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牧師退休年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牧師退休年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牧師退休年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牧師退休年齡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移民潮下英國華人教會生態的思考〉 作者:陳韋安 在移民潮下,大批香港基督徒移民英國——有單身未婚的青年基督徒、有為孩子着想移民英國的基督徒家庭,也有中產的專業基督徒夫婦。筆者沒有移民英國的打算,不過,這大半年聽聞不少香港基督徒的移民故事,接觸過一些英國本地的華人牧者,也聽見不少移民英國香港同道...

  • 牧師退休年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30 16:15:09
    有 85 人按讚

    〈移民潮下英國華人教會生態的思考〉

    作者:陳韋安

    在移民潮下,大批香港基督徒移民英國——有單身未婚的青年基督徒、有為孩子着想移民英國的基督徒家庭,也有中產的專業基督徒夫婦。筆者沒有移民英國的打算,不過,這大半年聽聞不少香港基督徒的移民故事,接觸過一些英國本地的華人牧者,也聽見不少移民英國香港同道牧者的心聲,對英國華人教會的發展狀況有感而發,純粹拋磚引玉,寫下一些教會的觀察、關注與思考。

    一、鞏固本地華人教會。首先,大批香港基督徒移居英國,最表面直接的結果就是英國華人教會人數的增長。事實上,這一兩年間,筆者已聽聞不少過去只有幾十人聚會的華人教會頓時人數倍增,教會崇拜數字翻了幾翻。從表面來看,大批香港基督徒加入教會,當然是一件感恩的事。不過,教會是否能夠真正承載這一大批移民信徒,倒要經過時間的考驗——過去堂會的小型運作模式是否準備好牧養大量信徒?教會能否找到適切與足夠的牧養人手?堂會主任牧師能否領導團隊式的牧養?過去以宣教工場為主的華人堂會是否適應香港信徒的屬靈文化?當然,長遠來説,以上這些問題或許會隨着時間而出現自然的分流現象——有能夠承載的教會,也有不能承載的教會。無論如何,當前英國華人教會要思考如何解決「人數增多」的快樂問題,鞏固堂會自身承載能力,似乎是當下迫切的問題。

    二、重建移民牧者的召命。在本地教會人數增長的同時,卻有大批從香港移民的牧者暫停了牧養的召命。為什麼?雖然英國有大批需要被牧養的信徒,可惜的是,牧者移民的數字遠遠超過英國本地堂會中短期內所能容納的位置。或許,一間本地華人堂會這大半年內急促增長,但堂會最多只會多聘請兩三位傳道同工。在這情況下,不少從香港移民的牧者不容易找到牧職的工作。頓時間,多年來的牧養職事因着移民的緣故要無奈停下來。當然,有的接近退休年齡的牧者可以選擇提早退休;有的牧者趁這空檔期選擇暫時休息讀書進修。但是,大部分牧者要重操蒙召前的「舊業」,無奈掛名「自由傳道」,等待牧養機會。因此,如何重建這班移民牧者的牧養召命,似乎是移民潮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假如我們相信上帝對這班牧者的召命不變,移民不可能是停止牧職的原因。

    三、新羣體建立的需要。有鑑於以上兩點,縱然本地華人教會出現急促的增長,但已有的堂會似乎未能完全承載移民英國的香港信徒。我自己深深禱願,現有的英國華人教會能夠被祝福,也成為移民英國香港人的祝福。不過,我認為,在移民潮下,英國華人教會的生態出現一個無奈的狀況:有等待牧養職事的牧者,也有需要被牧養的信徒,卻奈何未有足夠可承載兩者的堂會。情況就如有司機、有乘客,卻沒有足夠的車輛一樣。事實上,在移民潮下,建立教會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不過,香港牧者卻甚少有創立教會的經驗,他們都習慣神學院畢業後在教會找牧養工作。事實上,創立教會需要一定程度的冒險與勇氣。植堂有母會的支持,宣教也有差會的資助,創立教會卻是從零開始。因此,我自己禱告祈求,祈求上帝感動更多人在英國建立新的教會。

    ——————————————————————

    其實我現在大部分文章都放在Patreon,大家想看的話,請大家訂閲我的Patreon 啦 😊:

    https://www.patreon.com/John_Chan

  • 牧師退休年齡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9 14:25:38
    有 139 人按讚

    各位魔粉,今天跟大家探討為甚麼腦袋隨著年齡變化,會讓一些年老的人會喜歡越界干預他人?

    曾經有一次我被委託做一個佛教論壇活動,我們擬定了兩樣東西是很前瞻性的,其一是要大學生做問卷調查,收集大學生對付佛外道認知的數據,其二是請了一位基督教牧師分享他們教會是怎樣處理和面對基督教異端,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借鏡。

    會議決定了後,有個元老就傳了電郵給大家,付上了另一份論壇流程內容的建議書,基本上是否定了這兩個決定,理由當然很牽強,然後還加多了幾個他要的項目。

    我當下的反應是很大的,大部份收到電郵的委員,會禮貌的問了一些問題,我則是直接尖銳的反問這位佛教界有名的老居士:我們這些項目都是籌委會議中決定的,元老本身的身份只是顧問,那麼是否以後所有籌募委員的會議決定內容都不能作準?

    是的,我相信我在他眼中就是那個大逆不道又不敬老的人。

    不過如果顧問的身份是能夠替代籌委做決定,那麼籌委還要來幹嘛?

    一輪來回辯論後,元老在電郵中還說自己已經年老退休,只是為了佛教做事,不是執著甚麼虛名云云,當中還引述了佛教經典。老實說,如果是辯論宗教時的見解,用上宗教術語是很正常的。越權干預後需要引述佛教經典來合理化自己的舉動,這種人才麻煩。

    你要標明你是為了佛教做事,所以才否定我們的決定,這就是情緒勒索的典型 —— 你不認同我的做法,你就是阻止我為佛教做事。

    拜託,那團隊裡面有哪個不是為了佛教做事?

    你把你自己所有的行為都用佛教術語來包裝兼合理化,我是不能否定你的,但因為也不能苟同你的做法,這時候就很他娘的浪費時間。之後元老參加我們的會議,他就澄清他不是干預,他只是建議而已。

    這是我頭一次看到元老給一些建議,是把完整的計劃書全部都改寫好,然後還CC給所有人。

    元老來我們的會議解釋他的行為當兒,還是嘗試改變我們的決定,我是用強硬的言辭來表明我們的立場。

    如果當時的團隊那顆敬老的心很重的話,論壇中這兩個事後都被人稱讚的環節就會夭折了。

    當天大學生的數據和牧師的分享,是最精彩和最開腦的!

    曾經有人問過我,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和尚,要如何才能跟年輕人接軌?

    其實我心想,你年紀大有代溝後,不要妄想可以和年輕一代的接軌,你不干預他們就已經很好了!

    如果要跟年輕一代接軌的話,你用你的人脈和財力來資助他們要做的項目,就已經很好了。

    你要給意見的話,我會勸你要很小心,因為不是每個年輕人會好像江魔這樣尖銳的反問,大部份見你風燭殘年的樣子,心中會想到為了讓你死得安心一點,接著很多你干預的事情就用四個字『算了算了』來催眠自己看開一點。

    我曾經在臉書上看到某少年佛教團體做了個視頻來打廣告,當中有幾個少年少女用一個簡單的流行曲來賣萌。

    我當下看到時,坦白說我有一點毛骨悚然。

    但我隨即提醒自己,如果我是他們的元老,我不應該看到一些自己接受不到的,就否定人家的付出。

    我再反思一下後,我覺得我必須認可他們的方向,才能讓他們有所發展。然後也可以坦白提出自己有一點毛骨悚然的感覺,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保留你們要做流行曲賣萌,但我們要怎樣才能做得漂亮或有效?

    我有沒有認識一些攝影或剪接的專人可以介紹?我能不能自掏腰包來幫到他們?

    要跟年輕人接軌,留給年輕人自己去做。年老的人去做,會做得四不像,而且還會耽誤那些年輕人的意願。這些也是富一代和富二代之間的鴻溝,做老爸的慾望白手起家,總會覺得自己的想法都不會錯,最後證實了自己的決定是錯的話,也不認錯,只是歸咎於其他因素。

    一個國家如果還要七十或九十歲的人領導的話,其實那個政治體系的結構已經出了問題。

    不要期待年紀很大的人有智慧能夠直接理解兩代不同年齡層的思維,要接地氣,是難上加難。

    再講得難聽一點,年老的人和小孩一樣,腦前葉的節制力是弱的。

    論語裡面有一句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我對最後那句稍微有一點意見,如果依著它前面五個『十年』的次第發展,理論上到了七十歲時,你不但已經訓練有素,甚至還可能把學養都內化到了骨髓裡面,所以你會覺得你不需要節制自己,做任何事也都不會越界。

    這絕對是有可能的。

    但另外一個可能性是 —— 你只是主觀感覺自己隨心所欲而沒有越界。

    小孩的腦前葉還沒有完整的發育,所以他們的節制力比較弱,他們也是覺得自己沒有做了自己不該做的事情,他看到人家盤中的美食很吸引他,他就徒手掏喜歡的東西來吃,何來覺得自己越界?

    年老的人也一樣,腦前葉的衰退會導致抑制能力下降,所以老人家有時候會很多話都敢講,其實是抑制力已經沒年輕時強,而我懷疑這也可能是七十歲的人會覺得自己『從心所欲,不踰矩』的理由。(我知道佛教界的一個年老居士,見到一些女的,會不斷告訴對方她的身材很好,直到對方已經覺得是被騷擾,他本人還不自知)

    我推測那些屢屢干預年輕一代的,其實本來就是操控欲很強的人,四五十歲時還能稍加抑制自己的操控欲,到了七十歲的時候,自己就算不再壓抑而屢屢干預他人,也不覺得自己過份。

    在馬來西亞的朋友,這一兩年來大家都有機會見到那些政治界的幾個老傢伙,一樣是節制力失守的,一個還是屢屢告訴人覺得自己有機會再三的成為馬來西亞首相,另一個則不厭其煩的重複告訴人他很想做首相。

    我們也會看到一些爺爺級的男人,會到處跟陌生女士搭訕聊天。年輕人會覺得他們經過了年齡的歷練,變得更有自信。實則是年輕時跟陌生女人搭訕聊天的慾望一直壓抑著,現在已經抑制不到,甚至還變成很本能。

    總結來說:

    1)不要把壓抑的慾望當成你已經轉化昇華了,你自己騙自己只能騙到你七十歲。

    2)腦前葉是能夠訓練的,如果強化了,以後年老的時候,就算有損毀,你還保留一些抑制力的老本。

    3)強化腦前葉的一些方法是靜坐和跑步,慢跑已經被證實能夠讓腦神經元的再生,生得多,以後年老你就會比較有本錢可以損毀。

    4)我現在四五十歲時就非常反對會干預他人的操控狂,這個是我的本性,我估計我七十歲的時候,不知會不會反對得更多和更劇烈?

    5)如果要規劃年老的生活,除了退休儲備金,或者我們還需要預算年老抑制力會消減時,規劃哪些人格浮現出來?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 牧師退休年齡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4-19 15:05:14
    有 14 人按讚


    搬遷掀抗爭僅積弊一角

    殘障屢受壓有苦難伸張

    * * *

    「26.5?」

    「係一日 26.5。」

    筆者問過三人,重問三次才敢確定。原意不過跟進盲人工廠重建,搬往屯門不恤疾苦。但探究下去才明白殘障者所受嚴酷,遠不足為外人道。

    原來盲人工廠的職工,分為工人和學員,前者僅拿最低工資,後者更不受最低工資保護,每日(留意是每日)工作的「獎金」僅 $ 26.5,即使加上其他津貼,每日收入只有 60 元。

    * * *

    圖 2:蕭太

    蕭太的兒子蕭晉 21 歲,罹患自閉及輕度弱智,獲派往盲人輔導會位於土瓜灣的盲人工廠,任職學員從事包裝。

    她回顧一眾家長遲至去年 11 月才知要搬,重建期間要遷往屯門的老人院舍過渡。

    「就算普通人做做吓份工,突然要由土瓜灣轉到屯門,我諗好多人都覺得麻煩。更何況我地仔女係殘疾、失明同智障。」

    蕭太解釋晚近另覓九龍空置校舍一說,乃由媒體傳出,輔導會迄無定案。

    她追問會方要清楚交代遷址,才能判斷是否適宜。而且還要考慮能否轉移所有機器;能否保全所有生產線;能否安頓所有工人學員。她要求政府盡早公布,「因為仲有一大堆問題跟住。」

    更堪憂的是蕭太申訴,孩子因母親表達異議,在廠內遭職員和師傅針對,包括刁難和指罵、不許上廁所等。她公開指控並向輔導會投訴。

    * * *

    圖 3:阿庭

    阿庭是 fb「關注盲人工廠重建大聯盟」的管理員,也是工廠一名學員。

    她手持標語由文件繩所製,正是盲人工廠的重要產品。

    「我想幫到學員之外,仲想更多人知道重建帶來不方便。」她憶述事先毫不知曉,輔導會沒有詢問過學員。

    她覺得每日 $ 26.5 的「獎金」太少,也沒有機制讓自己晉升為工人。

    * * *

    圖 4:單永生與父親

    單氏父子兩代都在盲人工廠工作,見證 1968 年上一波的盲人工潮,今天次再為同伴請命。

    由於盲人扶導會自行將退休年齡設為 55 歲,單父曾往其他社福機構工作,70 多歲的他回來後只能降職當學徒,領取少得多的人工。

    他們要求工廠重建後保留原名,保留所有生產線。也批評官方應對較昔年「事頭婆」時代更不如。

    (詳情可見惟工新聞:https://wknews.org/node/1948)

    * * *

    圖 5:黃彩鳳

    到場聲援的盲人和黃彩鳳都批評,他們趁放工時間在門外派單張,向受眾解釋現況。惟輔導會職員有意阻撓,不住呼叫學員和工人儘快離開,甚至帶走一個想留下的殘障者,妨礙雙方接觸。

    她引述學員心聲,由土瓜灣轉赴屯門,對他們而言路程轉折就似每日返大陸,亦擔心年邁的殘障者難以跟隨。

    黃彩鳳是中大性別研究博士,因為家人身患殘障,一直關注少眾,也是「重建大聯盟」的成員。

    她解釋政府和社福機構,每每視殘障者為「服務使用者」,甚至評定為「無行為能力人士」,需要監護人代理,俾使殘障者不受僱傭條例等法律保護,沒有「薪金」只有「獎金」。

    她解釋廠內學員每日工作,即使合計獎金和津貼也只有 60 元。而且難言晉升,一切取決於機構有沒有工人出缺。然而黃說學員的表現其實因人而異,部分人的產出與一般工人無異。

    * * *

    圖 6:阿寶

    阿寶是盲人輔導會職員,在內部會議披露真相:他建議過工廠申請校舍,會方不但沒有採納,而且徹頭徹尾沒和持份者磋商 - 連屯門院舍的職員都不知曉。

    他直言官方所謂的「諮詢」是欺騙,坦承擔心被炒和秋後算帳,但他說見到不公義應該挺起胸膛。因為不止學員和工人,其實很多殘障同事都憂心忡忡,但他們都難以聲張。

    最後他說朱耀明牧師受審的陳辭影響到他的決定。他在 1962 年出生,也算是同代人,對朱牧的見證甚有同感。

    * * *

    圖 7:阿成

    輔導會的學員阿成批評,工廠拒絕他們申請採訪,致令媒體被拒諸門外;而且過去有學員受訪,只能在社工監督下隱惡揚善。

    近來工廠變本加厲,接待其他機構探訪要扣人工。惟輔導會行政總裁譚靜儀說不知情。

    * * *

    圖 8:Jason

    眾多失明者與家長到場聲援。有老婆婆帶同殘障的孩子參與,擔心來日孩子遭受同樣際遇。

    失明人協進會的 Jason 特意印出一大疊凸字,朗讀協進會的聲明,強調殘障者不是機器,更不是奴隸。

    他們要求盲人輔導會的退休年齡與政府的 65 歲看齊;學員要有公道的晉升階梯;重建須照顧殘疾人士需要;不得打壓異己及秋後算帳;政府須要交代過渡安排。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