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Amazon12年學到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創業課
-
在很多人眼中的夢想科技公司清單一定有google、apple、facebook、YouTube、Amazon,這類的外商公司,總覺得裡頭很酷,可以包容任何的意見,工作環境氛圍也很不一樣,但卻沒發現其實這類公司的人才流動率很高,除了很多未來預計自...
我在Amazon12年學到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創業課
-
在很多人眼中的夢想科技公司清單一定有google、apple、facebook、YouTube、Amazon,這類的外商公司,總覺得裡頭很酷,可以包容任何的意見,工作環境氛圍也很不一樣,但卻沒發現其實這類公司的人才流動率很高,除了很多未來預計自己創業的員工,更多的因素是壓力,科技公司需要的是永遠都在first day的眼光,隨時隨地都在求新求變,就算已經是龍頭了,也得放下身段,不斷強迫自己絞盡腦汁思考,還可以透過網路提供客戶什麼服務?
-
作者是韓國人,他曾經在平均年資只有一年的Amazon,待了足足12年,年資更是全公司的前2%,亦是Amazon中待過最久的韓國人,他也是個十足的怪人,原本職務是網路平台開發的工程師,因為對職務膩了,就直接轉職App開發、kindle閱讀器市場開發、行銷經營、在地化經營部門,眾多部門輪了一輪,才離職自己去創業,也在離職之後,他才寫下這本書,以一個亞洲人來看Amazon的創業精神。
-
其實Amazon至今還把自己定位成網路書店,但他的客戶群從來不會這麼想,因為能夠透過螢幕一鍵購買生活上所需的所有用品,網址上可購買的清單,永遠超乎你的想像。
-
最初Amazon在成立時,被市場定位成跟家樂福、沃爾瑪、ebay差不多等級的店家,沒有人看好他的後續發展,殊不知幾年之後它已經可以跟google跟facebook相提並論了...這也跟創辦人貝佐斯的經營遠見有關,他知曉『房價只會越來越高,而電腦只會越來越便宜。』,所以未來沃爾瑪這類佔地廣大的實體賣場反而需要更多的成本花費,而網路購物卻只會成為趨勢,因為方便,因為低成本,因為人人都可以是賣家買家。
-
正因為這樣,他要求著作者不斷優化網路搜尋引擎,找出幾萬分之一的錯誤,也因此Amazon的搜尋引擎非常人性化,當你搜尋椅子時,其他的搜尋引擎會記錄你的興趣喜好,它會不斷的出現各種椅子廣告在你的網頁閱覽器上,然而Amazon卻會提示你桌子,因為買了椅子也許還想看桌子。
另外在ebay跟其他很多網路平台上,都是以店家為主,而非以商品為主,搜尋一項商品會出現好多個店家賣一樣的商品,這也造成了嚴重洗版灌版,以及買家的眼花撩亂,在Amazon搜尋一項產品時就只會跳出那一項產品,點擊之後才是各商家,以商品編號為主的方式,也友善了使用者介面。
-
而在Amazon中的管理制度,也是非常有趣的,這讓同樣是亞洲人的我們與作者非常衝擊著,譬如說『這裡沒有蠢問題,任何人都可以發問』,不會有人不回答,然後就算是新人也可以直接回答出自己的意見,誠實且有效溝通,在Amazon裡見怪不怪,還是菜鳥的作者發現自己開發的程式還需要一個禮拜才能完善,他顫抖的在全是大頭的會議裡說是自己的意見,在亞洲市場裡可能會被責罵不懂變通、丟了全部門的臉,可是這邊大頭們卻只是微皺眉把整個宣傳計畫往後延一週,只因為一個小小的新人說還不可以上市,但相對的這一週的壓力,也絕對不容小覷...
-
『誠實制度』也發生在面試之中,你不需要很會說話,只需要有實力,那就很夠了,作者在面試時被尋問了未來規劃,很坦白說著自己只是來磨經驗,很快就會離職新創公司,這答案讓我很意外,忍不住思考如果我面試的新人,如此坦白,我到底會扣分還是加分呢?雖然一開始就講好遊戲規則,好像也沒什麼不對的,然而Amazon的坦白制度還不只如此,每週都會有主管跟你面談,你可以把對公司的意見暢所欲言,如果其實不滿的對象就是主管了話,那麼也不用擔心,每個月還會有一次大主管直接找你談的機會,正也因為這樣,也相對壓力,因為深怕別人談論的對象正是自己呀。
-
而在Amazon開會也很有意思,開會從來沒有ppt可以看,因為ptt向來都是準備的人費盡心思,可現場通常只有老闆在專心看,為了改善這個制度,Amazon是沒有開會專用的ppt,主講者必須把資料準備好於腦中,與會者必須全程關注,因為隨時可能被詢問意見,要做功課的絕對不只主講者與老闆,為了跟上會議節奏,每個人都需要了解狀況,當然這也是壓力的來源之一。
-
然而Amazon雖然重視每個員工意見,但也相對的惡名昭彰,一旦被判定不適任,會當天馬上請你走人。就連跟Amazon合作的物流跟撿貨人員,也是對Amazon充滿憤怒的,因為貝佐斯直接用KPI去定每個撿貨員的每日業績,數字算著很死,不太可能偷懶,沒有達到目標就是咎責,如果不願意可以離職沒關係,反正Amazon的物流業人人搶得合作,連個底層都這麼頗感壓力了,不難想像其他正式的部門了,所以我還蠻佩服作者的,光是拿到龍頭企業的門票還不夠,如何適者生存,永遠讓自己停留在first day,是非常須要有好幾把刷子的!
-
-
#reading #bookstagram #dailyreading #閱讀 #看書 #書蟲 #讀書帳 #圖書館 #圖書館借的書
#跟貝佐斯學創業
#我在Amazon12年學到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創業課
#I_Saw_the_Future_at_Amazon
#나는_아마존에서_미래를_다녔다
#朴鼎浚
物流管理ppt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華爾街日報導讀 08 #京東物流IPO #公開說明書解讀 #痛苦過就會格外快樂 #這是今天的快樂
哈哈哈哈哈,第一個hashtag是怎麼一回事XDDD
是我現在打文章的心情,故事這樣的。
這週是我與 Sandy's Recruitment note 雙週一次的華爾街日報導讀(本週已經來到了第8次),這次主持人選定的主題是「#京東物流IPO」,我懂我懂,你一定想說「這是什麼很無聊的主題」,我真的懂,我昨天做到半夜三點的時候我也是內心充滿髒話🤬
為什麼會熬夜做?因為晚上11點,我收到了Sandy傳來她的簡報,我一打開,我馬上問說「欸,不是說只做兩頁?」。
Sandy一派輕鬆的說「沒有啊~我就做著做著就超過了~」
好!這兩個禮拜都是work from home,我整個時差大亂,造成好多事情都被大亂,例如說電子報超過一個禮拜沒有發送之類的QAQ
但這一切,都沒關係,答應了就要做到好,這是M社小白姐告訴我的,於是我就這樣做到了半夜。
但是,還是很喜歡華爾街日報導讀,因為沒有時間、沒有人陪、沒有壓力,誰會真的自動自發的做商業研究?我不知道有誰?但是我自己是不會啦XDDD所以我真心喜歡華爾街日報導讀,覺得這是我一個成長的動力。
只是說,這個京東IPO啊~他的公開文件啊~因為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所以都是 #英文的,英文的,英文的,大半夜在看英文,哈哈哈哈,但我真的覺得還好我有真的很認真的看,看著看著覺得非常的有趣。
因為覺得非常非常有趣,忍不住要打下來跟大家分享。
▍#本週參與盛況
因應疫情的關係,我們從上一次開始就自主採用線上的方式進行,但時間不變(還是一大早 9:30 - 12:30),這個時間點,竟然有24位同時在線上,我覺得非常值得紀錄。(好啦我都特地寫文章了,就是要記錄的意思啦)
#客座來賓針對京東IPO分析
首先,這次我們的華爾街日報邀請來了在矽谷工作多年的創投家,他跟我們分享幾點:
① #目前物流市場的概況
目前中國還有很大一部分的物流被滿足,尤其是第三線城市或是偏遠鄉區,是很難被運送的,這是為什麼京東仍然願意投資。
② #京東商業模式
物流的商業模式總共有三個很重要的區塊,分別是:金流 / 資訊流 / 食物運動,以阿里巴巴的菜鳥來說,他首先搶入的市場就是資訊流跟金流。而京東目前是想要三個部分都涉入。
③ #為何現在要IPO
因為物流是一個重資本投資的產業,需要有資金才能投資買地、倉儲等投資。
以下為我這次簡單分享,取自於 #京東的IPO公開說明書
▍#京東目前的的概況
京東目前有超過1,000個倉儲空間,配送的人力超過20萬名人力,而且支出的前三名為薪水(17.9%)、外包人力(16.2%)、租金(4.4%),從三個數字,我們可以輕易的看出來,物流本身是一個高資本投資的產業。
所以Park Capital Group駐香港的投資經理黃敏聰(Stephen Wong) 表示:
「京東物流的資本密集型業務模式帶來了高昂的管理成本,這使得該公司不像其他高增長、輕資產的科技初創企業那樣有吸引力。」
▍#中國物流的花費
1. 以2019年的數字來看,對比同期美國為7.6%、日本為8.5%,物流的GDP比例過高,這是因為目前中國的物流效能有待提升。
2. 每單位的貨運週轉成本因為人力較便宜的關係,遠低於美國(中國:10.1 / 美國18.7,單位為每一公噸的花費,以美金計算) .
3. 高度的電子商務成長以及中國消費者期待更快速收到貨物,因此在最後一哩路運送(Last mile)的運輸更加頻繁,平均運輸長度略低於美國(中國:391.6公里 / 美國 454.0公里)
▍#中國的外包物流產業
1. 對比第一方物流,企業可以藉由第三方物流的過往經驗以及供應鏈的調度提供更完整的物流服務。
2. 2020年,最依靠第三方物流的產業類型分別是:生鮮(85%)、藥材(71.0%)、服飾(67.0%)、快銷產業(65.6%)。
▍#不同產業的物流市場預估
1. 生鮮、快消產業、服飾是預計市場最大的三個類別
2. 汽車產業:市場大小:3.34兆 - 4.46兆,特色:大量的sku、需要倉管以及運送管理。
3. 服飾產業:市場大小:1.92兆 - 3.49兆。特色:產業挑戰大、大量的sku數、季節性、終端消費者變換以及需求多元。
4. 快消產業:市場大小:2.21兆 - 4.37兆,特色:大型節日會有極端的需求量,尤其需要與大數據合作。
5. 3C產業:市場大小:1.8兆 - 3.1兆,特色:絕對準確的時間、保護的問題
6. 家具產業:市場大小:0.7兆 - 1.1兆,特色:產品大小、需要安裝
▍#一站式服務
一站式服務是這次京東很強調的內容,總體來說總共包含了六個面向:
① express delivery:快遞,這是最常見的,包含了郵局、宅急便、快遞公司、機車、自行車即時轉送都是。
② full truckload(FTL):整車貨物運輸,也就是一整台車都是運送單一貨物。
③ less-than truckload:一台車運送不同企業的貨物。
④ last time delivery:直接送到終端消費者的手中,像是我們的宅配,就是last time delivery,台灣還有像lalamove也是last time delivery。
⑤ warehousing:倉儲。
⑥ 其他附加的服務:例如說運動傢俱的時候,包含了安裝的服務,或是售後服務。
▍#一站式服務的價值
1. 過往的第三方物流通常只專注在某一個部分,但是越來越多企業需要同時多種彈性的服務,以及從企業端直接運送到消費者。
2. 依賴高科技以及數據資料:撿貨、運送自動化。
3. 高度依賴產業Know-how:例如不同類型貨物的運送方式、終端 消費者的需求、商品銷售循環等等。
4. 賦能商家運營:包含了業績預測、生產計畫、sku管理、終端消費者訂單管理、深入與客戶合作。
▍#一站式服務的價值
1. 日益上漲多元化物流需求,消費者對於運送速度愈加講求
2. 數據與多元化售後服務需求
3. 推動物流業製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
好,今天就寫到這裡。
看了資料第一次,做PPT有想了一次,然後現在又寫了一次,我覺得,今天就先這樣XDDDD
如果你對於我們每雙週討論的內容有興趣,歡迎訂閱每雙週一的華爾街日報導讀電子報,會整理每次的討論。
訂閱連結:https://hi.goldfishblog.tw/wsj
每一次的華爾街日報導讀全記錄可以看這裡的整理:https://goldfishblog.tw/wsj/
ps 24小時內,今天旁聽的二班,馬上就來了一篇非常完整的總結,omg,值得鼓掌與鼓勵,老話一句 #產出就是你的,歡迎這裡看:
她說「哈哈哈,有小金魚的激勵,換我接棒分享整理:http://www.cestlaviecarol.com/wsj-i-20210529/」
物流管理ppt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農委會的惡搞能力說真的真是讓人相當敬佩,5/20才自己發新聞稿:
為突破小農加工取得工廠登記不易,無法上架販售之困境,農委會以分級管理負責之態度,研訂「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修正草案,作為管理農產品初級加工場之法源依據。該草案已於今年5月16日經行政院第3651次會議討論通過,函送立法院審議。
---------------------
這說明的很清楚,是為了突破小農加工取得工廠登記不易,所以研訂這個辦法。
農地可不可以作為蓋農業設施做農產運銷加工之用呢?一直以來都可以,但一直以來的問題都是限定於990平方米,把大家都想得很小,農委會一直強調冷鏈物流,如果這些農業設施真得導進現代化的冷鏈物流設備場,這種990平方米的空間真的夠嗎?
所以這問題現在怎麼解決?就是專案申請囉,要多久會過?
嘿嘿嘿~~~
而且農委會又在散佈假消息,假新聞了,真的很可惡。
農委會自己的ptt上面說明
農地上加工廠可以申請工廠登記
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
第33條規定.農糧產品加工室得辦理工廠登記
那我們把這個辦法第33條拿出來看
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
第33條
依本辦法取得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者,應依原核定之計畫內容使用,並不得作為住宅、工廠或其他非農業使用。但經核准工廠登記之農業設施,不在此限。
農委會剛發佈的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允許辦法就不允許農地上蓋的加工廠作為工廠使用!
農委會剛發佈的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允許辦法就不允許農地上蓋的加工廠作為工廠使用!
農委會剛發佈的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允許辦法就不允許農地上蓋的加工廠作為工廠使用!
第33條根本沒有任何農糧產品加工室得辦理工廠登記
的字
農委會又公然散布假訊息、假新聞了,真的沒人管的了農委會嗎?
那為什麼小農加工取得工廠不易,還不是你農委會自己造成的。
經濟部早在107年7月21日就修法通過
從事經農業主管機關登記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業務。
也就是經濟部去年就同意,同意農地加工場可以拿到廠登,但要農委會同意,但都快一年了,農委會的法條修了嗎?
結果農委會怎麼同意呢?
這個月5月8號剛發佈的新版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也沒有修改第33條,到底33條哪來的農糧產品加工室得辦理工廠登記?
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這個法規很簡單,就是跟生產驗證相關的農產品有關,第一條也寫得很清楚:
為提升農產品與其加工品之品質及安全,維護國民健康及消費者之權益,特制定本法。
這個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沒有跟你講農地加工場的許可,要修法請先把農委會自己對於農地作農產運銷加工設施不得作為工廠使用的條文先修掉,不然農委會好像又在放假消息了。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前幾天才在說,推動這個驗證辦法會帶動500家初級加工場、年產值增加20億,提高農產品加工量7.5萬。
農委會的ppt檔馬上打臉陳主委,說這個驗證辦法沒有擴大加工設施使用或增加產能,而是輔導加工品安全,使通路認可。
這樣我可以一次檢舉兩個假新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