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牆面裝置藝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牆面裝置藝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牆面裝置藝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牆面裝置藝術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部落客愛旅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南】前一陣子在水仙宮市場對面,海安路和神農街口,出現了新的牆面裝置藝術作品--《鐵花開了》(The Iron Flowers of Blooming),45平方公分的各種鐵件創作,一律刷成白色,再嵌入刷成大紅色的斑駁牆面上,紅白對比,新舊並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Amy's talk愛米愛...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 牆面裝置藝術 在 部落客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2-11-23 15:10:39
    有 53 人按讚

    【台南】前一陣子在水仙宮市場對面,海安路和神農街口,出現了新的牆面裝置藝術作品--《鐵花開了》(The Iron Flowers of Blooming),45平方公分的各種鐵件創作,一律刷成白色,再嵌入刷成大紅色的斑駁牆面上,紅白對比,新舊並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Amy's talk愛米愛你
    【散步】台南‧海安路賞「鐵花」&藍晒圖
    無名:http://www.wretch.cc/blog/amylin/3358225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mystalk

  • 牆面裝置藝術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30 18:10:28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 牆面裝置藝術 在 Lehoartwor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1-25 16:30:02

    Gaint Mural Painting by LeHo

    Film by Kevintsg
    Music by Dusa - 語停花落時
    Location 高雄市苓雅區正言路112巷4號

    獅子是來自西域的供品,傳說他是菩薩的坐騎,每逢喜慶之時,人們總愛舞動牠們,祈求神明庇佑,頭上的額鏡是獅子的靈魂所在。
    這個主題圍繞自我認知和所經歷的事情上。我認為人像一面鏡子,透過反射周圍的環境、人、看到的事物,成為別人眼中風景的一部分。如果沒有決定要成為什麼,我們都只是投影機。要找到自己的本質就只是去盡力做自己就好。也希望透過這創作讓大家更能珍惜彼此的文化,讓我們一起找到它然後重新延續。


    Follow Artist Instagram:Lehoartwork
    https://instagram.com/lehoartwork/

  • 牆面裝置藝術 在 Chih-Wei CHU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7-10 01:37:18

    黑暗中的彩虹
    Rainbow in The Darkness
    2017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s, the writings of freed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spaces and the time lapses of changes

    This work responds to the outdoor installation of Spectrosynthesis - Asian LGBTQ Issues and Art Now organised by MOCA Taipei in 2017. Scars are the early inspiration to the artist, which later incorporated with writings, expressing the sense of public and privacy between day and night through the light. A set of eight matrixes is painted black and set on the square, forming a closed space. It is an interactive site-specific installation that allows people to leave their messages to integrate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in the public spaces. The square has become more than a space with audiences’ participation. The installation, space and audiences have been the one together in response to the concept suggested.

    People usually express their emotions by graffiti or carvings on walls, while those marks would turn into important inscription of the eras. Rainbow in the Darkness intends to reduce mental scars resulting from verbal or non-verbal violence that left in people’s mind while they were growing up. Through the black matrixes lining up in the centre of the sqaure, the artist creates dialogues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public. In the daytime, visitors leave texts or patterns by removing some black paints on the matrixes with a scraper, while in the nighttime the matrixes reveal those marks through the light from colorful LEDs installed within like the time lapses with personal and public stories. The work tells a story of people facing their scars bravely even in the face of much suppression, which ends up becoming a record of this era.



    傷痕的轉化,自由言論的書寫,廣場開放的場所特性,不斷變動的時間切片

    此作品為回應2017年當代藝術館展覽「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之展出戶外臨時裝置,選以“傷痕”作為概念發想的源頭,結合書寫,試圖透過光,展現白天和晚上———開放與私密的兩種表情。裝置為八個長方形量體組件,作品設置在“廣場”,在開闊的廣場中圍塑出一個隱蔽的口字形小空間,量體上塗佈黑漆,藉由民眾在裝置上留下痕跡,由個人的內在生命經驗扣合廣場開放的場所特性,成為一因地制宜的互動裝置;廣場在此不再只是空間,而觀眾也不只是觀看者而已,兩者均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裝置、空間及觀眾參與構成三位一體,完整呈現出作品的意涵。

    人們常藉由在街頭的牆面塗鴉或刻字來表達情緒,留下的各式印記也成為重要的時代痕跡。《黑暗中的彩虹》試圖透過釋放原本內心裡面的言語,也許是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言語攻擊甚至身體傷害所造成的傷痕。透過設置於廣場中央、矩陣排列的黑色量體裝置,從個人開始,啟動一場與大眾的互動對話。白天民眾可藉由尖銳物品在覆上黑色漆料塗佈的作品表面,留下任何想訴說的字眼或圖案;到了夜晚,在作品內置的多彩 LED 燈條照亮下,這些隨著時間不斷變化並累積的痕跡,如同時間切片,漸漸被刻劃下的文字與圖像透出彩虹光芒,從個人私密的書寫成為眾人的共筆,彷彿訴說著人們在面臨各種壓迫時,仍團結凝聚以勇敢的姿態正視傷痕,最終成為這時代階段的一份紀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