻道,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 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 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 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 https://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
    英文翻譯:Hsiao Sz Ting、黃牧寒、吳周蓉
    日文翻譯:愛理、俐伶、Caron
    日文翻譯校稿:下坂さん、愛理
    韓文翻譯(感謝熱情觀眾提供字幕 감사합니다🙏):
    Dodam Shin

    主題曲:
    DJ Huaer - Big Fat Guitar

    插曲:
    Sakura (DJ Hauer Mix)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http://www.rengoku-teien.com/
    ■作曲:煉獄小僧■編曲:煉獄小僧
    Colonel Bogey March (Alford, Kenneth J.)
    Jean-Francois Noel
    "Bumbly March", “Scheming Weasel Faster Version”, “Fluffing A Duck”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參考書目: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臺北:允晨文化,2003
    遠流臺灣館,《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竹中信子著,熊凱弟譯,《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昭和篇1926-194­5)》臺北:時報文化,200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