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物體壓力公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物體壓力公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物體壓力公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物體壓力公式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徐國峰 HSU KUO FE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游泳的浮力支撐 vs 移動支撐】 因為前面的一篇分享收到Balance一個很棒的問題:「浮力支撐的體重=身體排開的液重,轉移到手上,是划手推水的反作用力,還是手排開的液體重?!」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引申說明浮力支撐和移動支撐的關係。 「浮力(支撐的體重) = 身體排開的液重」沒錯,「浮力」...

  • 物體壓力公式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07 20:58:46
    有 156 人按讚


    【游泳的浮力支撐 vs 移動支撐】

    因為前面的一篇分享收到Balance一個很棒的問題:「浮力支撐的體重=身體排開的液重,轉移到手上,是划手推水的反作用力,還是手排開的液體重?!」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引申說明浮力支撐和移動支撐的關係。

    「浮力(支撐的體重) = 身體排開的液重」沒錯,「浮力」這個公式是「結論」, 但要把公式背後的原理拆解開來比較容易明白浮力跟「姿勢」與「上/下表面積」之間的關係。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其實是受到四面八方液體的壓力,該壓力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上下兩面因為在液體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壓力強度也不相等,正因為這股壓力的差距而產生浮力。

    * 先假設有一長方體A2浮於水面上:
    * h1 = 長方體低點
    * h2 = 長方體高點
    * S = 上/下表面積相同
    * V = S*Δh = 沉入水中的體積

    * F浮力 = F下表面 - F上表面
    = ρg(h2*S)-ρg(h1*S)
    = ρg(S*Δh)
    = ρgV

    * ρV=m
    也就是說當物體或人體完全沉入水中時,不論身體姿勢,浮力等於身排開的液體重:

    * 浮力 = ρgV = mg = 物體或人體所排開的液體重量

    所以B1與B2的浮力相同,但當物體或人體有部分體積浮在水面上時,因為上方出水面部位沒有液體壓力,所以浮力所支撐的體重(簡稱「浮力支撐」)就會跟物體下方的表面積有關。以下圖為例,A1和A2是同一物體,在兩種「姿勢」下,A2可以漂浮在水中,A1卻會是在下沉,雖然下沉到一定比例後,仍可浮在水面上,但會很不穩定,它會有趨向傾倒成為A2姿勢,因為相對來說A2的姿勢是比較穩定的。下面的表面積愈大,愈容易保持平衡。

    換句話說:人體在改變姿勢時,浮力的平衡會改變。

    以下圖中右上方的泳者來說,左手臂提起,部分身體出水,沉在水裡的體積忽然變小時,浮力也忽然變小,「技巧」就用在這邊,技巧優秀的泳者能把浮力支撐減少的體重「有效地轉移到前伸手上」。泳者就是利用提臂出水與轉肩的動作,有技巧地把體重轉移到前伸臂的手掌上,使手掌形成向前移動的支撐點(簡稱「移動支撐」)。

    關於浮力支撐和移動支撐之間的關係,趴在地上的動作會比較好想像。人趴在地上時,全身的體重由「地面支撐」(類似趴在水中的浮力支撐),此時人很難移動,要增加移動效率,必須把體重轉移到手上,像小朋友一樣用手爬行的方式會比用身體在地面蠕動前進更有效率。

    來到水中之後,浮力只是取代地面的角色去支撐身體的體重,但因為水不穩定,所以把體重轉移到前伸手的難度會高很多。

    技巧不好的人,在浮力減小時身體會下沉,因為沒有及時把浮力支撐減小的體重轉移到移動支撐上。這除了技巧之外,也需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做到。這點非常重要,因為許多泳者提臂時身體會下沉或前伸手太早掉下去,絕大多數都是力量不足以支撐從浮力支撐轉移過來的體重所造成的結果。

    --
    關於浮力支撐和移動支撐這兩個概念的提出,首見羅曼諾夫博士的《POSE 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第42章〈全部都跟轉換支撐有關〉與第43章〈平衡支撐〉,裡頭有更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游泳愛好者可以再找來讀。

  • 物體壓力公式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07 08:00:00
    有 153 人按讚


    【游泳的浮力支撐 vs 移動支撐】

    因為前面的一篇分享收到Balance一個很棒的問題:「浮力支撐的體重=身體排開的液重,轉移到手上,是划手推水的反作用力,還是手排開的液體重?!」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引申說明浮力支撐和移動支撐的關係。

    「浮力(支撐的體重) = 身體排開的液重」沒錯,「浮力」這個公式是「結論」, 但要把公式背後的原理拆解開來比較容易明白浮力跟「姿勢」與「上/下表面積」之間的關係。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其實是受到四面八方液體的壓力,該壓力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上下兩面因為在液體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壓力強度也不相等,正因為這股壓力的差距而產生浮力。

    * 先假設有一長方體A2浮於水面上:
    * h1 = 長方體低點
    * h2 = 長方體高點
    * S = 上/下表面積相同
    * V = S*Δh = 沉入水中的體積

    * F浮力 = F下表面 - F上表面
    = ρg(h2*S)-ρg(h1*S)
    = ρg(S*Δh)
    = ρgV

    * ρV=m
    也就是說當物體或人體完全沉入水中時,不論身體姿勢,浮力等於身排開的液體重:

    * 浮力 = ρgV = mg = 物體或人體所排開的液體重量

    所以B1與B2的浮力相同,但當物體或人體有部分體積浮在水面上時,因為上方出水面部位沒有液體壓力,所以浮力所支撐的體重(簡稱「浮力支撐」)就會跟物體下方的表面積有關。以下圖為例,A1和A2是同一物體,在兩種「姿勢」下,A2可以漂浮在水中,A1卻會是在下沉,雖然下沉到一定比例後,仍可浮在水面上,但會很不穩定,它會有趨向傾倒成為A2姿勢,因為相對來說A2的姿勢是比較穩定的。下面的表面積愈大,愈容易保持平衡。

    換句話說:人體在改變姿勢時,浮力的平衡會改變。

    以下圖中右上方的泳者來說,左手臂提起,部分身體出水,沉在水裡的體積忽然變小時,浮力也忽然變小,「技巧」就用在這邊,技巧優秀的泳者能把浮力支撐減少的體重「有效地轉移到前伸手上」。泳者就是利用提臂出水與轉肩的動作,有技巧地把體重轉移到前伸臂的手掌上,使手掌形成向前移動的支撐點(簡稱「移動支撐」)。

    關於浮力支撐和移動支撐之間的關係,趴在地上的動作會比較好想像。人趴在地上時,全身的體重由「地面支撐」(類似趴在水中的浮力支撐),此時人很難移動,要增加移動效率,必須把體重轉移到手上,像小朋友一樣用手爬行的方式會比用身體在地面蠕動前進更有效率。

    來到水中之後,浮力只是取代地面的角色去支撐身體的體重,但因為水不穩定,所以把體重轉移到前伸手的難度會高很多。

    技巧不好的人,在浮力減小時身體會下沉,因為沒有及時把浮力支撐減小的體重轉移到移動支撐上。這除了技巧之外,也需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做到。這點非常重要,因為許多泳者提臂時身體會下沉或前伸手太早掉下去,絕大多數都是力量不足以支撐從浮力支撐轉移過來的體重所造成的結果。

    -\-\
    關於浮力支撐和移動支撐這兩個概念的提出,首見羅曼諾夫博士的《POSE 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第42章〈全部都跟轉換支撐有關〉與第43章〈平衡支撐〉,裡頭有更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游泳愛好者可以再找來讀。

  • 物體壓力公式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09 14:02:02
    有 501 人按讚

    【贈獎&書摘】【善待焦慮,善待自己:抵抗懶癌七大招】

    之前分享過《請把焦慮當愛人》一書後,陸續有網友來信詢問身為「焦慮大師」(接過皇冠戴在頭上)的我,如何脫離日常生活的焦慮情緒?

    其實我從未真正擺脫焦慮,每每面臨截稿日、上台簡報、重要會議,和撞見帥哥時(事件急起直落),緊張不安仍於內心翻山倒海。故如書中所言,既然無法擺脫它,那就真心接受和擁抱它吧,將焦慮帶來的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在那種專注、競爭的情緒壓力下,人們往往能把事情做的更好。就像我每每簡報前都如跳蚤上身般抓耳撓腮,但上台後就被第二人格附身,盡情放飛自我惹~

    然而,完全沒做準備是不行的,因為作者提出了一個公式,即物體所受到的外力等於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呃不對!這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啊啊啊啊(想到國中理化突然抓狂)~咳咳咳好,舒緩焦慮的公式是:

    解決問題=徹底思考的動腦力+不辭辛苦的行動力。

    所以在這種早晨設了200個鬧鐘依然起不來的天氣(只有你吧),不妨試試看以下書中提到的七個抗懶奇招:

    1、一旦犯懶,馬上來場說洗就洗的淋浴,讓全身上下煥然一新
    ※個人點評:這招我滿常用的,尤其淋浴時腦袋放空會湧現意想不到的靈感或好主意。

    2、換個令你奮發的環境,越讓你留戀、不想離開的地方就越容易滋生懶惰,比如從家裡移師到咖啡廳。
    ※個人點評:這招不適用於本人,因個人習慣穿內褲盤腿在家寫文章,如果在星巴克這樣做,會被警察以妨害風化、有礙觀瞻的罪名帶走吧!!

    3、找個大魔王來逼你,自己給自己規劃的最後期限總是缺少權威感,不妨讓身邊那個最有威嚴的人管教你。
    ※個人點評:還用說嗎?我的大魔王就是螺弟啊!在他逼瘋我之前,我會盡快完成工作。

    4、以毒攻毒,徹底的犯懶,盡量糟蹋時間,以啟發內心小宇宙。
    ※個人點評:這招對懶癌末期患者和缺乏良知的人不太有效,作者玩一天就良心不安了,我玩個七七四十九天都快樂似神仙。

    5、喝點心靈雞湯,找點刺激,選擇能夠鼓動自身人心的模範。
    ※個人點評:個人做法是看看那些跟我同年次出生的人,人家現在在做什麼?我又在這裡幹什麼(隻身走入大雨)(不要拉我)(結果是門把勾住衣服)!!

    6、腦補一下,懶了二、三十年後,自己那副矬樣,無法再為懶惰開脫。
    ※個人點評:什麼二、三十年後的矬樣!轉頭照鏡子就夠了!

    7、重度犯懶時,藉由自己個人最愛的事物發誓作為賭注,例如:「若不補齊影集心得,從此與帥哥無緣!!」
    ※個人點評:我馬上寫!馬上寫好嗎!!??(振筆疾書貌)

    以上是《請把焦慮當愛人》一書之部分內容摘要和心得,說到「抵抗懶癌、管理焦慮」,大家看完書後(沒看完也可以),是否有些感想或個人獨門妙方呢?歡迎在貼文下留言分享,我會抽出兩位讀者,贈予舒緩焦慮情緒之「德國果茶與日本手工貓掌砂糖禮盒」。

    【活動辦法】如下:
    1、這裡有『兩盒』「德國果茶與日本手工貓掌砂糖禮盒」,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2、留言請留「抵抗懶癌、管理焦慮」的方法。
    留言舉例:『一旦犯懶,馬上來場說洗就洗的淋浴,讓全身上下煥然一新。』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03/11 (一)中午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03/12(二)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請把焦慮當愛人 #焦慮擺脫不了但總能讓你變得更好 #思小妞 #方舟文化 #抵抗懶癌七大招 #成長焦慮 #抵抗懶癌只需要這七招

    ★博客來:goo.gl/oYYX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