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版權著作權差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版權著作權差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版權著作權差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版權著作權差異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阿尼尛 Anim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知道尛 │ 你知道小星星跟ABC在法律上是實質相同的歌嘛? ---------------------------- 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深陷抄襲疑雲,近日同樣因為歌曲相似度而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的,還有發行首張單曲就席捲音樂界的18歲歌手Olivia Rodrigo。 Ol...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鈞鈞_12點直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舅公蔥油餅 0931513590 鈞鈞商品 蝦皮網購👉 https://shopee.tw/jingjinggau520?smtt=0.0.9 鈞鈞商場加賴訂購👇 Line id : 0928101051 鈞鈞付款/斗內網址(可以信用卡) 綠界:https://p.ecpay.com.tw/...

  • 版權著作權差異 在 阿尼尛 Anim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1 07:00:05
    有 265 人按讚

    #你知道尛 │ 你知道小星星跟ABC在法律上是實質相同的歌嘛?
    ----------------------------
    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深陷抄襲疑雲,近日同樣因為歌曲相似度而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的,還有發行首張單曲就席捲音樂界的18歲歌手Olivia Rodrigo。

    Olivia Rodrigo今年5月發行的新歌Good 4 U被國外網友點名抄襲了搖滾樂團Paramore在2007年推出的Misery Business。如果你還沒聽過這首歌,以下是附timecode的YT連結:

    ➤ Olivia Rodrigo - Good 4 U (2021):
    https://youtu.be/gNi_6U5Pm_o?t=44

    ➤ Paramore- Misery Business (2007):
    https://youtu.be/aCyGvGEtOwc?t=37

    仔細聽可以發現兩首歌的和弦非常相似。事實上,Paramore的主唱Hayley Williams與前吉他手Josh Farro事後還被Olivia Rodrigo列成該首歌的共同作曲人。這種擷選原曲旋律後重新填詞的作法,稱為「插值」(Interpolation)。

    插值在流行音樂裡是相當常見的做法,Ariana Grande、Bon Jovi、David Bowie、Ed Sheeran、Flo Rida、Kanye West、Nicki Minaj、Taylor Swift與披頭四等都曾在歌曲中插入其他藝術家的原曲旋律。

    擅長樂理分析的YouTuber亞當‧尼利(Adam Neely)從和弦(chords)、旋律曲線(Melodic Contour)、各小節的升降音等面向下去比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Good 4 U、Misery Business、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與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都有相同的和弦編曲(chord progression)、主調(target tone)、切分音(syncopation)與結構。

    有興趣的人可以跳轉到下面的timecode比較這四首歌的差異(泰勒絲的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真的嚇歪我,跟Paramore的Misery Business有夠像):

    ➤ Green Day - 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 (2005):
    https://youtu.be/Soa3gO7tL-c?t=78

    ➤ Taylor Swift - 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 (2010):
    https://youtu.be/WA4iX5D9Z64?t=48

    根據統計,1990年至2016年間告示牌排行榜前100名的歌曲中,有300多首歌可被歸入常見的四大和弦編曲裡、佔總數的12.3%;可見受歡迎的流行歌存在某種被偏好的編曲旋律,也就是所謂的「金曲公式」。

    近年在著作權法的規範下,時常發生兩首聽起來截然不同的歌被判定為「實質相同」的狀況,像是披頭四吉他手George Harrison的歌曲My Sweet Lord被控侵權The Chiffons的歌曲He so Fine,或是Katy Perry的Dark Horse被控抄襲Marcus Gray的福音歌Joyful Noise。

    想自證「自己沒有在無意間聽過這首歌」在法庭上極為困難,被告極有可能花費大把金錢卻仍落得敗訴的下場。

    為了避免剛起步音樂人的創意被版權規範扼殺在搖籃裡,擁有音樂學位、會寫程式的律師迪米安(Damien Riehl)的諾亞(Noah Rubin)推出All The Music計畫:用演算法將一個八度內所有的音階排列組合譜寫成包含12個音符的旋律,並將旋律無償提供給大眾使用。

    迪米安表示,這些數據在被存入外接硬碟後立即享有著作權的保護,如果AI譜寫出的旋律可受著作權保護,他們將以公共領域貢獻(CC0)形式授權給大家;若AI的創作不具著作權,那麼任何人都可使用這些旋律,避免人們再因為旋律的實質相同而被告上法院。

    #迪米安跟諾亞真的帥慘了 #音樂法律程式三棲還心懷天下蒼生 #只能respect #尛編

    Source: Adam Neely, All The Music

    #刻在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OliviaRodrigo #Good4U #Paramore #MiseryBusiness #AdamNeely #AllTheMusic

  • 版權著作權差異 在 Fun星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5 22:00:30
    有 566 人按讚

    抱歉讓支持我們的大家擔心了!
    針對前陣子節目下架而引發的爭議,我們三個姐姐和律師討論過後,決定還是發佈聲明稿來向支持Fun星球,以及質疑Fun星球放故事節目的人說明。
    因為我們很謹慎的面對,陸續諮詢了兩位律師,
    中間也耗時幾週,才會在這個時候才做說明,讓各位久等了。

    — #沒有取得授權就是違法_不懂著作權不會去問嗎 —

    其實早在《鈴噹聊聊》該集節目上架之前,我們就已經跟律師約好諮詢時間了。
    因為我們對於「侵權」二字也有諸多疑惑,只是沒想到節目上架後,會引起其他網友的關注,
    雖然我們單純只是想跟小朋友們解釋,為什麼喜歡的故事不見了。
    不過也因為大家對我們的質疑,還幫忙貼了好多法條,
    讓我們在跟律師諮詢的過程中,又多了好多問題可以問,增長了不少法律知識。

    初期要準備錄製podcast節目前,我們也查詢過相關資料,
    但以繪本為主的Podcast型態大多會使用到很大比例的內文,這的確是有牽涉到文字版權。
    不過若是從實體故事活動就認識我們的家長會很清楚,我們連自製道具都沒有任何文字。
    大家有沒有好奇過,明明一本繪本慢慢讀頂多5-10分鐘而已,為什麼fun星球的故事長度動輒20-30分鐘呢?
    因為我們講了超多書中內文沒有提到、沒有寫的圖片細節、自己的觀點、許多引導問句,相信讓小朋友搭配書籍收聽的家長應該也有發現。
    Fun星球放故事的製作方式是我們完全查不到的先例,
    在沒有使用著作圖片與文字內容的情況之下,
    我們又查詢到著作權中有一項「合理使用原則」,
    發現我們的情況是符合的,便好好的標註與介紹繪本出處,讓故事上架。

    經過這幾次和律師諮詢過後,也證實我們的確是在合理使用範圍內
    因此,「要說我們侵犯著作權的機率也是低的」

    有這次經驗,我們也了解到其中涉及的法律層面太廣,真的不像大家鍵盤敲一敲、google 找一找、自己讀一讀,就能下定論甚至是定罪的。

    — #不告而取謂之偷_沒有問還找藉口_犯錯還討拍—

    其實我們一直覺得跟出版社的聯繫是我們自己內部的事情,
    不管我們是多早之前就開始聯繫,或是石沉大海幾次,
    都不需要一一列舉回應。
    但是我們沒有說,不代表我們沒有做。
    許多網友們質疑我們為什麼不直接電話聯繫,先取得授權再錄製節目呢?
    嗯,這麼簡單的方法我們怎麼沒想到呢?
    事實上是,
    因為我們節目的設計方式並非朗讀繪本文字,也不是有聲書,三言兩語很難解釋,
    所以我們都是用email聯絡出版社,才能附上節目連結,
    再者,考量電話聯繫並不會留下溝通往來的紀錄,
    加上出版業者和我們自己也有其他工作在身,並不是能時刻接到電話,所以才選擇先用e-mail聯絡。
    一開始我們的確有去電確認是否收到信件?想了解可以合作的方式。
    有一些出版社真的認真聽過內容,也肯定我們的方式,大方的提供其他書籍讓我們錄製使用。
    當然也有一些出版社可能因為工作忙碌,看到我們的去信就先官方回覆請我們下架故事。
    縱使因為前面敘述的原因,我們覺得自己沒有侵權,
    但我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出版社對立,基於尊重的立場便乖乖的下架節目。
    和律師詳細討論過後,我們發現侵權與否判斷方式很複雜,
    甚至我們的下架行為還可能被解釋為「畏罪」⋯⋯
    愚鈍的我們,真的無語問蒼天,還要被誤會把出版社當成壞人、犯錯還討拍。
    聰明又正義的網友們,如果是你們一定可以想到兩全其美的方法吧?

    — #老婆_妳就不能換個初衷嗎 —

    Fun星球放故事的初衷,就是「讓小朋友喜歡看書」、「願意看書」,
    所以我們講故事從來不朗讀或朗誦內文,而是用孩子的視角去觀察圖片細節。
    我們的節目主軸為「與孩子互動」,例如最近其中一集使用《你聽說了嗎?》做為教材去設計引導教案,
    就埋藏了大大小小75個問句在其中,請孩子去思考與觀察,也讓大人知道在哪邊可以提出來討論。
    不理解其中奧妙的人會以為我們很普通的在講述故事,不過這也是我們的目的之一,讓孩子無壓力、快樂並反覆的學習。
    但是因為這樣引起爭議的時候,連團隊成員的家人都擔心的問「難道不能換個初衷嗎?」
    換初衷,很容易。不講繪本,更容易!
    因為我們本來就是講原創故事的團隊,我們有很多完全不會讓自己深陷侵權疑慮的故事。
    但是,小朋友們在市面上找不到,他們聽了故事想看書的時候看不到。
    於是對我們來說,換個初衷變成是最困難的事。

    — #感謝網友們的督促和激勵_讓我們從普通講故事的頻道_升級成親子教育頻道 —

    針對孩子的說書節目,並不適合像大人的頻道般單純丟出大範圍的問題,
    而是適合少量多餐的問題,去讓孩子慢慢思考與進入故事中人物的心境與行為模式。
    孩子經由繪本學習事物也與大人差異非常大,大人的書籍除了工具書以外,鮮少會一讀再讀。
    但孩子看繪本學習時,會反覆幾十遍的閱讀觀察。
    為什麼我們會說「玩繪本」?
    只要教案設計良好,繪本能夠像玩具一樣讓孩子想要一玩再玩,
    試問誰會看了別人玩玩具之後,就覺得自己玩過了不用再玩了?
    所以在和律師諮詢過後,我們重新定位Fun星球放故事這個頻道。
    我們一樣不會照著文字朗讀或朗誦,因為這些都已經寫在書上,
    我們沒有背景音或電腦音效,因為老師與家長聽完後講故事不太可能辦到。
    當使用推薦的繪本與孩子共讀時,在哪裡可以觀察圖片?哪裡可以安插互動問答?
    問題要怎麼問才不會像是說教一樣讓孩子反感?在哪裏可以加入肢體遊戲增添親子關係?
    我們都會設計好並示範,
    希望透過這個頻道中的免費節目,不管是資源豐富的都市,或是資源稀缺的偏鄉,
    都能開啟各地小朋友對閱讀的樂趣,
    畢竟閱讀這個好習慣可以是每個人一輩子的老師,
    利用各種故事懂邏輯、會思考、愛表達、樂分享。

    — #妳們不是說沒有營利嗎_流量還不是靠偷來的 —

    我們放在podcast頻道上的每一集節目,都沒有跟聽眾收取任何費用。
    的確,我們曾經說過歡迎聽眾小額贊助,也解釋過這麼做的原因。
    本來想說,這些小額贊助的錢我們就放著不要動它吧,免得又被誤會。
    但是上次之後我們收到好多加油鼓勵的私訊,
    其中一位家長還特別提醒我們去把錢領出來,因為是大家的「心意」。
    是啊,有這麼多不離不棄的家長和小朋友支持及認同我們,我們怎麼能夠辜負大家的心意呢?

    所以,
    我們決定把所有的小額贊助款領出來,
    並且把這筆錢拿來買我們講過的繪本,捐到高雄偏遠地區的學校。
    到時候我們會把所有的收支全部再放到粉專供大家檢視,
    也請大家多多推薦我們高雄在地有哪些學校需要這些資源!
    請大家原諒我們自私這一次,擅自把大家的支持和流量化成實質的捐助,送書到偏鄉。
    不過,我們也有學到教訓了,這次有先告知,還請大家告訴我們需要資源的學校。

    廣告配合部分,更是Fun星球這些年來首次的嘗試。
    而且這一集節目也只是分享自身的經驗,再加上Facebook粉絲專頁的露出。
    我們推薦的還是大人可以拿來教育小朋友的繪本工具書,
    更何況「推廣閱讀」本來就是Fun星球放故事一直在做的事情。
    很感謝網友在此時又把我們當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
    但很遺憾地,我們也是要養家活口,吸空氣、吃土都不會飽。
    因此在未來,如果有其他合作找上門,經過評估後覺得可行,我們還是會推薦。
    不過,只要是「繪本童書」需要推廣、介紹,都非常歡迎出版社與我們聯繫,
    Fun星球一律不收取任何宣傳費用!

    — #感謝各大podcast前輩讓我們榮登業界討厭鬼寶座 —

    經過這次的事件,讓我們更能同理孩子的心理。
    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會被挨罵的小事件,起心動念都是好的。
    即使你之前的幾十年都很善良、做了很多好事,
    一旦沒有顧慮到那些不了解你的路人,也是會遭到洶湧的謾罵。
    甚至罵你還不夠,連支持你的人都要被罵腦粉,找我們合作的廠商也要被騷擾。
    明明這麼多集的故事放在那邊,不用付錢也不需要密碼,
    他們不願意花時間去聽,也不願花時間了解,看了一些片面之詞就急著一同提槍上陣。
    雖然我們都跟關心Fun星球的人說「不用擔心,我們很堅強!」,
    但是一直被說小偷,一直被罵侵權,一直被無限循環的誤會,
    我們還是會受傷,還是會覺得委屈。
    針對未表明身份網友們的意見,我們全數好好珍惜收下了,
    因為不太懂法律,我們也帶著這些激昂的留言們去諮詢律師,這次又學了到更多!
    提醒熱心的網友們,即使是在網路上發表的言論都是要負責的喔。
    謝謝素未謀面也沒聽過其聲的各位,願意讓我們擁有這些生命體驗,
    我們無以回報,只能反饋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勵志文給大家
    「少花點時間去謾罵別人,多花些時間來經營自己。」
    共勉之~

    如果看完聲明稿,覺得我們公關能力有待加強,也不要懷疑你的直覺,
    Fun星球就三個姐姐,沒有公關公司協助潤稿,更沒有多餘的經費找公關公司。
    但我們很願意自掏腰包花錢找律師,針對前陣子一些不實指控或個人臆測、人身攻擊的言論,
    希望大家可以在個人留言處公開道歉,為自己的言行負起責任,當孩子們的好榜樣。
    也不用特地辛苦的刪文,因為我們全數保留了。
    最後再次感謝支持Fun星球及質疑Fun星球的各位,給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學習法律知識。
    更親自示範,教導小朋友如何面對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霸凌。
    謝謝各位看完這近四千字的聲明稿,在這次的聲明稿之後,任何情緒性的言論,我們將不再回應,只會蒐證。

  • 版權著作權差異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4 09:00:00
    有 169 人按讚

    疫情期間,大家還不趕快來抽書、讀書。
    悶在家裡耍廢,不如趁此機會讀點書充實自己。

    阿橋社 近來的新書《拿去抄啊!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針對了當代資訊社會中的「著作權」做深入淺出的敘述和討論。著作權這件事情聽起來很遠,但在這個人人都有相機、修圖軟體、社群帳號的資訊社會,不管你是文字創作者、影像工作者、音樂工作者、設計師、攝影師、藝術家甚至即便只是個尋常社群軟網站的使用者,其實都與著作權息息相關。本書介紹了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開源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創作CC機制、授權形式的差異、盜版、防盜DRM機制、同人創作、自由取景及公有領域等等與著作權相關的問題。齋主很推薦齋友們一讀,更覺得內容創作者們有必要理解此些知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459

    #贈書活動 #請讀到最後唷

    不過,齋主作為一名小小的文字創作者,對於著作權有些自己的看法。

    長久以來,齋主偶而都能在網路上看到自己的文章被他人盜用,甚至看到有影片創作者將我文章中的幾個核心概念,重新以文字包裝詮釋後做成影片。我從未想過要追究這些事情,甚至在我心中也從不覺得這是應該去追究的事情。我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源自於先賢們,我並非是這些思想、觀念或概念的原創者。

    多年前,我在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1976年的名著《自私的基因》中,對其提出的meme(迷因)概念深深著迷。Meme是他假設的思想生命體,不但擁有與其他meme雜交而產生新meme的能力,當繁殖能力強大,還會透過宿主(人類)將自身傳播出去,進而產生社群影響力。越是強大的meme,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也就越大,就像今天聖經、哈利波特以及牛頓力學等等,就是影響力無遠弗屆的meme。

    同時我也深信,人類難以對己身進行思想溯源。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曾針對人類的夢境做解析,他認為人類夢境中的要素不可能無中生有,所有在你夢中曾經出現過的事物,肯定在你的短期生活中接觸過,無論你到底有沒有意識到其存在。他針對身邊的數十個夢境案例進行分析,發現絕大多數當事人夢境中出現的場景、物品、人物和情境,都能自當事人的生活周遭發現其源頭。換言之,我們人類的思想其實無時無刻都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遑論佛洛依德的時代早於當代百多年,在如今的資訊社會,要真正找到思想的原創性幾乎是不可能的。

    符號學家羅蘭巴特,曾在1972年《作者已死》論文中,有過這段文字:「文本形同由不同引用交織而成的織物,而其來自上千個文化來源。」換言之,在這年頭沒有人真正原創了甚麼,也沒有誰真正能原創甚麼。牛頓不會在沒有伽利略的情況下完成數學原理,而愛因斯坦也不可能在沒有牛頓力學的前提下完成相對論。有人說中國南畫影響了浮世繪,浮世繪影響了後印象派,後印象派和非洲原始雕刻又孕育出了立體派和野獸派,佛洛伊德與超現實主義,民主和抽象表現主義,廣告、麥克魯漢與普普主義等。這些說法都能在現代藝術史的專書中經常出現,但齋主我經常覺得不過是當代藝術史學家的後見之明。我更願相信的是,沒有人知道這些視覺藝術家創新的源頭在哪,而且不管在哪,肯定是多個meme雜交下所誕生的一個神來之筆。

    齋主我尤其不喜歡網路上某些設計師,在社群網站上公審另一個設計師,表示自己的作品或視覺設計遭到盜用。我總覺得這樣的聲明像是弱者對於世界無力的呼喊。我知道保障智財權的相關權益,對於文明前進的重要性。1709年英國所通過的「安妮法案」,即確保了創新者的權益,並限定了一定程度的年限。確保了創新者的利益,英國得以在短期內大肆發展知識經濟,而後誕生了工業革命。

    一直很多齋友便喜歡問齋主一個問題:「為什麼齋主願意無私的把所知所學給分享?」起初我並不理解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分享就是分享,而且對我來說也沒甚麼吃虧。一些年後我才逐漸思考要不要「藏私」這個問題。我後來認知到,當我把所知所學分享出去的同時,對我來說是利大於弊的。一來我因為分享了自身所學,導致競爭上的優勢喪失,這能更加砥礪我向上,二來則是透過分享,我能認識其他同樣無私的分享者,彼此的所學所知能相互交流。

    早年網路科技在台灣還不普及時,那時因為作業系統內建的軟體並不多,要在網路上自由玩耍,必定會需要諸多第三方軟體的幫助。那時台灣有很多私人網站,提供各類軟體供下載。當時我看著不少軟體的分類為「免費軟體」,就開心的下載使用。直到多年後我才理解。那是翻譯上的刻意誤解,免費軟體的原名為「free software」,更正確的譯名應為「自由」軟體。這些軟體之所以被前人所創造出來,只是單純地用於共同解決「人類」所面對的問題和困境,不可用於商業販售。

    電腦之所以能這麼快的普及於生活之中,和80、90年代的程式設計師,多少帶有些理想主義色彩有關。LINUX作業系統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影響力,最大的原因便是LINUX是眾多程式設計師對其無私的奉獻,一步步完善其機制,有相當程度的理想主義色彩。齋主崇拜的偶像之一,約翰卡馬克,也就是《德軍總部》、《DOOM》的遊戲設計師,便是世界上首個3D遊戲引擎的創造者。他憑藉一己之力完成了該引擎,更誇張的是還將其開源,任何人都能修改其原始碼。這無私的決定讓整個3D圖像產業前進了不知多少年。

    事實上網路從來就有著理想主義色彩,任何與創作有關的網路遊戲社群,都有著許多無私奉獻者。就像《魔獸爭霸3》之所以能歷久彌新,是因為許多自製地圖的創作者持續更新地圖,就像STEAM平台上的許多沙盒遊戲,也有著許多單純為了興趣而為遊戲增添內容的創作者。

    資訊科技為人類帶來的應該是幸福,而不是紛爭。我相信著作權對於人類文明的重要性,卻也認為在著作權上踩死權益和底線,對於人類文明並非有利,甚至對於創作者本身也不見得是好事。就齋主所知,若人類全然按照著作權的相關規定辦事,大概沒有人能不侵權,差別只在於別人有沒有要將你狀告法院之別。雖然這問題應該永遠無法解決,也無法明確定義侵權的灰色地帶,但我願意相信的是,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文明正在不斷前行。

    而以上這些想法,其實與《拿去抄啊!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的作者艾瑞克史黑佛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相信齋友們只要讀過這本書,也會有著與我們相似的看法。

    當然,本次 阿橋社 也替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四本贈書,只要齋友你滿足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得到活動贈書唷。

    只要你在5/30(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另外,還有兩個優選留言的名額。只要你在留言區中,留下關於藝術、版權和著作權的相關留言。齋主於活動結束時,同樣會選出兩則優選留言,齋主會將贈書寄給優質的兩名留言主。

    最後,再次感謝 阿橋社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