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s a young learner in the British Council (BC) for 3 years, this place nurtures my passion of reading, writing, and confidence to speak English....
🇬🇧📚I was a young learner in the British Council (BC) for 3 years, this place nurtures my passion of reading, writing, and confidence to speak English. BC is my alma mater, my experience in the school lays a foundation and opens doors to a world of opportunity for me. The methods of examination move with time, BC offers both computer-based and paper tests; wide range of time slots and locations. After the application, BC helped me to reach my goal in a variety of ways including free-preparation materials, one-to-one mock exams, etc. Within 3 months, I saw the power of a key training course on writing helped improve my skills on analysing, planning, and outline.
Like many others, study abroad is my dream and I look forward to my study of MSC in Physiotherapy in the UK. Britain cultivates many 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every years, the programe allows student to gain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sight together with practical hands on skills in world-class hospitals. Choosing the UK to develop my career pathway because of its outstanding learning methods that well-equipped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to get success in the chosen area. In the UK, the number of patients that a PT takes care of daily is 3 times less than in Hong Kong, while students could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atients and provide effective hands-on practices. I foresee myself engaged in amplifying the effect of public education on prevention so as to bring in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especially in the female population to my homeland.
#IELTSPrize202021 #TakeIELTSwithBritishCouncil
◾️◾️◾️◾️◾️◾️◾️◾️◾️◾️
我曾經在英國文化協會(BC)學習英語三年,這個地方培養了我對閱讀,寫作的熱情和自信地說英語。 BC是我的母校,我在學校的經歷奠定了基礎,並為我打開了通往機遇之門。考試方法與時並進,BC提供電腦考試和筆試;彈性考試日期和地點。申請之後,英國文化協會提供各種方式幫助我實現目標,包括免費準備材料,一對一的模擬考試等。在三個月內,我看到了寫作重點培訓課程的強大功能,幫助我提高了分析,計劃和大綱的寫作技巧。
像其他許多人一樣,出國留學是我的夢想,我期待著在英國進修物理治療碩士。英國每年都會培養許多國際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該計劃使學生能夠在當代世界一流的醫院中獲得當代研究的見識以及實用的實踐技能。選擇英國來發展我的職業道路是因為其出色的學習方法,裝備學生掌握了技能,使其在所選領域獲得成功。在英國,物理治療師每天要照顧的病人數量少於香港3倍,而學生可以對病人有更深入的了解,並提供有效的實踐技巧。畢業後,我將致力於擴大公共教育對預防的影響,以便為香港,尤其是女性人群帶來新的研究視角。
🔶If you are think to study abroad, immigrate or find a new job, take IELTS with @britishcouncilhk . 🏃🏻♀️👩🏻🎓
#ieltshk #studyinuk #uk
物理治療國考日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617新加坡聯合早報
*【調查:英格蘭Delta毒株感染率上升50%】
倫敦帝國學院領導的一項大型流行病研究顯示,自5月以來,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毒株的大規模傳播使英格蘭的感染率上升50%。路透社報導,英國政府表示,這項調查資料支援首相強森第四階段全面解封推遲到7月19日的決定,而唯一可抵制Delta毒株快速傳播的威脅,是加快疫苗接種計畫。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191
*【美國增加採購2億劑莫德納疫苗 並有採購加強針的選擇權】
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表示,美國政府將增加購買2億劑該公司的冠病疫苗,並可能購買正在試驗的其他候選疫苗,包括加強針。該公司公告稱,新訂購的劑量使得美國政府訂購的莫德納疫苗總量達到5億劑;截至6月14日,已交付2.17億劑。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表示,新訂購的劑量中1.1億劑將在2021年第四季度交付,其餘將在明年第一季度交付。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6-1157041
*【泰國確診病例超過20萬起 首相巴育為疫苗不足道歉】
泰國冠病確診病例週二累計超過20萬起,曼谷多家醫院疫苗不夠而延後民眾接種時間,導致民怨四起,首相巴育週二對此致歉,願意負起全部責任。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6-1157033
*【打針送牛送雞送房 菲港印泰提供抽獎 鼓勵民眾接種疫苗】
為了提高冠病疫苗接種率,亞洲一些國家出奇招,以抽獎活動吸引民眾前去接種疫苗,而祭出的獎品五花八門,牲畜、帶薪假期甚至還有百萬元公寓等待贏取。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17-1157104
*【緬甸首次檢測到Delta等三變種病毒】
緬甸國防部屬下的國防服務醫療研究中心對11起感染變種毒株病例進行的實驗室檢測顯示,商業中心仰光發現一起變種毒株病例,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四起,南部城市丹老(Myeik)三起,西北部達武縣(Tamu)兩起,靠近印度邊界的卡萊鎮(Kalay)一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17-1157106
*【CureVac冠病疫苗有效性為47% 不符統計成功標準】
路透社報導,這家德國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進行試驗的志願者大約4萬名,其中包括134個冠病病例。CureVac公司拒絕透露有多少人注射了疫苗,或者有多少人接受了安慰劑。但是,首席技術官姆勒澤克週三在接受訪問時說,這些結果表明,該疫苗對老年人的效果不如年輕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185
*【學者:法研究表明該國去年初流行的冠病毒株與中國無關】
歐洲精準醫學平臺首席執行官、免疫學家鞠麗雅日前在接受《歐洲時報》採訪時說,法國實驗室去年的基因測序結果證明,2020年初在法國流行的冠狀病毒毒株與中國毫無關係。鞠麗雅介紹說,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曾於2020年4月報告該國冠病患者基因測序結果,該結果顯示法國的冠病疫情源自本土的、可能在2020年之前就流行的冠狀病毒毒株,其遺傳性狀與來自中國的輸入病例感染的病毒毒株相差甚遠。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6-1157044
*【研究:Regeneron抗體療法能將重症死亡率降低20%】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報告稱,美國知名藥廠再生元製藥(Regeneron)的冠病抗體治療用藥」REGEN-COV」,可將特定冠病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20%,為重症治療提供極具價值的療方。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6-1157040
*【泰國計畫在120天內全面開放迎接遊客】
泰國總理巴育16日發表電視講話說,為儘快恢復國內經濟與旅遊業,泰國將在120天內向遊客全面開放。巴育表示,一個多月來,泰國各地冠病疫苗接種工作有序進行,並有能力實現每月平均接種1000萬劑疫苗的目標,預計到今年10月,將為全國70%的人口、即5000萬人接種至少一劑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6-1157047
*【科學家:北冰洋正在消亡 變暖臨界點或已啟動】
史上最大北極考察隊的科學家警告稱,不可逆的全球變暖臨界點可能已經被啟動。大氣物理學家和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漂流觀測計畫領隊雷克斯說:「當全球變暖嚴重加劇時,首先引爆的臨界點,就是北極夏季海冰的消失。這是雷區裡第一批地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6-1157038
*【悅榕集團:「普吉島沙箱」開放模式 可供亞洲國家借鑒】
新加坡的悅榕控股執行主席何光平表示,泰國重新開放普吉島的計畫,可讓亞洲其他國家借鑒,作為重開邊界歡迎遊客回流的模範。泰國準備在7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普吉島,已接種冠病疫苗而且來自非高風險國家的遊客,可入境普吉島並無須隔離。這項稱為「普吉島沙箱」的重啟旅遊業計畫,仍須等到島上70%居民接種了疫苗即達到群體免疫之後,方能啟動。目前該島人口接種率約為60%,遠高於僅5%的全國平均接種率。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17-1157107
*【加強版行管令導致菜價猛漲 金馬侖五區農業獲准復工】
馬來西亞蔬果與花卉重要產地金馬侖高原五個地區由於冠病疫情嚴重而實施加強版行動管制令(EMCO)後,菜價隨即猛漲四成。內閣已經批准這些EMCO地區民眾可以繼續農業活動,以舒緩蔬果花卉供不應求而漲價的情況。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17-1157103
*【馬來統治者:緊急狀態8月1日結束後不必延長】
馬來西亞的馬來統治者認為,目前的緊急狀態令在8月1日期滿後,沒必要繼續延長。統治者們也支持元首阿都拉的立場,認為政府應該儘快召開國會及州議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6-1157039
*【廣東又現本土確診 新增四例】
廣東全省昨天新增四例本土確診病例,均為廣州報告。據「健康廣東」微信公眾號報導,另外,全省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三例,均為深圳報告,兩例來自南非,一例來自賴索托。截至16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新冠病毒確診病例2657例(境外輸入1101例)。目前在院218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7-1157176
*【香港部分疫苗接種中心冷清 接種率仍有提升空間】
香港各界不斷推出不同的冠病疫苗接種誘因,接種人數有所上升,但部分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仍顯冷清,顯示接種能力尚未充分利用。香港醫學界、教育界人士15日說,香港目前有能力提升接種率,未來需關注學生的接種需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6-1156791
*【研究:從50州採集血液顯示 冠病前年12月已在美出現】
美國政府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冠狀病毒早在2019年12月已在美國出現,比美國衛生部門於2020年1月21日通報全美第一起冠病確診病例,早了幾個星期。根據發表在《臨床傳染病》雜誌上的研究報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於2020年1月2日至3月18日期間,從全美50個州採集了2萬4000多人的血液樣本。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17-1157079
*【研究:五分一無症狀冠病患者 染疫後一個月出現長期後遺症】
研究人員發現,近五分之一無症狀的冠病患者在染疫一個月後,出現類似冠病的長期後遺症。女病人比男病人更可能在痊癒後出現長期後遺症,她們的年齡也相對年輕。由美國非營利組織FAIR Health進行的這項研究分析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間196萬美國人的保險索賠,這是歷來冠病長期後遺症所進行的最大規模研究。「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17-1157082
*【普丁:拜普會具建設性 美俄大使將返駐國履職】
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他與美國總統拜登的兩人首場面對面會談具有「建設性」。兩國首腦也達成共識,兩國大使將儘快返回駐在國繼續履職。普丁16日與拜登在瑞士日內瓦Villa La Grange舉行峰會,兩人會後未召開聯合記者會,而是各自舉行記者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177
*【拜登:普丁最不想發生新冷戰】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與俄國總統普丁舉行的首次峰會討論相當「正面」,但他也警告普丁,華府不容忍對美國民主的幹預,而普丁最不想要的事情是發生新冷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174
*【拜普會登場 相互摸底料關係難突破】
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會見普丁,在兩國關係陷入低谷之際,兩位領導人意在設定對美俄雙邊關係的預期,彼此摸一摸底。不過,一般預料這一次峰會不會有突破性成果。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17-1157081
*【葉倫擔心美中在科技領域完全脫鉤】
美國財長葉倫16日稱,她預計美國會在一些領域與中國脫鉤,以確保美國的國家安全獲得保障,但她擔心美國會在科技領域與中國完全脫鉤。葉倫告訴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我們正在研究我們擁有的各種工具,以反擊與糾正損害我們(和我們的)國家安全,以及更廣的泛經濟利益的做法。」葉倫也說,「我會有點擔心在科技上完全脫鉤」,許多美國盟友也不願意大幅減少在中國的商業活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7-1157195
*【拜登提名的助理防長:保持「能打」的前沿軍力遏制中國】
被美國總統拜登提名擔任負責印太地區事務助理國防部長的Ely Ratner表示,美軍應在印太地區保持「作戰可靠」的態勢,以幫助遏止潛在的中國侵略。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7-1157189
*【拜登:和習近平彼此瞭解 但不是老朋友】
據路透社報導,拜登在日內瓦談及中國問題時說,中國正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對疫情負責的國家,但他對北京是否真的想努力瞭解冠病起源表示質疑。被問及是否會以「老朋友對老朋友」(old friend to old friend)的方式給習近平打電話,尋求中國同意世衛的溯源調查時,拜登回答說:「讓我們把事情說清楚。 我們很熟,我們不是老朋友。 這只是純粹的生意。(It’s just pure business)」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7-1157196
*【智庫:雙邊緊張關係 中國對歐投資創10年新低】
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創下10年來新低,而由於雙邊緊張局勢不斷加劇,投資下滑的趨勢可能在今年延續下去。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和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聯合報告指出,中國對英國和歐盟27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從2019年117億歐元下降到65億歐元,降幅達到45%。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7-1157190
*【美國發表國內反恐報告 籲加強審查社群媒體貼文】
美國白宮發表首份應對本土恐怖主義的國家戰略報告,提出加強審查社群媒體貼文,檢視有沒有外國機構與本土恐怖主義有聯繫,並確保本土恐怖分子不會混入政府及軍隊。美國總統拜登在聲明中指出,此戰略報告的目的,是要把政府對本土恐怖主義的分析和情報分享,改善並擴大到所有層級的執法機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17-1157084
*【美聯準會官員預計2023年末之前加息兩次】
美聯準會發佈的最新預測顯示,官員們預計2023年末之前將加息兩次。這比很多人設想的要快,同時他們還上調了未來三年的通脹率預測。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197
* 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週四說,其與北汽藍谷旗下ARCFOX極狐汽車聯合開發的共享無人車品牌「Apollo Moon」計劃在2023年車隊規模達到3000輛,為300萬乘客提供服務。
百度共享無人車擬2023年服務300萬乘客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7-115724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新加坡24家私人診所獲批施打科興疫苗,公眾反應踴躍,有診所表示希望在下週一(6月21日)前開始接受預約。
獲批施打科興的診所望在下週一前接受預約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0617-115723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聯合國的一份政策簡報顯示,美國和中國之間單邊關稅行動造成的貿易衝擊,相當於受影響國家中全球價值鏈三至五年的增長。
聯合國:中美貿易戰致全球價值鏈損失三至五年增長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7-115723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新加坡裕廊集團和新加坡蜆殼集團探討在實馬高島垃圾埋置場建設光伏場,一旦建成,將成為本地建在垃圾埋置場的最大型太陽能項目。
實馬高島擬建光伏場 或可成為本地最大太陽能項目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0617-115723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消息人士透露,美國五角大樓正考慮在太平洋地區設立一支永久性海軍特遣部隊,以對抗中國日益擴張的軍事實力。
消息:五角大樓考慮在太平洋設永久特遣部隊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7-115722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路透社報導日本政府最高發言人週四(17日)表示,日本的目標是在7月下旬左右推出疫苗護照。
日本計劃下月推出疫苗護照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22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港警國安處拘捕壹傳媒五高層 涉違國安法】
消息人士透露,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今早(17日)逮捕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劍虹等五名壹傳媒和《蘋果日報》高層。香港警方在早上7時24分和8時07分通過港府新聞公報網站發佈新聞稿稱,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今早拘捕五名公司董事,包括四男一女,年齡介於47至63歲。他們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警方也曾到被捕人士的住所進行搜查。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7-1157187
物理治療國考日期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Galileo的教誨:人類非宇宙中心點
文章日期:2021年5月21日
【明報專訊】人類非常自以為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動物。自古以來,不止大部分人都以為大地是平或者是方的,他們更以為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陽,都是圍繞着我們而運轉的。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望遠鏡觀察得來科學證據,支持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太陽中心論,他就被教廷批鬥和逼害了20多年之久。
即使現代人也有同樣自以為是的主觀願望。不少人偏見地以為近數十的所謂新發明,例如互聯網、手機、AI、機械人和加密貨幣等,都必然是人類史上最偉大和最重要發明。更有不少人甚至相信所謂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認為重要科技發明的速度不斷提升,很快就將達到人網合一的所謂「奇點」(Singularity)!
客觀點來看,這些科技發展雖重要,尤其互聯網和手機,令到日常生活更方便和豐富,但怎可能比火、蒸氣機、電力、電話、汽車和飛機等更重要?有人曾問過李光耀,什麼是偉大發明?他的答案是對新加坡而言,最重要的發明是空調!他認為在熱帶地區,如沒有空調,工作效率非常低,經濟發展必更困難。你可能以為李光耀此言是開玩笑,小小一台冷氣機,怎可能那麼偉大?但事實擺在眼前,新加坡是熱帶國家中,極少數(差不多唯一)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之一,成功原素當然不止空調這麼簡單,但他立國不久即決定盡快在所有政府辦公室裝置空調,肯定對提升政府效率有極大幫助。
近20年科技無助提升生產效率
若以生產效率的趨勢來判斷近20年科技發展的成效和重要性,不幸客觀結論就必然是頗為失望,甚至驚訝。因為不論美國或中國,過去20年的勞動生產率(labour productivity)增長都不斷放緩(見圖1及圖2),就如數以萬億美元計的IT投資,每人手中一台超級電腦,都提升不了我們的生產效率。更不需遑論AI結合機械人,再加5G,所有工廠都應變得更自動化,需要的工人極少,理論上人均生產效率必定急速提升。
這麼多「超偉大」發明,怎去解釋生產效率增長率不加速反放緩的重大謎團?我認為可探討3個可能性。
(1)從197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PC)開始崛起和普及,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期望生產力效率大幅提升。但長近20年的投資期,效果一直是失望的,在互聯網普及前,大部分電腦幾乎可算是獨立的,主要用途只包括文書處理(word processing)、電子試算表(spreadsheet)和簡單資料庫(database)等,即使有通訊功能,也只限於速度極慢、撥號連線的modem。在這個單打獨鬥的環境下,大部分PC亦是一台昂貴的高級打字機,對生產力提升當然有限。後來隨着互聯網崛起、寬頻普及,企業開始看得到大量投資IT的回報。當然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創立大量新企業的機會(但即使如此,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生產力增長也一直放緩)。
同一道理,過去30年的新科技發展,將有重新提升生產力效率的一天,可能只是時辰未到。我贊同有此可能性,但到底現代科技,缺乏什麼催化劑,防止它們完全體現潛能?我也沒有準確答案,部分可能是投放的量未足夠,例如5G,大家一直期待網絡速度馬上提升10倍以上至Gbps級別,但事實上在美國和中國的用戶體驗極差,平均速度提升50%不到,某些情况和地區,甚至比4G更慢,亦較受障礙物如牆壁阻礙接收。應用方面更缺乏「killer apps」,據說在中國的流行5G App是Speedtest,就是用來測試通訊速度!現時平均每個基站服務約7000用户,當然寄望繼續增加密度,到了某個水平,希望能較成功體現5G功能。除此,高頻率的mmWave網絡仍在起步階段,高頻率才可真正大幅提升速度,但不幸物理上,mmWave穿透力更差,要實現IoT夢想,實時遙控高速機器,進行精細手術和應用於交通系統等,仍面對極大挑戰。
(2)人均生產效率增長放緩,有可能是定義和數據準確度的問題。會否是不可以金錢來量度近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所有好處,除經濟增長外,亦有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快樂感?有可能,事實上在過去200多年,全球人類壽命的確上升很多,從不到30歲升至現在的70多歲;但大部分應該是公共衛生的改善,尤其自來水的普及,農業進步導致營養改良,以及接生技術和環境改善,大幅減低嬰兒夭折率等,而非來自先進癌症治療法或基因工程技術。當然,近年英美的平均壽命更出現下跌趨勢。快樂的定義更抽象,跟科技發展更沒有一個必然關係,去多幾次日本就一定開心啲?著名人類學家Steven Pinker認為,原始的hunter-gatherers,以狩獵為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和計劃生活,平均快樂度反而比生活較穩定和富庶的農業社會高很多。原因是農業需要長達一年的工作計劃、播種、灌溉、收割和儲糧等等,全年忙碌,亦需全年憂慮天氣和瘟疫等。現代人更惨,不止需要計劃一年,未上幼稚園,已需要開始計劃人生,每年每月每日都有無窮無盡的所謂工作、責任和煩惱。
有人企圖解釋,可能分母也有問題。人均生產力增長減速,或者是因為現代經濟高度自動化,需要工作的人愈來愈少,即是失業,underemployment和不需工作的人愈來愈多,所以人均生產效率就被拉低了。這個解釋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這次COVID大流行前,以美國為例,失業率跌至3.5%的50年新低,何來工作人數在減少?近月隨着美國疫情減退,失業率又再急速下降,所以此論點不成立。
有人指出,雖然表面失業率低,但有不少人不再尋找長工,只做點「零工」(gig),或只領救濟,所以人均生產效率被拉低。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我懷疑近年underemployment的情况,是否真的比以前嚴重。我的印象是從前較以農業為重的社會,鄉下的「閒人」更多,城市化才是提升人均生產力的最重要元素。
總括來說,我承認經濟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但仍不可以此為解釋生產效率增長放緩的藉口。
人類發展漸近兩科學極限
(3)我認為最重要的解釋是人類發展已逐漸走近兩個科學上的極限。第一個是地球資源所能提供的可延續發展極限。人類發展,從古至今,尤其從工業革命開始,都可說是建築在耗用地球資源身上,尤其倚賴化石能源,最初是最髒的煤炭,後來是更好用但更有限的石油,再加上較清潔但難儲存運輸的天然氣。近年我們當然開始發現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帶來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如不能在極有限時間內解決,足可導致一次全球大規模動植物滅絕災難!
樂觀來看,這個危機當然也提供很多發展再生能源、電動車輛(electric vehicle, EV)、儲能、碳捕獲(carbon capture),以至「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技術的機會。但不能否認的是地球本身是個充滿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的環境,最方便的能源必然是與炭相關的,石油的能源密度是任何電池技術的20倍以上。按《巴黎氣候協議》的計劃,人類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談何容易?去年因疫情,全球碳排放確下降了約6.5%,接近但仍不到每年遞減7%的目標,今年美、中等經濟重開,有可能達標嗎?
另一個更根本的是物理的極限。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突破,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初,愛恩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和稍後由玻爾(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等人所發展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兩套理論非常偉大,亦有極大實用性,核能和核武正是它們的結合,是禍是福,見仁見智。但不幸過去60年,理論物理已可說碰到了堅硬牆壁,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有非常根本性,甚至哲學性矛盾,聰明如愛恩斯坦,窮人生最後30年努力,也無法解決此問題。後人想出很多充滿創意的理論,例如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但全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驗證明,所以於事無補。
物理極限對應用科技和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整個IT革命都是由半導體技術進步所推進。最有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雖並非一條真正永恒不變的物理定律,但在過去50年,一直是芯片發展的一個指標。事實是每一代的芯片發展,雖仍在進步,但速度早已放緩,最初摩爾定律預期每9至I2個月,芯片密度即可翻一倍,近年已放緩至兩年以上。強如過去的老大英特爾(Intel),已停滯於14nm兩年以上,只有台積電和三星能繼續推前,能成功生產7nm芯片。即使台積電等能如期做到2nm,無疑必將接近物理極限,再縮小必將帶出各種量子世界的奇怪現象如「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極難控制芯片性能。
在應用層面上,影響也必極大。單是AI無人駕駛,已是個極重要的科技夢想,亦是Tesla股價的一個重要支柱。馬斯克(Elon Musk)教主是個頂級銷售員,他一直不斷告訴「信徒」無人駕駛是個相對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應用,只需GPU或ASIC夠快,加上視覺數據,必可在短期內成功。按馬斯克的說法,年輕一代不需要學駕駛汽車,法律甚至將禁止人類開車,所有汽車變成AI無人駕駛的EV。
無人駕駛為極複雜AI難題
事實上,無人駕駛是個極複雜的AI難題,最近連馬斯克開始承認困難比原先想像中高很多。不止Tesla,大部分其他公司都碰到同樣問題,不少甚至已放棄。Uber和Lyft都計劃出售無人駕駛部門,Alphabet的Waymo,近日CEO和CFO等多位高層相繼辭職。德國各大汽車廠近日都推出質量非常不錯的EV,但並無太多AI功能。
我一向認為無人駕駛沒那麼簡單,應屬於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問題,即需要所謂common sense。人腦當然遠比電腦慢,但複雜度遠比芯片高,人腦neurons(神經元)數量超過1000億,synapses(突觸)數量更超過125萬億,更加是三維物體,連形狀和組織都對人腦的思考、性格和整個意識(conciousness)非常關鍵,遠比現時最先進二維為主,7nm GPU的540億原子粒多和複雜。即使未來用到2nm技術,能做出人類common sense的機會仍很低。不少AI專家認為,AGI需要whole brain simulation,或甚至不可以矽為基礎原料,改以用所謂wet ware,不知是否想以基因工程技術,在試管中培植出一個以碳為基礎原料的有機AI系統?聽起來,比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更恐怖!
我沒有答案,只想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自以為是,人類始終是渺小的,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非常有限!
(中環資產擁有Tesla、Uber、Alphabet、台積電及三星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3.php?col=1463481132098
物理治療國考日期 在 蔡永芳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應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 保全醫療量能 指揮中心宣布四大醫療應變策略
發佈日期:2021-05-1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宣布,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為確保國內醫療院所對疫情的因應及保全醫療量能,即日起全國醫療機構實施下列醫療應變作為:
一、醫療營運降載:
(一) 依病人治療之急迫性需求等,評估病人且綜合考量延遲提供病人診療的風險及疾病傳播的風險後,決定提供或延遲診療。
(二) 可延遲診療之醫療暫緩(如:健檢、美容、預定手術或檢查、物理及職能復健等)。
二、 加強社區監測通報採檢:
(一) 病人於入院前一律篩檢,採檢後至入院前待在家中,避免外出。緊急需住院者,於入住病房前一律採檢。
(二) 倘若病人檢驗結果為陰性,僅能作為當下疾病狀態之判定,但無法排除病人為已遭感染但尚在潛伏期的症狀前期(pre-symptomatic)的可能,因此應持續監測健康狀況。
(三) 住院期間若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味覺嗅覺喪失、不明腹瀉等COVID-19相關症狀或醫師懷疑時進行採檢。
三、 加強員工健康監測:
(一) 落實工作人員每日體溫量測及健康狀況監測(包括體溫及相關症狀),並確實登錄,有疑似症狀應立即通報採檢。
(二) 定期(5-7天)針對高風險單位醫療照護相關工作人員(如:急診、加護病房及專責病房等)進行鼻咽或深喉唾液採檢。
四、 國際醫療暫停(特殊或緊急採專案許可除外)。
指揮中心指出,國內醫療機構相關應變策略,將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